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对话后的告别酒会,在哈布斯堡家族留下的另一处殿堂举行。
巨大的水晶吊灯洒下璀璨的光,空气里流淌着古典音乐和香槟的气泡。
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此刻都化作了衣冠楚楚的笑语晏晏,仿佛之前的分歧与对立从未发生过。
许凝端着一杯香槟,漂亮的脸蛋上写满了郁闷。
“还好我没有全程参与,不然这一趟出国,真不知道是来干什么的。”她小声对刘清明和丁奇抱怨。
丁奇也是一脸的憋闷,灌了一口酒:“又让你小子给猜中了。你是怎么知道,这帮西方人这么难缠的?”
刘清明表现得很淡定,只是轻轻晃动着杯中的液体。
“很简单。”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许凝和丁奇都安静下来。
“这本来就不是一场平等的对话。它从诞生之初,就是西方世界套在华夏脖子上的一道绞索,他们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就松手?”
许凝恨恨地说:“那我们还来谈什么?”
“首次对话,或许已经是我们最成功的一次了。”刘清明说出了一句让两人都无法理解的话。
“怎么可能?”许凝的眼睛瞪大了,“什么成果都没有,还算成功?”
“因为我们来了,坐到了桌子前,让他们不得不听我们讲话。”
刘清明看着远处正与人谈笑风生的英国代表,“随着咱们经济的发展,西方的警惕性只会越来越高,摩擦会越来越多,谈判也会越来越难。这并不难估计。”
许凝有些不甘心:“你不是说,咱们可以绕开他们,与那四十二个缔约国一一谈判,最终像加入WTO那样,也加入这个组织吗?”
刘清明摇了摇头。
“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我们没有时间了。”
“没有时间?”
“对。”刘清明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如果我们有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或许真的可以这么做。可惜,我们最多只有五年。”
“五年?”丁奇和许凝同时感到了震惊。
这个时间点太具体了,具体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五年时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谈成四十二个国家。”刘清明继续说,“五年后,他们会彻底反应过来,一个他们无法再用常规手段遏制的华夏,已经站在了他们面前。”
许凝的呼吸有些急促:“那……那怎么办?就什么也不做了?”
“当然不是。”刘清明笑了笑,“在WTO的框架下,继续和他们对话。哪怕是无用功,也要坚持做下去。”
“为什么?”
“第一,可以降低他们的警惕性,让他们以为我们很傻很天真,真的相信能在这个规则内和他们玩下去。”
“第二,对于某些具体的禁运内容,还存在着一些微小的、可以操作的空间。这就需要看我们谈判官的国际视野和政治智慧了。我相信组织,相信我们的人。”
许凝默默地喝了一口香槟,酒液的苦涩顺着喉咙滑下。
“真是不甘心。”
“没什么不甘心的。”刘清明看着她,“这个协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但换个角度看,它也逼得我们不得不自力更生,努力加强研发,用自己的手,一步一步地打破他们的封锁。”
“这个过程,同样会非常地扬眉吐气。”
丁奇听着,忽然想到了什么。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去德国,去荷兰,促成光刻机技术落户清江?而不是让我们国内的专家自行研发?”
这个问题,很尖锐。
刘清明看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回答。
他能说吗?
他能说自己来自未来,知道这条自行研发的路有多么艰难,知道我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年的努力,走了多少弯路,才最终看到曙光吗?
他能说,引进这项技术,哪怕只是相对落后的技术,也能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十年,甚至十五年时间吗?
这些话,说出来谁会信?
只会把他当成疯子。
刘清明只是笑了笑,举起杯。
“因为有些东西,如果能用钱买来时间,那就比什么都划算。”
……
话题告一段落,许凝很快又恢复了活力。
“按行程,明天休息一天,后天一早的飞机回国。你们准备怎么过这一天?”
刘清明想起了高峰出国前塞给他的那张清单。
“我得去采购点东西,答应了别人的。”
在九十年代,出国一趟,回来时带的都是大件的进口家电。
而现在,人们带回的,更多是国内买不到,或者价格昂贵的奢侈品、新款手机、笔记本电脑。
高峰清单上的东西,就涵盖了这几类。
既然答应了,就必须兑现。
许凝对此一点也不奇怪,反而眼睛一亮:“买东西?正好,我也要去逛逛!维也纳的克恩顿大街,我早就想去了!”
她转头看向丁奇:“老丁,你呢?”
丁奇一脸的无所谓,耸了耸肩:“我没什么可买的。我家里人也不喜欢这些洋玩意儿。”
他看着许凝兴奋的样子,很光棍地说道:“你要是有需要,我的额度,你拿去用好了。”
“太好了!”许凝高兴地用杯子和他碰了一下,“谢谢你啊老丁!你真是个好人!”
“客气。”丁奇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三人正说着话,代表团团长戴春林端着一杯酒,走了过来。
“戴司。”刘清明和丁奇立刻站直了身体。
许凝也乖巧地喊了一声:“团长。”
戴春林温和地点点头,然后目光落在刘清明身上。
“小刘,我跟你说几句。”
许凝和丁奇很识趣地对视一眼,找了个借口走开了。
“戴司,您找我?”刘清明问。
“嗯,聊两句。”戴春林示意他放松,“我跟老郑交换了一下意见。”
“这次对话,我们来之前,组织上就有了心理准备,只是想探探这个协定的底,摸摸他们的真实态度。从这个角度看,不能算一无所获。”
“不过,就这么个结果回去,组织上的一些同志,恐怕还是会有落差。你怎么看?”
刘清明沉吟片刻。
“司长,您高看我了。我全程只参与了最后一天的谈判,我的意见,恐怕不能作为参考吧。”
戴春林笑了。
“你不会以为,我真的不知道你这几天请假去干了什么吧?”
“你也不会以为,我们驻外的大使馆,会对代表团成员的行踪不闻不问吧?”
刘清明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是我大意了。”
“你的履历,在代表团成员审查的时候,我看过。”戴春林继续说,“你从来没有出过国,也没有任何外事工作的经历。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想到,利用当地的咨询公司,对相关人员进行公关的?”
这个问题,刘清明早有准备。
“报告戴司,其实不是我想到的。是大片,外国小说,还有互联网上学来的。”
他半真半假地回答。
“再加上,使馆的工作人员也给了建议。他们说,在当地活动,最好让当地人参与进来,花点钱,更容易达到目的。在西方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钱能办成很多事情。那些咨询公司收费不便宜,但只要找对了人,花的每一分钱,都会物有所值,反而能省掉很多麻烦。”
戴春林点点头:“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不过,真要下决心去做,还是需要一点魄力的。几十万欧元就这么花出去了,万一没有成效,这个责任可不小,组织上会怎么看你?”
刘清明诚恳地说:“我当时只是想把事情做成,没有想过,如果失败了,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戴春林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年轻,真好啊。不像我们这些人,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刘清明恭敬地回答:“您不是患得患失,您是考虑得更周全,因为您身上担的担子,比我们重得多。”
“是啊。”戴春林感叹了一句,“组织的托付,人民的期望,不容我们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跟这帮人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对。”刘清明顺着他的话说道,“所以,我们这次不能算一无所获。至少,我们亲耳听到了他们的态度,亲眼看到了他们的傲慢。这样,我们就可以彻底放弃幻想了。”
戴春林身体微微一震。
放弃幻想。
这四个字,说来简单,但分量极重。
“一点余地,都没有了吗?”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地问。
“会不会改变,我不知道。”刘清明说得很肯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的体制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要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那结果就一定是一样的。”
“西方永远不会放弃对我们的渗透和瓦解。他们让我们加入WTO,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想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我们,是看中了我们这个巨大的市场,可以为他们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们把大量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我国,自己享受着品牌和技术带来的高额利润。这对我们来说,有好处,但并不全是好处。”
戴春林静静地听着,他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判断,竟然和部里一些资深专家经过大量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
“有这个认识,很了不起。尤其是在你这个年纪。”戴春林赞许道。
“有些事情,只要跳出局部,从全局去看,想通了就会明白。”刘清明继续说道,“他们以为自己占尽了便宜,殊不知,却在亲手葬送自己的未来。”
戴春林来了兴趣:“说说你的看法。”
“美国,已经有了这个迹象。当年,他们为了降低成本,把钢铁、纺织、家电这些工业,大规模地转移到日本、韩国,还有东南亚,自己只保留金融和高端制造业。他们以为这是优化配置。”
“殊不知,工业是一棵完整的大树。你不能只要树冠上的果实和树叶,却把树干和树根都刨掉。没有了根,树叶还能繁茂多久呢?”
“再说说欧洲,特别是像德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大国。我有一个判断,将来,他们可能会倒得比美国人更彻底。”
这个论断,让戴春林都感到了惊诧。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工会太强大,他们的福利制度太完善。当工厂消失,工人失业,他们的领导人会怎么做?”
刘清明自问自答。
“他们会认为,这是进步,是好事。他们会自豪地宣布,我们的人民从此可以不用辛苦上班了,每天喝喝啤酒,看看足球,就能过上天堂般的日子。”
“他们会把这种高福利,当成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戴春林听得有些入神,他仿佛看到了一个荒诞却又无比真实的未来。
“我们……真的能看到那么一天吗?”他喃喃自语。
刘清明笃定地点头。
“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
……
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当国内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时,一架飞往京城的航班,从维也纳国际机场准时起飞。
赴欧进行首轮对话的代表团,在经历了长达十九天的紧张工作后,踏上了归程。
就在同一天,京城传来消息。
经过全市人民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疫情已经得到极大缓解,防控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阶段性成果。
飞机穿过云层,迎着东方的晨曦。
刘清明靠在舷窗边,看着下方渐渐远去的大陆,心中一片平静。
欧洲之行,结束了。
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环境。
还有自己的爱人。
还有家。
这一刻,他归心似箭。
巨大的水晶吊灯洒下璀璨的光,空气里流淌着古典音乐和香槟的气泡。
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此刻都化作了衣冠楚楚的笑语晏晏,仿佛之前的分歧与对立从未发生过。
许凝端着一杯香槟,漂亮的脸蛋上写满了郁闷。
“还好我没有全程参与,不然这一趟出国,真不知道是来干什么的。”她小声对刘清明和丁奇抱怨。
丁奇也是一脸的憋闷,灌了一口酒:“又让你小子给猜中了。你是怎么知道,这帮西方人这么难缠的?”
刘清明表现得很淡定,只是轻轻晃动着杯中的液体。
“很简单。”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许凝和丁奇都安静下来。
“这本来就不是一场平等的对话。它从诞生之初,就是西方世界套在华夏脖子上的一道绞索,他们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地就松手?”
许凝恨恨地说:“那我们还来谈什么?”
“首次对话,或许已经是我们最成功的一次了。”刘清明说出了一句让两人都无法理解的话。
“怎么可能?”许凝的眼睛瞪大了,“什么成果都没有,还算成功?”
“因为我们来了,坐到了桌子前,让他们不得不听我们讲话。”
刘清明看着远处正与人谈笑风生的英国代表,“随着咱们经济的发展,西方的警惕性只会越来越高,摩擦会越来越多,谈判也会越来越难。这并不难估计。”
许凝有些不甘心:“你不是说,咱们可以绕开他们,与那四十二个缔约国一一谈判,最终像加入WTO那样,也加入这个组织吗?”
刘清明摇了摇头。
“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我们没有时间了。”
“没有时间?”
“对。”刘清明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如果我们有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或许真的可以这么做。可惜,我们最多只有五年。”
“五年?”丁奇和许凝同时感到了震惊。
这个时间点太具体了,具体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五年时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谈成四十二个国家。”刘清明继续说,“五年后,他们会彻底反应过来,一个他们无法再用常规手段遏制的华夏,已经站在了他们面前。”
许凝的呼吸有些急促:“那……那怎么办?就什么也不做了?”
“当然不是。”刘清明笑了笑,“在WTO的框架下,继续和他们对话。哪怕是无用功,也要坚持做下去。”
“为什么?”
“第一,可以降低他们的警惕性,让他们以为我们很傻很天真,真的相信能在这个规则内和他们玩下去。”
“第二,对于某些具体的禁运内容,还存在着一些微小的、可以操作的空间。这就需要看我们谈判官的国际视野和政治智慧了。我相信组织,相信我们的人。”
许凝默默地喝了一口香槟,酒液的苦涩顺着喉咙滑下。
“真是不甘心。”
“没什么不甘心的。”刘清明看着她,“这个协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但换个角度看,它也逼得我们不得不自力更生,努力加强研发,用自己的手,一步一步地打破他们的封锁。”
“这个过程,同样会非常地扬眉吐气。”
丁奇听着,忽然想到了什么。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去德国,去荷兰,促成光刻机技术落户清江?而不是让我们国内的专家自行研发?”
这个问题,很尖锐。
刘清明看了他一眼,没有直接回答。
他能说吗?
他能说自己来自未来,知道这条自行研发的路有多么艰难,知道我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年的努力,走了多少弯路,才最终看到曙光吗?
他能说,引进这项技术,哪怕只是相对落后的技术,也能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十年,甚至十五年时间吗?
这些话,说出来谁会信?
只会把他当成疯子。
刘清明只是笑了笑,举起杯。
“因为有些东西,如果能用钱买来时间,那就比什么都划算。”
……
话题告一段落,许凝很快又恢复了活力。
“按行程,明天休息一天,后天一早的飞机回国。你们准备怎么过这一天?”
刘清明想起了高峰出国前塞给他的那张清单。
“我得去采购点东西,答应了别人的。”
在九十年代,出国一趟,回来时带的都是大件的进口家电。
而现在,人们带回的,更多是国内买不到,或者价格昂贵的奢侈品、新款手机、笔记本电脑。
高峰清单上的东西,就涵盖了这几类。
既然答应了,就必须兑现。
许凝对此一点也不奇怪,反而眼睛一亮:“买东西?正好,我也要去逛逛!维也纳的克恩顿大街,我早就想去了!”
她转头看向丁奇:“老丁,你呢?”
丁奇一脸的无所谓,耸了耸肩:“我没什么可买的。我家里人也不喜欢这些洋玩意儿。”
他看着许凝兴奋的样子,很光棍地说道:“你要是有需要,我的额度,你拿去用好了。”
“太好了!”许凝高兴地用杯子和他碰了一下,“谢谢你啊老丁!你真是个好人!”
“客气。”丁奇摆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三人正说着话,代表团团长戴春林端着一杯酒,走了过来。
“戴司。”刘清明和丁奇立刻站直了身体。
许凝也乖巧地喊了一声:“团长。”
戴春林温和地点点头,然后目光落在刘清明身上。
“小刘,我跟你说几句。”
许凝和丁奇很识趣地对视一眼,找了个借口走开了。
“戴司,您找我?”刘清明问。
“嗯,聊两句。”戴春林示意他放松,“我跟老郑交换了一下意见。”
“这次对话,我们来之前,组织上就有了心理准备,只是想探探这个协定的底,摸摸他们的真实态度。从这个角度看,不能算一无所获。”
“不过,就这么个结果回去,组织上的一些同志,恐怕还是会有落差。你怎么看?”
刘清明沉吟片刻。
“司长,您高看我了。我全程只参与了最后一天的谈判,我的意见,恐怕不能作为参考吧。”
戴春林笑了。
“你不会以为,我真的不知道你这几天请假去干了什么吧?”
“你也不会以为,我们驻外的大使馆,会对代表团成员的行踪不闻不问吧?”
刘清明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是我大意了。”
“你的履历,在代表团成员审查的时候,我看过。”戴春林继续说,“你从来没有出过国,也没有任何外事工作的经历。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想到,利用当地的咨询公司,对相关人员进行公关的?”
这个问题,刘清明早有准备。
“报告戴司,其实不是我想到的。是大片,外国小说,还有互联网上学来的。”
他半真半假地回答。
“再加上,使馆的工作人员也给了建议。他们说,在当地活动,最好让当地人参与进来,花点钱,更容易达到目的。在西方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钱能办成很多事情。那些咨询公司收费不便宜,但只要找对了人,花的每一分钱,都会物有所值,反而能省掉很多麻烦。”
戴春林点点头:“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不过,真要下决心去做,还是需要一点魄力的。几十万欧元就这么花出去了,万一没有成效,这个责任可不小,组织上会怎么看你?”
刘清明诚恳地说:“我当时只是想把事情做成,没有想过,如果失败了,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戴春林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年轻,真好啊。不像我们这些人,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刘清明恭敬地回答:“您不是患得患失,您是考虑得更周全,因为您身上担的担子,比我们重得多。”
“是啊。”戴春林感叹了一句,“组织的托付,人民的期望,不容我们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跟这帮人打交道,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对。”刘清明顺着他的话说道,“所以,我们这次不能算一无所获。至少,我们亲耳听到了他们的态度,亲眼看到了他们的傲慢。这样,我们就可以彻底放弃幻想了。”
戴春林身体微微一震。
放弃幻想。
这四个字,说来简单,但分量极重。
“一点余地,都没有了吗?”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地问。
“会不会改变,我不知道。”刘清明说得很肯定,“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的体制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要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那结果就一定是一样的。”
“西方永远不会放弃对我们的渗透和瓦解。他们让我们加入WTO,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想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我们,是看中了我们这个巨大的市场,可以为他们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他们把大量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我国,自己享受着品牌和技术带来的高额利润。这对我们来说,有好处,但并不全是好处。”
戴春林静静地听着,他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判断,竟然和部里一些资深专家经过大量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不谋而合。
“有这个认识,很了不起。尤其是在你这个年纪。”戴春林赞许道。
“有些事情,只要跳出局部,从全局去看,想通了就会明白。”刘清明继续说道,“他们以为自己占尽了便宜,殊不知,却在亲手葬送自己的未来。”
戴春林来了兴趣:“说说你的看法。”
“美国,已经有了这个迹象。当年,他们为了降低成本,把钢铁、纺织、家电这些工业,大规模地转移到日本、韩国,还有东南亚,自己只保留金融和高端制造业。他们以为这是优化配置。”
“殊不知,工业是一棵完整的大树。你不能只要树冠上的果实和树叶,却把树干和树根都刨掉。没有了根,树叶还能繁茂多久呢?”
“再说说欧洲,特别是像德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大国。我有一个判断,将来,他们可能会倒得比美国人更彻底。”
这个论断,让戴春林都感到了惊诧。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工会太强大,他们的福利制度太完善。当工厂消失,工人失业,他们的领导人会怎么做?”
刘清明自问自答。
“他们会认为,这是进步,是好事。他们会自豪地宣布,我们的人民从此可以不用辛苦上班了,每天喝喝啤酒,看看足球,就能过上天堂般的日子。”
“他们会把这种高福利,当成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戴春林听得有些入神,他仿佛看到了一个荒诞却又无比真实的未来。
“我们……真的能看到那么一天吗?”他喃喃自语。
刘清明笃定地点头。
“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
……
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当国内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时,一架飞往京城的航班,从维也纳国际机场准时起飞。
赴欧进行首轮对话的代表团,在经历了长达十九天的紧张工作后,踏上了归程。
就在同一天,京城传来消息。
经过全市人民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疫情已经得到极大缓解,防控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阶段性成果。
飞机穿过云层,迎着东方的晨曦。
刘清明靠在舷窗边,看着下方渐渐远去的大陆,心中一片平静。
欧洲之行,结束了。
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环境。
还有自己的爱人。
还有家。
这一刻,他归心似箭。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最新章节,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最新章节,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