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者身着深青色圆领袍,袍角绣着暗纹云鹤,正是光禄寺丞周瑾。
身后那人穿着浅青色公服,是负责核验贡物的光禄寺监丞李默。
周瑾走上前,拱手为礼:“秦大人,久候了。本官与李监丞此次前来,是为岁贡女真的将军醉而来,叨扰了。”
秦同知连忙拱手回礼:“两位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下官已在城外酒坊备下薄酒小菜,也备好了新酿的将军醉,不如先去坊中歇息片刻,再议正事?”
“如此甚好。”周瑾点点头。
一行人顺着官道往酒坊走去。
不过一柱香的功夫,便到了那座改造后的酒庄。
只见四周围墙高耸,皆用青砖砌成。
正门上方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青州酿坊”四个大字。
刚推开大门,一股醇厚的酒香便扑面而来。
院内铺着平整的青石板,两侧整齐排列着数十个一人多高的酒缸。
缸口盖着厚重的木盖,上面贴着红色的封条。
远处的作坊里,隐约传来工匠们的吆喝声。
李默目光扫过院中景象,由衷赞叹:“不愧是能被女真定为王室贵族特供的佳酿,单看这酒坊的规制,便知非同寻常。缸体排列规整,作坊烟火不绝,可见是用心经营的。”
秦同知闻言,笑着解释:“大人说笑了。这酒坊原是座旧酒庄,铁林谷的林谷主去年盘下来改造的,据说特意请了江南的酿酒师傅指点,又用了地下深泉水,才酿出这将军醉。如今青州城里的乡绅大族,都以喝上一坛将军醉为傲,只是这酒需经’三蒸三酿’,周期长,产量有限,寻常百姓想买都买不到呢。”
说话间,众人已到了正厅。
厅内摆着一张宽大的红木桌,桌上早已备好四碟小菜:酱牛肉、卤花生、凉拌木耳、腌黄瓜,皆是下酒的佳品;旁边还放着三只白瓷酒盏,盏壁薄如蝉翼,透着精致。
酒坊的总匠头老郑早已候在厅内,见官员们进来,连忙上前见礼。
随后亲手从旁边的酒坛中舀出酒液,缓缓斟入盏中。
只见酒液澄澈透亮,倒入盏中时还带着细微的酒花,久久不散。
未等入口,一股混合着粮食香与果木香的醇厚气息便漫满了厅堂,勾得人食指大动。
周瑾端起酒盏,先将盏身倾斜,仔细观察酒液的色泽与澄清度,又凑近闻了闻香气,随后浅啜一口,闭目品了片刻,才缓缓睁开眼,对李默点头:“入口醇厚,咽下后余味悠长,烈度也够,确实是难得的佳酿。”
李默也依样核验。
先是用银勺舀出酒液,滴在随身携带的验酒石上。
那石头是光禄寺特制,若酒中掺水或有杂质,石头便会变色,
此刻验酒石依旧是莹白色,显然酒质纯净。
接着他取出一把木质的酒度尺,将其浸入酒盏中,待标尺稳定后一看,笑道:“酒度正好,符合女真要求的烈而不呛,周大人,这品质过关了。”
周瑾点点头,随即从吏员手中接过一本厚厚的账簿,放在桌上,对秦同知道:“秦同知,品质既已核验无误,便该议采买的数量与价钱了。女真那边已明确要求,每年需供将军醉三百坛,每坛净重二十斤,坛身需烧制’大乾岁贡’与‘将军醉’字样,外裹红绸,贴光禄寺监制的封条,这点此前文书中已提及,你看是否可行?”
秦同知连忙点头:“可行!可行!”
“数量既已定下,便说说价钱。”
周瑾的目光落在秦同知身上,郑重道,“本官来时已查过青州的市价,这将军醉在青州城酒楼,每坛要价二十两银子,可有此事?”
秦同知心中一凛。
他知道官府采买贡物,向来会压价,却没想到周瑾连市价都先查清楚。
他点点头,如实答道:“回大人,确是如此。只因将军醉产量少,又得用铁林谷的山泉水和特制酒曲,成本本就比寻常米酒高,再加上青州人追捧,市价便涨到了二十两一坛。”
“可朝廷采买贡物,向来有官价,需兼顾成本与朝廷开支,不能全按市价来。就说江南的女儿红,市价每坛八两,皇室采买价是五两;蜀地的剑南春,市价十二两,皇室采买价是七两,皆是按市价的六成到七成来定。”
秦同知脸上露出几分难色:“大人,将军醉的成本实在不低。若按市价六成算,每坛十二两,怕是连成本都不够啊。”
周瑾也不着急,缓缓道:“秦同知,本官也知道酿酒不易。但这将军醉是作岁贡用,朝廷采买后,还要负责运往女真,运费、护送费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一旦定为皇室采买的贡酒,往后酒坊的名声会更大,流通也会更顺畅,这其中的益处,想必你也清楚。”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样吧,本官也不按六成压价。每坛按十四两银子算,这已是市价的七成,比剑南春的采买比例还高。你想想,寻常酒坊想求着朝廷采买,都没这个机会,如今给你十四两一坛,既保证了酒坊的利润,也给了朝廷一个台阶,如何?”
秦同知心中盘算起来:
林川说给朝廷的最低价是每坛六两,如今能拿到十四两,已经远超预期了。
“多谢周大人体恤!”
秦同知连忙起身拱手,“十四两一坛,这个价钱,下官替林谷主应下了!”
……
铁林谷,林家大院。
八仙桌上铺着商队从南边带回来的细棉布。
林川蹲在桌前,把麻将牌按“万、条、饼、字”分堆摆好。
身后四个女子凑着看:芸娘捏着半块酥糖,秦砚秋手里攥着本账册,陆沉月则扒着桌沿,眼睛瞪得跟二饼似的。丫鬟春桃则捧着个小盆,里面盛着点心,踮着脚站在秦砚秋身后,探头张望。
“先说好规矩啊……”
林川把牌推倒重新洗牌,“咱们玩推倒胡,新手不搞复杂的,凑够四组一将就算胡。输了的人,要给赢了的捶背捏腿,沉月欠我两次了啊,这次可别赖账。”
陆沉月立马急了,伸手去抢林川手里的牌。
“我哪赖了!上次是你没说清楚将是什么!这次我肯定赢,要捶也是你给我捶!”
秦砚秋赶紧拉住她,把她按回椅子上:“别闹,先看清楚怎么理牌。你上次把九万塞到九条堆里,还说人家牌印错了,这次可得认真学。”
身后那人穿着浅青色公服,是负责核验贡物的光禄寺监丞李默。
周瑾走上前,拱手为礼:“秦大人,久候了。本官与李监丞此次前来,是为岁贡女真的将军醉而来,叨扰了。”
秦同知连忙拱手回礼:“两位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下官已在城外酒坊备下薄酒小菜,也备好了新酿的将军醉,不如先去坊中歇息片刻,再议正事?”
“如此甚好。”周瑾点点头。
一行人顺着官道往酒坊走去。
不过一柱香的功夫,便到了那座改造后的酒庄。
只见四周围墙高耸,皆用青砖砌成。
正门上方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青州酿坊”四个大字。
刚推开大门,一股醇厚的酒香便扑面而来。
院内铺着平整的青石板,两侧整齐排列着数十个一人多高的酒缸。
缸口盖着厚重的木盖,上面贴着红色的封条。
远处的作坊里,隐约传来工匠们的吆喝声。
李默目光扫过院中景象,由衷赞叹:“不愧是能被女真定为王室贵族特供的佳酿,单看这酒坊的规制,便知非同寻常。缸体排列规整,作坊烟火不绝,可见是用心经营的。”
秦同知闻言,笑着解释:“大人说笑了。这酒坊原是座旧酒庄,铁林谷的林谷主去年盘下来改造的,据说特意请了江南的酿酒师傅指点,又用了地下深泉水,才酿出这将军醉。如今青州城里的乡绅大族,都以喝上一坛将军醉为傲,只是这酒需经’三蒸三酿’,周期长,产量有限,寻常百姓想买都买不到呢。”
说话间,众人已到了正厅。
厅内摆着一张宽大的红木桌,桌上早已备好四碟小菜:酱牛肉、卤花生、凉拌木耳、腌黄瓜,皆是下酒的佳品;旁边还放着三只白瓷酒盏,盏壁薄如蝉翼,透着精致。
酒坊的总匠头老郑早已候在厅内,见官员们进来,连忙上前见礼。
随后亲手从旁边的酒坛中舀出酒液,缓缓斟入盏中。
只见酒液澄澈透亮,倒入盏中时还带着细微的酒花,久久不散。
未等入口,一股混合着粮食香与果木香的醇厚气息便漫满了厅堂,勾得人食指大动。
周瑾端起酒盏,先将盏身倾斜,仔细观察酒液的色泽与澄清度,又凑近闻了闻香气,随后浅啜一口,闭目品了片刻,才缓缓睁开眼,对李默点头:“入口醇厚,咽下后余味悠长,烈度也够,确实是难得的佳酿。”
李默也依样核验。
先是用银勺舀出酒液,滴在随身携带的验酒石上。
那石头是光禄寺特制,若酒中掺水或有杂质,石头便会变色,
此刻验酒石依旧是莹白色,显然酒质纯净。
接着他取出一把木质的酒度尺,将其浸入酒盏中,待标尺稳定后一看,笑道:“酒度正好,符合女真要求的烈而不呛,周大人,这品质过关了。”
周瑾点点头,随即从吏员手中接过一本厚厚的账簿,放在桌上,对秦同知道:“秦同知,品质既已核验无误,便该议采买的数量与价钱了。女真那边已明确要求,每年需供将军醉三百坛,每坛净重二十斤,坛身需烧制’大乾岁贡’与‘将军醉’字样,外裹红绸,贴光禄寺监制的封条,这点此前文书中已提及,你看是否可行?”
秦同知连忙点头:“可行!可行!”
“数量既已定下,便说说价钱。”
周瑾的目光落在秦同知身上,郑重道,“本官来时已查过青州的市价,这将军醉在青州城酒楼,每坛要价二十两银子,可有此事?”
秦同知心中一凛。
他知道官府采买贡物,向来会压价,却没想到周瑾连市价都先查清楚。
他点点头,如实答道:“回大人,确是如此。只因将军醉产量少,又得用铁林谷的山泉水和特制酒曲,成本本就比寻常米酒高,再加上青州人追捧,市价便涨到了二十两一坛。”
“可朝廷采买贡物,向来有官价,需兼顾成本与朝廷开支,不能全按市价来。就说江南的女儿红,市价每坛八两,皇室采买价是五两;蜀地的剑南春,市价十二两,皇室采买价是七两,皆是按市价的六成到七成来定。”
秦同知脸上露出几分难色:“大人,将军醉的成本实在不低。若按市价六成算,每坛十二两,怕是连成本都不够啊。”
周瑾也不着急,缓缓道:“秦同知,本官也知道酿酒不易。但这将军醉是作岁贡用,朝廷采买后,还要负责运往女真,运费、护送费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一旦定为皇室采买的贡酒,往后酒坊的名声会更大,流通也会更顺畅,这其中的益处,想必你也清楚。”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样吧,本官也不按六成压价。每坛按十四两银子算,这已是市价的七成,比剑南春的采买比例还高。你想想,寻常酒坊想求着朝廷采买,都没这个机会,如今给你十四两一坛,既保证了酒坊的利润,也给了朝廷一个台阶,如何?”
秦同知心中盘算起来:
林川说给朝廷的最低价是每坛六两,如今能拿到十四两,已经远超预期了。
“多谢周大人体恤!”
秦同知连忙起身拱手,“十四两一坛,这个价钱,下官替林谷主应下了!”
……
铁林谷,林家大院。
八仙桌上铺着商队从南边带回来的细棉布。
林川蹲在桌前,把麻将牌按“万、条、饼、字”分堆摆好。
身后四个女子凑着看:芸娘捏着半块酥糖,秦砚秋手里攥着本账册,陆沉月则扒着桌沿,眼睛瞪得跟二饼似的。丫鬟春桃则捧着个小盆,里面盛着点心,踮着脚站在秦砚秋身后,探头张望。
“先说好规矩啊……”
林川把牌推倒重新洗牌,“咱们玩推倒胡,新手不搞复杂的,凑够四组一将就算胡。输了的人,要给赢了的捶背捏腿,沉月欠我两次了啊,这次可别赖账。”
陆沉月立马急了,伸手去抢林川手里的牌。
“我哪赖了!上次是你没说清楚将是什么!这次我肯定赢,要捶也是你给我捶!”
秦砚秋赶紧拉住她,把她按回椅子上:“别闹,先看清楚怎么理牌。你上次把九万塞到九条堆里,还说人家牌印错了,这次可得认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