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不敢怠慢,小跑着将电报呈上。

  高时明接过信封,快步走到书架旁,取下厚厚的码书,一一对照翻译。

  发报人:甲甲丁巳(大同总兵马世龙专属编号)

  发报时间:乙丙丁庚(天启七年十月六日卯时)

  收报人:甲甲甲甲(大明至尊无敌永昌大帝本帝)

  发报内容:甲丁巳丙,子寅丁卯……

  高时明翻动着密码本,口中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加密的内容翻译出来:

  “集宁海子……之战……虎酋……或胜……则……终战……或……在……青城……臣……请……战于……青城。”

  翻译完毕,高时明又仔细核对了一遍,才抬起头,复述道:

  “陛下,大同总兵马世龙电报:集宁海子之战,虎酋或胜,则终战或在青城,臣请战于青城!”

  朱由检没有说话,快步走到殿中巨大舆图之前。

  他的目光,迅速在纷繁复杂的地图上锁定了几个关键的地点。

  (附此战概要地图,双方调兵,即将战于集宁海子,马世龙预判林丹汗会赢,然后顺势捅到呼和浩特处。他想不在集宁海子打,而在青城,即呼和浩特打。)

  青城在左,集宁海子在右、大同镇在下。

  三地恰好是一个三角形,不过集宁海子-大同这边略短,青城-大同这边略长。

  青城,亦称召城、板升城,明廷赐名归化城。

  青城是指其用青砖筑城,召城是指其周围遍布藏传佛教的召庙,板升城指其采用木板夹土夯筑工艺,归化城则是明朝赐予的名称。

  但无论如何都好,他现在就是蒙古右翼土默特部的王城。

  蒙古在河套地区,招徕汉人耕作,然后大建佛寺所建成的一个聚集区。

  朱由检怀疑他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

  毕竟从山川地理来看,这里确实是蒙古草原中难得适合定居的地方。

  朱由检的脑子里乱糟糟的,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将这座城市的几个名字和其背后的含义都过了一遍。

  他旋即自嘲地笑了笑,将这些纷乱的思绪甩出脑海。

  对于马世龙这个人,朱由检在离京前曾与他有过一次深谈。

  但那次“面试”的效果,其实相当有限。

  彼时的朱由检,刚刚登基不久,虽然凭借着后世的知识在财税、人事、公文处理上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能力,但在军事上,他完全是个门外汉。

  战争?他懂个屁!

  他对这个时代战争的理解,基本都是在第三次日讲之后,才有时间慢慢积攒、学习而来的。

  选择马世龙,是当时他能做出的最优解。

  此人来自陕西卫所,武举人出身,称得上是文武兼备。

  尔后先任山西宣府游击,再任永平镇副总兵,蓟镇三屯营总兵,最后任辽东山海总兵。

  他一路走来,几乎与所有北方草原势力都打过交道。

  土默特、哈喇沁、朵颜、察哈尔……此战中牵扯的部落的名字,都曾出现在他的军旅生涯之中。

  也只有他,才有足够的人脉、威望和资历,去整合从辽东调来的满桂部、从京畿各镇抽调的骄兵悍将。

  至于史书上那场所谓的“柳河之败”,一场几百人规模的战斗,朱由检并没有放在心上。

  更何况那场战役处处透着诡异,水师失期不至,事后却无人受罚,里面的猫腻,恐怕比战场本身还要精彩。

  可……知道这些,又如何呢?

  马世龙手里有六千骑兵,但其中究竟有多少是能征善战的精锐,又有多少是滥竽充数的疲敝之师?他不知道!

  林丹汗与顺义王在集宁海子的大战,双方兵力几何?三万?五万?还是十万?他依然不知道!

  一片迷雾。

  这就是战争的真实面貌。

  现在,马世龙的请命就摆在眼前,他该如何抉择?

  否决他的请求,命令他立刻在集宁海子参战?与蒙古右翼的顺义王等部会师,合力围剿左翼的林丹汗?

  还是认可他的判断?

  坐视林丹汗击败甚至击溃顺义王,然后在顺义王退守青城后,再由明军以逸待劳,给予追击而来的林丹汗致命一击?

  前者,风险更低,大明可以与土默特部一同分享胜利的果实,但战后对于蒙古右翼的整合与控制,必然会大打折扣。

  后者,风险极高,却也伴随着极高的回报。一旦功成,大明将以救世主的姿态降临青城,顺势便可通过互市、入贡、封赏等一系列手段,将整个土默特部逐步攥在手心。

  如此一仗打赢,北边破局矣。

  再之后对林丹汗是拉是打,对后金在蒙古地区的试探,都将拥有充足的回旋余地。

  但……风险呢?

  青城能守多久?顺义王会不会一溃千里,最后演变成大明独力对抗林丹汗的局面?

  林丹汗是否已经察觉到了这六千明军骑兵的动向,并设下了陷阱?

  能打赢吗?打不赢又该如何收场?

  无数个问题纷至迭来,在朱由检的脑中不断盘旋。

  兵者,国之大事。

  所谓万全之策,不过是自欺欺人,真正的决断,往往只在毫厘之间。

  这是一场以无数士卒的血肉、以大明的国运为赌注的豪赌。而他,就是那个必须掷出骰子的赌徒。

  高时明走上前来,轻声道:

  “陛下,甲级电报,连发三封,后续两封电报也已校验过了,内容一致,并无偏差。”

  朱由检沉默着,仿佛没有听见。

  高时明又问道:

  “要不要等等三百里加急的公文?按距离后日应该就能送到,想必马都督会在公文中做出更详细的说明。”

  朱由检依旧不语。

  更详细的说明?他大概能猜到其中内容。

  无非是附上一些佐证信息,来解释他为何做出如此冒险的战略判断。

  但战机稍纵即逝,等公文送到,或许一切就已经太迟了。

  高时明见状,提出了另一个建议:

  “或者,召集内阁、六部九卿,一同议一议?”

  这一次,朱由检终于有了反应。

  他缓缓转过身,脸上紧绷的线条已经舒展开来,甚至还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议一议?”他轻声反问,“议到最后,注定是不会有结果的。人人发表意见,便是人人都不负责任。”

  “在这等大事上,本质能做决定的,只有朕一人而已!”

  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仿佛已经穿透了重重迷雾,看到了最终的结局。

  “拍电报吧。”

  朱由检看着高时明,一字一顿地说道。

  “朕与马世龙之物,唯有四字而已。”

  “放!手!去!做!”

  高时明不再多言,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拿起密码本,迅速将这四个字转译成仅有八个字符的电报码。

  随后,他拿着译好的电文,匆匆转身出殿,交给了门外焦急等待的瞭手。

  看着瞭手翻身上马,快速远去,朱由检这才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他摊开手掌,才发觉手心里已然全是黏腻的汗水。

  “妈的,肯定是这具身体的问题,老子前世什么场面没见过!”

  朱由检在心里暗骂一声,将那份紧张胡乱扣在了崇祯的头上。

  他重新整理好情绪,对着去而复返的高时明笑了笑,仿佛刚才那个关乎国运的决断只是随手批阅了一份寻常奏疏。

  “来吧,继续聊我们刚才的事。将南直隶起复的各官浮本递上来,朕要仔细看看。”

  ……

  承天门城楼前,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一名背负着令旗的瞭手自西苑飞驰而来,他将手中的信报用力丢上高高的木台,用尽全身力气高喊道:

  “特级电报!五道连发!”

  木台上的瞭手不敢有丝毫怠慢,一把接住信报,转身便举起手中的红色令旗,用力挥舞起来。

  自京师承天门起,沿着一条看不见的线路向西延伸。

  六百七十四里地,五十四座电台。

  一面面红旗,依次在晴空下招展。

  大明永昌帝君发出的第一道特级军情电报,正以超越时代的速度,向着大同飞驰而去。

  七个字符,一个时辰后即达!

  ——

  【叮~系统提示】

  【“扬威大漠”隐藏剧情,各项前置条件已完全满足,现剧情副本正式开启】

  【各位内测玩家,若欲参与此战,可前往大同镇,寻总兵马世龙报名参加】

  【本战风险较高,仅限武勋阶,正六品云骑尉以上玩家参与】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最新章节,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