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哼哼……陈家人,何惧死?”
老妇人冷笑一声,“我陈家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夫君死了,名声毁了,我们被囚禁了这么多年,也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倒是你……赵承业,这么多年,你可曾睡过一个安稳觉?”
“好,很好。”
镇北王猛地站起身,死死盯着老妇人,“既然你这么不识抬举,那就别怪本王不客气。”
他转身就往外走。
老妇人望着他消失在院门外,原本紧绷的身子骤然晃了晃,眼看就要栽倒在地,“奶奶!”房门被撞开,陈芷兰提着素色裙摆,跌跌撞撞地冲了出来。
她扑上前,紧紧扶住老妇人的胳膊:“奶奶您怎么了?别吓芷兰!”
老妇人靠在孙女怀里,浑浊的眼睛望着院门,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淌。
她张了张嘴,声音带着无尽的绝望:“远山……娘对不起你啊……当年没护住你爹,如今连你的妻女,娘也护不住了……”
几个穿着素布衣裙的妇人也匆匆跑了出来。
“娘,您没事吧?”
二夫人几步冲在最前头,过来就摩挲着老妇人后背给她顺气,“那老王八蛋跟您说什么了?”
大夫人胳膊肘轻轻碰了碰她,示意她说话注意点儿。
二夫人气呼呼地看了一眼院门,站起身来就跑了过去,看了看外头没人,就用力把门撞上闩好,然后跑了回来。
“娘,您脸色这么难看,是不是气着了?快回房歇歇吧,别在这儿吹风。”
大夫人伸出手去,想扶老妇人回房。
老妇人摇摇头,扶着陈芷兰的手,慢慢走到石凳旁坐下,目光缓缓扫过围在身边的一张张脸庞,最后落在大夫人脸上:“老大啊……”
大夫人赶紧上前一步,躬身应道:“娘,儿媳在呢。”
她是陈远山的发妻,嫁进陈家时正是陈家最风光的时候。
如今虽没了当年的华服,却依旧透着几分端庄。
“这些年,苦了你了。”
老妇人看着她鬓角新添的白发,眼眶又红了,“自从你嫁进陈家,没享过几天福,先是你公公战死,接着远山被派去军营,好不容易能歇口气,全家又被诬陷下狱……眼下咱们一家被关在这院子里这么多年,娘知道你们心里苦,只是嘴上不说,怕娘担心……”
“娘,您怎么能这么说?”
大夫人赶紧摇头,哽咽道,“儿媳自从嫁来陈家,就知道陈家是忠良之家,生死都是陈家的人。这些年虽然苦点,但只要咱们一家人还在,只要将军好好的,就不苦。”
老妇人又将目光转向二夫人。
二夫人性子刚直,这些年在院子里,里里外外的活计都是她打理,还时常安慰其他姐妹,是陈家女眷里的主心骨。
“老二啊!”
“娘,在呢。”二夫人在她身边蹲下。
“你性子刚,做事利落,这些年也全靠你,陈家才没有垮。”
老妇人的声音里满是感激,“院子里的菜园是你种的,姐妹们的衣物是你缝的,连芷兰的功课,也是你在教……娘知道,你最辛苦,只是从来不说。”
“娘,瞧你说的,这都是儿媳该做的。”
二夫人摇了摇头,“咱们是陈家的媳妇,就得撑起陈家的天。只要能等将军回来,只要能等到沉冤昭雪的那一天,再苦再累,儿媳都能扛。”
最后,老妇人的目光落在三夫人身上。
她嫁进来才半年,陈家就遭了难,她从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姐,一下子变成了罪臣家眷,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老三,你嫁进来没多久,陈家就遭了难,连件像样的首饰都没给你添过。”
老妇人的声音里满是愧疚,“娘心里最过意不去的,就是你……”
“娘!”三夫人赶紧打断她,眼眶红了起来,“儿媳既然嫁了进来,就是陈家的人,什么首饰、什么富贵,儿媳都不在乎,只要能跟姐妹们在一起,只要能等将军回来,儿媳就满足了。”
老妇人看着眼前的儿媳们,又低头看了看身边的陈芷兰。
她今年才十六岁,打记事起就没走出过这个院子,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知道集市的热闹,不知道草原的辽阔,只在院子里的小菜园和纺车旁长大。
想到这里,老妇人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悲伤道:“可怜我的芷兰,打记事起就没走出过这个院子!她本该像其他姑娘一样,去逛集市、去看花灯、去选自己喜欢的布料,可现在……娘对不起远山,对不起你们,更对不起芷兰我的孩儿啊!”
“娘!您别这么说!”
大夫人赶紧拿出手绢,哭道,“芷兰懂事,她知道咱们的难处,从来没抱怨过。”
“奶奶!”陈芷兰抱住老妇人的胳膊,“芷兰不觉得苦,有奶奶在,芷兰就很开心了。”
“娘,您别太自责了。”二夫人也开口劝道,“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把消息传给将军,让他小心王爷的算计。只要将军没事,咱们陈家就还有救。”
其他妇人也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劝着老妇人。
老妇人看着眼前的众人,擦干眼泪:“你们说得对,只要远山没事,咱们陈家就还有救。希望老天爷保佑他平平安安,逢凶化吉……”
……
青州城外。
一队衙役静静肃立。
秦同知站在最前,焦急等待着。
自三日前接到光禄寺的文书,说要派官来核验将军醉并议定采买事宜,今日会到青州,他便早早在此等候。
这将军醉虽是铁林谷所产,此前因怕西梁王调查,特意将主酒坊设在了青州城外的旧酒庄。
“大人,来了!来了!”
身旁的衙役突然指着远处的官道。
秦同知抬眼望去,一支马队正缓缓而来。
不多时,马队近了。
为首两匹白马上坐着两位官员,身后跟着十余名吏员,还有二十余名披甲兵士,腰间皆佩着战刀,一看便知是护送贡物采办的京营兵卒。
待马队到了城门前,两位官员翻身下马。
老妇人冷笑一声,“我陈家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夫君死了,名声毁了,我们被囚禁了这么多年,也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倒是你……赵承业,这么多年,你可曾睡过一个安稳觉?”
“好,很好。”
镇北王猛地站起身,死死盯着老妇人,“既然你这么不识抬举,那就别怪本王不客气。”
他转身就往外走。
老妇人望着他消失在院门外,原本紧绷的身子骤然晃了晃,眼看就要栽倒在地,“奶奶!”房门被撞开,陈芷兰提着素色裙摆,跌跌撞撞地冲了出来。
她扑上前,紧紧扶住老妇人的胳膊:“奶奶您怎么了?别吓芷兰!”
老妇人靠在孙女怀里,浑浊的眼睛望着院门,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淌。
她张了张嘴,声音带着无尽的绝望:“远山……娘对不起你啊……当年没护住你爹,如今连你的妻女,娘也护不住了……”
几个穿着素布衣裙的妇人也匆匆跑了出来。
“娘,您没事吧?”
二夫人几步冲在最前头,过来就摩挲着老妇人后背给她顺气,“那老王八蛋跟您说什么了?”
大夫人胳膊肘轻轻碰了碰她,示意她说话注意点儿。
二夫人气呼呼地看了一眼院门,站起身来就跑了过去,看了看外头没人,就用力把门撞上闩好,然后跑了回来。
“娘,您脸色这么难看,是不是气着了?快回房歇歇吧,别在这儿吹风。”
大夫人伸出手去,想扶老妇人回房。
老妇人摇摇头,扶着陈芷兰的手,慢慢走到石凳旁坐下,目光缓缓扫过围在身边的一张张脸庞,最后落在大夫人脸上:“老大啊……”
大夫人赶紧上前一步,躬身应道:“娘,儿媳在呢。”
她是陈远山的发妻,嫁进陈家时正是陈家最风光的时候。
如今虽没了当年的华服,却依旧透着几分端庄。
“这些年,苦了你了。”
老妇人看着她鬓角新添的白发,眼眶又红了,“自从你嫁进陈家,没享过几天福,先是你公公战死,接着远山被派去军营,好不容易能歇口气,全家又被诬陷下狱……眼下咱们一家被关在这院子里这么多年,娘知道你们心里苦,只是嘴上不说,怕娘担心……”
“娘,您怎么能这么说?”
大夫人赶紧摇头,哽咽道,“儿媳自从嫁来陈家,就知道陈家是忠良之家,生死都是陈家的人。这些年虽然苦点,但只要咱们一家人还在,只要将军好好的,就不苦。”
老妇人又将目光转向二夫人。
二夫人性子刚直,这些年在院子里,里里外外的活计都是她打理,还时常安慰其他姐妹,是陈家女眷里的主心骨。
“老二啊!”
“娘,在呢。”二夫人在她身边蹲下。
“你性子刚,做事利落,这些年也全靠你,陈家才没有垮。”
老妇人的声音里满是感激,“院子里的菜园是你种的,姐妹们的衣物是你缝的,连芷兰的功课,也是你在教……娘知道,你最辛苦,只是从来不说。”
“娘,瞧你说的,这都是儿媳该做的。”
二夫人摇了摇头,“咱们是陈家的媳妇,就得撑起陈家的天。只要能等将军回来,只要能等到沉冤昭雪的那一天,再苦再累,儿媳都能扛。”
最后,老妇人的目光落在三夫人身上。
她嫁进来才半年,陈家就遭了难,她从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姐,一下子变成了罪臣家眷,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老三,你嫁进来没多久,陈家就遭了难,连件像样的首饰都没给你添过。”
老妇人的声音里满是愧疚,“娘心里最过意不去的,就是你……”
“娘!”三夫人赶紧打断她,眼眶红了起来,“儿媳既然嫁了进来,就是陈家的人,什么首饰、什么富贵,儿媳都不在乎,只要能跟姐妹们在一起,只要能等将军回来,儿媳就满足了。”
老妇人看着眼前的儿媳们,又低头看了看身边的陈芷兰。
她今年才十六岁,打记事起就没走出过这个院子,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知道集市的热闹,不知道草原的辽阔,只在院子里的小菜园和纺车旁长大。
想到这里,老妇人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悲伤道:“可怜我的芷兰,打记事起就没走出过这个院子!她本该像其他姑娘一样,去逛集市、去看花灯、去选自己喜欢的布料,可现在……娘对不起远山,对不起你们,更对不起芷兰我的孩儿啊!”
“娘!您别这么说!”
大夫人赶紧拿出手绢,哭道,“芷兰懂事,她知道咱们的难处,从来没抱怨过。”
“奶奶!”陈芷兰抱住老妇人的胳膊,“芷兰不觉得苦,有奶奶在,芷兰就很开心了。”
“娘,您别太自责了。”二夫人也开口劝道,“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把消息传给将军,让他小心王爷的算计。只要将军没事,咱们陈家就还有救。”
其他妇人也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劝着老妇人。
老妇人看着眼前的众人,擦干眼泪:“你们说得对,只要远山没事,咱们陈家就还有救。希望老天爷保佑他平平安安,逢凶化吉……”
……
青州城外。
一队衙役静静肃立。
秦同知站在最前,焦急等待着。
自三日前接到光禄寺的文书,说要派官来核验将军醉并议定采买事宜,今日会到青州,他便早早在此等候。
这将军醉虽是铁林谷所产,此前因怕西梁王调查,特意将主酒坊设在了青州城外的旧酒庄。
“大人,来了!来了!”
身旁的衙役突然指着远处的官道。
秦同知抬眼望去,一支马队正缓缓而来。
不多时,马队近了。
为首两匹白马上坐着两位官员,身后跟着十余名吏员,还有二十余名披甲兵士,腰间皆佩着战刀,一看便知是护送贡物采办的京营兵卒。
待马队到了城门前,两位官员翻身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