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登基流程以“合法性构建”为核心。

  刘弘昌虽然不是以储君名义顺位继承,但刘玢在位一年,并没有留下子嗣,而刘弘昌兄终弟及,又有所有亲王与百官共同推举,他继位的合法性没有任何问题。

  至于登基流程,基本也延续了唐朝的“劝进—告天—改元—封赏”的流程。

  但毕竟是乱世,自然会有各种不同。

  比如赵匡胤!

  他就多了黄Pao加身、回师逼宫、禅让大典!

  而咱们这位王爷,虽然也是“被”黄Pao加身,但没有逼宫,更没有禅让,而是由所有亲王、文武百官共同迎入皇宫。

  劝进的流程自然也就免了。

  所以,接下来就是登基大典。

  登基大典也就是祭天告地、受玺与改元、颁布即位诏书、大赦天下这几个流程。

  但有两位贤明老成的宰相在,刘弘昌自是不必操心这些事情。

  可刘弘昌也有自己要操心的事情,甚至自入主皇宫以来,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

  他很清楚,如今的大汉说是一个国家,但若放在上一世,那也就比一个省大不了多少!

  上一世,他虽然是省长助理,有一定的治理经验。

  可没办法,通过这段时间的盘点,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大汉基本盘的薄弱。

  人口方面,大汉只有80多万,甚至还不足百万,而且其中还有大概20多万的对朝廷忠诚度不高的少数民族。

  财政方面,年收入800万两白银左右,。

  其中关税单月 20万两左右,占 30%。

  农业税约占总收入 20%-25%,不足两百万两,其他的如手工业矿业税收约占总收入 10%-15%(80万- 120万两)。

  可近些年,特别先帝晚年,以及刘玢在位的这一年,财政赤字越来越严重,根本就入不敷出。

  各项支出中,军费开支占比最高,约 40%-45%(320万- 360万两),用于维持战象部队(约 300头)和禁军。

  宫廷消费占比也很大,刘玢荒淫无度,大兴土木,这一年的支出竟约占 20%(160万两)。

  还有朝堂大大小小官员的俸禄支出,以及赈灾、水利工程基建等支出。

  这还不包括皇帝动不动就要赏赐所带来的支出!

  仅仅从这些账面数据,刘弘昌就能想象南汉的百姓过得有多苦,而越是这种情况,腐败也就越发严重。

  至于军队数量方面,不算那些名义上的乡兵与少数民族土司、酋长掌控的兵力,再加上之前循州平叛失利造成的损失,如今真正可用之兵不足十万。

  其中禁军约 2万- 3万,驻守兴王府,装备精良,含战象部队(约 300头)。

  地方镇军约 3万- 4万,分布于韶州、桂州等战略要地,以步兵为主,部分配备弩机。

  水军约 1万- 1.5万,控制珠江航道,拥有战船 200-300艘,负责沿海防御和贸易护航。

  可刘弘昌很清楚,南汉的这些军队内部腐败严重,战力低下,效率极低,循州平叛失利便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耕地面积方面,账面上也只有约 300万- 400万亩,而且大部分集中于珠江流域。

  刘弘昌很清楚,仅仅是这为数不多的耕地面积中,还有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

  上次潮州赈灾,他就深刻领会到了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刘弘昌根据现有账面数据保守估计,官僚、地主和寺院至少占据 60%-70%耕地。

  留给百姓的能有多少?

  就这样的一个基本盘,也不怪人家苏然瞧不上自己,瞧不上南汉!

  换做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他刘弘昌自己,也绝不会相信这样一个基本盘的南汉能一统天下!

  唉!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啊……

  但既然坐上了这个皇位,刘弘昌自然不会躺平摆烂了。

  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做,难题也要一个个攻!

  而在他看来,治理南汉的第一步必须是朝制改革!

  没有一个好的朝堂班子,没有一个高效率的朝堂制度,后续所有的改革都办不好!

  而且,如今的南汉朝堂实在过于混乱:亲王担任地方刺史、宦官专权,一人兼领多职与冗余官职并存,腐败的科举与推荐制度同在。

  如此混乱的朝堂制度,只会愈发滋生腐败!

  如今自己新君上位,又有朝堂绝大部分人的支持,正是推行朝制改革的最好机会!

  而且南汉就这么大一点地方,

  推行改革的难度自然不会像晚明那般困难!

  为了这件事,刘弘昌特意在于深夜在乾和殿的书房内单独召见了颜曜冰三女,甚至一个随身太监都没有留。

  他将大汉各种账面数据毫无保留地拿了出来,让三人一起看。

  看完后,颜曜冰面色凝重,林雨薇止不住地叹气,而苏然则是一副“路线很饱满,现实很骨感”的神情!

  “改革!”

  “必须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全方位改革……”

  不待刘弘昌开口,颜曜冰便坚定地说道,“陛下,我记得苏然前段时间还和我说过,陛下在与一众大臣商量富国五策时就说过大汉像个身患恶疾的稚童!”

  “这段时间,我也在认真了解大汉各方面的情况,愈发觉得陛下此言再准确不过!”

  “如果再不改革,大汉这个稚童必死无疑……”

  颜曜冰没有说话,自从刘弘昌入主皇宫后,虽然还没有提及让她当皇后,但她已经把自己当做了一国之母,无比积极地替大汉操着心,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大汉的现状。

  为此,历史专家苏然都被她磨得烦不胜烦了!

  林雨薇皱了皱眉,悄悄拉了一下颜曜冰,用普通话说道:“冰冰姐,多少还是注意点言辞吧,他如今是皇帝,你还敢必死无疑,你就不怕惹怒他?”

  苏然无奈地摇摇头,似乎对此一点也不意外。

  颜曜冰一副主人姿态,义正严词道:“忠言逆耳,放心吧,他不是那样的人。”

  果然,刘弘昌脸上一点怒意都没有,相反,他还十分亲切的询问颜曜冰:“曜冰,你可是已有想法?”

  颜曜冰当仁不让:“不瞒陛下,在我看来,如今的南汉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朝堂的官员制度!”

  “如今的南汉,哦,不,如今的大汉,是延续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但却已经严重畸形了!”

  “我建议,索性彻底抛弃三省六部,改用内阁制度!”

  刘弘昌挑了挑眉,他虽然不是历史专业的,对内阁制度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但也多少知道内阁制度是什么。

  但他还是故意问道:“何为内阁制?”

  颜曜冰看了眼苏然,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她从苏然口中磨出来的。

  “陛下,让苏然来说吧,这些都是她提出来的!”

  苏然愣了愣,先是白了眼颜曜冰,随即朝着刘弘昌行礼,道:“陛下,我记得您之前说过,会送我离开的,希望陛下能兑现承诺!”

  此言一出,轮到刘弘昌傻发愣了!

  不是,你就这么着急走人?

  刘弘昌看了看颜曜冰,又看了看林雨薇。

  他知道,颜曜冰之所以把苏然推出来,肯定是想通过他的手来留住苏然,她们之间肯定为此事争论了不少次。

  刘弘昌看向林雨薇:“雨薇,你想走吗?”

  “朕之前说过,需要你留下来帮朕管理大汉的农业……”

  林雨薇似乎有些犹豫,看了看苏然,又看了看颜曜冰:“陛下,我、我不想走,可、可我也不想和然然姐分开……”

  刘弘昌笑了笑,这才看向苏然:“苏仙姑,你非要走吗?”

  苏然坚定地点点头:“我心意已决,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陛下如今乃大汉天子,请陛下兑现承诺!”

  刘弘昌叹了口气,道:“好吧,朕既然答应了送你去找那什么赵匡胤,朕就一定会办到!”

  “不过,也不急于这一时吧?”

  苏然皱了皱眉,心下暗道:你是想和我玩拖延吧?

  于是正色道:“陛下,人各有志,既然总是要走的,那晚走不如早走!”

  这段时间,苏然早就想好了,早点去投靠柴荣,取得柴荣的信任,站稳脚跟!

  刘弘昌再次叹了口气,道:“好吧,朕如今还没有正式登基!”

  “等朕登基后,便派人护送你离去。”

  “不过,朕希望你能在这段时间多帮帮朕,至少帮朕完善一下朝制改革,可以吗?”

  苏然犹豫了片刻,看了眼林雨薇与颜曜冰,心中多少有些不忍,这才叹息道:“好吧,那就这么说定了,等陛下正式登基后我再离开!”

  说罢,他不等刘弘昌开口,直接进入正题:“所谓内阁制度,就是在延续六部的制度上,废除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个部门,不再任命丞相。”

  “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然后从大臣中选拔有才之人,组成内阁,辅助陛下参议军政大事。”

  “简而言之,就是内阁票列出所有政务的解决办法,最后由皇帝来批红决定是否实施!”

  刘弘昌皱了皱眉,道:“如果这样的话,皇帝事必躬亲,真的能处理得过来吗?”

  苏然皱了皱眉,心下暗道:这刘弘昌果然聪明,一眼就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缺点。

  不过这也说明刘弘昌这家伙本质上还是想偷懒的。

  但她刚刚说的只是雏形,为的也是想看看刘弘昌会有什么反应:

  果然,这家伙当上皇帝后就开始有暴露本质的苗头了……

  不过她也知道,事必躬亲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就算皇帝当牛当马,累死了也没用!

  当初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后便废除丞相制,然后建立了内阁制的雏形,可他事必躬亲,日均处理奏章竟达 200 余件!

  他不累死,谁累死?

  仁宗朱高炽不也是如此吗?

  这也是为何宣宗朱瞻基会将权力下放司礼监,让司礼监掌管代管批红。

  当然这也与那位蛐蛐皇帝贪玩有关……

  正想着,不料刘弘昌又突然说道:

  “只是内阁票拟、皇帝批红,就算皇帝能应付过来,可日后一旦失去了对内阁的制约,也可能会有威胁皇权的风险吧?”

  “而且,如果皇帝一时糊涂,作出了错误的决断,或者是很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另外,这样也很有可能导致皇权与文官的对立……”

  苏然不由地一怔,眼里瞬间闪过一丝佩服:

  厉害!

  我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一遍,这家伙竟这么快就能看出这个雏形的所有弊端。

  不错!

  这也是为何司礼监即使有那么多弊端(宦官专权、干预政务),但还是必须存在。

  因为其本质是明朝 “废除丞相后权力失衡” 的 “代偿机制”:

  它以 “宦官专权” 的风险,换取了 “皇权不下移、行政不断档、矛盾有缓冲” 的现实稳定。

  若完全取消司礼监,明朝将直面 “皇帝精力不足、内阁专权、行政瘫痪、君臣对立” 的多重危机,其灭亡可能比历史上更早、更惨烈。

  这也说明:朱元璋设计的 “绝对皇权” 体制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司礼监的出现,不过是这一缺陷的必然产物。

  苏然笑了笑,道:“陛下果然慧眼如炬,佩服!”

  她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

  毕竟在她看来,这种跨时代的朝廷制度,其复杂性绝不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利弊的。

  可刘弘昌却做到了。

  苏然继续道:“不过,刚刚说的还只是初步阶段!”

  “在这基础上,为了有效减轻皇帝负担,有效制约内阁,就必须要成立司礼监!”

  “凡奏折,皆先送往内阁,由内阁大臣商议票拟,而后由司礼监呈送皇帝批红。”

  “而由皇帝身边的宦官组成的司礼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掌管暂替皇帝批红的权利!”

  “当然只能是日常琐碎事务,或者是皇帝提前授权的一些事物才能交给司礼监代为批红,否则日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宦官专权……”

  见刘弘昌陷入了沉思。

  苏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又说道:

  “不过这三审六部制与内阁制各有优缺!”

  “我建议,陛下与其冒险推行全新的内阁制,还不如完善现有的三省六部制……”

  刘弘昌皱了皱眉,不自觉地纠结了起来:

  三省六部和内阁制,到底哪个更适合现在的南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南汉,我带三个大美妞穿越了!,南汉,我带三个大美妞穿越了!最新章节,南汉,我带三个大美妞穿越了!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