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

  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李家成走过去拿起听筒:“喂,哪位?”

  “李生,是我,华润张建华。”

  电话那头传来张建华爽朗的声音。

  李家成快速收拾一下心情,笑着回应:“张总,你好你好。

  怎么有空打电话给我?”

  “没打扰你吧?”张建华客气道,“主要是关于天水围开发的事情,有些新的想法,想跟你当面聊聊。

  不知李生今晚方不方便?

  一起吃个便饭?”

  天水围?

  李家成心里咯噔一下。

  这块地位置偏僻,开发难度大,港岛很多地产商都不看好,不愿沾手。

  他去年受邀去燕京参加国庆观礼,隐约捕捉到一些风向,判断内地对港岛的发展会有长远打算,这才决定参与华润牵头的这个项目。

  但他心里有自己的算盘。

  华润有钱,但缺乏在港开发大型屋邨的经验和团队。

  他原本的计划是“小步快跑”。

  先借着联合开发的名义进场,然后慢慢收购其他小股东的股份,最后再从华润手里把项目主导权拿过来。

  这样既给了华润面子,自己又能吃到实实在在的肉,将来开发成功了,分点利润给华润就行。

  之前他一直表现得挺积极,但实质性的推进动作一点没有,就是在拖时间,等机会。

  等华润熬不住了,主动把主导权交到长实手里。

  现在张建华突然主动约谈,还特意强调“新的想法”,让他感觉有点不对劲。

  “张总邀约,当然方便。”李家成笑着答应,“时间地点你定,我准时到。”

  “好,那就晚上七点,富临渔港见。”

  “一定到。”

  挂了电话,李家成有些疑惑。

  张建华这通电话,时机有点巧。

  他刚刚在青州英坭坭上被陈秉文摆了一道,正在调集资金应对,这边天水围就来了消息。

  是巧合,还是?

  他沉吟片刻,按下内部通话键:“小莲,帮我查一下,华润那边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

  “好的,李生。”

  傍晚,富临渔港包厢。

  李家成和张建华几乎是前后脚到。

  两人寒暄了几句,等侍应生出去后,张建华才切入正题。

  “李生,今天约你出来,主要是天水围项目,集团下了决心,要大力推进了。”

  张建华给李家成倒了杯茶,声音平和但带着一丝坚决。

  “哦?这是好事啊。”李家成笑着附和道,“张总有什么具体计划?”

  “之前的规划确实有点理想化,摊子铺得太大。”张建华也不绕弯子,“我们调整了思路,决定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的策略。”

  李家成听着,心里微微一动。

  这策略听起来很务实,不像华润内部以往那种强调规模、忽视效益的风格。

  “第一步,集中所有资源,打造一个核心‘样板示范区’。”

  张建华继续说道,“把路、水、电、学校、医疗站、商业配套都高标准建起来,先让市民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建立市场信心。”

  “第二步,用示范区产生的收益和人气,滚动开发下一个片区。

  这样资金压力小,风险也可控。”

  “另外,我们也在和港府工务局积极沟通,争取把规划中的市政工程总承包拿下来,听说有15%的利润保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资金要到位。所以集团决定,立刻启动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建设招标,资金同步落实。”

  张建华说到这,看向李家成:“按照联合开发公司的持股比例,长实占股12.5%。

  初步估算,第一期投入大概需要十个亿左右,长实需要出资一亿两千五百万港币。

  李生这边,请尽快准备好资金,项目不等人啊。”

  李家成脸上笑容不变,心里却是一沉。

  一亿两千五百万!

  还要尽快!

  这和他原本打算的“慢工出细活”完全相反。

  华润这是受了谁的点拨?

  思路转变这么快,而且如此雷厉风行?

  他立刻联想到这两天在青州英坭坭上和他抢筹的陈秉文。

  那小子和华润关系似乎不错,屈臣氏旁边那块地还挨着天水围.难道是他?

  “张总,这个决心下得好,策略也调整得非常到位。”李家成先捧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不过一亿两千五百万不是小数目,调动资金需要时间。

  而且目前地产市场高位运行,融资成本也高,这么快投入这么大一笔资金,风险方面”

  “风险肯定有,但机遇更大。”张建华态度很坚决,“港府和集团都希望项目能尽快见到成效。

  资金方面,还请李生多支持。

  如果长实这边短期内实在有困难,我们也可以考虑调整股权结构,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

  这话听起来客气,实则带着压力。

  李家成瞬间听懂了潜台词:你能出钱就出,不出钱,我们就找别人来玩。

  他当然不想放弃天水围这块虽然难啃但未来潜力巨大的肥肉。

  “张总说笑了,长实对天水围项目一向全力支持。”

  李家成哈哈一笑,掩盖住内心的波动,“资金我会尽快筹措,不会耽误项目进度。”

  “有李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张建华举起茶杯,“以茶代酒,预祝我们合作顺利。”

  “合作顺利。”

  这顿饭,李家成吃得有些食不知味。

  送走张建华后,他坐进车里,脸色沉了下来。

  三线作战!

  青州英坭坭那边,陈秉文咄咄逼人,股价被炒高,想保住控股权甚至全面收购,至少还需要投入一亿以上资金。

  和黄那边,正在和汇丰沈弼密切接触,那是他志在必得的目标,需要的资金更是天文数字,初步估算起码要数亿现金。

  现在天水围又突然要抽走一亿两千五百万的现金!

  长江实业虽然资产雄厚,但大部分是土地和项目,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并非无限。

  同时应对三个资金黑洞,压力太大了。

  他揉了揉眉心,对前排的秘书洪小莲吩咐道:“明天让财务部测算一下,我们短期内能快速动用的现金有多少。”

  “是,李生。”洪小莲立刻记下。

  靠在汽车后座的座椅上,李家成闭上眼睛。

  脑海里闪过陈秉文那张年轻却沉稳的脸。

  这小子,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

  不管怎样,他都被逼到了一个必须快速决断的境地。

  第二天上午,青州英坭坭临时股东大会在青州英坭坭公司会议室召开。

  会议气氛看似平和,底下却暗流涌动。

  李家成和陈秉文都亲自出席了会议。

  双方握手寒暄时,脸上都带着笑,眼神里却各有内容。

  会议议程很简单,就是审议增补糖心资本代表方文山、凌佩仪进入青州英坭坭董事会的议案。

  李家成这边没有设置任何障碍,甚至表现得相当配合。

  议案很顺利就通过了。

  但在随后进行的董事会会议上,真正的较量才开始。

  新的董事会由7人组成,长江实业占3席(包括李家成本人),糖心资本占2席(方文山、凌佩仪),另外两席是代表散户和小股东的独立董事。

  李家成再次当选董事会主席。

  在组建核心的财务委员会时,李家成提出,财委会成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财务和大型项目管理经验,建议由他和另外两位长实系的董事组成。

  这显然是要将糖心资本排除在核心决策圈之外。

  方文山按照陈秉文事先的指示,没有强行争夺名额,只是表示糖心资本作为重要股东,希望公司能保持财务和重大决策的透明度,财委会的决议应定期向全体董事通报。

  李家成自然满口答应。

  会议结束后,李家成笑着对陈秉文说:“陈生,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希望我们同心协力,把公司做好。”

  “当然,还要李生多指教。”

  陈秉文也笑着回应。

  两人心里都清楚,这只是一个开始。

  离开青州英坭坭公司,在回伟业大厦的路上。

  方文山说道:“陈生,董事会的情况基本在预料之中。

  把我们排除在财委会之外,恐怕是有所图谋的!”

  “嗯,意料之中。”陈秉文并不意外,“李家成不会那么容易让我们接触到核心。

  你们在董事会里的任务,就是多看多听,遇到涉及红磡地块和重大资产处置的议案,坚决行使投票权。

  另外,凌总监准备的技术升级议案,可以适时提出了。”

  “明白。”

  大家都是体面人,要下绊子肯定是当面背后都要下的!

  另一边,回到长江实业办公室的李家成,第一时间让洪小莲找来财务总监。

  几分钟后,财务总监匆匆赶到,手里拿着最新的财务报表。

  “我们目前能动用的现金还有多少?”李家成没等财务总监开口,就直接问道。

  财务总监翻开报表,飞快的汇报道:“账面上流动资金大约有九千八百万港币。

  但下个月初有几个到期贷款需要偿还,总额约四千万。

  另外,几个在建项目的工程款和材料款也需要支付,预留三千万比较保险。

  所以.真正能灵活调动的,大概只有两千八百万左右。”

  两千八百万。

  李家成的心沉了下去。

  这点钱,别说同时应付青州英坭坭和天水围,连其中一项都远远不够。

  “如果抵押部分物业或者土地呢?最快能筹集到多少?”

  他追问道。

  “紧急抵押的话,评估和手续需要时间。而且目前利率很高,成本不低。”

  财务总监小心地回答,“一周内,最多能凑集五到六千万,这已经是极限了,而且会严重影响我们其他项目的现金流。”

  五六千万还是不够。

  青州英坭坭要保住控股权至少还要一亿,天水围那边又是一亿两千五百万。

  缺口太大了。

  “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立刻准备一份详细的资金筹措方案,包括抵押物选择和利率预估,明天早上我要看到。”

  李家成挥了挥手,赶走财务总监。

  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让他感到窒息。

  两千八百万的可用资金,面对三个动辄上亿的资金需求,简直是杯水车薪。

  他从未如此被动过。

  那个陈秉文.他到底想干什么?

  仅仅是为了青州英坭坭那块地?

  还是另有图谋?

  华润的策略突变,会不会也和他有关?

  一个个疑问在他脑中盘旋。

  想到这里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慌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他首先排除了放弃和黄的想法。

  收购和黄是长江实业迈向综合型大集团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不容有失。

  那么,剩下的就是在青州英坭坭和天水围之间做抉择。

  青州英坭坭这边,陈秉文态度强硬,似乎志在必得。

  如果继续硬拼下去,资金消耗是个无底洞,而且会直接影响和黄收购的推进。

  但红磡那块地潜力巨大,放弃实在可惜。

  更重要的是,如果此时示弱退出,外界会怎么看长江实业?

  会不会让人觉得长实连一个年轻后生都斗不过?

  对长实的声誉和未来其他并购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天水围项目,华润突然提速,态度坚决。

  如果长实不跟,华润真有可能引入其他投资者,那长实前期投入和未来可能获得的巨大利益就泡汤了。

  而且,拒绝出资也会影响和华润的关系,这同样不利于长远发展。

  两难。

  他需要找到一个破局点,一个能以较小代价稳住局面,甚至反客为主的方法。

  或许……可以从陈秉文身上找到突破口?

  陈秉文的根基在食品饮料,他的资金链难道就真的毫无压力?

  他收购青州英坭坭的钱是哪里来的?

  会不会也是高杠杆?

  一个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形。

  他拿起内线电话,按下通话键:“小莲,进来一下。”

  洪小莲很快进来。

  “安排人,仔细查清楚陈秉文和糖心资本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他们收购青州英坭坭股份的资金来源,有没有使用高杠杆,杠杆比例多大,质押物是什么。要快,要隐秘。”

  “明白,李生。”洪小莲记下。

  李家成沉吟一下,接着说道:“联系几家和我们关系好的财经报纸和股评人,放点风声出去。

  内容嘛.就说陈记食品公司激进扩张,杠杆过高,可能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提醒投资者注意相关板块风险。

  措辞要模糊,但指向性要能让圈内人猜到是在说谁。”

  洪小莲立刻领会:“好的,李生。我会处理好尺度。”

  “去吧。”李家成挥挥手。

  不管成不成,给陈秉文施加点舆论压力,打击市场对其的信心,或许能增加他在资金面上的压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最新章节,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