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以花岗岩石,作为外墙装饰的百年纪念讲堂,贵宾接待厅内,徐铭时隔大半年,再次见到霍尔登院士。

  对方穿着件休闲西装,头发虽以银白为主,却梳的一丝不苟。

  目光湛然有神。

  隐隐透着兴奋。

  在身后奥斯陆大学的几位教授,及青年学者跟随下,迈步走了进来。

  徐铭见此,不卑不亢的迎上前去。

  “霍尔登教授,欢迎您来燕京大学访问。”他用流利的英语说道,主动伸出了手。

  “恭喜你徐教授,史上最年轻的阿贝尔奖得主。”霍尔登笑容和煦,伸手与徐铭紧紧一握,话语中充满对徐铭的学术欣赏。

  站在徐铭旁边的田纲,数学与科学研究院的王立群和陈跃民两位院士,随即分别与霍尔登握手,向对方出席百校数学大会,展示作为东道主的热情。

  “欢迎。“

  使得贵宾接待厅的氛围,立刻热闹起来。

  不远处的媒体记者,快门键都要按冒烟,记录这数学史上的重要时刻。

  标志着国内数学界,正逐步成为,世界数学的中心。

  徐铭已经知道,自己在拒绝阿美瑞肯,国家科学院邀请情况下,能获得阿贝尔奖,正是霍尔登院士的提名推荐。

  待双方在主座位坐下后,向对方表达感激。

  “霍尔登教授,感谢您对我的认可,将阿贝尔数学奖颁发给我。”

  “你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上的工作,堪称杰作,令人惊叹。”霍尔登的语气真诚,毫不掩饰自己的称赞,“是最有资格,获得本届阿贝尔奖的数学家,这个决定是委员会共同通过的。”

  话音才刚落下,紧接着又继续补充。

  “另外我代表阿贝尔奖委员会,感谢你们举办这场大会,这将是见证人数最多的颁奖现场。”

  “数学的发展,需要更多这样的盛会,我们也期待与贵方,建立良好持久的合作关系。”田纲没等徐铭开口,面带微笑接过话茬回答。

  在互相又交谈了几句,霍尔登等人被工作人员,暂时领去休息室。

  等待上午的开幕式。

  接下来的时间,贵宾接待室,又迎来不少熟悉身影。

  包括波恩大学的拉波波特教授,及其学生舒尔茨,邱诚桐带队的箐华数学家代表。

  至于普林斯顿大学方面,虽是较为陌生的教授作为代表,萨纳克和卡茨却也公开表示了祝贺,并预祝首届百校交流大会圆满成功。

  就这样。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能容纳两千多人的,上下两层观众厅内,座位逐渐坐满。

  放眼望过去。

  绝大多数都是海内外各高校,优秀数学研究生。

  最后徐铭这边,和霍尔登院士压轴入场,坐在前排贵宾席的位置。

  上午九点二十分。

  首届百校数学大会正式开幕。

  ……

  和常见的大会流程类似,在燕大主办方,上台为开幕式致词后,很快便来到,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

  演讲台上。

  霍尔登状态松弛,面容透着慈祥,以阿贝尔奖的传统,为大家介绍获奖者。

  “我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为徐教授颁发阿贝尔奖的奖章和奖金,这是我人生中,少有的一次新奇体验。”

  “徐是我见过最年轻,也是最天才的数学家。”

  “他构建的多尺度解析筛法工具,堪称一件完美的作品,令大量数论学家为之着迷,更彻底解决了,数学届悬而未决百年之久的,孪生素数猜想与哥德巴赫猜想。”

  “因此……”

  “经阿贝尔奖委员会决议,现将本届阿贝尔数学奖,颁授于徐铭。”

  伴随霍尔登教授,用高亢激动语调,再次喊出徐铭的名字,台下瞬间燃起雷鸣般掌声。

  久久不息。

  坐在前排贵宾位置的徐铭,则站起身优雅系上扣子,与身旁同样起身的田纲和张鲁平示意,迎着掌声和众人目光,健步走到台上。

  徐铭本就样貌不错,加上坚持锻炼身体。

  以二十多岁的年纪,站在这种学术舞台上面,仿佛整个人都在发光。

  观众席内,舒尔茨牢牢注视着,台上自己的数学偶像。

  期待自己也能有这么一天。

  后排直接拉着林磊,坐在一起的蒋旭,以及朱志轩陆明哲等人,则都张大着嘴巴。

  竟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此刻情绪。

  他们同徐铭接触的时间最长,可以说是一步步,见证徐铭从高考状元,快速成长为今天的数学传奇。

  虽早在之前,徐铭就已经获得,拉马努金奖和陈省身奖,但那时毕竟未能亲眼目睹。

  眼下却是货真价实的,在自己面前上演。

  约摸怔了几秒,方手动合上下巴,忍不住爆出句语气助词。

  “真帅啊!”

  “铭哥这在数学界,绝对是独一份了,知道的是在颁发数学奖项,不知道的,估计都还以为哪个大明星拿奖了。”朱志轩沉声低喃道,丝毫不掩饰脸上浮现出的羡慕之情。

  同作为数学生,试问谁不想进入殿堂。

  蒋旭闻言,立刻扭过头来,接话道:“铭哥粉丝可比那些明星多的多。”

  旁边从小被称作天才的陆明哲,则默不作声。

  未参与讨论。

  只是眼神略显复杂的,紧盯着台上,正与霍尔登握手的徐铭。

  半晌轻叹口气。

  “唉~”

  “什么学霸天才,不过是能见到徐铭的门槛罢了。”

  他从小便数学成绩突出,参加各种竞赛,可以说奖牌拿到手软,被父母亲人老师同学,称为数学天才。

  学霸学神这种标签,不夸张的讲,在班上耳朵都听的起茧。

  而他也确实没有辜负大家期望,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斩获金牌为国争光。

  保送燕大‘疯人院’。

  本以为这是他,在数学高峰中攀登的新起点,结果遇到了徐铭。

  自己引以为傲的竞赛成绩,在对方眼中,基本等同于浪费时间。人家早就抛弃做题,钻研学术猜想,且在国际数学界上崭露头角,成为被媒体争相报道的数学新星。

  两者压根不在一个层次上。

  又如何比较。

  正如班上经常说的话,普通学生羡慕他这位竞赛保送生,然来到这个位置,才发现只是见真正天才的门槛。

  开学即将也进入燕大数院的林磊,他没有关注其他几位学长的想法,脑子里只有期待。

  对全新的大学生涯的期待。

  陈璐虽不是数学研究生,但依旧坐在前排。

  她今天是以家属身份,见证徐铭传奇人生中,又一次的高光时刻。

  台上。

  徐铭与霍尔登院士的手松开。

  “恭喜你徐,也预祝你能在下届数学家大会上,获得菲尔兹奖。”霍尔登再次送上真挚的祝福,面对徐铭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

  “谢谢。”徐铭颔首道谢。

  接下来。

  霍尔登亲手,将阿贝尔奖的奖章,以及总数80万美金的奖金牌,颁发给身旁的徐铭。

  两人合影留念。

  当然整个颁奖流程,至此并未结束。

  紧随其后,在主持人的报幕下,王立群院士作为代表,又为徐铭颁发五百万个人奖金,用于表彰其在数学领域的贡献。使得奖金数额达到千万,打破有史以来的个人奖金记录。

  “希望你能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王立群颁发完证书,满脸柔和的对徐铭鼓励。

  他除了是数学与科学研究院的院士,更担任着数学学报期刊主编。

  自然希望看到,徐铭的成就能越来越高。

  毕竟徐铭同样是编委。

  从某种程度上讲,数学学报这份自家的数学期刊,将来能否跻身四大顶刊行列,基本全在于徐铭。

  “谢谢王院士,我会继续努力。”徐铭认真说道。

  徐铭和绝大多数人不同,他早把研究数学,当做了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哪怕身处高峰也不会停下脚步。

  何况如今单论数学界,都还存在着很多未解难题。

  至于此次获得的千万奖金,对他现在来说,基本就是纯粹的数字。

  在生活需求都满足的情况下,相比较物质上的追求,他更喜欢沉浸在学术科研的海洋中,享受瓶颈被攻克的满足以及成就感。

  与此同时。

  总台的电视直播还在进行。

  见证了,整个颁奖过程的网友,纷纷拿起手机。

  打开微博分享讨论。

  使得相关词条,牢牢霸榜前三热搜。

  “以前都是觉得,徐教授是国家难得的数学天才,今天忽然发现,站在台上比明星还要耀眼。”

  “好帅。”

  “我决定了,以后我的偶像只有徐教授。”

  “这个奖金数额确实高的吓人,但像徐教授这样,多少年都不出一个的天才,就算再多那都是值得的,在这里预祝徐教授下届能斩获菲尔兹奖。”

  “差一个菲尔兹数学奖,徐教授就是大满贯了,妥妥的当代数学界第一人。”

  “要是能找徐教授当男朋友,就算在给我一千万,我也愿意啊。”

  “人家徐教授有女朋友,听说也是燕大高材生,两人还是高中同班同学。”

  “奖金真是一千万啊!”

  “请问现在学习数学还来得及吗?”

  ……

  徐铭还没来得及,关注网上的热搜,在开幕式圆满结束后,被总台记者采访了几个问题,才回到休息厅,准备和大家一起去吃饭。

  整个百校数学大会,要进行一周时间。

  期间来自海内外各高校的学者,可以互相研讨交流。

  以及参加讲座报告。

  徐铭想着把机会,还是更多留给其他人,便只安排了一场四十五分钟报告。

  主讲代数几何领域内容。

  因关于霍奇猜想的研究,虽有了些进度,但却尚达不到突破性进展,就没有计划进报告中。

  翌日。

  徐铭的报告刚结束,以霍尔登为首的一众教授,立刻迎上前来。

  “很精彩的一场学术报告。”霍尔登率先抛出句称赞,但眼眸中却隐藏着一抹遗憾,仿佛是无比期待的东西最后落空。

  作为主要研究代数几何的数学家,不可能不关注霍奇猜想。

  这道七大世界数学难题之一的存在。

  自从上次,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徐铭的报告,为研究霍奇猜想提供新的理论方向。数学界便掀起了一波热潮,越来越多的数学机构,宣布成立专项课题,进行霍奇猜想的证明。

  加上克雷数学研究所的呼吁,研究霍奇猜想的数学家数量,甚至一度超过黎曼猜想。

  成为学界最大热点。

  连他们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数学部都开设了课题。

  如今大半年时间过去,徐铭这边依旧没消息,难免会让人好奇。

  想知道其进度如何。

  本来这回以委员会代表身份颁奖,想着或许可以,在徐铭的报告会上,看到些新的数学进展。未曾想并不涉及霍奇猜想。

  难免有些失望。

  不过在思索之下,最终他还是没把这事,埋在心底。

  待徐铭同其他人打完招呼,开口主动询问起,关于霍奇猜想的进展。

  “徐。”

  “我这里还有一件事,希望能得到你的解答?”

  “霍尔登教授,您请说。”徐铭闻言神色一正,脱口给出回应。

  到了这个时候,霍尔登也不再卖关子,耽搁彼此时间,当即讲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请问你对霍奇猜想的研究,还在继续吗?”

  徐铭肯定道:“当然。”

  “有新的进展吗?”霍尔登面露喜色,连忙进行追问。

  将霍尔登的问题听进耳中,徐铭倒是丝毫不觉得意外,毕竟这种关于七大世界数学难题的消息,对任何数学家的诱惑,都是非常大的。

  属于人之常情。

  尽管这次恐怕要让对方失望,倒也没啥不好意思的。

  下秒便如实说明状况。

  “目前我和我的团队,还停留在对平展上同调的完善增强阶段。试图寻找新的理论,来构建全新框架体系,距离用于证明霍奇猜想,恐怕还有段路要走。”

  霍尔登尽管猜到,会是这种结果,但听进耳中还是略显遗憾。

  只能说,徐铭固然是数学天才。

  可之前主要从事数论研究,突然转到代数几何领域,想复刻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那样的传奇。

  着实没那么容易。

  “不着急。”

  “我对你的理论很有信心,只要坚持下去,相信会有收获的。”霍尔登嘴上勉励道:“我很期待你向数学界宣布,霍奇猜想被彻底证明的那天。”然心里面却对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否见到霍奇猜想被证明表示担忧。

  而就在两人讨论到这个话题。

  旁边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教授,忽地讲出一个消息。

  “我在普林斯顿的时候,听到陶哲轩等人对霍奇猜想的研究,似乎最近有了新进展。”

  “这是真的吗?”霍尔登猛地转过身询问。

  陶哲轩在徐铭之前,也被称作数学界的天才,除了被喊作数学界莫扎特,更在三十岁的时候获得菲尔兹奖。

  对方联合其他数学教授,研究霍奇猜想课题,并不是秘密。

  毕竟这种事,放眼整个数学界,有很多学者都在做。

  率先取得进展,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这并不代表,有机会可以证明霍奇猜想。

  无非是八十一难度过了一难。

  “具体情况暂时还不知道,这恐怕要亲自去询问本人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摇摇头接话。

  徐铭倒未参与讨论。

  心里想着对霍奇猜想的研究,该加快下进度。

  虽然学术竞赛这种事,并不会有人公开去说,却属于学界默认的。

  和其它领域的科研项目一样,当大量数学机构研究所,开设霍奇猜想专项课题,就必须保证自己最先拿出证明结果。否则先前所付出的心血,都会全部白费。

  还记得徐铭,之前参加物院的,量子霍尔反常效应实验。

  有项目成员每天首先要做的事,便是查看是否有人,提前发表了相关论文。

  “看来要尽快把物理提升到4级学科,碰撞思维找找灵感才行。”徐铭在心里自顾自盘算着,对后面的日程进行规划。

  目前借助多线程并行思维,虽提升了研究效率,但把脑子全用于霍奇猜想,短时间内很难有灵感。

  需要在进行其他学科课题时,才能更容易碰撞出。

  物理无疑是最合适的。

  要知道,有很多物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借助数学理论来进行解答。

  反之亦然。

  另外。

  眼下物理学科,距离提升到4级,仅差临门一脚。

  等升级之后获得新的词条,对数学的研究,也必然会起到帮助作用。

  届时对霍奇猜想的证明事半功倍。

  当然这会儿,肯定不是想这些的时候,随即摇摇头暂时把这些念头压在心里,继续与现场的数学家攀谈交流。

  ……

  霍尔登并未在燕京久待,甚至没有参加完,整个百校数学大会。

  最终仅逗留了两天,便乘坐航班,返回挪威科学院。

  至于究竟会不会去找陶哲轩,当面询问关于霍奇猜想的研究进度,那其他人则就不得而知了。

  再说国内数学界这边,更加不会给徐铭压力。

  谁让放眼全国,想找到水平比徐铭高的数学家,如今已是不可能的事情。

  何况纵使徐铭未能证明霍奇猜想,光凭在数论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其地位和权威性照样不会动摇,依旧是无数数学人心中崇拜的偶像。

  6月16日,周四,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镜春园办公室。

  徐铭坐在椅子上整理东西,办公桌前站着三道穿着黑白短袖的身影。

  正是许逸阳和刘驰以及李若川。

  为期一周的百校数学大会,已于昨日圆满落幕。

  这场以青年学者为主的交流大会,在数学界狠狠刷了波存在感之外,让海外数学家更加重视东方数学界,为以后更多形式和层次的合作,提前打下夯实基础,只等华国数学成为全世界数学家的最高殿堂。

  而在这七天时间里,大大小小的报告会,产出不少优秀数学论文。

  很多当场被数学界期刊接受。

  哪怕连国内的数学学报,都收了不少优秀论文。

  相信接下来两期,整个期刊内容水平,相比较以往会提高不少。

  虽说与数学界四大顶刊,仍存在较大差距,终究是在朝着上坡路前进。

  事实证明。

  当初邀请徐铭担任编委,确实是很正确的做法。

  既然要见证国内数学界的崛起,没有自己的数学顶刊又如何能行。

  “这几天感觉如何,有没有什么收获?”徐铭终于停下自己手上动作,抬起视线看向眼前的三人出声询问。

  无论许逸阳还是刘驰和李若川他们,在大会进行的期间没少去听报告,甚至还上台进行了学术报告。加上与众多海外青年学者交流讨论,对他们而言确实称得上是提升自己水平的好机会。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

  许逸阳嘴唇微动,率先开口回应。

  “收获很大。”

  “特别是和波恩大学的舒尔茨,针对算术几何等数学理论进行讨论后,有些地方让我茅塞顿开。”许逸阳提到舒尔茨眼中闪过些许兴奋。

  如果说面对徐铭,因双方在数学上的理解,差距实在太大探讨起来有种吃力感。

  那么同舒尔茨则有种旗鼓相当的感觉。

  交流起来会更加放的开。

  甚至面对不同意见,敢于据理力争,尝试说服对方。

  这种感觉让他变得更加自信。

  当这句话说出来,旁边刘驰和李若川,也纷纷像是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参与话题出声附和,都对舒尔茨有着比较高的评价。

  “这个舒尔茨确实厉害,说不定以后也能拿奖。”

  “对方在某些地方的理解思维,很值得学习。”李若川说完不忘特意进行补充:“不过相比较徐教授,却还仍旧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把几人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哭笑不得,想着自己可没那么小心眼。

  不过他们能和舒尔茨在一起讨论,确实是个小惊喜。

  还记得当初自己,刚构建出多尺度解析筛法,并尝试证明了斐波那契数的无穷性问题,受邀前往波恩大学参加国际数论会议。

  在波恩大学数学系进行讲座时,仅同舒尔茨交谈了几句便让对方想通了其中关键。

  并因此发表一篇顶刊论文。

  足以证明对方,在数学上确实比较有天赋。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接过几人的话茬,沉声往下讲。

  “舒尔茨在数学上的天赋,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你们三个也不差。”

  “只要有收获就是好事。”

  徐铭说到这里,嘴上突然一个停顿,站起身体,把整理好的手稿文件放进柜子,接着说起另外的事。

  “至于接下来对霍奇猜想的研究,继续延续先前确定的理论方向推导就行。”

  “我最近可能不在这边。”

  许逸阳他们三人,听到最后这句话,不由心中一动想到了什么。

  下意识脱口询问道:“徐教授又要去信院帮忙?”

  “今天箐华那边有杨老的讲座,我打算试试,能不能从物理理论方面找到灵感。”徐铭直接讲出来,并不打算对自己的安排有意隐瞒。

  当话悉数传进三人耳中,脸上顿时浮现了然之色。

  丝毫不觉得意外。

  他们的专业虽都是数学,但同样会研究物理,有时候使用不同的理论去解题会更加方便。

  毕竟数理不分家嘛。

  何况只要是数学界的人,那基本都知道,徐铭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同样有着不小的名气,所参与研究的量子霍尔反常效应实验,可属于实打实的诺奖级别项目,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顶刊学术杂志上。

  更是被威滕教授,邀请放弃数学去转修物理。

  这时候去听物理泰斗杨老的讲座,寻找证明霍奇猜想的灵感再正常不过。

  相反心中还隐隐有着期待。

  “好的徐教授,那我们就继续去忙了。”思索至此开口回应句便转身离开。

  徐铭望着三人的身影,直到彻底从视线消失,才方收回目光准备前往箐华大学。

  ……

  ……

  关于今天杨老有讲座的事,他还是从李由那里,得到的相关消息。

  毕竟对方如今在箐华高等研究院工作,对杨老的日程安排最为清楚,像其他学校的研究生或者物理教授,想有这种听讲座的机会都不容易。

  主要杨老虽然作为物理界的泰斗活化石,身体年龄却在那里放着。

  进行的讲座次数安排较少外,还不是那种大型的。

  正常情况下,都会选择在科技馆进行,往往听讲的人数只有十几二十多个人。

  方便大家进行讨论。

  更加有助于拓宽物理思维,提高自身水平。

  徐铭自然不是头回来箐华大学,对各个学院建筑的位置称不上闭着眼都能摸到,但基本算比较熟悉。

  不会在半道上耽误时间。

  但就当他快来到箐华科技馆,先准备找李由时,刚好迎面遇见一位熟人。

  本着作为晚辈,他主动打起招呼问候。

  “王教授。”

  “徐铭……你小子怎么舍得过来物院了?”王其坤听到有人喊自己,下意识抬眼看清来人,神情先是一怔,接着迅速陷入狂喜说道:“难道今天是专程过来找我。”

  王其坤对徐铭,毫无疑问是寄予厚望,做梦都想看到对方投身物理。

  为国内的物理界,拿个诺贝尔奖回来。

  甚至当初因为这个想法,特意把杨老给搬出来,还和燕大的唐亚愚达成一致意见。

  结果徐铭不声不响,竟直接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

  成为数学界关注的新星。

  导致在从普林斯顿大学回来后,徐铭便没有在参与物理领域的科研项目,精力全放到了对数论的研究上。

  尽管确实取得了瞩目学术成果。

  加上后边徐铭从数论,转到不擅长的代数几何,更表示还要证明霍奇猜想。

  基本上放弃让徐铭研究物理的念头。

  起码三十岁前是别想了。

  没想到今天会在箐华突然遇到徐铭,且还刚好是物院所在的附近,自动联想之下情绪难免会激动起来,以为徐铭在举办完百校数学大会后,改变主意准备投身物理研究这项伟大事业了。

  面对王其坤教授的表现,徐铭则是哭笑不得。

  不过知道对方性格如此,倒也没有在意,直接开口向其表明自己的来意。

  “那个王教授……我今天来,主要是听杨老的讲座。”

  “今天确实有一场小型讲座。”王其坤闻言搜索一遍自己脑海中的记忆点点头。

  虽说不是专程来找自己的,脸上却没有多少失望。

  依旧堆着灿烂笑容说:“我领你过去吧。”

  在他看来,不管到箐华找谁,既然是和物理有关,那都算好事情。

  说明徐铭心里面,还是有物理的位置。

  “不用了王教授,我和李由约好了。”徐铭连忙摆手表示拒绝。

  话落。

  脚上也不在原地停留,立刻迈起步子,继续朝着科技馆的位置走去。

  只是依旧避免不了,熟悉的声音传进耳朵。

  “那等你听完杨老的讲座,咱们再聊,我有的是时间。”

  嘴角挂起一抹尬笑,没多久终于来到目的地,并一眼就看到站在那里的李由。

  还未近前,嘴上便喊了出来。

  “李由。”

  “徐教授好。”李由主动伸出手与徐铭握了下,脸上表情肉眼可见的兴奋。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箐华高等研究院,工作了一段时间的缘故,褪去不少之前的学生味道。

  “不用这么见外,平时喊我徐铭就行。”徐铭微笑着接过话茬回应句。

  尽管有段时间没见到李由,但当初对方毕竟是教他物理的助教,且还在课堂上主动请教过物理题,加上共同参与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两人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

  “我们先进去吧。”

  李由倒没在称呼上过多纠结,主动回了句,然后在前面带路。

  而期间则没有保持沉默,同徐铭闲聊起来。

  “杨老知道你今天过来听讲座,可是罕见的高兴,甚至为了你还专门进行准备。”

  “让我也能沾上点光。”

  身为箐华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很清楚平时杨老对自己学生的要求,不夸张的讲能让其真正满意的,全院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

  且还都是资历比较老的物理教授。

  像徐铭这种年龄,能让杨老如此兴奋,还为此专门准备讲座的内容。

  基本上找不到第二个。

  “听你这么一讲,我对等下的讲座,倒是更期待了。”徐铭闻言接过李由的话茬附和一句。

  声音前脚才刚落下,紧随其后又抛出新的话题。

  “对了。”

  “你现在怎么样,适应高等研究院这边的环境吗?”

  “目前研究院有杨老担任院长,让我们能有更多机会成长提升自己,另外箐华和燕大物院的合作项目,这两年也是成倍的增长。”

  李由点点头讲道:“经常可以回学校看看导师。”

  “最近主要在进行低维量子材料中,光与物质的互相作用效应研究。”

  “主导人是王其坤教授。”

  他后面想到什么,又开口多补充一句。

  徐铭听到这些,则不觉得陌生,况且本就是箐华和燕大物院擅长的领域。

  要知道当初证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正是在专门合成的量子材料上进行,为此还使用了相场耦合模型,预测出材料的相关参数值信息。

  如今相当于深入挖掘,量子材料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物理现象。

  就在两人交谈着的时候,终于来到科技馆楼上,杨老进行讲座的小型会议室。

  此刻虽还没到讲座开始时间,已经有不少身影。

  放眼打量上去少说二三十人。

  由于大部分年龄上,都和李由差不多,想来都是高等研究院和物院的研究生。

  他身处其中,倒也称得上和谐。

  刚结束百校数学大会,让他知名度进一步上涨,哪怕是在箐华大学物理系学院这边,不认识他的人,毫无疑问依旧是很难能找得到。

  因此刚推门走进去,便见大家纷纷站起身,满眼崇拜的激动打招呼。

  “徐教授?”

  “我没看错,真是燕大数院的徐教授,居然来我们箐华物院这边了?”

  “前几天我还看了电视直播呢。”

  “他也是来听杨老讲座的?”

  “这不是很正常吗,你们忘记了,徐教授可参加过诺奖级别的物理项目。”

  ……

  徐铭面对大家如此热情的一幕,只好赶紧说话,帮忙维持现场的秩序。

  以免影响等下的讲座。

  “大家好。”

  “今天我和你们一样,是来听课的。”

  待重新安静下来,他和李由挑了个座位,安心坐下。

  就这样。

  约摸又过去二十分钟左右,杨老的身影,终于出现在大家面前。

  “今天人数不少嘛。”他边说边目光扫视,最终落在徐铭身上调侃道:“还有着一位许久没有见过的熟人呢。”

  把这两句话悉数听进耳中,徐铭不由一阵尴尬,觉得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先前因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上,做出了贡献成功完成这项诺奖级别的项目,后面在王教授的邀请下,和杨老进行了见面并受到极高赞赏。

  当时专门提到,今后可以随时来科技馆,找杨老请教物理上的内容。

  结果一晃这么多天过去,竟没有来过。

  现在却被杨老点了出来。

  虽然说他是因为,优化多尺度解析筛法,尝试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这才暂时没有时间,去过多研究物理领域的理论。

  幸好杨老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停留,接下来直接就开始今天讲座的内容。

  “这次我们讲二十世纪物理学三大主旋律,其中之一的相位因子,之后有什么问题可以讲出来,大家共同进行讨论探究其理论。”

  ……

  杨老的讲座非常精彩,他从阿哈罗诺夫-玻姆效应为开头讲起。

  强调在量子力学中,相位因子比电磁势本身更基本。

  引出规范场论中相位因子的核心地位。

  后面自然引出,自己的杰出贡献,解释规范场论如何为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提供数学基础。

  只因为他本人就是这些物理理论的参与者,和其他物理教授的学术讲座相比,给人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很容易沉浸其中陷入到思考。

  徐铭本就对物理数学格外重视,边听边动用自己的多线程并未思维。

  同时去分析演算物理和数学理论。

  并互为证明。

  而伴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他并未注意到,面板上浮现出新的经验值提示信息。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物理]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7点。】

  【经过……】

  直到这场物理学术讲座结束,徐铭仍在回味,脑海中的思维依旧未停。

  后面想到什么,这才查看起物理学科经验值。

  【物理:lv3(4940/5000)】

  “还差几十点经验吗?”徐铭看着这两组数字,不由得暗自低喃一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两天内,应该就能正式把物理提升到4级学科,届时也会解锁全新的词条,念头停留在这里心中涌现出几分期待。

  正想到这些,耳旁传来的熟悉声音,将他思绪打断。

  “有时候我都希望你天赋能降低些,如此也就不用经常感到遗憾。”

  “总觉得你专注理论数学研究,是物理界的损失。”

  “趁我现在脑子还清醒,以后勤到我这来着点,不会影响你的数学课题。”

  闻声抬起视线,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杨老已经来到他的眼前,说这番话时眼神颇为复杂,欣赏的同时却夹杂着几分遗憾之色。

  徐铭自然明白其中意思。

  于是没有半分犹豫,当即便点头郑重应下,决定今后多来杨老这里请教物理。

  “我会的杨老。”

  而接下来进入到探讨环节,徐铭在杨老提议下,率先走到台上针对相位因子,讲述自己的思考,并以全新角度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设想。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便让台下二十多人,下巴都快惊掉到了地上。

  总算见识到,徐铭在物理领域的水平。

  确实丝毫不逊色数学。

  怪不得能让杨老如此重视,甚至希望徐铭,能够在物理上多投入精力时间。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个学霸过于自律,这个学霸过于自律最新章节,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