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五年,八月初,风朗气清,阳光明媚。
汴京内城的州桥码头上,车马云集,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声音交杂在一起。
宋引章带着女使银瓶时不时踮起脚尖,向停靠在岸边的一艘艘客船望去。
“咱们总算能和赵姑娘团聚了。”银屏眸光轻动,小声说着。
打在钱塘乐营时,她就伺候在宋引章身边,主仆二人亲如姐妹,宋引章特意将她一道带来汴京。
约摸半柱香时辰后,只见赵盼儿身着浅碧色细麻衣裙,腰间系着条同色绢带,身姿娇俏利落。
一头墨发盘于脑后,簪着几支简单却不失精致的珠花。
一路舟车劳顿之下,原本清丽脱俗的眉眼中难免带着几分疲惫。
她带着孙三娘站在岸边,抬手将被风吹乱的鬓发别至耳后,目光轻轻一扫,直接落在宋引章身上。
“引章!”
“盼儿姐!”宋引章听到声音,连忙迈步上前,看着赵盼儿,不由鼻尖一酸,直接扑进她的怀中。
赵盼儿嘴角噙着一抹笑意,轻轻抚摸着她的脑袋。
“往后咱们又能像在钱塘时一样,天天在一块儿了。”
宋引章连连点头。
不多时,她将目光放在孙三娘身上,“傅新贵就是个忘恩负义的混账,三娘你可别再为难过了。”
她已经从赵盼儿的书信中得知孙三娘与傅新贵和离一事。
好在是和离,若是被休,不仅颜面尽失,将来连嫁人都难。
孙三娘扯了扯嘴角,声音略有些嘶哑,“都过去了,如今咱们都在京城,往后日子只往前看,唯一让我觉得痛心的就是子方。”
赵盼儿抬手在她肩上轻轻一拍,轻声道:“子方年纪尚小,不过是被陶氏的小恩小惠给迷住了。”
“我就不信陶氏她能装一辈子,子方总有一日会想起三娘你的好,将来我和引章必定狠狠揍他一顿给你出气。”
孙三娘点点头,“好,不提那些糟心事了。”
说罢,她目光望向远处,“这还是我头回来京城呢,引章,你可得带我们好好逛逛。”
“好。”宋引章灿然一笑,眉眼弯弯。
一行人登上马车,径直前往一处红墙绿瓦的两进小院。
这是宋引章特意为她们置办的住处。
翌日一早,赵盼儿端坐在铜镜前,银瓶站在一侧,正小心翼翼的为她梳理长发。
进宫面圣,妆容衣着皆需庄重得体。
只见她面颊上薄薄施着一层粉黛,眼角微微上扬,唇瓣粉嫩,本就钟灵独秀的一张脸愈发清丽动人。
钱塘的赵氏茶坊能够红火,不仅是茶品精细,与赵盼儿的相貌亦是息息相关。
宋引章凝眸看着她,轻声道:“盼儿姐,你头回进宫,怎么不见半点紧张?”
“紧张有什么用,你都在官家面前夸下海口了,我自当好好准备。”
“总不能让官家大失所望,真治你个夸饰之罪。”赵盼儿抿唇一笑。
原本在她的计划里,至少再过个两三年才能来京城和宋引章团聚。
进宫面圣,这样的机会她自然珍惜的很,毕竟关乎着将来能否为父亲翻案以及往后的生计。
孙三娘笑眯眯开口道:“什么夸饰之罪,我们盼儿本来就是这样。”
宋引章抓住赵盼儿的手,“如果官家能帮盼儿姐你开茶坊,凭你的本事,最多一年半载,就可以在京城站稳脚跟了。”
“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赵盼儿神色从容,最后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站起身轻声道:“时辰不早,咱们该出发了。”
——
皇宫,垂拱殿内,文武百官整齐列于两侧。
赵晗听完西南递来的军报后。
只见盛长柏上前一步,双手持笏,沉声道:“禀官家,考成法推行至今,经吏部与都察院多方核查。”
“已有二十六名官员因推诿政务,勾结士绅,阻挠新政等罪名革除官职,听候发落。”
“另有十六名因政务拖沓,清丈不利贬等罪名贬为地方散官。”
“亦有八名官员在任上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致力推行新政,臣已将其名录与功绩详列成册,呈请官家予以嘉奖。”
赵晗轻轻点头,“朕设考成法初衷正是如此,奖优罚劣,方能整肃吏治,稳固朝纲。”
“嘉奖之事,朕准了,钱帛还是官职晋升,盛爱卿拟定便可。”
盛长柏拱手一礼,“臣遵旨。”
位于文官前列,紫袍玉带的盛纮余光不自觉看向盛长柏。
自打从兵部调任太常寺,他整个人都轻快不少。
几次在书房中感慨,还是这种只需依照规章来办的闲散差事适合自己。
自打盛长柏调任回京,朝中无人不夸赞他盛纮生了个秉公执法,前程似锦的好儿子。
盛氏一族算是从他手中开始振兴。
往后族中子弟再想入仕,便有了可以依靠的根基,不必再如自己年轻时那般,在官场中步步谨慎,艰难摸索。
思及此,盛纮不自觉挺直脊背,沾沾自喜。
循例听完几位朝臣的奏报,赵晗宣布退朝后,径直前往内殿稍作歇息。
不多时,庆云迈步而来,躬身道:“官家,琵琶色宋教头已领钱塘来的赵姑娘在福宁殿外等候。”
听到此话,赵晗眉梢微挑,立马来了兴致。
论美人,他已经见过许多。
后宫的嫔妃们明艳华贵,温婉娴静者不在少数,但像赵盼儿那般清丽脱俗,气质出尘者实属罕见。
“摆驾福宁殿。”
庆云当即应道:“奴婢遵命。”
等赵晗抵达时,只见赵盼儿和宋引章正静立于殿外,屏息凝神,眉宇间带着几分拘谨。
二人低垂着眼帘,齐齐下拜道:“奴婢宋引章、民女赵盼儿拜见官家!”
“免礼。”赵晗看着她们,不禁心情大好,“随朕来内殿。”
“是。”宋引章轻轻应声,当即与赵盼儿交换了个眼神,一左一右,小心翼翼的跟在庆云的身后。
内殿之中,香气缭绕,案几上摆放着温热的茶水,几名宫女躬身行礼后,悄然退下。
赵晗笑眯眯道:“不必拘束,坐下说话吧。”
二人连忙行礼谢恩,端坐在下首的软凳上,腰背依旧挺的笔直。
“你就是那位容貌与能力全都出众的赵盼儿?”
赵盼儿闻言,余光轻扫,不着痕迹的打量赵晗一眼后,柔声道:“民女不过是钱塘一介布衣,今日能入宫面圣,已是天大的荣宠。”
“容貌乃父母所赠,不值一提,至于能力,也就在茶坊经营上,略懂些皮毛罢了,实在当不起出众二字。”
赵晗微微一笑,“赵姑娘太过谦逊了,能被朕召见的人,绝非泛泛之辈。”
“若朕记得不错,你父亲是罪臣赵谦?”
赵盼儿心头一紧,当即跪在地上,“回官家,民女先父的确是赵谦。”
“先父获罪后,民女曾入乐营辗转多年,幸得官家大赦天下,才得以脱籍,重获自由身,民女对官家感激不尽,从无半点怨言。”
赵晗眸光微眯,看着她纤细的身影,摆摆手道:“起来吧,你既已是良人,往事就不必再提。”
赵盼儿依言起身,姿态恭谨,初次进宫面圣,她可不敢直接提起父亲当年的案情有冤。
“朕听说你精通茶百戏,今日不妨演示一番。”
“若真如宋教头所言那般出神入化,朕便帮你在京城开办茶坊,盈利六四分成。”
“朕六,你四。”
此话一出,赵盼儿眼下闪过一抹惊讶,宋引章也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
不等她们琢磨明白原因,便有宫女奉来茶百戏所需一应器具。
赵盼儿收敛思绪,上前一步,轻声道:“茶百戏需以沸水点茶,待茶汤乳白绵密时方能作画,还请官家稍候。”
赵晗斜倚在软榻上,饶有兴致的盯着她。
只见赵盼儿将沸水徐徐注入茶盏,茶筅来回搅动,水汽氤氲间,茶沫渐渐浮起。
待茶汤乳白浓稠,她手持银针,屏息凝神,在素白茶面上轻轻勾勒出一副意境深远的山水画。
“请官家品鉴。”赵盼儿双手捧起茶盏,凑上前来,举手投足间,暗香浮动。
赵晗看着茶面,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错,赵姑娘的能力果然和朕想的并无差别。”
——
永昌伯爵府,梁家。
正堂内,除梁晖随大军前往西南外,梁家上下齐聚于此,气氛有些凝重。
梁伯爷这段时日,自觉身体越来越不好,是时候该定下个承袭爵位的人选。
如果等他百年之后再议论此事,必定会闹得鸡犬不宁。
府里所有龌龊事情都会摆上台面,到时候不仅家族颜面尽失,他在九泉之下也难以安寝。
单单现在,有关梁家的爵位一事,他走到哪都能听些闲言碎语。
只是庶出的长子能力出众,仕途平顺,官声颇好。
嫡出的二郎至今连个功名都没有,偏偏官家还缩减荫补,以自家二郎的资质,想要入朝为官,实在是难。
吴大娘子冷眼盯着他,“嫡子袭爵,祖宗定下的规矩,伯爷究竟是何打算?”
梁晖的正妻韦氏淡淡瞥吴大娘子一眼,幽幽道:“婆母,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谓祖宗之法,也是为了家族昌盛,后继有人,若是个没用的,硬扶上去,导致门庭落败,反倒愧对祖宗。”
“公爹,您说是不是?”
梁伯爷深吸一口气,他在爵位一事纠结多年,正是如此。
墨兰端坐在一旁圈椅上,脸色阴沉。
爵位虽和梁六郎没什么关系,可一旦让梁晖袭爵,少不得打压嫡系一脉,她的日子必定跟着不好过。
“大嫂嫂此话听着是为家族着想,可细想之下,倒像是在咒咱们梁家似的。”
“难不成让二哥哥承爵,这家就必定要败了不成?”
吴大娘罕见的向墨兰投去一个满意的眼神。
韦氏扯了扯嘴角,“六弟妹还真是会曲解别人的意思,家族前程,关乎满门兴衰。”
“我不过是想着,既要守祖宗之制,也得打量打量子孙的能力。”
“罢了,此事说到底全凭公爹做主。”
“官人跟随顾侯远在西南,军功也是指日可待,就是没这个爵位,将来也自有一番前程。”
吴大娘子搁下茶盏,沉声道:“若为一时利弊而坏了祖宗规矩,他日梁家必定会成满京城的笑柄。”
“母亲说的是,大哥在外头挣他的前程,大嫂嫂在家中谋算爵位。”
“这般里应外合,是觉得我们都是睁眼瞎子不成?”梁二郎紧跟着附和一句,这等关头,他也知道孰轻孰重。
梁伯爷听着她们的争论,忍不住抬手拧了拧眉心。
再这样闹下去,只怕没等他死,梁家的名声就彻底扫地了。
沉默良久,他仰天长叹一声,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我倒有个两全之法。”
“爵位由大郎承袭,但府中一应田产,铺面,尽数交给二郎。”
“我梁家武勋出身,祖辈在军中也埋了不少人,递上折子,言明家中之事,看在祖宗情面上,官家未必不会应允。”
“你们觉得如何?”
吴大娘子眉头紧锁,心中暗暗权衡起来。
二郎和六郎都是不成器的,梁伯爷又格外器重梁晖,若再立个军功回来,外头必定会更多人支持他承袭爵位。
眼下这样的安排,虽然让二郎和六郎今后能够衣食无忧,可没有爵位,终究……
墨兰扭头看梁六郎一眼,脸色缓和不少。
本来爵位就没他们份,产业都给二郎,将来分家他们说不准还能多得些银子。
韦氏眸光微沉,若是可以,她和梁晖自然是爵位和家产全都想要。
可真等梁伯爷死后,闹个鱼死网破,说不定她们什么都拿不到。
毕竟吴大娘子娘家尚在,二郎媳妇和英国公府也能扯上联系,更别提墨兰背后还有魏国公府。
“若不同意,随你们怎么闹去,我是管不了了!”见堂内无人表明态度,梁伯爷重重搁下茶盏,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两全之法。
韦氏眼珠子滴溜一转,率先开口道:“公爹的安排自然是极好的,就是不知婆母能否答应。”
吴大娘子紧咬着后槽牙,恨铁不成钢的看梁二郎一眼,“就这么办吧,总得有人撑起门楣。”
“好,明日我就亲自进宫面圣,定下此事。”
“谁再敢拿爵位一事出去乱做文章,休怪我不顾情面!”留下这句话后,梁伯爷直接起身离开。
汴京内城的州桥码头上,车马云集,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声音交杂在一起。
宋引章带着女使银瓶时不时踮起脚尖,向停靠在岸边的一艘艘客船望去。
“咱们总算能和赵姑娘团聚了。”银屏眸光轻动,小声说着。
打在钱塘乐营时,她就伺候在宋引章身边,主仆二人亲如姐妹,宋引章特意将她一道带来汴京。
约摸半柱香时辰后,只见赵盼儿身着浅碧色细麻衣裙,腰间系着条同色绢带,身姿娇俏利落。
一头墨发盘于脑后,簪着几支简单却不失精致的珠花。
一路舟车劳顿之下,原本清丽脱俗的眉眼中难免带着几分疲惫。
她带着孙三娘站在岸边,抬手将被风吹乱的鬓发别至耳后,目光轻轻一扫,直接落在宋引章身上。
“引章!”
“盼儿姐!”宋引章听到声音,连忙迈步上前,看着赵盼儿,不由鼻尖一酸,直接扑进她的怀中。
赵盼儿嘴角噙着一抹笑意,轻轻抚摸着她的脑袋。
“往后咱们又能像在钱塘时一样,天天在一块儿了。”
宋引章连连点头。
不多时,她将目光放在孙三娘身上,“傅新贵就是个忘恩负义的混账,三娘你可别再为难过了。”
她已经从赵盼儿的书信中得知孙三娘与傅新贵和离一事。
好在是和离,若是被休,不仅颜面尽失,将来连嫁人都难。
孙三娘扯了扯嘴角,声音略有些嘶哑,“都过去了,如今咱们都在京城,往后日子只往前看,唯一让我觉得痛心的就是子方。”
赵盼儿抬手在她肩上轻轻一拍,轻声道:“子方年纪尚小,不过是被陶氏的小恩小惠给迷住了。”
“我就不信陶氏她能装一辈子,子方总有一日会想起三娘你的好,将来我和引章必定狠狠揍他一顿给你出气。”
孙三娘点点头,“好,不提那些糟心事了。”
说罢,她目光望向远处,“这还是我头回来京城呢,引章,你可得带我们好好逛逛。”
“好。”宋引章灿然一笑,眉眼弯弯。
一行人登上马车,径直前往一处红墙绿瓦的两进小院。
这是宋引章特意为她们置办的住处。
翌日一早,赵盼儿端坐在铜镜前,银瓶站在一侧,正小心翼翼的为她梳理长发。
进宫面圣,妆容衣着皆需庄重得体。
只见她面颊上薄薄施着一层粉黛,眼角微微上扬,唇瓣粉嫩,本就钟灵独秀的一张脸愈发清丽动人。
钱塘的赵氏茶坊能够红火,不仅是茶品精细,与赵盼儿的相貌亦是息息相关。
宋引章凝眸看着她,轻声道:“盼儿姐,你头回进宫,怎么不见半点紧张?”
“紧张有什么用,你都在官家面前夸下海口了,我自当好好准备。”
“总不能让官家大失所望,真治你个夸饰之罪。”赵盼儿抿唇一笑。
原本在她的计划里,至少再过个两三年才能来京城和宋引章团聚。
进宫面圣,这样的机会她自然珍惜的很,毕竟关乎着将来能否为父亲翻案以及往后的生计。
孙三娘笑眯眯开口道:“什么夸饰之罪,我们盼儿本来就是这样。”
宋引章抓住赵盼儿的手,“如果官家能帮盼儿姐你开茶坊,凭你的本事,最多一年半载,就可以在京城站稳脚跟了。”
“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赵盼儿神色从容,最后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站起身轻声道:“时辰不早,咱们该出发了。”
——
皇宫,垂拱殿内,文武百官整齐列于两侧。
赵晗听完西南递来的军报后。
只见盛长柏上前一步,双手持笏,沉声道:“禀官家,考成法推行至今,经吏部与都察院多方核查。”
“已有二十六名官员因推诿政务,勾结士绅,阻挠新政等罪名革除官职,听候发落。”
“另有十六名因政务拖沓,清丈不利贬等罪名贬为地方散官。”
“亦有八名官员在任上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致力推行新政,臣已将其名录与功绩详列成册,呈请官家予以嘉奖。”
赵晗轻轻点头,“朕设考成法初衷正是如此,奖优罚劣,方能整肃吏治,稳固朝纲。”
“嘉奖之事,朕准了,钱帛还是官职晋升,盛爱卿拟定便可。”
盛长柏拱手一礼,“臣遵旨。”
位于文官前列,紫袍玉带的盛纮余光不自觉看向盛长柏。
自打从兵部调任太常寺,他整个人都轻快不少。
几次在书房中感慨,还是这种只需依照规章来办的闲散差事适合自己。
自打盛长柏调任回京,朝中无人不夸赞他盛纮生了个秉公执法,前程似锦的好儿子。
盛氏一族算是从他手中开始振兴。
往后族中子弟再想入仕,便有了可以依靠的根基,不必再如自己年轻时那般,在官场中步步谨慎,艰难摸索。
思及此,盛纮不自觉挺直脊背,沾沾自喜。
循例听完几位朝臣的奏报,赵晗宣布退朝后,径直前往内殿稍作歇息。
不多时,庆云迈步而来,躬身道:“官家,琵琶色宋教头已领钱塘来的赵姑娘在福宁殿外等候。”
听到此话,赵晗眉梢微挑,立马来了兴致。
论美人,他已经见过许多。
后宫的嫔妃们明艳华贵,温婉娴静者不在少数,但像赵盼儿那般清丽脱俗,气质出尘者实属罕见。
“摆驾福宁殿。”
庆云当即应道:“奴婢遵命。”
等赵晗抵达时,只见赵盼儿和宋引章正静立于殿外,屏息凝神,眉宇间带着几分拘谨。
二人低垂着眼帘,齐齐下拜道:“奴婢宋引章、民女赵盼儿拜见官家!”
“免礼。”赵晗看着她们,不禁心情大好,“随朕来内殿。”
“是。”宋引章轻轻应声,当即与赵盼儿交换了个眼神,一左一右,小心翼翼的跟在庆云的身后。
内殿之中,香气缭绕,案几上摆放着温热的茶水,几名宫女躬身行礼后,悄然退下。
赵晗笑眯眯道:“不必拘束,坐下说话吧。”
二人连忙行礼谢恩,端坐在下首的软凳上,腰背依旧挺的笔直。
“你就是那位容貌与能力全都出众的赵盼儿?”
赵盼儿闻言,余光轻扫,不着痕迹的打量赵晗一眼后,柔声道:“民女不过是钱塘一介布衣,今日能入宫面圣,已是天大的荣宠。”
“容貌乃父母所赠,不值一提,至于能力,也就在茶坊经营上,略懂些皮毛罢了,实在当不起出众二字。”
赵晗微微一笑,“赵姑娘太过谦逊了,能被朕召见的人,绝非泛泛之辈。”
“若朕记得不错,你父亲是罪臣赵谦?”
赵盼儿心头一紧,当即跪在地上,“回官家,民女先父的确是赵谦。”
“先父获罪后,民女曾入乐营辗转多年,幸得官家大赦天下,才得以脱籍,重获自由身,民女对官家感激不尽,从无半点怨言。”
赵晗眸光微眯,看着她纤细的身影,摆摆手道:“起来吧,你既已是良人,往事就不必再提。”
赵盼儿依言起身,姿态恭谨,初次进宫面圣,她可不敢直接提起父亲当年的案情有冤。
“朕听说你精通茶百戏,今日不妨演示一番。”
“若真如宋教头所言那般出神入化,朕便帮你在京城开办茶坊,盈利六四分成。”
“朕六,你四。”
此话一出,赵盼儿眼下闪过一抹惊讶,宋引章也一副摸不着头脑的样子。
不等她们琢磨明白原因,便有宫女奉来茶百戏所需一应器具。
赵盼儿收敛思绪,上前一步,轻声道:“茶百戏需以沸水点茶,待茶汤乳白绵密时方能作画,还请官家稍候。”
赵晗斜倚在软榻上,饶有兴致的盯着她。
只见赵盼儿将沸水徐徐注入茶盏,茶筅来回搅动,水汽氤氲间,茶沫渐渐浮起。
待茶汤乳白浓稠,她手持银针,屏息凝神,在素白茶面上轻轻勾勒出一副意境深远的山水画。
“请官家品鉴。”赵盼儿双手捧起茶盏,凑上前来,举手投足间,暗香浮动。
赵晗看着茶面,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错,赵姑娘的能力果然和朕想的并无差别。”
——
永昌伯爵府,梁家。
正堂内,除梁晖随大军前往西南外,梁家上下齐聚于此,气氛有些凝重。
梁伯爷这段时日,自觉身体越来越不好,是时候该定下个承袭爵位的人选。
如果等他百年之后再议论此事,必定会闹得鸡犬不宁。
府里所有龌龊事情都会摆上台面,到时候不仅家族颜面尽失,他在九泉之下也难以安寝。
单单现在,有关梁家的爵位一事,他走到哪都能听些闲言碎语。
只是庶出的长子能力出众,仕途平顺,官声颇好。
嫡出的二郎至今连个功名都没有,偏偏官家还缩减荫补,以自家二郎的资质,想要入朝为官,实在是难。
吴大娘子冷眼盯着他,“嫡子袭爵,祖宗定下的规矩,伯爷究竟是何打算?”
梁晖的正妻韦氏淡淡瞥吴大娘子一眼,幽幽道:“婆母,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谓祖宗之法,也是为了家族昌盛,后继有人,若是个没用的,硬扶上去,导致门庭落败,反倒愧对祖宗。”
“公爹,您说是不是?”
梁伯爷深吸一口气,他在爵位一事纠结多年,正是如此。
墨兰端坐在一旁圈椅上,脸色阴沉。
爵位虽和梁六郎没什么关系,可一旦让梁晖袭爵,少不得打压嫡系一脉,她的日子必定跟着不好过。
“大嫂嫂此话听着是为家族着想,可细想之下,倒像是在咒咱们梁家似的。”
“难不成让二哥哥承爵,这家就必定要败了不成?”
吴大娘罕见的向墨兰投去一个满意的眼神。
韦氏扯了扯嘴角,“六弟妹还真是会曲解别人的意思,家族前程,关乎满门兴衰。”
“我不过是想着,既要守祖宗之制,也得打量打量子孙的能力。”
“罢了,此事说到底全凭公爹做主。”
“官人跟随顾侯远在西南,军功也是指日可待,就是没这个爵位,将来也自有一番前程。”
吴大娘子搁下茶盏,沉声道:“若为一时利弊而坏了祖宗规矩,他日梁家必定会成满京城的笑柄。”
“母亲说的是,大哥在外头挣他的前程,大嫂嫂在家中谋算爵位。”
“这般里应外合,是觉得我们都是睁眼瞎子不成?”梁二郎紧跟着附和一句,这等关头,他也知道孰轻孰重。
梁伯爷听着她们的争论,忍不住抬手拧了拧眉心。
再这样闹下去,只怕没等他死,梁家的名声就彻底扫地了。
沉默良久,他仰天长叹一声,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我倒有个两全之法。”
“爵位由大郎承袭,但府中一应田产,铺面,尽数交给二郎。”
“我梁家武勋出身,祖辈在军中也埋了不少人,递上折子,言明家中之事,看在祖宗情面上,官家未必不会应允。”
“你们觉得如何?”
吴大娘子眉头紧锁,心中暗暗权衡起来。
二郎和六郎都是不成器的,梁伯爷又格外器重梁晖,若再立个军功回来,外头必定会更多人支持他承袭爵位。
眼下这样的安排,虽然让二郎和六郎今后能够衣食无忧,可没有爵位,终究……
墨兰扭头看梁六郎一眼,脸色缓和不少。
本来爵位就没他们份,产业都给二郎,将来分家他们说不准还能多得些银子。
韦氏眸光微沉,若是可以,她和梁晖自然是爵位和家产全都想要。
可真等梁伯爷死后,闹个鱼死网破,说不定她们什么都拿不到。
毕竟吴大娘子娘家尚在,二郎媳妇和英国公府也能扯上联系,更别提墨兰背后还有魏国公府。
“若不同意,随你们怎么闹去,我是管不了了!”见堂内无人表明态度,梁伯爷重重搁下茶盏,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两全之法。
韦氏眼珠子滴溜一转,率先开口道:“公爹的安排自然是极好的,就是不知婆母能否答应。”
吴大娘子紧咬着后槽牙,恨铁不成钢的看梁二郎一眼,“就这么办吧,总得有人撑起门楣。”
“好,明日我就亲自进宫面圣,定下此事。”
“谁再敢拿爵位一事出去乱做文章,休怪我不顾情面!”留下这句话后,梁伯爷直接起身离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在知否:执掌天下,人在知否:执掌天下最新章节,人在知否:执掌天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人在知否:执掌天下,人在知否:执掌天下最新章节,人在知否:执掌天下 圣墟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