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崇祯一脸怒不可遏地质问定国公徐希皋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大明延寿的努力,又取得了一次相当可观的成功——大明的好勋贵们,你们马上就要上桌,成为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明延寿的“代价”了!
大明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灭亡当然是必然的结局!这一点,受“新天朝”教育多年的崇祯并不怀疑。
但未来必死,不等于现在不能抢救一下。而抢救大明朝的办法,当然就是搞改革,搞......开放了!而这一套,他也熟啊!他可是亲身经历过大改革的,所以他很清楚,改革......必然有人受益,有人承担代价!
而对于大明这个已经没落的封建王朝,在“蛋糕”一时间无法做大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就是改存量,就是要让一部分人多吃点,一部分人少吃点......甚至被吃!
熟读《明史》,又二次上岗的崇祯如果说有什么金手指的话,那就是搞清楚了在抢救大明朝的改革中,谁可以上桌吃饭,谁要上桌成为“饭”,谁必须把不该吃的吐出来。
首先,九边十三镇的军户是绝对有资格上桌吃饭的!不给他们吃,他们就要掀桌子,就要让大明“上桌”,让崇祯“上树”!
所以崇祯自打重生以来,就千方百计地为九边十三镇军户谋利益,把自己打扮成九边十三镇军户的利益总代表。这属于走李自成的路,让李自成无路可走了。
其次,阉党,或者叫帝党,也是可以上桌吃饭的。不让他们“吃”,崇祯就没有人可以驱使。但是,他们之前吃得太多太饱,也太不顾吃相了。而且只顾自己吃,不管皇帝也不管九边十三镇的军户——蓟镇、宣府、大同等镇欠饷十几个月搞出哗变,那可都是阉党的锅......这帮家伙就是一群狗官!
所以,崇祯这一世登基之后马上就反阉党的腐,爆阉党的金币。但并不把阉党往死里爆,而是让他们出钱赎罪——这事儿本质上就是“帝党内部的利益重新分配”。崇祯要吃更多,下面的走狗就只能“减减肥”。
不过崇祯从阉党那里爆出来的金币也不是供自己挥霍,而是拿去填九边十三镇的窟窿。
实际上,这就是让阉党为九边十三镇恢复元气付出代价。
蓟镇败朵颜,宣府败插汉的究极原因,其实就是阉党付了代价。
但是,阉党可以付出的代价,最多就到这里了。大明要挺过己巳之变,把阉党榨干都不够,必须要让勋贵、藩王、东林、晋商等等都上桌成为代价或者支付代价。至于是上桌被吃,还是付出点代价后继续吃饭,则要看他们的实力和配合程度。
阉党实力不弱,又非常配合,所以付出代价后继续做狗,可以在未来分到一份利益。
而东林.......更确切说是东南豪绅,经济实力很强,不仅拥有海量的存量财富,还能从大航海时代后的国际贸易中吸取利益!是可以提供增量财富的。而崇祯如果能从国际贸易的利益中分到一块增量的大蛋糕,那么手握刀把子的九边军户就有的吃,追随崇祯的阉党爪牙也有的吃。大明大概就延寿成功了!
但是东林(其实是东南豪绅)不太好拿捏,崇祯之前好几届大明“正帝级”都想爆这帮资本家的金币,但是都不太成功......崇祯当然是有办法的,可眼下还轮不到东林(东南豪绅)挨崇祯的暴击。一方面是因为东南豪绅距离崇祯太远,另一方面是因为朱纯臣这个蠢货自爆了,还顺手坑了他的勋贵队员!
这货真是爆的有价值啊!
但,还不够,这事儿还要扩大化!大大的扩大化,先把京中那群倒霉勋贵都牵扯进来,让他们上桌看表现。然后就是那个废物点心一样的京营也要上桌......多一点代价上桌,九边十三镇的军户就能吃饱一点。
只有让他们吃饱了,己巳之变才能顺利扛过去。
顺利扛过己巳之变,他崇祯就能离“上树”的结局远一点了。
想到这里,崇祯面色一沉,恶狠狠看着定国公徐希皋。
“陛……陛下!”徐希皋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带着哭腔,几乎是嚎出来的,“臣……臣冤枉!臣不知情啊!臣……臣对天发誓,绝不知朱纯臣那厮……那厮竟敢如此胆大包天!竟敢……竟敢偷盗臣府上的马车潜逃!”
“是吗?”崇祯的声音冷的让徐希皋毛骨悚然。
他猛地抬起头,脸上涕泪横流,也顾不得什么国公体面了,嘶声力竭地喊道:“陛下!臣……臣要揭发!臣要揭发成国公朱纯臣!他……他罪大恶极!”
崇祯微微挑眉,身体微微前倾:“哦?揭发?定国公要揭发成国公什么?”
徐希皋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语速快得像连珠炮,生怕慢了一秒就被定罪:“陛下!朱纯臣他……他身为提督京营戎政,却大肆吃空额!京营兵册上十五万之众,实数恐不足六万!他克扣军粮!他还纵容家丁占役!强征营兵为其府上修园子、种田地!他还……他还侵占军屯!京畿左近卫所良田,被他巧取豪夺,不下十万亩!”
他喘着粗气,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为了撇清自己,他必须把朱纯臣彻底踩死:“陛下!臣……臣还怀疑!宣府镇日前的那场哗变……就是他在背后煽风点火!他……他勾结晋商,克扣军粮,激怒士卒,就是想借刀杀人,除掉魏公公!好让他自己……好让他自己……”
徐希皋的声音猛地顿住,似乎被自己将要说出的话吓到了,但看到崇祯那冰冷的目光,他心一横,牙一咬,豁出去了:“臣怀疑……他……他可能还勾结了虎墩兔汗!否则……否则那鞑子怎么会来得那么巧?!就在宣府哗变的时候!虎墩兔汗的入寇,就是他招来的!通虏!这是通虏啊陛下!”
“勾结虎墩兔汗?”崇祯脸上的笑容更深了,眼神却更加冰冷,他慢悠悠地重复了一遍,声音拖得很长,“定国公……还有吗?”
“还……还有……”徐希皋脑子一片空白,搜肠刮肚,只想把自己知道的、听说的、甚至猜想的,一股脑全倒出来,“他……他平日里骄奢淫逸,府中僭越逾制!用度堪比亲王!他还……还私下结交边将,图谋不轨!臣……臣还听说,他在大同……在大同那边……”
徐希皋已经语无伦次,冷汗浸透了官袍的前襟,整个都瘫软在地,只剩下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抽气声。
崇祯静静地看着脚下如同烂泥般的定国公,又扫了一眼堂下噤若寒蝉、面无人色的其他勋贵和阁老们,嘴角那抹冰冷的笑意缓缓敛去。
他重新捧起那“黄花梨保温杯”,轻轻啜了一口温热的茶水,声音恢复了平淡:
“李邦华。”
“臣在!”兵部侍郎李邦华连忙出列躬身。
“把定国公刚才所言,一字不漏,记录下来。”崇祯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着锦衣卫北镇抚司,即刻查办!凡涉及人等,无论勋贵、边将、晋商,一律锁拿!朕……要一个水落石出!”
“臣遵旨!”李邦华心头一凛,连忙应道。
大明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灭亡当然是必然的结局!这一点,受“新天朝”教育多年的崇祯并不怀疑。
但未来必死,不等于现在不能抢救一下。而抢救大明朝的办法,当然就是搞改革,搞......开放了!而这一套,他也熟啊!他可是亲身经历过大改革的,所以他很清楚,改革......必然有人受益,有人承担代价!
而对于大明这个已经没落的封建王朝,在“蛋糕”一时间无法做大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就是改存量,就是要让一部分人多吃点,一部分人少吃点......甚至被吃!
熟读《明史》,又二次上岗的崇祯如果说有什么金手指的话,那就是搞清楚了在抢救大明朝的改革中,谁可以上桌吃饭,谁要上桌成为“饭”,谁必须把不该吃的吐出来。
首先,九边十三镇的军户是绝对有资格上桌吃饭的!不给他们吃,他们就要掀桌子,就要让大明“上桌”,让崇祯“上树”!
所以崇祯自打重生以来,就千方百计地为九边十三镇军户谋利益,把自己打扮成九边十三镇军户的利益总代表。这属于走李自成的路,让李自成无路可走了。
其次,阉党,或者叫帝党,也是可以上桌吃饭的。不让他们“吃”,崇祯就没有人可以驱使。但是,他们之前吃得太多太饱,也太不顾吃相了。而且只顾自己吃,不管皇帝也不管九边十三镇的军户——蓟镇、宣府、大同等镇欠饷十几个月搞出哗变,那可都是阉党的锅......这帮家伙就是一群狗官!
所以,崇祯这一世登基之后马上就反阉党的腐,爆阉党的金币。但并不把阉党往死里爆,而是让他们出钱赎罪——这事儿本质上就是“帝党内部的利益重新分配”。崇祯要吃更多,下面的走狗就只能“减减肥”。
不过崇祯从阉党那里爆出来的金币也不是供自己挥霍,而是拿去填九边十三镇的窟窿。
实际上,这就是让阉党为九边十三镇恢复元气付出代价。
蓟镇败朵颜,宣府败插汉的究极原因,其实就是阉党付了代价。
但是,阉党可以付出的代价,最多就到这里了。大明要挺过己巳之变,把阉党榨干都不够,必须要让勋贵、藩王、东林、晋商等等都上桌成为代价或者支付代价。至于是上桌被吃,还是付出点代价后继续吃饭,则要看他们的实力和配合程度。
阉党实力不弱,又非常配合,所以付出代价后继续做狗,可以在未来分到一份利益。
而东林.......更确切说是东南豪绅,经济实力很强,不仅拥有海量的存量财富,还能从大航海时代后的国际贸易中吸取利益!是可以提供增量财富的。而崇祯如果能从国际贸易的利益中分到一块增量的大蛋糕,那么手握刀把子的九边军户就有的吃,追随崇祯的阉党爪牙也有的吃。大明大概就延寿成功了!
但是东林(其实是东南豪绅)不太好拿捏,崇祯之前好几届大明“正帝级”都想爆这帮资本家的金币,但是都不太成功......崇祯当然是有办法的,可眼下还轮不到东林(东南豪绅)挨崇祯的暴击。一方面是因为东南豪绅距离崇祯太远,另一方面是因为朱纯臣这个蠢货自爆了,还顺手坑了他的勋贵队员!
这货真是爆的有价值啊!
但,还不够,这事儿还要扩大化!大大的扩大化,先把京中那群倒霉勋贵都牵扯进来,让他们上桌看表现。然后就是那个废物点心一样的京营也要上桌......多一点代价上桌,九边十三镇的军户就能吃饱一点。
只有让他们吃饱了,己巳之变才能顺利扛过去。
顺利扛过己巳之变,他崇祯就能离“上树”的结局远一点了。
想到这里,崇祯面色一沉,恶狠狠看着定国公徐希皋。
“陛……陛下!”徐希皋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带着哭腔,几乎是嚎出来的,“臣……臣冤枉!臣不知情啊!臣……臣对天发誓,绝不知朱纯臣那厮……那厮竟敢如此胆大包天!竟敢……竟敢偷盗臣府上的马车潜逃!”
“是吗?”崇祯的声音冷的让徐希皋毛骨悚然。
他猛地抬起头,脸上涕泪横流,也顾不得什么国公体面了,嘶声力竭地喊道:“陛下!臣……臣要揭发!臣要揭发成国公朱纯臣!他……他罪大恶极!”
崇祯微微挑眉,身体微微前倾:“哦?揭发?定国公要揭发成国公什么?”
徐希皋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语速快得像连珠炮,生怕慢了一秒就被定罪:“陛下!朱纯臣他……他身为提督京营戎政,却大肆吃空额!京营兵册上十五万之众,实数恐不足六万!他克扣军粮!他还纵容家丁占役!强征营兵为其府上修园子、种田地!他还……他还侵占军屯!京畿左近卫所良田,被他巧取豪夺,不下十万亩!”
他喘着粗气,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为了撇清自己,他必须把朱纯臣彻底踩死:“陛下!臣……臣还怀疑!宣府镇日前的那场哗变……就是他在背后煽风点火!他……他勾结晋商,克扣军粮,激怒士卒,就是想借刀杀人,除掉魏公公!好让他自己……好让他自己……”
徐希皋的声音猛地顿住,似乎被自己将要说出的话吓到了,但看到崇祯那冰冷的目光,他心一横,牙一咬,豁出去了:“臣怀疑……他……他可能还勾结了虎墩兔汗!否则……否则那鞑子怎么会来得那么巧?!就在宣府哗变的时候!虎墩兔汗的入寇,就是他招来的!通虏!这是通虏啊陛下!”
“勾结虎墩兔汗?”崇祯脸上的笑容更深了,眼神却更加冰冷,他慢悠悠地重复了一遍,声音拖得很长,“定国公……还有吗?”
“还……还有……”徐希皋脑子一片空白,搜肠刮肚,只想把自己知道的、听说的、甚至猜想的,一股脑全倒出来,“他……他平日里骄奢淫逸,府中僭越逾制!用度堪比亲王!他还……还私下结交边将,图谋不轨!臣……臣还听说,他在大同……在大同那边……”
徐希皋已经语无伦次,冷汗浸透了官袍的前襟,整个都瘫软在地,只剩下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抽气声。
崇祯静静地看着脚下如同烂泥般的定国公,又扫了一眼堂下噤若寒蝉、面无人色的其他勋贵和阁老们,嘴角那抹冰冷的笑意缓缓敛去。
他重新捧起那“黄花梨保温杯”,轻轻啜了一口温热的茶水,声音恢复了平淡:
“李邦华。”
“臣在!”兵部侍郎李邦华连忙出列躬身。
“把定国公刚才所言,一字不漏,记录下来。”崇祯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着锦衣卫北镇抚司,即刻查办!凡涉及人等,无论勋贵、边将、晋商,一律锁拿!朕……要一个水落石出!”
“臣遵旨!”李邦华心头一凛,连忙应道。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的奋斗!,崇祯的奋斗!最新章节,崇祯的奋斗!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崇祯的奋斗!,崇祯的奋斗!最新章节,崇祯的奋斗!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