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铭听到许崇兴的话,心里颇为意外,没想到对方口中的拿奖是阿贝尔奖。
作为数学界,比较有名气的国际奖项,他自然知晓。
但在他的印象中,前几届获奖的数学家,年龄上基本都超过了菲尔兹的评选条件,更像是一种补偿机制,否则也不会特意不设置年龄限制。
因此他思考最多的,还是菲尔兹奖。
没想到能斩获阿贝尔奖。
确实是意外之喜。
弄清楚事情的缘由,他基本猜到,老师这时候喊他回学校的原因。
于是下秒便不再耽搁,当即点头沉声回应。
“那我现在就先回学校一趟。”
说完简单收拾下桌面,便作势准备向外面走去。
许崇兴则是,打心里为徐铭感到高兴,目睹这幕脸上笑容始终没有消失不见。
“天才的成长速度,总是惊人啊!”
他目送着徐铭,直到其身影彻底消失不见,方收回目光自顾自感叹一句。
同时更加高兴,当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厚着脸皮把徐铭从数院要来,搞出两个学院联合培养的特殊方案,否则可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数院风光。
徐铭不知道许崇兴此刻的想法,他顾不上同梁占军说明相关情况。
走出办公室,便准备前往数院。
可能是因为,相关消息早已传开的缘故,楼下面遇到院内的研究员或工作人员,能听见对方主动打招呼,对他获得阿贝尔奖送上祝福。
“恭喜啊徐教授。”
“徐教授是要回学校吗,用不用我安排人送,网上的新闻我都看到了。”
“祝贺徐教授又拿下一项国际大奖。”
“真是太让人激动了,徐教授你真给咱们争光。”
徐铭这时候没时间同大家交流探讨,闻言仅勾出笑容点头示意回应。
“谢谢。”
从空间技术研究院到燕大数院,有专车情况下,徐铭倒是没有花费多长时间。
顺利到达老师办公室后,立刻便注意到,房间内除了张鲁平之外,还包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田纲院士。
两人注意到徐铭,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身。
脸上堆出灿烂笑容。
“你回来的刚好,眼下全网等着你,发表获奖感言呢。”
张鲁平抢先一步开口。
待徐铭近前后,很是欣慰的,伸出右手在徐铭肩膀上轻拍了两下。
“好的。”徐铭点点头。
和在颁奖典礼上,现场讲话发表感言不同,眼下无非是回复一封邮件,向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正常表示感谢。
而当徐铭做到电脑旁操作时,田纲也忍不住开口。
对此次徐铭获奖很是高兴。
“继拉马努金奖和陈省身奖之后,徐铭又获得了知名度更高的阿贝尔奖,并且还是以这么年轻的年龄。”
“恐怕今后都别想有人打破记录了。”
“这说明徐铭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数学机构的认可,如果下届数学家大会上,国际数学联盟还不颁发菲尔兹奖的话,相信肯定会有很多数学家站出来为徐铭鸣不平。”
他在国际数学界上,好歹也混了这么多年,对很多情况心知肚明。
放眼整个国际数学界,是由多个学派势力组成。
并非国际数学联盟一家独大。
如今徐铭获得阿贝尔奖,说明学界有不少人,对徐铭在数论上的贡献非常认可。
到时候国际数学联盟,自然要慎重考虑。
必须保证菲尔兹奖的公平性。
张鲁平这时,则想到元旦前发生的事,再次提起时仍显露出几分担忧。
“之前徐铭拒绝海外国家科学院的邀请,还被海外不少媒体大肆报道,我还担心会给徐铭带来影响压力,不利于以后国际奖项的评选。”
“没想到这届阿贝尔奖,还是落在了徐铭手中。”
“眼下就差菲尔兹奖没有获得,不过要是徐铭真能解决霍奇猜想问题,那有没有都无所谓了。”田纲接过张鲁平的话茬点点头沉声表示。
这边徐铭登上自己的邮箱,很快便找到了,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发来的邮件。
通知他获得本届阿贝尔奖。
而对于获奖感言这种东西,他也算是轻车熟路。
很快便撰写完邮件。
点击发送。
张鲁平注意到徐铭停下手上动作,想到另外一件事又主动询问了句。
“关于奖金的颁发,你是怎么考虑的?”
徐铭听到这句话,知道按照往年的流程,挪威科学与文学院会在六月份举办颁奖仪式。
不过眼下他正参加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项目,且时间上还不怎么充足,自然没有条件跑过去,只能同对面进行交涉商讨一个折中的方案。
念头停留在这里,倒也没过多迟疑,当即开口回答。
“现阶段恐怕没法过去。”
“那你不用操心了,院里来出面对接。”张鲁平知道徐铭和许崇兴在开发新的算法,索性直接把事情接过来。
后面的时间。
几人倒没过多耽搁,随即便各自处理起事情。
入夜。
网络上针对阿贝尔奖的讨论热度,依旧居高不下。
使得国内数学界又涌入新的血液。
很难想象,如果徐铭真拿到菲尔兹奖,全网又会出现怎样欢呼的热闹场景。
与此同时。
国际数学联盟总部,作为联盟主席的洛瓦茨,刚从家里来到办公室,便因徐铭获得阿贝尔奖的事,搞得头疼不已让秘书泡了一杯咖啡。
“这次挪威科学院方面,并没有选择,我们推荐的竞选奖项的数学家。”
“现在徐又获得了阿贝尔奖。”
“如果下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召开,不将菲尔兹奖颁发给他的话,恐怕会影响到菲尔兹奖的权威性。”
“可国家科学院那边……”
洛瓦茨从秘书手中接过咖啡,听到这些话,脸上表情显得非常沉重。
从心底里来讲,他对数学界出现,像徐铭这样的青年数学天才,无疑是乐意之至的,因为这有助于数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原本国际数学联盟在宣布,哥德巴赫猜想被彻底解决认可徐铭的证明过程后,便准备在下一届大会上,将菲尔兹奖颁发给徐铭。
结果却收到了国家科学院方面的压力。
不希望看见东方数学家崛起。
要知道数学虽然不分国界,但数学家却有。
但眼下徐铭连阿贝尔奖都拿到了手,若唯独不为其颁发菲尔兹的话,势必会在数学界引起不小的舆论。
甚至有可能让很多数学家认为,菲尔兹奖的含金量不如阿贝尔奖。
着实需要慎重决定。
好在眼下距离数学家大会召开,还有不短时间。
暂时还不用太过去纠结。
“只是在数论领域做出学术成果,无法获得菲尔兹奖也能勉强说的过去。”
“除非……”
自顾自低喃两句,后边不知想到什么,把到嘴边的话又给憋了回去。
徐铭虽然已经从数论领域转到代数几何方面,但却选择了难度极高的七大世界数学难题,想要在大会召开前做出成果根本不可能。
他更是不相信。
稍微理了下思路之后,也不想为此事操心,当即摆手让秘书离开。
……
徐铭对数学界产生的舆论并没有关注,甚至连国内也未影响他的正常节奏。
除消息公布后的那几天,有很多记者想要采访。
后边便恢复平静。
仿佛获得阿贝尔国际数学奖,只是件正常不过的小事情而已。
只能说也就是像徐铭这样的天才数学家,才把拿奖当做是家常便饭,若换做其他人恐怕高兴的连觉都睡不着。
转眼进入到四月份。
燕大方面同挪威科学院对接后,决定联合举办一场访问交流学术会议,并在开幕式上颁发阿贝尔奖。
地点就在燕京。
徐铭在从导师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刚开始还非常意外。
没想到对方会同意。
后边通过了解,才知道带队的,正是霍尔登院士。
且他能获得本届阿贝尔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霍尔登本人的坚持。
因此对于这场交流活动,徐铭颇为期待。
不过在此之前,更大的惊喜是,经过这段时间,持续性获得信息学科经验值。
使得信息学科终于来到4级。
4月8日,周五,空间技术研究院。
上午徐铭来到自己办公室,刚打开电脑,继续完善编写的自助交会对接算法,还没持续多久,下秒像是突然发现什么立刻查看起眼前面板。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信息]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3点。】
【经过……】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信息]等级提升至lv4】
【你获得词条——[并行思维]】
【词条:并行思维】
【效果:你的多线程并未思维大幅度提升,能同时深入思考演算多个独立问题。】
“终于把信息提升到了4级学科。”
伴随面板上信息映入眼帘,徐铭下意识脱口,接着回过神来把目光放在新词条上面。
“能够同时思考几个问题吗,倒是可以有效的提高研究效率。”
研究完词条的效果,徐铭眼睛不由一亮,对霍奇猜想的研究又多出不少信心。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只能专注于某一件事。
自身效率有效。
只能投入自身更多的时间,来缩短项目周期。
但随着多线程并行思维的提升,则可以同时分析两个甚至三个目标,在很短时间内排除掉多个错误方向,无疑能大幅度提高研究效率。
刚好就拿霍奇猜想来讲,为完善平展上同调,构建能用于证明的工具,需要使用各种理论融合。
而这就需要不断的去尝试。
若借助并行思维进行多线程演算,或许能用更短的时间完成平展上同调体系的完善。
思维运转到这里,他暂时按耐住心中喜悦,继续编写优化自主交会对接算法。
经过最近三个多月的进展,算法基本快要完成。
届时便能进行仿真模拟实验。
对于耗费精力撰写的算法,他也想看看,最终可以达到怎么样的效果。
就这样。
又是几天时间过去。
这天下午正当大家专注工作时,徐铭突然停下手上的动作脸上神情猛地放松。
“总算搞定了。”
自顾自低喃一句,又看向面板上的学科经验值。
数学和信息成功进入4级学科后,再次升级的经验值需求太过庞大,短时间内想提升到5级学科不大可能。
倒是物理只剩下几百经验值的缺口升级。
最近几天他尝试了并行思维,愈发觉得这是研究问题必不可少的能力。
为此也更加期待新的词条。
想着或许能让自己,更快解决霍奇猜想。
“等空间技术研究院这边的事结束,看来要多往箐华杨老那里跑跑喽。”
打定主意,他暂时不再去想,站起身冲邱轩摆手。
“邱副研究员。”
“麻烦你去找一下梁教授,就说算法已经编写完。”
亲眼见证算法快速完善的邱轩,心里对徐铭的崇拜已然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形容,此刻听到这句话,整个人顿时猛地一怔面露惊色。
“编写完了?”
约摸愣上数秒,快速反应过来,激动的大喊。
“好的徐教授,我这就去。”
说完顾不上手上的工作,立刻拔腿朝外面跑去,可以说要多激动就有多激动。
周围坐着的郭昊强等人,这时同样脸上堆出欣喜。
“我原本估算着还要几天才能完成,现在看来还是小瞧了你的效率。”许崇兴听到动静走过来笑着说:“不过解决了自主交会对接的算法问题,应该不会影响下半年的发射对接实验计划。”
徐铭把许崇兴的话听进耳中,尽管对自己的算法比较有信心。
但面对前辈还是谦逊了句。
“在进行真实任务前,算法和系统都还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仿真测试。”
“接下来我会尽快构建出,整个交会对接系统的高保真数学模型,在这种数学孪生环境中,对设计的算法进行极限测试。”
“另外同步进行蒙特卡洛仿真,评估此算法的任务成功率识别薄弱环节。”
他所讲的这些,都是进行真实对接任务前,必须去做的事情,相当于在数学世界里,预演整个对接过程,提前发现并解决算法中的问题。
为真实任务的成功,再加上一道坚实的数学保险。
……
作为数学界,比较有名气的国际奖项,他自然知晓。
但在他的印象中,前几届获奖的数学家,年龄上基本都超过了菲尔兹的评选条件,更像是一种补偿机制,否则也不会特意不设置年龄限制。
因此他思考最多的,还是菲尔兹奖。
没想到能斩获阿贝尔奖。
确实是意外之喜。
弄清楚事情的缘由,他基本猜到,老师这时候喊他回学校的原因。
于是下秒便不再耽搁,当即点头沉声回应。
“那我现在就先回学校一趟。”
说完简单收拾下桌面,便作势准备向外面走去。
许崇兴则是,打心里为徐铭感到高兴,目睹这幕脸上笑容始终没有消失不见。
“天才的成长速度,总是惊人啊!”
他目送着徐铭,直到其身影彻底消失不见,方收回目光自顾自感叹一句。
同时更加高兴,当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厚着脸皮把徐铭从数院要来,搞出两个学院联合培养的特殊方案,否则可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数院风光。
徐铭不知道许崇兴此刻的想法,他顾不上同梁占军说明相关情况。
走出办公室,便准备前往数院。
可能是因为,相关消息早已传开的缘故,楼下面遇到院内的研究员或工作人员,能听见对方主动打招呼,对他获得阿贝尔奖送上祝福。
“恭喜啊徐教授。”
“徐教授是要回学校吗,用不用我安排人送,网上的新闻我都看到了。”
“祝贺徐教授又拿下一项国际大奖。”
“真是太让人激动了,徐教授你真给咱们争光。”
徐铭这时候没时间同大家交流探讨,闻言仅勾出笑容点头示意回应。
“谢谢。”
从空间技术研究院到燕大数院,有专车情况下,徐铭倒是没有花费多长时间。
顺利到达老师办公室后,立刻便注意到,房间内除了张鲁平之外,还包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负责人田纲院士。
两人注意到徐铭,连忙从椅子上站起身。
脸上堆出灿烂笑容。
“你回来的刚好,眼下全网等着你,发表获奖感言呢。”
张鲁平抢先一步开口。
待徐铭近前后,很是欣慰的,伸出右手在徐铭肩膀上轻拍了两下。
“好的。”徐铭点点头。
和在颁奖典礼上,现场讲话发表感言不同,眼下无非是回复一封邮件,向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正常表示感谢。
而当徐铭做到电脑旁操作时,田纲也忍不住开口。
对此次徐铭获奖很是高兴。
“继拉马努金奖和陈省身奖之后,徐铭又获得了知名度更高的阿贝尔奖,并且还是以这么年轻的年龄。”
“恐怕今后都别想有人打破记录了。”
“这说明徐铭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数学机构的认可,如果下届数学家大会上,国际数学联盟还不颁发菲尔兹奖的话,相信肯定会有很多数学家站出来为徐铭鸣不平。”
他在国际数学界上,好歹也混了这么多年,对很多情况心知肚明。
放眼整个国际数学界,是由多个学派势力组成。
并非国际数学联盟一家独大。
如今徐铭获得阿贝尔奖,说明学界有不少人,对徐铭在数论上的贡献非常认可。
到时候国际数学联盟,自然要慎重考虑。
必须保证菲尔兹奖的公平性。
张鲁平这时,则想到元旦前发生的事,再次提起时仍显露出几分担忧。
“之前徐铭拒绝海外国家科学院的邀请,还被海外不少媒体大肆报道,我还担心会给徐铭带来影响压力,不利于以后国际奖项的评选。”
“没想到这届阿贝尔奖,还是落在了徐铭手中。”
“眼下就差菲尔兹奖没有获得,不过要是徐铭真能解决霍奇猜想问题,那有没有都无所谓了。”田纲接过张鲁平的话茬点点头沉声表示。
这边徐铭登上自己的邮箱,很快便找到了,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发来的邮件。
通知他获得本届阿贝尔奖。
而对于获奖感言这种东西,他也算是轻车熟路。
很快便撰写完邮件。
点击发送。
张鲁平注意到徐铭停下手上动作,想到另外一件事又主动询问了句。
“关于奖金的颁发,你是怎么考虑的?”
徐铭听到这句话,知道按照往年的流程,挪威科学与文学院会在六月份举办颁奖仪式。
不过眼下他正参加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项目,且时间上还不怎么充足,自然没有条件跑过去,只能同对面进行交涉商讨一个折中的方案。
念头停留在这里,倒也没过多迟疑,当即开口回答。
“现阶段恐怕没法过去。”
“那你不用操心了,院里来出面对接。”张鲁平知道徐铭和许崇兴在开发新的算法,索性直接把事情接过来。
后面的时间。
几人倒没过多耽搁,随即便各自处理起事情。
入夜。
网络上针对阿贝尔奖的讨论热度,依旧居高不下。
使得国内数学界又涌入新的血液。
很难想象,如果徐铭真拿到菲尔兹奖,全网又会出现怎样欢呼的热闹场景。
与此同时。
国际数学联盟总部,作为联盟主席的洛瓦茨,刚从家里来到办公室,便因徐铭获得阿贝尔奖的事,搞得头疼不已让秘书泡了一杯咖啡。
“这次挪威科学院方面,并没有选择,我们推荐的竞选奖项的数学家。”
“现在徐又获得了阿贝尔奖。”
“如果下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召开,不将菲尔兹奖颁发给他的话,恐怕会影响到菲尔兹奖的权威性。”
“可国家科学院那边……”
洛瓦茨从秘书手中接过咖啡,听到这些话,脸上表情显得非常沉重。
从心底里来讲,他对数学界出现,像徐铭这样的青年数学天才,无疑是乐意之至的,因为这有助于数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原本国际数学联盟在宣布,哥德巴赫猜想被彻底解决认可徐铭的证明过程后,便准备在下一届大会上,将菲尔兹奖颁发给徐铭。
结果却收到了国家科学院方面的压力。
不希望看见东方数学家崛起。
要知道数学虽然不分国界,但数学家却有。
但眼下徐铭连阿贝尔奖都拿到了手,若唯独不为其颁发菲尔兹的话,势必会在数学界引起不小的舆论。
甚至有可能让很多数学家认为,菲尔兹奖的含金量不如阿贝尔奖。
着实需要慎重决定。
好在眼下距离数学家大会召开,还有不短时间。
暂时还不用太过去纠结。
“只是在数论领域做出学术成果,无法获得菲尔兹奖也能勉强说的过去。”
“除非……”
自顾自低喃两句,后边不知想到什么,把到嘴边的话又给憋了回去。
徐铭虽然已经从数论领域转到代数几何方面,但却选择了难度极高的七大世界数学难题,想要在大会召开前做出成果根本不可能。
他更是不相信。
稍微理了下思路之后,也不想为此事操心,当即摆手让秘书离开。
……
徐铭对数学界产生的舆论并没有关注,甚至连国内也未影响他的正常节奏。
除消息公布后的那几天,有很多记者想要采访。
后边便恢复平静。
仿佛获得阿贝尔国际数学奖,只是件正常不过的小事情而已。
只能说也就是像徐铭这样的天才数学家,才把拿奖当做是家常便饭,若换做其他人恐怕高兴的连觉都睡不着。
转眼进入到四月份。
燕大方面同挪威科学院对接后,决定联合举办一场访问交流学术会议,并在开幕式上颁发阿贝尔奖。
地点就在燕京。
徐铭在从导师口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刚开始还非常意外。
没想到对方会同意。
后边通过了解,才知道带队的,正是霍尔登院士。
且他能获得本届阿贝尔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霍尔登本人的坚持。
因此对于这场交流活动,徐铭颇为期待。
不过在此之前,更大的惊喜是,经过这段时间,持续性获得信息学科经验值。
使得信息学科终于来到4级。
4月8日,周五,空间技术研究院。
上午徐铭来到自己办公室,刚打开电脑,继续完善编写的自助交会对接算法,还没持续多久,下秒像是突然发现什么立刻查看起眼前面板。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信息]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3点。】
【经过……】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信息]等级提升至lv4】
【你获得词条——[并行思维]】
【词条:并行思维】
【效果:你的多线程并未思维大幅度提升,能同时深入思考演算多个独立问题。】
“终于把信息提升到了4级学科。”
伴随面板上信息映入眼帘,徐铭下意识脱口,接着回过神来把目光放在新词条上面。
“能够同时思考几个问题吗,倒是可以有效的提高研究效率。”
研究完词条的效果,徐铭眼睛不由一亮,对霍奇猜想的研究又多出不少信心。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只能专注于某一件事。
自身效率有效。
只能投入自身更多的时间,来缩短项目周期。
但随着多线程并行思维的提升,则可以同时分析两个甚至三个目标,在很短时间内排除掉多个错误方向,无疑能大幅度提高研究效率。
刚好就拿霍奇猜想来讲,为完善平展上同调,构建能用于证明的工具,需要使用各种理论融合。
而这就需要不断的去尝试。
若借助并行思维进行多线程演算,或许能用更短的时间完成平展上同调体系的完善。
思维运转到这里,他暂时按耐住心中喜悦,继续编写优化自主交会对接算法。
经过最近三个多月的进展,算法基本快要完成。
届时便能进行仿真模拟实验。
对于耗费精力撰写的算法,他也想看看,最终可以达到怎么样的效果。
就这样。
又是几天时间过去。
这天下午正当大家专注工作时,徐铭突然停下手上的动作脸上神情猛地放松。
“总算搞定了。”
自顾自低喃一句,又看向面板上的学科经验值。
数学和信息成功进入4级学科后,再次升级的经验值需求太过庞大,短时间内想提升到5级学科不大可能。
倒是物理只剩下几百经验值的缺口升级。
最近几天他尝试了并行思维,愈发觉得这是研究问题必不可少的能力。
为此也更加期待新的词条。
想着或许能让自己,更快解决霍奇猜想。
“等空间技术研究院这边的事结束,看来要多往箐华杨老那里跑跑喽。”
打定主意,他暂时不再去想,站起身冲邱轩摆手。
“邱副研究员。”
“麻烦你去找一下梁教授,就说算法已经编写完。”
亲眼见证算法快速完善的邱轩,心里对徐铭的崇拜已然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形容,此刻听到这句话,整个人顿时猛地一怔面露惊色。
“编写完了?”
约摸愣上数秒,快速反应过来,激动的大喊。
“好的徐教授,我这就去。”
说完顾不上手上的工作,立刻拔腿朝外面跑去,可以说要多激动就有多激动。
周围坐着的郭昊强等人,这时同样脸上堆出欣喜。
“我原本估算着还要几天才能完成,现在看来还是小瞧了你的效率。”许崇兴听到动静走过来笑着说:“不过解决了自主交会对接的算法问题,应该不会影响下半年的发射对接实验计划。”
徐铭把许崇兴的话听进耳中,尽管对自己的算法比较有信心。
但面对前辈还是谦逊了句。
“在进行真实任务前,算法和系统都还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仿真测试。”
“接下来我会尽快构建出,整个交会对接系统的高保真数学模型,在这种数学孪生环境中,对设计的算法进行极限测试。”
“另外同步进行蒙特卡洛仿真,评估此算法的任务成功率识别薄弱环节。”
他所讲的这些,都是进行真实对接任务前,必须去做的事情,相当于在数学世界里,预演整个对接过程,提前发现并解决算法中的问题。
为真实任务的成功,再加上一道坚实的数学保险。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个学霸过于自律,这个学霸过于自律最新章节,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个学霸过于自律,这个学霸过于自律最新章节,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