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在大营外摆开了阵势,随后龟速朝中阳安关行进。石守信估摸着,按这样的速度,只怕天黑之前能抵达阳安关就算走得快了。
石守信骑在马上,缓缓跟在大军后面前进,心中暗暗揣摩胡烈怎么用兵布阵。在外人看来,他就好像是骑在马上发愣一样。
胡烈用兵看似草率,实则暗藏玄机。
如果魏军不朝阳安关进发,那么蒋舒要投降,并且掉转头去攻城关,找什么借口出兵呢?
显然只有魏军已经朝着关城进发,准备攻城了,蒋舒才能找借口出城关迎战!
胡烈考虑可谓周全。
石守信虽然跟胡烈结拜了,但他其实并不是很看好此人的能力。
今日一见,却发现还是自己小觑了天下英雄。即便是胡烈这般不读兵书的人,其战阵指挥,也颇有章法,一些细节都考虑得很完备。
虽然是骑在马上,但石守信同样是视线受阻,根本看不清最前方是什么状况。放眼望去,只有穿着黑色军服,几乎都只披挂半身甲的士卒在徐徐前行。
黑压压一片,看着齐整,实则遮挡了视线,给人一种遮天蔽日的杂乱感。
这让石守信想起读小学周一晨会时站在后排列队的情况。那时候基本上啥也看不见,眼前都是一片同款校服,压根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个人武力都变成了笑话,能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关键还得看士兵的组织度,配合度。
想到这里,石守信心中那股金戈铁马的豪情壮志,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唯有无聊与沉闷,没错,就是沉闷。
这种打赢了无趣当看客,打输了被乱兵裹挟的感觉非常不好。可是,他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改变不了什么。
石守信侧过头看向杜预,只见这位也是骑在马上跟着队伍前行。这场战斗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反而是胡乱指挥,事后会被军法严惩。
杜预骑在马上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或许,这就是天龙人二代们枯燥乏味的镀金岁月吧。石守信不知道此刻杜预是什么心情,想来不会太好。
因为在他印象里,杜预表面上不显山露水,实则是一个自视甚高之人。
另外一边,胡烈策马于队列最前面,他双目平视前方,在等儿子胡渊的消息,掌心的汗水已经打湿了马鞭。
胡烈紧张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今日破了阳安关,必是大功一件,甚至是伐蜀之战最大的功劳。
其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当然了,能不能得手是一回事,有没有意义则是另外一回事。能破阳安关,那就是天上掉馅饼!
不一会,一个斥候骑着马来到阵前,对胡烈禀告道:“胡将军,阳安关暂时没有动静!”
“去吧,再探!”
胡烈大声下令道,面上平静,心中却是愈发焦急。
他觉得,蒋舒如果真要降的话,肯定会看到魏军已经出大营来接应,也给了他带兵出击的机会。
蒋舒会不会不来呢?这位阳安关的副将会不会是诈降呢?夺取阳安关的过程,会不会一波三折呢?要不要将此事禀告钟会呢?
一时间,胡烈脑中转过许多念头,他虽然骑在马上面不改色,但额头上却渐渐渗出汗珠,心乱如麻。
一个时辰过去了,大军前进了约两里地。
幸亏晚春的天气并不炎热,士卒们列队缓缓前行,也仅仅只是形同春游,感觉稍许疲惫而已。倒不至于说战力大减,被晒晕中暑。
正当胡烈想要下令大军回营的时候,远方一骑飞驰而来,手持白旗,有如利箭。
那人披着简陋的半身札甲,下半身的裤子就露在外面。白旗夹在腋下,头盔已经被取了下来,身上没有携带任何兵器,看上去一身人畜无害。
“胡将军,我乃蒋舒之子,特来军中为质。我父已带兵前来,现在正要引兵为前驱,为将军开路。
等会请将军带兵跟随我部杀入阳安关!”
“来人啊,将他送去杜预部好生看管!”
胡烈对身边亲兵下令道。
正在这时,胡渊也派身边亲兵来报。
“胡将军,我们已经跟蒋舒的队伍接洽。
现在蒋舒已经带兵掉转头去,作为先锋攻打阳安关去了。少将军派属下来告知将军,他已经带着兵马跟蒋舒一同奔赴阳安关,请将军带兵接应。”
“去吧,我随后就到!”
胡烈压住内心的激动,用马鞭指了指前方对斥候说道。
待胡渊的亲兵离开后,胡烈对身边副将吩咐道:“擂鼓,加速行军,等大军到阳安关城楼前,不必休息,直接吹号角冲锋!”
说完,他便让副将压阵,自己转到队伍右侧观战指挥。
领兵大将在行军的时候位于队伍最前方看路,那是只是想最快最早了解军情。但当军情大致明晰后,他们就不必站在最前面挨箭矢了。万一流矢将主将射死,那这一战岂不是要败?
胡烈苟到一旁观察战况,让副将在前面引路。
加快行军速度后,本就只有几里路距离的阳安关,便很快就出现在面前。只见关城的城门已经被打开,穿着黑色军服的魏军,正在跟穿着红色军服的蜀军,于阳安关城门口厮杀,战况十分焦灼。
呜!呜!呜!
呜!呜!呜!
胡烈军中号角吹响,队伍两旁的骑军散开队形四处寻找溃退的蜀军散兵,而军中步军则已经列队冲锋,朝着阳安关城门方向而去。
如同猛虎下山!
位于战线后方的杜预没有下令冲锋,而是让全军止步,就地结阵防御。
他完全没有带兵冲进阳安关里面捞战功的心思!
“元凯何不下令协同攻城?”
石守信策马上前,疑惑问道。
“胡烈命我在后面督战,不可违背军令。”
杜预一板一眼的说道。
石守信知道对方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进军,而是压根不屑于跟着胡烈混战功!
不过石守信没有点破,只是骑在马上眺望不远处的阳安关。
魏军已经如潮水一般冲进关城内,没有放火,但喊打喊杀之声传得很远,这里都能隐约听到。
至于关内情况如何,不问可知,还在抵抗的蜀军会被一个一个杀掉,无一幸免。
此战大局已定!
“蜀国立国也有数十年之久,如今人心思变,雄关亦是如同纸糊。
想来蜀国灭亡恐怕只在旦夕了。”
石守信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实际上魏国也已经名存实亡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到今天已经隐约要走到终点。统一天下的进程,已经开始加速,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天下大势!谁也无法阻挡!
“嗯,是啊,天下分分合合,英雄辈出。”
杜预骑在马上,面色平静眺望阳安关点点头道,他这时候才来了一点谈性,之前都是要死不活的样子。
“各领风骚数百年。”
石守信补充了一句。
杜预听到这话一愣,随即大笑道:“说得好,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人就像是两个看客一般,在阳安关外,看着胡烈带兵冲进城关,如同欣赏一场历史大戏。这一战的胜负,与他们无关,至少是在战功上无关。
这种感觉,还挺微妙的。
正在这时,西面烟尘四起,身后有一队轻骑飞速奔来!杜预连忙命大军结圆阵,弩手于军阵前排就位,准备射击。
待轻骑队伍来到一箭之地外,石守信看清楚了,那是魏军的轻骑,领头之人,正是跟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羊琇!
“胡烈呢!”
羊琇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语气不善。
此时杜预和石守信也早就下马(要不然被人当靶子射),连忙上前和羊琇打招呼。
“别废话,胡烈呢!”
羊琇气急败坏问道。
“胡将军带兵正在攻阳安关,我等列兵于此以为督战队,负责捉拿逃兵。”
杜预上前对羊琇作揖行礼道。
“谁让他攻城的!大都督没有下令!他这是乱军之罪!”
羊琇双目圆睁吼道,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杜预和石守信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此番伐蜀,最好是不要破阳安关,如果破了,那最好也是钟会亲自领兵来破!
不如此,那就不算完美收工。
听闻胡烈点兵出大营攻城了,钟会气急败坏,连忙派羊琇前来问询。
“羊将军,实际上是阳安关副将蒋舒有意投诚,机会难得,胡将军已经来不及禀告而已。
说是乱军之罪,言过其实了。”
石守信出来打圆场说道。
“哼,羊某亲自去问胡烈!”
羊琇并非是不讲道理的人,知道跟石守信他们问不出什么来,于是冷哼一声翻身上马,策马前往阳安关毫不迟疑。等羊琇走后,石守信这才叹了口气。
果然,内斗至少是从这里就开始了。
今后肯定越来越精彩!越斗越带劲!
“敢当,此战之后,蜀地门户大开。
不如你求胡烈替你写一封信,就说你身体不适,无法入蜀,返回洛阳养病吧。”
杜预好心劝说道。
“此番有人举荐我从军,倘若溜回洛阳,只怕是不妥。再有……算了,不提也罢。”
石守信无奈摇头,他来都来汉中了,哪里有回去的道理。
不但是辜负了羊徽瑜的信任,也会让妻子李婉失望。
他已经不再是两年前孑然一身的自己,凡事都要考虑家人。
听到这话,杜预便不再劝说。他其实隐约感觉到一丝不妙,只是无法对石守信明言。
他毕竟是司马昭的妹夫,知道的事情,可比石守信要更多一些。
又过了一个时辰,胡烈之子胡渊,策马来到杜预军中,对他哈哈大笑道:“杜将军,石监军,我们已经拿下阳安关了,二位随某一同入关吧。今夜有宴会,好好放松一下。”
他脸上洋溢着笑容,略有些得意。
石守信和杜预二人对视一眼,随即点点头。杜预让麾下那一千多人在关外扎营,自己则是和石守信一起,跟着胡渊进入了阳安关。
石守信骑在马上,缓缓跟在大军后面前进,心中暗暗揣摩胡烈怎么用兵布阵。在外人看来,他就好像是骑在马上发愣一样。
胡烈用兵看似草率,实则暗藏玄机。
如果魏军不朝阳安关进发,那么蒋舒要投降,并且掉转头去攻城关,找什么借口出兵呢?
显然只有魏军已经朝着关城进发,准备攻城了,蒋舒才能找借口出城关迎战!
胡烈考虑可谓周全。
石守信虽然跟胡烈结拜了,但他其实并不是很看好此人的能力。
今日一见,却发现还是自己小觑了天下英雄。即便是胡烈这般不读兵书的人,其战阵指挥,也颇有章法,一些细节都考虑得很完备。
虽然是骑在马上,但石守信同样是视线受阻,根本看不清最前方是什么状况。放眼望去,只有穿着黑色军服,几乎都只披挂半身甲的士卒在徐徐前行。
黑压压一片,看着齐整,实则遮挡了视线,给人一种遮天蔽日的杂乱感。
这让石守信想起读小学周一晨会时站在后排列队的情况。那时候基本上啥也看不见,眼前都是一片同款校服,压根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个人武力都变成了笑话,能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关键还得看士兵的组织度,配合度。
想到这里,石守信心中那股金戈铁马的豪情壮志,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唯有无聊与沉闷,没错,就是沉闷。
这种打赢了无趣当看客,打输了被乱兵裹挟的感觉非常不好。可是,他却一点办法也没有,改变不了什么。
石守信侧过头看向杜预,只见这位也是骑在马上跟着队伍前行。这场战斗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反而是胡乱指挥,事后会被军法严惩。
杜预骑在马上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或许,这就是天龙人二代们枯燥乏味的镀金岁月吧。石守信不知道此刻杜预是什么心情,想来不会太好。
因为在他印象里,杜预表面上不显山露水,实则是一个自视甚高之人。
另外一边,胡烈策马于队列最前面,他双目平视前方,在等儿子胡渊的消息,掌心的汗水已经打湿了马鞭。
胡烈紧张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今日破了阳安关,必是大功一件,甚至是伐蜀之战最大的功劳。
其影响之大,难以估量。
当然了,能不能得手是一回事,有没有意义则是另外一回事。能破阳安关,那就是天上掉馅饼!
不一会,一个斥候骑着马来到阵前,对胡烈禀告道:“胡将军,阳安关暂时没有动静!”
“去吧,再探!”
胡烈大声下令道,面上平静,心中却是愈发焦急。
他觉得,蒋舒如果真要降的话,肯定会看到魏军已经出大营来接应,也给了他带兵出击的机会。
蒋舒会不会不来呢?这位阳安关的副将会不会是诈降呢?夺取阳安关的过程,会不会一波三折呢?要不要将此事禀告钟会呢?
一时间,胡烈脑中转过许多念头,他虽然骑在马上面不改色,但额头上却渐渐渗出汗珠,心乱如麻。
一个时辰过去了,大军前进了约两里地。
幸亏晚春的天气并不炎热,士卒们列队缓缓前行,也仅仅只是形同春游,感觉稍许疲惫而已。倒不至于说战力大减,被晒晕中暑。
正当胡烈想要下令大军回营的时候,远方一骑飞驰而来,手持白旗,有如利箭。
那人披着简陋的半身札甲,下半身的裤子就露在外面。白旗夹在腋下,头盔已经被取了下来,身上没有携带任何兵器,看上去一身人畜无害。
“胡将军,我乃蒋舒之子,特来军中为质。我父已带兵前来,现在正要引兵为前驱,为将军开路。
等会请将军带兵跟随我部杀入阳安关!”
“来人啊,将他送去杜预部好生看管!”
胡烈对身边亲兵下令道。
正在这时,胡渊也派身边亲兵来报。
“胡将军,我们已经跟蒋舒的队伍接洽。
现在蒋舒已经带兵掉转头去,作为先锋攻打阳安关去了。少将军派属下来告知将军,他已经带着兵马跟蒋舒一同奔赴阳安关,请将军带兵接应。”
“去吧,我随后就到!”
胡烈压住内心的激动,用马鞭指了指前方对斥候说道。
待胡渊的亲兵离开后,胡烈对身边副将吩咐道:“擂鼓,加速行军,等大军到阳安关城楼前,不必休息,直接吹号角冲锋!”
说完,他便让副将压阵,自己转到队伍右侧观战指挥。
领兵大将在行军的时候位于队伍最前方看路,那是只是想最快最早了解军情。但当军情大致明晰后,他们就不必站在最前面挨箭矢了。万一流矢将主将射死,那这一战岂不是要败?
胡烈苟到一旁观察战况,让副将在前面引路。
加快行军速度后,本就只有几里路距离的阳安关,便很快就出现在面前。只见关城的城门已经被打开,穿着黑色军服的魏军,正在跟穿着红色军服的蜀军,于阳安关城门口厮杀,战况十分焦灼。
呜!呜!呜!
呜!呜!呜!
胡烈军中号角吹响,队伍两旁的骑军散开队形四处寻找溃退的蜀军散兵,而军中步军则已经列队冲锋,朝着阳安关城门方向而去。
如同猛虎下山!
位于战线后方的杜预没有下令冲锋,而是让全军止步,就地结阵防御。
他完全没有带兵冲进阳安关里面捞战功的心思!
“元凯何不下令协同攻城?”
石守信策马上前,疑惑问道。
“胡烈命我在后面督战,不可违背军令。”
杜预一板一眼的说道。
石守信知道对方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进军,而是压根不屑于跟着胡烈混战功!
不过石守信没有点破,只是骑在马上眺望不远处的阳安关。
魏军已经如潮水一般冲进关城内,没有放火,但喊打喊杀之声传得很远,这里都能隐约听到。
至于关内情况如何,不问可知,还在抵抗的蜀军会被一个一个杀掉,无一幸免。
此战大局已定!
“蜀国立国也有数十年之久,如今人心思变,雄关亦是如同纸糊。
想来蜀国灭亡恐怕只在旦夕了。”
石守信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实际上魏国也已经名存实亡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到今天已经隐约要走到终点。统一天下的进程,已经开始加速,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天下大势!谁也无法阻挡!
“嗯,是啊,天下分分合合,英雄辈出。”
杜预骑在马上,面色平静眺望阳安关点点头道,他这时候才来了一点谈性,之前都是要死不活的样子。
“各领风骚数百年。”
石守信补充了一句。
杜预听到这话一愣,随即大笑道:“说得好,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人就像是两个看客一般,在阳安关外,看着胡烈带兵冲进城关,如同欣赏一场历史大戏。这一战的胜负,与他们无关,至少是在战功上无关。
这种感觉,还挺微妙的。
正在这时,西面烟尘四起,身后有一队轻骑飞速奔来!杜预连忙命大军结圆阵,弩手于军阵前排就位,准备射击。
待轻骑队伍来到一箭之地外,石守信看清楚了,那是魏军的轻骑,领头之人,正是跟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羊琇!
“胡烈呢!”
羊琇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语气不善。
此时杜预和石守信也早就下马(要不然被人当靶子射),连忙上前和羊琇打招呼。
“别废话,胡烈呢!”
羊琇气急败坏问道。
“胡将军带兵正在攻阳安关,我等列兵于此以为督战队,负责捉拿逃兵。”
杜预上前对羊琇作揖行礼道。
“谁让他攻城的!大都督没有下令!他这是乱军之罪!”
羊琇双目圆睁吼道,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杜预和石守信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此番伐蜀,最好是不要破阳安关,如果破了,那最好也是钟会亲自领兵来破!
不如此,那就不算完美收工。
听闻胡烈点兵出大营攻城了,钟会气急败坏,连忙派羊琇前来问询。
“羊将军,实际上是阳安关副将蒋舒有意投诚,机会难得,胡将军已经来不及禀告而已。
说是乱军之罪,言过其实了。”
石守信出来打圆场说道。
“哼,羊某亲自去问胡烈!”
羊琇并非是不讲道理的人,知道跟石守信他们问不出什么来,于是冷哼一声翻身上马,策马前往阳安关毫不迟疑。等羊琇走后,石守信这才叹了口气。
果然,内斗至少是从这里就开始了。
今后肯定越来越精彩!越斗越带劲!
“敢当,此战之后,蜀地门户大开。
不如你求胡烈替你写一封信,就说你身体不适,无法入蜀,返回洛阳养病吧。”
杜预好心劝说道。
“此番有人举荐我从军,倘若溜回洛阳,只怕是不妥。再有……算了,不提也罢。”
石守信无奈摇头,他来都来汉中了,哪里有回去的道理。
不但是辜负了羊徽瑜的信任,也会让妻子李婉失望。
他已经不再是两年前孑然一身的自己,凡事都要考虑家人。
听到这话,杜预便不再劝说。他其实隐约感觉到一丝不妙,只是无法对石守信明言。
他毕竟是司马昭的妹夫,知道的事情,可比石守信要更多一些。
又过了一个时辰,胡烈之子胡渊,策马来到杜预军中,对他哈哈大笑道:“杜将军,石监军,我们已经拿下阳安关了,二位随某一同入关吧。今夜有宴会,好好放松一下。”
他脸上洋溢着笑容,略有些得意。
石守信和杜预二人对视一眼,随即点点头。杜预让麾下那一千多人在关外扎营,自己则是和石守信一起,跟着胡渊进入了阳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