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殿内一片狼藉,汉帝拂袖离开。
吴太子的尸首尚还躺在血泊之中,年仅十岁的太子刘启紧握着刘安的袖子,仿佛还没从刚才的恐惧中回过神来,身体颤抖不已。
刘安长叹了一口气,摸了摸太子殿下的头发,问道:“臣听陛下说,殿下喜欢下棋?”
“不下了,我再也不下棋了...”刘启低着头哽咽道。
“没关系,臣也很喜欢下棋。”刘安缓缓说道,“陛下命臣教导殿下,那臣这第一课,便从下棋开始吧。”
太子刘启迷茫的抬起了头,眼眸中充斥着不解。
刘安弯下了腰,从地上捡起一枚染血的青金棋子,在手中把玩了起来:“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殿下可知此言何意?”
太子刘启似乎听懂了一些,但却又皱紧了眉头,思索良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刘安耐下心来解释道:“《孙子兵法·势篇》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善谋事的人能运筹帷幄,不善谋事者只能干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因此谋势势必重于谋子,谋事者自然重要为上,谋子者只能处于下位了。
君道如弈,弈者谋势不谋子,君王制衡不制死。”
太子刘启思索着这段话,缓缓张大的嘴巴,顿觉思路如海阔天空般清晰了起来。
“君道如弈,弈者谋势不谋子,君王制衡不制死。”
刘启反复念叨着这段话,眼眸隐约变得更加深邃与智慧。
许久之后,太子刘启弯下了身子,对刘安恭谨的俯首作揖:“多谢老师赐教。”
……
《汉朝那些事儿·当前明月著作》:太子刘启用棋盘砸死吴国太子刘贤之后,汉文帝命人将其尸首送回吴国埋葬。
到了吴国之后,吴王刘濞大怒,说道:“天下都是刘家的,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来吴国埋葬!”
然后便将吴太子的尸首送回长安,以此来羞辱朝廷。
吴太子之死,也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的导火索。
然而在这件事当中,时为辽东王又为太师的刘安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从吕氏灭亡之后,刘安便一直是汉初诸侯之首,同时也是军方的领袖,他手里掌握着汉朝最精锐的辽东铁骑,同时他还是当世乃至后世最为杰出的将领。
吴太子死后,他便开始承担起太子刘启的教育工作。
我们不得不承认,刘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同时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这位太子刘启,便是日后缔造了“文景盛世”的汉景帝。
无论是文景盛世,还是后来的汉武盛世,汉朝之所以能走向巅峰,都离不开一个人。
——那便是刘安。
这位死后被汉武帝尊为“靖祖”的男人,似乎真的是一位完美无瑕的圣人。
文治武功,五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就算是最为苛刻的史官,在记录有关刘安的事迹时也挑不出来瑕疵来。
论军事,他奉天靖难剪除诸吕;率兵平定七国之乱;乃至于后来在汉武帝时期统兵北伐,成为了第一位完成“封狼居胥”这项荣誉的将领,后世所有将领皆以其为楷模。
论政治,他辅佐文帝、景帝二位皇帝,使国家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后来的汉武北伐攒下了丰厚的家底。
论德行,他曾数次距离皇位近在咫尺,却都忍住了这份巨大的诱惑。也正因为他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所以才有了后来辽东刘氏绵延数千年的奇迹。
《庄子·秋水》所云:“至德之人,火弗能热,水弗能溺。”
——刘安用一生证明,真正的权谋大师从不需要皇冠,他早已把名字刻进帝国的骨骼。
……
汉历四十五年。
沙漏漏到寅时三刻,未央宫椒房殿的烛火突然明灭不定。
汉帝刘恒躺在御榻上,望着帐顶蟠龙纹在摇曳光影中扭曲如活物,喉间泛起一丝苦笑——这是他命工匠用蜀锦织就的最后一件器物,像极了即将破茧的蛹。
“陛下,该喝药了。”
窦皇后的声音带着哽咽,玉盏中的药汁映着她鬓角的白发。
刘恒继位之后,先是立了王后吕氏为皇后,不久皇后病逝,她便成了新的皇后。
面对送到嘴边的汤药,汉帝刘恒却摇了摇头,目光掠过殿内陈设:素纱帷幔、陶制灯台、案几上未批完的奏疏,墨迹在月光下泛着青灰。
三年前他下诏废除厚葬,此刻殿中景象,仿佛是提前为自己备好了灵堂。
“启禀陛下,辽东王已至殿外。”
宦官的通报惊起栖在铜鹤漏上的乌鸦,汉帝示意召见。
片刻之后,有一位身着甲胄的魁梧老人走进殿内,他躬身时,腰间佩刀与鳞甲相撞发出金石之音。
能于未央宫持刀披甲者,仅此一人。
汉帝看着对方两鬓间的斑白发丝,惆怅的说道:“兄长,你也老了啊。”
“臣今年已五十余岁。”刘安的眼神淡然,“到了臣这年纪,也不知道还有几个春秋能熬了。”
“是啊,我们都到了这个年纪,生死也都该看淡了。”汉帝点了点头,苦笑道,“朕怕是熬不住了,便先替兄长去下面看看吧。”
“陛下...”
没等到刘安开口,便传来了宦官的通报:“启禀殿下,太子已到殿外。”
“宣。”
少年储君走进殿内,见到皇帝陛下卧榻不起后大惊失色,赶忙跑到龙榻前下跪叩首:“父皇!”
汉帝勉强伸出了枯槁般的手掌,摸了摸太子刘启的头发,温柔的说道:“启儿,这些年朕让跟着朕的兄长学习,你可曾懈怠?”
“太公亲自教导,这是何等的幸事?”太子刘启的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这些年来,儿臣一直跟随在太公左右,时刻聆听教诲,片刻不敢懈怠!”
“那好...朕再问你一件事...你要如实回答朕...”
“父皇请说。”
汉帝看着面前的太子,缓缓问道:“朕死之后,你能撑起这大汉的江山吗?”
吴太子的尸首尚还躺在血泊之中,年仅十岁的太子刘启紧握着刘安的袖子,仿佛还没从刚才的恐惧中回过神来,身体颤抖不已。
刘安长叹了一口气,摸了摸太子殿下的头发,问道:“臣听陛下说,殿下喜欢下棋?”
“不下了,我再也不下棋了...”刘启低着头哽咽道。
“没关系,臣也很喜欢下棋。”刘安缓缓说道,“陛下命臣教导殿下,那臣这第一课,便从下棋开始吧。”
太子刘启迷茫的抬起了头,眼眸中充斥着不解。
刘安弯下了腰,从地上捡起一枚染血的青金棋子,在手中把玩了起来:“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殿下可知此言何意?”
太子刘启似乎听懂了一些,但却又皱紧了眉头,思索良久,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刘安耐下心来解释道:“《孙子兵法·势篇》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善谋事的人能运筹帷幄,不善谋事者只能干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因此谋势势必重于谋子,谋事者自然重要为上,谋子者只能处于下位了。
君道如弈,弈者谋势不谋子,君王制衡不制死。”
太子刘启思索着这段话,缓缓张大的嘴巴,顿觉思路如海阔天空般清晰了起来。
“君道如弈,弈者谋势不谋子,君王制衡不制死。”
刘启反复念叨着这段话,眼眸隐约变得更加深邃与智慧。
许久之后,太子刘启弯下了身子,对刘安恭谨的俯首作揖:“多谢老师赐教。”
……
《汉朝那些事儿·当前明月著作》:太子刘启用棋盘砸死吴国太子刘贤之后,汉文帝命人将其尸首送回吴国埋葬。
到了吴国之后,吴王刘濞大怒,说道:“天下都是刘家的,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来吴国埋葬!”
然后便将吴太子的尸首送回长安,以此来羞辱朝廷。
吴太子之死,也为后来的七国之乱埋下的导火索。
然而在这件事当中,时为辽东王又为太师的刘安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从吕氏灭亡之后,刘安便一直是汉初诸侯之首,同时也是军方的领袖,他手里掌握着汉朝最精锐的辽东铁骑,同时他还是当世乃至后世最为杰出的将领。
吴太子死后,他便开始承担起太子刘启的教育工作。
我们不得不承认,刘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将领,同时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这位太子刘启,便是日后缔造了“文景盛世”的汉景帝。
无论是文景盛世,还是后来的汉武盛世,汉朝之所以能走向巅峰,都离不开一个人。
——那便是刘安。
这位死后被汉武帝尊为“靖祖”的男人,似乎真的是一位完美无瑕的圣人。
文治武功,五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就算是最为苛刻的史官,在记录有关刘安的事迹时也挑不出来瑕疵来。
论军事,他奉天靖难剪除诸吕;率兵平定七国之乱;乃至于后来在汉武帝时期统兵北伐,成为了第一位完成“封狼居胥”这项荣誉的将领,后世所有将领皆以其为楷模。
论政治,他辅佐文帝、景帝二位皇帝,使国家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后来的汉武北伐攒下了丰厚的家底。
论德行,他曾数次距离皇位近在咫尺,却都忍住了这份巨大的诱惑。也正因为他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所以才有了后来辽东刘氏绵延数千年的奇迹。
《庄子·秋水》所云:“至德之人,火弗能热,水弗能溺。”
——刘安用一生证明,真正的权谋大师从不需要皇冠,他早已把名字刻进帝国的骨骼。
……
汉历四十五年。
沙漏漏到寅时三刻,未央宫椒房殿的烛火突然明灭不定。
汉帝刘恒躺在御榻上,望着帐顶蟠龙纹在摇曳光影中扭曲如活物,喉间泛起一丝苦笑——这是他命工匠用蜀锦织就的最后一件器物,像极了即将破茧的蛹。
“陛下,该喝药了。”
窦皇后的声音带着哽咽,玉盏中的药汁映着她鬓角的白发。
刘恒继位之后,先是立了王后吕氏为皇后,不久皇后病逝,她便成了新的皇后。
面对送到嘴边的汤药,汉帝刘恒却摇了摇头,目光掠过殿内陈设:素纱帷幔、陶制灯台、案几上未批完的奏疏,墨迹在月光下泛着青灰。
三年前他下诏废除厚葬,此刻殿中景象,仿佛是提前为自己备好了灵堂。
“启禀陛下,辽东王已至殿外。”
宦官的通报惊起栖在铜鹤漏上的乌鸦,汉帝示意召见。
片刻之后,有一位身着甲胄的魁梧老人走进殿内,他躬身时,腰间佩刀与鳞甲相撞发出金石之音。
能于未央宫持刀披甲者,仅此一人。
汉帝看着对方两鬓间的斑白发丝,惆怅的说道:“兄长,你也老了啊。”
“臣今年已五十余岁。”刘安的眼神淡然,“到了臣这年纪,也不知道还有几个春秋能熬了。”
“是啊,我们都到了这个年纪,生死也都该看淡了。”汉帝点了点头,苦笑道,“朕怕是熬不住了,便先替兄长去下面看看吧。”
“陛下...”
没等到刘安开口,便传来了宦官的通报:“启禀殿下,太子已到殿外。”
“宣。”
少年储君走进殿内,见到皇帝陛下卧榻不起后大惊失色,赶忙跑到龙榻前下跪叩首:“父皇!”
汉帝勉强伸出了枯槁般的手掌,摸了摸太子刘启的头发,温柔的说道:“启儿,这些年朕让跟着朕的兄长学习,你可曾懈怠?”
“太公亲自教导,这是何等的幸事?”太子刘启的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这些年来,儿臣一直跟随在太公左右,时刻聆听教诲,片刻不敢懈怠!”
“那好...朕再问你一件事...你要如实回答朕...”
“父皇请说。”
汉帝看着面前的太子,缓缓问道:“朕死之后,你能撑起这大汉的江山吗?”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最新章节,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最新章节,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