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23章 仕途?

小说:维校的三好学生 作者:核动力战列舰 更新时间:2025-10-17 01:43:19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汉历2107年初,杭府龙登大街上,原先的煤气灯被替换成电灯,街上四轮马车流中也混入了不少锅炉冒热气的轿车,预示着时代在快速变化。

  宣冲在经过一年学习后,顺利通过童生试;并且参加了秀才试前五次测考(相当于模拟考)的前两次。宣冲成功的摸到了秀才的门槛线。

  这让一直是在关注宣冲的那位南方派系大人物,再度高看了刘浩行一眼。

  宣冲这里,收到了王大人的亲笔信,而转交信件的秀才学长,则是意味深长的给宣冲带了一句话:“你是个读书的种子!”

  这“测考”相当于前世模拟考,但与模拟考也有点不同。

  现汉官府拟定正规考试,录入档案,就是防止科举舞弊。

  科举对于现汉的藩王子弟们来说,拿到一个童生并不稀奇;毕竟只要想学,愿意付出三分努力,而王府也能够拿到最好的资料和专业度,总是能花费个三年拿到童生证的。

  但是宣冲这种经过一年苦学,十六岁就完成了童生试,而且摸到了秀才的门槛,就属于“读书种子”了。

  大部分藩王家那些有作为的子弟,往往是十八岁才拿到童生。

  秦天依评论道:做题家。

  十六岁拿到童生意味着,在拿到“童生”资格的五年内,脑力和精力都是最顶级,是最适合冲击秀才的。而冲击秀才必须年少,冲击举人不仅仅年少还要精力十足。

  近年来,连中三甲的举子,都是在青少年时抓住了“精力巅峰期”做学问。

  杭府大儒认定宣冲是“读书好种子”,显然就是宣冲抓到了自己的“精力巅峰期”。

  这在那些见惯了科场新秀的大人眼里,是“能收心猿,能控意马,难得,难得啊。”

  在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藩王子弟中,秀才的比例要比那些个书香门第的要小得多;核心在于藩王子弟们,在十六岁后,就有开枝散叶的任务,进而与婢女们玩乐!

  而每天下面丢掉那些蛋白质,会让脑子的发育缺粮。宣冲没在这上面损耗精元。

  对于宣冲来说,王大人亲自写这封信,其实意思很明了:安心做学问,干脆直接把你的海军武职给退了。

  海军每年出海半年,忙碌于各种海况情况,对读书心思的影响是很大。

  不得不说,这是对的;宣冲确定,自己如果耐心学习的话,分数能够上一大截。然而这却让宣冲有些为难。

  …从军还是从文…

  工业技术的积累和钻研,是不需要培养神童的;大部分工业生产岗只需中人之资专心致志即可。

  话说宣冲前世时,不少男生在少年时候成绩不好,但是价值观正确;在成年后也都成为一些制造厂中的技术骨干。

  但教育体系,还是需要卷出一部分精英;因为在现代社会管理体系下,高知们的上限越高越好。

  在后备官僚体系中,培养的年轻人越早开窍,越早熟练掌握体系化知识,就能带着更多的年轻精力进入岗位,这就越有利于国家。

  而现在,工业化发展区域管理体系“试错成本”十分高,老迈的官僚体系能让发展弯路一个都不漏的全走一遍。

  前世那些个经济高度发达区域,国家都是把年轻精锐干部往这儿调。

  这是生怕慢了一步,导致产业升级慢一拍;而后步步慢,抢不下来市场,最终只能靠政策扶持,最后几百亿,上千亿损失。

  工业革命,电动车,特高压,光伏,机器人这些新的产业链上,如果真的来算,国家级别真金白银扶持没多少,至少比米国的要低得多了。但是要细看管理团队,那就是龙与蛇的差别。

  煮酒论英雄的说道一番。

  俄国不用说了,寡头集团。年轻有为的群体都在军队,亦或是在能源公司中。毛子搞产业的,都是厮杀一辈子后,胜利坐在“垄断”位上的老光头。在新产业竞争上是弃疗了,只等着去友好国家网购,——毛子:只要我能够在网购中货比三家,买到物美价廉的新产业科技,就当是我追上时代了。

  欧洲有搞产业的人才,但是年轻人才都在讨论“自由”;需要等到四十多岁沉淀后,才会有大局观,但精力早就不足。当新技术突破,欧洲团队还要开几年会议,而东方这边反应度高的年轻团队,已经完成“制定政策,调配资源,试量产,以最快速度找到市场用户群,回笼资金”的流程。而欧洲这边,第一波根据几年前市场情况确定的拨款还没下来。——欧洲官僚:只要我品牌还在,找印度人做好ppt,进行前景无限的展望,我就是没落后时代。

  米国更是如此。要不是有着全球第一的融资平台,通过一系列的信用评级优势,用数十倍于中方的资本砸到新产业领域,硬生生扛着市场劣势造车!美国官僚:只要我新产业上市后,依旧是全球投资者们首要投资项目,那么优势在我!

  东方这边官僚:切实,落实,肯干。发挥带头作用。在光伏,新能源等产业链上,某个关键产品投入市场半年后,相关反响就已经在官僚报告中了。然后就是分析信息,制定政策,牵头银行和新兴产业公司进行贷款业务,以政府为担保,用资金砸下去。这一套下来让外行感觉这是“风投界的王者”。殊不知是东方高考卷出来的技术官僚们,对欧美那些垄断大公司的“市场调研部”在能力上形成了降维打击。

  欧美市场调研部的那些二代们,面对的可都是东方百里挑一的“神童”们。

  由此可见一个“专业素养高”“年轻”的官僚团队在技术革命时期是多么关键。

  现汉所在时代,仍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几年前舰船火车都还在用铆钉,但是这几年已经开始有“焊接”工艺在蒸汽机和火车头上运用了。江南一线的产业链现在在狂飙,科举选出来的精英都在往这儿聚集。

  …慕江南,叹东图…

  宣冲点评自家那个穷地方,只需要二百来个秀才就能完成治理。

  回到自己熟悉的军事领域,二十年内无畏舰肯定会出现!至于空军,无论是飞艇还是飞机,在二十年后,绝对会今非昔比。

  宣冲作为兵家,是有经验的;即:作为军官,每隔二十年就必须得换代了,否则会误国。

  近代史上辛亥前,那些个陆士毕业的军官,回来后风光十年,然后就是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当下科技进步、军事变革速度是极快的。当自己费尽心思把一个版本琢磨到最优解法后,新版本就更新啦。

  宣冲:从军的努力、投入跟收益是不保值的!而从文,自己的收益是最高。

  …发展…

  虽然一口一个“穷b地方”,但宣冲很清楚自己的根子就在那里,走到哪儿最终都会落回去。而落回去后,能给那里带来什么呢?带回百战荣誉?荣誉是要让顶层认可,那才是荣誉,如果不认可,你为之奈何。

  东图到底缺什么?那里有矿产,有港口,有一个谈不上好,却也谈不上坏的地理位置。缺的是人才!没有任何一个举人看得上在这里发展。

  现汉举人,尤其是年轻的举人,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关键产业”;而对宣冲来说,自己如果要考上举人那就更不一般,因为读书人之间圈子交流的缘故,自己入了圈后,就能引入相关产业投资。

  东图那地方,未来利润最丰厚的产业就是挖油。

  宣冲刚来的时候“不想努力”,就是想要靠着坐拥油田开摆。但是经过现实一顿敲打后,被推着不得不努力,以至于了解到现汉体系后,心里的算计比几年前多了两个数量级。

  “石油产业”是老天爷赏饭吃,但是怎么吃?是上桌吃,还是蹲在角落吃?这就关乎体面。

  宣冲:如果自己是以藩王地主的身份来分石油利润,那么这份利润到底能分多少?得看自己对朝廷保护费交的是否勤快,在立场上是否恭顺。

  但如果自己有一个举人身份,迎来的合作对象是自己的同年,还有秀才们;从钻探冶炼的基础技术层面,把持住这个产业。现汉朝廷就不能乱拿乱要了,若是强行拿要,就是与民争利,就是“天人相悖”。

  而这么一来,自己就能把石油利润留在家乡,用不着战战兢兢地看朝廷大人的脸色,光明正大地将这份钱做别的事情,修建基建,在北冰海搞养殖,投入多元化产业。

  宣冲在南下这个过程中,翻遍了南洋诸多藩王们折腾工业的案例!

  有的试图操作金融吸引产业;有的试图通过嫁女联姻来让举人来落户,但无一例外,所有折腾都失败了!

  唯一剩下这条“让近支考科举”的路,藩王子弟们还没有走。

  为什么没有藩王走?相对于其他路,都是拿着祖上留的资本来投资。唯独这一条是得要自己来顶上去。要和这个时代的天骄们在天上比一比翅膀硬不硬。

  “为xx崛起而读书”宣冲默念这句话。

  宣冲觉得自己是要比一比,不是能不能,而是该自己上,自己就得上。

  注:徐希就没有这个想法。他在多次穿越后已经会下意识养成“权衡各种路线“的思维。过于困难的道路,直接跳过。

  重活一世的宣冲,表面上很谦虚,但是内心深处藏着一口气:天骄怎么?不要搞得太神话!都是一个脑子,两个手。老子成长时,意林读者乱我道心,将大批神话造出来。什么王冠啊,明珠啊,后来斩落马下后,回头一看不过如此。

  若是被吓到了,那么就让对手“不战而屈”,让别人用最低的成本获取胜利,进而用更多资源来在其他方面碾压你。

  “重生”之后,宣冲拥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信心,那就是只要自己不动摇,沿着正确的方法,所有传闻中“曾仰望的道路”自己都是能碰一碰!

  前世沦为“学渣”,自己都认了,其原因是自己动摇了,亦或是方法不对。

  就像自己玩游戏时,第一把没有攻略,操作时左右摇摆,结果搞得很烂。

  宣冲:越难的题目,才越能甩开差距。想问鼎,就别后退。

  …数学老师:这次生源挺不错啊。…

  当确定要科举时,宣冲开始从今日起进行规划。最近这次测考成绩,逼近秀才分数线。这也就是规划出来的结果。

  在规划中,是有一些要素影响宣冲的学习。

  首先,从军航海的确是有点拖沓精力,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自己参加南边海军学院的这件事,其实并不简单,这是东图这边对于南边建邺方面缴纳的投名状。

  东图现在北边建造的钢铁厂是怎么来的?是南边集团投资。

  东图这么多年都没有钢铁厂,为什么突然有了?是东图跳到南边阵营来了。

  王大人劝学信上,让自己脱离海军,专心学问,是绝对不行的!——只要海军后面的大佬没有发话,自己是绝对不能随意改变职业路线的。

  除非自己立下功劳?像现在自己之所以能够考童生,其实也是过于“自主”了。

  但是自己先前提交老式战舰的改造报告是有用的。做出了一点小小贡献,所以才被默许可以去灵觉书院。

  …小场景…

  从书院回来后,一辆轿车停在自己面前,来人递交一份邀请函;宣冲扫了一眼,确定是海商送来的宴会函。遂摇了摇头拒绝。(周胥的面子要给,其他人就免谈了)

  宣冲前世体悟:最惹人厌的行为就是,一方面单方面接受别人资源投入,不拒绝;而另一方面觉得自己有自由意志,完全可以不顾资源投入方的感受独自走。

  在几次宴会中,宣冲拒绝腐化,就是不希望“在自己不必要的区域消耗别人提供的资源”。

  面对邀请,宣冲以“我在科考”为由,拒绝这个海商。

  宣冲是通过窃听了解到,海商们对自己是有一整套的攻略计划。

  似乎是自己接受了秦天依这个大美女的陪同,这些海商们现在是有小算盘的,即让自己过去,然后当红女旦(明星)送上床。

  这是海商们搞定海军中那些升速非常快的俊杰们的常用手段,即用足够分量的女子来套牢潜力股。

  当然,所谓足够分量,也就是民间追捧的有名望花旦,虚值过高。

  宣冲避开了这辆轿车,直径朝着自己的营地赶过去。

  …求学之艰…

  汉历2107年上半年,宣冲回归舰船工作。在参与日常演习训练、航行的间隙中,开始补充题目。

  按照老师的说法,自己现在是偏科的;格物学科是非常优秀,几乎是毫无疏漏,但是理义学上还是僵硬死板。

  宣冲觉得老师说的太客气,真正刻薄地来说,那就是从蛮夷地区来的粗鄙之人!

  格物(理科)这玩意,是宣冲在前世就在考场上杀出来的;而理义属于文科,但是前世文科嘛?大量分数都是语言题目。

  而这个世界理义学(文科)是讲逻辑的。其理义依旧是圣人之言的那一套,但是考题不是八股文了,而是复杂工作调度时,各种规章制度的应用。

  没错,现在现汉的工业生产、社会调度中,所有规章,律法,都是孔孟理论为版本,在生产组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注:美国法学院门口有三个雕像,其中一个雕像是孔子;法律这个高度逻辑性的体系,在编撰时,都是基于一套“道德蓝本”体系。美国的道德蓝本是圣经,至于宣冲前世,丢掉了孔孟,就变成malie了。)

  江南现在“理义”学非常强悍,在这片工商业发达区域,老牌的儒官们,亲自编撰了各业的法家律令修订合集。——与清末那种脱离生产只会空谈的儒家士大夫不同,现汉的儒家体系是在务实的。

  生活在江南的儒生在答这些题时,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生活在江南的学生呢?

  缺乏环境熏陶。宣冲在看到诸多考题案例的正确答案时,不清楚其中制度形成的背后逻辑,以及相关道德如何对这些制度运行监督机制的。

  灵觉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一些“正业”场合,例如道路,水利工地,工厂,农田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法规为什么要按照这样运转,最终了解出题人的逻辑思路。

  老师们是要带着跟脚不好的学生去各个工厂中讲解。宣冲作为从“蛮夷地区”来的乡下人,就属于这一类,但是由于宣冲从军,这类活动必须要严格预约。

  …暗香来…

  再一次靠港解散,宣冲抱着自己的书卷跑去工厂实习。

  而在宣冲离开军营时。背后天上的飞艇上,刘恪华默默看着宣冲匆匆的背影,而其左边投影器上是麟主。

  刘恪华:“良才美质,能留给我培养吗?”

  麟主:“他的志向高远。”

  刘格华略有不满:“怎么着,大洋这么广阔,容不下他的志向?怒海争锋,多少男儿求之不得呢。”

  麟主:“他可能还真看不上你那“水师大将军”的职位。在我这一批招的弟子中,他对未来科技是最关注的。这几年,从我这下载资料最频繁的人就是他。”

  刘恪华反驳道:“我也挺关注!”

  麟主:“你和他不一样。他关注的,都是那些未来十年能快速实现,二十年内能谋划,四十年内可以展望的!而你就是看“炮大船坚”图一乐。”

  麟主没有详说,宣冲在麟组中搜“弹道导弹打舰队”“卫星群构建通讯网”等序列科技。

  当宣冲查询这玩意的时候,麟主就知晓:宣冲对舰队什么的,都是用“十年一淘汰”的目光来看待的,丝毫没有把舰队当成权柄宝座的意思。

  刘格华:“哦,这么说他是要当重臣?”

  麟主皱着眉头:“他给我一种感觉,好像,他好像是一个从未来时空跳回来的人。”

  麟主是有资格这么说的,他的异能能观测其他时空,故他能感觉到宣冲身上未来特性。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维校的三好学生,维校的三好学生最新章节,维校的三好学生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