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在军机大臣们离开后,就又把兵部尚书高起的题本看了一遍,随即把自己同军机大臣们商量的意见,用朱笔作了批复。

  曹露这时端来了西瓜。

  弘历伸手取了一块,且吩咐曹露去把他以前让李卫等在南方江西、湖广诸山地收集到的梯田技术资料拿来。

  改土归流要想完成的好,在弘历看来,不伴随着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力是不行的。

  而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办法,除了把自己生产的化肥与新农作物予以普及外,就是普及梯田技术!

  梯田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于长江中下游的山区表现的非常纯熟。

  首先,作物适配方面,从单一粮食变成粮经结合。

  土壤保护方面,也从粗放种植进步到养护结合。

  而在配套的水利方面,也开始建山塘蓄水池与多级引水渠,实现梯次供水,还设计出盘山渠,用水闸控制水量,乃至石砌田埂加林木种植结合防止水土流失。

  再加上,山地人力犁车的推广,让可以耕种的山地区域和产量都大幅度增加。

  这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爆炸和土地兼并严重后,迫使只能去山地开荒的农民们所创造出来的精耕细作办法。

  毕竟,清朝入关后为了得到地主阶层的支持,没有大规模消灭地主,反而帮助镇压农民起义军,承认地主的土地合法性。

  所以,尽管京师一带许多土地被圈占,但在南方地区,自明朝中叶以来加剧的土地兼并问题并没有解决。

  而无论如何,长江中下游的最新梯田技术自然是比西南地区许多生苗还在进行的烧山开荒要高效的多,至少对西南林木的损害也更小。

  再加上,他如今制造的化肥,且再推广一下番薯等新作物。

  那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力还不得起飞?

  西南地区农业生产力一起飞,以此作为后勤基地,自然就能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实控。

  将来翻越喜马拉雅进军恒河,或者将来翻越十万大山灭缅甸、复安南也就能成为现实!

  但,朝中很多官僚对提高生产力,让中华文明扩张的兴趣不大。

  他们大多还是同当年三杨说服明宣宗弃交趾时的思想一样,那就是少折腾,节省财力人力。

  因为,地主思维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地经营好就很妥帖了,干嘛冒风险和成本去开荒呢?

  与其让子弟和百姓死在开荒的路上或战场上,不如老老实实给自己在内地当官当佃农呢。

  所以,虽然,讷亲也因张廷玉的斥责,而决定不参与涉及到苗事的党争。

  但朝中别的大臣还是因为苗事也讨论不休起来。

  “张中堂老成持重,不便在新主刚登大位之际,就与太上皇时期推行的国政对着干;但我等朝中君子不能因此就坐视主子为时局所迷而不肯弃苗事!”

  “虽说,国库如今充盈,岁入更是达到史无前例之规模,但在西南一直劳师靡费也非常法,积怨于苗,更不利于安社稷。”

  “而且,即便西南改土归流成功,所增也有限,恐也只能自给自足,所以,诸位当多上折子反馈此事为妥。”

  在此时的九卿房,兵部尚书高起便就苗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应当如此,效当年明宣宗弃交趾而改羁縻旧事,才是与民休息之良法。”

  刑部尚书张照也跟着附和,且道:“我已上本,请旨去抚定苗疆,万不能再让鄂党荼毒苗疆了!”

  高起听后不由得朝张照振袖拱手。

  弘历这里,在次日向雍请安后,就来了勤政亲贤殿,开始了他的御门听政。

  御门听政时,弘历除了能听见军机大臣的意见外,还能听到大学士和部院大臣们的意见。

  而在这一天的御门听政时,兵部尚书高起先就弘历昨日的批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主子昨日朱批兵部题本,言宜先派钦差去调查苗务,奴才深以为然,且举荐刑部尚书张照为抚定苗疆大臣,调查苗务。”

  高起如此说后,刑部尚书张照也跟着出了朝班,双手捧起了奏本:“臣自荐抚苗,请陛下恩准!”

  弘历知道,大部分官僚都很想放弃在苗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对这种为加强苗地实控而劳师靡费的事很不赞成,所以一个个都装傻不推荐张广泗或者其他有熟悉苗务的官员。

  要知道,张照和讷亲不一样,他是清流翰林出身,就没任过地方官,让他去当地方学政还可以,去调查苗务,那无疑视朝政如儿戏,只能先入为主的否定苗务,或者干脆用过度执行的方式对抗圣意。

  历史上,雍正就是轻信了张照的自荐,让张照去抚定苗疆,结果导致苗事越发糟糕。

  因为,张照在任抚定苗疆大臣后,一味为了否定鄂尔泰和改土归流政策,只挑拨将领们弹劾鄂尔泰,而坐视哈元生、董芳等杀降,故意激怒苗民,导致苗地叛乱越发严重,且对抗中央朝廷的意志更加坚决。

  最后,还是当时不过是皇子的弘历在被雍正安排到军机处处理苗务时,力排众议,让张广泗代替张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剿抚并行政策,才让苗事大为好转,而最终才在乾隆初期,完成雍正未完成的改土归流政策。

  清流爱党争且为此容易误国这点,在大清也是会屡屡上演的。

  所以,弘历这一世才不会让张照去任抚定苗疆大臣。

  弘历因而决定乾纲独断。

  于是,弘历在这时沉声道:“你张照未任封疆,不知苗疆民情,如何抚定苗疆?”

  张照顿时哑然。

  弘历这时又看向了高起:“尔身为本兵,何故荐一未任苗疆官职的清流?”

  高起这里也顿时惊呆在原地。

  但接着,张照在这时开了口:“陛下容禀,苗地官员多为鄂尔泰所荐,也多一味以鄂尔泰之命是从,而如今苗事恶化,何曾不是与鄂尔泰结党营私,多荐奸邪有关?”

  “故本兵和臣皆不敢于御前荐任过苗疆官职的官员,尤其是张广泗之流!”

  高起听张照这么一说,也恍然大悟一般,跟着附和道:“正如大司寇所言,奴才确实因此不敢荐任过苗疆官者,只能荐朝中正直之臣。”

  “你们的意思是,鄂尔泰在结党?”

  弘历问了一句。

  两人皆沉默了。

  弘历为此声音越发冷厉:“怎么,不敢回答朕吗,你们是怕鄂尔泰,还是怕朕?”

  “回禀陛下,臣只是不好在陛下刚登大位之际,就攻讦朝臣,但陛下既问,臣便如实回答,鄂尔泰确实是在结党!”

  “天下皆知!”

  张照回道。

  高起见此,倒是没敢再言,而同张照一样大胆。

  弘历当然知道鄂尔泰也不是什么善类,在争权夺利方面,也的确做的非常明显。

  但鄂尔泰也有他的优点,那就是务实!

  在改土归流这事上,鄂尔泰固然结党营私,但用的也不完全是没用之人,真要把鄂尔泰一党全部打倒,那苗事就真的彻底没有进行下去的指望了。

  张照见弘历沉默了,也就眸露起了得意之色。

  鄂尔泰这时则红着脸站了出来:“主子明鉴!”

  但弘历这时伸手止住了鄂尔泰说话,只继续问张照和高起:“那你们觉得鄂尔泰当如何处置!”

  “当斩!”

  “当斩!”

  “当斩!”

  ……

  一时,在张照率先开口后,许多官员出了列。

  张照更是因此暗自冷笑。

  弘历反倒因此下了决心:“朕看鄂尔泰没有结党,否则,不至于如此多人要杀他,反而是尔等在结党!”

  “党魁便是张照!”

  “将张照下狱议处!”

  “抚定苗疆大臣,朕决定定为张广泗!照此拟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家父雍正,我是乾隆?,家父雍正,我是乾隆?最新章节,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