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的漂泊岁月 第四十一章 再次创业

小说:游子的漂泊岁月 作者:天涯寻芳草 更新时间:2025-09-08 21:04:0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肖兴调入本村任教,一晃已是两年。这两年于他而言,既是熟悉新环境、适应新教学节奏的过程,更是在校园观察与生活压力中,不断学习、寻求突破的成长时光。

  他不仅见证了同事的多面人生,也在收入困境中找到突围之路,更亲历了村里教育环境的点滴变化。

  学校负责人潘古老师,是肖兴初来乍到时常接触的人。潘老师在教学上有个独特的办法——爱给学生

  “捏高帽”。课堂上,学生哪怕只是答对一道简单的题目,或是主动捡起地上的粉笔头,潘老师都会笑着夸赞:“你这孩子真机灵,脑子转得比谁都快!”

  “懂得爱护集体财物,将来准有大出息!”这些夸赞不用花一分钱,却像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

  原本腼腆不敢发言的孩子,渐渐敢举手回答问题;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慢慢收敛了性子,想得到潘老师的一句肯定。

  肖兴看在眼里,暗自记下这招,也学着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果然发现课堂氛围活跃了不少。

  可关于潘古老师的议论,并非全是正面。村里和学校里,总能听到这样的闲话:“潘老师夜里去偷煤,白天在学校睡大觉。”这话肖兴起初并不信,直到他多次看到潘老师白天犯困的模样。

  冬天的课堂上,潘老师刚从教室盯完自习回到办公室,往火炉边一坐,双手往袖筒里一揣,没几分钟眼皮就开始打架,很快便发出轻微的鼾声;就连晚自习前的备课时间,他也常靠在椅背上打盹,眉头还微微皱着,像是没睡够。

  至于

  “偷煤”的说法,没人真见过,但潘老师的经济压力,全校人都看在眼里。

  他有三个孩子,大的正上高中,学费、资料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小的两个也念了小学,日常吃穿用度处处要花钱。

  爱人在村里没工作,全家的生计全靠潘老师那点微薄的工资撑着。即便他干瘦得像根竹竿,胳膊上没多少肉,却总想着多挣点钱。

  每到星期天,肖兴总能在村庄附近的煤场看到潘老师的身影——他扛着一把比自己还高的大掀,弯腰往卡车里装煤,黑色的煤面沾满了他的衣服、头发,连脸上都只剩转动的双眼和露出的白牙,远远看去,活像个

  “黑炭人”。肖兴每次撞见,心里都不是滋味,他渐渐明白,那些关于

  “偷煤”的传言,或许是旁人的猜测,却也藏着潘老师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无奈。

  肖兴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窘迫。工资低微,家里几个孩子正是长身体、要花钱的时候,吃的、穿的、上学用的,每一笔开支都让他捉襟见肘。

  看着妻子每天精打细算还不够花的模样,肖兴暗下决心:必须利用自身优势搞点副业,才能改变眼下的贫穷状况。

  他想起早年在北方时,曾学过制作手工汽水的手艺,家里还存着一套制作工具。

  于是,肖兴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翻出工具,买来了糖、柠檬酸、小苏打等原料,在自家小屋里忙活起来。

  他仔细清洗玻璃瓶,按照比例调配原料,看着气泡在液体里不断升腾,心里满是期待。

  第一批汽水做出来后,他装了几箱,送到村里的小卖铺代卖,没想到很受孩子们欢迎,没几天就卖光了。

  虽然赚的钱不多,但这让肖兴看到了希望。后来,他又想起有个同学是拉水泥的,便主动联系对方,想通过同学牵线,找水泥老板争取本区片的水泥代卖权。

  同学很爽快地答应了,很快就帮他联系上了附近成功村的水泥老板。这位老板不简单,专门制作水泥袋供应给水泥厂,水泥厂再将水泥袋款折合成水泥,批发给他水泥卡片,他再派司机拉着水泥销往各地,手下据说有十多位司机,代销的

  “紫云水泥”在当地小有名气。肖兴和老板素未谋面,全靠同学搭桥。第一次见面时,老板直接提出条件:“想在桃花岭村设销售点可以,水泥能佘欠,但必须二十吨一算账。能做到咱们就合作,做不到就一拍两散。”肖兴知道这是个机会,咬咬牙立刻答应下来。

  他把房东头的小屋腾出来一间,买来一卷油毡铺在地上防潮,简单收拾一番后,水泥代销点就算正式成立了。

  一开始,他只敢让一辆小马车拉来一吨水泥试试水,没想到当天就有个煤场施工盖房子,对方看水泥质量不错,用铲车一铲就把一吨水泥全拉走了。

  肖兴赶紧拿出一个硬皮本子,把这笔账记下来,约定等施工完成后再收款。

  晚上算账时,他发现这一吨水泥抛去本金,竟然能赚五元——在当时,五元钱相当于教师上调一级工资的收入,肖兴拿着账本,心里满是欢喜。

  随着生意慢慢起步,肖兴的水泥销售越来越顺。有人要整车水泥,他就联系司机送货上门;小煤窑兴起后,村里、周边的小煤场像棋盘上的棋子般星罗棋布,个个都要盖房子、砌水池,对水泥的需求极大。

  那段时间,肖兴的水泥门市前车来车往,络绎不绝,有时候一天就能卖出十几吨水泥。

  送水泥的工具也从最初的小马车,换成了更高效的小三马,后来甚至增加到了两三辆。

  年终岁尾,由于肖兴的水泥销量可观,水泥厂还专门送来印着

  “紫云水泥”字样的白背心作为礼品;百团水泥厂、紫峰水泥厂的销售人员也闻风而来,送来印着自家品牌和联系电话的背心,想让肖兴帮忙推销水泥。

  一时间,肖兴的水泥销售从

  “一枝独放”变成了

  “多点开花”,生意越来越红火。这两年里,村里的教育环境也有了不小的改善。

  肖兴所在的学校地处村东的高岗上,从学校到村里,要先向西下一个大坡到沟底,再沿着一条

  “之”字形的小路爬上沟对面的村庄。平时天气好的时候,走这条路还不算难,可一到下雨下雪天,路面又滑又泥泞,学生们背着书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稍不注意就会摔跤。

  村支书肖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琢磨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秋天的时候,正好有企业来桃花岭村施工,肖军抓住这个机会,主动找到企业负责人,说明学校师生出行的困难,请求帮忙。

  企业负责人被肖军的真诚打动,答应调出勾机和翻斗车支援。就这样,在企业的帮助下,工人们花了三天时间,不仅把沟填平了,还在沟下埋了水泥管排水。

  新路修好后,师生们上下学再也不用走危险的陡坡和泥路,安全和效率都大大提高,这件事也成了学校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笔。

  不过,这一年也有让人揪心的事。学校的老校长盟阔,此前总说腿疼,一开始他没当回事,每次疼了就吃两片止疼片,接着上课、处理学校事务。

  可后来腿疼越来越严重,甚至连走路都变得困难,他才在家人的劝说下去大医院检查。

  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傻了眼——骨癌晚期。那时的盟校长刚接近退休年龄,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就不得不离开他坚守了一辈子的讲台,回家养病。

  肖兴和同事们去看望他时,看着曾经精神矍铄的老校长变得虚弱不堪,心里都满是惋惜。

  除此之外,学校校领导小组成员里,还有一位老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被市里的学校看中,调到了市里任教。

  一时间,学校的领导班子需要重新调整,肖兴也因为这两年表现不错,开始承担更多的工作。

  年终岁尾,肖兴盘点这一年的收获,心里满是欣慰。他和成功村乔老板的水泥合作十分顺利,全年下来,水泥销售的净利润有五千多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拿到钱后,肖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这样联系客户、对接水泥订单更方便;接着又买了一台洗衣机,看着妻子不用再在冰冷的水里用手搓洗衣服,肖兴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这两年的经历让他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肯想办法、肯努力,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游子的漂泊岁月,游子的漂泊岁月最新章节,游子的漂泊岁月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