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李家新宅院子里凉风习习,吹散了白日的燥热。
院子里亮着灯,众人搬着小板凳、竹椅、小马扎坐在院子里乘凉。王秀英收拾完碗筷,也端着一碗茶水过来坐下。
老李率先开口,看向李哲:“老二,你下午去大棚巡视,发现啥问题了不?”
李哲点点头——他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随即把在大棚里看到烟头、以及李振生迟到的事说了出来。
“哼,这个李振生,越来越不像话!”老李皱起眉头,语气带着几分不满,“之前我就跟他说过,上工要守时,他倒好,左耳进右耳出,一点规矩都没有。
早知道,当初就找个借口不让他进公司了。”
李哲扇着扇子说道:“爹,谁都没有后眼,这事不怨你。”
李振国坐在一旁,也跟着说道:“村里人大都没正经上过班,没养成按时按点的习惯,一下子让他们适应公司的规矩,确实不容易。得赶紧定个明确的制度,有奖有罚,才能把纪律立起来。”
李哲附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准备成立一个人事部,专门负责员工培训、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事。”说到这儿,他抬眼望向众人,话锋一转,
“对了,我还巡视了跟咱们公司合作的种植户的大棚,你们猜怎么着?”
李卫东接话:“那还用说?指定不如咱们公司直营的规整,我估计需要整改的地方更多呢。”
老李微微蹙眉,他日常负责给种植户做技术培训、帮着搭建大棚,对种植户的情况更了解,于是说道:“据我了解,种植户的大棚种得还可以。毕竟是自家的产业,他们都挺上心,至少态度方面没话说。”
李哲点点头,认同道:“爹说得对。我去看了种植户的蔬菜大棚,基本上没发现问题,整体来看,甚至比咱们公司直营的蔬菜大棚更规整。说实话,看完之后,我这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
他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不管是去年冬天,还是今年春天,咱们公司的大棚都规规整整的,从来没人在大棚里抽烟。怎么这大棚刚一扩建,就出了这么大问题?”
马来小琢磨了一会儿,开口问道:“是不是新员工的管理没跟上啊?他们不守规矩,才出了这些事。”
李哲点点头:“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我也在反思,是不是咱们自己这边也有松懈的地方?如果咱们这些老员工、管理者都不严格要求自己,新员工自然会有样学样。”
“那你准备咋整改?”李卫东追问,眼里满是关切——公司发展得好,他们全家都能跟着受益。
“等人事部成立、制度定下来,就抓典型!”李哲语气坚定,“做得好的,月底给奖金、评先进;违反制度的,该批评就批评,该扣工资就扣工资,屡教不改的,就算是亲戚,也得开除!”
说完,他又特意看向父亲和哥嫂,叮嘱道:“这事你们先别往外说,自己知道就行。另外,咱们自家人更得遵守制度,要是连咱们都搞特殊,底下的员工就更不服管了。”
李卫东立刻表态,“你放心,我和你嫂子肯定支持你,绝不拖后腿!”
马来小忽然来了兴致,往前凑了凑:“老二,你刚才说的人事部,具体是干啥的?你跟俺详细说说呗。”
李哲笑着解释:“人事部就像公司的‘大管家’,首先要制定管理制度,比如上工时间、操作规范、奖惩办法这些,都得写得明明白白;
然后负责员工培训,新员工进来要教他们技术、讲规矩,老员工也要定期学新东西;平时还要盯着员工的表现,记录考勤、考核业绩,月底算工资、发奖金也得靠他们;
要是有人违反制度,也由人事部出面处理,该罚就罚,不用咱们这些主管出面得罪人。
简单说,就是把‘管人’的事都归到一起,让生产主管能专心盯着大棚里的活。”
马来小听完,眼睛一亮:“娘嘞,照你这么说,这人事部的权力还挺大!你准备让谁管这个部门啊?”
“我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大概率会从外面雇有经验的人。”李哲琢磨了个遍——公司里的人不是沾亲带故,就是没管理经验,确实没人能担起这个担子。
马来小看了看众人,忽然开口:“老二,你觉得俺行不?俺想试试管人事部!”
李哲愣了一下,没料到嫂子会主动请缨,他看向李卫东:“哥,你觉得呢?”
李卫东皱起眉头,连忙摆手:“俺觉得不成!你嫂子之前连人事部是啥都不知道,就听你说了这么几句,哪能管得了这么重要的部门?
再说了,她一个女人家,哪镇得住那么多员工?”
“女人咋了?”马来小不服气地反驳,“老人家都说过‘女人能顶半边天’,你凭啥瞧不起女人?俺是没经验,但老二不是说了吗?
到时候会定制度,俺照着制度管不就成了?谁违反规矩就处罚谁,这有啥难的?”
“可这太得罪人了!”李卫东还是担心,“就说李振生叔,他是咱本家长辈,要是再迟到,你咋管?扣他工资?
公司里的新员工大多是沾亲带故的,要是都违反制度,你不得把村里一半人都得罪遍了?”
“得罪人就得罪人!”马来小语气坚定,“这公司是老二的,咱当哥当嫂子的,帮他看顾着是应该的。再说了,要是没人敢得罪人,制度不就成了摆设?俺不怕,俺认了!”
老李在一旁插话:“老二原本想从外面请人,也是考虑到自己人不好得罪人,让外人来管,就算处罚了亲戚,也不会落埋怨。”
“爹,俺知道外人好办事,但外人终究是外人!”马来小连忙说道,“人事部这么重要的部门,总得有个家里人盯着才放心。
外来的和尚就算会念经,也得知道咱公司的‘庙门’在哪——他们不了解村里的人情世故,管理起来说不定更麻烦。
俺是李家人,又在公司干了这么久,知道谁靠谱、谁难管,俺来当这个‘指路人’,帮着外来的主管熟悉情况,不是更好?”
她望向李哲,眼神里满是期待:“老二,你说呢?”
李哲沉吟片刻——他其实挺赞同嫂子的想法。就算从外面招人管人事部,对方也得熟悉村里的情况、公司的人际关系,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而且,人事部也不能全用外人,有个李家人在里头盯着,也更稳妥。
而且嫂子性格泼辣、做事果断,确实适合管纪律。
于是他说道:“嫂子,你回去再跟我哥好好商量商量,要是我哥没意见,我就同意你去人事部。”
马来小一下子乐了,连忙追问:“老二,那你给俺安排个啥职务啊?”
李哲笑着说:“人事部副主管,咋样?”
“娘嘞!俺也是副主管了!哈哈!”马来小高兴得合不拢嘴,挺着胸膛扭头对李卫东说:“卫东同志,以后你可不能违反公司制度,要不然俺这个副主管第一个不答应!”
李哲又转向一旁的老李,问道:“爹,你负责的部门,就你一个主管,能管得过来吗?要是忙不过来,我再给你加两个副手。”
老李坦言:“咱们合作的种植户有几百个,我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不过,要是加了副手,他们主要负责哪些工作啊?”
“我也在琢磨这个问题,具体的分工得认真合计合计。回头我召集几个公司骨干,咱们一起好好商量一下。”李哲说道。
其实这方面的工作,也跟人事部的职责挂钩,得让人事部帮忙梳理岗位分工。
上辈子,李哲就是个普通农民,压根没接触过管理工作,现在让他制定系统、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岗位分工,确实有些为难他。
众人又接着聊了一会儿,大丫揉着眼睛打起了哈欠,看样子是困了。
李卫东两口子见状,就起身跟众人道别,带着大丫回家了。
回到家后,两人先把大丫安置在炕头上睡下,随后坐在炕边小声聊起天来。
李卫东先提起了人事部的事:“媳妇,你是真想去人事部工作啊?”
“对啊!俺刚才不是都跟老二说了吗?咋的,你还不同意?”马来小反问。
“媳妇,你去年不是一直想当技术员吗?咋今年突然改主意了?”李卫东疑惑地问。
马来小解释道:“你也说了,那是去年的想法。去年的时候,拢共没几个人会种蔬菜大棚,那时候大家都想当技术员,觉得技术员金贵。
可今年不一样了——除了咱公司的几十号人,几百个种植户也在学大棚种植技术,等到明年,懂大棚种植技术的人就更多了,到时候技术员就不值钱了。
但公司的人事部不一样啊,这个部门是管人的,连技术员都归它管,你说哪个更厉害?”
李卫东还是有些顾虑:“俺就是觉得,人事部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老二自己都不愿意沾这事儿,要不然也不会想着从外面请人。”
马来小却有自己的盘算:“嘿,这事儿俺早就想过了。就算老二从外面请人,也不可能完全不管这些糟心事。
就拿振生叔来说,要是新来的人事部主管把他开除了,你觉得他能服气吗?
俺觉得他肯定不服——在他眼里,公司是李家的,一个外人主管说了不算数,到时候他肯定要找老二求情。
可老二是老板,贵人事忙,肯定不爱搭理这种事,躲都躲不及。
但要是俺在人事部就不一样了——俺也是李家人,还是公司的股东,振生叔来求情,这事俺就能帮老二挡下来。
老二怕麻烦,俺不怕。俺帮了老二这么大的忙,他还能不念俺这个嫂子的好?”
李卫东琢磨了一会儿,觉得媳妇说得有道理——自家弟弟心思活络,估计也有这层考虑。于是他松了口:“成吧,既然老二都同意让你当,你就去干吧。”
……
清晨的四季青公司食堂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长条木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二合面馒头,一筐筐堆得像小山,旁边的搪瓷盆里装着清爽的咸菜,还有一个大桶里盛着米汤,最让人期待的是每人限量一个的鸡蛋。
这在村里可是稀罕物,不少新员工舍不得吃,都小心翼翼地把鸡蛋装进衣兜里,打算带回家留给老人和孩子。
早上七点,员工们陆续走进食堂,老员工熟门熟路地找位置坐下,新员工则有些拘谨地端着餐盘,找没人的角落坐下。
算上老员工和新员工,足足有四十多号人,食堂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筷子碰撞搪瓷碗的声音、说话声交织在一起。
细心的员工发现,今天食堂多开了一个窗口,里面飘出阵阵浓郁的米香,比平时的米汤香得多。
王秀英穿着干净的蓝布褂子,站在窗口旁,手里拿着一个大勺子,笑着对排队的员工说:“新熬的八宝粥,俺从凌晨五点就开始熬,足足熬了两个钟头,就这一锅,先到先得,大家别挤。”
林小虎最机灵,第一个跑到窗口前,凑过去闻了闻,眼睛一亮:“姨,您这粥闻着就香,比俺娘熬的小米粥还香!给俺来一碗!”
“好嘞!”王秀英拿起一个粗瓷碗,满满舀了一勺粥递过去。
林小虎低头一看,碗里的粥浓稠适中,里面藏着不少好东西——红枣瓣、花生粒、红豆、绿豆、莲子、桂圆肉,还有晶莹剔透的糯米和玉米粒,足足有七八种食材,颜色搭配得好看,看着就有食欲。
他喝了一口,甜而不腻,莲子炖得软烂,花生也糯叽叽的,忍不住赞道:“姨,您这粥里料也太足了!比俺家熬的腊八粥还好喝哩。”
“这是俺自己琢磨的方子,免费让大家喝的,跟公司没关系。”王秀英一边给后面的人盛粥,一边笑着补充,“就是有个小要求——大家喝了以后,要是觉得哪里好、哪里不好,都跟俺说说,帮俺提提意见。”
周围的员工一听,都赶紧排队打粥,生怕晚了就没了。
没一会儿,一锅粥就见了底。
王秀英走出后厨,挨个儿询问喝了粥的员工:粥好不好喝、有没有不足、需要怎么改进……
有的说“红枣再多点就好了”,有的说“稍微再甜一点更顺口”,还有的说“莲子要是能去了芯就不苦了”,“还有人觉得用料有些多,口味杂”……
王秀英拿出一个小本子,认真地把大家的意见记下来,连哪个员工提了什么建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李哲坐在角落的桌子旁,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就着咸菜吃着,看着母亲认真记意见的模样,忍不住笑了——母亲为了研究八宝粥配方,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他吃的差不多了,就见郭永红和郭永富两兄弟走了过来,神色有些局促。
郭永红黢黑的脸上带着几分局促,吞吞吐吐地说:“李老板,俺们……俺们有点事想跟您说。”
“永红兄弟,坐。”李哲指了指旁边的空座位,笑着问:“吃饭了吗?没吃的话,一块吃点。”
“吃了,俺们都吃过了。”郭永红说完,坐在李哲的旁边。
他搓着粗糙的双手,说道:“李老板,俺们来公司也有三四个月了,跟着公司学了不少大棚种植的技术,谢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他话说到一半,又停了下来,似乎不好意思说下去。
李哲看着他们的神情,心里大概有了数,笑着接话:“永红兄弟,你们是打算回寿光了吧?”
郭永红赶紧点头,语气里带着点愧疚:“嗯,俺们出来这么久,家里的地没人管,媳妇也老写信催,再不回去,家里人该着急了。”
“想回去就回去,家里的事要紧。”李哲点点头,没半点不高兴,“准备什么时候走?”
“俺们想明天一早就走。”郭永红答道,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他还怕李哲会不高兴,毕竟现在公司正是用人的时候。
李哲想了想,说道:“这样,今儿个下午两点,你们来小食堂找我一趟,我有事要交代你们。”
“好,俺们一定到!”兄弟俩连忙应下,心里却有些忐忑——不知道李老板要跟他们说什么,会不会怪他们中途离开。
看着郭家兄弟离开的背影,李哲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其实郭家兄弟的离开,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郭永红兄弟是鲁州寿光人,而寿光历来是蔬菜种植大县,让他们带着在四季青公司学到的大棚技术回去,不仅能帮他们家里改善生活,更能为四季青公司在寿光布局埋下伏笔。
以后,四季青公司想将反季节蔬菜生意扩展到寿光,郭家兄弟就是最好的“桥梁”,这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件好事。
院子里亮着灯,众人搬着小板凳、竹椅、小马扎坐在院子里乘凉。王秀英收拾完碗筷,也端着一碗茶水过来坐下。
老李率先开口,看向李哲:“老二,你下午去大棚巡视,发现啥问题了不?”
李哲点点头——他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随即把在大棚里看到烟头、以及李振生迟到的事说了出来。
“哼,这个李振生,越来越不像话!”老李皱起眉头,语气带着几分不满,“之前我就跟他说过,上工要守时,他倒好,左耳进右耳出,一点规矩都没有。
早知道,当初就找个借口不让他进公司了。”
李哲扇着扇子说道:“爹,谁都没有后眼,这事不怨你。”
李振国坐在一旁,也跟着说道:“村里人大都没正经上过班,没养成按时按点的习惯,一下子让他们适应公司的规矩,确实不容易。得赶紧定个明确的制度,有奖有罚,才能把纪律立起来。”
李哲附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准备成立一个人事部,专门负责员工培训、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事。”说到这儿,他抬眼望向众人,话锋一转,
“对了,我还巡视了跟咱们公司合作的种植户的大棚,你们猜怎么着?”
李卫东接话:“那还用说?指定不如咱们公司直营的规整,我估计需要整改的地方更多呢。”
老李微微蹙眉,他日常负责给种植户做技术培训、帮着搭建大棚,对种植户的情况更了解,于是说道:“据我了解,种植户的大棚种得还可以。毕竟是自家的产业,他们都挺上心,至少态度方面没话说。”
李哲点点头,认同道:“爹说得对。我去看了种植户的蔬菜大棚,基本上没发现问题,整体来看,甚至比咱们公司直营的蔬菜大棚更规整。说实话,看完之后,我这心里还挺不是滋味的。”
他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不管是去年冬天,还是今年春天,咱们公司的大棚都规规整整的,从来没人在大棚里抽烟。怎么这大棚刚一扩建,就出了这么大问题?”
马来小琢磨了一会儿,开口问道:“是不是新员工的管理没跟上啊?他们不守规矩,才出了这些事。”
李哲点点头:“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我也在反思,是不是咱们自己这边也有松懈的地方?如果咱们这些老员工、管理者都不严格要求自己,新员工自然会有样学样。”
“那你准备咋整改?”李卫东追问,眼里满是关切——公司发展得好,他们全家都能跟着受益。
“等人事部成立、制度定下来,就抓典型!”李哲语气坚定,“做得好的,月底给奖金、评先进;违反制度的,该批评就批评,该扣工资就扣工资,屡教不改的,就算是亲戚,也得开除!”
说完,他又特意看向父亲和哥嫂,叮嘱道:“这事你们先别往外说,自己知道就行。另外,咱们自家人更得遵守制度,要是连咱们都搞特殊,底下的员工就更不服管了。”
李卫东立刻表态,“你放心,我和你嫂子肯定支持你,绝不拖后腿!”
马来小忽然来了兴致,往前凑了凑:“老二,你刚才说的人事部,具体是干啥的?你跟俺详细说说呗。”
李哲笑着解释:“人事部就像公司的‘大管家’,首先要制定管理制度,比如上工时间、操作规范、奖惩办法这些,都得写得明明白白;
然后负责员工培训,新员工进来要教他们技术、讲规矩,老员工也要定期学新东西;平时还要盯着员工的表现,记录考勤、考核业绩,月底算工资、发奖金也得靠他们;
要是有人违反制度,也由人事部出面处理,该罚就罚,不用咱们这些主管出面得罪人。
简单说,就是把‘管人’的事都归到一起,让生产主管能专心盯着大棚里的活。”
马来小听完,眼睛一亮:“娘嘞,照你这么说,这人事部的权力还挺大!你准备让谁管这个部门啊?”
“我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大概率会从外面雇有经验的人。”李哲琢磨了个遍——公司里的人不是沾亲带故,就是没管理经验,确实没人能担起这个担子。
马来小看了看众人,忽然开口:“老二,你觉得俺行不?俺想试试管人事部!”
李哲愣了一下,没料到嫂子会主动请缨,他看向李卫东:“哥,你觉得呢?”
李卫东皱起眉头,连忙摆手:“俺觉得不成!你嫂子之前连人事部是啥都不知道,就听你说了这么几句,哪能管得了这么重要的部门?
再说了,她一个女人家,哪镇得住那么多员工?”
“女人咋了?”马来小不服气地反驳,“老人家都说过‘女人能顶半边天’,你凭啥瞧不起女人?俺是没经验,但老二不是说了吗?
到时候会定制度,俺照着制度管不就成了?谁违反规矩就处罚谁,这有啥难的?”
“可这太得罪人了!”李卫东还是担心,“就说李振生叔,他是咱本家长辈,要是再迟到,你咋管?扣他工资?
公司里的新员工大多是沾亲带故的,要是都违反制度,你不得把村里一半人都得罪遍了?”
“得罪人就得罪人!”马来小语气坚定,“这公司是老二的,咱当哥当嫂子的,帮他看顾着是应该的。再说了,要是没人敢得罪人,制度不就成了摆设?俺不怕,俺认了!”
老李在一旁插话:“老二原本想从外面请人,也是考虑到自己人不好得罪人,让外人来管,就算处罚了亲戚,也不会落埋怨。”
“爹,俺知道外人好办事,但外人终究是外人!”马来小连忙说道,“人事部这么重要的部门,总得有个家里人盯着才放心。
外来的和尚就算会念经,也得知道咱公司的‘庙门’在哪——他们不了解村里的人情世故,管理起来说不定更麻烦。
俺是李家人,又在公司干了这么久,知道谁靠谱、谁难管,俺来当这个‘指路人’,帮着外来的主管熟悉情况,不是更好?”
她望向李哲,眼神里满是期待:“老二,你说呢?”
李哲沉吟片刻——他其实挺赞同嫂子的想法。就算从外面招人管人事部,对方也得熟悉村里的情况、公司的人际关系,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而且,人事部也不能全用外人,有个李家人在里头盯着,也更稳妥。
而且嫂子性格泼辣、做事果断,确实适合管纪律。
于是他说道:“嫂子,你回去再跟我哥好好商量商量,要是我哥没意见,我就同意你去人事部。”
马来小一下子乐了,连忙追问:“老二,那你给俺安排个啥职务啊?”
李哲笑着说:“人事部副主管,咋样?”
“娘嘞!俺也是副主管了!哈哈!”马来小高兴得合不拢嘴,挺着胸膛扭头对李卫东说:“卫东同志,以后你可不能违反公司制度,要不然俺这个副主管第一个不答应!”
李哲又转向一旁的老李,问道:“爹,你负责的部门,就你一个主管,能管得过来吗?要是忙不过来,我再给你加两个副手。”
老李坦言:“咱们合作的种植户有几百个,我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不过,要是加了副手,他们主要负责哪些工作啊?”
“我也在琢磨这个问题,具体的分工得认真合计合计。回头我召集几个公司骨干,咱们一起好好商量一下。”李哲说道。
其实这方面的工作,也跟人事部的职责挂钩,得让人事部帮忙梳理岗位分工。
上辈子,李哲就是个普通农民,压根没接触过管理工作,现在让他制定系统、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岗位分工,确实有些为难他。
众人又接着聊了一会儿,大丫揉着眼睛打起了哈欠,看样子是困了。
李卫东两口子见状,就起身跟众人道别,带着大丫回家了。
回到家后,两人先把大丫安置在炕头上睡下,随后坐在炕边小声聊起天来。
李卫东先提起了人事部的事:“媳妇,你是真想去人事部工作啊?”
“对啊!俺刚才不是都跟老二说了吗?咋的,你还不同意?”马来小反问。
“媳妇,你去年不是一直想当技术员吗?咋今年突然改主意了?”李卫东疑惑地问。
马来小解释道:“你也说了,那是去年的想法。去年的时候,拢共没几个人会种蔬菜大棚,那时候大家都想当技术员,觉得技术员金贵。
可今年不一样了——除了咱公司的几十号人,几百个种植户也在学大棚种植技术,等到明年,懂大棚种植技术的人就更多了,到时候技术员就不值钱了。
但公司的人事部不一样啊,这个部门是管人的,连技术员都归它管,你说哪个更厉害?”
李卫东还是有些顾虑:“俺就是觉得,人事部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老二自己都不愿意沾这事儿,要不然也不会想着从外面请人。”
马来小却有自己的盘算:“嘿,这事儿俺早就想过了。就算老二从外面请人,也不可能完全不管这些糟心事。
就拿振生叔来说,要是新来的人事部主管把他开除了,你觉得他能服气吗?
俺觉得他肯定不服——在他眼里,公司是李家的,一个外人主管说了不算数,到时候他肯定要找老二求情。
可老二是老板,贵人事忙,肯定不爱搭理这种事,躲都躲不及。
但要是俺在人事部就不一样了——俺也是李家人,还是公司的股东,振生叔来求情,这事俺就能帮老二挡下来。
老二怕麻烦,俺不怕。俺帮了老二这么大的忙,他还能不念俺这个嫂子的好?”
李卫东琢磨了一会儿,觉得媳妇说得有道理——自家弟弟心思活络,估计也有这层考虑。于是他松了口:“成吧,既然老二都同意让你当,你就去干吧。”
……
清晨的四季青公司食堂里,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长条木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二合面馒头,一筐筐堆得像小山,旁边的搪瓷盆里装着清爽的咸菜,还有一个大桶里盛着米汤,最让人期待的是每人限量一个的鸡蛋。
这在村里可是稀罕物,不少新员工舍不得吃,都小心翼翼地把鸡蛋装进衣兜里,打算带回家留给老人和孩子。
早上七点,员工们陆续走进食堂,老员工熟门熟路地找位置坐下,新员工则有些拘谨地端着餐盘,找没人的角落坐下。
算上老员工和新员工,足足有四十多号人,食堂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筷子碰撞搪瓷碗的声音、说话声交织在一起。
细心的员工发现,今天食堂多开了一个窗口,里面飘出阵阵浓郁的米香,比平时的米汤香得多。
王秀英穿着干净的蓝布褂子,站在窗口旁,手里拿着一个大勺子,笑着对排队的员工说:“新熬的八宝粥,俺从凌晨五点就开始熬,足足熬了两个钟头,就这一锅,先到先得,大家别挤。”
林小虎最机灵,第一个跑到窗口前,凑过去闻了闻,眼睛一亮:“姨,您这粥闻着就香,比俺娘熬的小米粥还香!给俺来一碗!”
“好嘞!”王秀英拿起一个粗瓷碗,满满舀了一勺粥递过去。
林小虎低头一看,碗里的粥浓稠适中,里面藏着不少好东西——红枣瓣、花生粒、红豆、绿豆、莲子、桂圆肉,还有晶莹剔透的糯米和玉米粒,足足有七八种食材,颜色搭配得好看,看着就有食欲。
他喝了一口,甜而不腻,莲子炖得软烂,花生也糯叽叽的,忍不住赞道:“姨,您这粥里料也太足了!比俺家熬的腊八粥还好喝哩。”
“这是俺自己琢磨的方子,免费让大家喝的,跟公司没关系。”王秀英一边给后面的人盛粥,一边笑着补充,“就是有个小要求——大家喝了以后,要是觉得哪里好、哪里不好,都跟俺说说,帮俺提提意见。”
周围的员工一听,都赶紧排队打粥,生怕晚了就没了。
没一会儿,一锅粥就见了底。
王秀英走出后厨,挨个儿询问喝了粥的员工:粥好不好喝、有没有不足、需要怎么改进……
有的说“红枣再多点就好了”,有的说“稍微再甜一点更顺口”,还有的说“莲子要是能去了芯就不苦了”,“还有人觉得用料有些多,口味杂”……
王秀英拿出一个小本子,认真地把大家的意见记下来,连哪个员工提了什么建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李哲坐在角落的桌子旁,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就着咸菜吃着,看着母亲认真记意见的模样,忍不住笑了——母亲为了研究八宝粥配方,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他吃的差不多了,就见郭永红和郭永富两兄弟走了过来,神色有些局促。
郭永红黢黑的脸上带着几分局促,吞吞吐吐地说:“李老板,俺们……俺们有点事想跟您说。”
“永红兄弟,坐。”李哲指了指旁边的空座位,笑着问:“吃饭了吗?没吃的话,一块吃点。”
“吃了,俺们都吃过了。”郭永红说完,坐在李哲的旁边。
他搓着粗糙的双手,说道:“李老板,俺们来公司也有三四个月了,跟着公司学了不少大棚种植的技术,谢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他话说到一半,又停了下来,似乎不好意思说下去。
李哲看着他们的神情,心里大概有了数,笑着接话:“永红兄弟,你们是打算回寿光了吧?”
郭永红赶紧点头,语气里带着点愧疚:“嗯,俺们出来这么久,家里的地没人管,媳妇也老写信催,再不回去,家里人该着急了。”
“想回去就回去,家里的事要紧。”李哲点点头,没半点不高兴,“准备什么时候走?”
“俺们想明天一早就走。”郭永红答道,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他还怕李哲会不高兴,毕竟现在公司正是用人的时候。
李哲想了想,说道:“这样,今儿个下午两点,你们来小食堂找我一趟,我有事要交代你们。”
“好,俺们一定到!”兄弟俩连忙应下,心里却有些忐忑——不知道李老板要跟他们说什么,会不会怪他们中途离开。
看着郭家兄弟离开的背影,李哲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其实郭家兄弟的离开,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郭永红兄弟是鲁州寿光人,而寿光历来是蔬菜种植大县,让他们带着在四季青公司学到的大棚技术回去,不仅能帮他们家里改善生活,更能为四季青公司在寿光布局埋下伏笔。
以后,四季青公司想将反季节蔬菜生意扩展到寿光,郭家兄弟就是最好的“桥梁”,这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件好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