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淮抬头望去,只见沈青鸾身穿鹅黄窄袖衫搭配月白长裙,愈发衬得她肤白唇朱气质灵动。
“不怎么忙。”
薛淮示意她坐下,微笑道:“你那边的事情处理完了?”
距离那场险些造成民乱的冲突已经过去三天,薛淮在第一时间便将事件原委传信给知府谭明光。
当下整个兴化县衙近乎瘫痪,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到各房胥吏大多和案子有关,薛淮暂时将他们分别关押起来,一边着手彻查他们的罪证,一边等待谭明光的回复。
好在一众府衙属官的能力不俗,他们在薛淮的分派下维持县衙的正常运转,并且已经开始制定治涝工程的详尽规划。
沈青鸾同样没有闲着,广泰号将要参与和支持本县的治涝工程,此外还有一系列兴商利民计划需要做前期准备。
她坦然道:“其实我没有那么忙,很多细节上的事情靠家里的老掌柜张罗,我只是在旁给他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这话就有些谦虚了。”
薛淮这几天通过观察发现,沈青鸾在他跟前和在旁人面前截然不同,或许是因为年幼时的依赖延续至今,沈青鸾私下同他相处有点像懵懂的少女,然而在处理商号的事务时又显得沉稳细致。
“不算谦虚,我一直都很有自知之明。”
沈青鸾一言带过,继而关切地问道:“淮哥哥,你打算何时返回府城?”
早在半个月前薛淮便对她说过,扬州府的种种顽疾不会一直拖下去,他要尽快解决那些掣肘,如此才能专心地发展民生。
“还需要一段时日。”
薛淮沉吟道:“这世上破坏远比建设容易,罗通等人将兴化县治理得一塌糊涂,难怪本县百姓的处境一年比一年差,但是他们却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昨天你也看到了,光是县衙后堂查封的罗通私财便有三万余两之巨,还有好几箱子瓷器字画,这其中哪一件不是民脂民膏?”
沈青鸾蹙眉道:“这个罗通真该死,兴化县穷苦若斯,他居然能贪墨这么多银钱,还不包括他送出去上下打点的那部分。”
“他不光贪婪成性,还将县衙政务弄成烂摊子。”
薛淮摇了摇头,看着案上一摞摞卷宗,沉声道:“像这种人居然能盘踞知县的位置多年,两次大计还能得到中下的评价,可见整个扬州官场腐朽到什么程度。”
沈青鸾望着薛淮肃然的面庞,不禁有些担忧地说道:“淮哥哥,这次罗通妄图煽动民变,可见背后那些人对你已经是恨之入骨,现在你顺利解决罗通的阴谋,我担心他们接下来会有更加阴狠的手段。”
“我心里有数。”
薛淮对此自然有所预料,继而问道:“青鸾,盐运司这次的认窝大会何时举行?”
沈青鸾答道:“八月初八。”
“还有大半个月。”
薛淮稍稍思忖,看向沈青鸾说道:“我想请你帮忙办件事。”
沈青鸾连忙点头道:“你说。”
“兴化县这边的事情很重要,我暂时脱不开身,广泰号的事务有几位大掌柜操持,想来不会有差错,所以我想让你今天就回府城,同沈叔父说几项安排。”
薛淮正色道:“这些事不能让旁人知晓。”
沈青鸾毫不犹豫地说道:“淮哥哥放心,我保证不会走漏风声。”
小半个时辰过后,沈青鸾依依不舍地说道:“淮哥哥,我都记下了,我会如实转告我爹。”
薛淮歉然道:“这次辛苦你了。”
“不辛苦。”
沈青鸾通透地说道:“我爹说过,即便淮哥哥你不来扬州,我们沈家和那几家早晚会厮杀一场,因此现在帮你就是帮我们自家。其实若不是乔家和刘家闹翻,他们或许早就对我们沈家动手,淮哥哥来得很是时候,以往府衙大权被刘让等人把持,谭府尊就像……就像一尊泥塑雕像,完全影响不了局势。如今有淮哥哥出手,我爹肩上的担子轻松了很多。”
薛淮心中有些触动,温言道:“代我向沈叔父问好。”
“嗯。”
沈青鸾站起身来,又叮嘱道:“淮哥哥你要小心些,身边断断不能离了人,现在你手上掌握不少那些人的罪证,要提防他们狗急跳墙。这次我爹让我带了大量人手出门,其中有一些很厉害的高手,我想留下十五人保护你,他们身手高明且熟悉本地情形,淮哥哥莫要拒绝。”
“谢谢你,青鸾。”
薛淮起身相送,又道:“过段时日我们在府城相见。”
将出门时,沈青鸾忽地止步,侧首望着薛淮。
薛淮问道:“怎么了?”
沈青鸾嫣然一笑道:“淮哥哥,等这桩事了结,你要带我去吃府城富春居的双麻酥饼。”
薛淮亦笑道:“好,一言为定。”
……
扬州府城,刘氏大宅。
刘傅和刘让父子二人神情凝重地坐着,堂下站着风尘仆仆形容委顿的刘嵩。
“漕军怎会南下?”
刘让强行压制着心中的慌乱,皱眉道:“伍总兵为何要帮薛淮?”
他原本觉得这次针对薛淮的谋划即便算不上天衣无缝,至少也能让对方狼狈不堪,一场民乱或许无法毁掉薛淮的仕途,但是只要后续扬州乃至江苏官场对薛淮群起而攻之,他这个扬州同知也没脸再待下去。
谁知薛淮不仅借助沈家提前做好应对,甚至还从北边的淮安府请来漕军助阵,导致盐运司那边的安排悉数落空。
刘傅放下茶盏,缓缓道:“看来老夫还是低估了这位薛同知的人脉。”
先前他觉得薛淮固然背景通天,但是有句话叫做天高皇帝远,天子也好沈望也罢,不可能随时随地替薛淮排忧解难,毕竟扬州距离京城千里之遥,光是信息来回传递就需要很长时间。
刘让开口问道:“父亲,伍总兵何时与清流有这么深的交情?”
在他看来漕运总兵伍长龄虽与总督蒋济舟不合,并非首辅宁珩之船上的人,但也和清流一派扯不上任何关系,如今居然果断出手帮助薛淮,难道他就不怕宁首辅因此动怒?
“和清流无关。”
刘傅想了想,沉声道:“老夫想起当年伍总兵的泰山卷入过一桩大案,他多半便是那时欠了薛淮父亲的人情。”
薛明章这三个字仿佛有种无形的魔力,刘让下意识便感觉到畏惧,如果对方还活着,给他一百个胆子都不敢在府衙针对薛淮。
“现在说这些陈年旧事没有意义。”
刘傅吩咐刘嵩退下,然后陷入漫长的思考。
刘让等了半天,忍不住开口说道:“父亲,虽说刘嵩没有给罗通留下确凿的把柄,但是我们各家在这件事里出力太多,难免会留下诸多破绽。”
“不止于此。”
刘傅双眼微眯,继而道:“先前他在仪真县青山镇处置胡家的时候,肯定从胡庆那里得到一些线索,只是没有立刻发作罢了,这就是为父决定在兴化县出手的缘由。此子的性情居然这般沉稳,同他在京中的风评完全不同,我们终究还是小瞧他了。”
“这……”
刘让略显艰难地说道:“父亲,这可如何是好?”
“莫慌。”
刘傅冷静地说道:“京中早就有消息传来,今年国库入不敷出,朝廷正在为下半年的进项发愁。许运使正是因为此事才决定召开认窝大会,当下我们各家只要慷慨解囊,让皇上和庙堂诸公满意,薛淮一个从五品的扬州同知又能如何?”
刘让明白父亲这番话的言外之意,相较于最初各家的计划,如今只怕他们要拿刀在自己身上剜下一大块肉。
“就当是破财消灾,而且不到最后,谁破财还不一定。”
刘傅老眼中闪过一抹阴狠,吩咐道:“你马上让人备好一车礼品,再去府衙告两天假,然后带上为父的亲笔信去苏州拜望巡抚大人。”
刘让不敢迟疑,连忙起身道:“是,父亲。”
约莫大半个时辰之后,扬州府衙后堂。
黄西滨代表谭明光送走前来告假的刘让,然后快步返回存朴斋,轻声道:“明府,兴化县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刘通判就要告假,只怕刘家这次陷得很深。”
“意料之中的事情。”
谭明光望着案上的卷宗,那是薛淮让人送来的兴化县民乱事件的内情。
他将卷宗合上,缓缓道:“他们算计薛淮不成,现在当然要寻求退路,刘让应该是去苏州府找陈巡抚求助。”
“明府何不拒绝他的请求?”
黄西滨不解地说道:“当下局势渐趋明朗,那些人根本奈何不了薛同知,相反薛同知手里已经握有不少证据,如果明府此时选择和薛同知站在一边,扬州这潭浑水未必没有希望涤清!”
“你懂什么?”
谭明光轻声一叹,抬头看了一眼房顶,幽幽道:“值此多事之秋,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啊。”
黄西滨怔住。
谭明光抬手揉了揉紧皱的眉心,好半晌才说道:“本官半生飘零,好不容易才走到如今这个位置,如何能与年方弱冠经得起挫折的薛淮相比?”
“只不过……”
他的视线再度落在那份卷宗上,薛淮苍劲的笔迹仿佛浮现在眼前,轻声道:“这个有名无实的知府,做久了确实有些腻味。”
黄西滨原本心中很是失望,他跟着谭明光从湖广来到江苏,虽说此生无望踏入仕途,但他也想展露才情,不至于浑浑噩噩一辈子。
眼下听到谭明光后面那句话,他的脸色猛地一变,激动地颤声道:“明府……”
谭明光自嘲一笑,眼中多了几分凌厉。
“那就放肆一回吧。”
“不怎么忙。”
薛淮示意她坐下,微笑道:“你那边的事情处理完了?”
距离那场险些造成民乱的冲突已经过去三天,薛淮在第一时间便将事件原委传信给知府谭明光。
当下整个兴化县衙近乎瘫痪,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到各房胥吏大多和案子有关,薛淮暂时将他们分别关押起来,一边着手彻查他们的罪证,一边等待谭明光的回复。
好在一众府衙属官的能力不俗,他们在薛淮的分派下维持县衙的正常运转,并且已经开始制定治涝工程的详尽规划。
沈青鸾同样没有闲着,广泰号将要参与和支持本县的治涝工程,此外还有一系列兴商利民计划需要做前期准备。
她坦然道:“其实我没有那么忙,很多细节上的事情靠家里的老掌柜张罗,我只是在旁给他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这话就有些谦虚了。”
薛淮这几天通过观察发现,沈青鸾在他跟前和在旁人面前截然不同,或许是因为年幼时的依赖延续至今,沈青鸾私下同他相处有点像懵懂的少女,然而在处理商号的事务时又显得沉稳细致。
“不算谦虚,我一直都很有自知之明。”
沈青鸾一言带过,继而关切地问道:“淮哥哥,你打算何时返回府城?”
早在半个月前薛淮便对她说过,扬州府的种种顽疾不会一直拖下去,他要尽快解决那些掣肘,如此才能专心地发展民生。
“还需要一段时日。”
薛淮沉吟道:“这世上破坏远比建设容易,罗通等人将兴化县治理得一塌糊涂,难怪本县百姓的处境一年比一年差,但是他们却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昨天你也看到了,光是县衙后堂查封的罗通私财便有三万余两之巨,还有好几箱子瓷器字画,这其中哪一件不是民脂民膏?”
沈青鸾蹙眉道:“这个罗通真该死,兴化县穷苦若斯,他居然能贪墨这么多银钱,还不包括他送出去上下打点的那部分。”
“他不光贪婪成性,还将县衙政务弄成烂摊子。”
薛淮摇了摇头,看着案上一摞摞卷宗,沉声道:“像这种人居然能盘踞知县的位置多年,两次大计还能得到中下的评价,可见整个扬州官场腐朽到什么程度。”
沈青鸾望着薛淮肃然的面庞,不禁有些担忧地说道:“淮哥哥,这次罗通妄图煽动民变,可见背后那些人对你已经是恨之入骨,现在你顺利解决罗通的阴谋,我担心他们接下来会有更加阴狠的手段。”
“我心里有数。”
薛淮对此自然有所预料,继而问道:“青鸾,盐运司这次的认窝大会何时举行?”
沈青鸾答道:“八月初八。”
“还有大半个月。”
薛淮稍稍思忖,看向沈青鸾说道:“我想请你帮忙办件事。”
沈青鸾连忙点头道:“你说。”
“兴化县这边的事情很重要,我暂时脱不开身,广泰号的事务有几位大掌柜操持,想来不会有差错,所以我想让你今天就回府城,同沈叔父说几项安排。”
薛淮正色道:“这些事不能让旁人知晓。”
沈青鸾毫不犹豫地说道:“淮哥哥放心,我保证不会走漏风声。”
小半个时辰过后,沈青鸾依依不舍地说道:“淮哥哥,我都记下了,我会如实转告我爹。”
薛淮歉然道:“这次辛苦你了。”
“不辛苦。”
沈青鸾通透地说道:“我爹说过,即便淮哥哥你不来扬州,我们沈家和那几家早晚会厮杀一场,因此现在帮你就是帮我们自家。其实若不是乔家和刘家闹翻,他们或许早就对我们沈家动手,淮哥哥来得很是时候,以往府衙大权被刘让等人把持,谭府尊就像……就像一尊泥塑雕像,完全影响不了局势。如今有淮哥哥出手,我爹肩上的担子轻松了很多。”
薛淮心中有些触动,温言道:“代我向沈叔父问好。”
“嗯。”
沈青鸾站起身来,又叮嘱道:“淮哥哥你要小心些,身边断断不能离了人,现在你手上掌握不少那些人的罪证,要提防他们狗急跳墙。这次我爹让我带了大量人手出门,其中有一些很厉害的高手,我想留下十五人保护你,他们身手高明且熟悉本地情形,淮哥哥莫要拒绝。”
“谢谢你,青鸾。”
薛淮起身相送,又道:“过段时日我们在府城相见。”
将出门时,沈青鸾忽地止步,侧首望着薛淮。
薛淮问道:“怎么了?”
沈青鸾嫣然一笑道:“淮哥哥,等这桩事了结,你要带我去吃府城富春居的双麻酥饼。”
薛淮亦笑道:“好,一言为定。”
……
扬州府城,刘氏大宅。
刘傅和刘让父子二人神情凝重地坐着,堂下站着风尘仆仆形容委顿的刘嵩。
“漕军怎会南下?”
刘让强行压制着心中的慌乱,皱眉道:“伍总兵为何要帮薛淮?”
他原本觉得这次针对薛淮的谋划即便算不上天衣无缝,至少也能让对方狼狈不堪,一场民乱或许无法毁掉薛淮的仕途,但是只要后续扬州乃至江苏官场对薛淮群起而攻之,他这个扬州同知也没脸再待下去。
谁知薛淮不仅借助沈家提前做好应对,甚至还从北边的淮安府请来漕军助阵,导致盐运司那边的安排悉数落空。
刘傅放下茶盏,缓缓道:“看来老夫还是低估了这位薛同知的人脉。”
先前他觉得薛淮固然背景通天,但是有句话叫做天高皇帝远,天子也好沈望也罢,不可能随时随地替薛淮排忧解难,毕竟扬州距离京城千里之遥,光是信息来回传递就需要很长时间。
刘让开口问道:“父亲,伍总兵何时与清流有这么深的交情?”
在他看来漕运总兵伍长龄虽与总督蒋济舟不合,并非首辅宁珩之船上的人,但也和清流一派扯不上任何关系,如今居然果断出手帮助薛淮,难道他就不怕宁首辅因此动怒?
“和清流无关。”
刘傅想了想,沉声道:“老夫想起当年伍总兵的泰山卷入过一桩大案,他多半便是那时欠了薛淮父亲的人情。”
薛明章这三个字仿佛有种无形的魔力,刘让下意识便感觉到畏惧,如果对方还活着,给他一百个胆子都不敢在府衙针对薛淮。
“现在说这些陈年旧事没有意义。”
刘傅吩咐刘嵩退下,然后陷入漫长的思考。
刘让等了半天,忍不住开口说道:“父亲,虽说刘嵩没有给罗通留下确凿的把柄,但是我们各家在这件事里出力太多,难免会留下诸多破绽。”
“不止于此。”
刘傅双眼微眯,继而道:“先前他在仪真县青山镇处置胡家的时候,肯定从胡庆那里得到一些线索,只是没有立刻发作罢了,这就是为父决定在兴化县出手的缘由。此子的性情居然这般沉稳,同他在京中的风评完全不同,我们终究还是小瞧他了。”
“这……”
刘让略显艰难地说道:“父亲,这可如何是好?”
“莫慌。”
刘傅冷静地说道:“京中早就有消息传来,今年国库入不敷出,朝廷正在为下半年的进项发愁。许运使正是因为此事才决定召开认窝大会,当下我们各家只要慷慨解囊,让皇上和庙堂诸公满意,薛淮一个从五品的扬州同知又能如何?”
刘让明白父亲这番话的言外之意,相较于最初各家的计划,如今只怕他们要拿刀在自己身上剜下一大块肉。
“就当是破财消灾,而且不到最后,谁破财还不一定。”
刘傅老眼中闪过一抹阴狠,吩咐道:“你马上让人备好一车礼品,再去府衙告两天假,然后带上为父的亲笔信去苏州拜望巡抚大人。”
刘让不敢迟疑,连忙起身道:“是,父亲。”
约莫大半个时辰之后,扬州府衙后堂。
黄西滨代表谭明光送走前来告假的刘让,然后快步返回存朴斋,轻声道:“明府,兴化县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刘通判就要告假,只怕刘家这次陷得很深。”
“意料之中的事情。”
谭明光望着案上的卷宗,那是薛淮让人送来的兴化县民乱事件的内情。
他将卷宗合上,缓缓道:“他们算计薛淮不成,现在当然要寻求退路,刘让应该是去苏州府找陈巡抚求助。”
“明府何不拒绝他的请求?”
黄西滨不解地说道:“当下局势渐趋明朗,那些人根本奈何不了薛同知,相反薛同知手里已经握有不少证据,如果明府此时选择和薛同知站在一边,扬州这潭浑水未必没有希望涤清!”
“你懂什么?”
谭明光轻声一叹,抬头看了一眼房顶,幽幽道:“值此多事之秋,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啊。”
黄西滨怔住。
谭明光抬手揉了揉紧皱的眉心,好半晌才说道:“本官半生飘零,好不容易才走到如今这个位置,如何能与年方弱冠经得起挫折的薛淮相比?”
“只不过……”
他的视线再度落在那份卷宗上,薛淮苍劲的笔迹仿佛浮现在眼前,轻声道:“这个有名无实的知府,做久了确实有些腻味。”
黄西滨原本心中很是失望,他跟着谭明光从湖广来到江苏,虽说此生无望踏入仕途,但他也想展露才情,不至于浑浑噩噩一辈子。
眼下听到谭明光后面那句话,他的脸色猛地一变,激动地颤声道:“明府……”
谭明光自嘲一笑,眼中多了几分凌厉。
“那就放肆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