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钟会带兵南下汉中的时候,邓艾所屯兵的狄道县,战争机器也跟着开动起来了。
即便是邓艾三番四次的上奏说伐蜀不可行,但司马昭的军令却是下得明明白白:陇右魏军作为西路军,配合钟会的东路军行动,主要作战目标,就是为了牵制姜维麾下的蜀军精锐!
司马昭的命令已经说得很明白,无论邓艾理不理解他的目的,出兵的准备一刻也不能停!
正当邓艾整日唉声叹气的时候,司马昭的主簿师纂来了,并且带来了司马昭的亲笔信和朝廷的任命文书,担任军中司马。
邓艾大喜过望。
其实他一直都不知道司马昭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师纂来了,总算可以旁敲侧击打听一下了。
当天夜里,邓艾在帅帐内设宴款待师纂,待副将偏将们都酒足饭饱离去后,他将师纂留了下来。
“师司马,邓某一直有件事百思不得其解,心中忐忑不已。
今日酒都喝到这里了,不知道能不能多嘴问一句。”
邓艾给师纂倒了一杯酒,慢悠悠的询问道。
“邓将军但说无妨。”
师纂点点头,不置可否。
“大将军如此坚持要伐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邓艾疑惑问道。
来了!
师纂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随即解释道:“此事一言难尽,听我慢慢道来。”
他寒门出身,性子很急,不是什么风雅人物,能力更说不上出类拔萃。
但这种人物有点好,就是会听话,能办事,执行力强,让他往东他就不敢往西,不会做多余的事情。
在司马昭眼中,师纂之流都是飞鹰走狗一般的存在。
能用,够用,好用。
司马昭不用师纂这样的人,难道还想去找如诸葛亮那般德才兼备的么?即便是找到了,人家也不会鸟他,何苦自取其辱呢?
看着一脸虚心请教模样的邓艾,师纂清了清嗓子,忍不住长叹一声,反过来询问道:“前几年,高贵乡公的事情,邓将军也知道一些吧?”
提起曹髦之死,邓艾心中一沉,随即微微点头。
有些事情,是很恶心人的。
即便是邓艾这般的旁观者,并没有为曹家伸出援手的心思,也会对天子当街被杀这样的事情感觉不适。
“此事对于大将军的声望打击颇大,大将军坚持要伐蜀,也是因为想通过战功挽回一些名声。”
师纂意有所指的暗示道,几乎是不加掩饰。
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剩下的,要看邓艾自己能不能领悟。如果对方还不能领悟,那也没有办法。
“可是……拿着百战精兵,去挽回大将军损失的人望,这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邓艾有些不满的反问道。
听到这话师纂差点一口老血吐到桌上。
司马昭的名声难道不比你邓艾麾下的军队重要吗?这点都看不明白?
师纂被邓艾干沉默了,很久之后,他才无奈摇头,赤裸裸的提醒道:“无论如何,邓将军还是要努力一下。前程是自己挣来的,也是自己丢掉的,伐蜀就是前程。师某言尽于此。”
说完,师纂也懒得再多说什么,起身离去。
师纂离开后,邓艾一个人枯坐在帅帐内,看着军帐内桌案上留下的残羹冷炙,他的心好像是被什么东西抓挠一般。
司马昭到底想干啥,邓艾没有完全理解,不过师纂的最后一句话,邓艾明白了。
伐蜀就是前程!
话都说这个份上了,司马昭究竟想干啥,邓艾也懒得去深究,反正还是那句话:
他只管带兵南下,拖住姜维就行了。其他的,不用想那么细!那是司马昭该考虑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姜维屯田沓中,手下的军队既要参与春耕,也要参与作战,并非是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队。
现在是冬天,出兵的话,姜维手下每一个都是战士,状态极好。这时候出兵有点蠢。
还不如等到春季的时候再动手,那时候姜维的注意力放在春耕上,必须分出不少人力参与其中。
那时候,才是出手的最佳时机。
司马昭搞这么着急,究竟是图个什么呢?
……
正当邓艾准备粮秣辎重的时候,褒斜道这边,负责修复栈道的队伍,因为前方复杂的路况,不得不停了下来。
许仪并非是精通工程的将军,当前锋军主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可以,但如果遇到栈道被完全烧毁,那他就没办法了。
石守信带着那一百专属部曲,一路向南抵达了一个叫“姜窝子”的地方,这里水流汇聚,因此水位变得比之前高了很多!
之前经过的栈道,下方都是有支撑,或者斜撑的。这里水深太恐怖,以至于完全无法给栈道立足支撑。
当年,诸葛丞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石壁上凿开方形孔洞,直接将大小正好的方木填塞进里面,以此为横梁,在上面铺设木板作为栈道。
然而,当年褒斜道是蜀军北伐的交通要道,蜀军自然对于维持这里的栈道很上心。但随着诸葛亮去世,蜀国对于汉中的防御策略变成了战略防守,因此这些方木横梁的栈道也被蜀军一并烧毁。
相传是赵云烧的。
这地方跟北面的气候是两个概念,前面的路靠近陕西,溪水有冰,到这里气候更靠近汉中,河水反倒是不结冰了!
看着眼前碧绿如蓝的褒水,又看了看刀削一般的山壁,以及山壁上的方孔,石守信好像明白了什么。
“石监军,实在是没法继续往前了。前锋军因为修栈道已经折损了几十个弟兄,也修累了。
前面的路,大段大段要修,就近又无法取得这种粗大的方形木料。要如何施工,许某心中也没底,大概要返回三交城再做计较了。”
许仪叹息说道,一脸沮丧。本来可以拿到一点军功的,可是前面道路被拦住,大军又过不去,他这个先锋官不被钟会斩首就要偷笑了,想拿功劳简直做梦!
“嗯,先回三交城再做计较。”
石守信点点头道,卡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不如回三交城据点先让前锋军休整一下,然后让胡烈召集军中大佬们开个会,集思广益,顺便拉人一起背黑锅。
果不其然,回三交城后,许仪向胡烈禀告前方栈道无法修复的情况,胡烈勃然大怒,借机打了许仪五十军棍,夺了他先锋官的职务,让他带着本部人马前军变后军,跟一个叫李苞的将军互换序列。
这看似残酷,实则是在保护许仪,让他免于被钟会找茬清算。许仪显然也是知道套路的,笑嘻嘻的被打五十军棍,临别时还跟石守信有说有笑的。
处理了许仪,只是解决了前锋军“违反军法”的问题,并不能解决褒斜道被阻塞的问题。
无奈之下,胡烈一方面向钟会禀告,褒斜道靠近汉中段已经被蜀军烧毁。并且强调这段路不仅难走,而且山壁下方全是河流。
另外一方面,禁军中善于修建营垒,精通土工作业的将领李苞,被胡烈请到了三交城商议修建栈道的大事,并请他带兵在前面开路。
没两天,钟会的军令到了:克服困难修栈道,要确保修好,不耽误行军。傥骆道这一路为主攻,褒斜道这一路为佯攻,只要在明年四月以前,确保发动总攻就行了!
算算时间,满打满算还剩下三个月。
胡烈也好,石守信也好,他们这些走褒斜道的将领,这才回过神来。
钟会离开这一路,并不光是因为他领导不力,而是钟会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这条路根本不能通行!
攻克汉中的希望,还在李辅那边。
能在司马昭身边混的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傻子。钟会眼见走傥骆道的魏军将领一个个都桀骜不驯,便把他们安排在这条线上耗时间,免得影响自己的计划。
谁听话,就把谁调到另外一路!
石守信虽然机敏,而且还是半开卷考试,这一次依然是被钟会耍了。
如果栈道不能如期完工,自胡烈以下,这一路大半的将领都会被处置,落不到好。石守信作为监军,更是跑不掉。
该如何破局呢?
三交城城内的一处军帐内,胡烈正面有忧色看着石守信、杜预等人。桌案上摆着一块木板,刻在木板上的,是一份“工程草图”,是石守信带着人测量后画的。
山壁上有多少个孔,间隔分别是多少,每个方孔的边长,深度,都已经勘测过了。
在图纸上有编号,有数据,可谓一目了然。众人都佩服石守信在少府办事的时候,做工程的基本功扎实。
“别的都好说,就是怎么把木料运过来,是件麻烦事。这么大的方梁,那可不是一般的树木可以满足的。”
杜预叹息说道。
“而且,这种木头还要加工成方形,需要找树干很粗的树木,这种树……只怕得去蜀地,或者关中去找,陇右是没有的。”
李苞也提了一嘴。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比起只知道听石守信指挥的许仪,李苞显然对建筑工程很了解。修栈道嘛,人力什么的都不难。
麻烦的只是材料,以及怎么把材料运到需要建栈道的地方!
要知道,前方的栈道,是诸葛亮修的,可不是魏国修的。甚至栈道的工程样式都是诸葛亮定的!
那些方形的横梁柱子,也是从汉中运来的,甚至是山林茂密的蜀地运来的!
石守信心中暗暗揣摩,搞不好钟会提前知道这件事,故意在这里挖个坑!不过现在想这些也没用,他发现,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他这个少府出身的官员。
毕竟是专业班子啊!被人寄予厚望也不稀奇。
“石监军,李某听闻你在少府待过两年多,还在洛阳建过桥,在这方面很有些本事。
敢问这栈道该怎么修呢?”
李苞也不跟石守信客气,直截了当询问道。
从地上那块木板上的工程图看,李苞就知道石守信水平绝对在自己之上。
难道仅凭李胤女婿这个身份,就能在伐蜀大军中举足轻重了?岂不知李胤的长子李固,之前也不过是个县令呢!
托举儿子做官也不过如此,那托举女婿又能强到哪里去?所以石守信为什么现在能在这里高谈阔论,不问可知。
胡烈等人一看就知道石守信的地位,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
“容我思索两天,反正在褒斜道建立粮仓兵站,也要时间,并不耽误。
胡将军以为如何,三日后我们再议。”
石守信面色平静说道,看上去非常沉稳。他的镇定,让众人也都安定了下来,这件事总算是有个人扛着了。
“那行,我们就先忙各自的军务吧,三日后再来商议此事。”
胡烈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这本就不是石守信的本职工作,只不过是他有这方面的经验罢了。
石守信此番出征的本职工作是担任监军,就是专门挑将领的毛病!
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当然了,如果监军只顾着挑毛病,那等于是找死!
所有的大前提,都在于“打赢”。
如果能赢,那小问题就不是问题,大问题就罚酒三杯。
如果输了,监军要能够找到背锅的人,到最后自己不背锅。
所以监军这个职务看似简单,好像在军营里睡觉都没问题。实际上难度不低,门道很多,稍有不慎就人头落地。
临别之前,杜预悄悄找到石守信密谈。
他一脸为难说道:“敢当,要不你还是想办法回洛阳吧,你已经得罪了钟会,只怕……后面会很危险。”
“现在这个时候再说离开,已经晚了。”
石守信叹了口气,现在退出,不亚于让羊徽瑜蒙羞,更是放弃了将来的前途,哪里还有退路可言。
“钟会如此张狂,做事无所顾忌,似乎已经没有回洛阳的打算了。
敢当还是要当心些,钟会……绝对会反。”
杜预面色肃然提醒道。
“我明白的,谢谢元凯提醒。”
石守信点点头,心中无比沉重。连杜预都看出钟会有问题了,这位大都督,很难说不会干出什么疯狂的事情来啊。
即便是邓艾三番四次的上奏说伐蜀不可行,但司马昭的军令却是下得明明白白:陇右魏军作为西路军,配合钟会的东路军行动,主要作战目标,就是为了牵制姜维麾下的蜀军精锐!
司马昭的命令已经说得很明白,无论邓艾理不理解他的目的,出兵的准备一刻也不能停!
正当邓艾整日唉声叹气的时候,司马昭的主簿师纂来了,并且带来了司马昭的亲笔信和朝廷的任命文书,担任军中司马。
邓艾大喜过望。
其实他一直都不知道司马昭到底是怎么想的,现在师纂来了,总算可以旁敲侧击打听一下了。
当天夜里,邓艾在帅帐内设宴款待师纂,待副将偏将们都酒足饭饱离去后,他将师纂留了下来。
“师司马,邓某一直有件事百思不得其解,心中忐忑不已。
今日酒都喝到这里了,不知道能不能多嘴问一句。”
邓艾给师纂倒了一杯酒,慢悠悠的询问道。
“邓将军但说无妨。”
师纂点点头,不置可否。
“大将军如此坚持要伐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邓艾疑惑问道。
来了!
师纂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随即解释道:“此事一言难尽,听我慢慢道来。”
他寒门出身,性子很急,不是什么风雅人物,能力更说不上出类拔萃。
但这种人物有点好,就是会听话,能办事,执行力强,让他往东他就不敢往西,不会做多余的事情。
在司马昭眼中,师纂之流都是飞鹰走狗一般的存在。
能用,够用,好用。
司马昭不用师纂这样的人,难道还想去找如诸葛亮那般德才兼备的么?即便是找到了,人家也不会鸟他,何苦自取其辱呢?
看着一脸虚心请教模样的邓艾,师纂清了清嗓子,忍不住长叹一声,反过来询问道:“前几年,高贵乡公的事情,邓将军也知道一些吧?”
提起曹髦之死,邓艾心中一沉,随即微微点头。
有些事情,是很恶心人的。
即便是邓艾这般的旁观者,并没有为曹家伸出援手的心思,也会对天子当街被杀这样的事情感觉不适。
“此事对于大将军的声望打击颇大,大将军坚持要伐蜀,也是因为想通过战功挽回一些名声。”
师纂意有所指的暗示道,几乎是不加掩饰。
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剩下的,要看邓艾自己能不能领悟。如果对方还不能领悟,那也没有办法。
“可是……拿着百战精兵,去挽回大将军损失的人望,这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邓艾有些不满的反问道。
听到这话师纂差点一口老血吐到桌上。
司马昭的名声难道不比你邓艾麾下的军队重要吗?这点都看不明白?
师纂被邓艾干沉默了,很久之后,他才无奈摇头,赤裸裸的提醒道:“无论如何,邓将军还是要努力一下。前程是自己挣来的,也是自己丢掉的,伐蜀就是前程。师某言尽于此。”
说完,师纂也懒得再多说什么,起身离去。
师纂离开后,邓艾一个人枯坐在帅帐内,看着军帐内桌案上留下的残羹冷炙,他的心好像是被什么东西抓挠一般。
司马昭到底想干啥,邓艾没有完全理解,不过师纂的最后一句话,邓艾明白了。
伐蜀就是前程!
话都说这个份上了,司马昭究竟想干啥,邓艾也懒得去深究,反正还是那句话:
他只管带兵南下,拖住姜维就行了。其他的,不用想那么细!那是司马昭该考虑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姜维屯田沓中,手下的军队既要参与春耕,也要参与作战,并非是完全脱产的职业化军队。
现在是冬天,出兵的话,姜维手下每一个都是战士,状态极好。这时候出兵有点蠢。
还不如等到春季的时候再动手,那时候姜维的注意力放在春耕上,必须分出不少人力参与其中。
那时候,才是出手的最佳时机。
司马昭搞这么着急,究竟是图个什么呢?
……
正当邓艾准备粮秣辎重的时候,褒斜道这边,负责修复栈道的队伍,因为前方复杂的路况,不得不停了下来。
许仪并非是精通工程的将军,当前锋军主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可以,但如果遇到栈道被完全烧毁,那他就没办法了。
石守信带着那一百专属部曲,一路向南抵达了一个叫“姜窝子”的地方,这里水流汇聚,因此水位变得比之前高了很多!
之前经过的栈道,下方都是有支撑,或者斜撑的。这里水深太恐怖,以至于完全无法给栈道立足支撑。
当年,诸葛丞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石壁上凿开方形孔洞,直接将大小正好的方木填塞进里面,以此为横梁,在上面铺设木板作为栈道。
然而,当年褒斜道是蜀军北伐的交通要道,蜀军自然对于维持这里的栈道很上心。但随着诸葛亮去世,蜀国对于汉中的防御策略变成了战略防守,因此这些方木横梁的栈道也被蜀军一并烧毁。
相传是赵云烧的。
这地方跟北面的气候是两个概念,前面的路靠近陕西,溪水有冰,到这里气候更靠近汉中,河水反倒是不结冰了!
看着眼前碧绿如蓝的褒水,又看了看刀削一般的山壁,以及山壁上的方孔,石守信好像明白了什么。
“石监军,实在是没法继续往前了。前锋军因为修栈道已经折损了几十个弟兄,也修累了。
前面的路,大段大段要修,就近又无法取得这种粗大的方形木料。要如何施工,许某心中也没底,大概要返回三交城再做计较了。”
许仪叹息说道,一脸沮丧。本来可以拿到一点军功的,可是前面道路被拦住,大军又过不去,他这个先锋官不被钟会斩首就要偷笑了,想拿功劳简直做梦!
“嗯,先回三交城再做计较。”
石守信点点头道,卡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不如回三交城据点先让前锋军休整一下,然后让胡烈召集军中大佬们开个会,集思广益,顺便拉人一起背黑锅。
果不其然,回三交城后,许仪向胡烈禀告前方栈道无法修复的情况,胡烈勃然大怒,借机打了许仪五十军棍,夺了他先锋官的职务,让他带着本部人马前军变后军,跟一个叫李苞的将军互换序列。
这看似残酷,实则是在保护许仪,让他免于被钟会找茬清算。许仪显然也是知道套路的,笑嘻嘻的被打五十军棍,临别时还跟石守信有说有笑的。
处理了许仪,只是解决了前锋军“违反军法”的问题,并不能解决褒斜道被阻塞的问题。
无奈之下,胡烈一方面向钟会禀告,褒斜道靠近汉中段已经被蜀军烧毁。并且强调这段路不仅难走,而且山壁下方全是河流。
另外一方面,禁军中善于修建营垒,精通土工作业的将领李苞,被胡烈请到了三交城商议修建栈道的大事,并请他带兵在前面开路。
没两天,钟会的军令到了:克服困难修栈道,要确保修好,不耽误行军。傥骆道这一路为主攻,褒斜道这一路为佯攻,只要在明年四月以前,确保发动总攻就行了!
算算时间,满打满算还剩下三个月。
胡烈也好,石守信也好,他们这些走褒斜道的将领,这才回过神来。
钟会离开这一路,并不光是因为他领导不力,而是钟会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这条路根本不能通行!
攻克汉中的希望,还在李辅那边。
能在司马昭身边混的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傻子。钟会眼见走傥骆道的魏军将领一个个都桀骜不驯,便把他们安排在这条线上耗时间,免得影响自己的计划。
谁听话,就把谁调到另外一路!
石守信虽然机敏,而且还是半开卷考试,这一次依然是被钟会耍了。
如果栈道不能如期完工,自胡烈以下,这一路大半的将领都会被处置,落不到好。石守信作为监军,更是跑不掉。
该如何破局呢?
三交城城内的一处军帐内,胡烈正面有忧色看着石守信、杜预等人。桌案上摆着一块木板,刻在木板上的,是一份“工程草图”,是石守信带着人测量后画的。
山壁上有多少个孔,间隔分别是多少,每个方孔的边长,深度,都已经勘测过了。
在图纸上有编号,有数据,可谓一目了然。众人都佩服石守信在少府办事的时候,做工程的基本功扎实。
“别的都好说,就是怎么把木料运过来,是件麻烦事。这么大的方梁,那可不是一般的树木可以满足的。”
杜预叹息说道。
“而且,这种木头还要加工成方形,需要找树干很粗的树木,这种树……只怕得去蜀地,或者关中去找,陇右是没有的。”
李苞也提了一嘴。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比起只知道听石守信指挥的许仪,李苞显然对建筑工程很了解。修栈道嘛,人力什么的都不难。
麻烦的只是材料,以及怎么把材料运到需要建栈道的地方!
要知道,前方的栈道,是诸葛亮修的,可不是魏国修的。甚至栈道的工程样式都是诸葛亮定的!
那些方形的横梁柱子,也是从汉中运来的,甚至是山林茂密的蜀地运来的!
石守信心中暗暗揣摩,搞不好钟会提前知道这件事,故意在这里挖个坑!不过现在想这些也没用,他发现,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他这个少府出身的官员。
毕竟是专业班子啊!被人寄予厚望也不稀奇。
“石监军,李某听闻你在少府待过两年多,还在洛阳建过桥,在这方面很有些本事。
敢问这栈道该怎么修呢?”
李苞也不跟石守信客气,直截了当询问道。
从地上那块木板上的工程图看,李苞就知道石守信水平绝对在自己之上。
难道仅凭李胤女婿这个身份,就能在伐蜀大军中举足轻重了?岂不知李胤的长子李固,之前也不过是个县令呢!
托举儿子做官也不过如此,那托举女婿又能强到哪里去?所以石守信为什么现在能在这里高谈阔论,不问可知。
胡烈等人一看就知道石守信的地位,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
“容我思索两天,反正在褒斜道建立粮仓兵站,也要时间,并不耽误。
胡将军以为如何,三日后我们再议。”
石守信面色平静说道,看上去非常沉稳。他的镇定,让众人也都安定了下来,这件事总算是有个人扛着了。
“那行,我们就先忙各自的军务吧,三日后再来商议此事。”
胡烈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这本就不是石守信的本职工作,只不过是他有这方面的经验罢了。
石守信此番出征的本职工作是担任监军,就是专门挑将领的毛病!
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当然了,如果监军只顾着挑毛病,那等于是找死!
所有的大前提,都在于“打赢”。
如果能赢,那小问题就不是问题,大问题就罚酒三杯。
如果输了,监军要能够找到背锅的人,到最后自己不背锅。
所以监军这个职务看似简单,好像在军营里睡觉都没问题。实际上难度不低,门道很多,稍有不慎就人头落地。
临别之前,杜预悄悄找到石守信密谈。
他一脸为难说道:“敢当,要不你还是想办法回洛阳吧,你已经得罪了钟会,只怕……后面会很危险。”
“现在这个时候再说离开,已经晚了。”
石守信叹了口气,现在退出,不亚于让羊徽瑜蒙羞,更是放弃了将来的前途,哪里还有退路可言。
“钟会如此张狂,做事无所顾忌,似乎已经没有回洛阳的打算了。
敢当还是要当心些,钟会……绝对会反。”
杜预面色肃然提醒道。
“我明白的,谢谢元凯提醒。”
石守信点点头,心中无比沉重。连杜预都看出钟会有问题了,这位大都督,很难说不会干出什么疯狂的事情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