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450章 婚事

小说: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作者:肥鸟先行 更新时间:2025-10-20 18:41:0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段晖那是恨的牙痒痒的,可李成梁是以商议军议的名义邀请他来的,讨论的也确实是国政军策,只不过这国政军策是他儿子领头上的!

  这怎么办?总不能拂袖而去吧?

  段晖好不容易调整心情,半天才憋出几个字:

  “李公子……天资聪颖,得遇明师,又蒙陛下赏识,前途无量。下官……恭喜副都护了。”这“恭喜”二字,他说得异常艰难。

  李成梁满意的笑道:

  “犬子出了风头,但是苦了我们这些前线的,段司马可要好好按照奏疏,准备筑城事宜啊。”

  李成梁说到了正事,这又是朝廷的命令,段晖也只好躬身行礼:“下官明白,定当竭力。若无他事,下官告退。”

  “去吧。”李成梁挥挥手,看着段晖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议事厅的背影,脸上的笑容再也抑制不住,彻底绽放开来。他拿起儿子的信,又看了一遍。

  但是很快李成梁也开始思考起来。

  禁卫营、婚事,这才是李如松来信的主要内容。

  黔国公家,诚意伯家,这都是李成梁想也不敢想的联姻对象。

  没办法,大明勋贵传承两百多年,早已经通过联姻构建了一套体系。

  可以说,对于勋贵家族来说,婚嫁就是头等大事。

  如果没有合适的婚配对象,这些勋贵家的女儿可能会被家里安排出家,或者一辈子不嫁人,也不会和身份不对等的家庭联姻。

  这是因为如果一个勋贵家族出了不门当户对的婚事,会被其他勋贵家族耻笑,这样一来甚至会拉低整个门第的风评,让家族其他的女子更难找到好的婚事。

  按照李成梁的门第,他是不够格和勋贵联姻的,更别说黔国公这种最顶级的勋贵了。

  李成梁自然明白是为什么。

  大明勋贵们做梦都想要重新获得军事参谋决策的权力,当年组建禁卫营的时候,这些勋贵就往禁卫营塞人,希望能成为皇帝的军事参谋部门。

  只可惜隆庆皇帝并没有看上这批人,最初禁卫营就真的只是一个保安机构。

  但是这一次儿子上书后,这批署名的军官被调入禁卫营,皇帝的意图自然很清楚,是要用他们作为军事参谋了。

  这自然成了那群勋贵眼中的香饽饽,不惜打破门第之见,也要和自家联姻。

  到底要不要和这些勋贵联姻?

  李成梁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未来的局势到底如何,李成梁虽然看不懂,但是也知道这是“大争之世”,多少暗流在涌动。

  李家在自己发迹之前,不过是个辽阳副总兵,如果不是在辽东这个容易立功的地方,根本就碰不到这个层次。

  李成梁上阵杀敌还行,但是让他思考这些问题,也确实是难为他了。

  李成梁思考了半天,最后还是恭恭敬敬的拿出信纸。

  自己想不明白,这不是有人能想明白吗?

  他写完了一封信之后,然后打开窗户,将两袋子精米放在桌子上。

  不一会儿,李成梁就听到了翅膀煽动的声音,一个雪白蓬松的家伙冲进了书房。

  李成梁每次见到胖鸽子,都要怀疑它的物种。

  在如此苦寒的东北,冬季还能活动的鸟类只有雪鸮了吧?

  可是自己从没听说过,有人能驯服雪鸮传递信件的。

  不知道是不是感觉到了李成梁的疑问,胖鸽子歪过头看向李成梁。

  李成梁连忙拱手说道:

  “鸽阁老,麻烦您快点带信给苏公,给吾儿安排个好的婚事!”

  原来,李成梁这封信,是请求苏泽帮着儿子李如松安排婚事的。

  黔国公府和诚意伯家的联姻,都是李成梁不能轻易拒绝的。

  李成梁对京师情况也不了解,也权衡不好和勋贵联姻的利弊,干脆就修书一封,请求苏泽帮着安排儿子的婚事。

  苏泽是武监的教务长,也算是李如松的老师,由老师出面给弟子安排婚事,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等胖鸽子吃完,这才伸出脚,李成梁连忙将信塞进去,又祷告了一番,胖鸽子这才飞出了书房。

  ——

  给李如松安排婚事?

  苏泽没想到,自己这么快就到了这个阶段。

  想当年,自己的婚事还是赵贞吉给安排的,现在轮到自己给学生安排婚事了?

  李如松被勋贵们联姻的事情,苏泽也是知道的。

  这帮勋贵的用意太明显了,已经引起了外朝文官的忌惮。

  苏泽对大明勋贵谈不上厌恶,但是也谈不上好感。

  勋贵之中,自然也有目光长远,认真做事的。

  但是如同前任黔国公那样恣意妄为的也不少。

  更多的还是平庸无能,做什么事情都不行的纨绔子弟。

  就拿如今的武监和武监预科来说。

  苏泽身为教务长,严肃武监和武监预科的纪律,不少勋贵子弟入学之后,都因为武监的严格军规而受不了退学的。

  和武监第一期不一样,武监第一期中的勋贵子弟,大部分都是家族没有继承权的旁支子弟,都是被家族送来凑数的。

  这些旁支子弟虽然生长在勋贵之家,但是也知道自己没有继承权,所以在武监还算刻苦,也都坚持了下来。

  现在武监成了好的出路,勋贵又将自己家的继承人送过来。

  结果就是最新一期的武监和武监预科退学率很高,不少人连一周都没坚持过去,就逃回了家里。

  这帮勋贵竟然不反思自己的教育,还让定国公徐文壁给自己带话,指责武监的规矩太严,希望苏泽能放松武监的纪律。

  苏泽自然是顶了回去,他立刻下令开除了这帮勋贵子弟的学籍,又让地方上增补学子入学。

  给你们机会也不中用啊!

  现在又想要用联姻这一招了。

  李成梁求到自己这里了,李如松也确实是自己看中的弟子,他的婚事苏泽还是要操心的。

  苏泽想了想,还是认为李如松和勋臣家族联姻是弊大于利。

  没办法,李如松的风头太盛了。

  一份国政军策级别的上疏,皇帝又特旨将他调入禁卫营,引起了整个文官集团的警惕。

  兵部上下都在盯着李如松,如果这个时候和勋贵家族联姻,必然会遭到文官系统的进一步打压。

  如果李如松顶不住压力,那他这个新军官阶层的代表就要夭折。

  这自然不是苏泽想要见到的。

  但是李如松也到了婚配的年龄了,如果总是拒绝,也会对他的个人发展不利。

  得罪了这帮勋臣,同样也是麻烦。

  所以必须要将李如松的婚事定下来。

  苏泽也有些头疼,这做媒的事情他也是第一做,对各家的情况也不了解。

  不过自己不了解,自己不是还有老婆吗?

  苏泽找上了妻子赵令娴。

  听苏泽说完了李如松的情况,赵令娴捧着肚子问道:

  “夫君的意思,不想让李如松和勋臣联姻,那是要给他找一个宦门淑女了?”

  苏泽点头,李如松如果不和勋臣联姻,那就只能和文官联姻了。

  赵令娴思考了一下,她虽然有孕在身,但是依然会参加京师贵妇圈子的聚会。

  任何时代,妻子的社会地位,都是和丈夫的地位绑定在一起的。

  赵令娴在京师社交圈中的地位,也随着苏泽的地位一步步变高,如今已经是仅次于那几位阁老的妇人们,跻身于顶流的圈子。

  因为时代风气的缘故,大明的贵妇交往不像是唐宋的规模那么大,但是各种小圈子的联系依然很紧密。

  赵令娴想了想说道:

  “夫君,还记得霍尚书吗?”

  苏泽点头说道:

  “当然记得,霍尚书是前任兵部尚书。”

  赵令娴说道:

  “霍尚书是山西人,已经致仕归乡了,但是他有一子霍钟瑜,门荫在京师做官,官拜尚宝郎。”

  “这位霍司宝家中也有一女,也到了婚配的年龄。”

  苏泽问道:

  “你的意思是,让李如松和霍尚书的长孙女婚配?”

  赵令娴点头说道:

  “霍家是山西名门,累世书香,霍尚书治家很严,霍司宝在京师的名望也很高。”

  “而妾身也见过这位霍家长孙女,性格也是温婉大方,年龄上也很适合。”

  “就是霍司宝的官位低了一些,和李公子的父亲相差比较大。”

  苏泽一拍手说道:

  “这个无妨!霍尚书乃是致仕的兵部尚书,当年李都护来京师,都是拜的霍尚书门路,李家也不会在霍家门前摆威风。”

  “只是霍家能答应吗?”

  赵令娴笑了笑说道:

  “相公不知道,这霍老尚书七岁能文,十五岁就精通经史子集,被誉为神童。”

  “但也有说法,这位霍老尚书用光了霍家三代的才气,如今除了恩荫做官的霍司宝之外,家中再也没有人出仕,就连考上举人的都没有。”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

  大明科举制度,让家族的起落十分的频繁。

  一个家族,如果累世出进士,那家族很快就会昌盛。

  但如果一个家族,几代都考不上进士,那也会很快衰落。

  当然,这个衰落并不是家族破产,而是退回到乡绅的状态,失去朝堂的影响力。

  这种情况是很多的。

  霍冀是神童,科举顺利,但是家中第二代第三代科场都不顺利,家族就靠着霍钟瑜这个恩荫的尚宝郎撑着。

  霍冀活着自然还好,毕竟霍冀久任宦海,还担任过兵部尚书这样的高官。

  可一旦霍冀去世,家中就彻底失去顶梁柱,那日后就难说了。

  所以李如松对于霍家来说,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联姻对象。

  “此事还是要霍尚书做主吧?”

  苏泽问道。

  赵令娴说道:

  “所以如果要成事,还是要请夫君致信霍老尚书,问问他老人家的想法。”

  “只要霍老尚书点头,这事情应该就能成。”

  苏泽连忙说道:

  “为夫这就写信。”

  赵令娴连忙说道:

  “夫君这还没过正月,哪有给人做媒的道理?夫君如果着急可以先给霍老尚书写信,说明意向,等过了正月再操办也来得及。”

  苏泽这才想起来,民间有“正月说媒死媒人”的说法,至于具体的原因,大概是农业社会正月的祭祀活动比较多,说媒冲撞神灵。

  苏泽连忙说道: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赵令娴和苏泽也是老夫老妻了,听到丈夫夸赞自己,赵令娴还是脸上一红。

  她又说道:

  “夫君也问问李家那边的想法,如果李家也同意,那这件事有八成可能。”

  苏泽点头说道:

  “这个自然,想必李都护是不会拒绝的。”

  苏泽猜的不错,他通过胖鸽子给李成梁带信,李成梁听到这个打算之后更是狂喜。

  他那次入京是见过霍尚书的,彼时他见到霍冀都是战战兢兢,没想到时过境迁,自己竟然有了和兵部尚书家孙女联姻的机会!

  虽然只是一个“前兵部尚书”,但是霍冀和现任兵部尚书曹邦辅关系密切,在兵部威望也很高。

  如果儿子真的能和霍家的孙女成婚,那自家儿子也能算是半个兵部的“自己人”?

  那针对李家的敌意也会少很多。

  李成梁连忙回信,表示“全凭苏公”做主。

  ——

  李如松的婚事倒是也提醒了苏泽,武监生当中,也有不少还没婚配的。

  特别是一些寒门出身的武监生,他们在京师没有熟人,一直都在武监读书,也没有交友的渠道。

  武监军官这个团体还很脆弱,如果要成长下去,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和旧的利益集团融合。

  军功新贵和旧贵联姻,虽然听起来很现实,但也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但是这种事情由苏泽出面也不合适,给李如松做媒还好说,如果给所有新军官做媒,那必然会引起猜忌。

  苏泽不方便做的事情,有一个人却很合适。

  小胖钧听闻之后也是大感兴趣,他在正月初十向隆庆皇帝进言,在年节期间组织一次禁卫营和京营新军的军官宴会,邀请京师权门参加。

  隆庆皇帝听到小胖钧的建议后也是大喜,儿子能有这份见识,能笼络着军队的人心,那日后皇帝的位置就稳固了。

  于是隆庆皇帝下旨,在上元节当天,在皇宫内组织宴会,由太子朱翊钧主持。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