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磊将爷爷的骨灰安葬在父亲旁边,作为儿子应该给父亲尽孝,父亲应该给爷爷尽孝。
坟前放着几瓶酒,都是父亲和爷爷爱喝的。
“爸,我回来了。”
余磊敬上一杯酒,“奶奶也安顿好了,她腿脚不利索,我思来想去,还是没带她来。儿子有了工作,也赚到了钱…”
这一下子,关于父亲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让他沉浸其中,思绪飘回到了小时候。
父亲已经走了二十多年了,他的坟就静静地卧在村头那片老坟地里。
父亲余茂林的音容笑貌,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仿佛就在他的眼前。
父亲这一生,就没清闲过。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早早地起了床,摸黑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休息。家里的大事小情,村里的农电活,地里的庄稼活,都被他一肩扛了起来。
他穿的衣服,总是洗得发白,补丁摞着补丁,但他从来没嫌弃过,总是说“能穿就行”。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电工,心地善良得像一汪清泉。
他为人憨厚,能容人,跟邻里之间从来没红过脸。村里哪家有个难处,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家里有点什么稀罕物件,他也总是先想着别人。记得有一回,村里的张大爷家孩子生病,急需用钱,父亲二话不说,把家里准备买种子的钱都拿了出去,还安慰张大爷别着急,钱的事儿慢慢想办法。
母亲集市外出卖菜,家里都靠着父亲。集市离村里很远。大概十来里地,那时候山里的路还没有修通,都要靠着母亲两个肩膀扛着去卖菜。
母亲不在,父亲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那时候,家家都穷,谁家也不比别人家多一口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父亲总能变着花样给我们弄吃的。
他炒的青菜,虽然没有什么名贵的调料,却香得让人直流口水。到了农忙时节,一家人忙了一天,累得不行,父亲就会熬上一大锅白米粥,再烙上几张饼,配上自家腌的咸菜,那顿饭吃得格外香。
吃饭的时候,总是要等母亲回来,一大家子围坐在桌前,父亲总是最后一个动筷子。
他会把好吃的都往我们碗里夹,看着我们吃得开心,他的脸上就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等我们都吃饱了,他才开始吃剩下的饭菜。有时候,饭菜不够了,他就随便扒拉两口,说自己不饿。
过年的时候,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他要跟着母亲一起去镇里集市卖货,采购年货。
回来后还要杀猪宰羊,准备年饭。贴春联、挂灯笼,把家里布置得红红火火的。
他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看着我们在院子里放鞭炮,他比我们还高兴。
他会带着我们一起包饺子,教我们怎么擀面皮、怎么包馅。
父亲包的饺子,形状又好看,味道又鲜美,简直“幸福杀”。
那时候,农村的生活条件很差,一年四季都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
家里那口烧柴火的大铁锅,又大又沉,可父亲总是轻松地端来端去。
“多吃点。”
“磊儿,长身体,多吃点。”
父亲不晓得从哪里弄来的新鲜蔬菜,总是管够、管饱,没有牛奶,就委托亲戚朋友从省城带回来,奶片、奶糕。
现在想想,父亲村里的农电工哪来哪来那么多人情世故?都是帮东家,忙西家,村里到处张罗,干活,挣回来的人缘和人情。
村里头,大家都认可你,心里有你。
而父亲做这些就是为了这个家。
或许,这就是对家庭的爱和责任赋予他的力量吧。
父亲为人老实厚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地里干不动了,农活的事他来干。
地里的庄稼种什么、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割,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虽然他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总是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农村,过上好日子。
村里到县城远,有几户人家人不多,住在山顶,路不通,电不通,他就天天跑县里电业局,一个编外人员,为了给村里通电,给县局电工技术大比武,挣荣誉,县里才帮着家家通电。
如今,父亲的坟就在村边,一个小小的土包,周围长满了野草。余磊清理了杂草,安葬了爷爷,愿在遥远的天空,爷俩不寂寞,聊聊天说说话。
如今,余磊已经快三十岁了,这个年纪父亲,爷爷都有了小家,有了孩子,他已经二十多年没见叫过“爸爸”了,也许,这一辈子也不会有人叫他“爸爸”。
他现在有能力让家家都通上电,用上电,等哪天他干不动了,退休了,他就会回到村里,挨着两个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他再叫爸爸,爷爷,他们就能听见了。
“爸爸,我要走了。”不会喝酒的余磊在敬了一杯,撒了两杯在坟头前,烧了一些纸,希望那边他们够话。
“等我挣钱了,给家里修大房子…带着奶奶…”说到这,余磊没忍住,一个大男人流泪了,“带着奶奶去国内游,去香港、去澳门,去台湾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晓得父亲喜好这些,他常常吹牛自己去过省城南宁,去过柳州,还去过长沙,等儿子长大,就一家三口坐着火车去长沙。
现在,余磊要走了。
啥时候,还能回来,他也说不清。
再见了,大村村。
余磊背着包坐上班车,他要去柳州火车站转车回北海。
空气的海腥味回来了。
北海位于广西北部湾核心区,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广西三个沿海城市,有着优良的海域资源。
一下车,北海站立面焕然一新,它完成了升级改造。
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建筑造型——“鱼贝珍珠·帆海相映”。
北海站房主楼像个船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就是寓意。
同时,高架桥支柱呼应着船舷,船帆、船舷暗示迎风启航,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余磊站在主楼前,看着天空,“希望”,“梦想”。
坟前放着几瓶酒,都是父亲和爷爷爱喝的。
“爸,我回来了。”
余磊敬上一杯酒,“奶奶也安顿好了,她腿脚不利索,我思来想去,还是没带她来。儿子有了工作,也赚到了钱…”
这一下子,关于父亲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让他沉浸其中,思绪飘回到了小时候。
父亲已经走了二十多年了,他的坟就静静地卧在村头那片老坟地里。
父亲余茂林的音容笑貌,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仿佛就在他的眼前。
父亲这一生,就没清闲过。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早早地起了床,摸黑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休息。家里的大事小情,村里的农电活,地里的庄稼活,都被他一肩扛了起来。
他穿的衣服,总是洗得发白,补丁摞着补丁,但他从来没嫌弃过,总是说“能穿就行”。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电工,心地善良得像一汪清泉。
他为人憨厚,能容人,跟邻里之间从来没红过脸。村里哪家有个难处,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家里有点什么稀罕物件,他也总是先想着别人。记得有一回,村里的张大爷家孩子生病,急需用钱,父亲二话不说,把家里准备买种子的钱都拿了出去,还安慰张大爷别着急,钱的事儿慢慢想办法。
母亲集市外出卖菜,家里都靠着父亲。集市离村里很远。大概十来里地,那时候山里的路还没有修通,都要靠着母亲两个肩膀扛着去卖菜。
母亲不在,父亲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那时候,家家都穷,谁家也不比别人家多一口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父亲总能变着花样给我们弄吃的。
他炒的青菜,虽然没有什么名贵的调料,却香得让人直流口水。到了农忙时节,一家人忙了一天,累得不行,父亲就会熬上一大锅白米粥,再烙上几张饼,配上自家腌的咸菜,那顿饭吃得格外香。
吃饭的时候,总是要等母亲回来,一大家子围坐在桌前,父亲总是最后一个动筷子。
他会把好吃的都往我们碗里夹,看着我们吃得开心,他的脸上就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等我们都吃饱了,他才开始吃剩下的饭菜。有时候,饭菜不够了,他就随便扒拉两口,说自己不饿。
过年的时候,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他要跟着母亲一起去镇里集市卖货,采购年货。
回来后还要杀猪宰羊,准备年饭。贴春联、挂灯笼,把家里布置得红红火火的。
他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看着我们在院子里放鞭炮,他比我们还高兴。
他会带着我们一起包饺子,教我们怎么擀面皮、怎么包馅。
父亲包的饺子,形状又好看,味道又鲜美,简直“幸福杀”。
那时候,农村的生活条件很差,一年四季都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
家里那口烧柴火的大铁锅,又大又沉,可父亲总是轻松地端来端去。
“多吃点。”
“磊儿,长身体,多吃点。”
父亲不晓得从哪里弄来的新鲜蔬菜,总是管够、管饱,没有牛奶,就委托亲戚朋友从省城带回来,奶片、奶糕。
现在想想,父亲村里的农电工哪来哪来那么多人情世故?都是帮东家,忙西家,村里到处张罗,干活,挣回来的人缘和人情。
村里头,大家都认可你,心里有你。
而父亲做这些就是为了这个家。
或许,这就是对家庭的爱和责任赋予他的力量吧。
父亲为人老实厚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地里干不动了,农活的事他来干。
地里的庄稼种什么、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割,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虽然他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总是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农村,过上好日子。
村里到县城远,有几户人家人不多,住在山顶,路不通,电不通,他就天天跑县里电业局,一个编外人员,为了给村里通电,给县局电工技术大比武,挣荣誉,县里才帮着家家通电。
如今,父亲的坟就在村边,一个小小的土包,周围长满了野草。余磊清理了杂草,安葬了爷爷,愿在遥远的天空,爷俩不寂寞,聊聊天说说话。
如今,余磊已经快三十岁了,这个年纪父亲,爷爷都有了小家,有了孩子,他已经二十多年没见叫过“爸爸”了,也许,这一辈子也不会有人叫他“爸爸”。
他现在有能力让家家都通上电,用上电,等哪天他干不动了,退休了,他就会回到村里,挨着两个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他再叫爸爸,爷爷,他们就能听见了。
“爸爸,我要走了。”不会喝酒的余磊在敬了一杯,撒了两杯在坟头前,烧了一些纸,希望那边他们够话。
“等我挣钱了,给家里修大房子…带着奶奶…”说到这,余磊没忍住,一个大男人流泪了,“带着奶奶去国内游,去香港、去澳门,去台湾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晓得父亲喜好这些,他常常吹牛自己去过省城南宁,去过柳州,还去过长沙,等儿子长大,就一家三口坐着火车去长沙。
现在,余磊要走了。
啥时候,还能回来,他也说不清。
再见了,大村村。
余磊背着包坐上班车,他要去柳州火车站转车回北海。
空气的海腥味回来了。
北海位于广西北部湾核心区,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广西三个沿海城市,有着优良的海域资源。
一下车,北海站立面焕然一新,它完成了升级改造。
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建筑造型——“鱼贝珍珠·帆海相映”。
北海站房主楼像个船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就是寓意。
同时,高架桥支柱呼应着船舷,船帆、船舷暗示迎风启航,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余磊站在主楼前,看着天空,“希望”,“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