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现在对魏征的观感,是越来越不好了。
主要是这家伙太分不清形势,做人特别一根筋。
本来做人一根筋没问题,这也算一种才能。
要不然,李承乾也不会让他去管吏部。
毕竟官员的升迁,是最喜欢走后门的。
他作为皇帝,又不可能每个官员的升迁都管,也管不过来。
有魏征坐镇吏部,至少会少些这样的事情。
或者说,能够走后门的,都是一些比较小的地方官。
只要亲自经过魏征手的,他肯定不会被贿赂影响。
没想到,这家伙还是不安分。
李承乾虽然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但从他现在的表情上,就能看出来他是想找麻烦。
魏征义正言辞,大声道:“陛下给的《关于大唐制度改革试行办法》此书,乃妖邪之书!”
房玄龄眉头一皱,侧头看了一眼已经走到百官中央的魏征,眼中蕴含着浓浓的警告意味,魏征却视而不见。
百官之中,一大部分心中雀跃,果然魏征还是魏征,不但依旧头铁,而且这次是为他们代言。
如果不是时机不合适,他们都要想大喊加油了。
谁都不是蠢货,还真能看不出来,那所谓试行办法之中,透露出来的种种‘妖异’?
就算原本看不出来的,三五个好友一聚集,随便一讨论,就能大概明白了。
“嗯,妖邪在何处?”李承乾平淡无比的问。
“第一,官乃父母官,何时有民监官,子规父之理?”魏征大声的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以前没有,以后就不能有吗?”李承乾也反问。
“陛下,魏征请教,此是何道理?”
“道理,这个道理不是一直就存在的吗?”
“请陛下言!”魏征依旧强硬。
李承乾身体前倾,微微俯视的魏征,声音洪亮却平淡。
“魏征,你说没有民监官,子规父的道理。
那你为何顶撞朕?
朕,难道不是你的君父吗?
若是没有民监官,又是哪里来的官规皇帝的道理?
哦,官上规皇帝,下监黎民?
难道不应该是,民监官,官监帝,帝狩民,如此循环的?
反倒是官监两头,自身逍遥自在?”
这一番话,直接从根子上破了魏征之言。
你说没有儿子给父亲定规矩的道理,那你作为一个官员,为何敢给君父定规矩?
你说没有民监督官员的道理,那为何作为官员你要监督皇帝?
你作为官员,站在中间想要两头通吃?
上想要架空皇帝,下想要压制黎民?
史官坐在角落,兴奋的记录着。
这种事情,是最被史官喜爱的。
魏征感觉自己被敲了一棒子,他怎么又没想到这种角度呢?
终究,他太一根筋。
要说魏征有才,那是确实有的。
但要说他有多大才,还真不一定。
只能说,魏征碰到了合适的人就是大才,没碰到合适的人,甚至可以称之为庸才。
比如说,他碰到李建成那种刚愎自用的人,他据理力争,最后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于是他成了大才。
如果事实证明他是错的,那他就是个庸才。
事实上,历史上的李建成很看不上魏征,魏征差点就被嘎了。
接着又碰到李世民,李世民这人好大喜功喜欢飘,所以魏征只要和他反着来,基本都不会出错。
偏偏李世民有自己的顾忌,于是魏征成了大才。
换句话说,魏征的才能是需要人衬托的。
当他落到李承乾手里,除了一根筋,他就啥都剩不下了。
房玄龄就不一样,他的思维很发散,鬼主意很多。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主子,他都能够用自己发散性的思维,从某个角度更好的维护主子,弥补一切计划的漏洞。
他这种才是真正的万用大才,一点都不偏科。
魏征深吸一口气,继续义正言辞道:“第二,分如此多的部门,难道不会导致冗官现象吗?
原本一官之言可决的事情,现在要分三到五个,甚至要层层分级,如此是否拖慢效率?”
魏征对前一个问题避而不答,李承乾冷笑。
“刑部负责制定律法,审理民间案件,没资格审理官员或者皇亲国戚的案子。
入品以上官员,还有皇亲国戚的案子,会放到大理寺审理。
可大理寺审理之后,又必须要给刑部裁定,两边意见相同才能定罪。
这是否拖慢了效率,何不大理寺一言而决?”
“这是……这是……”魏征吞吞吐吐。
道理他是懂的,这是权力的制衡,只是之前没把两者结合起来。
“还有问题吗?”李承乾淡淡道。
“即便如此,那也只是双方裁定。
而按照陛下试行办法中所言,至少算是三方裁定,何解?”魏征继续挣扎道。
李承乾平静道:“错,朕的试行办法中,全都是一方裁定。
只不过,管裁定的就只能裁定,不能管其他。
就以一个案子来举例,公安局负责侦查和抓人。
把所有证据提交检察院,检察院进行求证和监督。
确定证据没有问题,就提交给法院审理判决。
从始至终,都只有一方起作用,都只有一方有权决定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
部门虽然细化了,但却自己管自己的事,不需要和别的部门共同裁定。
原本至少两方裁定,现在一方裁定,如何算得上冗官?”
魏征梗着脖子道:“即便如此,如何能够保证,某方不因为某些事情故意拖延?
一件事情,经过的部门越多,自然就越容易出问题,这是必然的!”
“呵呵……”
李承乾轻笑着反问道:“那你觉得,无限追责制是什么意思?”
魏征的后背,已经开始爬上冷汗。
“魏征,你还有什么问题?”李承乾问。
魏征咬着牙,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第三,关于试行办法,是否有架空地方主官的意图?
若是,那主官还是主官吗?”
“魏征啊魏征,是你只能看到所谓的架空主官,还是你的眼里只看到权力?”李承乾反问。
“请陛下言!”
主要是这家伙太分不清形势,做人特别一根筋。
本来做人一根筋没问题,这也算一种才能。
要不然,李承乾也不会让他去管吏部。
毕竟官员的升迁,是最喜欢走后门的。
他作为皇帝,又不可能每个官员的升迁都管,也管不过来。
有魏征坐镇吏部,至少会少些这样的事情。
或者说,能够走后门的,都是一些比较小的地方官。
只要亲自经过魏征手的,他肯定不会被贿赂影响。
没想到,这家伙还是不安分。
李承乾虽然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但从他现在的表情上,就能看出来他是想找麻烦。
魏征义正言辞,大声道:“陛下给的《关于大唐制度改革试行办法》此书,乃妖邪之书!”
房玄龄眉头一皱,侧头看了一眼已经走到百官中央的魏征,眼中蕴含着浓浓的警告意味,魏征却视而不见。
百官之中,一大部分心中雀跃,果然魏征还是魏征,不但依旧头铁,而且这次是为他们代言。
如果不是时机不合适,他们都要想大喊加油了。
谁都不是蠢货,还真能看不出来,那所谓试行办法之中,透露出来的种种‘妖异’?
就算原本看不出来的,三五个好友一聚集,随便一讨论,就能大概明白了。
“嗯,妖邪在何处?”李承乾平淡无比的问。
“第一,官乃父母官,何时有民监官,子规父之理?”魏征大声的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以前没有,以后就不能有吗?”李承乾也反问。
“陛下,魏征请教,此是何道理?”
“道理,这个道理不是一直就存在的吗?”
“请陛下言!”魏征依旧强硬。
李承乾身体前倾,微微俯视的魏征,声音洪亮却平淡。
“魏征,你说没有民监官,子规父的道理。
那你为何顶撞朕?
朕,难道不是你的君父吗?
若是没有民监官,又是哪里来的官规皇帝的道理?
哦,官上规皇帝,下监黎民?
难道不应该是,民监官,官监帝,帝狩民,如此循环的?
反倒是官监两头,自身逍遥自在?”
这一番话,直接从根子上破了魏征之言。
你说没有儿子给父亲定规矩的道理,那你作为一个官员,为何敢给君父定规矩?
你说没有民监督官员的道理,那为何作为官员你要监督皇帝?
你作为官员,站在中间想要两头通吃?
上想要架空皇帝,下想要压制黎民?
史官坐在角落,兴奋的记录着。
这种事情,是最被史官喜爱的。
魏征感觉自己被敲了一棒子,他怎么又没想到这种角度呢?
终究,他太一根筋。
要说魏征有才,那是确实有的。
但要说他有多大才,还真不一定。
只能说,魏征碰到了合适的人就是大才,没碰到合适的人,甚至可以称之为庸才。
比如说,他碰到李建成那种刚愎自用的人,他据理力争,最后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于是他成了大才。
如果事实证明他是错的,那他就是个庸才。
事实上,历史上的李建成很看不上魏征,魏征差点就被嘎了。
接着又碰到李世民,李世民这人好大喜功喜欢飘,所以魏征只要和他反着来,基本都不会出错。
偏偏李世民有自己的顾忌,于是魏征成了大才。
换句话说,魏征的才能是需要人衬托的。
当他落到李承乾手里,除了一根筋,他就啥都剩不下了。
房玄龄就不一样,他的思维很发散,鬼主意很多。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主子,他都能够用自己发散性的思维,从某个角度更好的维护主子,弥补一切计划的漏洞。
他这种才是真正的万用大才,一点都不偏科。
魏征深吸一口气,继续义正言辞道:“第二,分如此多的部门,难道不会导致冗官现象吗?
原本一官之言可决的事情,现在要分三到五个,甚至要层层分级,如此是否拖慢效率?”
魏征对前一个问题避而不答,李承乾冷笑。
“刑部负责制定律法,审理民间案件,没资格审理官员或者皇亲国戚的案子。
入品以上官员,还有皇亲国戚的案子,会放到大理寺审理。
可大理寺审理之后,又必须要给刑部裁定,两边意见相同才能定罪。
这是否拖慢了效率,何不大理寺一言而决?”
“这是……这是……”魏征吞吞吐吐。
道理他是懂的,这是权力的制衡,只是之前没把两者结合起来。
“还有问题吗?”李承乾淡淡道。
“即便如此,那也只是双方裁定。
而按照陛下试行办法中所言,至少算是三方裁定,何解?”魏征继续挣扎道。
李承乾平静道:“错,朕的试行办法中,全都是一方裁定。
只不过,管裁定的就只能裁定,不能管其他。
就以一个案子来举例,公安局负责侦查和抓人。
把所有证据提交检察院,检察院进行求证和监督。
确定证据没有问题,就提交给法院审理判决。
从始至终,都只有一方起作用,都只有一方有权决定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
部门虽然细化了,但却自己管自己的事,不需要和别的部门共同裁定。
原本至少两方裁定,现在一方裁定,如何算得上冗官?”
魏征梗着脖子道:“即便如此,如何能够保证,某方不因为某些事情故意拖延?
一件事情,经过的部门越多,自然就越容易出问题,这是必然的!”
“呵呵……”
李承乾轻笑着反问道:“那你觉得,无限追责制是什么意思?”
魏征的后背,已经开始爬上冷汗。
“魏征,你还有什么问题?”李承乾问。
魏征咬着牙,提出了第三个问题:“第三,关于试行办法,是否有架空地方主官的意图?
若是,那主官还是主官吗?”
“魏征啊魏征,是你只能看到所谓的架空主官,还是你的眼里只看到权力?”李承乾反问。
“请陛下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最新章节,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最新章节,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杀李泰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