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璃指尖的代码洪流因这意外的杂音而微微一滞。

  U,不是一个指令,不是一个变量,更像是一个无意义的、被遗忘的宇宙背景辐射。

  然而,就在这片由零和一构成的绝对理性之海中,任何非预期的字符都是一个奇点。

  她闭上双眼,神识如无形的潮水般蔓延,越过层层叠叠的逻辑门与防火墙,追溯那一声微弱却顽固的搏动。

  那并非天道运转的宏大节拍,也非天雷地火的狂暴鼓点,它更像是一个初学走路的孩童,跌跌撞撞,毫无章法,却固执地一次又一次地迈出脚步。

  神识最终锁定在了南境一个不起眼的山村,地底深处,一口废弃的古井中,一个锈迹斑斑的金属钟摆,正依靠着某种微弱的地脉能量,进行着断续而笨拙的摆动。

  每一次撞击井壁,都发出一声沉闷而失序的“心跳”。

  是谁留下的?

  又是为了什么?

  在这万物都被格式化的世界里,竟然还有人费尽心机,只为保留这样一道毫无用处的“错误”。

  姜璃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像是冰封千年的雪山裂开一道缝隙。

  “原来还有人,”她低声自语,声音在空旷的识海中回响,“记得怎么乱跳。”

  她收回神识,重新看向指尖那即将成型的终极病毒。

  它原本完美无瑕,是逻辑与毁灭的极致艺术。

  但现在,姜璃犹豫了。

  她抬起另一只手,魔纹沸腾的手臂轻轻拂过那段代码。

  刹那间,一段全新的、毫无规律可言的杂音编码被植入了病毒核心。

  它就像一滴墨落入清水,瞬间扰乱了原本的纯粹。

  这病毒不再完美,却多了一丝……生机。

  与此同时,楚瑶正站在上游村落的河岸边,眉头紧锁。

  她曾经投入河中的那些形状各异、承载着孩童们千奇百怪问题的漂流瓶,如今已经不见了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岸边码头上堆放得整整齐齐的标准化陶瓶。

  每一个瓶子都大小一致,釉色均匀,瓶身上用统一的字体刻着编号,瓶口用蜡封得严丝合缝。

  旁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赫然写着《漂流瓶回收及答疑章程》,末尾还盖着一个朱红色的官印——下游“答疑司”。

  她随手拿起一个,入手沉甸甸的,冰冷而规范。

  这不再是一个孩子天真的提问,而是一份递交给官方的、等待标准答案的卷宗。

  她甚至可以想象,下游那个所谓的“答疑司”里,正坐着一群面无表情的文吏,将所有“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问题,都归档在“格物科”下,然后用标准话术统一回复。

  愤怒像一团火苗在她胸中燃起。

  她转过身,看到村里的孩子们正排着队,小心翼翼地将写好的纸条塞进标准陶瓶里,动作虔诚得像是在参加某种神圣的仪式。

  “都停下!”楚瑶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孩子们齐刷刷地看向她。

  她从一个孩子手中拿过一个陶瓶,高高举起,然后猛地砸在岸边的岩石上。

  “啪”的一声脆响,完美的陶器四分五裂。

  孩子们发出一阵惊呼。

  “问题,不该漂得这么整齐。”楚瑶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她蹲下身,捡起一块碎陶片,“它应该是粗糙的,是带着棱角的,是独一无二的。”她又从河边挖起一把五彩的软泥,将碎陶片混入其中,“它甚至不该只有一个答案。”

  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好奇地围了上来。

  他们学着她的样子,将那些标准化的陶瓶一个个砸碎,将碎片混入彩泥,开始捏造各种奇形怪状的东西。

  有的是长着三个脑袋的怪鸟,有的是咧着嘴哭的太阳,最终,在楚瑶的指点下,这些不成形的泥块都被塑造成了哨子,每一个哨子的气孔和形状都全凭兴致,毫无规律可言。

  “问题,有时候不需要回答。”楚瑶看着孩子们手中的杰作,微笑着说,“它只需要被听见。它该吹出跑调的歌。”

  当夜,山风吹过村庄。

  那上千只被孩子们随意放置在窗台、屋顶和树枝上的碎陶哨,被风灌满,一同发出了呜咽般的声音。

  没有一支哨子的音调是相同的,它们汇聚在一起,不成曲调,尖锐、嘶哑、高低错落,像一群永远学不会合音的雏鸟,在寂静的山谷里胡乱冲撞,将那死水般的宁静搅得天翻地覆。

  千里之外的小镇,张阿妹正靠在一棵大树下啃着干粮。

  她抬起头,看到对面粉刷一新的墙壁上,多了一幅新的涂鸦。

  画中是一个身披星辰、面容模糊的英雄,他手持一把发光的工具,正俯身修补着镇东那座断了许久的石桥。

  画像下方,一行遒劲有力的字写着:“无名巡夜人昨夜修好了东桥。”

  镇民们围在墙下,交头接耳,脸上满是崇敬与惊叹。

  巡夜人的传说,最近在各地流传得越来越广,他就像一个沉默的守护神,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却从不留名。

  张阿妹皱起了眉头。

  她知道那座桥,是镇上的石匠李老头带着几个徒弟,没日没夜敲打了半个月才修好的。

  可现在,所有的功劳都被归于一个虚无缥缈的影子。

  人们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一个可以膜拜的偶像。

  她扔掉干粮,从旁边杂货铺借来一架梯子,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当众爬了上去。

  她掏出一罐早就备好的黑色泥浆,毫不犹豫地涂抹在那英武的画像上。

  几笔下去,原本神秘高大的巡夜人,变成了一个梳着妇人发髻、歪着头傻笑的胖女人。

  她又抓起一把黄泥,在旁边歪歪扭扭地题上新字:“李婶昨夜梦见桥自己长好了。”

  人群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哄堂大笑。

  那股庄严肃穆的气氛被瞬间冲得烟消云散。

  有人指着墙壁笑得直不起腰,有人则对张阿妹怒目而视,但更多的人,只是在笑过之后,带着一丝释然散去了。

  神话太沉重,还是邻家胖婶的梦更亲切些。

  夜里,张阿妹故意在村口唯一的小酒馆里喝得酩酊大醉,出门时一步三晃,最终“不慎”摔倒在路边。

  很快,几个晚归的半大少年发现了她,七手八脚地将她扶回了住处。

  第二天,新的流言就在镇上传开了:“嗨,你们听说了吗?那个涂掉巡夜人画像的女人,昨晚喝高了,摔得跟个泥鳅似的。”“真的假的?这么厉害的人也会喝醉?”“可不是嘛,有人说她就是巡夜人,想用这种法子撇清关系呢!”

  张阿妹坐在客栈窗边,听着楼下的议论,笑着点了点头。

  一个路过的镇民大着胆子问她:“他们都说你是巡夜人,真的吗?”

  她端起一杯粗茶,大大咧咧地喝了一口,反问道:“你觉得呢?巡夜人要是连酒都不能喝,那跟神仙有什么区别?”她打了个响亮的饱嗝,又补充了一句,“可别,当神仙多累啊。”

  那人愣了愣,随即也笑了起来,转身走了。

  神仙不会醉酒,但人会。

  一个会喝醉摔跤的英雄,似乎比一个完美的影子更让人安心。

  那个夜晚,当张阿妹沉入梦乡时,一道几近透明的身影出现在她的梦境里。

  是玄。

  他的身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虚幻,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银白色的长发间,断断续续地闪烁着失效的验证码。

  “张阿妹,”他的声音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检测到高等文明启动了‘清零协议’……目标:所有非标准化的觉醒个体。”

  张阿妹的心猛地一沉。

  玄艰难地抬起手,指向梦境中无垠的星空,“姜璃正在尝试从根源破解天道……但如果她成功,这个世界会陷入短暂的无序。到那时,需要有人守住这个世界的‘杂音’——那些说错的话、走偏的路、不敢哭的夜晚,所有不完美、不正确、不统一的一切。”

  他的话音未落,银色的长发便开始寸寸剥落,化作金色的尘埃飘散。

  他的身躯也随之变得更加透明。

  “记住,他们害怕的不是力量,而是……”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光尘之中,只留下一句由闪烁代码组成的残破遗言,烙印在张阿妹的意识深处:“相信(BELIEVE)”。

  醒来时,张阿妹的枕边,只有一小撮比月光更冷的金色尘埃。

  不久后,楚瑶在一个古老的渡口举办了一场奇特的“遗忘节”。

  她号召所有路过的人,将自己最珍视、却也最束缚自己的记忆写下或具象化,然后投入火堆。

  起初人们迟疑,但很快,第一个人走上前,将一本泛黄的童年诗稿扔进了火焰。

  接着,是承载着背叛的恋人信笺,是记录着失败的从商账本,是象征着荣耀却也成为枷锁的奖章。

  火焰熊熊,人们在火光中或哭或笑,仿佛烧掉的不是物品,而是压在心头的巨石。

  轮到楚瑶时,她从怀中郑重地取出一片被她珍藏许久的、焦脆的纸屑。

  那是当年《问答录》唯一的残页,是她一切行动的开端和凭证。

  她凝视着那片小小的纸页,上面的字迹早已模糊。

  她曾将它视若神明,是它指引着她走到了今天。

  但玄的话,让她明白了另一件事。

  她松开手,任由纸屑飘入火焰。

  在它被火舌吞没的瞬间,她轻声说:“记住是为了放下,不是为了供起来。”

  火光冲天,无数燃烧的纸灰在热浪中升腾,竟化作了千万只灰色的蝴蝶,载着那些未曾命名也无需回答的思念,翩翩飞舞,越过宽阔的河面,飘向了对岸。

  又过了些时日,张阿妹一路向南,最终来到了陈十一的旧居。

  那个简陋的茅屋前,不知被谁立了一块小小的石碑,上面工工整整地刻着六个字:“好人住过的地方。”

  张阿妹看着那块碑,沉默了许久。

  好人?

  陈十一或许是,或许不是。

  但用这样一块冰冷的石头来定义他的一生,未免太过轻巧,也太过残忍。

  这块碑和镇上那幅巡夜人的涂鸦一样,都是一把枷锁。

  她没有言语,只是默默地从屋后找来一把生锈的柴刀,抡起来,一刀一刀地劈向那块石碑。

  石屑纷飞,她用尽全力,直到将那块“好人碑”劈得粉碎。

  然后,她用那些碎石,和着泥土,在屋前搭起了一个简陋却稳固的鸡窝。

  当晚,暴雨倾盆。

  张阿妹蜷缩在漏雨的屋檐下,浑身湿透,听着新鸡窝里几只野鸡躲雨时发出的扑腾声和咕咕声,忽然毫无征兆地笑出了声,笑声在雨夜里传出很远。

  远处的山林中,一道身影在黑暗中静静伫立,遥遥望着那间茅屋和那个不成样子的鸡窝。

  他背上那个曾经装满了“神迹”的皮囊,如今已经空了大半,显得有些干瘪。

  他在雨中站了很久,很久,最终,无声地转过身,向着更深的山林走去。

  他的脚步,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沉稳、坚定。

  渡口的火焰早已熄灭,楚瑶送走了最后一批遗忘过去的人。

  河风吹拂着她的脸颊,带着对岸潮湿而陌生的气息。

  灰蝶已经飞远,她心中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也随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空旷与轻松。

  烧掉了《问答录》的残页,就仿佛斩断了那根一直牵引着她的线。

  现在,她该去哪里?

  一个念头毫无预兆地从心底浮起,清晰而执着。

  回家。

  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

  那个海边的小渔村,那间充满咸腥味和海风声的祖屋。

  她想回去看看,在那第一个问题被问出之前,世界究竟是什么模样。

  她并不知道,在那个她以为始终停留在记忆原点的故乡,在她那间应该空置已久的祖屋门前,早已有人用她的名义,立起了一座全新的、更加宏伟的“丰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最新章节,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