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村的村东田地里,聚着不少人,热闹得像赶大集。
外围是踮着脚看热闹的村民,交头接耳地议论着;里圈二十多个穿着背心或光着膀子的汉子,正挥着铁锹挖大棚地基,汗水顺着黝黑的脊梁往下淌。
东南角架着一台黑色摄像机,白云笙半蹲在镜头后,手指调整着角度。
先是扫过围观村民好奇的脸,再缓缓下移,对准坑底挥锹的工人——将他们弯腰铲土、起身倒土的动作细致拍下。最后,镜头定格在土堆上的朱益民身上。
朱益民个子不高,站在土堆上却透着股利落劲儿,他朝着坑底喊道:“老少爷们再加把劲!争取上午十一点前把大棚南边这片地基挖完!灶上熬了绿豆汤,累了就上来歇会,喝碗汤解解暑!”
坑底一个皮肤黝黑的工人停下手里的活,拄着铁锹抬头问道:“老朱,你挖这么深的坑干啥?这得费多少力气啊!”
“干啥?种蔬菜大棚啊!”朱益民笑着解释,“这地基挖得越深,冬天棚里越暖和,这样冬天才能种出新鲜蔬菜,不至于冻坏苗!”
“冬天种菜?”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直起腰,满脸不信,“益民,你没开玩笑吧?祖祖辈辈都是春天播种、夏天收获,哪有冬天种菜的道理?这不是瞎折腾吗?”
“老韩叔,这您就不懂了!”朱益民往前凑了凑,声音更响亮了,“我这叫科学种菜!利用地底下的温度和夯土墙保暖,塑料薄膜透光日照升温,棚里冬天也能保持二十多度,种黄瓜、西红柿都没问题!”
他话音刚落,坑底的工人就纷纷议论起来,有的摇头表示不信,有的皱着眉琢磨,还有的小声嘀咕:“真能行?”“别到时候菜没种出来,还白瞎了功夫!”
“咔!”白云笙突然喊停,从摄像机后站起来,笑着拍手,“不错不错,大家伙儿刚才的表现都非常好,一遍过,大家先休息一下吧!”
朱益民从土堆上跳下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快步走到白云笙身边,语气带着几分紧张:“白导,我刚才表现得咋样?没出啥岔子吧?”
“挺好的!”白云笙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就保持这种真实的状态,不用刻意演,你平时咋跟工人说话,镜头里就咋说,这样才自然。”
朱益民搓了搓手,眼神里满是期待:“白导,我能看看刚才拍的吗?俺长这么大,还没上过镜头呢。”
“别急啊朱哥。”白云笙耐心解释,“现在还看不了,胶卷得送回电视台处理,还得有专门的放映机才能看。不过你放心,刚才拍的镜头都很清晰,等电影剪好,肯定让你第一个看。”
朱益民还是有些担忧,朝围观的人群扫了一眼,小声说道:“可这周围聚了这么多看热闹的村民,会不会影响拍摄效果啊?”
“不会,这才是最真实的场景!”白云笙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随即笑道:“我之前问过李哥了。他说当初他挖第一个大棚地基的时候,也是围了一堆人看热闹。
现在有人围观,正好能还原当时的情景——至于他们是来看挖地基的,还是来看拍电影的,其实都不重要。”
朱益民恍然大悟,对着白云笙竖了竖大拇指:“白导,还是您有经验,想得真周到!”
就在这时,人群里传来熟悉的声音:“白导,朱哥,你们咋跑到村东来拍摄了?村北不是也有挖地基的吗?”
两人回头一看,是李哲挤了过来。
白云笙迎上去解释:“村北都是用挖掘机挖地基,太快了,少了点‘人味儿’。
你之前跟我说,去年挖第一个大棚全靠人工,我就想还原当时的情景,这样电影才更有感染力。我跟李叔说了这个想法,他很支持,帮我找了这户种植户。”
“这户我知道,是第五批种植户。”朱益民在一旁补充,“他们报名晚了,排队等挖掘机得等一个月,干脆请了亲戚朋友来帮忙人工挖,反而能快点动工,还省了不少机械费。”
李哲点点头,叮嘱道:“要是拍摄耽误了他们施工,记得给人家适当补偿点钱,别让人家吃亏。”
“放心吧,我们都是趁着工人休息的时候拍,不耽误他们干活,我还买了烟,给工人们都分了。”白云笙说道。
李哲转头看向白云笙:“白导,我找朱哥有点工作上的事,能不能把他借我用一会儿?”
“当然可以,”白云笙爽快地答应,又转头对朱益民说,“朱哥,上午的拍摄已经完成了,你们去忙吧。不过,傍晚还有一场戏,到时候需要你给工人们结工钱,这样就能把‘挖掘大棚地基’的剧情拍完整了。”
“成!太阳落山前我肯定赶过来。”朱益民松了一口气。
虽然白云笙一直跟他说不用紧张,只要表现出真实状态就行,但一想到自己要被拍进电影,还要让很多人看到,他心里还是忍不住发紧。
李哲跟白云笙打了声招呼,便领着朱益民离开了。
走在路上,朱益民忍不住问道:“老弟,你找我到底有啥事啊?”
李哲说道:“朱哥,你最近去咱们公司合作的种植户的大棚里看过吗?”
朱益民摇摇头,叹了口气:“俺负责公司直营大棚的种植,每天从早忙到晚,浇水、施肥、盯育苗,哪有时间去看种植户的棚啊。”
“那正好,咱们今天就去看看。”李哲带着朱益民,接连逛了十几个种植户的大棚。
每一个大棚里都有种植户在忙碌,大棚里种的都是刚移栽不久的蔬菜苗,有的在给番茄苗除草,有的在给黄瓜苗浇水,田垄整理得整整齐齐,没有一根杂草,也没看到烟头之类的杂物,完全符合“四季青”公司的培训要求和标准。
刚移栽的菜苗绿油油的,长势比直营大棚的还好。
朱益民越看脸色越难看,走到最后一个大棚时,他停下脚步,声音有些低沉:“老弟,是我没管好直营大棚,我有责任。这些种植户都是我教出来的,现在他们种得比咱们还好,俺这脸都没地方搁了。”
“朱哥,别这么说。”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公司现在有五十多亩直营大棚,你一个人管这么多事,难免有疏漏。咱们现在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其实很认可朱益民的工作——直营大棚存在的问题,还是朱益民最先提出来的,只是他碍于人情世故,又缺乏管理经验,没敢下狠手整治。
而且,目前公司里,也确实没有比朱益民更懂大棚种植的人。
朱益民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恳切:“老弟,你说咋改,俺都听你的!只要能把直营大棚管好,让菜苗长得好,你让俺干啥都行。”
李哲思索了片刻,说道:“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是心理层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组织公司的员工,去参观这些合作种植户的大棚,让他们亲眼看看自己管理的大棚和种植户的大棚差距在哪儿,让他们自己意识到不足,产生紧迫感。
明明咱们公司有更专业的种植技术,可这些后学的种植户却比他们做得好,总能让他们有点羞愧感吧?”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方面是经济层面。种植户之所以用心打理大棚,是因为大棚里农作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自己的收入。
那咱们直营大棚的种植收益,能不能也和员工的工资挂钩?比如大棚里的蔬菜质量越好,产量越高,卖的钱越多,工人的工钱就越高,这样是不是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朱益民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老弟,你说的心理层面,我不敢保证效果——毕竟有些人可能就是没脸没皮,不把差距当回事。
但经济层面这个办法,我觉得绝对可行!只要把大棚的收成和员工的利益绑在一起,他们肯定会更用心干活,积极性绝对能提上来!谁不想多赚点钱啊!”
李哲点点头:“既然你觉得可行,那你就给我做一个具体的方案。
比如,是让一个人负责一两个大棚,还是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某一种农作物?或者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责任制?
总之,这个方案一定要贴合实际,让员工们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能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多劳多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朱益民用力点头:“我明白!回头我就找陈老师和李叔一起商量,争取尽快把方案拿出来,不耽误大棚种植!”
李哲补充道,“朱哥,不光要有奖励,同样也要有惩罚,防止有人抱着混工资的心态;如果大棚内的农作物不符合公司的种植标准,产量少、质量差,收益低。
也要有一个惩罚措施,例如罚款,公开批评,甚至辞退。”
朱益民深吸了一口气:“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研究!尽快落实员工责任制,确定考核标准。”
……
今日两章,晚点还有一章。
外围是踮着脚看热闹的村民,交头接耳地议论着;里圈二十多个穿着背心或光着膀子的汉子,正挥着铁锹挖大棚地基,汗水顺着黝黑的脊梁往下淌。
东南角架着一台黑色摄像机,白云笙半蹲在镜头后,手指调整着角度。
先是扫过围观村民好奇的脸,再缓缓下移,对准坑底挥锹的工人——将他们弯腰铲土、起身倒土的动作细致拍下。最后,镜头定格在土堆上的朱益民身上。
朱益民个子不高,站在土堆上却透着股利落劲儿,他朝着坑底喊道:“老少爷们再加把劲!争取上午十一点前把大棚南边这片地基挖完!灶上熬了绿豆汤,累了就上来歇会,喝碗汤解解暑!”
坑底一个皮肤黝黑的工人停下手里的活,拄着铁锹抬头问道:“老朱,你挖这么深的坑干啥?这得费多少力气啊!”
“干啥?种蔬菜大棚啊!”朱益民笑着解释,“这地基挖得越深,冬天棚里越暖和,这样冬天才能种出新鲜蔬菜,不至于冻坏苗!”
“冬天种菜?”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直起腰,满脸不信,“益民,你没开玩笑吧?祖祖辈辈都是春天播种、夏天收获,哪有冬天种菜的道理?这不是瞎折腾吗?”
“老韩叔,这您就不懂了!”朱益民往前凑了凑,声音更响亮了,“我这叫科学种菜!利用地底下的温度和夯土墙保暖,塑料薄膜透光日照升温,棚里冬天也能保持二十多度,种黄瓜、西红柿都没问题!”
他话音刚落,坑底的工人就纷纷议论起来,有的摇头表示不信,有的皱着眉琢磨,还有的小声嘀咕:“真能行?”“别到时候菜没种出来,还白瞎了功夫!”
“咔!”白云笙突然喊停,从摄像机后站起来,笑着拍手,“不错不错,大家伙儿刚才的表现都非常好,一遍过,大家先休息一下吧!”
朱益民从土堆上跳下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快步走到白云笙身边,语气带着几分紧张:“白导,我刚才表现得咋样?没出啥岔子吧?”
“挺好的!”白云笙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就保持这种真实的状态,不用刻意演,你平时咋跟工人说话,镜头里就咋说,这样才自然。”
朱益民搓了搓手,眼神里满是期待:“白导,我能看看刚才拍的吗?俺长这么大,还没上过镜头呢。”
“别急啊朱哥。”白云笙耐心解释,“现在还看不了,胶卷得送回电视台处理,还得有专门的放映机才能看。不过你放心,刚才拍的镜头都很清晰,等电影剪好,肯定让你第一个看。”
朱益民还是有些担忧,朝围观的人群扫了一眼,小声说道:“可这周围聚了这么多看热闹的村民,会不会影响拍摄效果啊?”
“不会,这才是最真实的场景!”白云笙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随即笑道:“我之前问过李哥了。他说当初他挖第一个大棚地基的时候,也是围了一堆人看热闹。
现在有人围观,正好能还原当时的情景——至于他们是来看挖地基的,还是来看拍电影的,其实都不重要。”
朱益民恍然大悟,对着白云笙竖了竖大拇指:“白导,还是您有经验,想得真周到!”
就在这时,人群里传来熟悉的声音:“白导,朱哥,你们咋跑到村东来拍摄了?村北不是也有挖地基的吗?”
两人回头一看,是李哲挤了过来。
白云笙迎上去解释:“村北都是用挖掘机挖地基,太快了,少了点‘人味儿’。
你之前跟我说,去年挖第一个大棚全靠人工,我就想还原当时的情景,这样电影才更有感染力。我跟李叔说了这个想法,他很支持,帮我找了这户种植户。”
“这户我知道,是第五批种植户。”朱益民在一旁补充,“他们报名晚了,排队等挖掘机得等一个月,干脆请了亲戚朋友来帮忙人工挖,反而能快点动工,还省了不少机械费。”
李哲点点头,叮嘱道:“要是拍摄耽误了他们施工,记得给人家适当补偿点钱,别让人家吃亏。”
“放心吧,我们都是趁着工人休息的时候拍,不耽误他们干活,我还买了烟,给工人们都分了。”白云笙说道。
李哲转头看向白云笙:“白导,我找朱哥有点工作上的事,能不能把他借我用一会儿?”
“当然可以,”白云笙爽快地答应,又转头对朱益民说,“朱哥,上午的拍摄已经完成了,你们去忙吧。不过,傍晚还有一场戏,到时候需要你给工人们结工钱,这样就能把‘挖掘大棚地基’的剧情拍完整了。”
“成!太阳落山前我肯定赶过来。”朱益民松了一口气。
虽然白云笙一直跟他说不用紧张,只要表现出真实状态就行,但一想到自己要被拍进电影,还要让很多人看到,他心里还是忍不住发紧。
李哲跟白云笙打了声招呼,便领着朱益民离开了。
走在路上,朱益民忍不住问道:“老弟,你找我到底有啥事啊?”
李哲说道:“朱哥,你最近去咱们公司合作的种植户的大棚里看过吗?”
朱益民摇摇头,叹了口气:“俺负责公司直营大棚的种植,每天从早忙到晚,浇水、施肥、盯育苗,哪有时间去看种植户的棚啊。”
“那正好,咱们今天就去看看。”李哲带着朱益民,接连逛了十几个种植户的大棚。
每一个大棚里都有种植户在忙碌,大棚里种的都是刚移栽不久的蔬菜苗,有的在给番茄苗除草,有的在给黄瓜苗浇水,田垄整理得整整齐齐,没有一根杂草,也没看到烟头之类的杂物,完全符合“四季青”公司的培训要求和标准。
刚移栽的菜苗绿油油的,长势比直营大棚的还好。
朱益民越看脸色越难看,走到最后一个大棚时,他停下脚步,声音有些低沉:“老弟,是我没管好直营大棚,我有责任。这些种植户都是我教出来的,现在他们种得比咱们还好,俺这脸都没地方搁了。”
“朱哥,别这么说。”李哲拍了拍他的肩膀,“公司现在有五十多亩直营大棚,你一个人管这么多事,难免有疏漏。咱们现在不是追究责任,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其实很认可朱益民的工作——直营大棚存在的问题,还是朱益民最先提出来的,只是他碍于人情世故,又缺乏管理经验,没敢下狠手整治。
而且,目前公司里,也确实没有比朱益民更懂大棚种植的人。
朱益民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恳切:“老弟,你说咋改,俺都听你的!只要能把直营大棚管好,让菜苗长得好,你让俺干啥都行。”
李哲思索了片刻,说道:“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是心理层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组织公司的员工,去参观这些合作种植户的大棚,让他们亲眼看看自己管理的大棚和种植户的大棚差距在哪儿,让他们自己意识到不足,产生紧迫感。
明明咱们公司有更专业的种植技术,可这些后学的种植户却比他们做得好,总能让他们有点羞愧感吧?”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方面是经济层面。种植户之所以用心打理大棚,是因为大棚里农作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自己的收入。
那咱们直营大棚的种植收益,能不能也和员工的工资挂钩?比如大棚里的蔬菜质量越好,产量越高,卖的钱越多,工人的工钱就越高,这样是不是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朱益民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老弟,你说的心理层面,我不敢保证效果——毕竟有些人可能就是没脸没皮,不把差距当回事。
但经济层面这个办法,我觉得绝对可行!只要把大棚的收成和员工的利益绑在一起,他们肯定会更用心干活,积极性绝对能提上来!谁不想多赚点钱啊!”
李哲点点头:“既然你觉得可行,那你就给我做一个具体的方案。
比如,是让一个人负责一两个大棚,还是让一个人专门负责某一种农作物?或者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责任制?
总之,这个方案一定要贴合实际,让员工们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能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多劳多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朱益民用力点头:“我明白!回头我就找陈老师和李叔一起商量,争取尽快把方案拿出来,不耽误大棚种植!”
李哲补充道,“朱哥,不光要有奖励,同样也要有惩罚,防止有人抱着混工资的心态;如果大棚内的农作物不符合公司的种植标准,产量少、质量差,收益低。
也要有一个惩罚措施,例如罚款,公开批评,甚至辞退。”
朱益民深吸了一口气:“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研究!尽快落实员工责任制,确定考核标准。”
……
今日两章,晚点还有一章。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