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号,也就是当天夜里。

  县局会议室里济济一堂,大家围坐在会议桌两侧。

  天花板上的白织灯周围,飘荡着一缕缕烟雾。

  作为主管刑侦的副局长万峰,把烟头按在烟灰缸里,指了指大队长章勇。

  “市局的同志也都在,大家都看过现场了,咱们就不废话了,你来讲讲案子的情况。”

  “好的。”

  章勇拿出笔记本,站起身来,开口道:“发生在今天早上的灭门案,报案时间是在早上的七点二十四分,报案人是一个叫林巧云的化肥厂女职工。

  据她供述,她女儿何晓一夜未归,说是去找住在家属楼的王雨,这两个女孩是同班同学,关系比较要好。

  林巧云是摆夜宵摊的,头天晚上回来已经凌晨一点过后了。

  她当时并没有发现女儿何晓没在家,何晓住的那间屋子是关着的,直到早上,她起床后,才发现女儿不在屋里,而且被子是冷的。

  于是,她就想着何晓给她说过,王雨在星期五放学的途中,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何晓。

  何晓家庭比较困难,单亲家庭,母亲下岗后,都是出去摆小吃摊赚钱谋生。

  何晓也不是没鞋子,她的鞋子被学校几个男同学给扔了,所以那两天她穿着的都是凉鞋。

  10号傍晚的时候,何晓就去了王雨的家。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林巧云发现女儿一夜未归,所以去王建家里找女儿,这才发现了案发现场。”

  这时候,何金波问道:“当时门是锁着的,还是关着的?”

  章勇回答说:“锁着的。”

  “那她是怎么进去的?”

  “林巧云说,她早上六点就过去了一趟,敲门没人答应,于是她就回家了,七点再过去,敲门,里面还是没人。

  两家人关系也算很好,林巧云和李秀梅都是化肥厂职工,对王建家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这个时间没人在家,她就很怀疑。

  她下楼的时候,刚好就在一楼楼道口的一堆垃圾中,发现了一串钥匙。

  这串钥匙她很熟悉,就是王建家里的。

  于是,林巧云就把钥匙捡了起来,返回楼上,尝试着开门,进门之后,她就看见了王建死在餐桌边上。

  然后就是李秀梅,和那两个孩子的尸体。

  她吓得晕了过去,醒来就大喊救命,并用王建家里的座机电话报了警。

  几分钟后,四楼的一个住户下楼上班,听见她的喊叫,也进了屋。”

  这时候,何金波接过话茬子:“这个人姓牛,叫牛凯旋,是王建的同事,也是厂办的会计,住同一栋楼。

  他是在七点四十三分下的楼,听见林巧云的喊声之后,进屋查看情况,看见屋里的情形后,他马上就打电话给了化肥厂保卫科,把人叫来控制现场,所以,屋里只有他一个人进去过。”

  章勇点了点头,继续道:“王建死在餐桌边上,然后就是他的妻子李秀梅,死在他们睡的那间房,其次就是他们的女儿王雨,以及林巧云的女儿何晓,一共四名死者。”

  温墨的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后,看向温玲和张晋康:“你们法医有什么判断?”

  张晋康道:“还是温法医讲吧。”

  温玲点了点头,朗声道:“王建身中四刀,致命伤是利器扎破脖子的动脉血管。

  他先是失血性休克,随后鲜血涌进了气管,造成了‘血淹肺’,所以他的死亡是复合性窒息。

  作案凶器的话,需要尸体解剖后,才能验出什么样的利器。”

  “李秀梅是机械性窒息死亡,作案工具是1.5cm宽、白色的尼龙带,捆住李秀梅手腕的也是这样的尼龙带。”

  这时,杨锦文停下钢笔,抬起头来,插话道。

  “捆住李秀梅手腕的尼龙带长度为112厘米,扼颈的那条尼龙带长度为88厘米,我看过了,这条尼龙带总长两米,是利器从中间割断的。

  尼龙带的韧性很强,断口有粗毛,应该是割了好几下。

  而且,除了作案用的这条尼龙带之外,我在被害者家里没有发现其他类似的尼龙带。”

  温墨眨眼:“你怀疑是凶手带来的?”

  杨锦文没有直接回答:“尼龙带是崭新的,上面没有筛出指纹,但是刷到了一些纤维,这和温法医从一号死者指甲里找到的纤维是一样的。”

  “什么东西?”

  温玲道:“凶手作案时戴着劳保手套,一号死者王建应该是在遇害时,抓住过凶手的手,所以在指甲里留下了纤维。”

  痕检宋军点头:“这个也是我待会要说的,这种纤维在床铺上,桌子上,茶几上,还有厨房都有类似的发现。

  凶手在作案后,除了用拖把抹去现场脚印之外,还戴着手套作案,所以我们提取到的指纹,作用应该不大。”

  何金波开口问:“两米长的尼龙带,还是崭新的,是干什么用的?”

  杨锦文看了他一眼:“工地上用的。”

  “你查到了啥?”

  “尼龙带虽然是新的,但是上面残留着一些暗红色的粉末,我看了一下,应该是砖头的粉末。”

  温墨问道:“你确定?”

  如果作案用的尼龙带是凶手自己带来的,而且还是工地上用的,那就是一条侦查方向。

  要找出侦查方向是很困难的,一般的刑警都是摸排被害者的社会关系,杨锦文是通过证物出发,那是更有说服力一些。

  杨锦文回答说:“应该是红砖的粉末,这是我的判断,可能会有疏忽,最好是拿去省城的物证中心检验一下微量元素,确定其成分之后,那就最好了。”

  他这话说了当没说,拿去省城检测?还微量元素?

  什么是微量元素,在座的刑警都没几个能听明白的,反正听着是很高大上的。

  温墨也不管他,直接就道:“这条线索,由你去查。”

  杨锦文点点头。

  温墨又道:“温玲,你继续说。”

  “另一间卧室里,也就是三号和四号死者,也都是机械性死亡,勒死她们的是三号死者,也就是王雨脖子上的那条蓝色围巾,围巾被拉的变形了,长度是1.5米。

  围巾上同样残留劳保手套的纤维材质。

  除此之外,何晓生前遭到了侵害,王雨没有。

  捆绑她们手腕的两米长的尼龙带,没有断开,是把两个女孩的手腕绑在一起的。”

  说到这两个女孩遇害,会议室里都沉默了。

  在座的都看过现场,两个女孩的手是交叉抱在一起的。

  王雨双手抱着何晓,手腕在何晓背后被尼龙带捆住。

  随后,何晓双手抱着王雨,她的手腕在王雨背后也是被捆绑着的,用的都是一条尼龙带。

  片刻后,会议室里的大家伙都点起了香烟,想要释放心中的郁积。

  最终,还是猫子问出声来:“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干?”

  但没有人回答他,凶手的变态程度,只要是侦破几起强坚案的老刑警都明白。

  温玲继续道:“我检测过了,死者体内没有米青液,凶手在作案时应该做了防护措施。”

  温墨问道:“那个防护措施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凶手自己带的?”

  杨锦文道:“我们在案发现场没有发现避孕套的盒子,也有可能是被害者的,得去药店或者其他有售卖的地方,查购买记录。”

  何金波马上问道:“谁会带着这个?我们在屋子里查过了,被害者王建一家人的衣柜和抽屉都被翻动过,钱包里的钱、存折也都不见了,属于入室侵财,最后演变成杀人。”

  杨锦文摇头:“那如果真的是凶手带着的呢?”

  何金波目光一凝,马上回答:“那就只说明了一点,凶手之前踩过点。”

  温墨道:“我倾向于踩过点,入室侵财的话,不可能不事先踩点,要往这一方面查一查。”

  会议室里众人点头,开始做笔记。

  温玲道:“死亡时间,因为还没有对尸体进行解剖,只能给一个大概的时间。

  初步估计,王建是10号深夜十点到十二点之间死亡。

  李秀梅是在凌晨一点到两点之间死亡。

  最后就是王雨和何晓,她们的死亡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死亡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

  温墨点点头,看向县局大队长章勇:“家属楼的住户都走访过了吗?我看见楼下还有门卫室,应该是有人值班的,凶手是怎么进来的?”

  章勇道:“没有目击者,凶手是晚上来的,天亮之后走的。四楼一共四户人家,除了被害者一家人之外,其他两户人家周末都住在外面的新家,还有一户退休双职工,耳朵都不好使,我们问过了,当时这老两口一点声音都没听见。

  至于家属楼楼下的门卫室,是一个叫房中泰的职工,案发后,一直找不到他的人。

  家属楼的住户说,从昨天早上,到第二天早上,也就是今天案发后,房中泰没见人。

  他住在围墙对面的职工楼,我们去他宿舍看了,行李都在,衣服也没少,但根据和他住在一起的工友说,他是在九号晚上出去后,就没回来过。”

  “找到这个人,另外,这起灭门案事关重大,我也不多讲了。

  从整个案子的情况来看,入室侵财,然后演变杀人的大概率很大,凶手事先肯定踩过点,或者是熟人作案。

  王建和李秀梅的社会关系,不管是职工楼或者是家属楼,还是化肥厂,都给深扒,把人给我排出来。

  法医把尸体解剖了,尽量把作案凶器给推断出来。

  痕检中队,我不管有没有指纹或者血脚印,一部分再去勘现场,再有对现有的物证进行检验,给我们找出物证线索出来!”

  何金波正要说点啥,转头一瞧,杨锦文握着钢笔,正在笔记本上刷刷的写着什么。

  他不由得瞳孔一震,果然,杨锦文肯定是有想法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最新章节,说好的保卫科干事,你破什么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