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扬州城的百姓来说,这几天发生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可谓是目不暇接。
先是府衙张贴告示,有匪人假借济民堂之善名作恶多端,同知大人命神医徐知微假死,在城外大明寺和城内沈园将贼人一网打尽。
官府保证济民堂会一直维持下去,并且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盘查账目,另外徐知微将来还会在济民堂为百姓看病。
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尤其是那些受过济民堂恩惠的穷苦百姓,当即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另外一件事便是本府同知大人将和广泰号沈家的大小姐订下婚约。
府衙的属官这两天尽皆喜气洋洋,就连忙于新政的章时都特地赶来向薛淮道喜,城内的乡绅更是无比热切地送上贺礼,毕竟这可是千载难逢讨好父母官又不会留下隐患的机会。
薛淮这一次没有太过不近人情,虽说他没有收下那些过于贵重的贺礼,但也抽出时间见了不少人,称得上宾主尽欢。
三月二十六日,吉时将至。
薛淮换上一身簇新的绯色五品白鹇补子官袍,既显郑重亦不失喜庆。
薛明鼎身着云纹锦缎直裰,头戴方巾气度雍容。
四位京中名士穿着体面常服,官媒张氏头戴绒花,笑容可掬又极为干练。
一行人分乘几辆宽敞马车,江胜和齐青石带着亲卫护持左右,李顺带着健仆押运着封装整齐、披红挂彩的纳采之礼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地从位于琼花观的薛宅出发,向着沈园而去。
扬州城春日正好,桃红柳绿,运河畔的沈园更是春色如许。
东苑闺房之内,沈青鸾正由芸儿和几个丫鬟服侍着梳妆。
今日她换上新裁的云锦广袖交领衫,外披银红鲛绡纱披帛,下身则是十二幅蹙金百鸟朝凤裙,脸上抹了薄薄的珍珠粉,眼尾轻扫金棕晕染,睫羽染黛,眸光清亮如星。
她的满头青丝绾成凌云髻,髻心簪一支华贵无比的栖梧点翠钗,两侧各簪一朵烧蓝镶南珠芙蓉花,额间妆成描金芙蓉钿。
“小姐,您真美。”
芸儿捧来铜镜,发自真心地感叹着。
沈青鸾望着镜中略有些陌生的自己,视线停留在发间那支栖梧点翠钗上,不由得唇角扬起。
那是两淮盐案破获之后,薛淮来到沈园与她相见,十分突然又水到渠成地拿出一枚珠钗相赠。
沈青鸾一眼便认出那是金缕苑老掌柜这一辈子最得意的杰作,内心登时被惊喜填满,原来薛淮对她也有情意,而非只把她当做小时候的跟屁虫看待。
从那天开始,沈青鸾便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直到今日尽皆成为现实。
她轻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的悸动和热切。
徐知微站在一旁,看着沈青鸾眼中因期待而生的动人光彩,伸手替她整了整衣襟,微笑道:“今天可不许哭。”
沈青鸾转头看着她,反手握住她的手掌,不舍道:“知微姐姐,你要回济民堂了么?”
这段时间两人同吃同住,沈青鸾温柔地抚平徐知微心里的创伤,徐知微则尽力让沈青鸾的内心安定下来,两人的姐妹情谊日渐深厚,不再是各怀试探的表面关系。
徐知微摇头道:“还得过一段时间,薛大人说济民堂的暗线还没有处理干净。”
沈青鸾由衷地说道:“太好了!”
徐知微浅浅一笑。
便在这时,一名仆妇满面堆笑地进来说道:“大小姐,薛府一行已经到了,老爷和夫人亲自相迎,还请大小姐稍等,礼成之后再与薛大人相见。”
沈青鸾起身应下,笑容恬淡如画。
屋内的丫鬟们无不激动地看着她。
同一时刻,沈园正门之外。
沈秉文和杜氏都换上了崭新得体的服饰,除他们之外还有沈氏一族四位德高望重的长辈,都是沈秉文特意请来的礼宾。
薛淮等人走下马车,两边先后见礼,一同前往装扮一新的正厅。
入厅之后,沈秉文当先看向身为主婚使的薛明鼎,再度拱手道:“薛老大人远道而来,在下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薛明鼎笑容满面,回礼道:“沈公太客气了!老朽奉薛府嫂夫人之命,为两家结秦晋之好而来,叨扰之处,还请海涵。”
“岂敢岂敢,快请上座!”
沈秉文连忙含笑招呼,目光已不由自主地落在薛淮身上,见他身着合体的官袍,身姿挺拔气度沉稳,满意之情登时溢于言表。
薛淮上前一步,以子侄礼拜见道:“小侄薛淮,拜见沈叔父、沈婶母,有劳叔父婶母久候。”
沈秉文笑道:“贤侄快快请起,切莫多礼!”
薛淮今日亲自前来无疑是给足了沈家体面,但他在这个场合显然不宜摆出本府同知的架子。
众人相继落座,官媒张氏站在厅中,满面笑容地开始履行她的职责。
“吉时已到!”
张氏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又不失喜气,抑扬顿挫地说道:“今有京师薛府,仰慕贵府青鸾小姐贤淑端方、才德兼备,特遣主婚使薛明鼎薛老大人,携纳采之礼,代薛府老夫人崔氏,敬求盟订,永结秦晋之好!”
随着她的唱喏,李顺带着薛家仆从鱼贯而入,将准备好的纳采之礼一一呈上,陈列在厅堂中央。
“活雁一对!”
“云锦十匹、蜀锦十匹、貂皮斗篷两件!”
“赤金嵌琉璃步摇一对、羊脂白玉镯一对、东珠耳坠一对、红宝石戒指一对、和田白玉雕龙凤佩一对!”
“贡品茶叶八匣、陈年花雕八坛、蜜饯果品十六盒、京中糕点十六匣!”
“紫檀文具一套、名家字画两轴!”
“银鎏金餐具两套、景泰蓝香炉一对!”
“金元宝一百锭、百年人参两对!”
四位沈家族老的目光都被这琳琅满目的礼品吸引,不由得纷纷点头。
沈秉文和杜氏看着这丰厚的纳采礼,心中既是欣慰,又有些受宠若惊。
沈家在两淮巨商之中名列前茅,单论财富自然远远胜过薛家,就算将金山银海放在他们面前,也不会让他们失态,但薛家乃累世官宦、清流门第,礼仪如此周到丰厚,足见对方对沈青鸾的真心看重。
薛明鼎待礼单唱毕,从袖中郑重取出崔氏交给他的婚书和包裹在红绫中的薛淮庚帖,双手奉与沈秉文道:“沈公,这是家嫂亲自拟定的婚书,这庚帖乃小侄薛淮生辰。家嫂言道,沈府若觉薛家尚可托付,便请贵府青鸾小姐庚帖,由官媒持之,待卜问吉凶,再行后续之礼。”
这便是正式进入六礼的第二步问名。
所谓三书六礼,第一步纳采是指男方请主婚使前往女方家中提亲,若是女方应允,第二步问名便是合八字,这一项没有问题就会进入第三步纳吉,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第四步纳征俗称下聘,男方将聘礼送至女方家中。
第五步请期便是择日,男方在征求女方同意的前提下选定成婚之日。
第六步亲迎才是真正的大婚之日。
这套流程确实非常繁琐,尤其薛沈两家相隔千里,全部仪程走完至少也要一年多的时间。
而在这个过程中,薛淮除了最后一步亲迎,基本没有他插手的余地,便如此时此刻,他只能像个吉祥物一般坐着,看着薛明鼎和沈家商洽。
沈秉文连忙双手接过书信。
崔氏的字迹温婉端方,言辞恳切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沈青鸾的认可和对这门亲事的殷切期盼,尤其是信中那句“贤淑明敏,堪为良配”让沈秉文看得眼眶微热。
他将书信递给身旁的杜氏,看向薛明鼎郑重地说道:“承蒙薛老夫人与薛府不弃,小女蒲柳之姿,能得老夫人如此盛赞,实乃沈家之福!薛贤侄年纪轻轻便已官居五品,才德名满扬州,更是人中龙凤。这门亲事,我夫妇二人自是千肯万肯!”
他话音刚落,杜氏便向身边的管事嬷嬷递了个眼色,嬷嬷会意快步转入后堂。
片刻过后,只见沈青鸾在两名丫鬟的陪伴下,莲步轻移,缓缓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她低垂螓首走到父母身边,对着薛明鼎和薛淮的方向,深深道了个万福,声音虽轻却清晰:“青鸾见过伯父大人,见过……薛世兄。”
抬起头时,目光与薛淮撞个正着。
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尽在心中,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都瞬间远去,天地间只剩彼此。
薛淮素来沉稳的心境,此刻也因这惊鸿一瞥而泛起层层涟漪。
他微微点头,唇边勾起一抹只有她能懂的笑意,仿佛在无声地说道:“别怕,我在。”
自从三天前得知薛淮将要亲自来提亲,沈青鸾便陷入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心绪之中,既有对这桩婚事的期待,也有对将来成婚之后能否成为薛淮贤内助的忐忑。
纵然有徐知微在旁开解,她仍旧无法彻底平息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直到此刻看见薛淮脸上恬淡的笑容,那一切纷扰忽地消失不见。
他的温柔和肯定,便是她此生最坚实的依靠。
先是府衙张贴告示,有匪人假借济民堂之善名作恶多端,同知大人命神医徐知微假死,在城外大明寺和城内沈园将贼人一网打尽。
官府保证济民堂会一直维持下去,并且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盘查账目,另外徐知微将来还会在济民堂为百姓看病。
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尤其是那些受过济民堂恩惠的穷苦百姓,当即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另外一件事便是本府同知大人将和广泰号沈家的大小姐订下婚约。
府衙的属官这两天尽皆喜气洋洋,就连忙于新政的章时都特地赶来向薛淮道喜,城内的乡绅更是无比热切地送上贺礼,毕竟这可是千载难逢讨好父母官又不会留下隐患的机会。
薛淮这一次没有太过不近人情,虽说他没有收下那些过于贵重的贺礼,但也抽出时间见了不少人,称得上宾主尽欢。
三月二十六日,吉时将至。
薛淮换上一身簇新的绯色五品白鹇补子官袍,既显郑重亦不失喜庆。
薛明鼎身着云纹锦缎直裰,头戴方巾气度雍容。
四位京中名士穿着体面常服,官媒张氏头戴绒花,笑容可掬又极为干练。
一行人分乘几辆宽敞马车,江胜和齐青石带着亲卫护持左右,李顺带着健仆押运着封装整齐、披红挂彩的纳采之礼紧随其后,浩浩荡荡地从位于琼花观的薛宅出发,向着沈园而去。
扬州城春日正好,桃红柳绿,运河畔的沈园更是春色如许。
东苑闺房之内,沈青鸾正由芸儿和几个丫鬟服侍着梳妆。
今日她换上新裁的云锦广袖交领衫,外披银红鲛绡纱披帛,下身则是十二幅蹙金百鸟朝凤裙,脸上抹了薄薄的珍珠粉,眼尾轻扫金棕晕染,睫羽染黛,眸光清亮如星。
她的满头青丝绾成凌云髻,髻心簪一支华贵无比的栖梧点翠钗,两侧各簪一朵烧蓝镶南珠芙蓉花,额间妆成描金芙蓉钿。
“小姐,您真美。”
芸儿捧来铜镜,发自真心地感叹着。
沈青鸾望着镜中略有些陌生的自己,视线停留在发间那支栖梧点翠钗上,不由得唇角扬起。
那是两淮盐案破获之后,薛淮来到沈园与她相见,十分突然又水到渠成地拿出一枚珠钗相赠。
沈青鸾一眼便认出那是金缕苑老掌柜这一辈子最得意的杰作,内心登时被惊喜填满,原来薛淮对她也有情意,而非只把她当做小时候的跟屁虫看待。
从那天开始,沈青鸾便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直到今日尽皆成为现实。
她轻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的悸动和热切。
徐知微站在一旁,看着沈青鸾眼中因期待而生的动人光彩,伸手替她整了整衣襟,微笑道:“今天可不许哭。”
沈青鸾转头看着她,反手握住她的手掌,不舍道:“知微姐姐,你要回济民堂了么?”
这段时间两人同吃同住,沈青鸾温柔地抚平徐知微心里的创伤,徐知微则尽力让沈青鸾的内心安定下来,两人的姐妹情谊日渐深厚,不再是各怀试探的表面关系。
徐知微摇头道:“还得过一段时间,薛大人说济民堂的暗线还没有处理干净。”
沈青鸾由衷地说道:“太好了!”
徐知微浅浅一笑。
便在这时,一名仆妇满面堆笑地进来说道:“大小姐,薛府一行已经到了,老爷和夫人亲自相迎,还请大小姐稍等,礼成之后再与薛大人相见。”
沈青鸾起身应下,笑容恬淡如画。
屋内的丫鬟们无不激动地看着她。
同一时刻,沈园正门之外。
沈秉文和杜氏都换上了崭新得体的服饰,除他们之外还有沈氏一族四位德高望重的长辈,都是沈秉文特意请来的礼宾。
薛淮等人走下马车,两边先后见礼,一同前往装扮一新的正厅。
入厅之后,沈秉文当先看向身为主婚使的薛明鼎,再度拱手道:“薛老大人远道而来,在下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薛明鼎笑容满面,回礼道:“沈公太客气了!老朽奉薛府嫂夫人之命,为两家结秦晋之好而来,叨扰之处,还请海涵。”
“岂敢岂敢,快请上座!”
沈秉文连忙含笑招呼,目光已不由自主地落在薛淮身上,见他身着合体的官袍,身姿挺拔气度沉稳,满意之情登时溢于言表。
薛淮上前一步,以子侄礼拜见道:“小侄薛淮,拜见沈叔父、沈婶母,有劳叔父婶母久候。”
沈秉文笑道:“贤侄快快请起,切莫多礼!”
薛淮今日亲自前来无疑是给足了沈家体面,但他在这个场合显然不宜摆出本府同知的架子。
众人相继落座,官媒张氏站在厅中,满面笑容地开始履行她的职责。
“吉时已到!”
张氏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又不失喜气,抑扬顿挫地说道:“今有京师薛府,仰慕贵府青鸾小姐贤淑端方、才德兼备,特遣主婚使薛明鼎薛老大人,携纳采之礼,代薛府老夫人崔氏,敬求盟订,永结秦晋之好!”
随着她的唱喏,李顺带着薛家仆从鱼贯而入,将准备好的纳采之礼一一呈上,陈列在厅堂中央。
“活雁一对!”
“云锦十匹、蜀锦十匹、貂皮斗篷两件!”
“赤金嵌琉璃步摇一对、羊脂白玉镯一对、东珠耳坠一对、红宝石戒指一对、和田白玉雕龙凤佩一对!”
“贡品茶叶八匣、陈年花雕八坛、蜜饯果品十六盒、京中糕点十六匣!”
“紫檀文具一套、名家字画两轴!”
“银鎏金餐具两套、景泰蓝香炉一对!”
“金元宝一百锭、百年人参两对!”
四位沈家族老的目光都被这琳琅满目的礼品吸引,不由得纷纷点头。
沈秉文和杜氏看着这丰厚的纳采礼,心中既是欣慰,又有些受宠若惊。
沈家在两淮巨商之中名列前茅,单论财富自然远远胜过薛家,就算将金山银海放在他们面前,也不会让他们失态,但薛家乃累世官宦、清流门第,礼仪如此周到丰厚,足见对方对沈青鸾的真心看重。
薛明鼎待礼单唱毕,从袖中郑重取出崔氏交给他的婚书和包裹在红绫中的薛淮庚帖,双手奉与沈秉文道:“沈公,这是家嫂亲自拟定的婚书,这庚帖乃小侄薛淮生辰。家嫂言道,沈府若觉薛家尚可托付,便请贵府青鸾小姐庚帖,由官媒持之,待卜问吉凶,再行后续之礼。”
这便是正式进入六礼的第二步问名。
所谓三书六礼,第一步纳采是指男方请主婚使前往女方家中提亲,若是女方应允,第二步问名便是合八字,这一项没有问题就会进入第三步纳吉,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第四步纳征俗称下聘,男方将聘礼送至女方家中。
第五步请期便是择日,男方在征求女方同意的前提下选定成婚之日。
第六步亲迎才是真正的大婚之日。
这套流程确实非常繁琐,尤其薛沈两家相隔千里,全部仪程走完至少也要一年多的时间。
而在这个过程中,薛淮除了最后一步亲迎,基本没有他插手的余地,便如此时此刻,他只能像个吉祥物一般坐着,看着薛明鼎和沈家商洽。
沈秉文连忙双手接过书信。
崔氏的字迹温婉端方,言辞恳切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沈青鸾的认可和对这门亲事的殷切期盼,尤其是信中那句“贤淑明敏,堪为良配”让沈秉文看得眼眶微热。
他将书信递给身旁的杜氏,看向薛明鼎郑重地说道:“承蒙薛老夫人与薛府不弃,小女蒲柳之姿,能得老夫人如此盛赞,实乃沈家之福!薛贤侄年纪轻轻便已官居五品,才德名满扬州,更是人中龙凤。这门亲事,我夫妇二人自是千肯万肯!”
他话音刚落,杜氏便向身边的管事嬷嬷递了个眼色,嬷嬷会意快步转入后堂。
片刻过后,只见沈青鸾在两名丫鬟的陪伴下,莲步轻移,缓缓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她低垂螓首走到父母身边,对着薛明鼎和薛淮的方向,深深道了个万福,声音虽轻却清晰:“青鸾见过伯父大人,见过……薛世兄。”
抬起头时,目光与薛淮撞个正着。
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尽在心中,仿佛周遭的一切喧嚣都瞬间远去,天地间只剩彼此。
薛淮素来沉稳的心境,此刻也因这惊鸿一瞥而泛起层层涟漪。
他微微点头,唇边勾起一抹只有她能懂的笑意,仿佛在无声地说道:“别怕,我在。”
自从三天前得知薛淮将要亲自来提亲,沈青鸾便陷入一种难以言表的复杂心绪之中,既有对这桩婚事的期待,也有对将来成婚之后能否成为薛淮贤内助的忐忑。
纵然有徐知微在旁开解,她仍旧无法彻底平息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直到此刻看见薛淮脸上恬淡的笑容,那一切纷扰忽地消失不见。
他的温柔和肯定,便是她此生最坚实的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