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不服周 第27章 专业人士

小说:魏晋不服周 作者:携剑远行 更新时间:2025-07-15 01:21:3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这几天军中也没有停下来歇息,不断有运粮的车队来此,将军粮送到临时搭建的粮仓之中。

  魏军在汉中作战的日期未定,可能是一两个月,也可能是一两年,这个并无定数。

  当初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战役就足足持续了两年,绝不单单是带兵冲出去砍人就行了。打的都是后勤补给,看谁撑得更久!

  这些时日以来,魏军在前后数百里的褒斜道上,设立了六个粮仓,差不多每五十里一个,等这些办完,就建立了一条稳定可靠的粮道。

  多处存粮足以保证大军后勤跟得上,也不怕被人一锅端。

  三日之期已到,众将再次齐聚三交城的帅帐。帅帐内,胡烈看着石守信,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焦急。

  因为事情有了新的变化。

  钟会这个老硬币,居然给洛阳的司马昭打小报告,说褒斜道不通,作战计划要改变,或许走陈仓道比较好。

  可是事实上,陈仓道与褒斜道之间,有一个废弃了的连云道连接,交汇之处便是三交城,绕路也会回到这里。

  若是沿着陈仓道不走分叉连云道,而是继续往西南走,要绕很大一圈才能抵达汉中。而且陈仓道的出口与傥骆道的出口距离甚远!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没有制定走陈仓道的计划的原因之一。

  钟会这招以退为进,就是暗示胡烈等人修栈道不利,而不是真的想让大军走陈仓道。果然,司马昭的命令传来,说是让胡烈加速修栈道,不要停留耽误时间,不要影响伐蜀的大业!

  被司马昭训斥了一顿,胡烈当然很害怕,此刻心中的忧虑已经写在脸上了。

  “石监军啊,你想好应对之法了么?”

  胡烈差点喊出那声“小老弟”,他一脸期盼看着石守信,生怕对方说出个“不”字。

  “诸位,请听石某一言。”

  石守信微笑说道,请军帐内各位将领入座。

  “木料的运输之法,便是在褒水上行使竹筏,将木料放置于竹筏上,同时将竹筏套上绳索,在栈道上牵引着,这样既省力又方便吊运。”

  石守信拿起一根树枝,在地面上简单画了个草图。在场的几位将军,都是懂一些土工作业的,要不然也没法安营下寨。

  他们一看就明白了。

  胡烈疑惑问道:“这光有竹筏还不行,栈道在褒水上方一丈多高,得把木料吊起来才能修栈道。”

  “这个杜某来解决。”

  杜预从袖口里抽出一张绢帛,铺在地上。只见绢帛上画着一个“起重机”,有吊梁,有动滑轮,有行走轮,还有专门设计了配重。

  “杜某算过了,吊这种木梁,问题不大。石监军说得对,要造栈道,先造器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古人早就说过了。”

  杜预把吊机的原理跟众人说了一番。

  原来,他考察了原来栈道支撑的强度,发现之前的栈道做得很结实很坚固,毕竟是用来运输粮秣的,总不能说粮车走到半道就歇菜了吧?

  所以杜预就想用吊机去把水里的木梁吊上来,同时想办法利用吊机安装木梁,将其插入方孔之中。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比简单的堆人上去肩挑手提强多了。

  “栈道的路面,我们可以预先一段一段做好,等方梁插入方孔后,再直接一段一段铺设在方梁上面,效率可以提高许多。”

  石守信补充道。

  在场众将皆是频频点头。

  要不怎么说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呢,原来那一晚石守信怼钟会并非是冒险装逼,而是心里有底气啊!

  “不过木料是件麻烦事,李某寻遍了褒斜道,也没有找到如此方寸的大树。”

  负责在周边寻找木料的李苞,有些沮丧的说道。

  眼看事情就要完成了,偏偏卡在最关键的一步,总不能说派人去关中的华山砍树吧?

  “此事并不难。”

  石守信从袖口的摸出四块长条形方木,都是拇指粗细,每一根的形状基本一致。

  胡烈等人一脸错愣看着他,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将四根小木料,拼成一根大木料,再想办法将其固定起来就行了。”

  石守信将四根木条并在一起,双手托着,拿给在场众人观摩。

  “哎呀!杜某真是比猪还蠢!”

  杜预气得连连拍打自己的脑袋。多简单一个办法啊,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大家都是定向思维,都觉得要找一颗大树,削皮成方木后塞到方孔里。

  怎么就没想到使用复合板呢!

  很多事情是一点就通,杜预似乎也明白了为什么诸葛亮造这段栈道的时候,选择用方梁了。

  “真就这么简单?”

  胡烈拿着一根木料在手里把玩,脸上的表情是又想哭又想笑。

  这办法点透了一钱不值,至于连接木料的方法有的是,涂抹鱼胶,内嵌小五金,以及最常见的榫卯结构,这些都不是问题。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种小树漫山遍野都是啊!”

  胡烈兴奋得哈哈大笑,军帐内众将也跟着大笑起来。

  石守信对杜预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把那天自己告诉他的事情说出来。杜预心领神会的点点头,没有继续开口。

  事实上,整个工程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没有解决,只有到施工开始的时候,大家才会察觉到。

  石守信并不想这么快就把杀手锏使出来。因为只有当别人着急上火的时候雪中送炭,才能显示出过人的本领来。

  贵人如果贱用,那就不再是贵人了,而是牛马。

  石守信始终都没忘记,他的本职可是监军呀!

  ……

  三交城营地内,随军的工匠正在制作“吊机”,顺便用砍伐的小树削皮制作“小横梁”。

  杜预盯着工匠们忙进忙出,眉头皱成了“川”字。

  他看了看石守信,只见这位正在营地内四处观摩施工,一副四平八稳的样子。杜预终于有些看不下去了。

  他连忙将石守信拉到一个没人的角落里。

  “敢当,这是不是还有个问题没处理呢?”

  杜预沉声问道。

  石守信故作惊讶反问道:“还有什么呢?”

  杜预拿出一块木材边角料说道:“褒斜道这里上有山下有水,日照之下水汽蒸腾,雨水颇丰。栈道修好没问题,但在山间摆上一个月,估计这横梁就会烂得不成样子了。此战少说也要打半年,粮道不能断。若是我们前往汉中以后,这里的横梁断了可该如何是好?”

  杜预问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即木料如何防潮防腐。这种受力件若是受潮了,后果不堪设想。

  通常,做支撑横梁的木料并不能随意选择,而是必须要选择红木、红雪松、橡木楠木等等木质紧实的木材。

  但仓促之间,这些“高级货”显然不那么好弄。

  别的不说,光一个白蚁就够令人头疼了。实际上褒斜道的栈道非常容易损坏,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保养修复,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不着急,我自有应对。”

  石守信哈哈大笑,显然是心情很好。他的设想,在杜预的帮助下,目前推进得很顺利。

  “你还真有办法?”

  杜预大吃一惊,他也明白,石守信在少府当过两年在底下办实事的官员,手里肯定是有活的。

  毕竟,少府是专门为军队和官府提供新器械和新工具的衙门,在里面当官,还能不断升迁的人,怎么可能没两把刷子?

  “石某家有贤妻照顾日常起居,让我这些年能集中精力在少府办差,此番不过小试牛刀罢了。

  元凯你就看着吧,都是小问题。”

  石守信还是没有说要如何,但显然是信心满满。

  几天后,横梁所需木料都已齐备,“架桥机”也在继续建造之中,边造边调试,各种锻打出来的五金件,也从郿县那边源源不断的送来。

  除了杜预,所有人都是喜笑颜开的,根本不觉得那几个山壁上的方孔能把他们难住。

  当然了,那些人纯粹是不太懂,无知者无忧而已。石守信则是胸有成竹一点也不担心。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午后,司马昭的弟弟,定居关中的祈阳伯司马亮,带着数百人,带着很多粮食前来褒斜道“劳军”。除了一些美食和酒水外,还带来了很多用木桶封装好,密封得十分严密的神秘物品。

  “胡将军,你们需要的东西,我送来了。到时候立了战功,可别忘了我呀,哈哈哈哈哈哈哈!”

  司马亮握着胡烈的手哈哈大笑道。

  毫不知情的胡烈一脸懵逼,嘴角挤出一丝笑容,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他压根就没和司马亮说过什么好吧!

  “祈阳伯,您这真是雪中送炭呐。放心,石某作为监军,肯定会上报您的功劳的。

  这些东西,都会折价上报朝廷,不会白用你的。”

  石守信上前解释道,对司马亮眨了眨眼。

  “啊,对对对,不碍事不碍事!”

  司马亮恍然大悟,随即拉着石守信来到其中一个神秘木桶旁边,低声问道:“石监军,这有何用?”

  杜预也凑过来询问道:“敢当,这就是你要的东西么?”

  “不错,有这东西,栈道三年都垮不了!”

  石守信略有些得意,摸着下巴上的胡须说道。

  听到这话,杜预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地了。石守信让他派人去找司马亮传话,只说“城北山林”四个字。他还以为司马亮要去长安城北的山林去砍树呢!

  可是长安距离褒斜道距离也不近啊,运那么多木材也是个折腾人的事情。司马亮作为司马家的宗室,给军队帮个小忙是可以的,但劳师动众的话,肯定心里不乐意啊。

  没想到司马亮确实来了,但没有拿木材过来。

  “祈阳伯,两年多前我跟你说要多种树,迟早有用。你看,这不就用上了嘛。”

  石守信笑道。

  司马亮点点头道:“是啊,石监军真乃神人也!”

  “真正的神人,是诸葛亮啊。”

  石守信叹息道。

  他们这帮人又是冥思苦想,又是集思广益,还利用了超越时代的黑科技。结果只跟诸葛丞相打了个平手,还原别人建过的栈道而已。很难想象当年诸葛亮是怎么把栈道建起来的。

  石守信忍不住感慨数十年前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能人牛人数都数不过来。

  ……

  正当石守信等人在褒斜道忙着修栈道,钟会等人在傥骆道整顿军务,邓艾等人在狄道厉兵秣马的时候,坐镇洛阳的司马昭也没闲着。

  他指使天子曹奂,下了一道诏书,并发布讨逆檄文:大魏要讨伐东吴!

  同时下令洛阳禁军准备出征。

  任命石苞为扬州刺史,都督淮南诸军事。

  任命羊祜为中领军,司马望为中护军,整顿禁军准备出征,大军由石苞节制。

  作为伐吴的主力,前往淮南。

  这一系列军令,让人有些看不懂司马昭到底想做啥。

  整个洛阳的官场,都知道司马昭要伐蜀,并且认真准备了好多年。现在朝廷忽然说要伐吴了,还煞有介事的任命石苞为淮南都督。

  简直离大谱!

  果不其然,司马昭这点小套路,压根就没把姜维忽悠住。

  远在沓中的姜维得知此事后写信到成都,对蜀主刘禅进言:曹魏宣布要伐吴,那都是障眼法骗傻子呢,根本不可信。根据微臣的观察,魏军在沓中等地厉兵秣马,就是奔着蜀国来的,请陛下明察。微臣建议派兵把守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作好防备,免得被魏军突袭。

  只不过,刘禅的亲信宦官黄皓作梗,借口占卜无事,建议刘禅对此不予理会,使得蜀军的防御体系出现重大隐患。姜维得知此事后万般无奈,只好暗地里准备撤军回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魏晋不服周,魏晋不服周最新章节,魏晋不服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