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场的登机口与带青的指节
机场 T2 航站楼的登机口总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我攥着机场商店传单蹲在休息椅旁,看陈峰穿着藏蓝色机长制服走过。他的肩章缀着四道金杠,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袖口绣着 “星辰航空” 的银色徽章;左手提着银色飞行箱,箱角被磨得有些发亮,里面装着厚厚的飞行手册与备用眼镜;右手正帮位拎着大行李箱的老年乘客提行李 —— 指尖修剪得整齐干净,指节因长期握操纵杆泛着淡青色,是每天高强度执飞磨出来的旧痕。
他的飞行箱侧袋拉链没拉严,露出两样东西:一张家人合影,妻子抱着扎羊角辫的女儿,背景是家里种着月季的阳台;还有本泛黄的小本子,某页用红笔写着 “起飞前检查起落架三次,避免疏忽”“遇湍流时提前广播安抚乘客”,字迹工整得像打印的。登机前,他会对着登机口的镜子反复整理领带,最后摸了摸左胸口袋 —— 里面装着枚粉色发卡,是女儿亲手用黏土做的,边缘还沾着点碎钻,女儿说 “爸爸戴着它,飞行就会平安”。
上周暴雨天,我送传单到延误航班的登机口,撞见他对着手机沉默。风从机场的玻璃幕墙吹进来,掀动他的制服下摆,手机屏幕亮着妻子发来的视频:“女儿今天满 6 岁生日,吹蜡烛时哭着问爸爸怎么还不回来,说你答应要陪她切蛋糕的”。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屏幕里女儿通红的眼眶,飞行计划表却摊在旁边,用荧光笔标着 “今日执飞 3 班,最后一班因雷暴延误 2 小时,预计凌晨 2 点落地”。
这时地勤人员走过来,轻声提醒:“陈机长,可以登机了”。他赶紧按灭手机,用指腹擦了擦眼角,对着镜子扯出个温和的笑容,转身走向排队的乘客:“抱歉让大家久等了,刚才接到空管通知,雷暴云正在消散,我们会安全把大家送到目的地”。登机时,我看见他在驾驶舱门口停顿了几秒,拿出手机给女儿发了条语音,声音放得很软:“宝贝生日快乐,爸爸回来给你补买草莓蛋糕,再陪你拼飞机模型好不好?”
帮机场商店送夜宵传单时,我见过他在机组休息室吃盒饭。凌晨 1 点,他刚执飞完从法兰克福回来的跨洋航班,连续工作 12 小时,深蓝色制服的衣领还沾着点机舱的冷气。盒饭是机场食堂剩下的,菜已经凉透了,他却吃得很快,扒拉两口就放下 —— 下一班飞往广州的航班还有 1 小时就要起飞,得抓紧时间核对飞行计划。
有个年轻乘务员揉着肩膀抱怨:“今天广州那边有雷暴,飞起来肯定累,说不定又要延误”。陈峰没接话,从飞行箱里掏出飞行手册,翻到 “恶劣天气应对流程” 那页,用铅笔圈出 “遇雷暴云需绕飞,高度保持 8000 米以上” 的条款:“我们再核对一遍绕飞航线,还有燃油储备计算,保证万无一失”。他的语气严肃,却特意把手册往乘务员那边推了推,方便她一起看 —— 明明自己已经累得眼底发红,却还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扫街时捡过他扔掉的航班记录单,揉得皱巴巴的,用铅笔标着 “今日飞行时长 14 小时(超疲劳极限,落地后申请调休)”“给女儿买飞机模型预算 500 元(不能忘,她盼了半个月)”。那天傍晚,我看见他在机场便利店给女儿挑礼物,手里拿着个迷你波音 737 模型,反复确认 “有没有粉色的?我女儿喜欢粉色”。店员说没有粉色,他犹豫了半天,还是买了蓝色款,又拿了盒粉色贴纸:“我回去给她贴成粉色的,她肯定喜欢”。这种 “对工作严谨到极致,对家人满是愧疚” 的坚守,曾让我蹲在休息椅旁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驾驶舱当成移动的 “战场”,用专业守护每一次起飞与降落,只为让乘客平安抵达,却把对家人的牵挂藏在飞行箱的角落。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登机口的玻璃上打盹,梦里全是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与女儿的笑声。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极了他飞行箱上的银色纹路。
二、操纵杆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睁开眼时,颈椎传来一阵刺痛。我猛地坐起来,发现自己趴在机组休息室的桌子上,面前的手机屏幕亮着妻子发来的消息:“女儿凌晨烧到 38.5 度,哭着喊爸爸,你要是能早点回来就好了”。窗外天还没亮,凌晨 4 点的机场格外安静,只有保洁人员推着清洁车走过的声音。
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陈峰。
摸向颈椎,职业病的疼痛让我忍不住皱眉 —— 昨天执飞完夜班航班,颈椎贴的膏药还没撕,现在却得强撑着起身。飞行箱摆在旁边,里面的三样东西压得人喘不过气:女儿的钢琴课缴费单,“每月 800 元,下周截止” 的字样用红笔圈着;飞行体检报告,医生建议 “减少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否则血压偏**险会加重”;还有张恶劣天气预警,“今日广州航线有强雷暴云,需提前调整飞行计划”。
我摸向飞行箱侧袋,家人合影里的女儿笑得甜甜的,左胸口袋里的粉色发卡硌着掌心 —— 那是女儿上周亲手给我别上的,说 “爸爸戴着它,就像我在身边陪你飞行”。飞行计划表上,今天要执飞 3 班航班,最后一班预计凌晨 2 点落地,连陪女儿吃顿热饭的时间都没有。口袋里的降压药硌着腿,是昨天医生刚开的,叮嘱 “一定要按时吃,不能再熬夜了”,可今天的航班,又得熬到后半夜。
早上 5 点,我准时到机场做飞行准备。第一项是检查飞机,从机身的每一块蒙皮到起落架的轮胎纹路,都得仔细查看。“安全是飞行的第一准则”,这是我当机长第一天就记住的话。刚蹲下来检查起落架,手指就被冰冷的金属硌得生疼 —— 凌晨的停机坪温度只有 5 度,制服外套根本挡不住寒气。检查到第三遍时,地勤人员跑过来:“陈机长,32 排 A 座有位老年乘客需要轮椅,落地后得安排一下”,我赶紧在便签上记下,又叮嘱乘务长:“飞行中多关注老人的情况,她年纪大了,可能会晕机”。
早上 8 点,航班准时起飞。刚进入平流层,机身突然轻微颠簸起来 —— 遇到了湍流。我立刻握住操纵杆,保持飞机平稳,同时按下广播按钮:“各位乘客请注意,飞机遇到轻微湍流,请大家系好安全带,不要离开座位,不必担心”。声音尽量放得平稳,可手心已经冒出冷汗 —— 湍流虽轻,却不能有半点疏忽,机舱里有 186 位乘客,每一个人的平安,都系在这根操纵杆上。
中午在机组休息室吃盒饭,刚吃了几口,手机就响了,是公司调度室打来的:“陈峰,下一班飞往广州的航班提前 1 小时起飞,雷暴云正在逼近,得赶在云团成型前起飞”。我赶紧放下盒饭,拿出飞行手册和航线图,重新制定绕飞计划 —— 新航线要经过一片不稳定气流区,还得申请临时航线,燃油储备也得重新计算。
这时女儿发来视频,屏幕里的她裹着厚厚的被子,小脸通红,声音沙哑:“爸爸,我头好疼,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想让你给我讲故事”。我看着她眼泪汪汪的样子,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却只能笑着说:“宝贝乖,爸爸忙完这阵就回去陪你,听妈妈的话按时吃药,等爸爸回来给你带飞机模型好不好?” 挂了视频,我从飞行箱里拿出降压药,没有水,就干咽下去,药片卡在喉咙里,又苦又涩 —— 却不敢耽误,得赶紧去做飞行前的准备。
下午 2 点,执飞飞往广州的国际航班。刚进入巡航阶段,雷达屏幕突然亮起一片红色 —— 强雷暴云,厚度超过 5000 米,正好挡在航线上。副驾驶的声音有些紧张:“机长,怎么办?绕飞的话得多消耗 2 吨燃油,还得申请临时航线,可能会延误”。我深吸一口气,按下与空管联系的按钮:“广州区调,星辰 738 请求绕飞,高度 8000 米,航线调整至东经 118 度,预计绕飞时间 25 分钟”。
同时,我让乘务长广播安抚乘客:“各位乘客,前方出现强雷暴云,我们将进行绕飞,可能会有轻微颠簸,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我们会保证大家的安全”。整个过程,我紧紧握着操纵杆,眼睛盯着雷达屏幕,不敢有丝毫松懈 —— 机舱里的乘客不知道,这 25 分钟的绕飞,每一秒都关乎着 186 个人的生命安全。直到飞机飞出雷暴云区,机身恢复平稳,乘客们响起掌声,我才发现后背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颈椎的疼痛又加剧了。
落地后,公司领导发来消息:“陈峰,这次雷暴绕飞处理得很好,给你记个功”。我看着消息,却只想赶紧给妻子打个电话,问问女儿的病情。电话接通后,妻子的声音带着疲惫:“女儿烧退了点,就是还在念叨你,说你答应给她带礼物的”,我笑着说:“放心,礼物我买好了,等我执飞完最后一班就回去”。
傍晚 6 点,执飞最后一班飞往江城的航班。登机时,我发现 15 排 C 座的孕妇乘客脸色苍白,手紧紧抓着扶手。我让乘务员给她拿来温水和靠枕,又特意让机务调整了机舱温度:“保持 24 度,别太冷,也别太热,让孕妇舒服些”。飞行中,我每隔半小时就让乘务员去查看她的情况,直到飞机平稳落地,看着她被家人小心翼翼地扶下飞机,我才放心 —— 虽然延误了 10 分钟,却保证了她的安全。
凌晨 2 点,终于执飞完最后一班航班。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驾驶舱,脖子都快转不动了,却听见两位乘客在抱怨:“什么破机长,飞这么慢,还延误了,肯定是技术不行”“就是,遇到点雷暴就绕飞,我看他就是不敢飞,浪费我们的时间”。那些话像冰锥一样扎在心上,我摸了摸左胸口袋里的粉色发卡,突然想起早上检查三次起落架的严谨、中午放弃吃饭制定绕飞计划的焦急、傍晚照顾孕妇乘客的细心 —— 这些都是为了乘客的安全,却还是有人不理解。
这时乘务长走过来,递过来一瓶温水:“机长,今天辛苦你了,乘客们不知道你为了安全做了多少努力,别往心里去”。我接过水,笑着摇摇头:“没事,只要大家平安就好”。手机突然弹出妻子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女儿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你给她买的飞机模型,说等你回来一起拼”。照片里的女儿抱着蓝色飞机模型,嘴角还带着笑,我看着照片,眼泪差点掉下来 —— 虽然累,却觉得很值,只要能平安落地,能早点回到家人身边,再苦再难都不算什么。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坐在机组大巴上,手里握着给女儿买的飞机模型,粉色贴纸已经贴好了,像女儿喜欢的样子。窗外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操纵杆,是 186 位乘客的生命安全,是对家人的承诺,是让每一次跨越山海的旅程都能平安抵达的责任 —— 哪怕颈椎再疼、乘客再误解,只要还有航班要执飞,就不能停下脚步。
三、万米高空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机舱冷气。我摸向颈椎,没有职业病的刺痛,只有传单边缘割出的细小伤口。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机场商店老板发来的消息:“陈机长火了!有乘客拍了他绕飞雷暴云时的冷静操作、照顾孕妇的视频,现在网上都在夸他‘最靠谱的云端守护者’,公司还给他批了一周的调休,让他好好陪女儿!”
跑到机场停车场,看见陈峰正抱着女儿,手里拿着拼好的飞机模型,女儿笑得很开心:“爸爸,这个飞机模型真好看,以后我也要当机长,跟你一起飞!” 妻子站在旁边,手里提着个保温桶:“给你熬了排骨汤,补补身体,这几天你都瘦了”。公司的领导也来了,手里拿着个荣誉证书:“陈峰,这是‘优秀机长’证书,你实至名归!以后公司会合理安排你的执飞时间,保证你的休息”。
有位上次被他照顾的孕妇乘客也来了,手里拿着个婴儿小衣服:“陈机长,谢谢你上次的照顾,我家宝宝平安出生了,这是给你女儿的小礼物”。陈峰接过礼物,笑着说 “谢谢”,眼睛里满是温暖。
“小伙子,发传单呢?” 陈峰看见我,笑着挥挥手。他的藏蓝色机长制服还是那么笔挺,四道金杠的肩章闪着光,左胸口袋里的粉色发卡还别在那里。“我跟公司申请了,” 他指着怀里的女儿,“以后每个月都能有几天陪家人的时间,再也不用错过女儿的生日了”。
风卷着传单的边角,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女儿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陈峰操纵杆里的秘密 —— 那些严谨的检查、冷静的绕飞,不是 “刻板的流程”,是他把对乘客的责任,融进了每一次执飞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平安落地的承诺里。就像那枚粉色发卡,看似普通,却能给万米高空的他带去勇气;就像那杯温水,看似微小,却能给孕妇乘客带去安心。
明天我还要来给陈机长送些新的传单,他昨天说 “想给女儿办个‘小小机长体验日’,让她感受下爸爸的工作”。顺便问问他,陪女儿拼飞机模型时,有没有讲万米高空中的故事,我也想听听,那个把爸爸当成英雄的孩子,听到飞行故事时的笑声到底有多甜。
机场 T2 航站楼的登机口总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我攥着机场商店传单蹲在休息椅旁,看陈峰穿着藏蓝色机长制服走过。他的肩章缀着四道金杠,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袖口绣着 “星辰航空” 的银色徽章;左手提着银色飞行箱,箱角被磨得有些发亮,里面装着厚厚的飞行手册与备用眼镜;右手正帮位拎着大行李箱的老年乘客提行李 —— 指尖修剪得整齐干净,指节因长期握操纵杆泛着淡青色,是每天高强度执飞磨出来的旧痕。
他的飞行箱侧袋拉链没拉严,露出两样东西:一张家人合影,妻子抱着扎羊角辫的女儿,背景是家里种着月季的阳台;还有本泛黄的小本子,某页用红笔写着 “起飞前检查起落架三次,避免疏忽”“遇湍流时提前广播安抚乘客”,字迹工整得像打印的。登机前,他会对着登机口的镜子反复整理领带,最后摸了摸左胸口袋 —— 里面装着枚粉色发卡,是女儿亲手用黏土做的,边缘还沾着点碎钻,女儿说 “爸爸戴着它,飞行就会平安”。
上周暴雨天,我送传单到延误航班的登机口,撞见他对着手机沉默。风从机场的玻璃幕墙吹进来,掀动他的制服下摆,手机屏幕亮着妻子发来的视频:“女儿今天满 6 岁生日,吹蜡烛时哭着问爸爸怎么还不回来,说你答应要陪她切蛋糕的”。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屏幕里女儿通红的眼眶,飞行计划表却摊在旁边,用荧光笔标着 “今日执飞 3 班,最后一班因雷暴延误 2 小时,预计凌晨 2 点落地”。
这时地勤人员走过来,轻声提醒:“陈机长,可以登机了”。他赶紧按灭手机,用指腹擦了擦眼角,对着镜子扯出个温和的笑容,转身走向排队的乘客:“抱歉让大家久等了,刚才接到空管通知,雷暴云正在消散,我们会安全把大家送到目的地”。登机时,我看见他在驾驶舱门口停顿了几秒,拿出手机给女儿发了条语音,声音放得很软:“宝贝生日快乐,爸爸回来给你补买草莓蛋糕,再陪你拼飞机模型好不好?”
帮机场商店送夜宵传单时,我见过他在机组休息室吃盒饭。凌晨 1 点,他刚执飞完从法兰克福回来的跨洋航班,连续工作 12 小时,深蓝色制服的衣领还沾着点机舱的冷气。盒饭是机场食堂剩下的,菜已经凉透了,他却吃得很快,扒拉两口就放下 —— 下一班飞往广州的航班还有 1 小时就要起飞,得抓紧时间核对飞行计划。
有个年轻乘务员揉着肩膀抱怨:“今天广州那边有雷暴,飞起来肯定累,说不定又要延误”。陈峰没接话,从飞行箱里掏出飞行手册,翻到 “恶劣天气应对流程” 那页,用铅笔圈出 “遇雷暴云需绕飞,高度保持 8000 米以上” 的条款:“我们再核对一遍绕飞航线,还有燃油储备计算,保证万无一失”。他的语气严肃,却特意把手册往乘务员那边推了推,方便她一起看 —— 明明自己已经累得眼底发红,却还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扫街时捡过他扔掉的航班记录单,揉得皱巴巴的,用铅笔标着 “今日飞行时长 14 小时(超疲劳极限,落地后申请调休)”“给女儿买飞机模型预算 500 元(不能忘,她盼了半个月)”。那天傍晚,我看见他在机场便利店给女儿挑礼物,手里拿着个迷你波音 737 模型,反复确认 “有没有粉色的?我女儿喜欢粉色”。店员说没有粉色,他犹豫了半天,还是买了蓝色款,又拿了盒粉色贴纸:“我回去给她贴成粉色的,她肯定喜欢”。这种 “对工作严谨到极致,对家人满是愧疚” 的坚守,曾让我蹲在休息椅旁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驾驶舱当成移动的 “战场”,用专业守护每一次起飞与降落,只为让乘客平安抵达,却把对家人的牵挂藏在飞行箱的角落。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登机口的玻璃上打盹,梦里全是飞机引擎的轰鸣声与女儿的笑声。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极了他飞行箱上的银色纹路。
二、操纵杆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睁开眼时,颈椎传来一阵刺痛。我猛地坐起来,发现自己趴在机组休息室的桌子上,面前的手机屏幕亮着妻子发来的消息:“女儿凌晨烧到 38.5 度,哭着喊爸爸,你要是能早点回来就好了”。窗外天还没亮,凌晨 4 点的机场格外安静,只有保洁人员推着清洁车走过的声音。
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陈峰。
摸向颈椎,职业病的疼痛让我忍不住皱眉 —— 昨天执飞完夜班航班,颈椎贴的膏药还没撕,现在却得强撑着起身。飞行箱摆在旁边,里面的三样东西压得人喘不过气:女儿的钢琴课缴费单,“每月 800 元,下周截止” 的字样用红笔圈着;飞行体检报告,医生建议 “减少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否则血压偏**险会加重”;还有张恶劣天气预警,“今日广州航线有强雷暴云,需提前调整飞行计划”。
我摸向飞行箱侧袋,家人合影里的女儿笑得甜甜的,左胸口袋里的粉色发卡硌着掌心 —— 那是女儿上周亲手给我别上的,说 “爸爸戴着它,就像我在身边陪你飞行”。飞行计划表上,今天要执飞 3 班航班,最后一班预计凌晨 2 点落地,连陪女儿吃顿热饭的时间都没有。口袋里的降压药硌着腿,是昨天医生刚开的,叮嘱 “一定要按时吃,不能再熬夜了”,可今天的航班,又得熬到后半夜。
早上 5 点,我准时到机场做飞行准备。第一项是检查飞机,从机身的每一块蒙皮到起落架的轮胎纹路,都得仔细查看。“安全是飞行的第一准则”,这是我当机长第一天就记住的话。刚蹲下来检查起落架,手指就被冰冷的金属硌得生疼 —— 凌晨的停机坪温度只有 5 度,制服外套根本挡不住寒气。检查到第三遍时,地勤人员跑过来:“陈机长,32 排 A 座有位老年乘客需要轮椅,落地后得安排一下”,我赶紧在便签上记下,又叮嘱乘务长:“飞行中多关注老人的情况,她年纪大了,可能会晕机”。
早上 8 点,航班准时起飞。刚进入平流层,机身突然轻微颠簸起来 —— 遇到了湍流。我立刻握住操纵杆,保持飞机平稳,同时按下广播按钮:“各位乘客请注意,飞机遇到轻微湍流,请大家系好安全带,不要离开座位,不必担心”。声音尽量放得平稳,可手心已经冒出冷汗 —— 湍流虽轻,却不能有半点疏忽,机舱里有 186 位乘客,每一个人的平安,都系在这根操纵杆上。
中午在机组休息室吃盒饭,刚吃了几口,手机就响了,是公司调度室打来的:“陈峰,下一班飞往广州的航班提前 1 小时起飞,雷暴云正在逼近,得赶在云团成型前起飞”。我赶紧放下盒饭,拿出飞行手册和航线图,重新制定绕飞计划 —— 新航线要经过一片不稳定气流区,还得申请临时航线,燃油储备也得重新计算。
这时女儿发来视频,屏幕里的她裹着厚厚的被子,小脸通红,声音沙哑:“爸爸,我头好疼,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想让你给我讲故事”。我看着她眼泪汪汪的样子,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却只能笑着说:“宝贝乖,爸爸忙完这阵就回去陪你,听妈妈的话按时吃药,等爸爸回来给你带飞机模型好不好?” 挂了视频,我从飞行箱里拿出降压药,没有水,就干咽下去,药片卡在喉咙里,又苦又涩 —— 却不敢耽误,得赶紧去做飞行前的准备。
下午 2 点,执飞飞往广州的国际航班。刚进入巡航阶段,雷达屏幕突然亮起一片红色 —— 强雷暴云,厚度超过 5000 米,正好挡在航线上。副驾驶的声音有些紧张:“机长,怎么办?绕飞的话得多消耗 2 吨燃油,还得申请临时航线,可能会延误”。我深吸一口气,按下与空管联系的按钮:“广州区调,星辰 738 请求绕飞,高度 8000 米,航线调整至东经 118 度,预计绕飞时间 25 分钟”。
同时,我让乘务长广播安抚乘客:“各位乘客,前方出现强雷暴云,我们将进行绕飞,可能会有轻微颠簸,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我们会保证大家的安全”。整个过程,我紧紧握着操纵杆,眼睛盯着雷达屏幕,不敢有丝毫松懈 —— 机舱里的乘客不知道,这 25 分钟的绕飞,每一秒都关乎着 186 个人的生命安全。直到飞机飞出雷暴云区,机身恢复平稳,乘客们响起掌声,我才发现后背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颈椎的疼痛又加剧了。
落地后,公司领导发来消息:“陈峰,这次雷暴绕飞处理得很好,给你记个功”。我看着消息,却只想赶紧给妻子打个电话,问问女儿的病情。电话接通后,妻子的声音带着疲惫:“女儿烧退了点,就是还在念叨你,说你答应给她带礼物的”,我笑着说:“放心,礼物我买好了,等我执飞完最后一班就回去”。
傍晚 6 点,执飞最后一班飞往江城的航班。登机时,我发现 15 排 C 座的孕妇乘客脸色苍白,手紧紧抓着扶手。我让乘务员给她拿来温水和靠枕,又特意让机务调整了机舱温度:“保持 24 度,别太冷,也别太热,让孕妇舒服些”。飞行中,我每隔半小时就让乘务员去查看她的情况,直到飞机平稳落地,看着她被家人小心翼翼地扶下飞机,我才放心 —— 虽然延误了 10 分钟,却保证了她的安全。
凌晨 2 点,终于执飞完最后一班航班。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驾驶舱,脖子都快转不动了,却听见两位乘客在抱怨:“什么破机长,飞这么慢,还延误了,肯定是技术不行”“就是,遇到点雷暴就绕飞,我看他就是不敢飞,浪费我们的时间”。那些话像冰锥一样扎在心上,我摸了摸左胸口袋里的粉色发卡,突然想起早上检查三次起落架的严谨、中午放弃吃饭制定绕飞计划的焦急、傍晚照顾孕妇乘客的细心 —— 这些都是为了乘客的安全,却还是有人不理解。
这时乘务长走过来,递过来一瓶温水:“机长,今天辛苦你了,乘客们不知道你为了安全做了多少努力,别往心里去”。我接过水,笑着摇摇头:“没事,只要大家平安就好”。手机突然弹出妻子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女儿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你给她买的飞机模型,说等你回来一起拼”。照片里的女儿抱着蓝色飞机模型,嘴角还带着笑,我看着照片,眼泪差点掉下来 —— 虽然累,却觉得很值,只要能平安落地,能早点回到家人身边,再苦再难都不算什么。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坐在机组大巴上,手里握着给女儿买的飞机模型,粉色贴纸已经贴好了,像女儿喜欢的样子。窗外的天空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我突然明白,自己握的不只是操纵杆,是 186 位乘客的生命安全,是对家人的承诺,是让每一次跨越山海的旅程都能平安抵达的责任 —— 哪怕颈椎再疼、乘客再误解,只要还有航班要执飞,就不能停下脚步。
三、万米高空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机舱冷气。我摸向颈椎,没有职业病的刺痛,只有传单边缘割出的细小伤口。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机场商店老板发来的消息:“陈机长火了!有乘客拍了他绕飞雷暴云时的冷静操作、照顾孕妇的视频,现在网上都在夸他‘最靠谱的云端守护者’,公司还给他批了一周的调休,让他好好陪女儿!”
跑到机场停车场,看见陈峰正抱着女儿,手里拿着拼好的飞机模型,女儿笑得很开心:“爸爸,这个飞机模型真好看,以后我也要当机长,跟你一起飞!” 妻子站在旁边,手里提着个保温桶:“给你熬了排骨汤,补补身体,这几天你都瘦了”。公司的领导也来了,手里拿着个荣誉证书:“陈峰,这是‘优秀机长’证书,你实至名归!以后公司会合理安排你的执飞时间,保证你的休息”。
有位上次被他照顾的孕妇乘客也来了,手里拿着个婴儿小衣服:“陈机长,谢谢你上次的照顾,我家宝宝平安出生了,这是给你女儿的小礼物”。陈峰接过礼物,笑着说 “谢谢”,眼睛里满是温暖。
“小伙子,发传单呢?” 陈峰看见我,笑着挥挥手。他的藏蓝色机长制服还是那么笔挺,四道金杠的肩章闪着光,左胸口袋里的粉色发卡还别在那里。“我跟公司申请了,” 他指着怀里的女儿,“以后每个月都能有几天陪家人的时间,再也不用错过女儿的生日了”。
风卷着传单的边角,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女儿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陈峰操纵杆里的秘密 —— 那些严谨的检查、冷静的绕飞,不是 “刻板的流程”,是他把对乘客的责任,融进了每一次执飞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平安落地的承诺里。就像那枚粉色发卡,看似普通,却能给万米高空的他带去勇气;就像那杯温水,看似微小,却能给孕妇乘客带去安心。
明天我还要来给陈机长送些新的传单,他昨天说 “想给女儿办个‘小小机长体验日’,让她感受下爸爸的工作”。顺便问问他,陪女儿拼飞机模型时,有没有讲万米高空中的故事,我也想听听,那个把爸爸当成英雄的孩子,听到飞行故事时的笑声到底有多甜。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最新章节,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最新章节,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