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
“老臣参见陛下!”
程咬金,李绩,罗通三人躬身说道。
李承乾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看向了三人。
程咬金由于当年中毒,导致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
李绩则是当年中了一箭之后,就落下了咳嗽的毛病。
而罗通,虽然没有前面两位的伤兵,可是年纪也上来了,现在都属于老将了。
“今日召你们前来,不是商议政事。”
李承乾看着三人笑着说道,
“朕想跟你们说件事。
朕打算明年开春,禅位于太子李福。”
“陛下!您说什么?”
程咬金手中的拐杖“哐当”一声吊在了地上,
“您是不是疯了?
大唐刚稳住西域,世家还在蠢蠢欲动,您这时候禅位,是想让朝堂乱起来吗?”
李绩也震惊的跟着说道:
“陛下,老臣知您近年操劳,可禅位之事关乎国本。
太子虽已能处理政务,却尚未经历大的风波,若此时放权,恐难镇住局面。
世家若借机生事,北疆、西域再出变故,大唐危矣!”
罗通虽然不像这两位那么激动,却也是躬身劝谏道:
“陛下,末将刚从北疆回来,突厥虽暂退,却仍在边境囤积兵力。
太子仁厚,却少了些铁血手段,若遇战事,恐难决断。
请陛下三思!”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语气里满是担忧与反对。
他们不是质疑李福,而是太清楚李承乾的重要性。
这二十多年,是他稳住了玄武门之变后的动荡,是他平定了吐蕃、收复了安西,是他平衡了寒门与世家,若他退位,大唐这艘大船,怕是要遭遇惊涛骇浪。
李承乾看着三人焦急的模样,没有反驳,只是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那棵李世民当年亲手种下的槐树。
“你们还记得,朕当初逼宫父皇的时候么?”
李承乾突然开口说道,
“那时候的朕,根本没想要坐到这个位置上。
朕只想守着妻儿,安安稳稳的当个闲散王爷。
是李泰,是父皇,更是朝中的文武,把朕一步一步的逼到了这个位置。
朕当初登上这个位置的时候知道什么?
朕不也是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他转过身,看向了程咬金。
“岳父,当年在玄武门要不是您替朕挡下那支毒箭,朕估计早就去跟李家的列祖列宗团聚了。
李绩,当年要不是你星夜兼程的去救朕,朕说不定早就被突厥留在了大漠。
罗通,你自幼就跟着朕,替朕看守了大唐北疆二十多年。
朕知道,你们都把大唐当做自己的家。”
“朕不是不负责任。”
李承乾有些疲惫的继续说道,
“这些年,朕天天处理奏折到深夜,头发白了大半,苏氏和莺莺跟着朕,在宫里憋了二十年,连想去江南看桃花都成了奢望。
福儿长大了,他能处理银号新政,能主议西域赋税,能公正处理房遗爱案,马载、程处默会帮他,武月会提醒他,禄儿在安西守着,你们在朝堂护着,他为什么不能扛起来?”
他走到三人的面前,看着他们郑重的说道:
“朕当年不想当太子,是怕负不起江山。
现在想禅位,是因为朕知道,李福能负起这份责任,也因为朕想陪苏氏、莺莺走走,看看咱们守护的大唐,到底有多美。
朕当了二十年皇帝,也该为自己、为家人活一次了。”
程咬金张了张嘴,却发现说不出反驳的话。
他想起自己当年跟李世民说“等天下太平了,就回济南府钓鱼”,可到李世民驾崩也没实现。
想起程莺莺上次跟他抱怨“宫里的日子太闷”,他还骂女儿不懂事,现在才知道,她不过是想跟陛下一起,过几天安稳日子。
李绩轻轻叹了口气,咳嗽着说道:
“陛下......老臣懂了。
您放心,只要老臣还有一口气在,就会帮太子稳住朝堂,绝不让世家兴风作浪。
只是您退位后,若朝堂有难,还请陛下......”
“朕不会不管。”
李承乾打断他的话,笑着说道,
“朕会带着苏氏、莺莺去江南,去西州,却不会走远。
若真有急事,朕会回来。
但朕相信,你们和福儿,能处理好。”
罗通也躬身道:
“末将遵旨!
北疆有末将在,定不会让突厥越雷池一步,定不让太子分心!”
程咬金也拍着胸脯保证道:
“陛下!您放心去玩!
朝堂有老臣,军队有处默和罗通,太子要是敢偷懒,老臣就用这铁拐杖敲他的屁股!
保证把大唐守得稳稳的,等您回来,还您一个更兴旺的江山!”
李承乾看着三人,眼眶有些微微发热。
当年自己逼宫上位,就是三人力挺自己。
没想到半生已过,还是这三位陪着自己。
偏殿的熏香依旧清苦,却多了几分温情。
四人坐在案前,没再议政务,反而聊起了当年的趣事。
程咬金说当年在草原烤野兔,把李承乾的靴子都烧了。
李绩说当年推行均田制,李承乾偷偷帮灾民插秧,弄得满身泥。
罗通说去年北疆战事,太子派人送来了新棉衣,士兵们都说是“太子的心意”。
离开偏殿时,程咬金走在最后,临出门前转头对李承乾说道:
“陛下,江南的桃花开得最好的时候,记得给老臣带枝回来。老臣也想看看,您和莺莺说的江南,到底有多美。”
李承乾笑着点头说道:
“好。等明年桃花开,朕给你带一大束。”
回到长乐宫时,苏氏和程莺莺正在庭院里修剪花枝。
看到李承乾回来,程莺莺立刻跑过来问道:
“陛下,怎么样?
他们是不是都反对?
我就知道......”
“他们同意了。”
李承乾笑着打断她,握住她的手说道,
“你爹说,会帮福儿稳住朝堂,还让我给带江南的桃花。
李绩和罗通也说了,会帮福儿守护好朝堂和边疆。”
苏氏手中的剪刀“啪”地掉在地上,眼中满是惊喜的问道:
“真的?
他们......他们不反对了?”
“嗯。”
李承乾点了点头,将两人揽入怀中,目光望向远方,
“他们懂朕,也懂福儿。
明年开春后,咱们就能去江南,去看桃花,去吃莼菜羹,去草原骑马了。”
“老臣参见陛下!”
程咬金,李绩,罗通三人躬身说道。
李承乾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看向了三人。
程咬金由于当年中毒,导致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
李绩则是当年中了一箭之后,就落下了咳嗽的毛病。
而罗通,虽然没有前面两位的伤兵,可是年纪也上来了,现在都属于老将了。
“今日召你们前来,不是商议政事。”
李承乾看着三人笑着说道,
“朕想跟你们说件事。
朕打算明年开春,禅位于太子李福。”
“陛下!您说什么?”
程咬金手中的拐杖“哐当”一声吊在了地上,
“您是不是疯了?
大唐刚稳住西域,世家还在蠢蠢欲动,您这时候禅位,是想让朝堂乱起来吗?”
李绩也震惊的跟着说道:
“陛下,老臣知您近年操劳,可禅位之事关乎国本。
太子虽已能处理政务,却尚未经历大的风波,若此时放权,恐难镇住局面。
世家若借机生事,北疆、西域再出变故,大唐危矣!”
罗通虽然不像这两位那么激动,却也是躬身劝谏道:
“陛下,末将刚从北疆回来,突厥虽暂退,却仍在边境囤积兵力。
太子仁厚,却少了些铁血手段,若遇战事,恐难决断。
请陛下三思!”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语气里满是担忧与反对。
他们不是质疑李福,而是太清楚李承乾的重要性。
这二十多年,是他稳住了玄武门之变后的动荡,是他平定了吐蕃、收复了安西,是他平衡了寒门与世家,若他退位,大唐这艘大船,怕是要遭遇惊涛骇浪。
李承乾看着三人焦急的模样,没有反驳,只是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那棵李世民当年亲手种下的槐树。
“你们还记得,朕当初逼宫父皇的时候么?”
李承乾突然开口说道,
“那时候的朕,根本没想要坐到这个位置上。
朕只想守着妻儿,安安稳稳的当个闲散王爷。
是李泰,是父皇,更是朝中的文武,把朕一步一步的逼到了这个位置。
朕当初登上这个位置的时候知道什么?
朕不也是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他转过身,看向了程咬金。
“岳父,当年在玄武门要不是您替朕挡下那支毒箭,朕估计早就去跟李家的列祖列宗团聚了。
李绩,当年要不是你星夜兼程的去救朕,朕说不定早就被突厥留在了大漠。
罗通,你自幼就跟着朕,替朕看守了大唐北疆二十多年。
朕知道,你们都把大唐当做自己的家。”
“朕不是不负责任。”
李承乾有些疲惫的继续说道,
“这些年,朕天天处理奏折到深夜,头发白了大半,苏氏和莺莺跟着朕,在宫里憋了二十年,连想去江南看桃花都成了奢望。
福儿长大了,他能处理银号新政,能主议西域赋税,能公正处理房遗爱案,马载、程处默会帮他,武月会提醒他,禄儿在安西守着,你们在朝堂护着,他为什么不能扛起来?”
他走到三人的面前,看着他们郑重的说道:
“朕当年不想当太子,是怕负不起江山。
现在想禅位,是因为朕知道,李福能负起这份责任,也因为朕想陪苏氏、莺莺走走,看看咱们守护的大唐,到底有多美。
朕当了二十年皇帝,也该为自己、为家人活一次了。”
程咬金张了张嘴,却发现说不出反驳的话。
他想起自己当年跟李世民说“等天下太平了,就回济南府钓鱼”,可到李世民驾崩也没实现。
想起程莺莺上次跟他抱怨“宫里的日子太闷”,他还骂女儿不懂事,现在才知道,她不过是想跟陛下一起,过几天安稳日子。
李绩轻轻叹了口气,咳嗽着说道:
“陛下......老臣懂了。
您放心,只要老臣还有一口气在,就会帮太子稳住朝堂,绝不让世家兴风作浪。
只是您退位后,若朝堂有难,还请陛下......”
“朕不会不管。”
李承乾打断他的话,笑着说道,
“朕会带着苏氏、莺莺去江南,去西州,却不会走远。
若真有急事,朕会回来。
但朕相信,你们和福儿,能处理好。”
罗通也躬身道:
“末将遵旨!
北疆有末将在,定不会让突厥越雷池一步,定不让太子分心!”
程咬金也拍着胸脯保证道:
“陛下!您放心去玩!
朝堂有老臣,军队有处默和罗通,太子要是敢偷懒,老臣就用这铁拐杖敲他的屁股!
保证把大唐守得稳稳的,等您回来,还您一个更兴旺的江山!”
李承乾看着三人,眼眶有些微微发热。
当年自己逼宫上位,就是三人力挺自己。
没想到半生已过,还是这三位陪着自己。
偏殿的熏香依旧清苦,却多了几分温情。
四人坐在案前,没再议政务,反而聊起了当年的趣事。
程咬金说当年在草原烤野兔,把李承乾的靴子都烧了。
李绩说当年推行均田制,李承乾偷偷帮灾民插秧,弄得满身泥。
罗通说去年北疆战事,太子派人送来了新棉衣,士兵们都说是“太子的心意”。
离开偏殿时,程咬金走在最后,临出门前转头对李承乾说道:
“陛下,江南的桃花开得最好的时候,记得给老臣带枝回来。老臣也想看看,您和莺莺说的江南,到底有多美。”
李承乾笑着点头说道:
“好。等明年桃花开,朕给你带一大束。”
回到长乐宫时,苏氏和程莺莺正在庭院里修剪花枝。
看到李承乾回来,程莺莺立刻跑过来问道:
“陛下,怎么样?
他们是不是都反对?
我就知道......”
“他们同意了。”
李承乾笑着打断她,握住她的手说道,
“你爹说,会帮福儿稳住朝堂,还让我给带江南的桃花。
李绩和罗通也说了,会帮福儿守护好朝堂和边疆。”
苏氏手中的剪刀“啪”地掉在地上,眼中满是惊喜的问道:
“真的?
他们......他们不反对了?”
“嗯。”
李承乾点了点头,将两人揽入怀中,目光望向远方,
“他们懂朕,也懂福儿。
明年开春后,咱们就能去江南,去看桃花,去吃莼菜羹,去草原骑马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最新章节,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最新章节,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