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为民走到商铺前,对着穿中山装的男子笑着招呼道,“赵经理,让您久等了。”
“林科长客气了,我也是刚到。”赵经理走下台阶,热情地跟林为民握手,目光转向李哲时,眼里带着几分惊讶。
林为民连忙介绍:“赵经理,这位是李哲李老板,也是我朋友,想看看这铺子。李老弟,这位就是西单商业服务公司的赵副经理。”
李哲上前跟赵经理握手,“赵经理,幸会幸会。”
赵经理笑着说:“李老板这么年轻就有实力买商铺,真是年轻有为啊!”
“赵经理过奖了,就是想做点小生意,给自己找个营生。”李哲客气地回应。
寒暄过后,赵经理拿出钥匙,打开了底商的门锁。
推开那扇褪色的木制玻璃门,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
李哲走进铺子,仔细打量起来:墙面是斑驳的白灰,不少地方的墙皮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砖;地面是水泥地,布满了裂缝,还有几处明显的凹陷。一层角落里立着两个老式铸铁暖气片。
李哲绕着一层走了两圈,注意到中间有四根水泥柱,问道:“赵经理,这铺子的面积有多大?”
“一楼是 260平米,二楼是 220平米,总共 480平米。”赵经理答道,“二楼有几个木头隔断的小房间,要是用不上,拆了重新规划就行。”
李哲又上二楼看了看,木头隔断确实简陋,轻轻一推就有些晃动,拆起来很方便。
李哲停下脚步看向赵经理,先抛出第一个问题:“赵经理,这铺子的产权没问题吧?后续能不能正常过户?”
赵经理立马点头,语气肯定:“产权绝对清晰,所有手续都齐整,只要谈妥价格,随时能去办过户,这点您放心。”
李哲又问,“那除了房款,水电和供暖费是按什么标准收?是交给公司,还是直接交给水电局?”
“水电按我们单位内部标准收,比外面市场价能低个两成左右,统一交给公司结算就行,不用您跑水电局。”赵经理解释道,又补充了供暖的事,“供暖费也是统一标准,冬天会集中供暖,一楼二楼都有暖气片,您要是需要加装,也可以跟供暖局申请。”
李哲指了指墙面脱落的白灰:“我想问问,这两层商铺的水管和屋顶是否有漏水的情况?”
“目前是没有发现漏水的情况,如果日后发现小问题,例如更换水龙头和管道,这个您需要自己处理。”赵经理说得条理分明,
“要是大问题,像屋顶漏水、主水管破裂这种,您跟公司说一声,我们会协调人来修,不用您操心。”
最后,李哲盯着临街的窗户,问出最关心的用途问题:“我还想问下,这一片让不让做餐饮?营业时间有没有限制?比如晚上想多营业会儿,会不会有规定管着?”
“做餐饮没问题,但得提前去街道办备个案,把该办的手续办齐。”赵经理答道,“营业时间没限制,您想早开门、晚关门都成,只要别大半夜吵着周边居民,没人会管。”
李哲对铺子的条件基本满意,话锋一转,问到了最关键的价格:“赵经理,这铺子贵公司打算卖多少钱?”
“12万。”赵经理干脆地答道。
李哲微微皱眉,说道:“赵经理,这个价格有点高了。我一个朋友前段时间刚在亚运村买了个五百多平米的底商,还是纯一楼的门面,也才不到十万块。
您这铺子是上下两层,而且设施老化,买下来还得花不少钱装修,您看能不能再便宜点?”
“李老板,这位置可不一样啊!”赵经理连忙解释,“亚运村那边现在还在建设,虽说以后要办亚运会,但眼下的繁华程度跟西单没法比。西单现在可是京城最热闹的商业区之一,人流量大,生意好做,这价格已经很实在了。”
“话是这么说,但装修的成本也不低啊。”李哲继续争取,“墙得重新刷,地面得翻新,水电线路也得全换,这些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旁的林为民也帮腔:“赵经理,李老板是我朋友,您看在我的面子上,给个实在价,大家以后也好打交道。”
赵经理沉吟片刻,说道:“既然林科长开口了,我也不墨迹,价格方面,我让一步,11万。”
李哲想跟赵经理进一步联络感情,争取再降点价,便提议道:“赵经理,要不这样,我在同和居定个包间,晚上咱们一起坐坐,您再跟我详细说说铺子的情况,咱们也顺便聊聊后续的手续。”
没想到赵经理直接摆手拒绝:“李老板,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有规矩,从来不参加客户的宴请。
咱们有事说事,我给您报个底价,10万 8千。您要是觉得合适,咱们就办手续;要是觉得不合适,您再看看其他铺子。”
李哲没想到对方这么坚持原则,只好说道:“赵经理,铺子我挺满意,我再考虑考虑,明天给您答复。”
“成,您考虑好了,直接去西单商业服务公司找我就行。”赵经理说完,跟两人打了个招呼,锁上商铺门就走了。
看着赵经理的背影,李哲问道:“林哥,这位赵经理还真是……与众不同。”
林为民笑了笑,感慨道:“不管哪个单位,总有几个坚守本心的人。这种不贪小利、按规矩办事的,我自问做不到,但心里确实佩服。”
顿了顿,他又问道:“老弟,西单商业服务公司让他负责出售,估计价格很难再降了,你到底怎么想的?”
李哲没有犹豫,语气坚定:“这底商,我买了。”西单的位置摆在这里,以后只会更繁华,这个价格值。
林为民闻言,朝他竖了个大拇指:“老弟,局气!”
……
苏州胡同七号院的后院北屋,灯光暖黄。
谭静雅把最后一道水汆丸子汤端上桌,看着满桌菜——宫保鸡丁红艳油亮,水煮肉片飘着辣油,芹菜花生米清爽解腻,干锅土豆片泛着焦香,都是李哲爱吃的。
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指针已经过了七点半,心里不禁犯嘀咕:早上明明约好一起吃晚饭,怎么还没回来?
就在这时,前院传来汽车熄火的声音。
谭静雅快步走到北屋门口,扒着门框往外望。
没多久,垂花门被推开,李哲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金子和火焰一见李哲,立刻摇着尾巴围上来,蹭着他的裤腿打转,嘴里发出“呜呜”的撒娇声。
李哲笑着走上前,对门口的谭静雅说道:“谭姐,今天临时有件事要处理,回来晚了,让你久等了吧?”
谭静雅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接过李哲的公文包,连忙说道:“你先在屋里歇会儿,我去把饭菜再热一下,马上就能吃。”
“好。”李哲应了一声,迈步走进客厅。
下午,李哲和林为民看完底商后,又去看了一套住宅——那是一套低层板楼的两居室,小区环境整洁宜人,价格也在李哲的预期范围内,他当场便决定买下这套房子。
之后,李哲本想晚上请林为民一起吃顿饭表示感谢,可林为民说今天是他丈人的生日,晚上要回家陪家人聚餐,无法赴约。
李哲也没有强求,从汽车后车厢拿出两瓶茅台递给林为民,让他带回去给老丈人当生日礼物。林为民知道李哲不差钱,也没有过多推辞,爽快地收下了。
李哲在屋里简单洗漱了一下,随后从柜子里取出一瓶茅台,拧开瓶盖,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
他倒了两杯酒,刚放好杯子,谭静雅就端着热好的菜走进来,看到桌上的茅台,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问道:“呀,今天怎么想起喝茅台了?”
李哲虽然赚钱速度快,但毕竟创业时间不长,家底还不算厚实,还没到日常随意喝茅台的地步。
他买来的茅台,要么是招待客人,要么是谈生意时用,平日里自己很少喝。
“今天有好事,得喝点好酒庆祝一下。”李哲拿起酒杯,递给她一杯。
“啥好事?”谭静雅接过酒杯,好奇地问,顺势坐在他旁边。
“我今天在西单买了一套底商,面积大概 480平米,是上下两层的结构,那边客流量特别大,交通也很便利。”李哲喝了口酒,继续说,
“我打算明天就去签合同,等忙完这阵,带你去看看。要是那地方适合开餐厅,咱们就开蜀香居的分店;
要是不合适,我就把它租出去,也能有笔稳定的收入。”
“真的?!”谭静雅眼睛一亮,随即又问道,“那底商多少钱啊?”
“十万多点。”李哲答道。
“妈呀,比亚运村的底商还贵?”谭静雅惊讶地睁大眼睛——她知道李哲在亚运村买了五百多平米的底商,花了将近十万元,现在又是十万多……
李哲解释道,“亚运村得等明年亚运会开了才能发展起来,现在还偏得很;但西单现在就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人流量摆在那,这个价格很值。”
谭静雅点点头,给李哲添了一杯酒,举起酒杯:“确实是大好事,咱们干一杯!”
她轻轻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连忙夹了口芹菜花生米压了压。
随后,她又看向李哲,笑着介绍道:“老板,这个干锅土豆片是餐厅新研发的菜品,尝尝味道怎么样,合不合你的口味。”
谭静雅和李哲如今的关系早已不同往日,但她还是习惯叫李哲“老板”。
原因也简单,她担心自己要是改口叫得顺口了,万一在外人面前不小心叫错,暴露了两人的特殊关系。
李哲夹了一块土豆片放进嘴里,外焦里嫩,带着调料的香辣,忍不住赞道:“好吃!又是一道下饭菜。”
一想到即将新开一家将近五百平米的餐厅,谭静雅就有些兴奋了,开始跟李哲琢磨起新店的事:“要是咱们想十一月份开业,现在就得开始准备了,时间肯定很紧张。”
她皱了皱眉,“四百八十平米的店,比蜀香居大了一倍多,装修、设备、人工都得加倍,我怕十一月份未必能赶得及。”
李哲看着她略显焦虑的样子,安慰道:“时间不用卡得太死,咱们按部就班地准备就行,越着急,越容易出错。”
谭静雅点点头,顺着李哲的话说道:“我觉得新店的装修风格可以按照蜀香居现在的风格来,这样既能保持品牌辨识度,咱们也有装修的经验。
不过新店的面积比蜀香居大了一倍多,相应的装修花费、设备采购以及人工成本,估计也得增加一倍左右。”
李哲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说道:“新店面积更大,而且位于西单这种更繁华的商圈,我想把装修档次再提高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顾客。
装修队也得重新找,找一家更专业、经验更丰富的团队来做。”
之前蜀香居装修的时候,李哲是从老家找的人,当时主要是图省钱。但这次要装出更高档的效果,还是得请专业的施工队,这样质量和速度才能有保障。
谭静雅听后,立刻问道:“那你有合适的装修队人选了吗?要不要我帮着打听打听?”
“暂时不用。我已经联系了一家装修超市的施工队,现在正在和他们初步接触。如果他们的方案和报价合适,装修质量也能达到我的要求,到时候就把新餐厅的装修工作一并交给他们来做。”李哲说道。
谭静雅又想到人员问题,说道:“新店规模大,至少需要六七名厨师才能满足运营需求,我提前去打听、物色合适的人选,多挖几个川菜好师傅。”
“成,那咱们就分头准备。”李哲点点头,“你负责找厨师,我负责装修和餐厅手续。”
谭静雅想了想,又说道:“蜀香居这段时间的盈利,咱们先不分了吧,直接投入新店。不过……”谭静雅犹豫了一下,“我估计蜀香居的盈利,可能不够新店的投资。”
“剩下的钱我先垫上。”李哲拍了拍她的手,“等新店盈利了,你再慢慢还我。”
“谢谢。”谭静雅心里一暖,搂住他的胳膊。
李哲顺势搂住她的腰,笑着说:“谢可不能光用嘴说,得有实际行动才行。”他的手慢慢往下移,拍了拍丰腴的臀……
谭静雅的脸瞬间红了,娇嗔道:“讨厌,先吃饭,菜都要凉了。”
两人边吃边聊,从新店的菜品规划聊到服务流程,从营业时间聊到员工培训,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晚饭过后,两人都带着几分酒意,一起去了浴室。
水汽氤氲中,暧昧升温,从浴室到床上,折腾到后半夜,谭静雅比往日更加热情,似乎是回应李哲的体贴……
……
下午三点。
万安镇杨马村,村东的田地里一片忙碌。
马长河家的大棚地基已经挖好,几根水泥立柱笔直地立在地里,像是撑起大棚的骨架。马长河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背心,手里拿着一根竹竿,正指挥着几个村民搭架。
“大奎,你那竹竿咋搭的?歪歪扭扭的,能不能走点心!”马长河嗓门洪亮,对着不远处的一个壮实汉子喊道。
只见大奎正费力地将竹竿绑在水泥立柱上,手里的绳子绕了好几圈,却还是没绑结实,竹竿轻轻一碰就晃了晃。
大奎停下手里的活,挠了挠头,憨笑道:“马哥,这竹竿太滑了,不好绑。俺再试试,保证绑结实!”
“试啥试!再试也是瞎耽误功夫!”马长河快步走过去,一把夺过大奎手里的绳子,“看好了!先把绳子在立柱上绕两圈,再穿过竹竿,拉紧了打个结,这样才不会松!”
他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操作着,没一会儿就把竹竿绑得稳稳当当,“你说你,跟我干了这么久,连这点活都干不利索,真是笨得像头驴!”
大奎也不生气,依旧憨笑着:“马哥,俺这不还在学嘛。您手艺好,多教教俺,俺肯定能学会。”
马长河哼了一声,又转向其他村民:“都抓紧点!天黑之前必须把骨架搭好,别磨磨蹭蹭的!”
说完,他自己也拿起一根竹竿,往水泥立柱上搭——他干泥瓦匠出身,手上有劲儿,干活也麻利,每一根竹竿都搭得又直又稳,绑绳子的动作更是一气呵成。
村民们被他的劲头带动,也加快了手里的活。
有的递竹竿,有的绑绳子,有的调整角度,田地里只剩下竹竿碰撞的“噼啪”声和绳子摩擦的“沙沙”声。
太阳渐渐西斜,傍晚六点的时候,一座齐整的大棚骨架终于搭建完成——竹竿纵横交错,架在水泥立柱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远远望去,和李哲公司的蔬菜大棚几乎一模一样。
这也是整个杨马村的第一座蔬菜大棚。
马长河站在大棚旁边,双手叉腰,看着自己的成果,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对着村民们挥了挥手:“行了,今儿个就干到这吧!大家都累了,回去歇着,明天还有活干。”
“马哥,那咱们明天干啥啊?”大奎一边收拾工具,一边问道。
“明天准备育苗。”马长河应了一声,眼神里满是期待——他早就眼馋李哲种大棚挣钱,如今自己也有了大棚,想着以后能靠这大棚多挣点钱,好给刚出生的孩子攒点家底。
可转念一想,他脸上的笑容又淡了下去,多了几分隐忧。
村民们陆续走了,田地里只剩下马长河一个人。
他绕着大棚走了一圈,手指轻轻敲了敲竹竿——骨架是搭好了,可最关键的棚膜还没着落。
现在种大棚的人越来越多,棚膜早就成了紧俏货,别说高价买,就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这可咋整?”马长河叹了口气,心里又急又愁。
他之前在李哲公司干过一个月,学了点大棚技术,本想着自己建棚能赚大钱,可没成想卡在了棚膜上。
他掏出烟盒,抽出一根烟点上,烟雾在夕阳下慢慢散开,“不行,得赶紧想辙,不然育苗了也没用。”
“林科长客气了,我也是刚到。”赵经理走下台阶,热情地跟林为民握手,目光转向李哲时,眼里带着几分惊讶。
林为民连忙介绍:“赵经理,这位是李哲李老板,也是我朋友,想看看这铺子。李老弟,这位就是西单商业服务公司的赵副经理。”
李哲上前跟赵经理握手,“赵经理,幸会幸会。”
赵经理笑着说:“李老板这么年轻就有实力买商铺,真是年轻有为啊!”
“赵经理过奖了,就是想做点小生意,给自己找个营生。”李哲客气地回应。
寒暄过后,赵经理拿出钥匙,打开了底商的门锁。
推开那扇褪色的木制玻璃门,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
李哲走进铺子,仔细打量起来:墙面是斑驳的白灰,不少地方的墙皮已经脱落,露出里面的砖;地面是水泥地,布满了裂缝,还有几处明显的凹陷。一层角落里立着两个老式铸铁暖气片。
李哲绕着一层走了两圈,注意到中间有四根水泥柱,问道:“赵经理,这铺子的面积有多大?”
“一楼是 260平米,二楼是 220平米,总共 480平米。”赵经理答道,“二楼有几个木头隔断的小房间,要是用不上,拆了重新规划就行。”
李哲又上二楼看了看,木头隔断确实简陋,轻轻一推就有些晃动,拆起来很方便。
李哲停下脚步看向赵经理,先抛出第一个问题:“赵经理,这铺子的产权没问题吧?后续能不能正常过户?”
赵经理立马点头,语气肯定:“产权绝对清晰,所有手续都齐整,只要谈妥价格,随时能去办过户,这点您放心。”
李哲又问,“那除了房款,水电和供暖费是按什么标准收?是交给公司,还是直接交给水电局?”
“水电按我们单位内部标准收,比外面市场价能低个两成左右,统一交给公司结算就行,不用您跑水电局。”赵经理解释道,又补充了供暖的事,“供暖费也是统一标准,冬天会集中供暖,一楼二楼都有暖气片,您要是需要加装,也可以跟供暖局申请。”
李哲指了指墙面脱落的白灰:“我想问问,这两层商铺的水管和屋顶是否有漏水的情况?”
“目前是没有发现漏水的情况,如果日后发现小问题,例如更换水龙头和管道,这个您需要自己处理。”赵经理说得条理分明,
“要是大问题,像屋顶漏水、主水管破裂这种,您跟公司说一声,我们会协调人来修,不用您操心。”
最后,李哲盯着临街的窗户,问出最关心的用途问题:“我还想问下,这一片让不让做餐饮?营业时间有没有限制?比如晚上想多营业会儿,会不会有规定管着?”
“做餐饮没问题,但得提前去街道办备个案,把该办的手续办齐。”赵经理答道,“营业时间没限制,您想早开门、晚关门都成,只要别大半夜吵着周边居民,没人会管。”
李哲对铺子的条件基本满意,话锋一转,问到了最关键的价格:“赵经理,这铺子贵公司打算卖多少钱?”
“12万。”赵经理干脆地答道。
李哲微微皱眉,说道:“赵经理,这个价格有点高了。我一个朋友前段时间刚在亚运村买了个五百多平米的底商,还是纯一楼的门面,也才不到十万块。
您这铺子是上下两层,而且设施老化,买下来还得花不少钱装修,您看能不能再便宜点?”
“李老板,这位置可不一样啊!”赵经理连忙解释,“亚运村那边现在还在建设,虽说以后要办亚运会,但眼下的繁华程度跟西单没法比。西单现在可是京城最热闹的商业区之一,人流量大,生意好做,这价格已经很实在了。”
“话是这么说,但装修的成本也不低啊。”李哲继续争取,“墙得重新刷,地面得翻新,水电线路也得全换,这些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旁的林为民也帮腔:“赵经理,李老板是我朋友,您看在我的面子上,给个实在价,大家以后也好打交道。”
赵经理沉吟片刻,说道:“既然林科长开口了,我也不墨迹,价格方面,我让一步,11万。”
李哲想跟赵经理进一步联络感情,争取再降点价,便提议道:“赵经理,要不这样,我在同和居定个包间,晚上咱们一起坐坐,您再跟我详细说说铺子的情况,咱们也顺便聊聊后续的手续。”
没想到赵经理直接摆手拒绝:“李老板,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有规矩,从来不参加客户的宴请。
咱们有事说事,我给您报个底价,10万 8千。您要是觉得合适,咱们就办手续;要是觉得不合适,您再看看其他铺子。”
李哲没想到对方这么坚持原则,只好说道:“赵经理,铺子我挺满意,我再考虑考虑,明天给您答复。”
“成,您考虑好了,直接去西单商业服务公司找我就行。”赵经理说完,跟两人打了个招呼,锁上商铺门就走了。
看着赵经理的背影,李哲问道:“林哥,这位赵经理还真是……与众不同。”
林为民笑了笑,感慨道:“不管哪个单位,总有几个坚守本心的人。这种不贪小利、按规矩办事的,我自问做不到,但心里确实佩服。”
顿了顿,他又问道:“老弟,西单商业服务公司让他负责出售,估计价格很难再降了,你到底怎么想的?”
李哲没有犹豫,语气坚定:“这底商,我买了。”西单的位置摆在这里,以后只会更繁华,这个价格值。
林为民闻言,朝他竖了个大拇指:“老弟,局气!”
……
苏州胡同七号院的后院北屋,灯光暖黄。
谭静雅把最后一道水汆丸子汤端上桌,看着满桌菜——宫保鸡丁红艳油亮,水煮肉片飘着辣油,芹菜花生米清爽解腻,干锅土豆片泛着焦香,都是李哲爱吃的。
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指针已经过了七点半,心里不禁犯嘀咕:早上明明约好一起吃晚饭,怎么还没回来?
就在这时,前院传来汽车熄火的声音。
谭静雅快步走到北屋门口,扒着门框往外望。
没多久,垂花门被推开,李哲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金子和火焰一见李哲,立刻摇着尾巴围上来,蹭着他的裤腿打转,嘴里发出“呜呜”的撒娇声。
李哲笑着走上前,对门口的谭静雅说道:“谭姐,今天临时有件事要处理,回来晚了,让你久等了吧?”
谭静雅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接过李哲的公文包,连忙说道:“你先在屋里歇会儿,我去把饭菜再热一下,马上就能吃。”
“好。”李哲应了一声,迈步走进客厅。
下午,李哲和林为民看完底商后,又去看了一套住宅——那是一套低层板楼的两居室,小区环境整洁宜人,价格也在李哲的预期范围内,他当场便决定买下这套房子。
之后,李哲本想晚上请林为民一起吃顿饭表示感谢,可林为民说今天是他丈人的生日,晚上要回家陪家人聚餐,无法赴约。
李哲也没有强求,从汽车后车厢拿出两瓶茅台递给林为民,让他带回去给老丈人当生日礼物。林为民知道李哲不差钱,也没有过多推辞,爽快地收下了。
李哲在屋里简单洗漱了一下,随后从柜子里取出一瓶茅台,拧开瓶盖,醇厚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
他倒了两杯酒,刚放好杯子,谭静雅就端着热好的菜走进来,看到桌上的茅台,脸上露出诧异的神情,问道:“呀,今天怎么想起喝茅台了?”
李哲虽然赚钱速度快,但毕竟创业时间不长,家底还不算厚实,还没到日常随意喝茅台的地步。
他买来的茅台,要么是招待客人,要么是谈生意时用,平日里自己很少喝。
“今天有好事,得喝点好酒庆祝一下。”李哲拿起酒杯,递给她一杯。
“啥好事?”谭静雅接过酒杯,好奇地问,顺势坐在他旁边。
“我今天在西单买了一套底商,面积大概 480平米,是上下两层的结构,那边客流量特别大,交通也很便利。”李哲喝了口酒,继续说,
“我打算明天就去签合同,等忙完这阵,带你去看看。要是那地方适合开餐厅,咱们就开蜀香居的分店;
要是不合适,我就把它租出去,也能有笔稳定的收入。”
“真的?!”谭静雅眼睛一亮,随即又问道,“那底商多少钱啊?”
“十万多点。”李哲答道。
“妈呀,比亚运村的底商还贵?”谭静雅惊讶地睁大眼睛——她知道李哲在亚运村买了五百多平米的底商,花了将近十万元,现在又是十万多……
李哲解释道,“亚运村得等明年亚运会开了才能发展起来,现在还偏得很;但西单现在就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人流量摆在那,这个价格很值。”
谭静雅点点头,给李哲添了一杯酒,举起酒杯:“确实是大好事,咱们干一杯!”
她轻轻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连忙夹了口芹菜花生米压了压。
随后,她又看向李哲,笑着介绍道:“老板,这个干锅土豆片是餐厅新研发的菜品,尝尝味道怎么样,合不合你的口味。”
谭静雅和李哲如今的关系早已不同往日,但她还是习惯叫李哲“老板”。
原因也简单,她担心自己要是改口叫得顺口了,万一在外人面前不小心叫错,暴露了两人的特殊关系。
李哲夹了一块土豆片放进嘴里,外焦里嫩,带着调料的香辣,忍不住赞道:“好吃!又是一道下饭菜。”
一想到即将新开一家将近五百平米的餐厅,谭静雅就有些兴奋了,开始跟李哲琢磨起新店的事:“要是咱们想十一月份开业,现在就得开始准备了,时间肯定很紧张。”
她皱了皱眉,“四百八十平米的店,比蜀香居大了一倍多,装修、设备、人工都得加倍,我怕十一月份未必能赶得及。”
李哲看着她略显焦虑的样子,安慰道:“时间不用卡得太死,咱们按部就班地准备就行,越着急,越容易出错。”
谭静雅点点头,顺着李哲的话说道:“我觉得新店的装修风格可以按照蜀香居现在的风格来,这样既能保持品牌辨识度,咱们也有装修的经验。
不过新店的面积比蜀香居大了一倍多,相应的装修花费、设备采购以及人工成本,估计也得增加一倍左右。”
李哲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说道:“新店面积更大,而且位于西单这种更繁华的商圈,我想把装修档次再提高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顾客。
装修队也得重新找,找一家更专业、经验更丰富的团队来做。”
之前蜀香居装修的时候,李哲是从老家找的人,当时主要是图省钱。但这次要装出更高档的效果,还是得请专业的施工队,这样质量和速度才能有保障。
谭静雅听后,立刻问道:“那你有合适的装修队人选了吗?要不要我帮着打听打听?”
“暂时不用。我已经联系了一家装修超市的施工队,现在正在和他们初步接触。如果他们的方案和报价合适,装修质量也能达到我的要求,到时候就把新餐厅的装修工作一并交给他们来做。”李哲说道。
谭静雅又想到人员问题,说道:“新店规模大,至少需要六七名厨师才能满足运营需求,我提前去打听、物色合适的人选,多挖几个川菜好师傅。”
“成,那咱们就分头准备。”李哲点点头,“你负责找厨师,我负责装修和餐厅手续。”
谭静雅想了想,又说道:“蜀香居这段时间的盈利,咱们先不分了吧,直接投入新店。不过……”谭静雅犹豫了一下,“我估计蜀香居的盈利,可能不够新店的投资。”
“剩下的钱我先垫上。”李哲拍了拍她的手,“等新店盈利了,你再慢慢还我。”
“谢谢。”谭静雅心里一暖,搂住他的胳膊。
李哲顺势搂住她的腰,笑着说:“谢可不能光用嘴说,得有实际行动才行。”他的手慢慢往下移,拍了拍丰腴的臀……
谭静雅的脸瞬间红了,娇嗔道:“讨厌,先吃饭,菜都要凉了。”
两人边吃边聊,从新店的菜品规划聊到服务流程,从营业时间聊到员工培训,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晚饭过后,两人都带着几分酒意,一起去了浴室。
水汽氤氲中,暧昧升温,从浴室到床上,折腾到后半夜,谭静雅比往日更加热情,似乎是回应李哲的体贴……
……
下午三点。
万安镇杨马村,村东的田地里一片忙碌。
马长河家的大棚地基已经挖好,几根水泥立柱笔直地立在地里,像是撑起大棚的骨架。马长河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背心,手里拿着一根竹竿,正指挥着几个村民搭架。
“大奎,你那竹竿咋搭的?歪歪扭扭的,能不能走点心!”马长河嗓门洪亮,对着不远处的一个壮实汉子喊道。
只见大奎正费力地将竹竿绑在水泥立柱上,手里的绳子绕了好几圈,却还是没绑结实,竹竿轻轻一碰就晃了晃。
大奎停下手里的活,挠了挠头,憨笑道:“马哥,这竹竿太滑了,不好绑。俺再试试,保证绑结实!”
“试啥试!再试也是瞎耽误功夫!”马长河快步走过去,一把夺过大奎手里的绳子,“看好了!先把绳子在立柱上绕两圈,再穿过竹竿,拉紧了打个结,这样才不会松!”
他一边说,一边麻利地操作着,没一会儿就把竹竿绑得稳稳当当,“你说你,跟我干了这么久,连这点活都干不利索,真是笨得像头驴!”
大奎也不生气,依旧憨笑着:“马哥,俺这不还在学嘛。您手艺好,多教教俺,俺肯定能学会。”
马长河哼了一声,又转向其他村民:“都抓紧点!天黑之前必须把骨架搭好,别磨磨蹭蹭的!”
说完,他自己也拿起一根竹竿,往水泥立柱上搭——他干泥瓦匠出身,手上有劲儿,干活也麻利,每一根竹竿都搭得又直又稳,绑绳子的动作更是一气呵成。
村民们被他的劲头带动,也加快了手里的活。
有的递竹竿,有的绑绳子,有的调整角度,田地里只剩下竹竿碰撞的“噼啪”声和绳子摩擦的“沙沙”声。
太阳渐渐西斜,傍晚六点的时候,一座齐整的大棚骨架终于搭建完成——竹竿纵横交错,架在水泥立柱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远远望去,和李哲公司的蔬菜大棚几乎一模一样。
这也是整个杨马村的第一座蔬菜大棚。
马长河站在大棚旁边,双手叉腰,看着自己的成果,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对着村民们挥了挥手:“行了,今儿个就干到这吧!大家都累了,回去歇着,明天还有活干。”
“马哥,那咱们明天干啥啊?”大奎一边收拾工具,一边问道。
“明天准备育苗。”马长河应了一声,眼神里满是期待——他早就眼馋李哲种大棚挣钱,如今自己也有了大棚,想着以后能靠这大棚多挣点钱,好给刚出生的孩子攒点家底。
可转念一想,他脸上的笑容又淡了下去,多了几分隐忧。
村民们陆续走了,田地里只剩下马长河一个人。
他绕着大棚走了一圈,手指轻轻敲了敲竹竿——骨架是搭好了,可最关键的棚膜还没着落。
现在种大棚的人越来越多,棚膜早就成了紧俏货,别说高价买,就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这可咋整?”马长河叹了口气,心里又急又愁。
他之前在李哲公司干过一个月,学了点大棚技术,本想着自己建棚能赚大钱,可没成想卡在了棚膜上。
他掏出烟盒,抽出一根烟点上,烟雾在夕阳下慢慢散开,“不行,得赶紧想辙,不然育苗了也没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最新章节,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