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内。

  满殿绯色官袍如潮水般铺开。

  各级官员们按品级排班站立,衣料摩擦的窸窣声里,忽然冒出一抹刺眼的绿。

  温禾缩在队伍末尾,那身从八品下的校书郎的青绿袍在周遭绯红中,格外的显眼。

  他下意识往许敬宗身后缩了缩,借着对方宽厚的背挡住自己。

  许敬宗今日穿了件崭新的绯红圆领袍,正昂首挺胸地站着,浑然不觉身后的少年正把他当挡箭牌。

  温禾眯眼打量着周遭,殿门就在身侧,他索性往门板上一靠,双手抱在胸前,闭目养神。

  反正他这身高,在前头人挡着,便是偷懒不行礼,也未必有人察觉。

  “啪!”

  殿外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鞭响。

  所有官员齐刷刷挺直腰杆,连呼吸都放轻了。

  温禾眼皮跳了跳,刚想站直些,就听高月那标志性的高亢嗓音穿透殿门:“圣人驾临,众臣迎拜!”

  禁军侍卫们浑厚的复述声紧随其后,在宫道上层层迭迭地荡开:“圣人驾临。”

  “臣等恭迎圣驾!”

  “陛下圣安!”

  满殿官员躬身行礼,衣袍下摆扫过金砖地,发出整齐的沙沙声。

  温禾跟着弯了弯腰,眼角余光瞥见御阶上的明黄色身影。

  李世民今日穿了件米黄色圆领袍,缓步走到龙椅前落座。。

  “圣躬安。”

  高月再次扬声,殿内随即响起一片附和。

  李世民目光缓缓扫过殿内。

  自从登基以来,今日的大朝议算是来得最齐的一次。

  元日将近,先前派去安抚各地的臣子陆续回京,虽还有屈突通等老将未归,却已足够显出朝会的分量。

  只是殿内的气氛有些异样,压抑得像是在酝酿暴雨前的宁静。

  温禾悄悄抬眼,视线在人群中溜了一圈。

  五姓七望出身的官员们大多神色凝重,兵部侍郎卢承安站在靠前的位置,眉头紧锁,时不时往武将那边瞥一眼。

  唯有博陵崔氏的崔敦礼还算镇定,站在文官队列里,手里捧着笏板,眼神平静。

  不过他还是特意悄悄的朝着后头看了一眼,

  当他看见缩在许敬宗身后、半眯着眼的温禾时,不禁失笑。

  这少年竟敢在太极殿上偷懒?

  而旁边守殿的禁军侍卫明明看见了,却装作浑然不觉,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这少年,也太自在了吧。

  今日可是他的主场。

  不过这大殿之中,如此惬意的可远远不止温禾。

  最前列的那几位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那几位,好像也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来。

  就好像是完全不知道今日会发生什么似的。

  但他们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郑氏父子被押入大理寺的事早已传遍长安,刘德威迟迟不宣判,明摆着是在等皇帝的意思。

  今日那些平日里懒得上朝的士族官员齐齐到场,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冲着郑元璹来的。

  就在所有人都屏息等着李世民开口时,他却忽然勾了勾嘴角,目光越过文官队列,投向武将那边:“右领军将军可回来了?”

  “启禀陛下,臣在。”

  薛万彻从武将班列中走出,抱拳行礼。

  殿内众人先是一怔,随即纷纷释然。

  武将回朝,皇帝按例先问候,原是情理之中。

  李世民望着薛万彻,目光里带着几分关切,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河北那边安顿得如何了?”

  “回陛下,窦建德旧部谭通等已悉数归降,臣按陛下旨意,将其编入府兵,已带回长安。”薛万彻抱拳躬身,声音洪亮如钟,字字砸在金砖地上,“只是沧州一带遭了大雪,其中二十五个统军府的府兵都缺少冬衣。”

  殿内顿时起了阵小小的骚动。

  河北道十三州总共才四十一个统军府,如今竟有大半府兵缺少冬衣,这可不是小事。

  自从太上皇杀了窦建德,河北一带本就暗流涌动,若是再因冬衣之事激起兵变,后果不堪设想。

  更让人心头一紧的是“冬衣”二字。

  这两个字如今在长安城里,简直像根绷紧的弦,谁碰谁心惊。

  李世民闻言,长叹了一声,眉头紧锁,语气里满是自责:“冬衣啊……前番军饷贪墨,已让军中将士难以为继,如今又缺了这冬衣,是朕之过错啊。”

  “臣等有罪!”

  宇文士及第一个惊呼出声,因为出班的动作过于激烈,手里的朝笏都差点掉在地上。

  紧接着,三省的大佬们齐刷刷出列,躬身叩拜,声音整齐划一:“臣等未能为陛下分忧,罪该万死!”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

  满殿官员见状,也纷纷跟着出班请罪,黑压压一片垂头大拜。

  “尧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李世民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带着几分沉痛。

  “大唐初立,百废待兴,众卿与朕共勉才是。”

  这话说得恳切,几乎就差说出要下罪己诏了。

  那些个五姓七望,额头都快贴到地面,后背却已被冷汗浸湿。

  他们这才回过味来。

  陛下哪里是在安抚归将,分明是借着沧州雪灾之事,堵死了他们为郑元璹辩解的路!

  “都起身吧。”李世民又轻叹了一声,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众臣小心翼翼地起身,回到班列中,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

  殿内一时安静得只剩下呼吸声,连高月都屏住了呼吸,眼观鼻鼻观心。

  就在这时,一声浑厚却略带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启禀陛下,臣有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秦琼手持朝笏,缓步从武将班列中走出。

  他面色依旧苍白,显然身子还未痊愈,可每一步都走得沉稳有力。

  殿内不少人都吃了一惊。

  自从陛下登基,这位翼国公便极少上朝,虽说挂着左武卫大将军的职衔,可左武卫的事务向来是由左武卫将军公孙武达处置。

  之前所有的大朝议,他也从未露面,今日却突然出现在殿上,还在陛下提及冬衣之事后出列,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五姓七望那伙人更是心头一紧,后背瞬间沁出冷汗。

  秦琼是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将,连尉迟恭、程知节都敬他三分,他此刻出列,显然是要为军方表态。

  陛下这是铁了心,不打算轻易放过郑元璹了。

  “叔宝请讲。”

  李世民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暖意,看向秦琼的目光柔和了许多。

  秦琼手持朝笏,躬身说道:“启禀陛下,臣听闻高阳县子近日得了一法,可用羊毛编制保暖冬衣。”

  “那羊毛实惠得很,突厥人常随意丢弃,若是能制作成冬衣,可谓物美价廉,正好能解沧州府兵的燃眉之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声音里添了几分恳切:“若是此法当真可行,那便不仅仅是军中受益,寻常百姓亦可有暖衣过冬了。”

  别看秦琼是武将出身,他祖上可是正经的官宦世家,几代人都在朝为官,说起话来既有武将的果决,又不失文官的缜密。

  这番话看似在举荐温禾的法子,实则是在为羊毛事件定调。

  这等利国利民的好东西,竟然有人想偷偷烧毁,其心可诛!

  殿内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轻了许多。秦琼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静水,在众人心里激起层层涟漪。

  李世民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哦?竟有此事?若是真能让羊毛变废为宝,那可真是大功一件。”

  正隔岸观火的温禾闻言,嘴角不住的抽搐了一下。

  李二居然还演上了。

  这演技有点差啊。

  群臣也都有些无语了。

  若是陛下事先不知道此事,又怎么可能允许温禾带着百骑去抄了郑元璹的府邸。

  不过他这话看似平常,却坐实了秦琼的说法。

  羊毛是好东西,能救军民于寒冬,那么破坏此事的人,自然就是祸国殃民的罪臣。

  五姓七望那伙人脸色煞白,卢承安手里的朝笏都快捏不住了。

  他们这才明白,今日这场朝会,从薛万彻出列到秦琼奏言,全是陛下布下的局,一步步堵住他们的话头。

  温禾缩在许敬宗身后,悄悄抬眼朝着五姓七望的那些人看去。

  忽然就在这时。

  他清楚的看到,崔敦礼竟然出列了。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不由诧异。

  崔敦礼是博陵崔氏的,按理来说,他是代表五姓七望。

  那就应该是站在郑元璹那边的,可刚才陛下已经将此事定性了,若是他为其开罪,那必然会被陛下呵斥。

  这个时候他竟然还敢站出来?

  “启禀陛下,通事舍人郑仁基昨夜请臣代奏,望陛下垂见。”

  通事舍人为门下省隶属,从六品下,所以只能站在太极殿外。

  若是有事一般都是自行请见,然后由外头的宦官传话。

  可今日却偏偏是让崔敦礼代为奏请。

  ‘有点意思。’

  温禾摸着下巴。

  倒不是因为这件事情,而是因为郑仁基这个人。

  他记得此人好像差一点就成了李世民的岳父了。

  史料记载:贞观八年,长孙皇后为唐太宗寻访美女,听闻郑仁基的女儿绝色,于是推荐给太宗,聘为充华。

  魏征听说郑氏已经许嫁士人陆爽,立即上表劝谏太宗,此事遂寝。

  所谓遂寝,也就是停止不办的意思。

  但后来房玄龄等上奏:“她许嫁过陆氏的事情没有明证,册封大礼已经开始实施,不应中途停止。”

  陆爽也表示没有婚娶郑氏女的约定。

  李世民因为此事还问魏徵:“众臣也许是迎合朕意,陆爽本人也表白,这是何故?”

  魏徵回答:“他认为陛下表面虽表示舍弃,暗地里或许要责怪,所以不得不如此。”

  李世民笑着说:“朕说的话这样不能使人相信吗?”

  为此李世民对郑仁基便心有芥蒂,还有那陆爽虽然后来中了进士科,却也没有得到重用。

  这件事情肯定让李二心里觉得不快。

  特别是郑仁基和陆爽,好似觉得他急色一般,此事若是传出去,他这个皇帝的脸面何在。

  不过今日郑仁基求见,肯定不是为了献女之事。

  温禾记得他同样也是荥阳郑氏出身的。

  那就一定是为了郑元璹而来。

  崔敦礼既然都出班了,按照惯例李世民还必须允准。

  毕竟圣明这个形象,还是得维持一下的。

  “宣门下省通事舍人郑仁基。”

  不久后,只见一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躬身从外头,迈着小碎步走了进来。

  每一步都走的如履薄冰似的。

  此人便是郑仁基了。

  “通事舍人有何奏请?”李世民问道。

  郑仁基一直垂着头,不敢直视李世民,行礼拜道:“臣弹劾左武侯大将军郑元璹欺君罔上,陷忠良于不义,逆天而行,请陛下降旨,驱逐郑元璹于郑氏祖籍。”

  他话音落下,众人顿时哗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最新章节,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