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的集市,自那场风波之后,非但没有冷清,反而愈发热闹起来。
罗辰当日亲手将一匹丝绸赠予蛮族少年的举动,像一阵风,迅速传遍了五溪诸洞。
在蛮人朴素的价值观里,一个强大的汉人首领,愿意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蛮族少年,惩罚自己的同族,这远比任何言语都更具说服力。
公平与尊重,这两个词,通过那匹丝绸,被缝进了蛮人的心里。
最初的交易,是围绕着铁锅和盐展开的。
但很快,罗辰便发现,那些随船带来的、本以为只是点缀的货物,竟也成了抢手货。
一个膀大腰圆的蛮族汉子,用三张上好的熊皮,换走了一只小巧玲珑的青瓷茶碗。
他并不懂饮茶,却小心翼翼地捧着,咧着嘴说要带回去给婆娘装水喝,那神情,仿佛捧着的是稀世珍宝。
几个蛮族少女则围着一堆丝帕挪不动脚,她们用采集来的珍贵草药,换走几方绣着兰草的丝帕,而后叽叽喳喳地比较着,将其系在手腕上,粗犷的兽皮衣上多了一抹江南的温柔。
荀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对罗辰道:
“主公,蛮人缺的不仅是铁与盐,他们缺的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丝绸、瓷器,这些‘无用之物’,恰恰是文明最有力的武器。它不杀人,却能诛心。”
罗辰深以为然。他随即下令,从长沙郡的库房里调拨更多的手工艺品,并鼓励那些在战乱中失去生计的汉人小商贩,来月亮湾设摊,只要遵守集市的规矩,罗氏便提供保护。
一时间,月亮湾成了整个荆南都未曾有过的奇景。
汉人的商贩与蛮族的猎人讨价还价,穿着丝绸的汉家女子与佩戴骨饰的蛮族少女好奇地互相打量。
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香气、草药的清香和汉人商贩的吆喝声,竟诡异地融洽起来。
一日,一个特殊的客人来到了集市。他叫“卡拓”,是沙摩柯部落里最好的铁匠。
与其他蛮人不同,他对那些花花绿绿的商品不感兴趣,而是直勾勾地盯着罗氏卫兵腰间的环首刀和手里锋利的长矛,眼神里满是痴迷与困惑。
阿古将他引荐给了罗辰。
卡拓的汉话说得磕磕巴巴,但他用手比划着,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为何罗氏的铁器,比他们部落辛辛苦苦从山里挖出的“神铁”(天然铁矿石)捶打出来的,要坚硬得多,也光滑得多?
罗辰看着这个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蛮族工匠,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阿古,卡拓,请随我来。我带你们去看看,这些铁器是如何诞生的。”
罗辰亲自带着他们,乘船返回了罗氏坞堡。
当卡拓第一次看到那矗立在河边,借着水流之力自行转动、将河水一斗一斗提上高处的筒车时,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绕着筒车走了三圈,伸手摸了摸那湿漉漉的竹筒,又抬头看了看那被水流推动的巨大叶片,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拳头,喃喃自语:
“水……自己会上山……这是神迹……”
阿古虽然早已见过,但再次看到,依旧震撼不已。
罗辰笑了笑,指着筒车解释道:
“这不是神迹,是格物。是观察水流、木头的规律,然后利用它。就像你们熟悉山林,知道哪里有猎物,哪里有陷阱一样。”
随后,罗-辰又带他们参观了工坊。
当卡拓看到那熊熊燃烧的炼铁炉,看到工匠们利用水力连机碓,驱动巨大的铁锤一次次砸下,将烧红的铁块锻打成型时,他眼中的痴迷变成了敬畏。
他看到了铁水如何从矿石中流出,看到了杂质如何被一次次捶打出去,看到了原本粗糙的铁胚,如何变成一柄柄锋利的兵器和一件件实用的农具。
这对他来说,不亚于一场天翻地覆的认知革命。他部落里引以为傲的冶铁技术,在罗氏工坊的流水线作业面前,渺小得如同儿戏。
参观完工坊,罗辰并未结束,而是将他们带到了学堂。
琅琅的读书声传来,卡拓和阿古看到,几十个汉人少年,正跟着一位先生大声诵读。
木板上,写的并非圣贤文章,而是一些他们看不懂的符号和图形。
荀衍上前,指着木板上的一副图,对阿-古解释道:
“这是水力连机碓的构造图。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它转得更快,更有力。
主公说,格物致知,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阿古顺着荀衍的手指看去,却愣住了。
在木板的角落里,他看到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那是他们五溪蛮的语言,旁边标注着汉字读音。
“这……你们在学我们的话?”阿古的声音有些发颤。
罗辰点头:
“要成为朋友,首先要能听懂对方的话。我的目标,是让我的每一个管事,都能用蛮语和你们交流。”
卡拓已经彻底说不出话了。他低着头,看着自己那双粗糙的手。
过去,他为自己能打出部落里最锋利的刀而骄傲。
但今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能让水倒流上山的木车,有能让铁变强的火焰,还有一群在学习他们语言的汉人孩子。
返回月亮湾的船上,卡拓一路沉默。
直到快要靠岸时,他才突然对着罗辰,深深地弯下了腰,用尽全身力气说道:
“罗家主……我想……学。”
阿古将卡拓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通过信使,汇报给了远在深山中的沙摩柯。
沙摩柯坐在自己的大帐里,反复看着阿古的信,久久不语。
他原本只是想从罗辰那里获得赖以生存的铁和盐,却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汉人首领,向他展示的,是一个远比铁器和食盐更具诱惑力的东西——
一个崭新的、强大的、并且愿意与他们平等交流的文明。
他开始真正思考,与罗辰的合作,或许不应仅仅停留在货物交换上。
然而,汉蛮之间的融洽,却刺痛了另一些人的眼睛。
荆南士族圈子里,很快便传开了风言风语。
“听说了吗?长沙那个罗家的小子,居然在跟蛮子做买卖!”
“何止是做买卖,简直是把他们当爹供着!为了个蛮崽子,竟把我们汉人商贾给赶了出去,还抄了家!”
“以铁资敌,与虎谋皮!此子为了蝇头小利,不顾汉家威严,简直是数典忘祖!长此以往,荆南危矣!”
这些非议,如同苍蝇般嗡嗡作响。
他们看不到月亮湾集市带来的繁荣,也看不到汉蛮关系缓和带来的长远利益。
他们只看到一个他们眼中的“泥腿子”都尉,居然敢打破士族对蛮人一贯的鄙夷和压榨,这触犯了他们固有的优越感。
罗辰对这些非议置若罔闻。
他正忙着清点从月亮湾运回来的物资。大批珍贵的楠木、朱砂、山货药材,堆满了罗氏的仓库。
这些资源,一部分将通过罗氏的商路销往荆州乃至更远的地方,换回粮食和钱币;
另一部分,则将投入到坞堡的建设和新一轮的技术研发中。
“主公,”荀衍看着账本上日益增长的数字,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忧虑,
“月亮湾的动静太大了,必然会引来窥伺,尤其是……来自襄阳的目光。”
罗辰当日亲手将一匹丝绸赠予蛮族少年的举动,像一阵风,迅速传遍了五溪诸洞。
在蛮人朴素的价值观里,一个强大的汉人首领,愿意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蛮族少年,惩罚自己的同族,这远比任何言语都更具说服力。
公平与尊重,这两个词,通过那匹丝绸,被缝进了蛮人的心里。
最初的交易,是围绕着铁锅和盐展开的。
但很快,罗辰便发现,那些随船带来的、本以为只是点缀的货物,竟也成了抢手货。
一个膀大腰圆的蛮族汉子,用三张上好的熊皮,换走了一只小巧玲珑的青瓷茶碗。
他并不懂饮茶,却小心翼翼地捧着,咧着嘴说要带回去给婆娘装水喝,那神情,仿佛捧着的是稀世珍宝。
几个蛮族少女则围着一堆丝帕挪不动脚,她们用采集来的珍贵草药,换走几方绣着兰草的丝帕,而后叽叽喳喳地比较着,将其系在手腕上,粗犷的兽皮衣上多了一抹江南的温柔。
荀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对罗辰道:
“主公,蛮人缺的不仅是铁与盐,他们缺的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丝绸、瓷器,这些‘无用之物’,恰恰是文明最有力的武器。它不杀人,却能诛心。”
罗辰深以为然。他随即下令,从长沙郡的库房里调拨更多的手工艺品,并鼓励那些在战乱中失去生计的汉人小商贩,来月亮湾设摊,只要遵守集市的规矩,罗氏便提供保护。
一时间,月亮湾成了整个荆南都未曾有过的奇景。
汉人的商贩与蛮族的猎人讨价还价,穿着丝绸的汉家女子与佩戴骨饰的蛮族少女好奇地互相打量。
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香气、草药的清香和汉人商贩的吆喝声,竟诡异地融洽起来。
一日,一个特殊的客人来到了集市。他叫“卡拓”,是沙摩柯部落里最好的铁匠。
与其他蛮人不同,他对那些花花绿绿的商品不感兴趣,而是直勾勾地盯着罗氏卫兵腰间的环首刀和手里锋利的长矛,眼神里满是痴迷与困惑。
阿古将他引荐给了罗辰。
卡拓的汉话说得磕磕巴巴,但他用手比划着,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为何罗氏的铁器,比他们部落辛辛苦苦从山里挖出的“神铁”(天然铁矿石)捶打出来的,要坚硬得多,也光滑得多?
罗辰看着这个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蛮族工匠,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阿古,卡拓,请随我来。我带你们去看看,这些铁器是如何诞生的。”
罗辰亲自带着他们,乘船返回了罗氏坞堡。
当卡拓第一次看到那矗立在河边,借着水流之力自行转动、将河水一斗一斗提上高处的筒车时,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绕着筒车走了三圈,伸手摸了摸那湿漉漉的竹筒,又抬头看了看那被水流推动的巨大叶片,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拳头,喃喃自语:
“水……自己会上山……这是神迹……”
阿古虽然早已见过,但再次看到,依旧震撼不已。
罗辰笑了笑,指着筒车解释道:
“这不是神迹,是格物。是观察水流、木头的规律,然后利用它。就像你们熟悉山林,知道哪里有猎物,哪里有陷阱一样。”
随后,罗-辰又带他们参观了工坊。
当卡拓看到那熊熊燃烧的炼铁炉,看到工匠们利用水力连机碓,驱动巨大的铁锤一次次砸下,将烧红的铁块锻打成型时,他眼中的痴迷变成了敬畏。
他看到了铁水如何从矿石中流出,看到了杂质如何被一次次捶打出去,看到了原本粗糙的铁胚,如何变成一柄柄锋利的兵器和一件件实用的农具。
这对他来说,不亚于一场天翻地覆的认知革命。他部落里引以为傲的冶铁技术,在罗氏工坊的流水线作业面前,渺小得如同儿戏。
参观完工坊,罗辰并未结束,而是将他们带到了学堂。
琅琅的读书声传来,卡拓和阿古看到,几十个汉人少年,正跟着一位先生大声诵读。
木板上,写的并非圣贤文章,而是一些他们看不懂的符号和图形。
荀衍上前,指着木板上的一副图,对阿-古解释道:
“这是水力连机碓的构造图。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它转得更快,更有力。
主公说,格物致知,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阿古顺着荀衍的手指看去,却愣住了。
在木板的角落里,他看到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那是他们五溪蛮的语言,旁边标注着汉字读音。
“这……你们在学我们的话?”阿古的声音有些发颤。
罗辰点头:
“要成为朋友,首先要能听懂对方的话。我的目标,是让我的每一个管事,都能用蛮语和你们交流。”
卡拓已经彻底说不出话了。他低着头,看着自己那双粗糙的手。
过去,他为自己能打出部落里最锋利的刀而骄傲。
但今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能让水倒流上山的木车,有能让铁变强的火焰,还有一群在学习他们语言的汉人孩子。
返回月亮湾的船上,卡拓一路沉默。
直到快要靠岸时,他才突然对着罗辰,深深地弯下了腰,用尽全身力气说道:
“罗家主……我想……学。”
阿古将卡拓的经历和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通过信使,汇报给了远在深山中的沙摩柯。
沙摩柯坐在自己的大帐里,反复看着阿古的信,久久不语。
他原本只是想从罗辰那里获得赖以生存的铁和盐,却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汉人首领,向他展示的,是一个远比铁器和食盐更具诱惑力的东西——
一个崭新的、强大的、并且愿意与他们平等交流的文明。
他开始真正思考,与罗辰的合作,或许不应仅仅停留在货物交换上。
然而,汉蛮之间的融洽,却刺痛了另一些人的眼睛。
荆南士族圈子里,很快便传开了风言风语。
“听说了吗?长沙那个罗家的小子,居然在跟蛮子做买卖!”
“何止是做买卖,简直是把他们当爹供着!为了个蛮崽子,竟把我们汉人商贾给赶了出去,还抄了家!”
“以铁资敌,与虎谋皮!此子为了蝇头小利,不顾汉家威严,简直是数典忘祖!长此以往,荆南危矣!”
这些非议,如同苍蝇般嗡嗡作响。
他们看不到月亮湾集市带来的繁荣,也看不到汉蛮关系缓和带来的长远利益。
他们只看到一个他们眼中的“泥腿子”都尉,居然敢打破士族对蛮人一贯的鄙夷和压榨,这触犯了他们固有的优越感。
罗辰对这些非议置若罔闻。
他正忙着清点从月亮湾运回来的物资。大批珍贵的楠木、朱砂、山货药材,堆满了罗氏的仓库。
这些资源,一部分将通过罗氏的商路销往荆州乃至更远的地方,换回粮食和钱币;
另一部分,则将投入到坞堡的建设和新一轮的技术研发中。
“主公,”荀衍看着账本上日益增长的数字,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忧虑,
“月亮湾的动静太大了,必然会引来窥伺,尤其是……来自襄阳的目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从坞堡开始崛起,三国:从坞堡开始崛起最新章节,三国:从坞堡开始崛起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从坞堡开始崛起,三国:从坞堡开始崛起最新章节,三国:从坞堡开始崛起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