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鱼线……等路上遇到更合适的材料再说。”
林予安拿起那枚精巧的骨质鱼钩,小心地用一片树叶包好收进柳条框里防止遗失。
然后为三堆篝火都添上了足够燃烧半夜的硬木,将那张处理了一半的蛇皮,挂在了其中一堆副火堆旁边的岩壁上。
那里的温度不高,但持续的烟雾和热量,正在对它进行着一种古老的加工。
做完这一切,他终于可以躺在那张简陋但干燥的床铺上。石矛就放在他手边,冰冷的触感让他保持着最后一丝警惕。
一夜平安无事。
那未知的顶级掠食者,似乎只是路过,又或者被这悬崖上彻夜不息的火光和人类的气味所惊扰,没有选择冒险前来一探究竟。
天色刚刚蒙蒙亮,当第一缕灰白色的晨光刺破黑暗时,林予安便睁开了双眼。他的睡眠很浅,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将他惊醒。
冰冷的山风让他打了个寒颤。他立刻起身走到洞口,警惕地观察着下方丛林。
林间弥漫着一层薄雾,一切都笼罩在黎明前的宁静之中。
确认没有直接的危险后,他开始高效地为今天的急行军做准备。
他昨晚没有忘记布置集水装置,在洞穴外几个芭蕉碗里,已经积攒了满满的晶莹露水。
小心地将露水一滴不漏地送入口中,补充了一夜流失的水分。
然后取下了那张在烟火边熏了一夜的蛇皮。
经过一夜的烟熏火燎,蛇皮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它不再是那张湿滑腥气的生皮,而是变成了一张颜色更深,呈现出暗沉的铅灰色的柔韧皮革。它的触感干燥而结实,充满了韧性。
“这就是我的新装,一个纯天然的储水袋。”他将蛇皮展示给镜头。
“昨晚处理它的时候,我做了两件事,”他一边解释,一边展示着蛇皮的细节。
“第一是彻底的刮肉,用燧石片将蛇皮内侧所有残留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全部刮干净,直到露出下面白色的皮板。”
“这是去除异味防止腐烂最关键的一步,任何一点有机物残留都会污染水源。”
“第二是烟熏,把它挂在火堆旁让烟雾整夜地熏烤它。烟雾里的酚类化合物是天然的防腐剂和鞣剂。”
“它能让皮革变得稳定耐用,并且赋予它强烈的烟熏味。不仅能彻底掩盖任何残留的腥气,对野生动物来说也是一种警示信号。”
林予安将蛇皮翻转过来,露出了光滑带着鳞片的内侧。
“制作水袋,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是,永远要用鳞片这一面作为储水的内胆。”
“鳞片光滑致密几乎不透水,是最天然的防水层,而且最容易清洗。如果用被刮过的皮板那一面装水,很容易滋生细菌。”
蛇皮的颈部开口自然地成为了水袋的袋口,一个完美的管状储水袋就此完成。
林予安小心翼翼地将芭蕉碗收集的露水,一滴不漏地灌进蛇皮水袋里。
水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胀起来,最终变成了一个沉甸甸的皮囊。
用一小段藤蔓扎紧袋口,满意地掂了掂。有了它,林予安就拥有了在远离水源的地区进行长途跋涉的底气。
太阳开始升起,驱散了林间的薄雾。
林予安熄灭了火堆,仔细地用沙土掩埋好所有灰烬,抹去了自己在这里生活过的大部分痕迹。
他将所有装备重新打包,把那救命的储水袋小心地固定在背篓最顺手的位置。
最后一次环顾这个给了他一夜安全的悬崖堡垒,没有丝毫留恋转身踏上了新的征途。
他一边向着石门峡的大致方向行进,一边对着胸前的Action 3镜头讲述着今天的计划。
“挑战的第三天,我们昨晚的庇护所非常成功,但也因此损失了宝贵的时间。”
“十天的挑战还剩八天,我们只推进了两公里。所以今天的计划只有一个,急行军。”
他的脚步踩在湿滑的岩石和腐叶上,稳健而迅速。
“我的目标是在今天天黑前,至少向前推进三公里,彻底翻过这片山脊,离开那个未知掠食者的核心猎场。”
“这意味着我必须在保证速度的同时,还需要时刻维持方向的正确。”
“在哀牢山这种原始丛林里,迷失方向是比遇到猛兽更致命的危险。”
他停下脚步,指了指头顶被层层迭迭的树冠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
“你们看,这里的林冠覆盖率超过百分之九十,想要依靠太阳的方位来定位,变得非常困难。”
“而且山中雾气变幻莫测,一旦起雾能见度可能不足五米。指南针?在这种磁场复杂的山区,同样不可尽信。”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利用更原始、也更可靠的自然参照物。”
他继续向前走,像一个移动的课堂,“最简单的一点就是永远记住水往低处流。只要我们始终沿着溪谷逆流而上,大方向就不会错。”
“这是我们最主要的参照系,但今天为了翻越山脊我必须离开溪流。”
“所以我还可以观察植被的向阳性。注意看,”他指着一棵大树的树干。
“在北半球,树木朝南的一面,因为能接收到更多的阳光,通常枝叶会更茂盛,树皮也更干燥。”
“而朝北的一面,则更容易生长苔藓和地衣。这不是绝对的,但通过观察多棵树木,你就能得出一个大概率的正确方向。”
“还可以利用风向和山体走势,哀牢山受西南季风影响,风大多从一个固定的方向吹来。”
“通过树冠的倾斜方向来判断常年风向,同时记住自己是从哪个方向的山坡上来的,大致保持与等高线平行的移动。”
“或者有控制地爬升与下降,最忌讳的就是在林子里毫无目的地乱转,那会让你在半小时内彻底迷失。”
他一边解说,一边用行动印证着自己的话。眼睛不断地在周围的树木、岩石、地衣之间切换,脑中仿佛构建出了一幅立体的地形图。
急行军是枯燥且极其消耗体力的,一路上除了沉重的呼吸声和脚踩在枯枝败叶上的沙沙声,丛林里静得出奇。
但这种静谧只是表象,林予安知道无数双眼睛,正在暗中观察着他这个不速之客。
突然,他前方的树冠一阵剧烈的晃动,紧接着,传来一阵悠长而嘹亮的、如同歌唱般的啼鸣声。
他立刻停下脚步,蹲下身,将身体隐藏在一片巨大的蕨类植物后。
迅速取下胸前的相机,用手持的方式,将镜头缓缓推向声音的来源。
镜头穿过层层迭迭的枝叶缝隙,眼前的画面,让他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那是一幅只存在于顶级生态纪录片中的惊艳画面。
在几十米外一棵耸入云端的树冠上,一个黑色的身影正以一种反重力的姿态,在空中进行着令人目眩的表演。
它的身形极其修长,通体覆盖着一层油亮的、如同黑丝绒般顺滑的毛发。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头顶那一撮高高耸立黑色冠状毛发,随着它的动作在空中飘逸,充满了不羁的野性。
它的手臂长得几乎不成比例,舒展开来远超它的身高。
此刻这对手臂就是它的翅膀,只见它单手抓住一根高处的树枝,整个身体如同钟摆一样向前荡出。
在荡到最高点、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一瞬间,它松开了手!
整个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在即将下坠的刹那,另一只手臂精准无比地抓住前方更远处的一根枝干。
“OMG……”林予安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气声喃喃道,语气中充满了无法抑制的震撼。
“黑冠长臂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真正的树冠精灵!”
他一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镜头,用微不可闻的声音进行着现场解说,仿佛在录制一期最顶级的自然节目。
“伙计们,我们中大奖了。这是黑冠长臂猿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它们一生都生活在树冠之上,对栖息地的要求苛刻到了极点。”
镜头中,又出现了两个稍小一些的身影。
一只同样是黑色,但体型略小的雌性长臂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只毛色呈金黄色、好奇地探出脑袋的小猿。
他调整了一下呼吸,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更深的激动:“我们现在身处哀牢山腹地……”
“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很可能就是黑冠长臂猿的景东亚种!”
“一个以这片山脉所在的县城命名的亚种!我们是在它的命名地,看到了活着的传奇!”
“你们看,这是一个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单元。长臂猿是严格的树栖动物,一生都很少下地。”
“它们拥有惊人的臂行能力,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种空中荡越,一次摆荡可以轻松超过十米。”
“这得益于它们超长的手臂、极其灵活的腕关节和肩关节。”
“注意看它们的性别差异,”他将镜头拉近,“成年雄性通体纯黑,头顶有明显的黑色冠状毛。”
“而成年雌性,虽然也是黑色,但在体型上要小一些。最有趣的是幼崽,无论雌雄刚出生时都是金黄色的,就像那只小家伙一样。”
“这是它们的一种保护色,等它们长大后毛色才会发生变化。”
“大约6-8岁,性别差异就会通过毛色显现出来,雄性会终生保持黑色。”
“而雌性毛色会再次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从黑色变回浅黄色或黄灰色,通常在头顶会保留一小块黑色的帽子”。
那悠扬的啼鸣再次响起,这一次,是家庭成员间的二重唱。它们的歌声在山谷中交织、回荡,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这种歌声,是长臂猿最著名的特征,它们也因此被称为森林歌唱家。”
“这不仅仅是宣告领地,更是加强家庭成员联系、进行复杂情感交流的方式。”
“每一对长臂猿夫妻的情歌都独一无二,就像指纹一样。”
“它们是典型的果食性动物,百分之九十的食物都来自于树上的野果、嫩芽和花朵。”
“所以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片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度的最高认证。”
“只有最原始、果实资源最丰富的森林,才能养活如此挑剔的美食家。”
林予安静静地看着,连按动快门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丁点的声音都会惊扰到这神圣的时刻。
在人类活动日益扩张的今天,还能亲眼目睹一个以这片土地命名的长臂猿亚种家庭,在林间自由歌唱、穿梭,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它们声音穿透了整个山谷,空灵而又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量,仿佛让这片古老的森林,都拥有了灵魂。
林予安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闯入者,而是一个有幸窥见了这片土地最核心秘密的见证人。
他没有过多停留,在野外任何不必要的驻足,都意味着潜在的危险。
只是在心中记下了这个坐标,然后悄无声息地绕开了这片属于长臂猿家族的领地。
然而,就在他抬脚准备离开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让他瞬间停下了脚步。
“等等……”他转过身,目光重新投向长臂猿一家消失的茂密树冠,眼神中闪烁着一种猎人般的敏锐和兴奋,“我真是个笨蛋……”
他对着镜头,用一种恍然大悟的语气说道:“长臂猿……我刚才说了,它们是典型的果食性动物。”
“一个健康的家庭单元,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野果来获取能量。它们在这里放声高歌,悠然生活,这意味着什么?”
他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用行动来揭示。
“这意味着,在这附近必然存在着能提供充足食物的果树!那才是我们今天真正的特等头奖!”
疲惫仿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度专注的探索状态。
他不再执着于向上攀登,而是开始以长臂猿一家消失的方向为基准,进行小范围的辐射状搜索。
眼睛不再望向远方,而是死死地盯住了脚下的森林地面寻找线索。
“生存法则之一,跟随动物的餐桌。它们能吃的,经过正确处理后,大概率我们也能吃。”
“而要找到它们的餐桌,就要先找到它们留下的餐巾和账单。”
很快他就在一片蕨类植物下,找到了决定性的证据。
那是一颗被啃食了一半外形奇特的果实。
果实约有拇指大小,呈青绿色,顶部有一个小小的开口。林予安捡起它,一股淡淡的清甜的香气传来。
“就是这个!”他激动地说道,“找到了!”
他循着这些散落的面包屑,抬头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一棵他从未见过的巨树,如同一位撑着巨伞的绿色巨人,君临于这片森林!
那根本不像一棵正常的树,它的主干粗壮到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
但更惊人的是它那如同巨蟒般盘根错节,从半空中垂落下来的气生根,其中一些已经深深扎入泥土,形成了新的树干。
构成了一座壮观的独木成林奇景。
这是一棵巨大的野生榕树,很可能是一棵绞杀榕!
而在它那遮天蔽日的巨大树冠下,成千上万颗与他手中那颗一模一样的青绿色的果实,如同无数珍贵的翡翠,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枝头。
“一个天然的空中超市……”林予安仰望着这棵巨树,由衷地感叹道,“这就是长臂猿一家赖以为生的食堂。”
“一棵成年的大榕树,足以养活这片森林里大半的鸟类和灵长类动物。”
但他没有立刻冲上去采摘,专业荒野生存,意味着永远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野外,永远不要吃任何你不认识的植物。但是榕树的果实,也就是野生无花果是一个特例,它们非常容易辨认。”
他将手中的半颗果实掰开,将内部结构展示给镜头。
“看这个独特的内部结构,果实内部是密密麻麻的、如同花蕊般的细丝和微小的种子。”
“这是无花果最典型的特征,它其实不是一个果实,而是一个隐头花序,花是开在里面的,这种结构独一无二。”
他确认安全后,摘下了一颗完整略微变软的成熟野果,擦了擦放入口中。
一股混合着蜂蜜和青草气息的清甜,瞬间在味蕾上炸开!它的甜度远不及人工种植的无花果。
但绝对蕴含糖分,对于一个急需补充能量的身体来说,不亚于琼浆玉液。
果肉中无数细小的种子在咀嚼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口感奇妙而丰富。
“nice……”他满足地长出了一口气。
不再犹豫,立刻开始采摘。他没有贪多,只挑选那些成熟度的果实采摘了将近四公斤。
“这些野果不仅能提供大量的糖分和维生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水分,有了它们我就有了进行高强度急行军的燃料。”
他将这份意外的收获小心地放进背篓,吃了几颗以补充体力后,重新校准了方向。
这次偶遇,虽然只花了他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但意义非凡。
它不仅让他获得了一笔宝贵的食物储备,更重要的是他再一次证明了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任何危机都可能转化为生存的机遇。
他看了一眼那棵仍在为无数生命提供庇护的巨树,心中充满了敬意,然后转身以更快的速度,向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进。
继续前行了约半小时,在一片林下光线稍显明亮的开阔地带,他的脚步再次停下。
这一次,吸引他的是一抹绚烂的色彩。
一棵倒伏长满了苔藓的枯树干上,几株姿态奇异的兰花,正静静地绽放着。
它们没有高挑的茎干,而是几乎贴着苔藓生长。带着深绿色斑驳花纹的叶片呈两列长出,如同摊开的一本书。
而在叶丛的中央,一根纤细的花葶亭亭而立,顶端托着一朵造型奇特的花朵。
花瓣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淡紫色,上面还点缀着巧克力色的细小斑点。
最令人称奇的,是它那特化的唇瓣,演变成了一个深陷的小口袋般囊状结构,饱满而圆润,闪烁着蜡质的光泽。
林予安缓缓蹲下身,脸上露出了如同欣赏艺术品般的专注神情。他没有靠的太近,只是远远地记录着这份美丽。
“我必须十分小心,这是兜兰,兰科植物中最迷人也最受威胁的一个大家族。”
“因为它们这个标志性的口袋,它们又被拖鞋兰。”
他将镜头拉近,让那奇特的花朵结构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中。
“看它这个口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品,而是一个高度特化的昆虫陷阱。”
“它的色彩和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会吸引特定的昆虫,比如某些种类的食蚜蝇。”
“当昆虫被引诱,试图降落在光滑的唇瓣上时,很容易失足滑进这个口袋里。”
“这个口袋内部的结构更加巧妙,内壁非常光滑,昆虫很难爬出来。而唯一能逃生的出口,位于口袋的后上方。”
“当昆虫挣扎着从这个唯一的通道挤出去时,就必须经过花朵的柱头和花药,身体就会不可避免地沾上或留下花粉。”
“它不是为了吃掉昆虫,而是用一种欺骗的方式,强迫昆虫为它完成授粉。这是植物协同进化最顶级的智慧之一。”
他仔细辨认了一下花朵的形态和叶片上的斑纹,继续说道:“从形态上看,它很可能是硬叶兜兰或者与之亲缘关系极近的某个变种。”
“它们是典型的附生兰,喜欢生长在这种半阴半阳、通风良好、并且有厚厚苔藓保水的倒木或岩石上。”
他的语气在此刻变得异常严肃,眼神也锐利起来。
“哀牢山,是这些珍稀兰花的最后避难所之一。”
“正是因为它们的美丽和奇特,导致了它们在野外面临着巨大的盗采压力。”
“我要在这里强调一遍,所有野生的兜兰属植物,全部名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至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同时它们也全部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一。”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附录一是什么概念?就是严禁任何商业性国际贸易的物种,保护级别与大熊猫完全相同。”
“所以,别看它只是一株小小的兰花,”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冰冷的警告。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意味着,如果你在野外因为贪婪或是不小心伸手挖走了这样一株兰花,等待你的就是几年的牢狱之灾。”
“为了一个摆在家里最终也养不活的战利品,搭上自己的自由,这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买卖。”
他缓缓站起身,后退了一步,仿佛怕不小心碰到这株兰花。
“记住,在野外,越是美丽的东西,往往越是脆弱,越要保持距离。”
“它们不属于任何人的花盆,只属于这片古老的森林,我们能做的就是用镜头记录下这份美丽,然后悄悄地走开,把它们留在这里。”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些在林间光斑下熠熠生辉的紫色拖鞋,继续踏上了自己的路途。
这一路上,哀牢山腹地的原始与野性,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他曾瞥见过一只拖着华丽尾羽、色彩斑斓的白腹锦鸡,扑腾着翅膀没入浓密的灌木丛中,只留下一声尖锐的警告鸣叫。
也曾在湿润的泥地上,发现过一串清晰的、如同梅花瓣般小巧的蹄印。
“赤麂,”他蹲下身,用手指比了比蹄印的大小,轻声判断道,“看这新鲜程度,它离开这里不超过半小时。”
“这是一种非常胆小谨慎的鹿科动物,也是丛林里顶级掠食者的重要食物来源。”
这个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让他既感叹又愈发警惕。
就在他绕过一片纠结缠绕的藤蔓时,脚下似乎踢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
低头一看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那不是石头。
拨开厚厚的腐叶层,一截被泥土和苔藓半掩埋的,呈现出灰白色已经高度骨化的东西,露出了它的全貌。
那是一段约有二十厘米长,带着粗糙纹理的鹿角!
他小心翼翼地将它从潮湿的泥土中完整地取了出来。
鹿角很沉,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绿苔,但整体结构非常完整,没有明显的断裂痕迹。
从角的大小和形态判断,这很可能就是属于一只成年雄性赤麂的。
他将鹿角翻转过来,仔细地观察着它基部与头骨连接的部分。
“看这里,”他将鹿角的基座凑到镜头前,指着那个平滑而略带凹陷的圆形断面
“这个角盘的断面非常规整,像一个粗糙的石碗,也没有任何被暴力撕扯的痕迹。”
他用手指拂去上面的一点泥土,语气中带着一丝欣喜和感叹:“这是一支自然脱落的鹿角。”
“雄性赤麂和大多数鹿科动物一样,它们的角每年都会脱落一次,然后在春天重新生长出新的来。”
“这个角盘就是它去年生命周期结束的证明,然后它被大自然回收,静静地躺在这里。”
他用手掂了掂这截沉甸甸的鹿角,脸上非但没有恐惧,反而露出了一种发现宝藏般的神情。
“对于生存者来说,这东西的价值,远超一块新鲜的鹿肉。”
仔细地擦拭掉鹿角上的泥土和苔藓,那坚硬粗糙的质感,让他爱不释手。
他将那截宝贵的鹿角牢牢地固定在背篓的外侧,怎么运用它已经在他脑中成型。
“这东西……来得太及时了。”他颠了颠背篓,感受着鹿角沉甸甸的分量,对着镜头说道。
“我手中的石矛虽然能用,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燧石太脆了。每一次投掷或猛烈的撞击,矛尖都有崩裂的风险。”
“而鹿角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它不是石头,而是骨骼,充满了韧性。”
“今晚如果时间允许,我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我的长矛,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
“我会将这鹿角最尖锐的角尖打磨成一个更致命的鹿角矛头,它的硬度足以刺穿厚实的兽皮。”
“而它的韧性能保证它在剧烈冲击下绝不会轻易碎裂,它会彻底替换掉那枚脆弱的燧石矛尖。”
“届时,我手中的将不再是一根随时可能失效的原始工具,而是一把真正可靠的武器。”
这次意外的发现,像一枚定心丸,让他面对这片残酷丛林的底气,又足了几分。
这里是生命的乐园,遵循着残酷的法则。
但对于一个懂得利用法则的智者来说,这片土地上无论是生机勃勃的生命,还是死亡留下的遗骸,都是可以让他活下去的宝贵资源。
大约在中午时分,当林予安翻过一道小小的山梁,正准备继续向上攀爬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猛地停住了脚步。
之前那种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混杂的典型亚热带山地森林,在这里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让他心脏都开始加速跳动的、充满希望的绿色海洋。
竹林!
一片广袤无垠的竹林,如同一道绿色的瀑布,从山腰倾泻而下,铺满了整个山谷。
高大挺拔的竹子,直插云霄,将天空切割成一片片翠绿的几何图形。
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筛落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陆离、不断晃动变幻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属于竹林的清冽香气。
“哇呜,一个完美的补给点……”他喃喃自语,脸上的凝重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人发现宝藏般的狂喜。
他快步走进竹林,脚下的触感立刻变了,不再是坚硬的岩石和湿滑的腐叶。
而是一层厚厚松软的、由历年落下的竹叶堆积而成的地毯,踩上去几乎没有任何声音。
一边走一边对着镜头,用一种极其专业的口吻开始分析和科普。
“很多人可能有个误解,认为原始森林里就是清一色的参天大树。”
“但实际上在哀牢山这种亚热带山地,成片的竹林是生态系统非常重要且常见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某些林窗地带,也就是老树倒下后,阳光能够直射的地方,竹子这种生长极快的植物会迅速占据生态位,形成优势群落。”
他仔细地评估着这里的生态环境,“你们看这里是一片向阳的缓坡山谷,能够接收到充足的阳光。”
“同时竹林边缘地势明显更低,这说明地下水非常丰富,甚至附近可能有一条溪流。”
“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水源充沛——这简直是为竹子量身打造的生长天堂。”
他走到一丛竹子旁,用手触摸着那光滑而冰凉的竹竿,仔细观察着它的竹节和竹鞘。
“根据竹节的形态、高度和竹竿上的白色蜡粉来看,这很可能是云南的乡土竹种——甜龙竹,或者与之亲缘很近的某个大型丛生竹。”
“这种竹子材质坚韧,竹壁厚实,是制作各种容器和工具的顶级材料。”
“幸运的是,这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竹种,不是保护植物,我们可以放心地合理利用。”
林予安的目光在地面上快速搜索着,很快找到了他最渴望看到的东西。
在几丛老竹的根部,几根被厚厚竹叶覆盖,头顶尖尖呈宝塔状、包裹着褐色带绒毛外壳的嫩芽,正顽强地破土而出。
他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拂去上面的泥土,激动地对着镜头说:“春笋!甜龙竹的笋期就在早春二三月份。”
“它的笋体硕大、肉质肥厚、而且味道甘甜,几乎没有苦涩味,是当地人眼中的山珍。这是很棒的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来源!”
“有竹林,就意味着有丰富的生态链。”他一边小心翼翼地挖出两根最肥嫩的春笋,一边继续分析道。
“竹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材料,也养活着这片森林里的许多居民。”
“比如红颊长吻松鼠,是典型的三有保护动物,喜欢在竹林里打洞筑巢。还有竹鼠,更是以竹根和竹笋为食的专家。”
“我必须在这里强调一点,很多人可能对竹鼠有误解,以为它们是可以食用的。”
“但自2020年国家出台最严禁野令之后,所有野生竹鼠的保护级别都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严禁任何形式的捕杀和食用。”
“它们是维系这片竹林地下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一环,不是我们的食物选项。”
“记住,在野外一个真正的生存专家,不仅要知道什么能吃,什么绝对不能碰。我们的底线必须和当地法律法规同步更新。”
“有了这些植食动物,就必然会吸引来它们的捕食者,比如我们昨天遇到的金猫,竹林同样是它们绝佳的伏击场所。”
“所以即便是身处宝库,警惕心也绝不能放松。”
这个发现,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他的计划。
“原计划推进三公里,但我们现在只走了一公里半。”
他站起身,环顾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竹海,“但是,在野外生存,死板地执行计划是愚蠢的行为。”
“当大自然为你提供了一个五星级的补给站时,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停下来,然后满怀敬意地收下这份厚礼。”
林予安立刻开始行动,他需要几样东西,容器、水、以及更多的食物。
“竹子,是自然界赐予生存者的瑞士军刀,它几乎能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
他的首要目标是制作几个竹筒,这将彻底颠覆他之前依赖蛇皮水袋和芭蕉碗的窘境。
让他拥有可以烧水煮汤的炊具,成为一个能喝上热水、吃上热汤的人。其生存质量和对抗失温风险的能力,也将发生质的飞跃。
但在没有斧头和锯子的情况下,如何从一整根坚硬如铁的甜龙竹上,获取一段段完整的竹筒?
“答案,还是火。我们要利用火,对竹子进行一次精准的微创手术。”
林予安在竹林里来回穿梭了近十分钟,像一个挑剔的工程师在检查材料。
眼神锐利地扫过一根根巨大的竹竿,他路过了好几根直径20厘米的竹王,那些巨物如同绿色的图腾柱,沉默地耸立在林间。
他只是走上前用手敲了敲其中一根,那梆梆的声响沉闷得如同在敲击一面石壁,他摇了摇头放弃了。
“大家伙……确实诱人,但它们的竹壁太厚了,用我手头的工具想烧断它,可能需要半天的时间和天文数字般的燃料。”
“生存的算法,收益必须远大于付出,所以我们要找的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适的。”
他又检查了几根颜色翠绿,竹竿上还带着细密绒毛的新竹,只是看了一眼,便立刻走开。
“太嫩了,像个银枪腊枪头的小伙子,中看不中用。”
最终他的脚步停在了一根生长在竹丛稍外围的竹子前。它不算最粗壮的,但身姿挺拔。
竹身的颜色不是青翠色,而是一种沉稳的黄绿色,表面还覆着一层淡淡的白色蜡粉。
他走上前像一位老木匠审视一块良木般,围绕着它走了一圈。
用手指关节叩击着竹竿的不同部位,仔细地倾听着回声。那声音清脆而坚实,是他想要的声音。
大致圈了一下竹竿的直径,约莫十二三厘米,不大不小,正好。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转过身对着镜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找到目标的微笑。
“就是它了。在丛林里,选材就像一场赌博,你得看准了再下注。”
他拍了拍身边这根竹子,语气变得轻松起来,“那些嫩得能掐出水的新竹,竹壁太薄,不耐烧。”
“而那些枯黄的老家伙,又太脆,一碰就裂,更不能用。我们要找的,就是这种家伙。”
他摩挲着那层白色的蜡粉,“颜色黄绿,说明它已经停止生长,体内的水分和糖分都恰到好处,材质达到了最强韧的状态。”
选定目标后,他开始进行手术前的画线。
走到选定的竹子前,用手中的石刀在竹子根部离地面约半米高的地方,用力反复地刻划出一道环形凹槽。
“好了,画线完成,但在开始烧火之前我必须先确认一件事——水源的位置。”
————
(虽然月票排名已经240名开外了,但是还是想求一求月票!)
林予安拿起那枚精巧的骨质鱼钩,小心地用一片树叶包好收进柳条框里防止遗失。
然后为三堆篝火都添上了足够燃烧半夜的硬木,将那张处理了一半的蛇皮,挂在了其中一堆副火堆旁边的岩壁上。
那里的温度不高,但持续的烟雾和热量,正在对它进行着一种古老的加工。
做完这一切,他终于可以躺在那张简陋但干燥的床铺上。石矛就放在他手边,冰冷的触感让他保持着最后一丝警惕。
一夜平安无事。
那未知的顶级掠食者,似乎只是路过,又或者被这悬崖上彻夜不息的火光和人类的气味所惊扰,没有选择冒险前来一探究竟。
天色刚刚蒙蒙亮,当第一缕灰白色的晨光刺破黑暗时,林予安便睁开了双眼。他的睡眠很浅,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将他惊醒。
冰冷的山风让他打了个寒颤。他立刻起身走到洞口,警惕地观察着下方丛林。
林间弥漫着一层薄雾,一切都笼罩在黎明前的宁静之中。
确认没有直接的危险后,他开始高效地为今天的急行军做准备。
他昨晚没有忘记布置集水装置,在洞穴外几个芭蕉碗里,已经积攒了满满的晶莹露水。
小心地将露水一滴不漏地送入口中,补充了一夜流失的水分。
然后取下了那张在烟火边熏了一夜的蛇皮。
经过一夜的烟熏火燎,蛇皮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它不再是那张湿滑腥气的生皮,而是变成了一张颜色更深,呈现出暗沉的铅灰色的柔韧皮革。它的触感干燥而结实,充满了韧性。
“这就是我的新装,一个纯天然的储水袋。”他将蛇皮展示给镜头。
“昨晚处理它的时候,我做了两件事,”他一边解释,一边展示着蛇皮的细节。
“第一是彻底的刮肉,用燧石片将蛇皮内侧所有残留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全部刮干净,直到露出下面白色的皮板。”
“这是去除异味防止腐烂最关键的一步,任何一点有机物残留都会污染水源。”
“第二是烟熏,把它挂在火堆旁让烟雾整夜地熏烤它。烟雾里的酚类化合物是天然的防腐剂和鞣剂。”
“它能让皮革变得稳定耐用,并且赋予它强烈的烟熏味。不仅能彻底掩盖任何残留的腥气,对野生动物来说也是一种警示信号。”
林予安将蛇皮翻转过来,露出了光滑带着鳞片的内侧。
“制作水袋,一个很重要的技巧是,永远要用鳞片这一面作为储水的内胆。”
“鳞片光滑致密几乎不透水,是最天然的防水层,而且最容易清洗。如果用被刮过的皮板那一面装水,很容易滋生细菌。”
蛇皮的颈部开口自然地成为了水袋的袋口,一个完美的管状储水袋就此完成。
林予安小心翼翼地将芭蕉碗收集的露水,一滴不漏地灌进蛇皮水袋里。
水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胀起来,最终变成了一个沉甸甸的皮囊。
用一小段藤蔓扎紧袋口,满意地掂了掂。有了它,林予安就拥有了在远离水源的地区进行长途跋涉的底气。
太阳开始升起,驱散了林间的薄雾。
林予安熄灭了火堆,仔细地用沙土掩埋好所有灰烬,抹去了自己在这里生活过的大部分痕迹。
他将所有装备重新打包,把那救命的储水袋小心地固定在背篓最顺手的位置。
最后一次环顾这个给了他一夜安全的悬崖堡垒,没有丝毫留恋转身踏上了新的征途。
他一边向着石门峡的大致方向行进,一边对着胸前的Action 3镜头讲述着今天的计划。
“挑战的第三天,我们昨晚的庇护所非常成功,但也因此损失了宝贵的时间。”
“十天的挑战还剩八天,我们只推进了两公里。所以今天的计划只有一个,急行军。”
他的脚步踩在湿滑的岩石和腐叶上,稳健而迅速。
“我的目标是在今天天黑前,至少向前推进三公里,彻底翻过这片山脊,离开那个未知掠食者的核心猎场。”
“这意味着我必须在保证速度的同时,还需要时刻维持方向的正确。”
“在哀牢山这种原始丛林里,迷失方向是比遇到猛兽更致命的危险。”
他停下脚步,指了指头顶被层层迭迭的树冠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天空。
“你们看,这里的林冠覆盖率超过百分之九十,想要依靠太阳的方位来定位,变得非常困难。”
“而且山中雾气变幻莫测,一旦起雾能见度可能不足五米。指南针?在这种磁场复杂的山区,同样不可尽信。”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利用更原始、也更可靠的自然参照物。”
他继续向前走,像一个移动的课堂,“最简单的一点就是永远记住水往低处流。只要我们始终沿着溪谷逆流而上,大方向就不会错。”
“这是我们最主要的参照系,但今天为了翻越山脊我必须离开溪流。”
“所以我还可以观察植被的向阳性。注意看,”他指着一棵大树的树干。
“在北半球,树木朝南的一面,因为能接收到更多的阳光,通常枝叶会更茂盛,树皮也更干燥。”
“而朝北的一面,则更容易生长苔藓和地衣。这不是绝对的,但通过观察多棵树木,你就能得出一个大概率的正确方向。”
“还可以利用风向和山体走势,哀牢山受西南季风影响,风大多从一个固定的方向吹来。”
“通过树冠的倾斜方向来判断常年风向,同时记住自己是从哪个方向的山坡上来的,大致保持与等高线平行的移动。”
“或者有控制地爬升与下降,最忌讳的就是在林子里毫无目的地乱转,那会让你在半小时内彻底迷失。”
他一边解说,一边用行动印证着自己的话。眼睛不断地在周围的树木、岩石、地衣之间切换,脑中仿佛构建出了一幅立体的地形图。
急行军是枯燥且极其消耗体力的,一路上除了沉重的呼吸声和脚踩在枯枝败叶上的沙沙声,丛林里静得出奇。
但这种静谧只是表象,林予安知道无数双眼睛,正在暗中观察着他这个不速之客。
突然,他前方的树冠一阵剧烈的晃动,紧接着,传来一阵悠长而嘹亮的、如同歌唱般的啼鸣声。
他立刻停下脚步,蹲下身,将身体隐藏在一片巨大的蕨类植物后。
迅速取下胸前的相机,用手持的方式,将镜头缓缓推向声音的来源。
镜头穿过层层迭迭的枝叶缝隙,眼前的画面,让他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那是一幅只存在于顶级生态纪录片中的惊艳画面。
在几十米外一棵耸入云端的树冠上,一个黑色的身影正以一种反重力的姿态,在空中进行着令人目眩的表演。
它的身形极其修长,通体覆盖着一层油亮的、如同黑丝绒般顺滑的毛发。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头顶那一撮高高耸立黑色冠状毛发,随着它的动作在空中飘逸,充满了不羁的野性。
它的手臂长得几乎不成比例,舒展开来远超它的身高。
此刻这对手臂就是它的翅膀,只见它单手抓住一根高处的树枝,整个身体如同钟摆一样向前荡出。
在荡到最高点、旧力已尽新力未生的一瞬间,它松开了手!
整个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抛物线,在即将下坠的刹那,另一只手臂精准无比地抓住前方更远处的一根枝干。
“OMG……”林予安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气声喃喃道,语气中充满了无法抑制的震撼。
“黑冠长臂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真正的树冠精灵!”
他一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镜头,用微不可闻的声音进行着现场解说,仿佛在录制一期最顶级的自然节目。
“伙计们,我们中大奖了。这是黑冠长臂猿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它们一生都生活在树冠之上,对栖息地的要求苛刻到了极点。”
镜头中,又出现了两个稍小一些的身影。
一只同样是黑色,但体型略小的雌性长臂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只毛色呈金黄色、好奇地探出脑袋的小猿。
他调整了一下呼吸,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更深的激动:“我们现在身处哀牢山腹地……”
“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很可能就是黑冠长臂猿的景东亚种!”
“一个以这片山脉所在的县城命名的亚种!我们是在它的命名地,看到了活着的传奇!”
“你们看,这是一个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单元。长臂猿是严格的树栖动物,一生都很少下地。”
“它们拥有惊人的臂行能力,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种空中荡越,一次摆荡可以轻松超过十米。”
“这得益于它们超长的手臂、极其灵活的腕关节和肩关节。”
“注意看它们的性别差异,”他将镜头拉近,“成年雄性通体纯黑,头顶有明显的黑色冠状毛。”
“而成年雌性,虽然也是黑色,但在体型上要小一些。最有趣的是幼崽,无论雌雄刚出生时都是金黄色的,就像那只小家伙一样。”
“这是它们的一种保护色,等它们长大后毛色才会发生变化。”
“大约6-8岁,性别差异就会通过毛色显现出来,雄性会终生保持黑色。”
“而雌性毛色会再次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从黑色变回浅黄色或黄灰色,通常在头顶会保留一小块黑色的帽子”。
那悠扬的啼鸣再次响起,这一次,是家庭成员间的二重唱。它们的歌声在山谷中交织、回荡,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这种歌声,是长臂猿最著名的特征,它们也因此被称为森林歌唱家。”
“这不仅仅是宣告领地,更是加强家庭成员联系、进行复杂情感交流的方式。”
“每一对长臂猿夫妻的情歌都独一无二,就像指纹一样。”
“它们是典型的果食性动物,百分之九十的食物都来自于树上的野果、嫩芽和花朵。”
“所以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片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度的最高认证。”
“只有最原始、果实资源最丰富的森林,才能养活如此挑剔的美食家。”
林予安静静地看着,连按动快门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丁点的声音都会惊扰到这神圣的时刻。
在人类活动日益扩张的今天,还能亲眼目睹一个以这片土地命名的长臂猿亚种家庭,在林间自由歌唱、穿梭,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它们声音穿透了整个山谷,空灵而又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量,仿佛让这片古老的森林,都拥有了灵魂。
林予安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闯入者,而是一个有幸窥见了这片土地最核心秘密的见证人。
他没有过多停留,在野外任何不必要的驻足,都意味着潜在的危险。
只是在心中记下了这个坐标,然后悄无声息地绕开了这片属于长臂猿家族的领地。
然而,就在他抬脚准备离开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让他瞬间停下了脚步。
“等等……”他转过身,目光重新投向长臂猿一家消失的茂密树冠,眼神中闪烁着一种猎人般的敏锐和兴奋,“我真是个笨蛋……”
他对着镜头,用一种恍然大悟的语气说道:“长臂猿……我刚才说了,它们是典型的果食性动物。”
“一个健康的家庭单元,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野果来获取能量。它们在这里放声高歌,悠然生活,这意味着什么?”
他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用行动来揭示。
“这意味着,在这附近必然存在着能提供充足食物的果树!那才是我们今天真正的特等头奖!”
疲惫仿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度专注的探索状态。
他不再执着于向上攀登,而是开始以长臂猿一家消失的方向为基准,进行小范围的辐射状搜索。
眼睛不再望向远方,而是死死地盯住了脚下的森林地面寻找线索。
“生存法则之一,跟随动物的餐桌。它们能吃的,经过正确处理后,大概率我们也能吃。”
“而要找到它们的餐桌,就要先找到它们留下的餐巾和账单。”
很快他就在一片蕨类植物下,找到了决定性的证据。
那是一颗被啃食了一半外形奇特的果实。
果实约有拇指大小,呈青绿色,顶部有一个小小的开口。林予安捡起它,一股淡淡的清甜的香气传来。
“就是这个!”他激动地说道,“找到了!”
他循着这些散落的面包屑,抬头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一棵他从未见过的巨树,如同一位撑着巨伞的绿色巨人,君临于这片森林!
那根本不像一棵正常的树,它的主干粗壮到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
但更惊人的是它那如同巨蟒般盘根错节,从半空中垂落下来的气生根,其中一些已经深深扎入泥土,形成了新的树干。
构成了一座壮观的独木成林奇景。
这是一棵巨大的野生榕树,很可能是一棵绞杀榕!
而在它那遮天蔽日的巨大树冠下,成千上万颗与他手中那颗一模一样的青绿色的果实,如同无数珍贵的翡翠,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枝头。
“一个天然的空中超市……”林予安仰望着这棵巨树,由衷地感叹道,“这就是长臂猿一家赖以为生的食堂。”
“一棵成年的大榕树,足以养活这片森林里大半的鸟类和灵长类动物。”
但他没有立刻冲上去采摘,专业荒野生存,意味着永远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在野外,永远不要吃任何你不认识的植物。但是榕树的果实,也就是野生无花果是一个特例,它们非常容易辨认。”
他将手中的半颗果实掰开,将内部结构展示给镜头。
“看这个独特的内部结构,果实内部是密密麻麻的、如同花蕊般的细丝和微小的种子。”
“这是无花果最典型的特征,它其实不是一个果实,而是一个隐头花序,花是开在里面的,这种结构独一无二。”
他确认安全后,摘下了一颗完整略微变软的成熟野果,擦了擦放入口中。
一股混合着蜂蜜和青草气息的清甜,瞬间在味蕾上炸开!它的甜度远不及人工种植的无花果。
但绝对蕴含糖分,对于一个急需补充能量的身体来说,不亚于琼浆玉液。
果肉中无数细小的种子在咀嚼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口感奇妙而丰富。
“nice……”他满足地长出了一口气。
不再犹豫,立刻开始采摘。他没有贪多,只挑选那些成熟度的果实采摘了将近四公斤。
“这些野果不仅能提供大量的糖分和维生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水分,有了它们我就有了进行高强度急行军的燃料。”
他将这份意外的收获小心地放进背篓,吃了几颗以补充体力后,重新校准了方向。
这次偶遇,虽然只花了他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但意义非凡。
它不仅让他获得了一笔宝贵的食物储备,更重要的是他再一次证明了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任何危机都可能转化为生存的机遇。
他看了一眼那棵仍在为无数生命提供庇护的巨树,心中充满了敬意,然后转身以更快的速度,向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进。
继续前行了约半小时,在一片林下光线稍显明亮的开阔地带,他的脚步再次停下。
这一次,吸引他的是一抹绚烂的色彩。
一棵倒伏长满了苔藓的枯树干上,几株姿态奇异的兰花,正静静地绽放着。
它们没有高挑的茎干,而是几乎贴着苔藓生长。带着深绿色斑驳花纹的叶片呈两列长出,如同摊开的一本书。
而在叶丛的中央,一根纤细的花葶亭亭而立,顶端托着一朵造型奇特的花朵。
花瓣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淡紫色,上面还点缀着巧克力色的细小斑点。
最令人称奇的,是它那特化的唇瓣,演变成了一个深陷的小口袋般囊状结构,饱满而圆润,闪烁着蜡质的光泽。
林予安缓缓蹲下身,脸上露出了如同欣赏艺术品般的专注神情。他没有靠的太近,只是远远地记录着这份美丽。
“我必须十分小心,这是兜兰,兰科植物中最迷人也最受威胁的一个大家族。”
“因为它们这个标志性的口袋,它们又被拖鞋兰。”
他将镜头拉近,让那奇特的花朵结构清晰地呈现在画面中。
“看它这个口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品,而是一个高度特化的昆虫陷阱。”
“它的色彩和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会吸引特定的昆虫,比如某些种类的食蚜蝇。”
“当昆虫被引诱,试图降落在光滑的唇瓣上时,很容易失足滑进这个口袋里。”
“这个口袋内部的结构更加巧妙,内壁非常光滑,昆虫很难爬出来。而唯一能逃生的出口,位于口袋的后上方。”
“当昆虫挣扎着从这个唯一的通道挤出去时,就必须经过花朵的柱头和花药,身体就会不可避免地沾上或留下花粉。”
“它不是为了吃掉昆虫,而是用一种欺骗的方式,强迫昆虫为它完成授粉。这是植物协同进化最顶级的智慧之一。”
他仔细辨认了一下花朵的形态和叶片上的斑纹,继续说道:“从形态上看,它很可能是硬叶兜兰或者与之亲缘关系极近的某个变种。”
“它们是典型的附生兰,喜欢生长在这种半阴半阳、通风良好、并且有厚厚苔藓保水的倒木或岩石上。”
他的语气在此刻变得异常严肃,眼神也锐利起来。
“哀牢山,是这些珍稀兰花的最后避难所之一。”
“正是因为它们的美丽和奇特,导致了它们在野外面临着巨大的盗采压力。”
“我要在这里强调一遍,所有野生的兜兰属植物,全部名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至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同时它们也全部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一。”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附录一是什么概念?就是严禁任何商业性国际贸易的物种,保护级别与大熊猫完全相同。”
“所以,别看它只是一株小小的兰花,”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冰冷的警告。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意味着,如果你在野外因为贪婪或是不小心伸手挖走了这样一株兰花,等待你的就是几年的牢狱之灾。”
“为了一个摆在家里最终也养不活的战利品,搭上自己的自由,这是天底下最愚蠢的买卖。”
他缓缓站起身,后退了一步,仿佛怕不小心碰到这株兰花。
“记住,在野外,越是美丽的东西,往往越是脆弱,越要保持距离。”
“它们不属于任何人的花盆,只属于这片古老的森林,我们能做的就是用镜头记录下这份美丽,然后悄悄地走开,把它们留在这里。”
他最后看了一眼那些在林间光斑下熠熠生辉的紫色拖鞋,继续踏上了自己的路途。
这一路上,哀牢山腹地的原始与野性,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他曾瞥见过一只拖着华丽尾羽、色彩斑斓的白腹锦鸡,扑腾着翅膀没入浓密的灌木丛中,只留下一声尖锐的警告鸣叫。
也曾在湿润的泥地上,发现过一串清晰的、如同梅花瓣般小巧的蹄印。
“赤麂,”他蹲下身,用手指比了比蹄印的大小,轻声判断道,“看这新鲜程度,它离开这里不超过半小时。”
“这是一种非常胆小谨慎的鹿科动物,也是丛林里顶级掠食者的重要食物来源。”
这个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让他既感叹又愈发警惕。
就在他绕过一片纠结缠绕的藤蔓时,脚下似乎踢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
低头一看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那不是石头。
拨开厚厚的腐叶层,一截被泥土和苔藓半掩埋的,呈现出灰白色已经高度骨化的东西,露出了它的全貌。
那是一段约有二十厘米长,带着粗糙纹理的鹿角!
他小心翼翼地将它从潮湿的泥土中完整地取了出来。
鹿角很沉,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绿苔,但整体结构非常完整,没有明显的断裂痕迹。
从角的大小和形态判断,这很可能就是属于一只成年雄性赤麂的。
他将鹿角翻转过来,仔细地观察着它基部与头骨连接的部分。
“看这里,”他将鹿角的基座凑到镜头前,指着那个平滑而略带凹陷的圆形断面
“这个角盘的断面非常规整,像一个粗糙的石碗,也没有任何被暴力撕扯的痕迹。”
他用手指拂去上面的一点泥土,语气中带着一丝欣喜和感叹:“这是一支自然脱落的鹿角。”
“雄性赤麂和大多数鹿科动物一样,它们的角每年都会脱落一次,然后在春天重新生长出新的来。”
“这个角盘就是它去年生命周期结束的证明,然后它被大自然回收,静静地躺在这里。”
他用手掂了掂这截沉甸甸的鹿角,脸上非但没有恐惧,反而露出了一种发现宝藏般的神情。
“对于生存者来说,这东西的价值,远超一块新鲜的鹿肉。”
仔细地擦拭掉鹿角上的泥土和苔藓,那坚硬粗糙的质感,让他爱不释手。
他将那截宝贵的鹿角牢牢地固定在背篓的外侧,怎么运用它已经在他脑中成型。
“这东西……来得太及时了。”他颠了颠背篓,感受着鹿角沉甸甸的分量,对着镜头说道。
“我手中的石矛虽然能用,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燧石太脆了。每一次投掷或猛烈的撞击,矛尖都有崩裂的风险。”
“而鹿角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它不是石头,而是骨骼,充满了韧性。”
“今晚如果时间允许,我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我的长矛,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升级。”
“我会将这鹿角最尖锐的角尖打磨成一个更致命的鹿角矛头,它的硬度足以刺穿厚实的兽皮。”
“而它的韧性能保证它在剧烈冲击下绝不会轻易碎裂,它会彻底替换掉那枚脆弱的燧石矛尖。”
“届时,我手中的将不再是一根随时可能失效的原始工具,而是一把真正可靠的武器。”
这次意外的发现,像一枚定心丸,让他面对这片残酷丛林的底气,又足了几分。
这里是生命的乐园,遵循着残酷的法则。
但对于一个懂得利用法则的智者来说,这片土地上无论是生机勃勃的生命,还是死亡留下的遗骸,都是可以让他活下去的宝贵资源。
大约在中午时分,当林予安翻过一道小小的山梁,正准备继续向上攀爬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猛地停住了脚步。
之前那种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混杂的典型亚热带山地森林,在这里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让他心脏都开始加速跳动的、充满希望的绿色海洋。
竹林!
一片广袤无垠的竹林,如同一道绿色的瀑布,从山腰倾泻而下,铺满了整个山谷。
高大挺拔的竹子,直插云霄,将天空切割成一片片翠绿的几何图形。
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筛落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陆离、不断晃动变幻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属于竹林的清冽香气。
“哇呜,一个完美的补给点……”他喃喃自语,脸上的凝重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人发现宝藏般的狂喜。
他快步走进竹林,脚下的触感立刻变了,不再是坚硬的岩石和湿滑的腐叶。
而是一层厚厚松软的、由历年落下的竹叶堆积而成的地毯,踩上去几乎没有任何声音。
一边走一边对着镜头,用一种极其专业的口吻开始分析和科普。
“很多人可能有个误解,认为原始森林里就是清一色的参天大树。”
“但实际上在哀牢山这种亚热带山地,成片的竹林是生态系统非常重要且常见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某些林窗地带,也就是老树倒下后,阳光能够直射的地方,竹子这种生长极快的植物会迅速占据生态位,形成优势群落。”
他仔细地评估着这里的生态环境,“你们看这里是一片向阳的缓坡山谷,能够接收到充足的阳光。”
“同时竹林边缘地势明显更低,这说明地下水非常丰富,甚至附近可能有一条溪流。”
“温暖、湿润、阳光充足、水源充沛——这简直是为竹子量身打造的生长天堂。”
他走到一丛竹子旁,用手触摸着那光滑而冰凉的竹竿,仔细观察着它的竹节和竹鞘。
“根据竹节的形态、高度和竹竿上的白色蜡粉来看,这很可能是云南的乡土竹种——甜龙竹,或者与之亲缘很近的某个大型丛生竹。”
“这种竹子材质坚韧,竹壁厚实,是制作各种容器和工具的顶级材料。”
“幸运的是,这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竹种,不是保护植物,我们可以放心地合理利用。”
林予安的目光在地面上快速搜索着,很快找到了他最渴望看到的东西。
在几丛老竹的根部,几根被厚厚竹叶覆盖,头顶尖尖呈宝塔状、包裹着褐色带绒毛外壳的嫩芽,正顽强地破土而出。
他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拂去上面的泥土,激动地对着镜头说:“春笋!甜龙竹的笋期就在早春二三月份。”
“它的笋体硕大、肉质肥厚、而且味道甘甜,几乎没有苦涩味,是当地人眼中的山珍。这是很棒的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来源!”
“有竹林,就意味着有丰富的生态链。”他一边小心翼翼地挖出两根最肥嫩的春笋,一边继续分析道。
“竹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材料,也养活着这片森林里的许多居民。”
“比如红颊长吻松鼠,是典型的三有保护动物,喜欢在竹林里打洞筑巢。还有竹鼠,更是以竹根和竹笋为食的专家。”
“我必须在这里强调一点,很多人可能对竹鼠有误解,以为它们是可以食用的。”
“但自2020年国家出台最严禁野令之后,所有野生竹鼠的保护级别都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严禁任何形式的捕杀和食用。”
“它们是维系这片竹林地下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一环,不是我们的食物选项。”
“记住,在野外一个真正的生存专家,不仅要知道什么能吃,什么绝对不能碰。我们的底线必须和当地法律法规同步更新。”
“有了这些植食动物,就必然会吸引来它们的捕食者,比如我们昨天遇到的金猫,竹林同样是它们绝佳的伏击场所。”
“所以即便是身处宝库,警惕心也绝不能放松。”
这个发现,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他的计划。
“原计划推进三公里,但我们现在只走了一公里半。”
他站起身,环顾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竹海,“但是,在野外生存,死板地执行计划是愚蠢的行为。”
“当大自然为你提供了一个五星级的补给站时,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停下来,然后满怀敬意地收下这份厚礼。”
林予安立刻开始行动,他需要几样东西,容器、水、以及更多的食物。
“竹子,是自然界赐予生存者的瑞士军刀,它几乎能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
他的首要目标是制作几个竹筒,这将彻底颠覆他之前依赖蛇皮水袋和芭蕉碗的窘境。
让他拥有可以烧水煮汤的炊具,成为一个能喝上热水、吃上热汤的人。其生存质量和对抗失温风险的能力,也将发生质的飞跃。
但在没有斧头和锯子的情况下,如何从一整根坚硬如铁的甜龙竹上,获取一段段完整的竹筒?
“答案,还是火。我们要利用火,对竹子进行一次精准的微创手术。”
林予安在竹林里来回穿梭了近十分钟,像一个挑剔的工程师在检查材料。
眼神锐利地扫过一根根巨大的竹竿,他路过了好几根直径20厘米的竹王,那些巨物如同绿色的图腾柱,沉默地耸立在林间。
他只是走上前用手敲了敲其中一根,那梆梆的声响沉闷得如同在敲击一面石壁,他摇了摇头放弃了。
“大家伙……确实诱人,但它们的竹壁太厚了,用我手头的工具想烧断它,可能需要半天的时间和天文数字般的燃料。”
“生存的算法,收益必须远大于付出,所以我们要找的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适的。”
他又检查了几根颜色翠绿,竹竿上还带着细密绒毛的新竹,只是看了一眼,便立刻走开。
“太嫩了,像个银枪腊枪头的小伙子,中看不中用。”
最终他的脚步停在了一根生长在竹丛稍外围的竹子前。它不算最粗壮的,但身姿挺拔。
竹身的颜色不是青翠色,而是一种沉稳的黄绿色,表面还覆着一层淡淡的白色蜡粉。
他走上前像一位老木匠审视一块良木般,围绕着它走了一圈。
用手指关节叩击着竹竿的不同部位,仔细地倾听着回声。那声音清脆而坚实,是他想要的声音。
大致圈了一下竹竿的直径,约莫十二三厘米,不大不小,正好。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转过身对着镜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找到目标的微笑。
“就是它了。在丛林里,选材就像一场赌博,你得看准了再下注。”
他拍了拍身边这根竹子,语气变得轻松起来,“那些嫩得能掐出水的新竹,竹壁太薄,不耐烧。”
“而那些枯黄的老家伙,又太脆,一碰就裂,更不能用。我们要找的,就是这种家伙。”
他摩挲着那层白色的蜡粉,“颜色黄绿,说明它已经停止生长,体内的水分和糖分都恰到好处,材质达到了最强韧的状态。”
选定目标后,他开始进行手术前的画线。
走到选定的竹子前,用手中的石刀在竹子根部离地面约半米高的地方,用力反复地刻划出一道环形凹槽。
“好了,画线完成,但在开始烧火之前我必须先确认一件事——水源的位置。”
————
(虽然月票排名已经240名开外了,但是还是想求一求月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最新章节,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最新章节,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