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紫宸殿。

  温和的晨光,在冰冷如镜的金砖上熠熠生辉。

  却丝毫驱不散殿内那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的空气。

  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垂首屏息。

  偌大的殿堂中鸦雀无声......

  唯有御座旁金猊炉中袅袅升起的龙涎香烟,丝丝缕缕,盘旋不定。

  仿佛也感应到了今日这大潮会上......非同寻常的气氛。

  李世民龙行虎步至于殿中,高踞龙椅之上。

  冕旒垂面,珠玉遮挡了圣颜,令人看不清具体神情,但那股渊渟岳峙的帝王气场,已让整个大殿笼罩在一片无形的沉肃压力之下。

  天子临朝!

  文武百官山呼朝拜!

  可,待繁缛的朝仪刚毕......

  黄门侍中刚唱罢:“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那早就在暗中准备好一切的御史中丞郑元寿便跨出班列,手持玉笏行了大礼,便声音沉抑却异常清晰地划破了殿内的死寂道:“陛下!”

  “臣...有本启奏!”

  郑元寿的声音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瞬间打破了凝滞。

  整个大殿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李承乾见状,便知这老家伙肯定时冲自己来的,不免心也猛地一揪,袖中的手更是悄然握紧,可身为太子,却只能却竭力维持着面色平静,静待父皇发话。

  可谁知那郑元寿却未等天子准允,便高举玉笏,脸上带着一种近乎悲壮,高声道:“臣,今日要参劾的,非是寻常贪渎,非是微小过失!”

  刚说罢第一句,郑元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痛心疾首的颤音道:“臣要参劾的,是储君失德,是奸佞乱政!”

  “是有人倚仗圣眷,结党营私,败坏朝纲!”

  说罢,这老家伙又从袖中郑重取出两份文书,高高举起!

  “此二物,便是铁证!”

  “一份,是牧云商会主事钱荣,贿赂东宫属官的礼单!”

  “其上所列,皆是奇珍异宝,价值连城!”

  “另一份,更是骇人听闻!”

  “乃是太子殿下亲笔所书,批示准许牧云商会漕船便宜行事,免检通关之条陈!”

  “此乃滥用职权,纵容奸商,视国法如无物!”

  每说一句,郑元首的声音便激昂一分,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出来。

  “陛下!”

  “太子乃国之储君,当为天下表率!”

  “如今却与这等唯利是图的商贾纠缠不清,收受如此重贿,行此违制之举!”

  “臣斗胆请问,如此下去,大唐国法何在?”

  “朝廷纲纪又何存?!”

  “还有那牧云商会,借着东宫之势,涨势欺人偷漏国税!”

  “更乃国之巨蠹!”

  “臣恳请陛下,明正典刑,肃清朝野!”

  郑元寿一脸沉痛的说罢,轰然拜倒于殿中,伏地长跪不起!

  见状,在场所有人,除了早就从赵牧得到消息的太子和与郑党之人外,其他所有人包括高高在上的皇帝李二,全都目瞪口呆......

  可郑元寿身后的几名郑党官员立刻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鬣狗,纷纷出列,高声附和道:“郑御史所言极是!”

  “太子殿下身为果汁储君,岂可如此不自爱!”

  “那牧云商会更是必须严查!绝不姑息!”

  “以显我大唐,朝廷之威仪......”

  结果,他们这一动。

  支持太子的官员倒是又惊又怒的反应过来了!

  赶忙纷纷站出来当庭驳斥道:“血口喷人!”

  “郑元寿!”

  “你竟敢污蔑储君!”

  “证据真假尚未可知,岂容你等在此放肆!”

  .......长孙无忌等位高权重的那几位,却是面面相觑,暗自摇头.....

  片刻之间,朝堂之上顿时已经吵作一团,如同沸鼎。

  侧身立于底座旁不远的太子李承乾脸色还算正常,可呼吸显然变得已经有些急促了。

  他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刺在自己身上。

  或怀疑,或同情,或幸灾乐祸。

  强迫自己稳住心神,太子缓缓将目光投向御座,等待着父皇的决断,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想起赵牧那句“以实破虚”。

  “肃静!”

  御座旁,内侍省官员尖利的声音响起,勉强压下了嘈杂。

  这时,李世民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冰冷的威严,瞬间镇住了全场:“郑卿,你口口声声铁证如山。”

  “这证据,又从何而来?”

  “可曾有核实?”

  闻言,郑元寿心中一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想都没想,他便硬着头皮道:“回陛下,此乃臣多方查访所得,来源可靠!”

  “至于核实……此等笔迹印鉴,一目了然,何须多核?”

  “陛下明鉴,一看便知!”

  毕竟是已经穷途末路狗急跳墙,这老家伙也是急了,竟试图将证据直接定性。

  其实,这老家伙也是惯性思维了。

  他觉得不论皇帝如何信重太子,这天家君储二人,还是天生的政治对手,再加上上次太子被收回监国之权后,李世民也一直未再正式给太子恢复监国权柄,便让他觉得此为可乘之机。

  至少,就算扳不到太子,也还能让太子不敢在明目张胆的支持赵牧。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以为只要李世民看了这些证据,哪怕不信,也会以此作为拿捏太子的把柄......

  毕竟,他自认为自己做的这些证据,不说以假乱真,至少也不是一眼假......所以,他着急的想先将证据送到李世民手中御览。

  可谁知就在这时,一位素来中立的官员出列朗声道:“陛下!”

  “臣以为此事关乎国本,岂能儿戏?”

  “郑御史称来源可靠,却语焉不详。”

  “且仿冒笔迹之事,古来有之。”

  “为求万全,臣恳请先当庭验看,由三司与精通此道的学士共同鉴定,若无误,再呈上陛下御览,如此.....方可服众!”

  “陛下!”魏征紧随其后,面色沉凝铿锵道:“此议乃老成谋国之言!”

  “真伪之辨,关乎储君清誉,关乎朝廷体统!”

  “必须慎之又慎!”

  “若为真,自当按律严惩。”

  “若为伪,则构陷者其心可诛,亦绝不能轻饶!”

  “请陛下圣裁!”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将郑元寿逼到了墙角。

  尤其是看到连魏征都站出来了,他脸色微变,只能强辩道:“证据在此,岂容尔等置疑?”

  “莫非是要包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最新章节,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