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大营,一群安定将士凑在一起,一人突然开口道:“你们听说过《均田疏》吗?”

  “什么《均田疏》?”

  “据说桂阳公向太尉上了一道《请均安定荒田疏》,请求将田地授予迁回安定的军民,家中凡十五岁以上男丁,可授露田八十亩,女子可授露田四十亩,这是公田,禁止买卖,死后归公,重新分配,男子另授桑田二十亩作为永业田,可以流传子孙。”

  “当真?”

  “我骗你作甚,连田税都改了,一夫一妻只需上缴二斛谷粮作为田租,比南方现行的田税足足少了一斛。”

  有人激动地声调都变了,急不可耐地问道:“户调呢?户调有没有改?”

  “户调没改,依然是每年纳绢三匹、绵三斤,但是安定属于边郡,只需缴纳一匹绢,一斤绵即可。”

  有人数着手指道:“按你的说法,《均田疏》若是真的,我与妻子可得一百二十亩,哪怕轮耕,一年也可种六十亩地,外加二十亩桑田,只要不是遭了灾,所得足供田租和户调了。”

  “还有剩余呢!”

  汉羌同源,《史记》就明确记载:禹兴于西羌。

  羌人的祖先,早期生活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后来被商朝打败,被迫西迁,等到秦国崛起,羌人又不得不再次西迁至青海高原。

  他们不同于鲜卑人、匈奴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游牧民族。

  羌人与氐人一样,早期是以农耕生产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后来才发展成为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所以古籍中就常把羌人与氐人归为一支,称为羌氐。

  如果安定军民是以匈奴人、鲜卑人为主,刘义真这分田的法子不一定能起到效果。

  毕竟,把地分给了他们,这些人也不会种,只能干瞪眼。

  但羌人会种地,分田薄税,对他们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一如刘义真所料,《请均安定田疏》的泄露,引起了安定将士的热烈讨论。

  眼见时机成熟,三月初六。

  刘义真出现在了城郊大营,所有的安定籍将士,包括飞骑军的四千余骑,都被召集了起来。

  他向众人确认了《请均安定荒田疏》的存在,也宣读了各项细则,不像军士们传播时说得那样笼统。

  刘义真当众承诺道:“诸位无需担心,太尉必会应允此事,本将军决不食言!”

  他守信重诺的人设已经深入人心,将士们自然信得过刘义真。

  “桂阳公既有安排,我等唯命是从!”众人齐声呼喊。

  均田的承诺,最大程度地消减了他们的不满,安定将士自然也不会对迁回故土一事太过抵触。

  刘义真也越发觉得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

  现在将士们盲目信任自己,如果失信,再想重新建立起这样的关系,何其困难。

  离开军营后,刘义真派人催促窦明、班峻等一众行参军们尽快丈量完荒田。

  这件事情渭北士人早就在做了。

  于刘义真而言,解决了军队的隐患,也到了对安定士人动手的时候。

  他和安定士人无冤无仇,但对方隐匿人口,侵占良田,导致财税减少,这与刘义真有着根本上的利益冲突。

  况且安定士族在晋夏之战中的表现并不积极,只有一个皇甫雄冒险报信,之后就再也没有动作了,之后也都没有了动静。

  不像渭北的七家士族,那都是实打实地出兵帮助过刘义真。

  当然,他们跟渭北士族的情况不同,胡夏当时牢牢控制着安定郡,这些安定士人哪敢上蹿下跳。

  但这不是刘义真所要考虑的问题。

  安定士族对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自己又凭什么放任他们,自然得效仿刘裕,出重拳,逼迫他们把侵占的全部吐出来。

  如今也正是逼迫安定士族的最佳时机。

  安定这地方,从汉朝起就人烟稀少,士族的实力并不强,不像京兆杜氏、韦氏、王氏,能够一次性献出二千部曲,当然,这对三家来说,同样也是伤筋动骨的事情。

  现在胡夏元气大伤,无力南下,安定士族总不能指望西秦出兵,配合他们驱逐晋军吧。

  北魏倒是能够和东晋抗衡,但安定郡与其相隔数千里,怎么可能倚为外援。

  换而言之,刘义真如今在安定郡屯集了重兵,安定士族根本无力反抗,就是砧板上的一块肉。

  当然,清查田亩、隐户暂时也仅限于安定郡,不会扩大到雍州其余六郡。

  关中士族可是刘义真最坚定的支持者,帮了他那么多,刘义真还是念旧情的。

  就像刘裕土断,不会去动青、徐、兖三州流民一样,刘义真也不会动渭南、渭北的士族。

  但是,他的头上还有一位父亲,等到刘义真离开关中以后,刘裕再派人来长安厘清田亩,索括隐户,就不是刘义真能够阻止的了。

  刘义真顶多装模作样地帮忙劝一劝,劝不动的话,关中士人也不能怨他。

  毕竟刘裕才是爹,刘义真只是儿子,如果刘裕对他唯命是从,那岂不是倒反天罡。

  刘义真同样不怕得罪人,但有些事情可以让刘裕顶锅,也没必要自己争着去当这个恶人。

  不过,刘裕需得先在关中推行均田令,把荒田授予包括义从军在内的其余将士,稳固了在关中的统治后,才能强迫关中士族。

  ......

  当天,刘义真就向安定士族的族长们发下了请帖,邀他们今晚到府上宴饮。

  皇甫家的族长皇甫瀚看罢请帖,望向侄儿皇甫雄,满面愁容道:“宴无好宴呀,也不知道刘义真会要怎么处置我们。”

  也不怪皇甫瀚悲观,刘义真入主安定后,便晾着他们,不肯相见。

  一直拖到今天,等稳住了将士,才发请帖。

  刘义真此举,明摆着是腾出了手,可以专心对付他们了,还不知道对方打算怎么发难呢。

  皇甫雄重重叹了气,族长的忧虑,他又如何不知道,只得宽慰道:“叔父不必杞人忧天,桂阳公并非暴虐之人。”

  只是说这话时,皇甫雄心里有点发虚。

  尽管被赐了行参军一职,但他与刘义真的接触并不多,当时与马晟等人离开长安后,就径直回了安定。

  然而,对于那一晚发生的事情,皇甫雄至今记忆犹新。

  他可是眼睁睁看着堂叔皇甫徽被人杀死的,又跟着马晟一伙袭杀了胡夏使团。

  所以皇甫雄其实很清楚,刘义真绝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性格。

  皇甫瀚见他这模样,心里更烦闷了。

  皇甫雄想了想,劝道:“桂阳公但有所求,叔父千万不要搪塞,切莫因小失大。”

  “唉,希望如此。”皇甫瀚长叹一声,满眼都是无奈。

  只希望刘义真不要敲骨吸髓,把他们逼得太狠。

  (感谢黑白滚球兽献出的10000部曲,感谢南柯的旧梦献出的666部曲,感谢楚乡山鬼献出的200部曲,感谢兴城、国榷献出的100部曲。)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最新章节,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