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多,李家大棚外头早围了二十来号人,都围着那辆白得晃眼的伏尔加轿车打转。
胖婶挤在最前头,手伸到一半又缩回去,光凑着车窗往里瞅,声音里带着股子稀罕劲儿:“这小轿车可真俊,连道划痕都没有,比县长那车还亮堂!”
她手里还攥着没织完的毛衣针,说话时针尾跟着晃,生怕旁人听不清她的赞叹。
王大脚踮着脚往车标那儿凑了凑,又回头跟身后人比划:“可不是嘛!比前些日子市里那老板开的蓝轿车还好!你瞅这车轮子,比那车宽一圈,坐着指定稳当。”
她嗓门大,一开口就压过了旁边的细碎话,连远处地里干活的人都往这边瞥了两眼。
这群娘们以前多是在代销店扎堆,最近李家比代销店还热闹,成了村里的焦点,她们也爱往这儿凑了。
快嘴媳妇站在人群边上,眼神里满是羡慕,语气却有点不确定:“这是谁家的车啊?没听说咱村有这么好的车啊!”
她男人在外头打工,过年都没回来,前些日子怕别人说闲话,一直安安静静的,这半个月才又活络起来。
赵兵媳妇听见大伙的议论,脸上露了点自豪,毕竟自家男人跟着李哲做事,她轻声说:“这还用问?肯定是李家的啊。听我男人说,李哲早买了辆小轿车放京城,一直没开回来,我看这八成就是那辆。”
众人听完,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七嘴八舌地叹:“我的天,李家老二也太能耐了!这么年轻就买得起这么好的车。”
“是啊,以前谁能想到,咱村还能出这么个有本事的人!”
“这李家老二还没成婚吧……”
李哲刚从大棚里出来,手里还拿着本记蔬菜长势的笔记本,一抬头就看见围着车的人群。
他脚步顿了顿,悄悄往旁边的小路绕——不是怕热闹,是知道一过去,问车价、问门路的话能缠他半个钟头,他今天要办的事多,实在没工夫应付。
其实他这次把车开回来,主要是为了租赁罐头厂的事。不露点儿实力,厂里的工人难免心里不踏实,不信他这个“私人老板”。
说到底,做生意讲究个门面,有辆好车,谈事时腰杆都能直点。
正琢磨着,远处传来“嘀嘀”两声喇叭,一辆蓝色拉达稳稳停在伏尔加旁边。
钱多多从驾驶座下来,穿件浅灰色夹克,手里拎着个黑公文包,老远就冲李哲摆手:“李老板!”
李哲赶紧迎上去,双手跟他握在一块儿,笑着问道:“钱老板一路辛苦,路上还顺利吧。”
“挺好的。”钱多多应了一声,眼睛飘向了那辆白色伏尔加轿车。
“钱老板,这边请。”李哲领着对方往三号大棚走。
钱多多的目光却一直黏在伏尔加车上,走两步就回头看一眼,最后实在忍不住:“李老板,您今天有贵客?这伏尔加可不常见啊。”
李哲笑着摇头:“哪有贵客,这是我自己的车,之前一直放京城,今儿刚开回来。”
“嚯!”钱多多眼睛一下子亮了,快步走到车边转了一圈,手指轻轻敲了敲车门:“我前阵子托人找伏尔加的渠道,跑了俩月都没信儿,您这路子也太广了!”
旁边几个没走的村民听见这话,又凑过来小声议论,看李哲的眼神多了几分敬畏。
钱多多眼里满是羡慕,要不是心里还惦记着投资的事,高低要进去试驾一番。
李哲引着钱多多往大棚外的遮阳棚走,这棚子是李酒缸前儿刚搭的,竹竿架得结实,上面盖着层厚帆布,底下摆着张红漆桌子,四条长凳擦得干干净净。
“钱老板先坐,条件简陋,您多担待。”李哲一边说,一边从旁边竹筐里拿出个茶壶,泡了壶茉莉花茶,倒了一杯递过去,
“等过阵子我把食堂建起来,到时候有专门的接待室,再好好给您接风。”
钱多多接过茶杯抿了一口,刚放下杯子。
林小虎就端着个白瓷盘过来了,盘子里的草莓个个通红,还挂着水珠。“钱老板,尝尝咱大棚刚摘的草莓,甜得很!”林小虎嘴甜,说话时还笑着递过牙签。
钱多多扎起一颗放进嘴里,嚼了两下就点头:“嗯!这草莓好吃,李老板您这种植技术真没说的。”
夸完草莓,他把公文包往桌上一放,神色也正经起来:“李老板,上次提的投资四季青公司的事,您跟股东们商量得怎么样了?”
李哲喝了口茶水,答道:“我跟其他股东商量过,人多了心思也杂,不过总体来说,大家都同意您投资。就是也提了些额外要求。”
其实有些员工不太理解这事——觉得四季青公司自己种大棚能赚钱,有技术也有渠道,何必让外人来投资。
这些事李哲不好跟他们说太透:钱多多背后的绿源农业公司,股东多是农行的二代和亲戚……
四季青公司想快速扩大大棚规模,靠产量占住销售渠道,将来就算蔬菜大棚多了,也能在反季节行业站稳脚,就得靠五方面协作:四季青公司出技术,农户负责种植,信用社放贷款,京城市蔬菜公司负责收购,再加上当地政府支持。
说白了,钱多多就是农行系统的代表,把利润分配好,四季青公司才能快速发展,盘子才能越做越大。
李哲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合作基础上,给自己和手下的技术员多争取些筹码和资本。
钱多多一听有戏,身子往前凑了凑:“您说,只要要求合理,我都应。”
李哲从桌下拿出个账本,摊在钱多多面前:“先跟您说说四季青现在的家底:已建成的蔬菜大棚 24座,现在都种着果蔬,目前属于我个人所有,七月份后归四季青公司;
另外,四季青公司还购买了一批优质化肥和农药,价值数万元。以及一台拖拉机和一辆农用三轮车;
同时,四季青公司账户现金 20.43万。
公司还有二十多名大棚技术人员,这批人也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同时,公司还有数家京城涉外酒店和全聚德、东来顺的销售渠道,目前公司的估值为五十万元。”他指着账本上的数据,一项一项说得清楚。
其实,四季青公司的实际资产是是33万元,另外十几万元是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的溢价。
钱多多拿起账本,凑到眼前仔细看,看完后忍不住咋舌:“没想到您这公司才办没多久,家底就这么厚。”
“钱老板打算投多少?”李哲问。
钱多多放下笔,手指在桌上敲了敲:“绿源农业想投 5万,您看怎么样?”
“没问题。”李哲点头,这数跟他预想的差不多,“不过有个小要求:希望绿源只拿利润分成、红利,放弃表决权,不参与公司管理。”
钱多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李老板放心,我们本来就没打算干预运营,您是行家,交给您我们才放心。”
他心里门儿清:他投资五万元占股不到百分之十,就算想干预也没话语权,不如卖个顺水人情,还能让李哲记着好。
话锋一转,钱多多又问:“那我也问几个实在问题,建一个大棚大概要多少钱?”
“分规格和种类,而且建材费也有上涨的趋势。”李哲解释,“我现在建的都是带储藏室或休息室的,造价 5000以上,加上农药、化肥、人工,总花费得 6000。
要是简单点的蔬菜大棚,造价四千多就能下来,但条件差些,不如一次建到位。”
“您今年打算扩多大规模?”钱多多又问,手里的笔在纸上记着。
“分两种模式。”李哲身子往后靠了靠,“四季青公司直营的,想搞到 100亩以上,就是现在资金有点缺口;
跟种植户合作的,包收他们的菜转卖给京城蔬菜公司,预计 300亩以上,要是贷款能下来,说不定还能多些。”
钱多多立刻拍了胸脯:“资金缺口包在我身上!我跟信用社那边打个招呼,给您找最低息的贷款,种植户贷款的事我也催着,保证不耽误您扩规模。”
李哲赶紧道谢:“那可太谢谢您了,有您这话我就放心了。”
“客气啥,咱以后是合作伙伴。”钱多多喝了口茶,又问,“一亩大棚能产多少菜?今年菜价怎么样?”
“拿黄瓜举例,一亩产 6000斤以上没问题。”李哲掰着手指头算,
“黄瓜的种植期加采摘期有五六个月,摘完还能种别的菜,从八月底到明年六月,能种两茬,收两茬。菜价不好说,肯定比不上去年,但也不会太低,毕竟反季节蔬菜少,不愁卖。”
钱多多追问:“转卖给京城蔬菜公司,一斤能加多少钱?一亩地能赚多少?”
“第一茬按平均五毛钱差价算。”李哲说,“一茬菜一亩收 6000斤,就是 3000块;第二茬因为季节原因,利润会降点,就算赚 2000,两茬下来一亩能赚 5000。十亩 5万,一百亩就是 50万——要是合作户能到 300亩,光这一块就能赚不少。”
这话一出,钱多多的呼吸都变急了,手里的笔差点掉桌上。
他之前知道大棚赚钱,却没料到利润这么高,难怪李哲上赶着帮种植户贷款,跟种植户合作的模式更有利于扩张,这背后的收益和前景可不比直营种大棚差。
他立刻表态:“李老板,您尽管扩大规模!不管是四季青公司、还是种植户贷款,都不是问题,我保证尽快落实,绝不耽误事!”
俩人又聊了半个多小时细节,从入股流程到利润分配,都敲定得差不多。
钱多多对四季青公司的现状和发展有了底,对投资入股的事也更期待了。
之后,李哲给了钱多多一个公司账户,还约好了正式签入股协议的时间……
……
下午三点,崇文门西大街的柏油路晒得发烫。蜀香居那块木质门帘软塌塌耷拉着,把街上的吵吵声挡了大半,又漏进些热风来。
这家上下两层、二百多平米的川菜馆,这会儿刚过午市,离晚市还早,正是空当。后厨的煤炉早封了火,偶尔飘来几声碗碟磕碰的脆响,稀稀拉拉的。
谭静雅坐在门口柜台后头,米白色的衬衫袖子挽到小臂,露出细溜溜的手腕。
她手里捏着本账本,眼睛却老往街面飘——自行车流跟细线似的窜过去,偶尔有穿的确良短袖的行人急急忙忙走,额头渗着一层薄汗,抬手擦一把,汗印子就在衣服上晕开。
五月下旬的京城早没了凉意,这几天日头毒得厉害,最高温都飙到二十八九度,街上不少人都换了单衣。
谭静雅指尖划着账本上“空调定金 8000元”那行字,心里才算踏实点——六台空调订好了,下个月初就能装,就算天再热,也不愁影响生意。
“哗啦——”
韩春燕拿着块洗得发白的抹布走过来,齐耳短发梢挂着几滴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
她先顺着柜台边擦了一遍,又快步扎进后厨,在搪瓷盆里搓得抹布“嘎吱”响,拧干了又回来擦第二遍,连柜角的缝都没放过。
谭静雅忍不住笑:“行了行了,别擦了,柜台都能照见人影了,再擦要掉漆咯。”
韩春燕停下动作,黑黢黢的脸上露出点腼腆的笑,眼里却亮闪闪的,带着股子好奇:“谭经理,咱们餐厅真要装电话呀?”
她攥着抹布的手紧了紧,指关节都泛了白——来京城快三个月了,她还没给老家打过电话,虽说也写过几封信,可心里总惦记着,想听听爹娘的声音。
“那还有假?”谭静雅合上账本,指尖敲了敲柜台侧面预留的小孔,“就装在这儿,以后客人订包间、问菜单,打个电话多方便。”
“那……那俺能用餐厅的电话不?”韩春燕声音放得极轻,跟怕惊着什么似的,“俺掏钱,一分钟多少钱,俺都算清楚,绝不占店里便宜。”
谭静雅看着她那紧张劲儿,忍不住笑了:“忙的时候肯定不行,等晚市收了摊,或者午后这会儿不忙,你随便用。”
“谢谢谭姐!”韩春燕眼睛一下子亮了,嘴角翘得老高,露出两颗小虎牙,攥着抹布的手都松快了。
“想家了?”谭静雅递过去一杯凉白开,杯壁上凝着层水珠。
“不是想家!”韩春燕急忙摆手,语气里带着点小骄傲,“俺就是想告诉爹娘,俺在这儿挺好的,李老板和谭姐都照顾俺,俺现在是店里挣钱最多的呢!”
谭静雅心里清楚,韩春燕说的“最多”,也不过比其他服务员多挣个十块八块的奖金。谭静雅没点破,只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是,咱们春燕最能干。”
正说着,门帘被掀得“哗啦”响,两股热气裹着两个人走进来。前头是个高个子男人,墨绿色工装上印着“邮电”俩字,肩上扛着个沉甸甸的工具箱,金属扣环撞得“叮当”响;
后头矮个子男人胳膊上别着邮电的蓝布臂章,手里攥着一卷黑电线,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在工装领口晕开一小片湿痕,黏糊糊的。
“同志,这是崇文门西大街 43号底商不?”高个子男人先开了口,声音有点沙哑,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又舔了舔笔尖。
谭静雅立马从柜台后站起来,快步迎上去:“没错没错,就是我们这儿要装电话!两位师傅快坐。”她又对着一旁的韩春燕说:“给两位师傅倒壶凉茶,解解暑。”
韩春燕立马应着,端着个搪瓷茶壶跑出来,还顺带拿了两个瓷碗。
矮个子男人把电线往地上一放,“咚”的一声,接过茶碗一饮而尽,抹了把嘴说:“初装费、工料费、手续费和开通长途直拨的费用加起来是380块,您看有问题不?”
“没问题。”谭静雅点点头,指着柜台说:“就装在这儿,方便客人打电话,我们记单子也省事。”
两人不再多话,高个子男人打开工具箱,掏出螺丝刀、剥线钳,蹲在柜台旁的墙角,“咚咚”凿了个小坑,把灰色的分线盒嵌进去;
矮个子男人拿着电线,顺着墙根明敷布线,黑电线跟条小蛇似的,从分线盒拉到柜台预留的小孔旁,还时不时用手摁摁,怕线松了。
韩春燕凑在旁边看,眼睛瞪得圆圆的,盯着师傅们用剥线钳剥开电线外皮,露出里面的铜芯,又小心翼翼地接到话机的接线柱上,连大气都不敢喘。
等话机装好,高个子男人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对着话筒说:“喂,总机吗?麻烦测一下崇文门西大街 43号的线路。”
过了几秒,他朝谭静雅点点头:“通了,您自己试试。”
谭静雅捏着红色的话机听筒,冰凉的塑料贴着耳朵,一时间竟想不起该打给谁。她脑子里过了一圈,突然想起李哲的寻呼机——
她按着电话上的数字,拨通了传呼台的号码,等那边传来“您好,这里是京城传呼台”的声音,她轻声说:“麻烦给 683219的寻呼机发个信息,就说蜀香居电话装好了,一切顺利。”
谭静雅收到传呼台的回复后,嘴角忍不住往上扬,连眼角都透着笑。
韩春燕端来一盘切好的苹果,放在师傅们面前,苹果块大小均匀,而且都已经去核:“师傅,吃点水果解解暑。”
“谢谢。”
吃完苹果,两位邮电工人收拾好工具箱离开,韩春燕将人送到门口,立刻回身盯着柜台上的话机,跟看什么宝贝似的。
“谭姐,您真厉害。”她突然望向谭静雅,脸上带着一丝敬佩。
谭静雅正对着话机琢磨怎么记号码,闻言愣了愣:“我咋就厉害了?”
“餐厅里的事都是您一个人管,无论是大堂还是后厨,您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生意还这么红火,这还不厉害吗?”韩春燕说得认真,手攥着衣角,“俺要是能像您一样,俺爹娘肯定高兴坏了。”
谭静雅闻言,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心里软了软,她拉过韩春燕的手,掌心有些粗糙:“春燕,只要你肯努力、肯用心,以后肯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才十七岁,有的是机会。”
“真的吗?”韩春燕抬头看她,眼里满是期待,还带着点不敢信。
“当然是真的。”谭静雅点点头,又拍了拍她的手背。
“谭姐,如果真要有那一天,您就是俺的贵人!”韩春燕语气真诚——要不是谭静雅破例招了没满十八岁的她,她现在还指不定在哪呢。
谭静雅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这小丫头,嘴比抹了蜜还甜。快去歇会儿,一会就得准备晚餐的菜了,别到时候没力气。”
韩春燕拍拍自己的胳膊,扬起下巴:“谭姐,您放心吧,俺有的是力气。”
……
有书友反应更新有些晚。
跑盘打算将更新调整到早八点。
明早八点更新!
胖婶挤在最前头,手伸到一半又缩回去,光凑着车窗往里瞅,声音里带着股子稀罕劲儿:“这小轿车可真俊,连道划痕都没有,比县长那车还亮堂!”
她手里还攥着没织完的毛衣针,说话时针尾跟着晃,生怕旁人听不清她的赞叹。
王大脚踮着脚往车标那儿凑了凑,又回头跟身后人比划:“可不是嘛!比前些日子市里那老板开的蓝轿车还好!你瞅这车轮子,比那车宽一圈,坐着指定稳当。”
她嗓门大,一开口就压过了旁边的细碎话,连远处地里干活的人都往这边瞥了两眼。
这群娘们以前多是在代销店扎堆,最近李家比代销店还热闹,成了村里的焦点,她们也爱往这儿凑了。
快嘴媳妇站在人群边上,眼神里满是羡慕,语气却有点不确定:“这是谁家的车啊?没听说咱村有这么好的车啊!”
她男人在外头打工,过年都没回来,前些日子怕别人说闲话,一直安安静静的,这半个月才又活络起来。
赵兵媳妇听见大伙的议论,脸上露了点自豪,毕竟自家男人跟着李哲做事,她轻声说:“这还用问?肯定是李家的啊。听我男人说,李哲早买了辆小轿车放京城,一直没开回来,我看这八成就是那辆。”
众人听完,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七嘴八舌地叹:“我的天,李家老二也太能耐了!这么年轻就买得起这么好的车。”
“是啊,以前谁能想到,咱村还能出这么个有本事的人!”
“这李家老二还没成婚吧……”
李哲刚从大棚里出来,手里还拿着本记蔬菜长势的笔记本,一抬头就看见围着车的人群。
他脚步顿了顿,悄悄往旁边的小路绕——不是怕热闹,是知道一过去,问车价、问门路的话能缠他半个钟头,他今天要办的事多,实在没工夫应付。
其实他这次把车开回来,主要是为了租赁罐头厂的事。不露点儿实力,厂里的工人难免心里不踏实,不信他这个“私人老板”。
说到底,做生意讲究个门面,有辆好车,谈事时腰杆都能直点。
正琢磨着,远处传来“嘀嘀”两声喇叭,一辆蓝色拉达稳稳停在伏尔加旁边。
钱多多从驾驶座下来,穿件浅灰色夹克,手里拎着个黑公文包,老远就冲李哲摆手:“李老板!”
李哲赶紧迎上去,双手跟他握在一块儿,笑着问道:“钱老板一路辛苦,路上还顺利吧。”
“挺好的。”钱多多应了一声,眼睛飘向了那辆白色伏尔加轿车。
“钱老板,这边请。”李哲领着对方往三号大棚走。
钱多多的目光却一直黏在伏尔加车上,走两步就回头看一眼,最后实在忍不住:“李老板,您今天有贵客?这伏尔加可不常见啊。”
李哲笑着摇头:“哪有贵客,这是我自己的车,之前一直放京城,今儿刚开回来。”
“嚯!”钱多多眼睛一下子亮了,快步走到车边转了一圈,手指轻轻敲了敲车门:“我前阵子托人找伏尔加的渠道,跑了俩月都没信儿,您这路子也太广了!”
旁边几个没走的村民听见这话,又凑过来小声议论,看李哲的眼神多了几分敬畏。
钱多多眼里满是羡慕,要不是心里还惦记着投资的事,高低要进去试驾一番。
李哲引着钱多多往大棚外的遮阳棚走,这棚子是李酒缸前儿刚搭的,竹竿架得结实,上面盖着层厚帆布,底下摆着张红漆桌子,四条长凳擦得干干净净。
“钱老板先坐,条件简陋,您多担待。”李哲一边说,一边从旁边竹筐里拿出个茶壶,泡了壶茉莉花茶,倒了一杯递过去,
“等过阵子我把食堂建起来,到时候有专门的接待室,再好好给您接风。”
钱多多接过茶杯抿了一口,刚放下杯子。
林小虎就端着个白瓷盘过来了,盘子里的草莓个个通红,还挂着水珠。“钱老板,尝尝咱大棚刚摘的草莓,甜得很!”林小虎嘴甜,说话时还笑着递过牙签。
钱多多扎起一颗放进嘴里,嚼了两下就点头:“嗯!这草莓好吃,李老板您这种植技术真没说的。”
夸完草莓,他把公文包往桌上一放,神色也正经起来:“李老板,上次提的投资四季青公司的事,您跟股东们商量得怎么样了?”
李哲喝了口茶水,答道:“我跟其他股东商量过,人多了心思也杂,不过总体来说,大家都同意您投资。就是也提了些额外要求。”
其实有些员工不太理解这事——觉得四季青公司自己种大棚能赚钱,有技术也有渠道,何必让外人来投资。
这些事李哲不好跟他们说太透:钱多多背后的绿源农业公司,股东多是农行的二代和亲戚……
四季青公司想快速扩大大棚规模,靠产量占住销售渠道,将来就算蔬菜大棚多了,也能在反季节行业站稳脚,就得靠五方面协作:四季青公司出技术,农户负责种植,信用社放贷款,京城市蔬菜公司负责收购,再加上当地政府支持。
说白了,钱多多就是农行系统的代表,把利润分配好,四季青公司才能快速发展,盘子才能越做越大。
李哲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合作基础上,给自己和手下的技术员多争取些筹码和资本。
钱多多一听有戏,身子往前凑了凑:“您说,只要要求合理,我都应。”
李哲从桌下拿出个账本,摊在钱多多面前:“先跟您说说四季青现在的家底:已建成的蔬菜大棚 24座,现在都种着果蔬,目前属于我个人所有,七月份后归四季青公司;
另外,四季青公司还购买了一批优质化肥和农药,价值数万元。以及一台拖拉机和一辆农用三轮车;
同时,四季青公司账户现金 20.43万。
公司还有二十多名大棚技术人员,这批人也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同时,公司还有数家京城涉外酒店和全聚德、东来顺的销售渠道,目前公司的估值为五十万元。”他指着账本上的数据,一项一项说得清楚。
其实,四季青公司的实际资产是是33万元,另外十几万元是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的溢价。
钱多多拿起账本,凑到眼前仔细看,看完后忍不住咋舌:“没想到您这公司才办没多久,家底就这么厚。”
“钱老板打算投多少?”李哲问。
钱多多放下笔,手指在桌上敲了敲:“绿源农业想投 5万,您看怎么样?”
“没问题。”李哲点头,这数跟他预想的差不多,“不过有个小要求:希望绿源只拿利润分成、红利,放弃表决权,不参与公司管理。”
钱多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李老板放心,我们本来就没打算干预运营,您是行家,交给您我们才放心。”
他心里门儿清:他投资五万元占股不到百分之十,就算想干预也没话语权,不如卖个顺水人情,还能让李哲记着好。
话锋一转,钱多多又问:“那我也问几个实在问题,建一个大棚大概要多少钱?”
“分规格和种类,而且建材费也有上涨的趋势。”李哲解释,“我现在建的都是带储藏室或休息室的,造价 5000以上,加上农药、化肥、人工,总花费得 6000。
要是简单点的蔬菜大棚,造价四千多就能下来,但条件差些,不如一次建到位。”
“您今年打算扩多大规模?”钱多多又问,手里的笔在纸上记着。
“分两种模式。”李哲身子往后靠了靠,“四季青公司直营的,想搞到 100亩以上,就是现在资金有点缺口;
跟种植户合作的,包收他们的菜转卖给京城蔬菜公司,预计 300亩以上,要是贷款能下来,说不定还能多些。”
钱多多立刻拍了胸脯:“资金缺口包在我身上!我跟信用社那边打个招呼,给您找最低息的贷款,种植户贷款的事我也催着,保证不耽误您扩规模。”
李哲赶紧道谢:“那可太谢谢您了,有您这话我就放心了。”
“客气啥,咱以后是合作伙伴。”钱多多喝了口茶,又问,“一亩大棚能产多少菜?今年菜价怎么样?”
“拿黄瓜举例,一亩产 6000斤以上没问题。”李哲掰着手指头算,
“黄瓜的种植期加采摘期有五六个月,摘完还能种别的菜,从八月底到明年六月,能种两茬,收两茬。菜价不好说,肯定比不上去年,但也不会太低,毕竟反季节蔬菜少,不愁卖。”
钱多多追问:“转卖给京城蔬菜公司,一斤能加多少钱?一亩地能赚多少?”
“第一茬按平均五毛钱差价算。”李哲说,“一茬菜一亩收 6000斤,就是 3000块;第二茬因为季节原因,利润会降点,就算赚 2000,两茬下来一亩能赚 5000。十亩 5万,一百亩就是 50万——要是合作户能到 300亩,光这一块就能赚不少。”
这话一出,钱多多的呼吸都变急了,手里的笔差点掉桌上。
他之前知道大棚赚钱,却没料到利润这么高,难怪李哲上赶着帮种植户贷款,跟种植户合作的模式更有利于扩张,这背后的收益和前景可不比直营种大棚差。
他立刻表态:“李老板,您尽管扩大规模!不管是四季青公司、还是种植户贷款,都不是问题,我保证尽快落实,绝不耽误事!”
俩人又聊了半个多小时细节,从入股流程到利润分配,都敲定得差不多。
钱多多对四季青公司的现状和发展有了底,对投资入股的事也更期待了。
之后,李哲给了钱多多一个公司账户,还约好了正式签入股协议的时间……
……
下午三点,崇文门西大街的柏油路晒得发烫。蜀香居那块木质门帘软塌塌耷拉着,把街上的吵吵声挡了大半,又漏进些热风来。
这家上下两层、二百多平米的川菜馆,这会儿刚过午市,离晚市还早,正是空当。后厨的煤炉早封了火,偶尔飘来几声碗碟磕碰的脆响,稀稀拉拉的。
谭静雅坐在门口柜台后头,米白色的衬衫袖子挽到小臂,露出细溜溜的手腕。
她手里捏着本账本,眼睛却老往街面飘——自行车流跟细线似的窜过去,偶尔有穿的确良短袖的行人急急忙忙走,额头渗着一层薄汗,抬手擦一把,汗印子就在衣服上晕开。
五月下旬的京城早没了凉意,这几天日头毒得厉害,最高温都飙到二十八九度,街上不少人都换了单衣。
谭静雅指尖划着账本上“空调定金 8000元”那行字,心里才算踏实点——六台空调订好了,下个月初就能装,就算天再热,也不愁影响生意。
“哗啦——”
韩春燕拿着块洗得发白的抹布走过来,齐耳短发梢挂着几滴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
她先顺着柜台边擦了一遍,又快步扎进后厨,在搪瓷盆里搓得抹布“嘎吱”响,拧干了又回来擦第二遍,连柜角的缝都没放过。
谭静雅忍不住笑:“行了行了,别擦了,柜台都能照见人影了,再擦要掉漆咯。”
韩春燕停下动作,黑黢黢的脸上露出点腼腆的笑,眼里却亮闪闪的,带着股子好奇:“谭经理,咱们餐厅真要装电话呀?”
她攥着抹布的手紧了紧,指关节都泛了白——来京城快三个月了,她还没给老家打过电话,虽说也写过几封信,可心里总惦记着,想听听爹娘的声音。
“那还有假?”谭静雅合上账本,指尖敲了敲柜台侧面预留的小孔,“就装在这儿,以后客人订包间、问菜单,打个电话多方便。”
“那……那俺能用餐厅的电话不?”韩春燕声音放得极轻,跟怕惊着什么似的,“俺掏钱,一分钟多少钱,俺都算清楚,绝不占店里便宜。”
谭静雅看着她那紧张劲儿,忍不住笑了:“忙的时候肯定不行,等晚市收了摊,或者午后这会儿不忙,你随便用。”
“谢谢谭姐!”韩春燕眼睛一下子亮了,嘴角翘得老高,露出两颗小虎牙,攥着抹布的手都松快了。
“想家了?”谭静雅递过去一杯凉白开,杯壁上凝着层水珠。
“不是想家!”韩春燕急忙摆手,语气里带着点小骄傲,“俺就是想告诉爹娘,俺在这儿挺好的,李老板和谭姐都照顾俺,俺现在是店里挣钱最多的呢!”
谭静雅心里清楚,韩春燕说的“最多”,也不过比其他服务员多挣个十块八块的奖金。谭静雅没点破,只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是,咱们春燕最能干。”
正说着,门帘被掀得“哗啦”响,两股热气裹着两个人走进来。前头是个高个子男人,墨绿色工装上印着“邮电”俩字,肩上扛着个沉甸甸的工具箱,金属扣环撞得“叮当”响;
后头矮个子男人胳膊上别着邮电的蓝布臂章,手里攥着一卷黑电线,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在工装领口晕开一小片湿痕,黏糊糊的。
“同志,这是崇文门西大街 43号底商不?”高个子男人先开了口,声音有点沙哑,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又舔了舔笔尖。
谭静雅立马从柜台后站起来,快步迎上去:“没错没错,就是我们这儿要装电话!两位师傅快坐。”她又对着一旁的韩春燕说:“给两位师傅倒壶凉茶,解解暑。”
韩春燕立马应着,端着个搪瓷茶壶跑出来,还顺带拿了两个瓷碗。
矮个子男人把电线往地上一放,“咚”的一声,接过茶碗一饮而尽,抹了把嘴说:“初装费、工料费、手续费和开通长途直拨的费用加起来是380块,您看有问题不?”
“没问题。”谭静雅点点头,指着柜台说:“就装在这儿,方便客人打电话,我们记单子也省事。”
两人不再多话,高个子男人打开工具箱,掏出螺丝刀、剥线钳,蹲在柜台旁的墙角,“咚咚”凿了个小坑,把灰色的分线盒嵌进去;
矮个子男人拿着电线,顺着墙根明敷布线,黑电线跟条小蛇似的,从分线盒拉到柜台预留的小孔旁,还时不时用手摁摁,怕线松了。
韩春燕凑在旁边看,眼睛瞪得圆圆的,盯着师傅们用剥线钳剥开电线外皮,露出里面的铜芯,又小心翼翼地接到话机的接线柱上,连大气都不敢喘。
等话机装好,高个子男人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对着话筒说:“喂,总机吗?麻烦测一下崇文门西大街 43号的线路。”
过了几秒,他朝谭静雅点点头:“通了,您自己试试。”
谭静雅捏着红色的话机听筒,冰凉的塑料贴着耳朵,一时间竟想不起该打给谁。她脑子里过了一圈,突然想起李哲的寻呼机——
她按着电话上的数字,拨通了传呼台的号码,等那边传来“您好,这里是京城传呼台”的声音,她轻声说:“麻烦给 683219的寻呼机发个信息,就说蜀香居电话装好了,一切顺利。”
谭静雅收到传呼台的回复后,嘴角忍不住往上扬,连眼角都透着笑。
韩春燕端来一盘切好的苹果,放在师傅们面前,苹果块大小均匀,而且都已经去核:“师傅,吃点水果解解暑。”
“谢谢。”
吃完苹果,两位邮电工人收拾好工具箱离开,韩春燕将人送到门口,立刻回身盯着柜台上的话机,跟看什么宝贝似的。
“谭姐,您真厉害。”她突然望向谭静雅,脸上带着一丝敬佩。
谭静雅正对着话机琢磨怎么记号码,闻言愣了愣:“我咋就厉害了?”
“餐厅里的事都是您一个人管,无论是大堂还是后厨,您都安排得妥妥帖帖,生意还这么红火,这还不厉害吗?”韩春燕说得认真,手攥着衣角,“俺要是能像您一样,俺爹娘肯定高兴坏了。”
谭静雅闻言,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心里软了软,她拉过韩春燕的手,掌心有些粗糙:“春燕,只要你肯努力、肯用心,以后肯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才十七岁,有的是机会。”
“真的吗?”韩春燕抬头看她,眼里满是期待,还带着点不敢信。
“当然是真的。”谭静雅点点头,又拍了拍她的手背。
“谭姐,如果真要有那一天,您就是俺的贵人!”韩春燕语气真诚——要不是谭静雅破例招了没满十八岁的她,她现在还指不定在哪呢。
谭静雅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这小丫头,嘴比抹了蜜还甜。快去歇会儿,一会就得准备晚餐的菜了,别到时候没力气。”
韩春燕拍拍自己的胳膊,扬起下巴:“谭姐,您放心吧,俺有的是力气。”
……
有书友反应更新有些晚。
跑盘打算将更新调整到早八点。
明早八点更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