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汉2106年。这一年,宣冲是半年巡航,半年回港;兼顾工作与学习。
四科中,其中的械造、炼学,也就是物理和化学这两项;宣冲非常有“天赋”,很快就入门上手了。
毕竟这两门学科变得再多,也不能让牛顿第二定理改了,更不能让金银铜铁氧氯的电子层数发生变化。
但在偏向文科的考题上,宣冲看着那些江南系的题目,傻了眼了。
不同于前世文科考试中,直接大段的语言论述——而是通篇的“理学应用逻辑”。
例如某应用题:列出几十个人事单位,要求在一个跨州府的工程项目上给出章程,分配“部门责任”。
每一个人事单位的法规条例,都是要提前背诵的。如何减少矛盾点,在组织时,在不同部门的法规矛盾碰撞时,提前作出解释?这叫“行政调解”。
这个题目预设了几百个可能的矛盾点,如果漏了一项行政调解,就不合格。
并且在组合过程中,尽量让各个部门自动耦合,减少额外的行政调解。——这其中逻辑性,就是一个“人事”上编程题目。
“理学”上的大题,不是套着八股文进行教条主义辩经。而是一些“为官做吏”时如何进行责任分配,让效能可见的应用题。
要涵盖水利,农耕,法律,交通数百个部门的律令,熟悉每个部门律令的优先度。这些律令,在不同时刻的优先度是不同。
例如在汛期,水利律令的优先度是最高;而在农忙时,农耕优先度是最强。
考试题目上不会告诉你哪个优先度高,只会标注一个日期,在不经意间塞一个条件。
例如在某考题中,要组织“庙会”;题目提到这个庙会非常成功,那么考生就要警惕“人流量过大”这个第一优先级的情况。防止踩踏和火灾。
宣冲终于知道东图这个小地方为什么出不了举人了;因为天寒地冻的农奴文化,让经济活动非常简单,管理也很粗犷。根本没有这么多行政项目让人管理,所以也就不晓得如何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
宣冲:东图那土路上设置一个交通管理员,只能让东图人想到,这是官家安排的“劫道”的。
甚至可以说,整个北方都少有能考过江南地区的;因为工业高度发达的江淮流域,在现汉内都是独一份的,生活在这里的考生是耳濡目染,才会知道“地区工作”执行时,某些部门存在的意义。
官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工作。
曾几何时,宣冲重理轻文,不清楚现汉都工业时代了怎么还会重文轻理?现在恍然明白了,现汉文科是以维系社会运转为目标,卷出来的技术官僚考核体系。冰冷无情,没有小作文抒情,都是“以百姓为刍狗”运作的。
相反看来,前世自己那边的人文部分,反倒是显得不专业。
宣冲原本想着直接用超能力在铅笔橡皮上刻录微米级别答案小抄的想法破产了,这课程是要逻辑推导。
…咬笔头…
视角来到徐希这边,他在得知宣冲要去考科举时,不由佩服;但实际上则暗笑宣冲跳到了这个深坑中。
别看现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其内部一些律法结构,是非常超前的。
因为现汉的变革情况,是他那个时代的穿越作品中主角穿越古代后,变革世界的调调。
每一个时代对“变革”的理解不同。
就如同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穿越,会有五百废带着小资理念改造世界的独特风味;而二十年后就是“红化”为主流。
这里介绍一下,二十五世纪是海洋时代。九成的人口在大洋城市中,由于深海环境的特性,整体文化偏向于“每个人都在限定范围内不出格”的稳定文化。
海底城市是由“模块大厦”组成的;每一套模块大厦,虽然每周都有“开放沟通”的时刻,但大部分时候依旧是被闸门分割。每一个大厦内,有专门的组织部门长期负责,内部的规则约束要比陆地严格,类似于舰船文化。
大航海时期,每条舰船上的所有人,都应该老老实实地听头目的。有些界限是绝对不能逾越,一旦逾越,人人都能执法,将其丢到海里喂鲨鱼去。
因为,在海底大厦的空间中,如果不用这么一些规矩约束到某些人,总有一些蠢货,自称“抑郁症”的小人,朝着通海阀方向靠,要挟所有人,满足自己的任性。
25世纪防的就是精致利己的小人。海底城市只有百分之十的空间区域是随意开放,其余区域准入,分为八个权限等级。
而这个时代的人,穿越到了古代后,就在古代超前改造成了一个“礼法森严”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有两个要点,“操控室”和“通海阀”,一个是技术岗,一个是安全岗。
治理地方的技术岗,是交给考试考出的专业人才来掌握;专业考核过程中,尽管最终只是挑选少部分人,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且落岗的人都是心服口服被考试刷下来的。这相当于是一种“选举监督”,让参与考试的人确保控制台上管理组,专业技术在线。
至于“通海阀”,则是象征着道德底线的安全岗位。
这个岗位会分配给在此地居住超过好几代的家庭。因为!家庭长居在这里的人,考虑的就不单单是自己了。第二红朝时期,经过无数次血泪教训,最终得出的社会经验总结是,如果把“通海阀”交给流官或者金融财团,流官是不在乎通海阀上多一道裂纹,反正自己就走了,用不着考虑长久的不良影响。
所以在徐希视角内,现在现汉的“特色王朝”体系,毫无疑问相对东蜀的“工商议会”体系先进。
徐希在这个位面也是刘氏,他对于藩王近支的定位,即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是守住“通海阀”的安全岗位。不需要技术,但要有正确道德观;不能整出来“你扶了,就得负责”的自私利己概念。
徐希对于宣冲这种奔着“技术岗”去卷的架势,感觉到“十分震撼”,但是很乐见于此。
徐希上一次来到这个位面,他就见到了一个“第一红朝”的学员,就是谢明。现在谢明去了大西洋那边,按照学分来算,他应该称呼谢明学长。
谢明学长才穿越五次,由于不熟悉24世纪的情况,主动丢了“安全阀”的岗位,直接跑去龙州开辟新大陆。
…徐希:你(谢明)真的是莽…
只能说,不同时代的人对全球地理的“价值”都是有着不同认识;谢明兴致勃勃的去开拓新大陆,认为这里价值高。
而在徐希眼里,美洲大陆那疙瘩就是一个“穿堂风”地带,属于低价值地带。(徐希:断子绝孙的区域)
随着极端气候来临,美洲每年冬季寒潮来袭,国土中央都冻成冰原。
在第一红朝的温暖时期,其庞大平原区是很好的农业区;而到了海洋时代后,广阔的太平洋区域生产的有机物规模,是任何陆地平原都无法比较的;那时候,快要灭绝的鲸种,都被奶成了种族规模最大的海洋族群。
所以在海洋澎湃的农业生产力衬托下,北美不是什么优良的农业产地!
而且,新大陆上另一个在第一红朝时期没冒出来的问题!在徐希那个时代,是格外突出!
大平原,而且还是居中的大平原;在几百年上千年尺度上来看,都是内战最惨烈的区域。在东方,这个点就是洛阳开封所在处。
历史上那个斗的叫狠。
有诗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华夏历史上,河洛那块天下居中的地盘,每次遭遇战乱最多三十年。
因为河洛地区相对于关中平原的面积,还是没有绝对优势。
也就是,函谷关东出势力,在乱世中是有足够治理人手控制住河洛,稳住经营一至两年,进而席卷天下。
而那密西西比平原(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一部分),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相对于周围的区域,就大的让周边地方势力感觉到绝望了。
徐希是亲眼见证了,美洲乱起来后,任何边角地方势力想要进入中部,都没法拥有充足人手把该地区给控制住。反而此处易攻难守,会被其他势力联合打击。
所以这里就变成巨大平原斗兽场!历史上北美原住民也就是这个状态。
白人从西海岸登陆,在工业革命初期仗着绝对科技优势,极短时期把北美完成统一;这是一个历史短暂时刻。一旦统合时间结束,是没办法依靠自身力量再度粘合起来的。
也就是说,北美在第一红朝末期,一直到第二红朝结束,进入第三红朝都在分裂,并且达成了世代血仇!恨不得把对面屠灭那种。(印第安人末期也是这个状态)
所以徐希不看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跑到北美落脚。——而谢明还是去了,所以徐明判定他是第一红朝的学生。
徐希:只有第一红朝的人,才会用褒奖的语调把“移美”这个词说出来。
因为在一百年后,整个北美在华语语境中就是狮驼岭的代名词。密西西河上飘荡的尸体比恒河还多。
至于徐希为啥上次任务没有提示谢明?原因有二。
第一:课堂上不能交头接耳,徐希透露的多了,被老师点到后,任务难度会增加。
第二:徐希也不想帮学长,来自越早时空的学生,拥有的系统体系越强;看着学长们带着系统一头栽到历史天坑中,颇有一番滋味。
…谁不喜欢看炸牛粪呢?…
徐希的任务线,现在是打造环南洋文化经济圈。
自习室中,宣冲带着一脸刚刚熬完题目的班味,见了秦天依。
秦天依打扮的很素雅,但是回头率颇高;当然,宣冲表现的格外防备。话说,要不是她说“课堂交流”,自己是不会来的。
秦天依在见到宣冲后缓缓道:“徐希的任务在南洋区域,他控制了这些点。”
秦天依点出了地图上南洋十五个大城市。随后给出了这些城市一系列的种植园、矿业,乃至可以近乎用“奴隶制”来使用的低端劳动力规模。
宣冲思索了片刻后:“你,告诉我这些,嗯,需要什么?”(宣冲语气诚恳,表示这些内容对自己有用)
秦天依故作诧异:“我们不是同学吗?同学得互相帮助啊。”
面对宣冲还带着困惑且不解的目光,秦天依露出了一个鼓励的笑容,这一个笑容让宣冲微微呆滞,心仿佛被触动了。
秦天依仿佛没看到宣冲的呆滞,自顾自道:“在时空课堂上,只要没有确定分组;那么所有人都是要尽快团结在一起的。先容我道个歉,我发现你在调查海商,所以对你舰人员也调查了一下;
宣冲回应:“哦,他们不断请客,我每天都去赴宴,心里有些不确定。”
接下来秦天依拿出了一个账单,上面是宣冲默许螳螂虾号成员碰的那些黑产。
秦天依提示:“虽然你处理的非常好,但还是有隐患的;以藩王世子这个高身份,距离这些黑水沟太近了,容易被垃圾攀扯上。”
秦天依让宣冲不要纵容舰上的老成员们碰“洗钱”;她联系了几个出海公司,会光明正大的打钱。
如此这般干脆,让宣冲懵逼,由于觉得自己好像被包养了,想要否认。
秦天依非常义正词严的道:“按照你被分配的职业情况来看,你应该是指挥官路线。接下来,这个世界应该是有一场战争。如果军事成员操心非自己专业的事情,那么倾天之灾中,我这个弱女子就是歌谣唱的再好,都会变成敌人的乐趣。”
宣冲深吸一口气,调整情绪:“谢谢。”——话说宣冲很少(没见过)看到这样识大体的女子了。
秦天依:“这个事情是你选择的,并且我觉得你相当有担当。战争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现在工业体系是科举体系在支撑,属于正业。这条路上,我帮不了你,但是你可以尽力的做,不需要为其他杂事分心。”
这一幕,宛如富贵小姐资助秀才进学的佳话。
这边,宣冲瞅了一下她给自己打款的几个出海公司账户,发觉都是与大海商资本相关。秦天依:“海商的情况我会和你详细的说一下。但是现在——”
秦天依看了看周围:“这里不适合,我们换个地方说。”
她戴上了面纱后,将绝色给遮掩起来,然后拉住宣冲的手,直接从诸多目光下离开。
…她很不一样…
秦天依:“说到南洋海商们,就不得不提及海商经济;现汉朝堂,在对海外拓展方面的治理,远比大明要慎重得多。”
大明世宗时期,王直(汪直)这个海商最后引发的倭乱,说到底其实是“海上贸易新兴派系”对老派系掀了桌子。
王直作为徽商,打通了曰本航线,取得巨大利润。
然而江南海商们出了盘外招,跑商竞争不过,直接动用朝中关系玩禁海,封掉了王直的所有合法出海口。最后,王直选择和同样为徽系势力的胡宗宪谈判时,结果被江南派系诱杀!
宣冲明悟:这是“塔斜了不认为自己斜”。按照正常国家治理模式,出海势力应当是越多越好的,尤其是内陆地区的商户出海,更是要政策扶持!因为家在内陆,对于帝国来说更加好控制。
结果在这场其实是沿海“商团破坏斗争”的过程中,大明的塔倾斜到了江南派;而东南海上吃到了“塔斜保护”的红利,让东南沿海海商彻底玩起了官方保护垄断贸易,丧失了探索新规则的进取力。
而徽商这个原本有进取力的新兴玩家,彻底走保守耕读策略。连带着所有沿江集团都开始走官场路线。
秦天依是从大明开始对宣冲介绍,然后就是阐述了现汉三百年来一贯的海上政策。“鼓励出海,但从根子上控制住所有沿海豪强。”
在两百年来,巨鲸帮这个组织,被整了十次!其中掀起了“三次瓷案”“六次丝案”,牵涉的人群太多。这些案件的核心在于,江南豪商们垄断了“瓷”“丝”关键产业后,不思进取。不思进取也就罢了,在海上贸易上,他们还压制其他出海势力。
而在这一百年内的工业革命下,现汉走的是产业革命道路。量产的镜子,肥皂,马口铁,印染化工等江淮区域工厂生产的商品,转交给识时务的海商们对外推销。
秦天依讲述的这些,看起来是扯远了;但实际上,宣冲听明白了,这是现汉的总体战略。
自己接下来一切的筹划,都不要阻碍大势,而是要借助这些势!
秦天依点名了与海商们打交道的关键,告诉了宣冲哪些可以联系,哪些不能联系;
宣冲听明白了,秦天依表明自己是个富婆,做事缺钱的话,她可以随时投资帮扶。
…课堂帮扶…
在秦天依介绍中,北到高丽,倭奴;南到交趾、占城、吕松,棉南老岛;也都被投资发展了辅助产业,同步进入近代化。其文明程度,显著比同时期欧洲要高那么一大截。
宣冲:十九世纪欧洲对周边是摧毁式掠夺,现在欧洲缺乏掠夺对象,自然要落后了。
如今欧罗巴西式医学体系还继承的是放血疗法,嗯,就是把血抽出来,混入药剂,再注射进去。
四科中,其中的械造、炼学,也就是物理和化学这两项;宣冲非常有“天赋”,很快就入门上手了。
毕竟这两门学科变得再多,也不能让牛顿第二定理改了,更不能让金银铜铁氧氯的电子层数发生变化。
但在偏向文科的考题上,宣冲看着那些江南系的题目,傻了眼了。
不同于前世文科考试中,直接大段的语言论述——而是通篇的“理学应用逻辑”。
例如某应用题:列出几十个人事单位,要求在一个跨州府的工程项目上给出章程,分配“部门责任”。
每一个人事单位的法规条例,都是要提前背诵的。如何减少矛盾点,在组织时,在不同部门的法规矛盾碰撞时,提前作出解释?这叫“行政调解”。
这个题目预设了几百个可能的矛盾点,如果漏了一项行政调解,就不合格。
并且在组合过程中,尽量让各个部门自动耦合,减少额外的行政调解。——这其中逻辑性,就是一个“人事”上编程题目。
“理学”上的大题,不是套着八股文进行教条主义辩经。而是一些“为官做吏”时如何进行责任分配,让效能可见的应用题。
要涵盖水利,农耕,法律,交通数百个部门的律令,熟悉每个部门律令的优先度。这些律令,在不同时刻的优先度是不同。
例如在汛期,水利律令的优先度是最高;而在农忙时,农耕优先度是最强。
考试题目上不会告诉你哪个优先度高,只会标注一个日期,在不经意间塞一个条件。
例如在某考题中,要组织“庙会”;题目提到这个庙会非常成功,那么考生就要警惕“人流量过大”这个第一优先级的情况。防止踩踏和火灾。
宣冲终于知道东图这个小地方为什么出不了举人了;因为天寒地冻的农奴文化,让经济活动非常简单,管理也很粗犷。根本没有这么多行政项目让人管理,所以也就不晓得如何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
宣冲:东图那土路上设置一个交通管理员,只能让东图人想到,这是官家安排的“劫道”的。
甚至可以说,整个北方都少有能考过江南地区的;因为工业高度发达的江淮流域,在现汉内都是独一份的,生活在这里的考生是耳濡目染,才会知道“地区工作”执行时,某些部门存在的意义。
官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的工作。
曾几何时,宣冲重理轻文,不清楚现汉都工业时代了怎么还会重文轻理?现在恍然明白了,现汉文科是以维系社会运转为目标,卷出来的技术官僚考核体系。冰冷无情,没有小作文抒情,都是“以百姓为刍狗”运作的。
相反看来,前世自己那边的人文部分,反倒是显得不专业。
宣冲原本想着直接用超能力在铅笔橡皮上刻录微米级别答案小抄的想法破产了,这课程是要逻辑推导。
…咬笔头…
视角来到徐希这边,他在得知宣冲要去考科举时,不由佩服;但实际上则暗笑宣冲跳到了这个深坑中。
别看现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其内部一些律法结构,是非常超前的。
因为现汉的变革情况,是他那个时代的穿越作品中主角穿越古代后,变革世界的调调。
每一个时代对“变革”的理解不同。
就如同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穿越,会有五百废带着小资理念改造世界的独特风味;而二十年后就是“红化”为主流。
这里介绍一下,二十五世纪是海洋时代。九成的人口在大洋城市中,由于深海环境的特性,整体文化偏向于“每个人都在限定范围内不出格”的稳定文化。
海底城市是由“模块大厦”组成的;每一套模块大厦,虽然每周都有“开放沟通”的时刻,但大部分时候依旧是被闸门分割。每一个大厦内,有专门的组织部门长期负责,内部的规则约束要比陆地严格,类似于舰船文化。
大航海时期,每条舰船上的所有人,都应该老老实实地听头目的。有些界限是绝对不能逾越,一旦逾越,人人都能执法,将其丢到海里喂鲨鱼去。
因为,在海底大厦的空间中,如果不用这么一些规矩约束到某些人,总有一些蠢货,自称“抑郁症”的小人,朝着通海阀方向靠,要挟所有人,满足自己的任性。
25世纪防的就是精致利己的小人。海底城市只有百分之十的空间区域是随意开放,其余区域准入,分为八个权限等级。
而这个时代的人,穿越到了古代后,就在古代超前改造成了一个“礼法森严”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有两个要点,“操控室”和“通海阀”,一个是技术岗,一个是安全岗。
治理地方的技术岗,是交给考试考出的专业人才来掌握;专业考核过程中,尽管最终只是挑选少部分人,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且落岗的人都是心服口服被考试刷下来的。这相当于是一种“选举监督”,让参与考试的人确保控制台上管理组,专业技术在线。
至于“通海阀”,则是象征着道德底线的安全岗位。
这个岗位会分配给在此地居住超过好几代的家庭。因为!家庭长居在这里的人,考虑的就不单单是自己了。第二红朝时期,经过无数次血泪教训,最终得出的社会经验总结是,如果把“通海阀”交给流官或者金融财团,流官是不在乎通海阀上多一道裂纹,反正自己就走了,用不着考虑长久的不良影响。
所以在徐希视角内,现在现汉的“特色王朝”体系,毫无疑问相对东蜀的“工商议会”体系先进。
徐希在这个位面也是刘氏,他对于藩王近支的定位,即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是守住“通海阀”的安全岗位。不需要技术,但要有正确道德观;不能整出来“你扶了,就得负责”的自私利己概念。
徐希对于宣冲这种奔着“技术岗”去卷的架势,感觉到“十分震撼”,但是很乐见于此。
徐希上一次来到这个位面,他就见到了一个“第一红朝”的学员,就是谢明。现在谢明去了大西洋那边,按照学分来算,他应该称呼谢明学长。
谢明学长才穿越五次,由于不熟悉24世纪的情况,主动丢了“安全阀”的岗位,直接跑去龙州开辟新大陆。
…徐希:你(谢明)真的是莽…
只能说,不同时代的人对全球地理的“价值”都是有着不同认识;谢明兴致勃勃的去开拓新大陆,认为这里价值高。
而在徐希眼里,美洲大陆那疙瘩就是一个“穿堂风”地带,属于低价值地带。(徐希:断子绝孙的区域)
随着极端气候来临,美洲每年冬季寒潮来袭,国土中央都冻成冰原。
在第一红朝的温暖时期,其庞大平原区是很好的农业区;而到了海洋时代后,广阔的太平洋区域生产的有机物规模,是任何陆地平原都无法比较的;那时候,快要灭绝的鲸种,都被奶成了种族规模最大的海洋族群。
所以在海洋澎湃的农业生产力衬托下,北美不是什么优良的农业产地!
而且,新大陆上另一个在第一红朝时期没冒出来的问题!在徐希那个时代,是格外突出!
大平原,而且还是居中的大平原;在几百年上千年尺度上来看,都是内战最惨烈的区域。在东方,这个点就是洛阳开封所在处。
历史上那个斗的叫狠。
有诗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华夏历史上,河洛那块天下居中的地盘,每次遭遇战乱最多三十年。
因为河洛地区相对于关中平原的面积,还是没有绝对优势。
也就是,函谷关东出势力,在乱世中是有足够治理人手控制住河洛,稳住经营一至两年,进而席卷天下。
而那密西西比平原(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一部分),一百二十万平方公里;相对于周围的区域,就大的让周边地方势力感觉到绝望了。
徐希是亲眼见证了,美洲乱起来后,任何边角地方势力想要进入中部,都没法拥有充足人手把该地区给控制住。反而此处易攻难守,会被其他势力联合打击。
所以这里就变成巨大平原斗兽场!历史上北美原住民也就是这个状态。
白人从西海岸登陆,在工业革命初期仗着绝对科技优势,极短时期把北美完成统一;这是一个历史短暂时刻。一旦统合时间结束,是没办法依靠自身力量再度粘合起来的。
也就是说,北美在第一红朝末期,一直到第二红朝结束,进入第三红朝都在分裂,并且达成了世代血仇!恨不得把对面屠灭那种。(印第安人末期也是这个状态)
所以徐希不看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就跑到北美落脚。——而谢明还是去了,所以徐明判定他是第一红朝的学生。
徐希:只有第一红朝的人,才会用褒奖的语调把“移美”这个词说出来。
因为在一百年后,整个北美在华语语境中就是狮驼岭的代名词。密西西河上飘荡的尸体比恒河还多。
至于徐希为啥上次任务没有提示谢明?原因有二。
第一:课堂上不能交头接耳,徐希透露的多了,被老师点到后,任务难度会增加。
第二:徐希也不想帮学长,来自越早时空的学生,拥有的系统体系越强;看着学长们带着系统一头栽到历史天坑中,颇有一番滋味。
…谁不喜欢看炸牛粪呢?…
徐希的任务线,现在是打造环南洋文化经济圈。
自习室中,宣冲带着一脸刚刚熬完题目的班味,见了秦天依。
秦天依打扮的很素雅,但是回头率颇高;当然,宣冲表现的格外防备。话说,要不是她说“课堂交流”,自己是不会来的。
秦天依在见到宣冲后缓缓道:“徐希的任务在南洋区域,他控制了这些点。”
秦天依点出了地图上南洋十五个大城市。随后给出了这些城市一系列的种植园、矿业,乃至可以近乎用“奴隶制”来使用的低端劳动力规模。
宣冲思索了片刻后:“你,告诉我这些,嗯,需要什么?”(宣冲语气诚恳,表示这些内容对自己有用)
秦天依故作诧异:“我们不是同学吗?同学得互相帮助啊。”
面对宣冲还带着困惑且不解的目光,秦天依露出了一个鼓励的笑容,这一个笑容让宣冲微微呆滞,心仿佛被触动了。
秦天依仿佛没看到宣冲的呆滞,自顾自道:“在时空课堂上,只要没有确定分组;那么所有人都是要尽快团结在一起的。先容我道个歉,我发现你在调查海商,所以对你舰人员也调查了一下;
宣冲回应:“哦,他们不断请客,我每天都去赴宴,心里有些不确定。”
接下来秦天依拿出了一个账单,上面是宣冲默许螳螂虾号成员碰的那些黑产。
秦天依提示:“虽然你处理的非常好,但还是有隐患的;以藩王世子这个高身份,距离这些黑水沟太近了,容易被垃圾攀扯上。”
秦天依让宣冲不要纵容舰上的老成员们碰“洗钱”;她联系了几个出海公司,会光明正大的打钱。
如此这般干脆,让宣冲懵逼,由于觉得自己好像被包养了,想要否认。
秦天依非常义正词严的道:“按照你被分配的职业情况来看,你应该是指挥官路线。接下来,这个世界应该是有一场战争。如果军事成员操心非自己专业的事情,那么倾天之灾中,我这个弱女子就是歌谣唱的再好,都会变成敌人的乐趣。”
宣冲深吸一口气,调整情绪:“谢谢。”——话说宣冲很少(没见过)看到这样识大体的女子了。
秦天依:“这个事情是你选择的,并且我觉得你相当有担当。战争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现在工业体系是科举体系在支撑,属于正业。这条路上,我帮不了你,但是你可以尽力的做,不需要为其他杂事分心。”
这一幕,宛如富贵小姐资助秀才进学的佳话。
这边,宣冲瞅了一下她给自己打款的几个出海公司账户,发觉都是与大海商资本相关。秦天依:“海商的情况我会和你详细的说一下。但是现在——”
秦天依看了看周围:“这里不适合,我们换个地方说。”
她戴上了面纱后,将绝色给遮掩起来,然后拉住宣冲的手,直接从诸多目光下离开。
…她很不一样…
秦天依:“说到南洋海商们,就不得不提及海商经济;现汉朝堂,在对海外拓展方面的治理,远比大明要慎重得多。”
大明世宗时期,王直(汪直)这个海商最后引发的倭乱,说到底其实是“海上贸易新兴派系”对老派系掀了桌子。
王直作为徽商,打通了曰本航线,取得巨大利润。
然而江南海商们出了盘外招,跑商竞争不过,直接动用朝中关系玩禁海,封掉了王直的所有合法出海口。最后,王直选择和同样为徽系势力的胡宗宪谈判时,结果被江南派系诱杀!
宣冲明悟:这是“塔斜了不认为自己斜”。按照正常国家治理模式,出海势力应当是越多越好的,尤其是内陆地区的商户出海,更是要政策扶持!因为家在内陆,对于帝国来说更加好控制。
结果在这场其实是沿海“商团破坏斗争”的过程中,大明的塔倾斜到了江南派;而东南海上吃到了“塔斜保护”的红利,让东南沿海海商彻底玩起了官方保护垄断贸易,丧失了探索新规则的进取力。
而徽商这个原本有进取力的新兴玩家,彻底走保守耕读策略。连带着所有沿江集团都开始走官场路线。
秦天依是从大明开始对宣冲介绍,然后就是阐述了现汉三百年来一贯的海上政策。“鼓励出海,但从根子上控制住所有沿海豪强。”
在两百年来,巨鲸帮这个组织,被整了十次!其中掀起了“三次瓷案”“六次丝案”,牵涉的人群太多。这些案件的核心在于,江南豪商们垄断了“瓷”“丝”关键产业后,不思进取。不思进取也就罢了,在海上贸易上,他们还压制其他出海势力。
而在这一百年内的工业革命下,现汉走的是产业革命道路。量产的镜子,肥皂,马口铁,印染化工等江淮区域工厂生产的商品,转交给识时务的海商们对外推销。
秦天依讲述的这些,看起来是扯远了;但实际上,宣冲听明白了,这是现汉的总体战略。
自己接下来一切的筹划,都不要阻碍大势,而是要借助这些势!
秦天依点名了与海商们打交道的关键,告诉了宣冲哪些可以联系,哪些不能联系;
宣冲听明白了,秦天依表明自己是个富婆,做事缺钱的话,她可以随时投资帮扶。
…课堂帮扶…
在秦天依介绍中,北到高丽,倭奴;南到交趾、占城、吕松,棉南老岛;也都被投资发展了辅助产业,同步进入近代化。其文明程度,显著比同时期欧洲要高那么一大截。
宣冲:十九世纪欧洲对周边是摧毁式掠夺,现在欧洲缺乏掠夺对象,自然要落后了。
如今欧罗巴西式医学体系还继承的是放血疗法,嗯,就是把血抽出来,混入药剂,再注射进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维校的三好学生,维校的三好学生最新章节,维校的三好学生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维校的三好学生,维校的三好学生最新章节,维校的三好学生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