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不服周 第26章 三日之期已到

小说:魏晋不服周 作者:携剑远行 更新时间:2025-07-14 00:49:57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夜里,石守信一人在自己的军帐内,看着那张工程图发呆。

  “其实是可以偷懒不做的,即便是搞不定,锅也不会我来背。

  但做了的话,必定会有很多人愿意站在我这边。对后面自保肯定大有裨益。”

  石守信抱起双臂,脑子里思考着方法,自言自语像个神经病一样。

  其实李苞想得简单了,这次建栈道,一共有三个问题暂时还没有解决。

  第一个是如何制作合格且达标的柱子,这种柱子必须和孔一一对应,还要在插进去的那一头打楔子固定。

  公差不能差得太多,否则寿命会缩短很多。

  不仅如此,柱子外围还要打上一层漆防腐防潮,不能说用一个月就腐了,或者受潮膨胀了。

  经得起时间考验,才是主要麻烦之一。

  第二个是如何把那么粗的柱子从远方运过来,栈道行军没问题,甚至大部分地段都能跑马!但是如果长途搬运木料,就非常消耗人力。特别是在这木料尺寸和重量都不小的情况下,长途搬运简直是一场噩梦。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把这么粗这么大的木料,插入悬空山壁的孔洞内!

  光是测量孔之间的间距,石守信就想了很多办法,勉强完成而已。

  可是在山壁上勉强攀爬,跟将木料插入孔洞相比,还是太简单了。

  三个技术难点,只要有一个卡住,就没法施工。

  该怎么办呢?

  他想得脑袋爆炸,一时间也没想到什么好主意。

  正在这时,门外值守的亲兵,将一个穿着普通魏军军服中年人带了进来。

  石守信上下打量着此人,怎么看怎么感觉应该是不认识的。

  嗯,就是完全没见过!之前从未见过面!

  “敢问是石守信石监军么?”

  那人微笑问道,圆圆的脸看起来很亲切。

  “鄙人正是石守信,请问你找石某有何见教呢?”

  石守信疑惑问道。

  那人将挂在腰带上的竹筒递给他,然后作揖行礼道:“某乃是羊公家奴,此番帮羊琇送家书,顺便给石监军也送一封信。”

  原来是羊祜家的人!

  石守信恍然大悟,这次羊祜族弟羊琇也在伐蜀军中,他们家派个人来送一封不会被外人看到的家书,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如果连这点手段都没有,那也真不用在天龙人圈子里面厮混。

  他对着门口的亲兵挥挥手,那两人退出十几步之外。石守信这才看向送信的人问道:“石某现在回信,你带回去,对么?”

  “正是如此,请石监军现在就看信。看完马上就烧掉,以免授人以柄。”

  那位羊氏的信使点点头提醒道。

  石守信拆开信,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讶。送信的人则是在一旁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不去看石守信脸上的表情。

  这封信居然是羊徽瑜写的!

  不过大概也是担心泄密,所以信里没有写那些奇怪的话,两人在床上说的情话就更不可能了。

  羊徽瑜只是以“大将军”的立场,告诫石守信要做什么,就好像是司马昭吩咐她这么说的一样。

  羊徽瑜提醒石守信,司马昭已经有杀钟会之心,而且一定会动手,就是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让他多多留意一下,不要被钟会所害。如果真遇到危险,一定要找羊琇想办法。

  还说羊琇虽然自视甚高脾气也差,但绝对不会跟钟会搅到一块狼狈为奸的,关键时刻可以找他求助。

  石守信轻叹一声,有些惆怅。

  羊徽瑜已经深陷这段不伦之恋当中,如同老旧木头房子着火了一样,除非把一切烧光,否则大火根本无法被扑灭。

  罢了,这份爱意不能不接受,否则因爱生恨必遭反噬,石守信明白羊徽瑜写这封信时的煎熬与期盼。

  他将从家里带来白纸铺开一张在桌案上,磨好墨以后,想了想,随手抄了一首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石守信心中,羊徽瑜不是他的小妾,更不是外室,而是他的小老婆,不是随随便便玩了就一脚踢到旁边的。

  他不能这么做,更不敢这么做。这个女人,他要小心翼翼的哄着,不能怠慢了。

  这一刻,石守信觉得自己好像化身成了段正淳。

  将信放入竹筒封好,烤好火漆以后,石守信将其递给那位羊氏的信使。

  “鄙人告辞,几日后便快马到洛阳,或许还会再来,石监军保重。”

  那人对石守信行了一礼,随即转身便走,消失在夜色之中。

  等那人走后,石守信这才无奈摇头。

  他心中暗想:人生短短几十年,一场风寒就可能将自己带走。大丈夫做事,问心无愧便好了。

  思考修栈道之法的第一天,杜预又跑来找石守信,说是可用造桥之法建栈道,先做器械再造桥。

  他描述了一下具体方法,让石守信大感意外。这不就是他前世所知的节段拼装架桥机嘛!

  先在栈道上造一个类似于毛毛虫的木制结构,用来吊装横梁,可以用轮子推着走的,形同“架桥机”。

  先测量好间距,然后将栈道的一节在空地上拼好,用绳子固定好,最后整体半截悬空伸出去,将其搭在横梁上。

  固定好之后继续前进,把没有悬空的模块推到前面悬空,器械继续行走,再在后面上一节新栈道模块。

  这种方法完全可行。

  这是三个问题之中,最容易解决的那个:如何高效的将栈道木料铺上去!

  “石监军想到怎么造横梁了么?”

  杜预有些担忧的问道。

  石守信摇摇头,那么粗一根横梁,要去哪里找那种木料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难办。

  什么山就长什么树,对应的木料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根本玩不出花俏来。

  “未曾,运输之法,可以利用褒水,在下方靠流水搬运木料,在方孔处停下来,我们再将其吊起来。”

  石守信沉声说道,他这一天也不是没有收获,脚下的褒水在那一段水深,正好可以用来运输木料。

  “不错,只是,那方梁不好寻找,在山壁上凿新坑更是困难重重。

  听闻这栈道是诸葛亮所建,只怕初建时就想到了有今日魏军走褒斜道。

  那方孔开得如此之大,也是为难我们,不让我们就地取材。

  诸葛亮之才当真是不可小觑。”

  杜预叹了口气,有些惊叹于诸葛丞相的智慧。当然了,你站在诸葛亮对面,那他的智谋肯定是要拿来整你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鬼知道当初丞相建栈道的时候,是不是故意留下这一手呢?

  “元凯兄,石某有件事,需要你帮个忙。”

  石守信忽然拉住杜预。

  “敢当请讲,杜某必定帮忙。”

  杜预点点头说道,别说石守信对他有救命之恩了,就说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建栈道,石守信的要求杜预就不能拒绝。

  “司马亮的军营在长安,家眷也在。你现在派人去找他,或者你亲自走一趟,然后说一下那个什么什么。

  你是司马氏的姑爷,你开口更好些。”

  石守信跟杜预面授机宜,嘀嘀咕咕说了半天。

  “嗯,明白了。”

  杜预有一肚子疑问,却没有多说什么。司马亮这厮,乃是司马家有名的平庸之辈。大概是起名叫“亮”而受到了不可名状的诅咒,自幼司马亮就是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

  杜预有些搞不懂能从司马亮这里能套到什么。

  那些方木的外围,要有些填塞的东西,以弥补公差和防腐。要不然做大了横梁塞不进去,做小了,横梁会晃荡,人走在栈道上搞不好就滑到水里了。

  这是在打楔子固定之外的要求。

  一天时间过去,晚上的时候,石守信拿出几块小方木,每个都只比拇指大一点,已经被磨得边角都起毛了。

  他将这几块小方木在手中揉搓着,每次思考重大问题的时候,他都有这样的怪癖,以此来减压。

  重新开凿石壁行不行呢?

  也不是不行,只是没必要,因为侧面是山壁,底下是褒水的地形已经定死了。没有托底,横梁孤悬是必然的。

  孔开小了,木头倒是好找,但细木无法承受过重的马车牛车通行,辎重就运不过去。

  不能运粮,那要这栈道何用?

  反倒是原有方孔,已经在诸葛丞相几次北伐的过程中被验证过了,运粮绝对可行,省了很多麻烦。

  “该怎么办才好呢?

  是利用旧的,还是重新开孔?”

  石守信自言自语道,心中暗暗揣摩诸葛亮当年是怎么做的,难道……是从蜀地运来粗大树木吗?

  那得多折腾啊!

  他觉得以诸葛亮的智慧,应该不至于做这么蠢的事情,白白消耗人力物力。

  可惜旧栈道已经被烧,无法还原过往是如何制作的了。传言诸葛亮精通器械,才能深不可测,他定然是想了很多办法的。

  以蜀国那种国力,还多次北伐,肯定不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修什么栈道。

  山壁上这个方孔是用来干啥的,石守信也是和众人商议后推理出来的。事实上,现在的情况是,更南面的栈道走着走着就没路了,只能看到石壁上的方孔,山壁一侧下方就是褒水,地形让人绝望。

  现在的方案,也是众人琢磨出来的,并不一定是诸葛亮的原始设计。

  石守信叹了口气,他闭着眼睛回忆了一下羊徽瑜写的那封信,感受到某种极为强烈,却又伪装起来不想让人察觉到的关心。

  没有风花雪月,没有你侬我侬,只有叮嘱和告诫,冰冷中带着事无巨细般的关切。还有一种小女人害怕情郎出事,想开口又不知道该说什么的犹豫纠结。

  石守信一屁股坐在软垫上,他想给羊徽瑜写一封绝笔,忽然眼角余光,看到了刚刚拿到手里玩耍的小方木。

  其中有四个,正好立起来,其截面摆成了一个尚未严丝合缝的“田”字。

  石守信立刻兴奋得不能自已,他差点没把自己那木鱼一般的笨脑袋锤爆!

  方木!诸葛亮是何等样人,他为什么要用方木呢?麻烦不说,还会减小木料的截面!

  古代虽然没有车床,但是车圆木已经是轻车熟路的木工活!诸葛亮为什么不开圆孔呢?

  又方便又结实!

  答案就是:圆木不好拼接!

  四根小方木,拼成一根大方木,这就是栈道横梁的秘密,说穿了真是一钱不值!

  但是四根方木并不是直接摆在那里就行了的。它需要用木工经常用的“胶水”粘在一起,与此同时,还要用各种小五金衔接。除此以外,木工里面常用的榫卯结构也不能少。

  就是要用各种方法,增加方木的整体强度。换言之,这种横梁并非是直接把树砍了削皮去边做成的,反而是一种拼接成的复合板!

  这在中国古代的木工活里面,叫“抱柱”!唐代以后森林砍伐加剧,已经很难找到适合建屋舍的大木,所以拼接式复合板开始大行其道。那都是将来的事,现在这个时代,用得非常少。

  褒斜道的山谷里面就有这样规格的树木可以砍伐,到时候看看有没有宽度需求降低了一半的那种!

  如果有,那这件事就解决了!

  石守信激动的站起身,狠狠挥舞了一下拳头!

  “钟会,你踏马会阴人又怎么样!你挖的坑,看老子给你填得整整齐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魏晋不服周,魏晋不服周最新章节,魏晋不服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