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傍晚开始,63号档的繁忙就没有停下来。

  一车又一车蔬菜不断前来,然后又被蜂拥而来的客户搬空,整个晚上不断循环此过程。

  菜心、芥兰、番茄、黄瓜、茄子、空心菜…一样样蔬菜都十分畅销,成交量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等到天边泛起鱼露白时,档口才总算冷清了些许。

  62号档的张启仁向李才走来,“才总,你们今天比前几天更猛,哪来的这么多空心菜,卖菜和捡钱似的。”

  李才直接丢了一包还未拆开的烟给了张启仁,近几日,63号档的货车时常会停在62号档。

  “还能哪来的,自家菜场种的空心菜呗。”

  张启仁接住了烟,拆开后又给李才一支点上,羡慕的说道:“你们的货源真的又多又稳,连着卖了这么多天,菜还越来越多了!”

  李才合上手中的笔记本,道:“你的生意也不错,今天冬瓜卖的也不少。”

  张启仁笑道:“也多亏了你们指点,我才在增城买了一批冬瓜,除了距离远了一点,小楼镇的冬瓜非常不错。”

  上次暴雨后,张启仁从三水收瓜就变得艰难了。

  而为了回馈张启仁借档口,陈家志给他提供了增城小楼镇有冬瓜的信息。

  张启仁由此选择了从增城收购了一批冬瓜。

  “互帮互助嘛。”李才又说:“既然觉得小楼镇的冬瓜不错,有没有想过在小楼找一个长期合作的基地。”

  张启仁沉吟道:“当地种植还比较分散,没有较大的冬瓜基地,多是一家一户在种,我收购也多亏了你们公司的帮忙。”

  张启仁去小楼调查过,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但相关产业基础薄弱,并没有形成连片的冬瓜种植基地。

  组织货源都略微有点难,更何况是建立长期合作。

  “正因为没有,才是机会。”

  李才对去增城钓鱼向往已久,也知道公司在增城建基地,除了扩大生产、推广迟菜心外,还多了‘扶贫’性质。

  在小楼镇腊圃村旁边,还有两个村子,分明叫东镜村和西镜村。

  这两个村子也适合种迟菜心,同时从50年代合作社时期起,就有轮作冬瓜的历史。

  去年,即1995年,西镜村被花城纳入蔬菜二线生产基地,开始引入黑皮冬瓜。

  只是才起步,规模化种植基础确实薄弱。

  李才聊了自己所知道的信息,也引起了张启仁的兴趣。

  据他近几天了解,63号档的瓜果蔬菜也是来自与农户的合作基地。

  如此稳定又庞大的货源让他很是羡慕。

  收拾了档口物资,李才坐面包车回了办公室,盘点起了今日账目。

  有了新增加的空心菜,档口收入再次创了新高。

  近日积累的毛利润也已近两百万元,而离月底还有十天。

  “这下月底分红应该稳了。”李才嘀咕道,对此也期待已久。

  花城端午节氛围一直很浓厚,珠江及各水乡河涌是端午节的主舞台。

  像番禺,每年端午都会举办大规模龙舟赛,吸引数万观众沿岸观看,包粽子、吃龙舟饭、洗龙舟水等习俗深入人心。

  陈家志漫步在江心菜场,菜农们仍在菜地里劳作,只有中午和晚上才能感受下节日的氛围。

  而对江心菜场来说,端午节也在空心菜的丰收中度过。

  扦插的200亩空心菜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作为灾害复产最主要的蔬菜,空心菜生长期短的特点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夜幕时分,工人们陆续回了出租房。

  冷库前还亮着灯,戚永锋在和几名小组长、科研部的技术员交流总结着今天的工作。

  这早成了菜场每日的固定日程,持续了近两年时间。

  菜场的技术也在此过程中积累进步,不断复盘总能让人进步更快。

  陈家志旁边听了一会后,感觉自己现在在细节上都快插不上嘴了。

  他曾经留下的理念、种植习惯早就被剖析了不知多少次。

  尤为突出的就是有关茬口期的规划,以及搏一搏的含金量还在持续提升。

  等其他人都走后,陈家志才向戚永锋连连强调要稳。

  戚永锋笑了笑,“我会尽量让他们克制住,不过搏一搏的魅力确实动人。”

  顿了顿,戚永锋又说:“就像抢播的这茬空心菜,两百亩收了五十多万斤菜,只用了不到十五天就卖了一百万元,这谁都想搏一搏。”

  搏一搏的理念深入人心。

  陈家志感觉到了诸多无奈,这股风气由他带来,现在想扭转过来还真有点不容易。

  但如果把他放到场长的位置上,他可能也按耐不住搏一搏。

  江南市场,63号档口近日的拥堵成为了一种常态,菜多就是豪横。

  市场经理王奇一晚上从这里路过了数次,档口里停着的货车换了一辆又一辆。

  走遍了整个市场,他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能比63号更火热的市场。

  天亮后,叶璨江来了市场办公室,王奇第一时间前来汇报情况。

  “叶总,全市场133个档口,63号档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最近都排在了第一。”

  “昨晚上我也去看了,63号档生意从头到尾火爆了一晚上。”

  叶璨江泡了一杯早茶,诧异的问道:“日交易量多少?”

  王奇递给一份文件,道:“昨晚入场了80吨菜,前两天最多时入场过100吨菜!”

  叶璨江茶杯险些没拿稳,溢出了些茶汤。

  江南市场如今日交易量在3500~5000吨,按巅峰时5000吨计算,平均到133个档口,日交易量约37吨。

  而63号档是这个数的两倍还多,况且还是在灾后,如何不让叶璨江失神。

  叶璨江接过文件,文件上有记录着63号档这个月以来的入场数据变化。

  大约从半个月前开始,63号档的入场量便一路走高,涨幅也逐渐夸张。

  最近菜价又一直很高,63号档的交易金额也极其夸张!

  叶璨江看着文件上丰富的蔬菜品类,不由问道:“他从哪里来的那么多菜,而且每天还有那么多的叶菜。”

  增搓路附近批发市场日益增多,江南市场也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而货源是批发市场吸引人流量的关键要素,叶璨江也一直很关注市场的货源。

  王奇道:“他们的自有菜场。”

  “这我知道。”

  叶璨江想起了曾去番禺考察过的蔬菜基地,“但上次的雨他们不可能没受影响。”

  “而且这么多菜,番禺的那个菜场没这个生产能力。”

  王奇一时语噎,“我跟着再去问问。”

  叶璨江想了想,说:“你帮我约下63号档的老板,就说我请他一起喝茶。”

  …

  办公室里,陈家志拿起了一颗果皮鲜红的桂味荔枝。

  桂味荔枝挺好辨认,外表龟裂片凸起,尖锐刺手,中间绕着一圈平坦的,像一条界纹。

  闻着有点桂花香气,陈家志吃上一口,就感觉很难再喜欢上其它荔枝。

  但品尝了糯米滋后,这种想法又被动摇了。

  两种荔枝也都是易定干才带回来的,“怎么样,是不是还不错?”

  陈家志点头道:“非常好吃,如果荔枝都能有这种口感,没理由不好卖。”

  易定干笑了,又问:“那这生意要怎么做?”

  陈家志沉吟道:“水果和蔬菜有共同之处,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批发市场做起。”

  批发市场的利润薄,但能走量,更主要是靠谱鲜生对批发市场比较熟。

  陈家志又说:“今年主要还是尝试,通过配送渠道做做看,明年看情况再进批发市场。”

  易定干点头道:“好,听你的。”

  对没接触过的新业务,陈家志显得比较谨慎,公司核心还是蔬菜。

  他又拿了两个荔枝,递了一个给易定干。

  易定干摆了摆手,“你吃吧,我这个月吃了太多荔枝,品尝了不下数十个荔枝品种,都吃腻了。”

  陈家志打趣道:“说明你有口福。”

  “这口福不要也行,荔枝与荔枝品种间的差距比人与人之间还大,有的荔枝口味确实不行,即使同一品种的荔枝,口感也有很大差异。”

  易定干又指了指桌上的荔枝,“我觉得最好吃的品种就是桂味和糯米滋,其次就是黑叶、白糖罂和妃子笑。

  但妃子笑如果是和桂味同时期上市,我肯定只吃桂味。”

  陈家志又吃了个桂味荔枝,道:“不错,懂得不少。”

  易定干摊了摊手,“你连续一个月每天吃不同品种的荔枝你也行。”

  陈家志几乎是一口一个的炫荔枝,看得易定干也馋了,忍不住剥了个吃,一吃就停不下来。

  “你还说你吃腻了,给我留两个。”

  “卧艹,你收起来干嘛,我带回来的还不能吃了,快拿出来。”

  “还想不想要分红了?”

  “分红要,荔枝也要吃。”

  陈家志最终还是只能把剩余几个荔枝一人一半分了。

  易定干吃着抢过来的荔枝,感觉特别香甜,又问:“陈大老板,你打算拿多少钱出来分红和发奖金。”

  “具体多少得看这个月能卖多少钱。”陈家志伸出一只手掌,“但至少不低于这个数。”

  “大气!”

  “有这个实力,公司赚钱嘎嘎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94:菜农逆袭,1994:菜农逆袭最新章节,1994:菜农逆袭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