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七九届文艺一班的汇报演出很顺利,我编导的舞蹈《鸿雁南飞》得到了很多好评,都说这个舞蹈有时代精神。
接着学校就开始报名参加高考了。凡是没有“大”字头的人都想报,可只有七五届留校的符合了工作两年的要求,再加外校分来的年轻老师,大概有十几个人报了名。不怕艰难困苦的那些“鸿雁”们,努力拼搏了。我们不可以报名的,就只有羡慕地看着他们:“黄卷不离手,读到日出头。一身衣衫旧,桌下足坑留。”
我们学校还规定,凡是要参加高考监考的老师和面试的老师,暑假一律要晚20天左右才可以离校。监考老师的名单已经贴在公告栏上了。
我肯定又不能准时回上海,因为,高安师范下一届文艺班的面试与全县高考参加文艺专业的考生的面试,都在我们高师进行。我的名字因此上了监考人员名单。
别的中小学按时放暑假了,蔡来等我一起回去。
住在我对面的金花老师回南昌了,她把房间钥匙留给了我。
七月一日正式放假,学生都走空了。前面几天我一点事也没有,就是等着高考笔试结束,面试开始。这下我以为可以与蔡有个谈恋爱的时候了:一起去浮桥坐坐,一起去“南京路”逛街,一起去买点儿菜来“做家家”……
我这个美梦还没有完全设计好,蔡却从他哥哥那里,把他的小侄女李子抱来了。说是放在这里给她断奶,然后由我们一起带到上海去。
“断奶”这个差使真正不好做,不仅把我的浪漫“美梦”破坏殆尽,还把我和蔡的平常应该有的睡眠也搅得一团糟。
对于才一岁一个月的小李子来说,她是很辛苦的。突然夺了她的那一口“快乐”,也是她在人世间活着的第一要紧事;还强行把她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并且,她那出生后第一依赖的“安全感”也找不到了……你说,她不要拼命吗?
小孩子的“拼命”就是歇斯底里地哭,这一哭,哭得翻天覆地,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没日没夜。
她的爷叔没有办法,整整三天,不能闭眼,比正在苦读马上要冲刺的高考生还辛苦。
我完全束手无策,想去接替一下蔡,可小李子一看见我接近她,就哭得更加激烈。吓得我只好远远躲开。
白天,我管后勤,提供三餐饮食,我与蔡的饭可以去食堂买,可李子的我只好另外做给她吃,熬粥,炖蛋羹,煮肉汤……还要管倒痰盂,打热水,……也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晚上,我睡在金花老师房里,刚有点迷糊……就听到对面传来的哭声不一样,连忙跑到我的房间去。那个小李子真捣蛋,偏偏晚上大便了,换了口味的孩子,还拉稀,弄得一团糟,床上,身上,毛巾毯上,到处是黄糊糊的……
我只好眯缝着睡眼,硬撑着去拎水来,先把两个人洗干净,一个热水瓶不够,还得开炉子烧……换洗好了他们,就让他带着孩子先去对面休息,我留下洗席子、毛巾毯和一堆脏衣服。然后,我把铺板擦了几十遍,好像没有气味了,才倒在光溜溜的板上歇一口气。不一会儿,天就亮了,更繁忙的一天又开始了。
蔡实在过意不去,他就把孩子交给我,由他来忙这些杂务。可是那个小李子,看见我就发脾气,又是哭又是踢,只好还是我来做事。
最难熬的三天过去后,李子也哭累了,也认命了,她把自己折磨到用完了最后一分力气,也把我们拖垮到只差最后一根稻草了,她才乖乖地与爷叔达成了“和谐”,他们两个睡熟了。
趁着这个时候,我去了一次街上,买了两包奶糕和一包上海奶粉。花掉了我十多元钱。还好,这个月开始,我已经领到了第一个月的正式工资36元钱。结果,给李子一下子用去了一半。
加了糖的奶糕奶粉其实比李子先前的“口粮”更好吃,她不太哭了,吃得很起劲。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赶快跑到对面的房间里,把自己放平在金花老师的床上,心里百感交集,连叹息一声都叹不动了。
那时,我有气也发不出来,蔡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全是对我的一种感激与无奈。他的二哥来过一次,又送来了一瓶油与几个鸡蛋。刚开口对我说了一声“谢谢”,就听见里面睡得好好的李子开始哭着、闹着,要找出来,他只好逃走了。我也知道,那边躲开的一个爹一个娘也在流眼泪。唉,这样的“断奶”,实在太残酷了。
在这个十几天里,我面对的是:这一边,莘莘学子希望自己“鲲鹏展翅”,拼命苦读,他们是正处于人生关键时刻;而那一边却是个孩子,在被迫接受跨越出独立人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时刻……我还并不是个旁观者,参与了这边的忙乱后,就又开始参与了那边的紧张。
监考开始了。
在文艺专项面试的时候,我又与邢大隆配合,一起面试了报考高师的考生,然后,又开始了面试全国高校的考生。
走进考场的第二个人,让我呆住了,是庄之梦老师。这不又颠倒了位置了?我赶快说:“庄老师,您还用考,水平不就摆着的吗?”
“哎,还是要考一下的。”庄老师倒是很认真。
煞有介事的那个邢老师,他脸上笑也不笑一下,就一本正经地开考了。我有点不好意思,走开到另一边的考试点去。那里是七六届留校的费老师在主考,就是那个手风琴演奏一流的人。他用很小的声音说:“你要去看住一下,这很重要。”
我接了“翎子”,马上折回去,站在一边。
我忍不住问庄老师,“您怎么也要加试呢?”
“我考北师大中文系,怕竞争激烈,再报了一个艺术系。”
这就是我们那个转变期,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次高考。虽然,高安一个小地方,可赶考的人还是真多呀!
总算,我们可以回上海了。这次我们除了四只旅行袋还得抱着一个“小鸿雁”,她要离开父母独自去“飞”了。
“小汪阿姨。” 李子突然叫我!而且,一开口就很准确,她居然在大哭大闹中也听到了我对她的自称,学会了怎么叫我!
这下,我又受宠若惊了,赶忙伸手去抱她,她犹豫了一下就真的让我抱起来了,还在我脸上蹭着,很是亲热。我激动呀,付出去的心血,有了回报了,这么多天的苦劳,变成了感情了。我的眼泪忍不住涌了出来,她笑了,我却哭了。蔡在旁边看得呆了。
其实,李子还学会了走几步路的。我试着把她放在地上,她站得稳稳的,然后就要我搀着一步一步走,很像一回事。她的这个能力,对于我们艰难的旅途,是很重要的。好在这个时间段,火车空了许多,我负责抱着她,蔡负责四个旅行袋,我们就这么“挪”回了家。
这个暑假,蔡差不多天天带着“小鸿雁”来我家。这只离巢小雁一下子长大了,应该说是经过了这一“劫”,使她的心智长大了,她知道离开父母,在这个世上要活得好,就得讨人喜欢,也渐渐发现,她的可爱可以把一群大人们都调动起来,围着她转。很多事情没人教,她都会,特别是那张嘴甜呀,看见我爸妈,就叫“阿婆”,“公公”,看见我两个弟弟,便喊着“大阿叔”,“小阿叔”,这下谁都喜欢她。听说在蔡家也是,“嗯奶”,“老嗲嗲”,大伯,大妈,嬢嬢,她不会叫错。
人到了五十岁左右,天性会喜欢起小孩子来,我父母第一次迎来“孙”辈孩子,自然宠爱得不得了。李子长得圆脸大眼睛,活跃灵巧,不知怎么还学会了自我表现,又唱又跳,都是她自己现编现卖。我妈妈就叫她“秀来 邓波尔”,她还真是有点儿那个美国著名小影星的味儿,在我们蔡家和汪家,听说还有蔡的大嫂家,她就是个“小明星”。
我们家有了大变化,父母彻底平反,二个弟弟也有了工作,经济条件已经允许买“奢侈”品了。妈妈买了好几只手表。她拿出两款来,由我挑一只:一只小的女式“上海牌”,一只大的男式的“宝石花牌”,还有一只她自己要的,是只镀金的小的女式表,像椭圆的一颗糖,表带上还有闪闪发亮的手链。
我想了想,就挑了那只大的“宝石花”,因为那是男式的,可以给蔡也戴戴。
爸爸调侃地说:“看看,还是有阶级烙印吧?你妈妈一有钱就要买,忘了要艰苦朴素了。”但是,大家听了,都开怀大笑。
很快假期结束。我与蔡又回到了高安。
我把表给蔡戴,他试了一下,就还给我了,“这么贵的东西,还是你戴着吧。我等有钱了再说。”
我与蔡一起去他二哥农修厂,给他们不断地讲着“小鸿雁”已经自己在腾飞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学校参加高考的人,一个一个好消息传来,至少有一半人考取了。庄之梦老师直接录取了北师大中文系。他在离校前,特地来我宿舍,因为蔡也在,就沉默了一会儿,走了。不用他说话,明白人不用语言也可以的,我理解了他的意思:我与他的合作,就此结束了,这是一个告别。还有,他对我曾经有过的误解,也早就解开了。
“鸿雁”展翅,各飞东西。我的预测很准确,那些本就是“鲲鹏”的人,都会扶摇直上,一冲九霄。这一天终于来了。
那时,因为高考,有许多恋人,有一方往高处走了时,大多都产生了感情危机。因为,前面的美好风景是只有他看得到,他已经对过去不可能再有留恋,他人或许是不会理会的。换句话说,断了线的风筝,已经飞出去了,怎么会在乎那一头的牵线人!分居两地的爱情,是成本最高的爱,当机立断的聪明人,哪会去维持那么一种遥遥远望的感情呢。
在爱情这个人生“任务”上,我隐隐约约地理解:有的人想把爱寄托在这样的“风筝”上,而我,却一直认为要把情感套牢在一个石磨上。别看她们对高高的“风筝”期望很高,好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情丝牵在手里,但是,恐怕一起风,那都是“萝卜丝”!而我套在低低矮矮石磨上的情丝,才是最保险的“钢丝”。
*** *** *** *** ***
耿坚编审评:
本章写高安师范的鲲鹏乘着恢复高考的大好形势振翅起飞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写中国的故事。高安师范也就是一个窗口,作者通过这个窗口看中国、记录中国,从而把高安师范的人间烟火同历史联系在一起。有人间烟火没有历史就没有意义,光说历史没有人间烟火也不行。
恢复高考是影响波及全社会的大事件,那时社会上空气里都弥漫着“高考丶高考”。我记得那时我坐公交车都会碰到有人凑上来说“我是您的学生,在市青年宫(或上海团校)听过您课”。我那时多处邀我辅导年轻人复习迎考。说起来,本章在社会气氛的烘托上稍嫌不足,这可能同“李子断奶”写得较细较长从而冲淡了恢复高考情节叙写有关。
蔡是一个视兄弟情义高于恋人的人,“李子断奶“中其呈现的是活生生的“扶兄魔“的形象。一个没结过婚的爷叔,拖累没有生育抚育经验的“小汪阿姨”为姪女断奶,荒唐事一大摞。
与蔡的恋爱,鲜见幸福甜美,倒是烦恼多多。不知最后一段关于“钢絲““萝卜絲”的文字是否暗示着这段恋爱的走向。
接着学校就开始报名参加高考了。凡是没有“大”字头的人都想报,可只有七五届留校的符合了工作两年的要求,再加外校分来的年轻老师,大概有十几个人报了名。不怕艰难困苦的那些“鸿雁”们,努力拼搏了。我们不可以报名的,就只有羡慕地看着他们:“黄卷不离手,读到日出头。一身衣衫旧,桌下足坑留。”
我们学校还规定,凡是要参加高考监考的老师和面试的老师,暑假一律要晚20天左右才可以离校。监考老师的名单已经贴在公告栏上了。
我肯定又不能准时回上海,因为,高安师范下一届文艺班的面试与全县高考参加文艺专业的考生的面试,都在我们高师进行。我的名字因此上了监考人员名单。
别的中小学按时放暑假了,蔡来等我一起回去。
住在我对面的金花老师回南昌了,她把房间钥匙留给了我。
七月一日正式放假,学生都走空了。前面几天我一点事也没有,就是等着高考笔试结束,面试开始。这下我以为可以与蔡有个谈恋爱的时候了:一起去浮桥坐坐,一起去“南京路”逛街,一起去买点儿菜来“做家家”……
我这个美梦还没有完全设计好,蔡却从他哥哥那里,把他的小侄女李子抱来了。说是放在这里给她断奶,然后由我们一起带到上海去。
“断奶”这个差使真正不好做,不仅把我的浪漫“美梦”破坏殆尽,还把我和蔡的平常应该有的睡眠也搅得一团糟。
对于才一岁一个月的小李子来说,她是很辛苦的。突然夺了她的那一口“快乐”,也是她在人世间活着的第一要紧事;还强行把她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并且,她那出生后第一依赖的“安全感”也找不到了……你说,她不要拼命吗?
小孩子的“拼命”就是歇斯底里地哭,这一哭,哭得翻天覆地,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没日没夜。
她的爷叔没有办法,整整三天,不能闭眼,比正在苦读马上要冲刺的高考生还辛苦。
我完全束手无策,想去接替一下蔡,可小李子一看见我接近她,就哭得更加激烈。吓得我只好远远躲开。
白天,我管后勤,提供三餐饮食,我与蔡的饭可以去食堂买,可李子的我只好另外做给她吃,熬粥,炖蛋羹,煮肉汤……还要管倒痰盂,打热水,……也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晚上,我睡在金花老师房里,刚有点迷糊……就听到对面传来的哭声不一样,连忙跑到我的房间去。那个小李子真捣蛋,偏偏晚上大便了,换了口味的孩子,还拉稀,弄得一团糟,床上,身上,毛巾毯上,到处是黄糊糊的……
我只好眯缝着睡眼,硬撑着去拎水来,先把两个人洗干净,一个热水瓶不够,还得开炉子烧……换洗好了他们,就让他带着孩子先去对面休息,我留下洗席子、毛巾毯和一堆脏衣服。然后,我把铺板擦了几十遍,好像没有气味了,才倒在光溜溜的板上歇一口气。不一会儿,天就亮了,更繁忙的一天又开始了。
蔡实在过意不去,他就把孩子交给我,由他来忙这些杂务。可是那个小李子,看见我就发脾气,又是哭又是踢,只好还是我来做事。
最难熬的三天过去后,李子也哭累了,也认命了,她把自己折磨到用完了最后一分力气,也把我们拖垮到只差最后一根稻草了,她才乖乖地与爷叔达成了“和谐”,他们两个睡熟了。
趁着这个时候,我去了一次街上,买了两包奶糕和一包上海奶粉。花掉了我十多元钱。还好,这个月开始,我已经领到了第一个月的正式工资36元钱。结果,给李子一下子用去了一半。
加了糖的奶糕奶粉其实比李子先前的“口粮”更好吃,她不太哭了,吃得很起劲。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赶快跑到对面的房间里,把自己放平在金花老师的床上,心里百感交集,连叹息一声都叹不动了。
那时,我有气也发不出来,蔡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全是对我的一种感激与无奈。他的二哥来过一次,又送来了一瓶油与几个鸡蛋。刚开口对我说了一声“谢谢”,就听见里面睡得好好的李子开始哭着、闹着,要找出来,他只好逃走了。我也知道,那边躲开的一个爹一个娘也在流眼泪。唉,这样的“断奶”,实在太残酷了。
在这个十几天里,我面对的是:这一边,莘莘学子希望自己“鲲鹏展翅”,拼命苦读,他们是正处于人生关键时刻;而那一边却是个孩子,在被迫接受跨越出独立人生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时刻……我还并不是个旁观者,参与了这边的忙乱后,就又开始参与了那边的紧张。
监考开始了。
在文艺专项面试的时候,我又与邢大隆配合,一起面试了报考高师的考生,然后,又开始了面试全国高校的考生。
走进考场的第二个人,让我呆住了,是庄之梦老师。这不又颠倒了位置了?我赶快说:“庄老师,您还用考,水平不就摆着的吗?”
“哎,还是要考一下的。”庄老师倒是很认真。
煞有介事的那个邢老师,他脸上笑也不笑一下,就一本正经地开考了。我有点不好意思,走开到另一边的考试点去。那里是七六届留校的费老师在主考,就是那个手风琴演奏一流的人。他用很小的声音说:“你要去看住一下,这很重要。”
我接了“翎子”,马上折回去,站在一边。
我忍不住问庄老师,“您怎么也要加试呢?”
“我考北师大中文系,怕竞争激烈,再报了一个艺术系。”
这就是我们那个转变期,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次高考。虽然,高安一个小地方,可赶考的人还是真多呀!
总算,我们可以回上海了。这次我们除了四只旅行袋还得抱着一个“小鸿雁”,她要离开父母独自去“飞”了。
“小汪阿姨。” 李子突然叫我!而且,一开口就很准确,她居然在大哭大闹中也听到了我对她的自称,学会了怎么叫我!
这下,我又受宠若惊了,赶忙伸手去抱她,她犹豫了一下就真的让我抱起来了,还在我脸上蹭着,很是亲热。我激动呀,付出去的心血,有了回报了,这么多天的苦劳,变成了感情了。我的眼泪忍不住涌了出来,她笑了,我却哭了。蔡在旁边看得呆了。
其实,李子还学会了走几步路的。我试着把她放在地上,她站得稳稳的,然后就要我搀着一步一步走,很像一回事。她的这个能力,对于我们艰难的旅途,是很重要的。好在这个时间段,火车空了许多,我负责抱着她,蔡负责四个旅行袋,我们就这么“挪”回了家。
这个暑假,蔡差不多天天带着“小鸿雁”来我家。这只离巢小雁一下子长大了,应该说是经过了这一“劫”,使她的心智长大了,她知道离开父母,在这个世上要活得好,就得讨人喜欢,也渐渐发现,她的可爱可以把一群大人们都调动起来,围着她转。很多事情没人教,她都会,特别是那张嘴甜呀,看见我爸妈,就叫“阿婆”,“公公”,看见我两个弟弟,便喊着“大阿叔”,“小阿叔”,这下谁都喜欢她。听说在蔡家也是,“嗯奶”,“老嗲嗲”,大伯,大妈,嬢嬢,她不会叫错。
人到了五十岁左右,天性会喜欢起小孩子来,我父母第一次迎来“孙”辈孩子,自然宠爱得不得了。李子长得圆脸大眼睛,活跃灵巧,不知怎么还学会了自我表现,又唱又跳,都是她自己现编现卖。我妈妈就叫她“秀来 邓波尔”,她还真是有点儿那个美国著名小影星的味儿,在我们蔡家和汪家,听说还有蔡的大嫂家,她就是个“小明星”。
我们家有了大变化,父母彻底平反,二个弟弟也有了工作,经济条件已经允许买“奢侈”品了。妈妈买了好几只手表。她拿出两款来,由我挑一只:一只小的女式“上海牌”,一只大的男式的“宝石花牌”,还有一只她自己要的,是只镀金的小的女式表,像椭圆的一颗糖,表带上还有闪闪发亮的手链。
我想了想,就挑了那只大的“宝石花”,因为那是男式的,可以给蔡也戴戴。
爸爸调侃地说:“看看,还是有阶级烙印吧?你妈妈一有钱就要买,忘了要艰苦朴素了。”但是,大家听了,都开怀大笑。
很快假期结束。我与蔡又回到了高安。
我把表给蔡戴,他试了一下,就还给我了,“这么贵的东西,还是你戴着吧。我等有钱了再说。”
我与蔡一起去他二哥农修厂,给他们不断地讲着“小鸿雁”已经自己在腾飞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学校参加高考的人,一个一个好消息传来,至少有一半人考取了。庄之梦老师直接录取了北师大中文系。他在离校前,特地来我宿舍,因为蔡也在,就沉默了一会儿,走了。不用他说话,明白人不用语言也可以的,我理解了他的意思:我与他的合作,就此结束了,这是一个告别。还有,他对我曾经有过的误解,也早就解开了。
“鸿雁”展翅,各飞东西。我的预测很准确,那些本就是“鲲鹏”的人,都会扶摇直上,一冲九霄。这一天终于来了。
那时,因为高考,有许多恋人,有一方往高处走了时,大多都产生了感情危机。因为,前面的美好风景是只有他看得到,他已经对过去不可能再有留恋,他人或许是不会理会的。换句话说,断了线的风筝,已经飞出去了,怎么会在乎那一头的牵线人!分居两地的爱情,是成本最高的爱,当机立断的聪明人,哪会去维持那么一种遥遥远望的感情呢。
在爱情这个人生“任务”上,我隐隐约约地理解:有的人想把爱寄托在这样的“风筝”上,而我,却一直认为要把情感套牢在一个石磨上。别看她们对高高的“风筝”期望很高,好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情丝牵在手里,但是,恐怕一起风,那都是“萝卜丝”!而我套在低低矮矮石磨上的情丝,才是最保险的“钢丝”。
*** *** *** *** ***
耿坚编审评:
本章写高安师范的鲲鹏乘着恢复高考的大好形势振翅起飞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写中国的故事。高安师范也就是一个窗口,作者通过这个窗口看中国、记录中国,从而把高安师范的人间烟火同历史联系在一起。有人间烟火没有历史就没有意义,光说历史没有人间烟火也不行。
恢复高考是影响波及全社会的大事件,那时社会上空气里都弥漫着“高考丶高考”。我记得那时我坐公交车都会碰到有人凑上来说“我是您的学生,在市青年宫(或上海团校)听过您课”。我那时多处邀我辅导年轻人复习迎考。说起来,本章在社会气氛的烘托上稍嫌不足,这可能同“李子断奶”写得较细较长从而冲淡了恢复高考情节叙写有关。
蔡是一个视兄弟情义高于恋人的人,“李子断奶“中其呈现的是活生生的“扶兄魔“的形象。一个没结过婚的爷叔,拖累没有生育抚育经验的“小汪阿姨”为姪女断奶,荒唐事一大摞。
与蔡的恋爱,鲜见幸福甜美,倒是烦恼多多。不知最后一段关于“钢絲““萝卜絲”的文字是否暗示着这段恋爱的走向。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土地纪事下卷,红土地纪事下卷最新章节,红土地纪事下卷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红土地纪事下卷,红土地纪事下卷最新章节,红土地纪事下卷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