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墨色的天幕边缘,终于透出了一丝惨淡的灰白。黎明将至。

  一名幕僚将最后誊清、墨迹未干的奏疏恭敬呈上。

  纸上的字迹端正清晰,每一个字都如同刻上去一般。

  朱高煦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抓起那支沉重的紫毫笔。他的手因为紧张和疲惫微微颤抖,悬在落款处停顿了数息。

  最终,他眼神一凝,用尽全力,在“臣”字后面,重重写下“高煦”二字!笔锋力透纸背,几乎要戳破纸张!随即,他拿起那方沉甸甸的汉王金印,沾满鲜红的印泥,如同盖下命运的烙印般,狠狠按在名字之上!

  “来人!”朱高煦的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却带着一种解脱般的决绝。他亲手将奏疏封入火漆密匣,交给早已候在门外、牵着王府最快一匹青海骢的心腹骑手。

  “八百里加急!换马不换人!直入北京!闯宫门!递御前!务必……务必亲手交到父皇手上!”

  他死死盯着骑手的眼睛,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最后的、渺茫的期盼,“告诉父皇……高煦……等着他的旨意!等着……替他……踏平漠北!”

  天幕如同无情的判官,将时间的沙漏飞速倾泻。

  九月十日:画面定格在荒凉的西阳河谷(今河北怀安附近)。

  朔风卷起黄沙,吹打着连绵的明军营寨。中军大帐内,炭火盆噼啪作响,却驱不散那股压抑的寒意。

  朱棣身披玄色貂裘,端坐案后,眉头拧成一个深刻的“川”字。他面前摊开的是斥候刚呈上的加急军报。

  帐帘猛地被掀开,一名风尘仆仆、口鼻都蒙着厚厚沙尘的斥候冲了进来,扑倒在地,声音嘶哑带着绝望:“报——陛下!阿鲁台部……阿鲁台部踪迹全无!据可靠线报,其部于七日前突遭瓦剌脱欢主力突袭,已然溃败远遁,不知所踪!我军……我军扑空了!”

  “什么?!”朱棣猛地从座椅上弹起,案几被撞得摇晃!他脸上的期待、杀伐决断的锐气,在这一瞬间被惊愕、难以置信,最终化为一股无处发泄的、冰冷的狂怒所取代!

  他死死盯着跪地的斥候,胸膛剧烈起伏,仿佛要将那坏消息的使者生吞活剥!帐内侍立的张辅等将领,无不脸色煞白,垂首屏息。巨大的失望如同沉重的铅块,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朱棣的拳头在案上重重一砸,发出沉闷的巨响,震得笔架上的朱砂笔滚落在地。

  他闭上眼,深吸了几口带着沙尘的冰冷空气,再睁开时,只剩下深潭般的疲惫与漠然。

  声音低沉得如同冰封的河面:“传令……大军,就地驻扎!各部严加戒备,不得松懈!”这道命令,充满了不甘与无奈。

  十月:画面切换至更加荒僻的宿嵬山(今河北张北以北)。

  寒风凛冽,衰草连天。前锋主将陈懋率领的数千精骑,在广袤的枯黄草原上如同无头苍蝇般搜索着。

  士兵们脸上写满了疲惫和茫然。终于,在一处避风的山坳里,发现了一支极其狼狈的鞑靼小股部队,人数不过百余,衣衫褴褛,马匹瘦弱,显然是被瓦剌打散、如丧家之犬的溃兵。

  为首者,是一个面黄肌瘦、眼神惊恐的年轻人——鞑靼王子也先土干!他没有任何抵抗,在明军包围下,极其干脆地丢掉了手中卷刃的弯刀,带着残余部众跪地请降。

  陈懋的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总算没白跑一趟”的苦涩。他将这位王子押送至御前。

  朱棣看着跪在冰冷沙地上瑟瑟发抖的也先土干,脸上挤出一丝疲惫而勉强、如同面具般的笑意。

  他缓步走下御座,亲手将这位落魄王子扶起,声音刻意拔高,带着一种表演性质的恩威:“识时务者为俊杰!尔能弃暗投明,归顺天朝,朕心甚慰!赐尔名——金忠!封忠勇王!赐冠服、宅邸、金银!”

  封赏的场面被刻意渲染得隆重,鼓乐齐鸣,但围观将士的脸上,只有麻木和一种被戏耍的空虚感。

  这所谓的“大捷”,如同一块华丽的绸缎,掩盖不住内里空耗国力、无功而返的尴尬与苍白。

  十一月初七:画面最终拉回北京城下。

  寒风萧瑟,铅灰色的天空低垂。

  风尘仆仆、甲胄蒙尘、士气低落到极点的明军队伍,如同一条失去了生气的灰色长蛇,在守城官兵沉默的注视下,缓缓通过德胜门。

  没有凯旋的旌旗招展,没有百姓的箪食壶浆,只有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的单调而沉重的“哒哒”声,以及士兵们疲惫拖沓的脚步声。

  龙纛依旧高擎,但旗下马背上的朱棣,腰背虽挺直,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萧索与暮气。

  他微微仰头,看了一眼巍峨却冰冷的北京城楼,眼神复杂难明,最终只是疲惫地垂下眼帘。

  旁白音带着一丝冰冷的总结,如同给这场闹剧画上句点:“永乐皇帝第四次亲征漠北,兴师动众,然未遇强敌主力,仅收降一溃败王子,便草草班师。国库虚耗,士气低迷,虎头蛇尾,铩羽而归。”

  乐安汉王府。

  朱高煦如同一头困在笼中的猛兽,在铺着华丽波斯地毯的大殿内焦躁地踱步。

  他的目光死死钉在自己手中那几份情报上,仿佛看到了父皇那萧索的身影,看着那支垂头丧气入城的军队,听着京城人那毫不留情的“铩羽而归”四字,一股难以言喻的、近乎病态的快意猛地冲上他的头顶!

  “哈哈哈!好!好一个铩羽而归!妙!妙极了!”他突然停下脚步,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狂笑,用力拍打着身旁沉重的紫檀木桌案,震得上面价值连城的玉杯金盏叮当作响!他笑得前仰后合,眼角甚至挤出了泪花,仿佛看到了世上最滑稽的喜剧!

  “老头子!瞧见没有?!没有我朱高煦!你带着张辅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废物,能干什么?!啊?!”他唾沫横飞,声音因亢奋而尖利,“连阿鲁台的毛都没摸到一根!白白跑到大漠喝了一肚子西北风!丢人!现眼!哈哈哈!空耗钱粮!白跑一趟!这脸打得……真他娘的响!”

  他猛地灌下一大口烈酒,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却让他更加兴奋。他双眼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那是混杂着狂喜、得意和一种扭曲期盼的火焰。

  “无功而返?好!太好了!”他神经质地重复着,在大殿里转着圈,“就该这样!就该让老头子知道知道!离了我这柄最锋利的刀,他寸步难行!就该让他撞一次南墙,碰一鼻子灰!”

  他内心的阴暗角落甚至滋生出一个更疯狂的念头:

  他比任何人都热切地期盼着,明军这次不仅仅是无功,最好还能吃一个小小的败仗!哪怕只是损失几千人,哪怕只是丢掉几车粮草!

  只要让老头子(朱棣)在瓦剌或鞑靼残余手里栽个小跟头,让他尝尝损兵折将的滋味!让他知道张辅那些人的无能!

  那么……那么下一次!下一次北征!他朱高煦的名字,必定会第一个出现在出征的圣旨上!

  老头子会哭着喊着求他回来执掌三千营!只有他,才能替父皇找回这个场子!只有他,才是大明真正的战神!

  这疯狂的念头如同毒藤,缠绕着他的理智,让他脸上的笑容愈发狰狞和扭曲。他仿佛已经看到父皇在挫折后幡然醒悟,降旨召他回京,将精锐尽数交托的场景!

  然而,狂放的笑声还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余音未绝!

  一名心腹侍卫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闪入殿内,他的脸色在昏暗的灯光下呈现出一种骇人的死灰,额头上布满细密的冷汗,眼神里充满了极度的恐惧。

  他如同捧着千斤重担,颤抖着将一封薄薄的、却带有特殊火漆印记的密信,双手高举过头,呈到朱高煦面前!

  朱高煦的笑声如同被利刃骤然割断!他脸上的狂喜、得意、扭曲的期盼,瞬间凝固!一股莫名的心悸毫无征兆地攫住了他。

  他狐疑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瞥了一眼侍卫那惨白的脸,一把夺过密信,粗鲁地撕开那象征着最高机密和最快传递速度的火漆封印......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