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予安和麦克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的海面上,一股巨大的水柱喷涌而出,在阳光下形成了一道短暂的彩虹。

  “是座头鲸。”麦克的声音里充满了敬畏,“这个季节它们正在迁徙。我们运气不错。”

  那头温柔的巨兽,只是懒洋洋地翻了个身,露出了巨大的尾鳍,在空中停留了几秒,才缓缓地没入深蓝色的海水之中。

  就这样,在近乎完美的航行状态下,时间不知不觉地滑过了三个多小时。

  当西方的天空开始被染上第一抹温暖的橙色时,瑞雯关掉了音乐。

  “日落时间到了。”她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神圣感。

  太阳开始向西沉,天空的颜色也开始上演一天中最壮丽的演出。

  起初,是纯净的金色,将整片海面都染成了一片流动的黄金。

  紧接着,云层的边缘被镶上了一层明亮的绯红色,如同燃烧的羽毛。

  随后,紫色、橙色、粉色……如同上帝打翻的调色盘,在西方的天际线上肆意挥洒,层次分明,变幻莫测。

  “每次看到这样的景色,我都会觉得,”瑞雯靠在船舷边,喃喃自语,“之前所有的辛苦和危险,都值了。”

  “是啊,”麦克也感慨道,“陆地上的人,永远无法理解这种纯粹的美,这是大海对水手最慷慨的馈赠。”

  林予安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

  他去过雪山之巅,也见过极光漫天。但这种开阔、壮丽、每一秒都在变化的海洋日落,依旧带给了他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是一种生命力旺盛到极致的美,充满了动态与张力。

  随着太阳的最后一丝光芒消失在海平面下,天色迅速暗了下来。

  但黑暗并未带来恐惧,反而让世界变得更加纯粹。

  天空从深蓝过渡到墨黑,一颗、两颗……无数颗璀璨的星辰,如同被唤醒的钻石,开始在天鹅绒般的夜幕上闪耀。

  一天的紧张航行后,在告别了壮丽的日落之后,团队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

  “好了,先生们,”林予安看了一眼天色,“今天的航行任务完成得很完美。现在,是晚餐时间。”

  他将船设置到自动驾驶模式,交由麦克监控,然后对着一脸期待的瑞雯笑了笑:“大副,可以开始执行我们的‘秘密任务’了。”

  “遵命,船长!”瑞雯俏皮地行了一个水手礼,兴奋地跑进了厨房。

  很快,在北极星号宽阔的后甲板上,一幅奇特的画面出现了。

  小巧的电磁炉被稳稳地固定在柚木餐桌上,锅里是红色的番茄汤底,正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散发出诱人的酸甜香气。

  桌子周围,摆满了切好的新鲜蔬菜、肥牛卷、以及各种丸子和菌菇。

  而餐具,却不是他们熟悉的刀叉,而是三双精致的木筷。

  “哦豁,”麦克船长拿起筷子,笨拙地比划着,“林,你确定我们要用这个来对付那些肉片吗?我感觉用它比打一个称人结还难。”

  林予安笑着为两人做了个示范,手指灵活地一分一合,轻松夹起一片生菜。

  “很简单,把它想象成镊子的延伸。上面那根负责动,下面那根保持不动。”

  瑞雯在一旁看得跃跃欲试,她拿起筷子,凭借着出色的身体协调性,模仿着林予安的动作。

  虽然姿势有些僵硬,但居然真的颤颤巍巍地夹起了一片肥牛。

  “嘿!我做到了!”她像个取得了小胜利的孩子,得意地向父亲炫耀。

  麦克则不服气地继续和手中的筷子较劲,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那片滑溜溜的肥牛怎么也夹不起来。

  “该死的,”他最后只能无奈地放弃,用餐刀把肉片叉起来扔进锅里。

  “我承认,我宁愿去跟一条三百磅的马林鱼搏斗,也不想再碰这两根小木棍了。”

  “爸,你太逊了!”瑞雯嘲笑着他,同时已经能磕磕绊绊地用筷子将食材夹到锅里。

  林予安将一碗用芝麻酱、蒜蓉和香油调好的蘸料推到两人面前,“精髓在这里,一会儿试试这个。”

  麦克船长已经放弃了挣扎,直接用餐叉叉起一片在汤里涮得恰到好处的肥牛,蘸了蘸林予安特调的芝麻酱,放进嘴里。

  那浓郁的酱香混合着牛肉的鲜美,温热的口感瞬间征服了他的味蕾。

  “我的天…林,你不仅是个天生的船长,还是个该死的天才厨师!这东西太好吃了!比我吃过的任何一种蘸酱都棒!”

  “这只是入门级的,”林予安笑着说,“等你们适应了,下次我们试试真正带劲的。”

  瑞雯则吃得两颊鼓鼓,像一只快乐的仓鼠,她看着锅里翻腾的食物和身边两个男人,蓝色的眼睛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温馨感。

  “你知道吗,林,”她一边努力地用筷子夹起肥牛,一边说道,“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在海上吃饭是这么……有趣的一件事。”

  她顿了顿,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回忆的色彩:“以前我和爸爸出海,晚餐通常就是一些简单的三明治,或者把罐头倒进锅里加热一下。我们很少像这样坐下来,围着一个锅,分享食物。”

  “是啊,”麦克喝了一口啤酒,也感慨起来,“在海上,效率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们习惯了简单的食物,简单的生活。没想到……”

  他看了一眼林予安,“还能有这种体验。这感觉不像是工作,更像是一次家庭旅行。”

  “家庭旅行”,这个词让瑞雯的动作停顿了一下,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林予安,眼神变得有些复杂。

  林予安感受到了气氛的微妙变化,公筷夹起一块豆腐放进瑞雯的碗里,微笑着岔开了话题。

  “那就多吃点,远航需要大量的热量,而且我们不是说好了吗?这次航行,不光是为了赶路,更是为了体验。”

  他看向远方漆黑的海面,“当我们在埃克苏马群岛下锚,周围是果冻般的绿松石色海水时,我们还可以试试海鲜火锅。用我们自己钓上来的鱼,味道会更好。”

  “海鲜火锅!”这个提议立刻让瑞雯重新兴奋起来,她甚至已经开始畅想那样的画面了。

  这一刻,所有的身份、秘密和复杂的情绪,似乎都被这顿热气腾腾的火锅融化了。

  他们不再是船长与船员,不再是教练与学员,只是三个在这片广阔大海上共享美食的伙伴。

  那笨拙的筷子,翻腾的食物,和轻松的笑谈,为这次硬核的航行,注入了一股无比温暖的温馨。

  晚餐后,麦克主动接过了清洗的工作,而林予安和瑞雯则站在船尾,看着远处海平面上最后一丝光亮被黑暗吞噬。

  夜色渐深,天空中的星星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璀璨,银河如同一条壮丽的钻石腰带,横跨天际。

  “好了,该安排夜航值班了。”林予安打破了沉默。

  “按照计划,我们三人轮班,每班三小时。我先来第一班,从九点到十二点。瑞雯,你第二班,十二点到凌晨三点。”

  “麦克船长,你负责最重要的黎明班,三点到六点。”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安排,黎明前通常容易起雾、光线最差、航行者也最疲惫的时刻,由经验丰富的麦克来负责,最为稳妥。

  “没问题。”两人都没有异议。

  当麦克收拾完厨房,也来到甲板上时,他擦了擦手,看着林予安问道:“船长,关于第一站拿骚,抵达后的具体计划是什么?”

  林予安点了点头,这个问题他早已在脑中演练过无数遍。

  他调出iPad上的航行计划,指着那个被标记为“Stop 1”的港口。

  “我们预计在后天黎明时分抵达拿骚港,第一件事是悬挂检疫旗,通过VHF无线电向港口管制中心报告,办理入境和海关手续。”他的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我已经提前预定了拿骚游艇港的一个泊位,停船后,我计划我们在那里休整48小时。”

  “48小时?”瑞雯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凑了过来,齐肩的短发在海风中轻轻拂过林予安的手臂。

  “那我们不是就有一整个白天的时间可以自由活动了?”

  “是的,”林予安看着她,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我们需要补充一些新鲜的水果,检查船只状态,最重要的是,让船员得到充分的休息,为进入更偏远的埃克苏马群岛做准备。”

  “一整天啊……”瑞雯的语气里充满了无法抑制的兴奋,她看着林予安,蓝色的眼睛在星光下闪闪发光。

  “船长先生,你还记得我们在潜水店的那个挑战吗?你的水肺潜水速成课?”

  “当然,”林予安迎着她的目光,“我正想问我的教练,拿骚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教学地点。”

  “合适?简直是完美!”瑞雯立刻切换回了那个自信满满的教练模式,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拿骚周围的海域,水质出了名的清澈,而且有很多被珊瑚礁环绕的平静水域,非常适合进行开放水域的技巧练习。”

  她加重了语气,“最重要的是,那里有全世界最好的潜水服务!像‘斯图尔特湾’那样的顶级潜水中心。”

  “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租到所有尺寸的气瓶,根本不需要我们自己携带,省去了很多麻烦。”

  她越说越兴奋,已经开始在脑海中规划教学内容了:“我们可以上午在船附近平静的海湾里完成所有的基础技巧教学。”

  “下午我就可以带你去探索一个沉船遗迹!那里有一艘叫Mahoney的浅水沉船,非常适合初学者探索,绝对会让你大开眼界的!”

  林予安看着她那副迫不及待想要展示自己“主场”优势的样子,心中也不禁莞尔。”

  “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让这次航行不仅仅是枯燥的赶路,而是充满了探索和学习的乐趣。”

  “那就这么定了。”他干脆地拍板,“瑞雯教练,教学的部分就全权交给你了。”

  “这么算来,我还有大约30个小时的航行时间,来啃完你发给我的那本PADI开放水域潜水员的理论教材。”

  “哈哈,放心,有任何问题,随时可以问我。”瑞雯得意地一扬下巴。

  一旁的麦克船长听着这两个年轻人已经开始兴致勃勃地规划起“玩乐”项目,他笑着摇了摇头,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补充道:

  “好吧,那我就负责处理陆地上的俗事。清关文件、检查引擎、补充燃油,这些都交给我吧。”

  “我保证让北极星号恢复到100%的最佳状态,随时可以向埃克苏马群岛进发。”

  “辛苦了,麦克。”林予安真诚地说道。

  “一个完美的团队,就应该如此。有人负责挑战极限,有人负责保障后勤,彼此信任,各司其职。”

  “好了,计划确定。”林予安看了一眼腕表,“时间差不多了。麦克,瑞雯,你们去休息吧。祝你们做个好梦。”

  瑞雯和麦克点了点头,转身走下船舱。甲板上再次只剩下了林予安一个人。

  他关掉了所有不必要的照明,让自己的眼睛去适应这纯粹的黑暗。

  整个世界仿佛都消失了,只剩下头顶的璀璨星河、耳边有节奏的海浪声,以及北极星号破浪前行时那坚定的“哗哗”声。

  孤独,但却是一种令人上瘾的,掌控一切的孤独。

  他站在舵轮后,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驾驶一艘船,而是在驾驭着一颗孤独的星球,在这片无垠的宇宙中,驶向未知的远方。

  这正是他想要真正生活!

  当电子时钟跳到午夜十二点时,瑞雯准时出现在甲板上。

  她换上了一套专业的Helly Hansen航海夹克,金色的短发被海风吹得有些凌乱,但那双蓝色的眼睛在黑暗中却显得格外明亮。

  “船长,换班时间到。”

  “辛苦了。”林予安将过去三小时的海况、雷达扫描情况、以及自动舵的参数向她做了简要的交接。

  “一切正常,风力稳定在15节左右,我们正好处在一个高压系统的边缘,天气可能会多变。预计在你值班期间不会有太大变化。”

  “收到。”瑞雯熟练地确认了所有信息。

  交接完毕后,林予安并没有立刻去休息。

  他回到船舱简单冲了个澡,躺在了客舱的船上。从背包里拿出了iPad,调出了那份PADI开放水域潜水员的理论教材PDF文件。

  屏幕的光芒照亮了他专注的脸庞,第一页的标题清晰地写着“第一章:成为一名潜水员”。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本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去理解和记忆的教材。

  但对于林予安那经过强化的大脑而言,这更像是一次高速的数据扫描和逻辑重构。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飞速滑动,几乎没有在任何一页上停留超过十秒钟。

  第一部分是关于潜水装备的介绍。面镜、呼吸管、脚蹼、BCD(浮力控制装置)、调节器、气瓶……

  这些在普通人看来复杂无比的设备,在他的脑海中被迅速地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物理模型。

  他低声自语,““原来如此,BCD的核心原理就是阿基米德定律,通过控制气囊的充放气来改变排水量,从而实现中性浮力。”

  “而调节器则是一个减压系统,可以将气瓶内超过200个大气压的高压空气,分两级降低到与环境水压相匹配的压力,供人呼吸。”

  他甚至在脑海中,将白天在潜水店里看到的那套Atomic T3调节器的内部结构图进行了三维建模,每一个部件的作用都了然于胸。

  第二部分是潜水物理学,也是整个理论的核心。压力、浮力、光线和声音在水中的变化……这些知识点,对他来说毫无难度。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关于人体在水下环境的生理反应。

  “波义耳定律……压力增大,体积减小。”他的目光停留在关于“挤压伤”的章节上。

  教材上描述了如果不及时进行耳压平衡,中耳腔的空气会被压缩,导致鼓膜内陷甚至破裂。

  他立刻将这个知识点与自己的身体联系起来,模拟着捏住鼻子鼓气的动作,从鼻腔到耳咽管再到中耳的压力传导过程。

  他开始思考,在紧急情况下,除了伐氏捏鼻鼓气法,是否可以利用吞咽或下颚运动(法兰佐法)来实现更温和高效的耳压平衡。

  第三部分,也是最让他感到兴奋的,是关于氮气在高压环境下的“双重人格”!

  减压病(DCS)与氮醉(Nitrogen Narcosis)。

  他首先研究的是减压病,这个潜水员闻之色变的幽灵。

  “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他看着屏幕上的公式,大脑飞速运转。

  “这意味着,在水下高压环境中,吸入的压缩空气中的氮气,会大量溶解在血液和组织里。”

  “如果上升速度过快,压力迅速降低,溶解的氮气就会像打开的汽水瓶一样,在体内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引发剧痛甚至死亡。”

  他没有被这可怕的后果吓到,反而对“潜水表”的工作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立刻上网,查阅了他购买的那块Shearwater Teric电子表所使用的“Bühlmann ZHL-16C梯度因子算法”的技术文档。

  屏幕上,复杂的数学公式和人体组织模型在他眼中,变成了一幅清晰的动态图景。

  他明白了电子表是如何根据深度和时间,实时计算他体内16个不同“组织间室”的氮气饱和度。

  并为他规划出安全的免减压停留时间和上升速度,这解决了“物理”层面的危险。

  紧接着,他的目光转向了氮气的另一个面孔,氮醉。那个被称为“深渊的狂喜”的魔鬼。

  “马丁定律……”他看着教材上的描述,“每下潜10米,氮气的麻醉效应大约相当于喝下一杯马丁尼酒。”

  “当深度超过30米时,大部分潜水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

  教材上列举了氮醉的典型症状:欣快感、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出现幻觉,甚至会做出极其愚蠢和危险的行为,比如把调节器从嘴里拿出来,分享给水里的鱼。

  “原来如此,”林予安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如果说减压病是潜水后才发作的慢性毒药,那氮醉就是潜水过程中随时可能让你丧命的迷幻剂。”

  他立刻将这个概念与自己的情况进行对比。

  他拥有远超常人的精神力和意志力,在荒野中面对严酷环境和心理压力时都能保持绝对的冷静。

  “我的精神抗性,能否抵抗高压氮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性麻醉?”他在脑中提出了一个假设。

  “这种麻醉效应,更多是作用于神经突触的信号传递,而非单纯的心理作用。再强的意志力,恐怕也无法完全豁免。”

  “最好的应对方式,不是对抗,而是识别与控制。”

  他将教材中应对氮醉的方法牢记在心。

  保持冷静,专注于简单的任务(如检查仪表),发现症状,立刻上升较浅的深度,直到症状消失。

  他甚至开始思考,如果在深潜时同伴出现了氮醉症状,自己应该如何安全地引导她上升,而不是强行将她拖拽上去。

  将氮气的物理性危险(减压病)和生理性麻醉(氮醉)都彻底研究透彻后,林予安才真正理解了水肺潜水这项运动的严肃性。

  它不仅仅是装备和技巧,更是一门关于物理,生理和心理控制的综合科学。

  不到两个小时,这本近两百页的教材,已经被他彻底“吃透”。

  不仅记住了所有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他理解了每一个规则背后的物理和生理学原理,并将它们整合成了一个知识体系。

  他甚至根据教材内容,为明天瑞雯可能进行的技巧教学,提前在脑海中预演了几十遍。

  面镜排水、调节器寻回、有控制式紧急游泳上升(CESA)……每一个动作的步骤和要点,都已烂熟于心。

  在这片远离陆地的深邃大海上,林予安仅用了一顿饭后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另一个蓝色世界的理论征服。

  现在,他只需要等待一个机会,将这些理论,变成真正的肌肉记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最新章节,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