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安关城门附近,躺着一个披着札甲的中年将军,约莫五十岁,倒在血泊之中。
此人身上中了十几箭,被射成了刺猬。腹部还插着一把刀,死状极为惨烈。
胡烈等人都围在此人旁边,一言不发。或是兔死狐悲,或是司空见惯,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各不相同,千人千面。
石守信和杜预二人来到城门口,进入人群圈子,就看到这个穿着蜀军军服,躺在地上看起来是一位将军的人。
“胡将军,此人是谁?”
石守信指着地上的死人问道。
“阳安关守将傅佥,寡不敌众,力战而亡,死于搏斗。”
胡烈无不感慨的说道。
不同人面对同一件事,很多时候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蒋舒选择苟活,卖主求荣。
傅佥选择忠义,力战而亡。
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定义这到底值得还是不值得。
卖主求荣固然不值得提倡,但在危急时求生乃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
死战不降固然值得钦佩,但如今民怨沸腾的蜀汉,真值得傅佥为之付出生命么?
石守信想到了“人各有志”这四个字。
“敢当,你是监军,你说傅佥应该如何处置?”
胡烈有些犹疑的询问道。
钟会没有开口,估计也不可能给出具体的指示。但是傅佥的尸体又不能扔在这里不管。
“傅佥是战死的,厚葬他是为了安抚人心。
汉中的军民,如果听闻死战不降的傅佥都能被妥善安葬,必定不会横生事端。
石某觉得胡将军应该好好安葬傅佥,赦免其家人之罪,方为安民之策。
倘若辱尸,或者将人头悬挂城楼以儆效尤,未免有些小家子气。
本地或许有些人因此心怀惴惴,作出一些不可理喻之事。”
石守信这番话可谓是说得明明白白,没有丝毫含糊。这也是大家都喜欢找他拿主意的原因。
他就是一口唾沫一个钉,从来不玩虚的。
胡烈点点头,其实他也正有此意,只是担忧钟会怪罪。听到石守信说得斩钉截铁,心中便有了底气。
“来人,将傅佥厚葬了吧。”
胡烈对亲兵下令道。
不一会,便有魏军士卒将傅佥的尸体搬走,周围还有很多士卒在打扫战场,忙得不亦乐乎。
“贤弟,走,吃酒去,吃庆功酒!”
胡烈拉着石守信的胳膊哈哈大笑道,他身边的一些护军、牙门将、骑都尉都哈哈大笑,显然是知道胡烈是什么意思。现在他们都把石守信当做“自己人”看待。
杜预和石守信作为第一次在军中参战的新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得一个劲的讪笑,跟在胡烈身后进入阳安关。
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雄关,两侧山脉高大无比,想翻越其间简直难如登天!作为守卫蜀地的第一道防线,阳安关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自曹魏建国后,魏国有三次攻打汉中。前两次,连阳安关的门都没摸到,这第三次,居然轻而易举就拿下了此关。
足见汉中之地,此刻已然收入囊中,也是数十年未有的大胜了。
有此功劳,即便是今夜大吃大喝一顿,也是无伤大雅的。钟会哪怕知道,也不可能怪罪胡烈。
因为有个词叫众怒难犯。
众人一齐来到傅佥此前所居住的“汉中都督府”,只见并不宽敞的大堂内,已经摆好了桌案与跪坐用的小凳。
胡烈大马金刀的在主座坐下后,对贴身的亲兵吩咐了几句,很快,陆陆续续就有亲兵把伙夫做好的饭食端了上来。
虽然都是些韭菜啊,烤肉啊之类粗犷的饭食,主食也只有豆羹和发酵面饼而已,但这已经是军中难得的美食了。
数量和花样都足够多,就是烹饪得很粗糙,不够精细。
“诸位不必担忧,胡某已经列好了功劳簿,等会你们都一一过目,没问题的话,明日便派人呈给大都督。
今日不谈军务,不谈政务,只讲那个……风月,对,只谈风月!”
胡烈哈哈大笑道。
别看蒋舒献出城池投降,乃是此番破阳安关头功。可是此人此刻居然不在这里,压根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投降派的下场就是这样的,哪怕是能苟活,也别想什么飞黄腾达的事情。
被人鄙视是自然的。
石守信默不作声的吃着菜,反正这次的军功与他无关,越是开口就越尴尬。他环顾四周,发现前来通传的羊琇居然也在,而且喝酒喝得正高兴,一点都看不到之前的愠怒。
他心中暗想:羊琇看起来年轻,对军中这些歪门邪道却是异常熟悉。
酒过三巡后,胡烈的脸颊已经有些红润。他眯着眼睛对身旁的亲兵嘀嘀咕咕说了一通。很快,亲兵们就带了十多个美人进来了。
穿着色彩鲜艳且款式各异的襦裙。
她们的年龄也不不尽相同,有的明显已经嫁过人,发髻都盘了起来。有人却一看就是少女,估计也不过十六七岁罢了。
“哎呀,石监军,你先挑吧。”
胡烈大笑一声,指着这群女子对石守信说道。大堂内众将对此一点也不介意,一个个都哈哈大笑起哄。此番攻打汉中,石守信作为监军却帮他们办了很多事情。这些人也都领情。
石守信面色微变,看这架势,他已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这踏马不就是看银趴嘛!
“胡将军,大都督脾气不好,如果知道胡将军攻破阳安关却不禀告,也许会借题发挥。”
石守信对胡烈作揖行礼道,很是委婉的提点了一句:你们现在开银趴,钟会知道了以后,一定会借题发挥的。
胡烈沉吟片刻,收敛起脸上的笑容,他点点头道:“庆功是不能停的,不过不派人报功确实不妥。这样吧,报功文书在此,你带着自己的本部人马,轻骑前往大营报功,现在就动身。”
胡烈从袖口里摸出一卷早就写好了的帛书,石守信上前,拿了帛书,作揖行礼就走。
等石守信走后,胡烈这才长叹一声惋惜摇头道:“石敢当之妻,乃是御史中丞李胤爱女,难怪他待不住了。今夜这宴会要是被他岳父知道,少不得回去要被说教。”
胡烈觉得石守信不跟他们一起开银趴,是因为害怕岳父的权势,立刻有些心疼起这位出身不高的监军了。并没有认为是对方不好意思。
男人嘛,谁又不好色呢。
当然了,如果没有李胤这位岳父,就凭石守信的出身,断然没有可能坐在这里高谈阔论。
胡家是西北大户,家中子弟都在曹魏担任高官,胡家又是司马懿的亲信,胡烈打了打胜仗以后开开银趴,当然不怕钟会怪罪!
而且,大战获胜之后开银趴,也是曹魏军中老传统了。当年曹老板在战胜张绣后开了个代价极大的银趴,折了典韦,曹昂,曹安民等,老惨了。
“胡将军,杜某今日在城外作壁上观,未参与夺城。能在此安坐,实在是受之有愧,杜某先行告退。”
杜预起身对胡烈作揖行礼,随即大步离开,也懒得过多解释。
作为司马昭的妹夫,他并不需要给胡烈面子。
等他走后,胡烈对众将点评道:“杜郎出身不错,但却是大将军的妹夫,刚刚成婚不久,也难怪他要走了。要不然回洛阳以后大将军问起来,杜郎也不好解释呀,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堂内众将都哈哈大笑,同时心中也涌起一种苦涩与同情。
要得到,就会有失去,这就是人之常情。
如石守信、杜预这样的人,或许获得了外人羡慕的婚姻,获得了妻家的助力。
但他们也同时失去了在外面乱搞的“自由”。
无论个人能力多么出众,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妻家的制约和掣肘。这年头,妻家是很有话语权的,妻族子弟是丈夫的重要人际关系。
如石守信、杜预这般妻家相对于本家而言很有势力的,得胜之后参加银趴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
另外一头,石守信来到马厩找到自己的战马,牵出来以后准备去收拢部曲,也就是那一百监军队士卒。
他抬头却是看到杜预在阳安关内闲逛。
此刻天尚未黑,见杜预朝自己迎面走来,石守信连忙跟他打招呼。
“元凯何不在那边多玩一会?”
石守信有些吃惊的反问道。
“杜某乃是大将军的妹夫,有些事情做不得。”
杜预面色平静的说道,并没有过多解释。
他反问道:“敢当为何要借故离开?你夫人深明大义,应该是不会计较这些应酬的。当年曹操在军中便是如此,大家都是这样的,敢当在忌讳什么呢?”
“那些都是蜀国战死者的家眷,或者降将的家眷,石某不忍欺辱。”
石守信摆摆手说道。
“世道如此,司空见惯,敢当没有对杜某说实话。”
杜预摇摇头,显然是对石守信的话不满意。
“好吧,其实是美人恩重,不忍辜负。我家夫人待我甚厚,此情此景,实在是不忍背着她胡来。
男人虽然可能会有些时候逼不得已,但若是遇到可以自我决断的事情,还是应该尽量去按心意去行事。
就好像元凯其实也不想当大将军的妹夫,却还不是为了家族不得不为之?
需忍的事情要做,不需忍的事情居然也要做,那岂不是白忍了吗?”
石守信反问道。
“说得好!”
杜预抚掌大笑道!
他上前拍了拍石守信的肩膀,低声提醒道:“去了大营,莫要说今日酒席的事情,更不要提那些女子,只向钟会报功就可以了。”
“放心,这个石某还是知道的。”
石守信点点头道。
二人错身而过,杜预又回头拉住石守信的袖口,沉声问道:“你真的不回洛阳么?现在回去正好,想来大都督不会反对!”
他已经问过多次,实在是用心良苦。
“不想回,也没脸回去。”
石守信叹了口气,没有再多说什么。
“那你多保重。”
说完这句话,杜预扬长而去。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待石守信离开后,杜预又忍不住回头去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叹息。
多少人倒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路上,又有多少人可以走到终点呢。回想起司马昭临行前的交待,杜预感觉事态正朝着他最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
此人身上中了十几箭,被射成了刺猬。腹部还插着一把刀,死状极为惨烈。
胡烈等人都围在此人旁边,一言不发。或是兔死狐悲,或是司空见惯,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各不相同,千人千面。
石守信和杜预二人来到城门口,进入人群圈子,就看到这个穿着蜀军军服,躺在地上看起来是一位将军的人。
“胡将军,此人是谁?”
石守信指着地上的死人问道。
“阳安关守将傅佥,寡不敌众,力战而亡,死于搏斗。”
胡烈无不感慨的说道。
不同人面对同一件事,很多时候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蒋舒选择苟活,卖主求荣。
傅佥选择忠义,力战而亡。
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定义这到底值得还是不值得。
卖主求荣固然不值得提倡,但在危急时求生乃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
死战不降固然值得钦佩,但如今民怨沸腾的蜀汉,真值得傅佥为之付出生命么?
石守信想到了“人各有志”这四个字。
“敢当,你是监军,你说傅佥应该如何处置?”
胡烈有些犹疑的询问道。
钟会没有开口,估计也不可能给出具体的指示。但是傅佥的尸体又不能扔在这里不管。
“傅佥是战死的,厚葬他是为了安抚人心。
汉中的军民,如果听闻死战不降的傅佥都能被妥善安葬,必定不会横生事端。
石某觉得胡将军应该好好安葬傅佥,赦免其家人之罪,方为安民之策。
倘若辱尸,或者将人头悬挂城楼以儆效尤,未免有些小家子气。
本地或许有些人因此心怀惴惴,作出一些不可理喻之事。”
石守信这番话可谓是说得明明白白,没有丝毫含糊。这也是大家都喜欢找他拿主意的原因。
他就是一口唾沫一个钉,从来不玩虚的。
胡烈点点头,其实他也正有此意,只是担忧钟会怪罪。听到石守信说得斩钉截铁,心中便有了底气。
“来人,将傅佥厚葬了吧。”
胡烈对亲兵下令道。
不一会,便有魏军士卒将傅佥的尸体搬走,周围还有很多士卒在打扫战场,忙得不亦乐乎。
“贤弟,走,吃酒去,吃庆功酒!”
胡烈拉着石守信的胳膊哈哈大笑道,他身边的一些护军、牙门将、骑都尉都哈哈大笑,显然是知道胡烈是什么意思。现在他们都把石守信当做“自己人”看待。
杜预和石守信作为第一次在军中参战的新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得一个劲的讪笑,跟在胡烈身后进入阳安关。
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雄关,两侧山脉高大无比,想翻越其间简直难如登天!作为守卫蜀地的第一道防线,阳安关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自曹魏建国后,魏国有三次攻打汉中。前两次,连阳安关的门都没摸到,这第三次,居然轻而易举就拿下了此关。
足见汉中之地,此刻已然收入囊中,也是数十年未有的大胜了。
有此功劳,即便是今夜大吃大喝一顿,也是无伤大雅的。钟会哪怕知道,也不可能怪罪胡烈。
因为有个词叫众怒难犯。
众人一齐来到傅佥此前所居住的“汉中都督府”,只见并不宽敞的大堂内,已经摆好了桌案与跪坐用的小凳。
胡烈大马金刀的在主座坐下后,对贴身的亲兵吩咐了几句,很快,陆陆续续就有亲兵把伙夫做好的饭食端了上来。
虽然都是些韭菜啊,烤肉啊之类粗犷的饭食,主食也只有豆羹和发酵面饼而已,但这已经是军中难得的美食了。
数量和花样都足够多,就是烹饪得很粗糙,不够精细。
“诸位不必担忧,胡某已经列好了功劳簿,等会你们都一一过目,没问题的话,明日便派人呈给大都督。
今日不谈军务,不谈政务,只讲那个……风月,对,只谈风月!”
胡烈哈哈大笑道。
别看蒋舒献出城池投降,乃是此番破阳安关头功。可是此人此刻居然不在这里,压根连上桌的机会都没有!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投降派的下场就是这样的,哪怕是能苟活,也别想什么飞黄腾达的事情。
被人鄙视是自然的。
石守信默不作声的吃着菜,反正这次的军功与他无关,越是开口就越尴尬。他环顾四周,发现前来通传的羊琇居然也在,而且喝酒喝得正高兴,一点都看不到之前的愠怒。
他心中暗想:羊琇看起来年轻,对军中这些歪门邪道却是异常熟悉。
酒过三巡后,胡烈的脸颊已经有些红润。他眯着眼睛对身旁的亲兵嘀嘀咕咕说了一通。很快,亲兵们就带了十多个美人进来了。
穿着色彩鲜艳且款式各异的襦裙。
她们的年龄也不不尽相同,有的明显已经嫁过人,发髻都盘了起来。有人却一看就是少女,估计也不过十六七岁罢了。
“哎呀,石监军,你先挑吧。”
胡烈大笑一声,指着这群女子对石守信说道。大堂内众将对此一点也不介意,一个个都哈哈大笑起哄。此番攻打汉中,石守信作为监军却帮他们办了很多事情。这些人也都领情。
石守信面色微变,看这架势,他已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这踏马不就是看银趴嘛!
“胡将军,大都督脾气不好,如果知道胡将军攻破阳安关却不禀告,也许会借题发挥。”
石守信对胡烈作揖行礼道,很是委婉的提点了一句:你们现在开银趴,钟会知道了以后,一定会借题发挥的。
胡烈沉吟片刻,收敛起脸上的笑容,他点点头道:“庆功是不能停的,不过不派人报功确实不妥。这样吧,报功文书在此,你带着自己的本部人马,轻骑前往大营报功,现在就动身。”
胡烈从袖口里摸出一卷早就写好了的帛书,石守信上前,拿了帛书,作揖行礼就走。
等石守信走后,胡烈这才长叹一声惋惜摇头道:“石敢当之妻,乃是御史中丞李胤爱女,难怪他待不住了。今夜这宴会要是被他岳父知道,少不得回去要被说教。”
胡烈觉得石守信不跟他们一起开银趴,是因为害怕岳父的权势,立刻有些心疼起这位出身不高的监军了。并没有认为是对方不好意思。
男人嘛,谁又不好色呢。
当然了,如果没有李胤这位岳父,就凭石守信的出身,断然没有可能坐在这里高谈阔论。
胡家是西北大户,家中子弟都在曹魏担任高官,胡家又是司马懿的亲信,胡烈打了打胜仗以后开开银趴,当然不怕钟会怪罪!
而且,大战获胜之后开银趴,也是曹魏军中老传统了。当年曹老板在战胜张绣后开了个代价极大的银趴,折了典韦,曹昂,曹安民等,老惨了。
“胡将军,杜某今日在城外作壁上观,未参与夺城。能在此安坐,实在是受之有愧,杜某先行告退。”
杜预起身对胡烈作揖行礼,随即大步离开,也懒得过多解释。
作为司马昭的妹夫,他并不需要给胡烈面子。
等他走后,胡烈对众将点评道:“杜郎出身不错,但却是大将军的妹夫,刚刚成婚不久,也难怪他要走了。要不然回洛阳以后大将军问起来,杜郎也不好解释呀,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堂内众将都哈哈大笑,同时心中也涌起一种苦涩与同情。
要得到,就会有失去,这就是人之常情。
如石守信、杜预这样的人,或许获得了外人羡慕的婚姻,获得了妻家的助力。
但他们也同时失去了在外面乱搞的“自由”。
无论个人能力多么出众,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妻家的制约和掣肘。这年头,妻家是很有话语权的,妻族子弟是丈夫的重要人际关系。
如石守信、杜预这般妻家相对于本家而言很有势力的,得胜之后参加银趴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
另外一头,石守信来到马厩找到自己的战马,牵出来以后准备去收拢部曲,也就是那一百监军队士卒。
他抬头却是看到杜预在阳安关内闲逛。
此刻天尚未黑,见杜预朝自己迎面走来,石守信连忙跟他打招呼。
“元凯何不在那边多玩一会?”
石守信有些吃惊的反问道。
“杜某乃是大将军的妹夫,有些事情做不得。”
杜预面色平静的说道,并没有过多解释。
他反问道:“敢当为何要借故离开?你夫人深明大义,应该是不会计较这些应酬的。当年曹操在军中便是如此,大家都是这样的,敢当在忌讳什么呢?”
“那些都是蜀国战死者的家眷,或者降将的家眷,石某不忍欺辱。”
石守信摆摆手说道。
“世道如此,司空见惯,敢当没有对杜某说实话。”
杜预摇摇头,显然是对石守信的话不满意。
“好吧,其实是美人恩重,不忍辜负。我家夫人待我甚厚,此情此景,实在是不忍背着她胡来。
男人虽然可能会有些时候逼不得已,但若是遇到可以自我决断的事情,还是应该尽量去按心意去行事。
就好像元凯其实也不想当大将军的妹夫,却还不是为了家族不得不为之?
需忍的事情要做,不需忍的事情居然也要做,那岂不是白忍了吗?”
石守信反问道。
“说得好!”
杜预抚掌大笑道!
他上前拍了拍石守信的肩膀,低声提醒道:“去了大营,莫要说今日酒席的事情,更不要提那些女子,只向钟会报功就可以了。”
“放心,这个石某还是知道的。”
石守信点点头道。
二人错身而过,杜预又回头拉住石守信的袖口,沉声问道:“你真的不回洛阳么?现在回去正好,想来大都督不会反对!”
他已经问过多次,实在是用心良苦。
“不想回,也没脸回去。”
石守信叹了口气,没有再多说什么。
“那你多保重。”
说完这句话,杜预扬长而去。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待石守信离开后,杜预又忍不住回头去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叹息。
多少人倒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路上,又有多少人可以走到终点呢。回想起司马昭临行前的交待,杜预感觉事态正朝着他最不想看到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