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不服周 第31章 无聊的战争

小说:魏晋不服周 作者:携剑远行 更新时间:2025-07-17 01:20:5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军议散去之后,石守信回到自己所住的营帐,枯坐在一块草垫上。

  蒋舒的投诚,当然是真的。可要不要动手,那就很值得商榷一下了。

  正当他手里把玩着小木块,低头思索对策的时候,杜预掀开军帐走了进来。石守信连忙让亲兵守在门外,不许任何人靠近这里。

  “刚刚军议,我看敢当面有愁容,是觉得此事不妥么?”

  杜预沉声问道。

  是石守信把他从黄河里捞起来的,有救命之恩。

  而且对方为人诚实可靠,可以托付大事。

  杜预其实不太信得过胡烈,因为他认为此人有勇无谋,肚子里墨水不多。反倒是石守信的意见很多时候都是真知灼见,在此前行军中已有多次表现,亮点不少。

  不但是自己人,而且还是聪明人!这种人要是不相信,不抱团,那以后怎么混?

  “若是攻下阳安关,此战就变成了死局,再也无法解套了。”

  石守信长叹一声,无奈摇头。

  现在的他,早已不是两年前那个提着剑就敢和天下人厮杀的莽汉了。

  石守信现在有家庭,有妻子,还有个情妇。不可能不管她们死活,只顾着莽。

  “何为死局?”

  杜预面色凝重,一听这个词就知道没好事。

  “所谓死局,便是无解之局,最终局中之人玉石俱焚。

  这些本该与我们无关,是钟会他们的事情。

  但若是大厦将倾,也会把下面的花花草草压死,我这般草芥一样的人物,又怎么能不忧虑呢?”

  “敢当之言,杜某不是很懂,但很想听你细说一二,还望不吝赐教。”

  杜预对石守信作揖行礼道。

  石守信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人偷听,于是凑过来小声说道:“元凯,我问你,此番伐蜀,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大将军的妹夫,这话你应该不忌讳吧?”

  杜预点点头,无奈苦笑道:“自然是为了大将军改朝换代,积累威望之用。”

  大家都是朋友了,现在还坐一条船,若是还端着架子可就没意思了。

  “正是如此。”

  石守信点点头,继续问道:“若是拿下阳安关,那么剑阁是不是就在魏军鼻子底下了?”

  “不错。”

  杜预继续点头。

  “剑阁确实很险要,但它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守将被收买,一旦破关,那么对于蜀国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我军占据阳安关,便可以依托汉中本地的粮秣与人力,长期轻兵骚扰剑阁一线。今日拿不下那就明日,这个月拿不下那就下个月,今年拿不下那就明年。

  只听说有千日做贼的,没听说有千日防贼的。

  兵法有云:久守必失。

  蜀军今日死三人,明日死五人,长期耗下去,军心士气崩溃是难免的!

  所以阳安关拿下,那么汉中就拿下了。汉中拿下,蜀地无法独存,失陷只是迟早而已。

  换言之,拿下阳安关,就开启了灭蜀的盒子,大将军不灭蜀也要灭蜀了!

  到时候整个朝野局面都会剧变,谁又能想到,一切变化,都是明日之战引发的呢?”

  石守信沉声说道。

  杜预吓得汗毛倒竖,这话只有了解司马昭处境的人,才能体会到局势的险恶。

  司马昭,本身就只有“大将军”的头衔。

  钟会拿下汉中之后,他本身就要提拔包括钟会在内的一干将领,说不定某些人的官职还会超过司马昭。

  到时候,难道要司马昭给那些人鞠躬敬礼?或者说让司马昭宴会的时候坐小孩那桌?

  当然了,这还是好说的,司马昭可以通过时间慢慢化解夺取汉中的战功,顶多也就一两年吧。

  可如果蜀国因为失去了阳安关,进而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说剑阁也丢了,导致蜀地门户大开。那么这灭国之功,司马昭是不是要给钟会封个王?

  是不是要给灭蜀的一众将领都封侯拜相?

  那时候若是一大堆人比司马昭爵位还高,场面肯定很好看咯?

  石守信又接着说道:

  “不破阳安关,大将军封晋公,钟会养寇自重,外放坐镇汉中,或许还能相安无事。

  破阳安关,则钟会可能有杀身之祸;

  但魏军若是破剑阁,则钟会必死无疑!

  说不定连带着许多人一起死!”

  石守信的话可谓是危言耸听,他说得夸张,杜预却没有提出半分异议。能当司马家的女婿,杜预显然是有几把刷子的。

  杜预摇头叹息道:“如果现在钟会停下,仅仅是掠地汉中,那么此战便能完美收官,大将军也会喜笑颜开。

  但胡将军已经决定明日出兵,后面会发生什么,就不是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事情了。

  敢当这番话真是醍醐灌顶啊。”

  蒋舒投诚的事情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影响大局。

  可是,他们二人既不是领兵统帅,又不是坐镇后方的司马昭,他们还能做什么呢?难道破坏蒋舒投诚,倒过来帮蜀国?

  “元凯,石某忽然想到一个谜语。

  看了不会买,买了不会用,用了不知道的物件,究竟是何物?”

  石守信像是想到了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一样,脸上的表情都有点扭曲。

  “看了不会买,买了不会用,用了不知道的物件。

  那……可不就是棺木嘛。”

  杜预讪笑道,忽然,他脸上的笑容变得僵硬,愣在当场。

  这个答案怎么看,怎么有点不太吉利。

  棺木,是给死人用的!

  “要不,去跟胡将军说说,明日不要配合蒋舒。”

  杜预小声建议道。

  石守信摇摇头道:“军中有钟会的耳目,若是此事爆出来,搞不好他还要兴师问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是啊,随他去吧。想了想,杜预还是放弃了之前的想法。

  天塌了有高个顶着!还轮不到他们来遮风挡雨!

  “只要钟会带兵入蜀,那么大将军就会猜忌钟会要不要据蜀地而自立,而钟会也会猜忌大将军会不会猜忌他,从而先下手为强造反。

  这其中人心的算计,岂是三言两语可以说的。若是我们真的随军入蜀,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共同进退啊。”

  石守信意味深长的说道。

  杜预慎重点头,没有多言。咋说呢,现实的威胁在那明摆着,到时候什么军法,什么官职都没用了,就看谁能调度军队,谁手里的本钱雄厚,谁能当机立断掌握先手。

  乱起来的时候,能信得过的,只有“自己人”!

  ……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如果一个人知道明天就有可能死,那他今夜还睡得着吗?

  不好说。

  反正胡烈睡得挺香的,但初出茅庐的石守信和杜预二人都睡不着。

  一来明日可能爆发战斗,二来则是忧心不久之后的伐蜀局势。

  他们的心都没那么大,一夜都是满怀忧虑难以入眠。

  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大营之中便鼓声大作。

  “不好,点兵了!”

  杜预面色大变,他跟石守信在这里商议也好,闲聊也罢,硬是守了一个晚上。没想到刚刚天亮,大营中突然点兵!

  鼓声响三百下不到帅帐,视为慢军,那是要砍脑袋的!

  杜预连忙出了军帐,拔腿就往自己的军帐跑。石守信麾下只有一百监军队的人马,自然是不慌不忙的下令整队。

  点兵出发的时间,貌似比约定得更早一些。

  石守信感觉有点奇怪,不过他还没参加过古代的战争,这两年也只是旁敲侧击的打听过一些过往的战例,所以打算不动声色观察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个年代的两军对垒,和《三国演义》中的情况有很多不一样的。比如说所谓“斗将”,在这个时代其实很少发生。

  举例来说:关羽斩颜良,那也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乱军之中取其首级。大军对垒后冲锋,如果兵力劣势,士气又不行,将领有三头六臂也没用。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大营之中的鼓声一阵比一阵急促。

  石守信整理好衣衫,不急不缓走入帅帐。只见胡烈已经端坐于主座,军中诸将分列两旁,陆陆续续有不少将领从营中各处赶来这里。

  他径直走到靠近军帐入口的位置站好,随即低着头不说话,等待胡烈的号令。

  鼓声停了以后,几名刀斧手持刀立于军帐外,若有迟到的将领赶来,不由分说便会直接拿下!

  “胡渊,待阳安关中有兵马出,你带兵迎战。倘若敌军先锋持白旗开路,你则让开道路,放他们进来。”

  胡烈对嫡子胡渊吩咐道。

  他这道命令一下,众将都不由得打起精神,挺直身体听令,不敢懈怠。上阵父子兵,胡烈让他儿子打头阵,可谓是用心良苦,军中将校无有不服。

  石守信在一旁暗暗观察,感觉又学了一手。即便是胡烈在杜预口中仅得到“莽夫”二字的评价,但其治军之法也颇有门道。

  并非是读书少就不明事理,调兵遣将亦是熟练无比。。

  “其余诸将随我在中军,压住阵脚。

  杜预领本部人马殿后,石监军与之随行,若有逃兵,请执行军法。”

  胡烈又下了一道命令,可谓是简洁明了。杜预是司马昭的妹夫,又不善战阵厮杀,怎么可能让他冲阵呢?

  至于石守信这个监军,不提也罢。这两人和他们的部曲,作用类似于在大军后面当“督战队”的!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让他们冲阵啊!

  众将皆领命,鱼贯而出。

  胡烈走到石守信和杜预身边,拍拍二人肩膀道:“你们就在大军后面等待即可,帮忙压阵,抓捕零散的逃兵,以及蜀军的溃兵。此战有蒋舒为内应,应该是无甚要紧,但也不排除会出什么意外。若是我军崩坏,你们不要想着支援,带兵回营固守即可。”

  对于胡烈来说,石守信和杜预二人一定要出现在战场上,否则,就有处置不公的嫌疑,但也不能让他们真的提着刀冲阵。所以该怎么安排,这里头也有些讲究。

  不得不说,胡烈临阵指挥还是有一手的,人情世故也熟得很。

  “得令!”

  石守信和杜预纷纷作揖行礼,领命而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魏晋不服周,魏晋不服周最新章节,魏晋不服周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