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三十分,港股开市。

  陈秉文来到投资部办公室。

  房间里电话声、报价声此起彼伏。

  黑板上,交易员用粉笔快速记录着股票的价格变动。

  此时港股采用的是逐笔喊价的人工撮合模式。

  开市后,投资部的操盘手,通过电话与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联系,然后交易员在交易大堂口头报盘,逐笔成交。

  一直到九十年代电子系统上线后,才会逐步采用集合竞价模式。

  因此眼下这种交易模式,就不存在开市后,股价跳空高开的情况。

  青州英坭的开盘价和上周六休市的价格持平,报2.95港币每股。

  刚开市,成交量还比较稀疏,只有些零散的小单。

  陈秉文静静地站在后面,看着黑板上的数字。

  方文山站在他身边,低声道:“陈生,已经通知花旗的人,先小笔吸筹,等市场活跃些再发力。”

  “嗯。”陈秉文点点头。

  几分钟后,青州英坭的报价牌上,突然连续出现几笔上千股的买单,价格被迅速推高到3.02港币,瞬间跳升了接近3%。

  “开始了。”方文山低声道。

  陈秉文知道,这是花旗团队开始动作了。

  市场的嗅觉是灵敏的,尤其是青州英坭这种近期本就因股权争夺而备受关注的股票。

  股价的异动,很快就吸引了各方的注意。

  更多的买盘开始涌现,股价像是被点燃的引线,持续上扬。

  3.05

  3.08

  3.12

  成交量急剧放大。

  不少散户和跟风的炒家看到放量上涨,也纷纷跟风买入。

  到了十点,青州英坭的涨幅已经超过8%,股价站稳在3.2港币上方,成交量位列成交榜前列,成为市场焦点。

  ……

  长江实业,主席办公室。

  李家成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正在审阅一份文件。

  秘书洪小莲轻轻敲门进来,脸色有些紧张。

  “李生,青州英坭的股价有些异动,半小时内涨了超过8%,现在在3.2元附近,成交量大增。”

  洪小莲快速汇报着。

  李家成抬起头,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放下文件,问道:“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有没有消息传出?”

  “暂时没有听到任何关于青州英坭的利好消息。

  看起来.像是有人在集中买入。”

  洪小莲回答。

  李家成沉吟片刻,决定道:“立刻去查两件事。一是查清楚这批买盘的来源,是哪些经纪行在操作。

  二是让我们的人,在市场上,把股价稳住,不能让对手这么轻易地拉上去。”

  “是,李生!”秘书立刻领命而去。

  李家成坐回椅子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青州英坭他志在必得,不仅仅是因为那点水泥业务,更关键的是红磡鹤园街的那块地皮,那是长实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来,他已经与青州英坭董事会各方谈妥,就要发布公告宣布。

  青州英坭讲与长江实业共同开发那块地。

  届时,长实就可以靠着这块地赚到丰厚的利润。

  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糖心资本从凯恩家族手里拿到20%的股份,瞬间成了第二大股东,一下打乱了他的计划。

  现在再想像之前那样,把红磡的土地交给长实来开发,如果不搞定陈秉文,取得他的同意,恐怕难度会成几何倍上升。

  可是,一想那天见面时,陈秉文那满脸微笑,却异常坚持的表情,李家成就有些头疼。

  随着李家成的指令,迅速传达到长江实业的证券投资部。

  投资部的主管立刻行动起来,一边安排人手紧急排查买盘来源,一边指令交易员:

  “立刻进场!

  3.2元以下的卖盘,有多少扫多少!

  把价格稳住,不能让他这么轻易拉上去!”

  长实的资金开始入场接盘。

  市场上,青州英坭的买盘和卖盘同时大增,股价在3.2元附近展开激烈争夺,成交量急剧放大。

  一直关注盘面变化的方文山,很快注意到。

  “陈生,有对手盘出现了。

  买盘很坚决,在3.2元附近和我们抢筹。

  像是长实的人进场了。”

  陈秉文眼神微微一凝。

  李家成的反应比他预想的更快,也更直接。

  看来他对青州英坭是志在必得,不愿意看到股价失控。

  “他们想稳住价格,消耗我们的资金。”陈秉文冷静判断,“不要和他们硬拼价格。

  告诉花旗团队和我们的人,调整策略。

  他们抢低位的筹码,我们就往上打,把价格拉开空间。

  3.25、3.3元,继续吃进!”

  他要让李家成明白,想低位吸筹是不可能的。

  要么退出争夺,要么就必须在高位和他拼资金实力。

  “明白!”方文山立刻向交易团队传达指令。

  买盘策略调整,不再局限于3.2元附近,而是向上攻击。

  3.22、3.25、3.28……买单持续涌现,推动股价继续上行。

  另一边,长实的投资部主管看着节节攀升的股价,额头冒汗。

  跟,意味着要投入更多资金,成本大幅增加。

  不跟,股价就可能一飞冲天,失去控制。

  “跟!但不能像他们那样不计成本。

  在3.25到3.3之间,分批吃进,控制节奏!”主管咬牙下令。

  老板的命令是稳住股价,他必须执行。

  多空双方在3.25至3.3元区间展开拉锯战。

  股价像跷跷板一样上下波动,成交量持续放大,成为整个市场关注的焦点。

  到了上午十一点,青州英坭的股价已经站稳3.3元,较开盘上涨超过11%,换手率极高。

  长江实业主席办公室。

  洪小莲再次敲门进来,脸色有些凝重:“李生,查到了部分买盘来源。

  主要通过花旗银行以及几家外资经纪行的席位涌入,非常集中。

  看起来.像是同一股资金在操作,而且资金量很大。”

  “花旗银行.”

  李家成眉头微蹙,想不出来为什么花旗银行的席位会突然大量收购青州英坭的股份。

  “我们这边情况怎么样?吃进了多少?”

  李家成问道。

  “我们已经动用了近两千万资金接盘,但目前持股比例提升不多,因为股价高了,同样的钱买到的股数少了。

  对方似乎资金充裕,还在持续买入。”

  洪小莲汇报道。

  李家成沉吟片刻。

  这样在二级市场硬拼,消耗太大,不是办法。

  “让我们的人暂时放缓买入节奏。”李家成想了想,说道,“另外,立刻联系几家和我们关系密切的基金和券商,问问他们手上有没有青州英坭的存货。”

  二级市场上直接抢筹太耗费资金,他打算从机构手中直接协议转让,或者通过借券等方式,获得更多低价筹码,以备不时之需。

  “是,李生!”洪小莲领命而去。

  长实放缓买入节奏,很快就被陈记投资部这边察觉。

  “陈生,对手盘的力度好像小了,不像刚才那么拼命抢筹了。”

  陈秉文看了看时间,又看了看股价和成交量。

  “他们可能改变了策略”

  他沉思片刻,对方文山说:“不要放松,继续保持压力。

  但节奏可以稍微控制一下,不用一味强攻。

  我们的目的是拿到青州英坭的控股权,不是把股价无限推高。”

  股价太高,未来全面收购的成本也会非常惊人,他需要把握好度。

  上午收市,青州英坭报收3.32元,半天大涨12.5%,成交金额巨大,震动了整个市场。

  下午开市后,战火重燃。

  长实方面的直接扫盘行为减少了,但股价下跌时,总会有买盘托底,显示其并未退出争夺,只是策略更加灵活。

  同时,市场传闻有机构开始询价青州英坭的股份,似乎有大宗协议转让的迹象。

  陈秉文这边,则按照计划,继续有序地吸纳筹码,将股价维持在3.3元上方的高位。

  到下午收市前,

  陈秉文看着黑板上的数字,青州英坭的股价已经被推高到3.68元,涨幅超过24%。

  方文山拿着刚统计好的数据走过来,低声汇报:“陈生,我们今天一共吃进了大约11.6%的股份,加上之前的20%,我们现在总共持有青州英坭31.6%的股份。

  花费资金超过三千万。”

  陈秉文点点头,这个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

  股价的快速拉升显然打乱了李家成的阵脚,长实虽然努力护盘,但在资金调动上显然慢了一拍。

  一天之内筹集并投入数千万现金,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件轻松的事。

  “很好。”陈秉文说道,“明天股东大会,我们手里有超过30%的股份,说话的分量就完全不同了。”

  他清楚,1979年的港股还没有强制全面要约收购的制度,持股超过30%并不自动触发对全体股东的收购义务。

  但这已经足以让他成为举足轻重的股东,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否决权。

  长江实业主席办公室。

  洪小莲向李家成汇报道:“李生,我们今天为了稳住股价,一共投入了两千八百多万资金,吃进了大约3.2%的股份。

  我们的总持股比例提升到了29.5%。

  但是青州英坭的市值已经从1.2亿飙升到了接近2.6亿。”

  李家成面色平静,没说什么。

  他低估了对手的决心和资金实力。

  一天之内将股价拉升超过24%,这需要雄厚的资本和果断的执行力。

  他原本计划慢慢吸纳,控制成本,现在全被打乱了。

  “查清楚了吗?

  花旗银行背后是不是陈记食品?”

  李家成问道。

  “基本可以确定。”洪小莲回答,“我们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陈记从花旗、摩根士丹利、高盛拿到了至少三亿港币的银团贷款.”

  听到这个数字,李家成沉默了。

  三亿港币的银团贷款.这个数字远超他的预期。

  他完全没想到陈秉文竟能撬动如此规模的资金。

  “三亿.”李家成沉吟道,“看来这位陈生,所图非小啊。”

  “明天股东大会.”李家成沉吟道,

  “看来不会太平静了。

  通知我们这边的董事,做好准备。

  “李生,”洪小莲提醒道,“财务部那边报告,我们的流动资金短期内要再抽调同等规模的资金,压力会很大。

  几个地产项目的工程款和土地款也需要按期支付。”

  李家成当然清楚自家的情况。

  长实虽然资产雄厚,但大部分资金都沉淀在了土地和项目上,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并非无限。

  一天之内近三千万的现金消耗,而且是为了防御性的股权收购而非主动投资,这已经触及了短期资金调动的安全线。

  “让我们的人暂时停止在二级市场大规模扫货。”李家成果断下令道,“不能再跟着他的节奏走了。

  他抬价,我们跟注,正中他下怀。

  我们的现金消耗比他快。”

  “可是,李生,如果我们不跟,股价可能会.”

  “让他抬。”李家成眼中闪过一丝冷意,“股价抬得越高,他全面收购的成本就越大,其他小股东持币观望的意愿也会越强。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和他拼谁的钱多,而是拼谁更能耗得起,谁更能找到便宜的钱和筹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两件事。

  第一,继续加紧联系那些持有青州英坭股份的基金和机构,不是从他们手里买,是借!

  用质押的方式,把他们手上的股份暂时借过来,给我们投票权。”

  “第二,联系汇丰银行,以我们长实的部分优质资产作为抵押,申请一笔短期过桥贷款,额度至少五千万港币。

  要快!”

  李家成的思路很清晰。

  正面拼现金消耗不起,就转换战场。

  用“借股”的方式低成本获取投票权,巩固控制力;

  同时用资产抵押从银行获取更便宜、更大量的资金,准备好后续的弹药。

  “我明白了,李生!我立刻去办!”

  洪小莲离开后,李家成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的天空静静出神。

  陈秉文这一手确实漂亮,快、准、狠,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但他李家成能在港岛地产界崛起,经历的风浪远不止于此。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

  他低声自语,“但商场不只是比谁开枪快,更要比谁看得远,谁更能忍耐。”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最新章节,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