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这事搞的真够恶心,不让咱们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项目就算了,现在还搞出一个什么提案,要把所有所有国际航天合作的路全断了。”

  “明摆着不想让我们的航天工业发展起来,这两天网上都抄翻天了,看着就让人憋气。”

  镜春园。

  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走廊办公室门外,许逸阳听到身旁同事,正低声议论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航天提案事件。他脚步微顿,很自然地侧身加入谈话。

  “从我们确定航天发展三步走规划,海外就一口咬定这是新一轮太空竞赛。”声音虽不高,却字字清晰:“眼下正要实验自主交会对接,无论欧空局还是NASA方面都发出公告,今后不会再与我们有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

  “明显是生怕咱们的航天工业力量崛起。”

  “我看去年元旦前,国产新型隐身战斗机的问世,给他们多少带来些忌惮。”

  “总之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才行。”

  随着话音落下,另外两位年龄,差不多大的同事,则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这话在理。”

  “歼20真是出乎所有人意料,气动布局简直绝了。特别是与之配套的核心飞控系统,真不知道是咱们哪位专家主导开发出来的,适配度竟然这么高兴现在就盼着它能早点正式服役,在国际上好好展示一下我们的实力。”

  正当他们几个人讨论正激动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句熟悉的声音。

  “你们三个来这么早,聊什么呢?”

  他们同时一怔,身体不自觉绷直,忙转过身来,很是恭敬的问候。

  “徐教授早上好。”

  徐铭和燕大信院方面,在空间技术研究院那边的算法工作告一段落,便又把重心放回到代数几何上。

  刚好提升了多线程并行思维,正是加快论证数学理论设想的时候。

  今天早上同陈璐一起来到学校。

  便准备先去镜春园,和许逸阳他们讨论交流。

  不管怎么说,这三个人是自己挑选,作为研究中心霍奇猜想课题的小组成员。

  肯定要上心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相当于指导学生,也算尽了一部分作为数学教授的义务。

  毕竟国内数学想真正崛起,单靠某位数学家可不行。

  需不断涌出新的血液。

  结果他刚走到自己办公室门口,就听见这三个人聊的正火热。

  心知肚明之下,徐铭表面不动声色,从兜里掏出钥匙边开门边随口询问了句。

  “我听着,你们刚才是在,讨论航天上的事?”

  “没错徐教授,我们和阳哥在讨论那个提案,不知道会不会对咱们的航天发展带来影响。”三人中个头最矮的刘驰率先开口回应了句。

  他同许逸阳一样,目前都属于助理研究员,主攻算术几何和p进霍奇理论。

  至于剩下的李若川,则和徐铭一样更擅长数论。

  在代数几何上,相比其他两人要弱些。

  当初徐铭选人的时候,认真看过他们每个人的论文。

  觉得李若川在数论领域颇有天赋,以后可能会取得更优秀的成就。

  虽说数论分支中的孪生素数,和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他彻底证明解决,但多尺度解析筛法工具,仍能用于其它数论问题的扩展研究。

  何况在解析数论领域,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尤其被誉为,世界最著名的数学难题黎曼猜想,便属于解析数论领域。

  说想到这里,徐铭不禁有些出神。

  当初要不是在德利涅影响下,研究对方导师格罗滕迪克构建的平展上同调,又加上国际数学联盟执委法尔格的轻蔑,认为他的学术成就都在数论领域,也不会选择代数几何领域中的霍奇猜想作为新课题。

  或许更大概率,去研究解析数论中的黎曼猜想。

  不过现在只能等以后再讲了。

  而对于他们讨论的,关于NASA发布的公告,他自然也在新闻上看到。

  但心中并未有什么波澜。

  甚至不单是他,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梁教授等人,也同样如此。

  海外既然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中,对他们的排斥态度就放在了明面上。

  后续出台什么样的提案都不奇怪。

  反正国内都已经决定,要发展自己的航天力量,将来独立建造空间站,甚至实现国人千年的登月梦。

  纵使得不到海外任何航天方面的帮助,也无非是步子稳着往前走罢了。

  既然海外把发展自己国家的航天力量,称作是新一轮的太空竞赛,那还就要取得最终的胜利改写全球格局。

  就在徐铭念头停留在这里,许逸阳紧跟在后面,想到什么脱口抛出一个疑问。

  “徐教授。”

  “你说下半年,我们的天宫一号,自主交会对接实验验证能成功吗?”

  “我也挺担心的,尤其空间站的建设,难度也很大。”李若川闻言也忍不住接过话茬。

  虽站在自身力场,迫切想看到国家的航天力量,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

  用实际成果去反击海外。

  但作为一位理论数学研究学者,却需从科学讨论。

  对任何事都保持严谨的态度。

  如此难免会心生忧虑,害怕因为这次的提案,会导致自身航天工业的发展陷入瓶颈。

  让国人觉得浪漫的天宫空间站设想,变得遥遥无期。

  许逸阳他们,只知道前段时间,徐铭在和信院那边合作进行算法相关的项目,毕竟徐铭这个教授,无论放在信院还是物院都同样通用。

  自然不是太清楚,空间技术研究院方面,对自主交会对接有多大把握。

  徐铭走到自己的办公桌,把东西放在桌面,听完两人的话语气肯定的回应。

  “这事你们不用瞎操心,既然确定了对接时间,那肯定是有成功把握的,并且相信不用太久,我们的航天员就能到自家天宫中进行科研实验。”

  “都先坐吧。”说完他指了指旁边椅子。

  正所谓冷暖自知,对于自己主导编写的GNC算法,究竟有多强他很清楚。

  要知道阿美瑞肯和俄国,虽早就掌握,航天器之间的在轨对接技术,相对来说技术较传统,主要依赖宇航员手动操作完成最后关键步骤。

  且交会时间往往需要两三天。

  但GNC算法,则能做到真正的全自动交会对接。

  从远距离引导,到最后的靠拢对接,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预。

  完全由飞船自主完成。

  极大程度避免了宇航员的失误。

  特别是从发射到对接,只需要几个小时。

  这些在先前的仿真测试中,均得到了实际验证,可以讲国内的自主交会对接,其技术已处于领先,远远不是海外能够相提并论的。

  只能说此次NASA和欧空局公布的提案,在GNC算法面前多少显得有点小丑。

  另外借助此算法,极大缩短了从发射,到对接入轨的时间。

  能加快空间站的建设。

  在后期运送物资,或者科学实验样品时,快速交会可以起到太空快递的强大作用。

  所以天宫空间站不但能够实现,且建造时间绝对会给全世界一个惊喜。

  就是不知道到那个时候,海外方面会作何感想。

  许逸阳他们仨,虽仅是把徐铭看做数学专家,却对其讲的话有种莫名的信任感。

  悉数听进耳中后,便不再纠结。

  立刻把贴墙放置的椅子,报到办公桌旁边,方便等下向徐铭请教数学问题。

  很快。

  待徐铭忙活完手上小事,拿出手稿坐下,扭头看向许逸阳他们,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不知道该说啥好。

  尽管几人已经不是首次讨论交流数学,但三人依旧显得比较拘谨。

  纷纷正襟危坐。

  那种姿势一看就是身体在绷着,没有放松下来。

  若换成田纲院士在这里,碍于年龄上的差距,拘谨些也就罢了。

  关键许逸阳和刘驰以及李若川,基本上都比徐铭要大个几岁,换做在学校里的话甚至还要喊学长师兄。

  “你们这样子是抽筋了?”

  徐铭似笑非笑,先无奈调侃了句,紧随其后又缓和下来特意补充句。

  “我比你们几个还要小几岁,应该不至于怕我吧,都把身体放松下来。”

  “好的徐教授。”几人如捣蒜般点头。

  只能说出现这种情况,倒也不能全怪他们。

  谁让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个像徐铭这样的数学天才。

  普通人刚大学毕业的年纪,徐铭已经拿了三个数学界国际大奖,连续证明两个困扰学界百年的难题,平时那都是和德利涅陶哲轩这些著名数学家交流。

  现在换成他们几个助理教授,心里难免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上不了台面。

  到后面还要给课题拖后腿。

  徐铭把几人的表现看在眼里,目光分别在他们脸上停留片刻。

  最终落到许逸阳身上。

  今天要讨论的问题,依旧和平展上同调相关。

  即在平展上同调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连接代数几何与拓扑学,能够用于证明霍奇猜想的全新框架。

  相比较刘驰和李若川,无疑许逸阳更为擅长。

  思维运转到这里,他便不再耽搁时间,当即开口直接转到正题上。

  “你先来吧。”

  被点名的许逸阳,显然是有所准备,整个人的面色瞬间变得认真起来,边把手中文件递过去边讲述。

  “p进霍奇理论中,揭示了在p-adic世界深度算术,与几何的融合,但我认为其框架,仍可被推广和Motivic化。”

  旁边的刘驰和李若川,则无比专注竖起耳朵,丝毫不放弃这种学习的好机会。

  尤其刘驰,眉宇间更是闪过几分意外。

  他作为主要研究p进霍奇理论的人,却没想到借助其框架用于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体系的构建,被许逸阳这么一提醒才觉得确实有搞头。

  而徐铭同样浮现几分惊喜。

  看来许逸阳这段时间,确实没少研究,如何在平展上同调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

  说起来在多线程并行思维能力提高后,他在开发GNC算法的空档,偶尔会一边编写程序一边推导数学。

  其中便包括p进霍奇理论的框架,只不过尚未进行到最后的验证。

  今天碰巧从许逸阳口中提出,顿时勾起了他的兴趣。

  “你的思路不错,这确实是一个方向,我们俩来详细演算论证一下。”

  立刻微笑着回应这句。

  下秒拿出草稿纸和笔放到桌面上,直接现场推导。

  许逸阳自然明白,这对自己而言,属于难得的,能与数学天才专项交流论证的机会,所以接下来也是拿出了全部水平和精力。

  不多时。

  原本整洁的桌面上,便已然堆出不少散落的草稿。

  两人之间互相探讨反驳,听到刘驰和李若川,可谓是如痴如醉。

  甚至特意把办公室的房门反锁。

  防止被外人打断节奏。

  丝毫不夸张的讲,其内容的含金量,比参加国际会议去听报告会还高。

  有些地方听到两人的分析,瞬间有种恍然开朗感觉。

  收获良多。

  但只有许逸阳自己才明白,此刻他是多么吃力。

  几乎绝大多数地方,都完全跟不上徐铭的思维,仿佛在对方面前,自己的脑袋就像是被锈住了。

  显得格外迟钝。

  若非徐铭特意放慢节奏,甚至短暂停顿,留给他消化这些知识内容的时间,怕是真要变成,在学校时代明明似懂非懂,却因不想太麻烦老师说自己已听懂的情况。

  可不得不说,每次与徐铭讨论数学,都让他越发看清自己和天才之间的巨大差距。

  怪不得对方能在如此年纪,取得巨大学术成果。

  ……

  就这样。

  转眼将近两个半小时过去,徐铭这才停下动作,脸上有些遗憾的感叹句。

  “可惜……对于导出平展Motivic上同调复形体系框架的构建,还是差了点依旧称不上完美。”

  尽管此理论颇为强大,但构建新的框架体系,是要用于霍奇猜想的证明。

  必须保证严谨和完美。

  否则就算构建出来体系框架,最终也无法用此工具推导出证明公式和结果,所以只能选择无奈放弃。

  反观许逸阳满脸兴奋,完全没有因自己的思路被否定而显得失落。

  紧接着更是主动开口道:

  “徐教授。”

  “我想先回去消化整理一下东西,你的讲解又给了我不少新的思路。”

  “去吧。”徐铭闻言点头同意。

  话音才刚落下,许逸阳顾不上同刘驰和李若川两个人打招呼,径直拿着这些草稿纸朝外面走去。

  待办公室内只剩下他三个人,徐铭不忘抬起头,看向刘驰和李若川询问。

  “你们俩有什么需要和我讨论的吗?”

  后者两人互相对视一眼,仅用了不到一秒钟,立刻接过话茬回应。

  “刚才听了这么久,我们也有点新想法,还是等优化后再拿给徐教授你看。”

  “是这样的。”

  今早他们三个人一同过来,自然都想请教问题。

  毕竟有徐铭在这里,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便是全世界最适合研究数学的地方。

  多请教学习一点,对自身数学水平便是提高。

  年后这几个月,大部分时间,徐铭都不在中心,如今回来肯定不能浪费机会。

  然在听完许逸阳的问题后,却顿觉自己的,似乎显得有点讲不出口,瞬间便不好意思去和徐铭进行探讨。

  趁着上午有不少收获,私下再完善一下,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谁让这凡事就怕对比啊!

  “那行吧,今天就先到这里。”徐铭看着两人嘴唇微动表示同意。

  不过刚看到他们转过身,又突然想到什么,急忙喊住两人多补充一句。

  “先等一下。”

  “徐教授还有事吗?”

  “下月初就是百校数学大会开幕的日子,你们也提前做下准备,到时候可要出席同其他人探讨数学问题,记得同许逸阳讲一下。”徐铭未卖关子直接讲出正事。

  所谓百校数学大会,还是因为阿贝尔奖的颁奖,国内才搞出来的活动。

  既然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方面,决定由霍尔登院士带队前往燕京亲自颁发奖金,国内数学界肯定要展现诚意。

  于是燕大和箐华商议后,决定联合其他高校,举办场数学交流大会。

  参加出席的成员,除国内各高校数学教授学者,以及院内优秀数学研究生之外,还向海外许多高校发出邀请。

  包括波恩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

  以及挪威奥斯陆大学。

  等……

  总参加高校的数量,达到一百多所,人数方面相比国际数学家大会也不逞多让。

  如果把国际数学家大会,比做整个数学界的盛事。

  那么这场百校数学大会则属于国内。

  甚至不夸张的讲,这要比之前燕京,举办上上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还要上心让人激动。

  没办法。

  谁让这次大会的核心人物,是国内数学界的骄傲。

  更获得了数学界三大奖项阿贝尔奖。

  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哈佛大学和国际数学联盟官方并未给出明确反应。

  刘驰和李若川对这件事,显然也不陌生。

  听到徐铭的提醒后,当即很是郑重的点头,丝毫不敢轻视大意。

  “我们记住了徐教授。”

  他们早就听田纲院士提起过。

  因为参与人员,除数学专家教授外,更多是数学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的青年学者,到时进行数学交流,若表现的不是特别好,那可就是给研究中心给徐铭丢面子了。

  肯定要格外上心。

  况且这也是扩展数学交际圈,学术人脉的机会。

  徐铭对他们几人,尤其是许逸阳,总体来说属于比较满意的。

  否则也不会同意进入自己的课题组。

  要知道先前他研究霍奇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向来都是独自分析推导。

  虽说许逸阳他们,在数学天赋上,或许不如波恩大学的舒尔茨,但在他个人看来,成长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应付这场百校数学大会,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目送两人的身影,直到彻底从视野中消失,徐铭又重新垂眼。

  查看桌面草稿纸上的数学公式。

  然后继续接着原本的进度着手推导,寻找最适合构建新体系框架工具的理论。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面板上依旧有获得新经验值的提示信息浮现。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5点。】

  【经过……】

  直到晃眼日至正午,方又停下手上的动作。

  下意识查看起数学学科经验值。

  【数学:lv4(896/10000)】

  “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恐怕就算真能,成功证明霍奇猜想难题,经验值也达不到提升学科等级的程度。”

  伴随两组数据映入眼帘,他自顾自低喃一句,暂时不指望数学学科获得新的词条。

  很快注意力又停留在物理学科上,心中作出打算。

  “等百校数学大会结束,就去杨老那里,多探讨下凝聚态物理知识吧。”

  说完又看了眼现在时间,然后从椅子上站起身,准备去食堂先把肚子填饱。

  ……

  网络上在NASA发布公告后,海外不少主流媒体像是终于找到了机会,纷纷第一时间针对此事报道,有些甚至在电视节目上请来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解。

  所使用的新闻标题,无一例外都是不看好,此次华方的自主交会对接验证发射任务。

  更直言天宫空间站只存在幻想中。

  怎么看都像是,想趁着机会,把上次对歼20隐身战斗机误判丢掉的面子找回来。

  “路透社表示新提案的出台,最大程度遏制了东方航天工业的发展,他们的空间站项目注定失败。”

  “华尔街日报报道,业内人士称没有国际合作,华方难以攻克所有关键技术。”

  “泰晤士报声称,这次自主交会对接实验的失败,将成为这场太空竞赛落败的标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搭建空间站。”

  “连线杂志今日对NASA博尔斯局长采访,得到证实提案具体内容已经实施。”

  面对海外主流媒体的轮番轰炸,国内网友无疑是义愤填膺气的不行,对这种流氓行为想要骂人之外,更多则担心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的对接,会受到影响延迟发射。

  毕竟舆论发酵成这样,航天办公室方面,无疑也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若最终自主交会对接技术验证失败,将为海外提供更佳的突破口,必然幸灾乐祸持续唱衰国内航天发展。

  影响三步走的航天计划。

  差不多在经过两天的平静后,网上大家的情绪,才算是好上很多。

  所剩下的念头,便是希望航天工业,能复刻去年元旦前航空工业的奇迹。

  拿出堪称歼20的航天技术成果,对NASA有力回应。

  “以前排斥我们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不让咱们上车也就罢了,现在居然直接把车门都给彻底焊死了,这是生怕咱们的航天工业崛起啊。”

  “他们咋这么坏。”

  “照我说这未尝不是件好事,起码更加坚定了,走出自己的航天事业道路。”

  “话虽这样说,但咱们的航天经验和技术,相比较国际上的确实还很孱弱落后。”

  “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看到咱们自家航天员,把红色旗帜插到月球土壤上面留下脚印,到那个时候才算是,真的赢下了这场所谓的太空竞赛。”

  “希望已经定下来的发射任务,千万不要延迟。”

  “放心吧大家,这次自主交会对接实验,肯定能成功。”

  “要航天领域也能有一位,像徐教授这样的天才,那肯定不需要担心什么,可惜目前只有数学,真正在国际上彻底站稳了脚跟。”

  ……

  针对网友们的激烈讨论,航天办公室官方,并未给出任何回应或者消息。

  但同样也没有宣布,要延迟或取消天宫一号的发射。

  这使得大家只能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

  好在进入六月份后,关于百校数学大会的事,逐渐成为大家新关注的热点话题新闻。

  加上总台方面发布公告,将全程进行电视直播,百校数学大会的开幕仪式,尤其对徐铭颁发阿贝尔奖的过程。

  无论对于国内数学家还是普通民众,这都称得上是次非常新奇的体验。

  特别是高校的数院学生,收到已自己获得出席大会的资格之后,纷纷第一时间在微博和群里分享,那兴奋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拿到了,国际数学家大会的邀请呢。

  不过这足以让其他网友羡慕。

  毕竟谁不想,近距离和数学天才接触。

  这可是多少年都难出的人物。

  无论全网拥有的粉丝数,还是登上热搜的次数,碾压当下主流明星毫无问题。

  “本人金陵大学数学系博士生,有幸能和导师一起去燕京参加百校数学大会,希望有机会能和徐教授交流。”

  “恭喜啊。”

  “羡慕死我了,能帮我要一个签名吗?”

  “记得精神点别丢份,这次还有很多海外高校,也会派人过来出席的。”

  “要我说追星就要追徐教授这样的,简直就是咱们学生的人生榜样,我一个以前看到数学就头晕的人,现在都开始感兴趣了。”

  “听说这次奖金非常丰厚,以前从来没有想过,靠学习真能发家致富。”

  “徐教授拿到多少奖金都值得。”

  ——

  “有什么趣事吗,笑得这么开心?”前往燕京火车站的公路上,徐铭看到身旁陈璐脸上浮现出的笑容,当即把脑袋凑了过去好奇询问。

  陈璐闻言大大方方亮出手机屏幕。

  回应道:

  “网友都在讨论你呢。”

  “说我什么?”徐铭脱口接了句。

  “讲你才是网上最火的明星,都抢着当你粉丝呢。”陈璐说这句话时眼中闪烁着骄傲和幸福色彩。

  徐铭平时虽会关注网上新闻,但只占用较少的时间。

  虽然知道自己有很多粉丝,却不像明星那样,经常会在网上露脸营业。

  其实他在获得陈省身奖的时候,网上便有很多人提议想让他开通微博,甚至院里方面也讲了几句,说有助于宣传让更多人投身数学领域的研究。

  不过他害怕麻烦,影响日常学术研究,就一直把这事搁置了下来。

  未曾想粉丝数量竟越来越多。

  这样看的话,等以后有机会,倒是能参加些公益性或者学术性的节目回馈粉丝。

  当然针对这个小插曲,他暂时没有过多去思考。

  在与陈璐如正常情侣般闲聊十多分钟,便顺利来到了目的地。

  从车上下来站在出站口接人位置。

  “王老师说他们已经下车,估计马上就能看到。”身旁陈璐查看着手机信息同徐铭说。

  徐铭轻声点头:“嗯。”

  约摸过去三四分钟的时间,顿时便见两道身影出现在视野中。

  “王老师。”

  徐铭和陈璐第一时间挥手示意。

  其中最熟悉的,毫无疑问正是高中数学老师王清涛。

  带了他们三年的班主任。

  另外一位戴着副眼镜的十几岁少年,徐铭之前受母校邀请回东坪一高时,在王清涛带的重点班上见过一面。

  当时还给班上学弟学妹们,讲了两节课的数学方法。

  “电话里我还特意和你们交代,千万别来接,我们自己坐车过去燕大就行。”

  “怎么能耽误徐铭的时间。”

  王清涛近前后,依旧是关心的语气唠叨句,显然在电话里没少强调。

  徐铭闻言笑着说:

  “这能费多少功夫,再者说大会方面的事,都有院里在负责呢。”

  话音才刚落下,紧随其后又补充句。

  “我在燕大给你们安排了宿舍,等过去放好东西,带老师您好好逛一下。”

  “王老师,燕园的环境很不错的。”陈璐面露微笑接话。

  “那我这次就好好沾下自己学生的光。”王清涛闻言也不再过多纠结。

  不过正要跟着徐铭和陈璐上车时,才忽然响起旁边还拘谨着的林磊,拍了下脑袋忙开口给徐铭介绍。

  “林磊不知道你还有没有迹象,他可是咱们东坪一高继你这个传奇之后,首个参加数学竞赛进入国集,被选中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

  “快和你徐铭学长打声招呼。”最后这句是王清涛对林磊说的。

  第二次近距离面对,自己最大的偶像,林磊依旧显得颇为紧张拘谨。

  顿了顿才嘴唇微动,挤出几个字。

  “学长好。”

  “成绩不错,没给东坪一高和王老师丢脸,当年我都没有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徐铭同样没有任何架子,单纯以高中学长的身份进行鼓励。

  而他这句话也确实没毛病。

  相比较林磊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进入国集被选中代表国家征战国际竞赛,单论这点确实要比他强,毕竟他是走的正儿八经的高考路子。

  虽差点就是满分高考理科状元,终究不是保送生。

  王清涛在教出徐铭这个数学天才后,时隔几年又有了竞赛生好苗子,整个教学生涯也能称得上一句圆满。

  能够看出他对林磊的期望颇高,提起时总是丝毫不掩饰脸上洋溢的笑容。

  “林磊这次可是借了你这位学长的光,能有机会出席这种盛大的数学场合,对他的阅历和数学见识,都会有很不错的提升,或许可以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发挥出一个不错的好成绩。”

  因为百校数学大会的特殊性,今年入选国集,拿到保送名额的数学竞赛生。

  同样获得了参加大会的资格。

  王清涛得知这一消息后,二话没说便亲自带着林磊坐车前往燕京。

  也有着让小弟子见识下大师兄的意思。

  徐铭上次虽和林磊没聊多久,但能确定对方在数学上是有些天赋的。

  既然出身东坪一高,又是王老师带的学生,他这位学长肯定不会吝啬。

  在想到蒋旭和陆明哲,都曾是金牌选手,心里很快便有了主意。

  他立刻表示道:

  “刚好我认识的人里面,有几个都拿过金牌,到时候可以让他们给你传授一些方法和经验。”

  无论蒋旭还是陆明哲,他们除拿过竞赛金牌外,现在放眼燕大数院,也称得上非常优秀的研究生,指导林磊显然是绰绰有余够资格。

  主要他缺少这方面的经验,不见得更适合林磊。

  当林磊把这句话悉数听进耳中,表情顿时一喜,忙开口向徐铭礼貌道谢。

  “谢谢学长。”

  作为县城高中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尽管这几年东坪高中的师资力量大幅度提升,但进入国集之后,越发能感觉到各方面的压力。

  明白这种资源和经验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他比较幸运,有着一位数学天才学长,想拿到这样的数学资源都属于很难的事。

  就这样。

  随即几人一同坐进,燕大给教授配的专车内,没多久便进入燕园。

  期间陈璐还特意指了未名湖的位置。

  说起来王清涛虽然教出,不少箐华燕大的学生,却是头回进入燕大校园。

  除不想麻烦学校和自己的学生外,先前有去燕大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让给了新加入一高的年轻老师们。

  此刻透过车窗看向外面,甚至比林磊还要兴奋。

  正如徐铭刚才所讲,虽临近百校数学大会,但因为开幕式等大会各项活动的筹办,均由燕大和箐华以及数学理事会方面负责,他本人倒没什么事干,只需在开幕式时出席露面同各高校代表交流。

  于是之后的两天,他和陈璐陪着王清涛,在校园内仔细逛了逛。

  中间还不可避免的,被催了婚,

  让他严重怀疑,是不是父母知道这事,在王老师临出发前特意嘱咐的。

  不过他和陈璐早就商议过,眼下两人都住在了一起本就和夫妻没区别,像结婚这种繁琐熬人的仪式,确实没有太去着急的必要。

  况且明年陈璐硕士毕业后,在自己导师的建议下,还想继续攻读博士。

  对此他也是支持的。

  好在王清涛仅简短提了嘴,没有过多去讨论此话题。

  至于那个学弟林磊,徐铭则直接交给了蒋旭,让他带着同陆明哲泡在学校图书馆学习。

  反正林磊暑假结束后,肯定要提前到燕大上学,届时说不定还就是蒋旭和陆明哲他们当助教。

  也算是提前熟悉了。

  ……

  ……

  6月8日,周三。

  刚结束端午假期的燕大,迎来了学校历史上,又一次宏大的盛会。

  早上七点多。

  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前,已经有很多身影忙碌。

  其中最显眼的,还要属蓄势待发的媒体记者,特别是不远处停着的总台新闻车。

  这不是徐铭第一次获得国际上的数学奖项,但以往基本很难拿到徐铭的采访资料,相当于为其数学天才的身份又增加一抹神秘色彩。

  此次借助阿贝尔奖的奖金颁发,国内数学界筹办了这场百校数学大会,还要进行现场电视直播,所能带来的新闻热度绝对是媒体人无法拒绝的。

  所以老早便在这里等待。

  在各高校出席人员进场之前,不忘互相交流最让人感兴趣的新闻话题。

  “这回应该算是徐教授,首次在镜头前公开露面,不知道有没有单独采访的机会?”

  “大家最关心的,应该是对霍奇猜想的研究进展。”

  “听说除了要颁发阿贝尔奖的奖金外,燕大和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以及数学理事会方面,也会现场奖励奖金。”

  “我记得上回奖金已经破百万,这次能有多少?”

  “全加在一起的话,估计会达到千万,绝对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数字了。”

  “徐教授这个年纪就取得如此成绩,已经是要被写进教科书的人物了,确实是我国数学历史上的骄傲。”

  “就差拿到菲尔兹奖了,估计真到那天,场面会比今天还要大的多。”

  “徐教授过来了……”

  几位记者正聊着,突然人群中一句喊声,顿时打破了原本的氛围,使得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去。

  总台的摄像师,更是第一时间把镜头,对准正朝讲堂走来的徐铭和田纲等院士教授。

  “这里是总台特别直播节目现场,我现在的位置是燕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今天上午的百校数学大会,将会在讲台内举行开幕仪式。”

  “此次大会共有150多所海内外高校参加……”

  “来自挪威科学与文学院的霍尔登院士,将现场为徐铭教授颁发阿贝尔奖章和奖金。”

  “这也是我国数学史上最高一次奖金数额。”

  “后续我们将持续为大家报道。”

  与此同时。

  早就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的网友,则边寻找徐铭的身影边在网上发表留言讨论。

  当听到奖金的全部数额将突破千万之后,哪怕自己已经有着心里准备,还是被这个数字给震惊的不轻。

  主要以现在的工资水平,千万这个数字,更多是从那些公司老板口中听说。

  未曾想把数学研究到极致,竟也这么赚钱。

  “我嘞个乖乖,上千万的奖金啊。”

  “真后悔当初没有学数学,说不定我也能,证明一个数学猜想难题呢。”

  “像徐教授这样的天才,多少年都不出一个,其他人我看还是省省吧。”

  “这就千万了,要是徐教授解决霍奇猜想,应该能拿到手的奖金数额会更多。”

  “发家致富的机会就在眼前,只要解决一道七大世界数学难题,克雷数学研究所就给百万美金奖励。”

  相对于网上的热议,徐铭显然并未关注,因为眼下他正与霍尔登院士交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个学霸过于自律,这个学霸过于自律最新章节,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