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州城的黄昏总是带着几分诡谲。林夏站在瓮城之外,望着夕阳将青灰色的城墙染成血红色,耳畔回荡着城门口官兵的喝问:“进城者,可带铁器?”
她下意识地握紧腰间的刀柄。那是一把半旧的雁翎刀,刀鞘缠着褪色的青布,唯有刀柄处露出半截暗红的丝绦,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三年前,父亲留下这把刀和一句 “去沂州找陈墨” 后便音信全无,今日她终于站在了这座传说中的古城门前。
“姑娘,要进城便快些,城门要关了!” 守门的百户不耐烦地催促。林夏深吸一口气,松开刀柄,从袖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路引。那是她在兖州府花了十两银子买来的,上面赫然写着 “陈墨” 二字。
穿过瓮城时,林夏注意到城门内侧刻着一行小字:“抽刀断水水更流”。字迹斑驳,却仍能看出是用利器刻就。她心中一凛,想起父亲临终前反复念叨的这句话,仿佛预示着某种宿命。
城内的街巷错综复杂,青石板路上挤满了收摊的商贩。林夏按着路引上的地址寻找陈墨的住处,却在转过街角时被一群黑衣人拦住去路。为首的汉子手持朴刀,冷笑道:“把刀留下,饶你不死。”
林夏后退半步,右手按在刀柄上。她自幼随父亲习武,却从未真正与人交手。此时她才发现,父亲留下的这把雁翎刀比寻常兵器沉重许多,刀鞘上隐约有血渍渗入的痕迹。
“姑娘,我劝你识相些。” 汉子逼近两步,刀锋在暮色中泛着寒光,“断水刀的传说,可不是闹着玩的。”
林夏心中一惊。断水刀?这正是父亲临终前提到的刀名。难道这把雁翎刀就是传说中的断水刀?她来不及细想,本能地拔刀出鞘。一道寒光闪过,汉子的朴刀竟被齐齐斩断!
众人哗然,林夏也愣住了。这把看似普通的雁翎刀,竟真的能斩断流水般的兵器。她想起父亲常说的话:“这把刀能断万物,却断不了人心。”
“追!” 汉子大喊一声,带着手下追来。林夏转身就跑,却在巷口撞上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对方伸手一拉,将她拽进旁边的茶馆。
“嘘 ——” 年轻人竖起食指,示意她噤声。林夏这才看清他的模样:一袭青衫,腰间挂着一枚羊脂玉佩,面容俊朗却带着几分病容。
茶馆内烟雾缭绕,说书人正讲到精彩处:“话说那断水刀现世之日,便是沂州城血流成河之时......” 林夏心中一紧,偷偷望向窗外。黑衣人已经追过巷口,并未发现他们。
“多谢公子相救。” 林夏低声道谢。年轻人微微一笑:“在下沈砚秋,姑娘可是来寻陈墨的?”
林夏惊讶地看着他:“你如何知道?”
沈砚秋指了指她腰间的刀:“这把断水刀,在沂州城可是个烫手山芋。陈墨若是还活着,怕是早就被人杀了。”
沈砚秋带林夏来到城南的一处小院。院门虚掩,院内杂草丛生,显然久无人居。“这就是陈墨的住处。” 沈砚秋说,“半年前,他突然失踪了。”
林夏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屋内陈设简陋,唯有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画中瀑布飞泻,题着 “抽刀断水水长流” 七个大字。她心中一动,取下画轴,发现背后藏着一张泛黄的信纸。
信纸上字迹潦草,写着:“断水刀重现,沂州府必乱。速将刀送往琅琊山......” 落款是陈墨的名字,日期正是三年前父亲失踪的那一天。
“琅琊山?” 沈砚秋皱眉道,“那里是沂州府的禁地,寻常人进不去。”
林夏握紧信纸,心中愈发困惑。父亲和陈墨究竟在谋划什么?断水刀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姑娘,” 沈砚秋忽然正色道,“实不相瞒,我父亲曾是沂州府的通判,三年前因调查盐税案被人杀害。我怀疑,这一切都与断水刀有关。”
林夏惊讶地看着他:“你父亲是沈通判?” 她想起父亲生前曾提到过这个名字,“我父亲临终前说,陈墨是他的生死之交,而沈通判是他们的盟友。”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看来,父亲、陈墨和沈通判三人之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必须找到琅琊山的入口。” 沈砚秋说,“或许那里藏着解开一切的钥匙。”
林夏点头,将断水刀重新系在腰间。她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而唯一的出路,就是揭开断水刀的真相。
第四章 夜探府衙
深夜,林夏和沈砚秋潜入沂州府衙。他们躲在阴影中,看着知府大人与盐商头目密谈。
“陈墨已经死了,断水刀在谁手里?” 盐商头目低声问。
知府冷笑一声:“还能有谁?林远山的女儿,林夏。”
林夏心中一凛,握紧了刀柄。原来父亲的死并非意外,而是有人蓄意谋杀。
“大人,那断水刀......” 盐商头目欲言又止。
知府摆摆手:“断水刀的传说不过是个幌子,真正重要的是琅琊山的宝藏。只要拿到宝藏图,我们就能掌控整个沂州府。”
林夏和沈砚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原来,断水刀的传说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异响。守卫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大喊:“有刺客!”
林夏和沈砚秋转身就跑,却被官兵包围。林夏拔出断水刀,寒光闪过,数名官兵的兵器被斩断。沈砚秋趁机甩出腰间的羊脂玉佩,玉佩在空中炸开,散发出浓烈的烟雾。
“快走!” 沈砚秋拉着林夏的手,冲进夜色中。他们在巷弄中穿梭,终于摆脱了追兵。
“他们要的是琅琊山的宝藏图。” 沈砚秋气喘吁吁地说,“我父亲生前曾提到过,琅琊山藏着前朝的宝藏,而断水刀是开启宝藏的钥匙。”
林夏皱眉道:“可是陈墨的信里说,要将刀送往琅琊山。难道宝藏图在琅琊山内?”
沈砚秋点头:“很有可能。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琅琊山的入口,否则宝藏图落入知府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在一位老猎户的指引下,林夏和沈砚秋找到了琅琊山的入口。那是一个隐藏在瀑布后的洞穴,洞口刻着 “抽刀断水水长流” 七个大字。
林夏深吸一口气,握紧断水刀,走进洞穴。洞内寒气逼人,石壁上刻满了古老的文字。沈砚秋点燃火把,照亮了洞内的景象。
“看!” 沈砚秋指着前方,“那是宝藏图!”
在洞穴深处,一幅巨大的壁画展现在他们面前。壁画上描绘着一位将军手持断水刀,站在宝藏堆前。将军的面容与林夏有几分相似,而宝藏堆中隐约可见一块玉佩,与沈砚秋腰间的羊脂玉佩极为相似。
“这是我的先祖。” 林夏喃喃自语,“看来我们两家世代守护着这个秘密。”
沈砚秋点头:“我父亲曾说,沈家和林家是世交,共同守护着琅琊山的宝藏。如今宝藏图现世,我们必须阻止知府的阴谋。”
就在这时,洞穴外传来脚步声。林夏和沈砚秋迅速躲到巨石后,只见知府和盐商头目带着一群手下走了进来。
“终于找到了。” 知府贪婪地看着壁画,“只要拿到宝藏图,整个沂州府都是我的!”
盐商头目谄媚道:“大人,我们这就动手吧。”
知府摇头:“不急。开启宝藏需要断水刀和玉佩,缺一不可。林夏和沈砚秋手里应该有这两样东西。”
林夏和沈砚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他们知道,必须保护好断水刀和玉佩,绝不能让宝藏落入恶人之手。
林夏和沈砚秋回到沂州城,制定了一个计划。他们决定在沂州府衙前揭露知府的阴谋,还沂州城一片清明。
这一天,沂州府衙前人山人海。林夏手持断水刀,站在台阶上,大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沂州知府勾结盐商,贪污盐税,还妄图夺取琅琊山的宝藏!”
众人哗然,知府脸色铁青:“你休要血口喷人!”
沈砚秋站出来,出示了父亲留下的证据:“这是我父亲生前收集的账本,上面清楚记录了知府贪污的事实。”
盐商头目见状,拔刀冲向林夏。林夏冷笑一声,挥刀斩断对方的兵器,反手将其制服。
“断水刀在此,谁也别想动!” 林夏大喝一声,刀锋直指知府。
知府见势不妙,转身欲逃。沈砚秋甩出腰间的玉佩,玉佩在空中炸开,露出了隐藏的机关。地面突然裂开,露出一个密室,里面堆满了金银财宝。
“这就是琅琊山的宝藏。” 林夏说,“现在,我宣布,这些宝藏将用于赈济沂州百姓,重建被洪水冲毁的村庄。”
众人欢呼雀跃,知府和盐商头目被官兵带走。林夏和沈砚秋相视一笑,终于完成了父辈的遗愿。
断水刀的传说仍在沂州城流传,但人们都知道,真正的英雄是林夏和沈砚秋。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斩断了沂州城的黑暗,还百姓一片光明。
林夏站在沂州城墙上,望着远处的琅琊山。她知道,断水刀的使命尚未结束,但至少此刻,沂州城是安宁的。
“抽刀断水水长流。” 沈砚秋轻声念道,“或许,真正的断水刀,是斩断人心的贪欲。”
林夏微笑道:“或许吧。但至少,我们做到了。”
夕阳下,两人的身影渐渐远去,只留下断水刀的寒光,在风中闪烁。
沂州府衙的朱漆大门被暴雨冲刷得发亮,林夏踩着积水站在石阶下时,檐角坠落的水珠正砸在断水刀的铜环上。三日前知府被押往济南府的消息还贴在照壁上,如今已被孩童们撕扯得只剩半截纸角,露出墙基处青苔斑驳的 “明镜高悬” 石刻。
“姑娘要打尖还是住店?” 悦来客栈的店小二用抹布擦着桌面,眼角余光却瞟着她腰间的刀。那青布缠裹的刀鞘在潮湿的空气里泛出深色水痕,像极了三日前盐商宅邸前流淌的血。
林夏拣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下,指尖叩着桌面:“一间上房,再要碟茴香豆。” 雨丝斜斜地打在窗纸上,将街对面的绸缎庄晕成一片模糊的水红色。她瞥见账房先生正低头拨着算盘,手指在 “柒” 字档位上反复停顿,仿佛在盘算什么。
暮色渐浓时,沈砚秋披着蓑衣推门而入。他摘下斗笠,发梢滴落的水珠在青衫前襟洇出深色圆点:“知府的副手王推官正在查抄盐商宅邸,从地窖里搜出了这个。” 他将一张折叠的宣纸推过来,上面用朱砂画着幅残缺的舆图,边缘处盖着枚模糊的朱印,细看竟是漕运总督府的印鉴。
林夏指尖划过舆图上的河道:“这是大运河的支流,标注的码头都在沂州境内。” 她忽然想起父亲书房里那幅被虫蛀的旧图,边角处同样有个月牙形的墨渍,“王推官是什么来头?”
“三年前从京城调来的,据说跟刑部尚书沾亲带故。” 沈砚秋压低声音,“我在府衙当差的旧友说,此人昨夜去了城西的龙王庙,与个穿蟒纹靴的人密谈了半个时辰。”
雨夜里的龙王庙飘着若有若无的檀香。林夏蹲在戏台的横梁上,看着王推官将一个锦盒递给角落里的黑衣人。闪电划破夜空的刹那,她看清那人腰间的令牌 —— 银质的鲤鱼衔珠纹,是御前侍卫的信物。
“断水刀呢?” 黑衣人声音嘶哑,像被砂纸磨过的铁器。
“那丫头片子藏得严实,不过沈砚秋那小子常去城南的活字印刷坊。” 王推官的声音带着谄媚,“下官已经安排好了,三日后的漕运大典上,定能让他们自投罗网。”
锦盒打开的瞬间,林夏借着雷光看见里面的物事 —— 枚青铜虎符,半边刻着 “沂” 字,边缘还留着新鲜的凿痕。她忽然想起父亲失踪前修补的那只青铜酒樽,底座内侧也有相同的虎纹。
城南印刷坊的掌柜是个独眼老头,左手总戴着只铁皮护腕。林夏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时,他正用刻刀在梨木活字上凿着什么,木屑在晨光里簌簌飘落。
“要印什么?” 老头头也不抬,护腕上的铁锈蹭在字盘上,留下暗红的痕迹。
她下意识地握紧腰间的刀柄。那是一把半旧的雁翎刀,刀鞘缠着褪色的青布,唯有刀柄处露出半截暗红的丝绦,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三年前,父亲留下这把刀和一句 “去沂州找陈墨” 后便音信全无,今日她终于站在了这座传说中的古城门前。
“姑娘,要进城便快些,城门要关了!” 守门的百户不耐烦地催促。林夏深吸一口气,松开刀柄,从袖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路引。那是她在兖州府花了十两银子买来的,上面赫然写着 “陈墨” 二字。
穿过瓮城时,林夏注意到城门内侧刻着一行小字:“抽刀断水水更流”。字迹斑驳,却仍能看出是用利器刻就。她心中一凛,想起父亲临终前反复念叨的这句话,仿佛预示着某种宿命。
城内的街巷错综复杂,青石板路上挤满了收摊的商贩。林夏按着路引上的地址寻找陈墨的住处,却在转过街角时被一群黑衣人拦住去路。为首的汉子手持朴刀,冷笑道:“把刀留下,饶你不死。”
林夏后退半步,右手按在刀柄上。她自幼随父亲习武,却从未真正与人交手。此时她才发现,父亲留下的这把雁翎刀比寻常兵器沉重许多,刀鞘上隐约有血渍渗入的痕迹。
“姑娘,我劝你识相些。” 汉子逼近两步,刀锋在暮色中泛着寒光,“断水刀的传说,可不是闹着玩的。”
林夏心中一惊。断水刀?这正是父亲临终前提到的刀名。难道这把雁翎刀就是传说中的断水刀?她来不及细想,本能地拔刀出鞘。一道寒光闪过,汉子的朴刀竟被齐齐斩断!
众人哗然,林夏也愣住了。这把看似普通的雁翎刀,竟真的能斩断流水般的兵器。她想起父亲常说的话:“这把刀能断万物,却断不了人心。”
“追!” 汉子大喊一声,带着手下追来。林夏转身就跑,却在巷口撞上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对方伸手一拉,将她拽进旁边的茶馆。
“嘘 ——” 年轻人竖起食指,示意她噤声。林夏这才看清他的模样:一袭青衫,腰间挂着一枚羊脂玉佩,面容俊朗却带着几分病容。
茶馆内烟雾缭绕,说书人正讲到精彩处:“话说那断水刀现世之日,便是沂州城血流成河之时......” 林夏心中一紧,偷偷望向窗外。黑衣人已经追过巷口,并未发现他们。
“多谢公子相救。” 林夏低声道谢。年轻人微微一笑:“在下沈砚秋,姑娘可是来寻陈墨的?”
林夏惊讶地看着他:“你如何知道?”
沈砚秋指了指她腰间的刀:“这把断水刀,在沂州城可是个烫手山芋。陈墨若是还活着,怕是早就被人杀了。”
沈砚秋带林夏来到城南的一处小院。院门虚掩,院内杂草丛生,显然久无人居。“这就是陈墨的住处。” 沈砚秋说,“半年前,他突然失踪了。”
林夏推开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屋内陈设简陋,唯有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画中瀑布飞泻,题着 “抽刀断水水长流” 七个大字。她心中一动,取下画轴,发现背后藏着一张泛黄的信纸。
信纸上字迹潦草,写着:“断水刀重现,沂州府必乱。速将刀送往琅琊山......” 落款是陈墨的名字,日期正是三年前父亲失踪的那一天。
“琅琊山?” 沈砚秋皱眉道,“那里是沂州府的禁地,寻常人进不去。”
林夏握紧信纸,心中愈发困惑。父亲和陈墨究竟在谋划什么?断水刀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姑娘,” 沈砚秋忽然正色道,“实不相瞒,我父亲曾是沂州府的通判,三年前因调查盐税案被人杀害。我怀疑,这一切都与断水刀有关。”
林夏惊讶地看着他:“你父亲是沈通判?” 她想起父亲生前曾提到过这个名字,“我父亲临终前说,陈墨是他的生死之交,而沈通判是他们的盟友。”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看来,父亲、陈墨和沈通判三人之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必须找到琅琊山的入口。” 沈砚秋说,“或许那里藏着解开一切的钥匙。”
林夏点头,将断水刀重新系在腰间。她知道,自己已经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而唯一的出路,就是揭开断水刀的真相。
第四章 夜探府衙
深夜,林夏和沈砚秋潜入沂州府衙。他们躲在阴影中,看着知府大人与盐商头目密谈。
“陈墨已经死了,断水刀在谁手里?” 盐商头目低声问。
知府冷笑一声:“还能有谁?林远山的女儿,林夏。”
林夏心中一凛,握紧了刀柄。原来父亲的死并非意外,而是有人蓄意谋杀。
“大人,那断水刀......” 盐商头目欲言又止。
知府摆摆手:“断水刀的传说不过是个幌子,真正重要的是琅琊山的宝藏。只要拿到宝藏图,我们就能掌控整个沂州府。”
林夏和沈砚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原来,断水刀的传说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异响。守卫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大喊:“有刺客!”
林夏和沈砚秋转身就跑,却被官兵包围。林夏拔出断水刀,寒光闪过,数名官兵的兵器被斩断。沈砚秋趁机甩出腰间的羊脂玉佩,玉佩在空中炸开,散发出浓烈的烟雾。
“快走!” 沈砚秋拉着林夏的手,冲进夜色中。他们在巷弄中穿梭,终于摆脱了追兵。
“他们要的是琅琊山的宝藏图。” 沈砚秋气喘吁吁地说,“我父亲生前曾提到过,琅琊山藏着前朝的宝藏,而断水刀是开启宝藏的钥匙。”
林夏皱眉道:“可是陈墨的信里说,要将刀送往琅琊山。难道宝藏图在琅琊山内?”
沈砚秋点头:“很有可能。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琅琊山的入口,否则宝藏图落入知府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在一位老猎户的指引下,林夏和沈砚秋找到了琅琊山的入口。那是一个隐藏在瀑布后的洞穴,洞口刻着 “抽刀断水水长流” 七个大字。
林夏深吸一口气,握紧断水刀,走进洞穴。洞内寒气逼人,石壁上刻满了古老的文字。沈砚秋点燃火把,照亮了洞内的景象。
“看!” 沈砚秋指着前方,“那是宝藏图!”
在洞穴深处,一幅巨大的壁画展现在他们面前。壁画上描绘着一位将军手持断水刀,站在宝藏堆前。将军的面容与林夏有几分相似,而宝藏堆中隐约可见一块玉佩,与沈砚秋腰间的羊脂玉佩极为相似。
“这是我的先祖。” 林夏喃喃自语,“看来我们两家世代守护着这个秘密。”
沈砚秋点头:“我父亲曾说,沈家和林家是世交,共同守护着琅琊山的宝藏。如今宝藏图现世,我们必须阻止知府的阴谋。”
就在这时,洞穴外传来脚步声。林夏和沈砚秋迅速躲到巨石后,只见知府和盐商头目带着一群手下走了进来。
“终于找到了。” 知府贪婪地看着壁画,“只要拿到宝藏图,整个沂州府都是我的!”
盐商头目谄媚道:“大人,我们这就动手吧。”
知府摇头:“不急。开启宝藏需要断水刀和玉佩,缺一不可。林夏和沈砚秋手里应该有这两样东西。”
林夏和沈砚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他们知道,必须保护好断水刀和玉佩,绝不能让宝藏落入恶人之手。
林夏和沈砚秋回到沂州城,制定了一个计划。他们决定在沂州府衙前揭露知府的阴谋,还沂州城一片清明。
这一天,沂州府衙前人山人海。林夏手持断水刀,站在台阶上,大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沂州知府勾结盐商,贪污盐税,还妄图夺取琅琊山的宝藏!”
众人哗然,知府脸色铁青:“你休要血口喷人!”
沈砚秋站出来,出示了父亲留下的证据:“这是我父亲生前收集的账本,上面清楚记录了知府贪污的事实。”
盐商头目见状,拔刀冲向林夏。林夏冷笑一声,挥刀斩断对方的兵器,反手将其制服。
“断水刀在此,谁也别想动!” 林夏大喝一声,刀锋直指知府。
知府见势不妙,转身欲逃。沈砚秋甩出腰间的玉佩,玉佩在空中炸开,露出了隐藏的机关。地面突然裂开,露出一个密室,里面堆满了金银财宝。
“这就是琅琊山的宝藏。” 林夏说,“现在,我宣布,这些宝藏将用于赈济沂州百姓,重建被洪水冲毁的村庄。”
众人欢呼雀跃,知府和盐商头目被官兵带走。林夏和沈砚秋相视一笑,终于完成了父辈的遗愿。
断水刀的传说仍在沂州城流传,但人们都知道,真正的英雄是林夏和沈砚秋。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斩断了沂州城的黑暗,还百姓一片光明。
林夏站在沂州城墙上,望着远处的琅琊山。她知道,断水刀的使命尚未结束,但至少此刻,沂州城是安宁的。
“抽刀断水水长流。” 沈砚秋轻声念道,“或许,真正的断水刀,是斩断人心的贪欲。”
林夏微笑道:“或许吧。但至少,我们做到了。”
夕阳下,两人的身影渐渐远去,只留下断水刀的寒光,在风中闪烁。
沂州府衙的朱漆大门被暴雨冲刷得发亮,林夏踩着积水站在石阶下时,檐角坠落的水珠正砸在断水刀的铜环上。三日前知府被押往济南府的消息还贴在照壁上,如今已被孩童们撕扯得只剩半截纸角,露出墙基处青苔斑驳的 “明镜高悬” 石刻。
“姑娘要打尖还是住店?” 悦来客栈的店小二用抹布擦着桌面,眼角余光却瞟着她腰间的刀。那青布缠裹的刀鞘在潮湿的空气里泛出深色水痕,像极了三日前盐商宅邸前流淌的血。
林夏拣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下,指尖叩着桌面:“一间上房,再要碟茴香豆。” 雨丝斜斜地打在窗纸上,将街对面的绸缎庄晕成一片模糊的水红色。她瞥见账房先生正低头拨着算盘,手指在 “柒” 字档位上反复停顿,仿佛在盘算什么。
暮色渐浓时,沈砚秋披着蓑衣推门而入。他摘下斗笠,发梢滴落的水珠在青衫前襟洇出深色圆点:“知府的副手王推官正在查抄盐商宅邸,从地窖里搜出了这个。” 他将一张折叠的宣纸推过来,上面用朱砂画着幅残缺的舆图,边缘处盖着枚模糊的朱印,细看竟是漕运总督府的印鉴。
林夏指尖划过舆图上的河道:“这是大运河的支流,标注的码头都在沂州境内。” 她忽然想起父亲书房里那幅被虫蛀的旧图,边角处同样有个月牙形的墨渍,“王推官是什么来头?”
“三年前从京城调来的,据说跟刑部尚书沾亲带故。” 沈砚秋压低声音,“我在府衙当差的旧友说,此人昨夜去了城西的龙王庙,与个穿蟒纹靴的人密谈了半个时辰。”
雨夜里的龙王庙飘着若有若无的檀香。林夏蹲在戏台的横梁上,看着王推官将一个锦盒递给角落里的黑衣人。闪电划破夜空的刹那,她看清那人腰间的令牌 —— 银质的鲤鱼衔珠纹,是御前侍卫的信物。
“断水刀呢?” 黑衣人声音嘶哑,像被砂纸磨过的铁器。
“那丫头片子藏得严实,不过沈砚秋那小子常去城南的活字印刷坊。” 王推官的声音带着谄媚,“下官已经安排好了,三日后的漕运大典上,定能让他们自投罗网。”
锦盒打开的瞬间,林夏借着雷光看见里面的物事 —— 枚青铜虎符,半边刻着 “沂” 字,边缘还留着新鲜的凿痕。她忽然想起父亲失踪前修补的那只青铜酒樽,底座内侧也有相同的虎纹。
城南印刷坊的掌柜是个独眼老头,左手总戴着只铁皮护腕。林夏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时,他正用刻刀在梨木活字上凿着什么,木屑在晨光里簌簌飘落。
“要印什么?” 老头头也不抬,护腕上的铁锈蹭在字盘上,留下暗红的痕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最新章节,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最新章节,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