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炅眸中有光,小脸上露出喜色。沈廷扬家的沙船、魏国公的外洋船队,李国助的李旦势力,朕竟然拉起了三只海商力量。

  其中魏国公的船队最可靠,是徐维志的外室孙子徐文西率领的,算是徐弘基的亲侄子。他们走的日本线,和小佛朗机人有勾连。

  不过这只船队不大,只有三十艘福船和一些小鸟船,八百多人,其中大多是南直贫穷军户。因为和郑芝龙的贸易线冲突,说不定哪天就被他围殴消灭了。

  徐弘基这只船队能够存在,不过是郑家集团知道魏国公是背后主人,没有特别为难他。一旦郑芝龙断绝了回归大明的心思,处境也很危险。

  其实朱慈炅整编南直卫所,分发皇田,军籍转民,徐弘基就基本玩不下去了,他藏着也没用,船员都吵着要上岸。

  李国助自己能完全控制的力量其实也不大,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也不过五十多艘船,一千多人。他的船大部分属于鸟船,福船只有三艘。

  这股海上力量只是从理论上属于朱慈炅,因为李国助只有一个伴当和他本人,他说的东西,没人看到过。

  但沙船帮不一样啊,既然敢称帮,他们的少说也是上万人,大小船只不得几百艘。朱慈炅隐约记得沙船帮是仅次于郑氏集团的海上力量,大明第二海上势力。

  朱慈炅心中热切,但笑容温和。

  “令郎现在所居何职?”

  沈鄘有些恍惚,还以为自己儿子见过皇帝呢。

  “先前是制诰房中书,不过先前收到他信,说这次京察可能要调整。”

  沈鄘没有说出口的是,儿子来信是要钱的。沈家虽然不缺钱,但这官当得太亏本了。赶上三年一次的京察,大大的出了口血,再加上平时上供,沈廷扬那点俸禄还不如不拿。

  但沈家需要朝中有人啊,好不容易捐的国子监,花不小代价弄到的中书,都投入那么多了,只能含泪追加啊。大明当官这门生意,比股市还黑。

  朱慈炅保持笑容,看向倪元璐。

  “中书好啊,这位倪大人可是令郎直属上官,你们下来可以交流交流。”

  沈鄘连忙冲倪元璐点头哈腰,半身离座。

  倪元璐莫名其妙,自己什么时候管中书了?中书不是翰林院在管,翰林学士贺逢圣才是这人上官吧,自己管的只是天工院中书,但天工院中书和两殿中书是一回事吗?

  朱慈炅当初不满翰林院,弄出个天工院中书,让大明中书舍人这个官完全变味了。中书科早就不存在了,但中书舍人还在,从七品,二十人,本来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官职。

  但翰林院的检讨、编修这种七品官摇身一边也能成中书,甚至翰林修撰翁鸿业这样的从六品翰林官也能成中书,直接导致了中书舍人这个官职一片混乱。

  内阁也加了把火,他们都喜欢用翰林出身的中书官,身边中书清一色的有翰林背景。现在的中书舍人可香了,沈廷扬这种买来的中书舍人,光要继续留任都价格不菲。

  要知道,袁继咸先前也是中书,一下就成操江、都堂了,从七品直接升从三品,还是实权官,坐火箭都没这么快的,再不满也只能背后哔哔。

  都是中书,虽然没有天工院前缀,咱们不升七阶升两阶不过份吧?

  朱慈炅热情洋溢,终于问出了关键问题。

  “沈商客有多少沙船?多少船工?”

  沈鄘转向小皇帝,按照程璧的说法,可能要接漕运任务。沈鄘非常期待,把自己维修中的破船也算上。

  “回陛下,草民有一百二十条沙船,船工有一千多人。”

  朱慈炅小脸顿时呆滞,你这也能第二?和第一是不是差得有点远?

  浓浓的不甘心。

  “朕怎么听说你手下超过万人?”

  沈鄘陪着笑脸。

  “算上船厂和家眷,的确超过两万人了,但他们不是船工,也基本不需要他们跑船。”

  朱慈炅终于抓住个好消息。

  “你有船厂?”

  沈鄘也很敏锐的感觉到小皇帝对自己的实力似乎有些失望,连忙果断回话。

  “有的。不仅能造船,也能修船,草民的船厂有三个坞。”

  朱慈炅准备做长期打算了。

  “如果皇资给你注资,船厂规模能不能扩大?”

  沈鄘大惊,皇勋跟松江布商的激烈冲突,他可是已经有所耳闻。自己一个小船厂,周期长,利润也没有布商那么大,也会被看重?

  他在心中快速盘算,造船其实不太赚钱,运输才是大头,只不过自己修船造船开个船厂方便。但涉及利益,他再害怕也要开口了。

  “不知道陛下要注资多少?”

  朱慈炅瞬间感受到三位阁老炙热的目光,有些悻悻。

  “不是朕注资,是亲王注资。如果要造两千条沙船,需要注资多少?多久能够造好?”

  沈鄘一听,差点跳起来,绣墩都被他坐得后退了两步,差点摔倒。

  好不容易稳定坐姿,额头汗水都出来了。

  “草民失礼。具体草民一时也算不出来,但绝对要超过百万,最快也要四五年,还不知道材料,工匠。草民那里的确可以扩建船坞,但花费也非小。”

  朱慈炅没有怪罪,视而不见。

  “曹大珰应该跟你们谈过,朕见你们主要是为了漕粮海运的事。

  海上行船,风险不小,沙船自身防御偏弱,而一旦江南漕粮从海运输北京,你们要面对的危险挑战可能会成倍增加。

  所以,朕需要护航船队,皇家投资目前的船厂除了龙江宝船厂,还在宝山所规划了一个,离沈商客那里很近,可以互为补充。

  这两个船厂主要要造的是大福船,龙江会尽力恢复宝船,宝山可能还会兼造西洋船。

  昭武卫海军会向船厂开出订单,验收合格就付款。这是船厂的主要收入,当然,你们也可以向海商卖船,收入应该也不低。

  让皇资入股你的船厂,一是扩大生产,满足朝廷运输需要,二也是给江南商人打个样。心系国家,依法纳税,遵纪守规的商人,朝廷不会亏待你们。

  你们也是大明的一份子,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于唯利是图,非法乱纪,甚至煽动闹事,叛国背祖的奸商,朕其实不介意皇家投资公司和皇勋投资公司用更硬的背景和更多的银钱,把他们扫进历史的洪流。

  为了保证你们的利益,朕其实一直有个想法,建立一个日月商会。聚合商人的力量,让商人能为国所用,能够繁荣市场,增加国民收入。”

  朱慈炅说完这一大段话,偷眼看了看内阁三位阁老。

  刘一燝眼睑微闭,似乎没有听见,又似乎在思考。

  来宗道轻捻长须,目光盯着空处,似还在想漕粮海运的事。

  徐光启隐隐有些激动,目光中似有急切,难道他背后也有商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最新章节,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