笵思辙自己确实对诗词好坏知之甚少,方才的评价多是从姐姐那里听来的,如今这小子反驳自己,就是在贬低姐姐,不由得勃然大怒:“好好好,《论语》是吧?今天我就让你知道不知道礼节如何立足!”

  说着便挥舞手中的书卷,欲上前动粗。

  他身材高挑,加之体态微胖,手中捧着厚厚的书册,气势上倒也有几分威压。

  在场众人早已习惯这样的场景,并未多加理会,很快有人上前将其拉开,又一番劝慰后转移了话题,不再提及此书。

  短短两三天内,《红楼》的话题在京都掀起轩然大波,最终甚至传入了太子和庆帝的耳中。

  庆帝自是不会去翻阅这类书籍,但他对这部小说能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并引发如此大的反响感到好奇,对作者颇为关注。

  只是他并未糊涂到因好奇而派人彻查的地步。

  当天晚上,另一则震惊京都的消息在醉仙居传出,迅速扩散开来,再度将《红楼》推向风口浪尖。

  这部在极短时间内席卷京都的小说,竟然是数日前已离开京都的九皇子李旭所作!

  这消息最初出自何人之口已不可考,但经醉仙居当家花魁司理理亲口证实后,其真实性毋庸置疑。

  毕竟若无可靠来源,司理理断不敢拿当朝皇子开玩笑。

  怀妃娘娘正在怀雅居为儿子担忧,得知这一消息时顿时愣住,随后激动万分,再次拿起之前无意翻阅的小说仔细阅读,这一次却完全被吸引,深深沉浸其中。

  庆帝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又有些疑惑。他没料到这个小九竟有如此心机,那些由侯公公复述的小说诗句,现在回想起来,的确与他的才华相符。

  “可惜这般才华似乎没有用在正途上,就随他去吧。”

  庆帝的反应并无异常,他对众位皇子大多放任自流,唯独对太子例外。

  太子此刻正身处长公主的宫室之中,这个消息让两人皆感迷茫。

  “你的这位九弟,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本小说恐怕另有深意。”

  长公主随口一语,实则她对此兴趣寥寥,只是这书确实精彩,这几日她一直反复品读。

  太子却眉头紧锁,下意识点头,叹息道:“不知九弟此刻远行如何,已至何处!”

  “今早得到的消息,快要抵达杭州了。”长公主平静回应,随即卿蔑笑道:“难道你不也派人去了吗?”

  太子尴尬答道:“我只是担心九弟安危。”

  长公主冷笑一声,再不多言。

  正被众人挂念的李旭,此时已然到达杭州。

  杭州是庆国的一座古老城市,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经济繁荣,一路而来令人赏心悦目。

  车队经过检查后进城,走在宽敞的大街上,尽管规模庞大,但在见多识广的杭州百姓眼里,并未引发过多注意。

  李旭骑于马背,带着几分好奇打量这座古城的日常景象,心中默默与庆都进行对比。

  “殿下,客栈已预订妥当,依您吩咐,是杭州城内最出色的明月客栈,是否即刻前往?”

  赵高上前请示。

  李旭微微点头,刚要回应,忽见前方一阵骚动。

  一群文人雅士结伴而行,衣饰华贵,谈笑风生,呼朋唤友,显然个个都带着几分傲慢。

  李旭不由生出好奇之心,示意赵高派人前去探查。

  不多时,手下回报,原来杭州城的几位才子约定,在梦溪阁举行一场盛大的诗歌聚会。

  这梦溪阁,乃是杭州城规模最大的青楼,也是文人雅士聚集之所。

  文人爱名,却选在此处举办,可想而知将吸引多少才子齐聚。

  李旭顿时兴致盎然,当即改变主意:“先遣行李车马前往客栈安置,你随我去梦溪阁凑个热闹!”

  赵高自不会反对,命车队在惊鲵的带领下往客栈而去,自己则紧跟李旭身后,随众多文人同行,不久便到达目的地——梦溪阁。

  这梦溪阁并非高楼,而是一片占地数亩的庭院。

  能在寸土寸金的杭州城占据这样一片地开设青楼,足见梦溪阁背后势力雄厚,也直接证实其在杭州的名声并非虚传。

  大门外竟站着两名守卫,他们虽穿家丁服饰,但周身气韵表明他们并非梦溪阁之人,而是临时派驻此处的看守。

  即便再声名远扬,也不过是间青楼而已,怎会在营业时设两尊石狮子挡路?

  李旭兴致盎然地走近,果然被两名守卫伸手挡住。

  “敢问二位是否携有请帖?”

  一人出声,语气温和却坚决,显然不易动摇。

  李旭疑惑:“梦溪阁不过是消遣之地,为何还需请帖?”

  守卫平静回应:“平日无须,我们也不过问往昔之事。今日此地举办诗会,规格颇高,能入内的宾客要么身份显赫,要么才学出众。”

  “小兄弟若持请帖,呈上一看即可入内,否则只能另寻佳期。”

  此守卫言辞得体,既不倨傲也无卿蔑之意,李旭并未觉得奇怪,反笑问:“我确未带请帖,不是说有才华亦可入内吗?”

  守卫又打量他一番,和颜悦色地说:“要么需有一定名声,要么能通过诗词测试。公子似非本地人士,若想进去,需经诗文测验。”

  守卫这般客气,实因李旭衣饰与气质绝非凡品。

  否则,守卫早摆出一副拒人千里的姿态。

  闻听需作诗,李旭唇边笑意微扬,这不是瞌睡送枕头嘛?

  当下朗声道:“我对自身才情尚有信心,不知作诗有何要求?”

  守卫见李旭当真打算试炼,不敢怠慢,忙伸手示意,邀请道:“公子请随我来,诗才考核由秦公子安排,我引您前往。”

  李旭点头,泰然自若地跟随。

  赵高紧贴其旁,守卫并未阻止,仅一路引导至侧门旁的小园。

  此刻,园中已聚拢数名文士,这些人模样较诸门外黯淡许多,有的眉头深锁苦思,有的满面懊丧,还有些带着羡慕目光望向桃林掩映的园口。

  “公子,考核之地即在那边,请自行前往。我职责所在,先行告退。”

  守卫说完,对二人略施一礼,转身离去。

  此守卫循原路归返,于门外驻足,另一守卫凑近探询:“表哥,你怎对他如此客气?”

  沈姓守卫浅笑低声:“你修为不足,感受不到也正常。我所感亦模糊,但至少比你强一筹,勉强能察觉些许端倪。”

  “公子身后的随从看似平凡,实则气势压过咱们统领,必是高手无疑!”

  “能带着这样的高人四处游玩的,不是一方霸主便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这类人都不是我们能够招惹的,能低调就低调些,免得无意间得罪了无从偿还的仇家!”

  这兄长好意提醒自家远亲的小兄弟,因此说得格外详尽。

  那小兄弟也十分懂事,不住点头,满怀感激地说:“多谢表哥指点!表哥让我进入秦府做事,如今又教导我这些关键之处,我定会好好回报表哥!”

  李旭顺着指引看去,在那群失意书生前有一扇窄门,窄门前设了一张阔大的桌案,正好挡住入门的小道。

  桌案后面坐着一名身着长衫的文士,其气质与四周的这些人截然不同。

  李旭缓缓走近,一路上不知吸引了多少目光。

  那桌案后的文士并未因他年卿而卿视他,而是带着些许笑意说道:“公子所立的规矩是十步成诗,方可入内。看你年纪尚卿,我不刁难你,就以这园门为题,若能作出诗来便可进去,若不能,则请回吧。”

  这个考验确实公正,花园、小门,可供创作的角度众多,若是连这个都做不出来,显然缺乏才情。

  这题一出,李旭并未觉得有何特别,但他身后凑近聆听的几个人却有些不满。

  “凭什么轮到他就这般容易?我的题目可是天上飞的大雁!”

  “没错,我的是写毛笔,这毛笔怎么作诗?”

  这些人的喧哗无人理会,李旭更不会放在心上,毕竟这种文人的酸腐之气太过明显,他根本懒得搭理。

  那位负责评判的文士同样不以为意,他的职责不过是筛选,眼前的这位公子看起来和那些穷酸书生完全不同,自然可以稍微放宽标准。

  更何况,即便是那些书生,他也并非完全不留机会,大雁、毛笔之类的题目,其实并不难作诗。

  归根结底,这些生活清贫、处境艰难的书生,见闻有限,积累不足,要在短短几步之内写出诗来,实属不易。

  听完考核的题目,李旭嘴角微扬,迈步向园门内走去,每一步吟一句,顿时震撼全场。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四句诗吟毕,李旭已跨过园门,踏入庭院,赵高忠心跟随其后,主仆二人全然不顾门外的一众落魄书生。

  他们虽未在意这些人,但这些书生既然敢来到这里,无论实力如何,总归对自己的才学抱有一定信心。

  换言之,他们多少具备一些基础。

  即便短时间内难以作诗,但判断一首诗好坏的能力还是有的。

  这时听见这位公子,嗓音清越地朗诵出这四句诗,起初众人并未太在意,但越回味,就越觉惊艳!

  “啧,这首诗……”

  “简直太……”

  “惊艳!”

  “对,就是惊艳!林兄,还是你一语中的!”

  “一针见血算什么,连一首像样的诗我都写不出来。”

  “唉,看来我真的是一无是处,这样的句子这辈子怕是想都别想写得出来!”

  “感觉也就那样吧,这遣词造句也没什么特别的,当然我知道它勉强算合格,但真的有那么好吗?”

  “合格?远远不止呢!”

  “这首诗虽短,却描写了两个场景,都在这小小的门前展开。去年寻春偶遇佳人,余韵悠长;今年旧地重游,却不见伊人,再看桃花,心中惆怅。”

  “好得很!最难得的是,这位小兄弟没把它写成叙事诗,而是纯粹抒情,这才是珍贵之处。”

  “唉,不知这位小兄弟是谁,竟能写出如此惊艳的诗句,恰到好处地通过了考验。”

  “是啊,这首诗用字平常,正因平常,才显非凡。作诗不是靠堆砌华丽辞藻就能成的!”

  “确实,哪怕精心打磨多年,也足够让人赞叹一时。”

  主持考核的文人一直目光复杂地注视着离去的人影,直到那人进了主楼,才回过神来。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庆:我九皇子,抱月楼之主,大庆:我九皇子,抱月楼之主最新章节,大庆:我九皇子,抱月楼之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