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男人狂喜的低语,像一颗投入死水中的石子,迅速在真正的信徒间漾开涟漪。
一种全新的、扭曲的教义开始病毒般传播:抛弃情感,才是抵达神性的捷径。
“影子仪式”第十一天,冲突在南市巷的废井旁彻底爆发。
“你们这些骗子!亵渎者!”一个面容枯槁的狂信徒指着林工和他身后的“回流小组”,声音因愤怒而嘶哑,“‘井神’需要的是我们最真挚的敬畏,不是你们这种空洞的模仿!你们的表演是对神明的侮辱!”
“回流小组”的成员们面无表情,依旧机械地摆放着供品,对指责充耳不闻。
这种极致的冷静,在狂信徒眼中,成了最傲慢的挑衅。
双方的争执迅速升级为推搡,场面一度失控。
残响的“信徒”分裂成了两个阵营:一方是坚信情感献祭的“原教旨派”,另一方则是模仿“回流小组”进行无情表演的“新仪轨派”。
混乱中,无人注意到,残响的反制已经悄无声息地启动。
当夜,一名“回流小组”的成员在睡梦中,回到了他七岁那年的夏天。
闷热的午后,他打碎了父亲最心爱的花瓶,因为害怕责罚,他将碎片偷偷埋在了后院的槐树下。
这个秘密,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
梦境中,一个无法分辨男女的冰冷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一遍遍地质问:“你真的不后悔吗?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你忘了吗?”
男人在极度的惊恐中醒来,浑身冷汗。
第二天,他精神崩溃,主动退出了小组,逢人便说自己有罪,承认自己一直在“欺骗神明”。
类似的事件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接连发生。
残响如一个冷酷的审讯者,不再追求盛大的显圣,而是转为精准的“情感测谎”。
它侵入每个参与者的梦境,撬开他们尘封的记忆,播放那些足以引发最强烈情绪的童年片段——第一次撒谎的恐惧、失去宠物的悲伤、受到嘉奖的狂喜。
一旦目标的精神防线被撕开,产生剧烈的情感波动,便会被立刻标记。
社区服务中心的王主任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接到数十起“信徒”内斗和精神失常的报告后,他被迫召集双方代表进行调解。
会议室里,气氛剑拔弩张。
王主任试图用官方辞令安抚众人,然而话说到一半,他的声音突然卡住了。
他的脖子以一种非人的角度僵硬地转动,双眼失去焦距,嘴唇开始不受控制地开合,像一台卡带的复读机,反复低语着同一句话:“找出假的……找出不痛的……找出假的……找出不痛的……”
在场所有人被这诡异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会议瞬间瓦解。
王主任被紧急送医,但任何检查都显示他生理机能一切正常。
他只是坐在病床上,日夜不停地重复着那句令人不寒而栗的话。
冷库内,林工将录下的王主任的音频播放给沈默听。
刺骨的寒气中,那单调而诡异的低语显得格外清晰。
“它在进行内部清洗。”沈默指着白板上几份最新的梦境入侵案例分析,眼神锐利如刀,“它无法直接读取思想,但它找到了一个更原始的方法——情感共鸣测试。就像用音叉去测试玻璃杯,只要频率对上,玻璃杯就会共振,甚至碎裂。我们的情绪,就是它的音叉。”
他用红笔在“情绪波动”四个字上画了一个圈。
“任何被诱发出强烈悔恨、悲伤或狂喜的人,都会被它标记为‘可寄生宿主’,因为这证明了他们的内心存在可供利用的‘执念’。而被我们训练过,懂得剥离情绪的‘装睡者’,在它的系统里,成了一个个无法共振的盲点。”
林工的脸色有些发白:“所以,它现在要一个个把我们揪出来?”
“不。”沈默摇头,只有当一个寄生系统无法有效获取养分时,它才会耗费能量去清除内部的‘杂质’。
这恰恰证明了它正处于最虚弱的阶段。
它的叙事已经崩溃,它迫切需要重建规则。”
沈默放下笔,转身面对林工,说出了一个让后者心脏骤停的决定。
“我要成为那个最大的‘假信徒’,成为它无法拒绝的诱饵。”
他以不容置喙的语气命令道:“林工,对外散布消息。就说我,沈默,已经从苏晚萤的消散中获得了‘启示’,愿意回归,并亲自在市中心广场主持一场最终的‘唤醒仪式’。”
消息如同投向湖面的深水炸弹,一经传出,全城震动。
那些曾经追随过沈默、质疑过他、又因他的“背叛”而愤怒的人们,此刻都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期待之中。
残响的反应,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剧烈。
消息散布出去的当晚,南市巷片区的地下水管网温度骤然降至冰点。
那口被水泥封死的废井,在一阵低沉的轰鸣中,井盖周围的废墟竟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自行清理、推平,形成了一片直径十米的平整圆形地面,仿佛一个天然的祭台。
更诡异的是,周围所有枯死的杂草在一夜之间尽数返青,每一片草叶的叶脉都泛着幽幽的银线,所有叶尖都整齐划一地指向市中心广场的方向。
它上钩了。
沈默在监控画面前低语。
它急需一个足够有分量的“权威叙述者”,来终结这场真假信徒的内耗,重新统一它的“信仰”合法性。
而他,这个一手缔造了“沉默仪式”,又亲手将其“背叛”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个最完美的傀儡候选人。
仪式前夜,月色如水。
沈默独自一人潜入了市中心广场的地下管网。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和铁锈味。
他找到了图纸上标记的预定“祭坛”正下方,开始布设一个由数十根老旧铜管组成的阵列。
这些铜管是上个世纪城市早期广播系统的遗留物,管壁内部,刻有苏晚萤早年修复博物馆藏品时研究出的共振铭文。
沈默将铜管阵列的一端,精准地接入了深埋地下的、来自冷却池遗址的无名草根系。
他设定了一套精密的逆向反馈机制。
一旦这个阵列检测到高强度的“执念波”——也就是残响试图通过他向信徒灌输力量的瞬间——系统将不会传导这股力量,而是自动播放一段他预设的混合音频。
那段音频里,有新生儿嘹亮的啼哭,有手术刀刮过骨骼的刺耳摩擦声,还有一段他自己在法庭上作为专家证人时,冷静陈述的录音:“基于第34号、57号、89号物证,我可以确定,尸体不会说谎。”
每一种声音,都旨在激发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理性联想,压制一切超自然现象带来的情绪共鸣。
这是他为残响准备的“逻辑病毒”。
仪式当天清晨,天色灰蒙。
林工混在广场外围的人群中,心跳如鼓。
他看见沈默缓缓从广场一端走来。
他没有穿戴任何神职人员的袍服,身上依旧是那件灰色的旧式法医专用防护服,手里拿着一本硬皮的解剖记录本,神情肃穆,仿佛不是走向祭坛,而是走向一场最高规格的尸检现场。
人群自发地分开一条道路。
就在沈默的脚踏上那片被无形之力平整过的圆形地面的瞬间,整座城市的供水系统,从每一条主干管道到每一户人家的水龙头,都同时发出了一声悠长而压抑的嗡鸣。
空气中,那股熟悉的、代表残响存在的蜂蜡味浓郁到了极点。
天空并未出现任何异象,但广场上所有人的手机屏幕,在同一秒钟,被强制点亮,弹出一条没有任何来源的信息,只有短短的五个字:
“他说的是真的。”
林工在口袋里握紧了那个小巧的、连接着铜管阵列的遥控启动器,手心全是汗。
沈默站在高处,环视着台下那成千上万张仰望着他的、或狂热、或迷茫、或期待的脸,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自语:
“现在,轮到我来编个故事了。”
话音落下,他脚下的地面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震动。
仿佛有什么沉睡在城市地脉深处的东西,正被这盛大的仪式唤醒,却又因为某种原因,在靠近他时,显露出一丝迟疑和畏缩。
全场死寂,万众瞩目。
沈默翻开了他手中的解剖记录本,摊开在面前。
那崭新洁白的书页,在晨光下反射着冷酷的光。
但他没有拿起笔。
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越过台下的人群,望向了虚空的远方,仿佛在等待一位迟到的证人。
一种全新的、扭曲的教义开始病毒般传播:抛弃情感,才是抵达神性的捷径。
“影子仪式”第十一天,冲突在南市巷的废井旁彻底爆发。
“你们这些骗子!亵渎者!”一个面容枯槁的狂信徒指着林工和他身后的“回流小组”,声音因愤怒而嘶哑,“‘井神’需要的是我们最真挚的敬畏,不是你们这种空洞的模仿!你们的表演是对神明的侮辱!”
“回流小组”的成员们面无表情,依旧机械地摆放着供品,对指责充耳不闻。
这种极致的冷静,在狂信徒眼中,成了最傲慢的挑衅。
双方的争执迅速升级为推搡,场面一度失控。
残响的“信徒”分裂成了两个阵营:一方是坚信情感献祭的“原教旨派”,另一方则是模仿“回流小组”进行无情表演的“新仪轨派”。
混乱中,无人注意到,残响的反制已经悄无声息地启动。
当夜,一名“回流小组”的成员在睡梦中,回到了他七岁那年的夏天。
闷热的午后,他打碎了父亲最心爱的花瓶,因为害怕责罚,他将碎片偷偷埋在了后院的槐树下。
这个秘密,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起。
梦境中,一个无法分辨男女的冰冷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一遍遍地质问:“你真的不后悔吗?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你忘了吗?”
男人在极度的惊恐中醒来,浑身冷汗。
第二天,他精神崩溃,主动退出了小组,逢人便说自己有罪,承认自己一直在“欺骗神明”。
类似的事件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接连发生。
残响如一个冷酷的审讯者,不再追求盛大的显圣,而是转为精准的“情感测谎”。
它侵入每个参与者的梦境,撬开他们尘封的记忆,播放那些足以引发最强烈情绪的童年片段——第一次撒谎的恐惧、失去宠物的悲伤、受到嘉奖的狂喜。
一旦目标的精神防线被撕开,产生剧烈的情感波动,便会被立刻标记。
社区服务中心的王主任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接到数十起“信徒”内斗和精神失常的报告后,他被迫召集双方代表进行调解。
会议室里,气氛剑拔弩张。
王主任试图用官方辞令安抚众人,然而话说到一半,他的声音突然卡住了。
他的脖子以一种非人的角度僵硬地转动,双眼失去焦距,嘴唇开始不受控制地开合,像一台卡带的复读机,反复低语着同一句话:“找出假的……找出不痛的……找出假的……找出不痛的……”
在场所有人被这诡异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会议瞬间瓦解。
王主任被紧急送医,但任何检查都显示他生理机能一切正常。
他只是坐在病床上,日夜不停地重复着那句令人不寒而栗的话。
冷库内,林工将录下的王主任的音频播放给沈默听。
刺骨的寒气中,那单调而诡异的低语显得格外清晰。
“它在进行内部清洗。”沈默指着白板上几份最新的梦境入侵案例分析,眼神锐利如刀,“它无法直接读取思想,但它找到了一个更原始的方法——情感共鸣测试。就像用音叉去测试玻璃杯,只要频率对上,玻璃杯就会共振,甚至碎裂。我们的情绪,就是它的音叉。”
他用红笔在“情绪波动”四个字上画了一个圈。
“任何被诱发出强烈悔恨、悲伤或狂喜的人,都会被它标记为‘可寄生宿主’,因为这证明了他们的内心存在可供利用的‘执念’。而被我们训练过,懂得剥离情绪的‘装睡者’,在它的系统里,成了一个个无法共振的盲点。”
林工的脸色有些发白:“所以,它现在要一个个把我们揪出来?”
“不。”沈默摇头,只有当一个寄生系统无法有效获取养分时,它才会耗费能量去清除内部的‘杂质’。
这恰恰证明了它正处于最虚弱的阶段。
它的叙事已经崩溃,它迫切需要重建规则。”
沈默放下笔,转身面对林工,说出了一个让后者心脏骤停的决定。
“我要成为那个最大的‘假信徒’,成为它无法拒绝的诱饵。”
他以不容置喙的语气命令道:“林工,对外散布消息。就说我,沈默,已经从苏晚萤的消散中获得了‘启示’,愿意回归,并亲自在市中心广场主持一场最终的‘唤醒仪式’。”
消息如同投向湖面的深水炸弹,一经传出,全城震动。
那些曾经追随过沈默、质疑过他、又因他的“背叛”而愤怒的人们,此刻都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期待之中。
残响的反应,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剧烈。
消息散布出去的当晚,南市巷片区的地下水管网温度骤然降至冰点。
那口被水泥封死的废井,在一阵低沉的轰鸣中,井盖周围的废墟竟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自行清理、推平,形成了一片直径十米的平整圆形地面,仿佛一个天然的祭台。
更诡异的是,周围所有枯死的杂草在一夜之间尽数返青,每一片草叶的叶脉都泛着幽幽的银线,所有叶尖都整齐划一地指向市中心广场的方向。
它上钩了。
沈默在监控画面前低语。
它急需一个足够有分量的“权威叙述者”,来终结这场真假信徒的内耗,重新统一它的“信仰”合法性。
而他,这个一手缔造了“沉默仪式”,又亲手将其“背叛”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个最完美的傀儡候选人。
仪式前夜,月色如水。
沈默独自一人潜入了市中心广场的地下管网。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和铁锈味。
他找到了图纸上标记的预定“祭坛”正下方,开始布设一个由数十根老旧铜管组成的阵列。
这些铜管是上个世纪城市早期广播系统的遗留物,管壁内部,刻有苏晚萤早年修复博物馆藏品时研究出的共振铭文。
沈默将铜管阵列的一端,精准地接入了深埋地下的、来自冷却池遗址的无名草根系。
他设定了一套精密的逆向反馈机制。
一旦这个阵列检测到高强度的“执念波”——也就是残响试图通过他向信徒灌输力量的瞬间——系统将不会传导这股力量,而是自动播放一段他预设的混合音频。
那段音频里,有新生儿嘹亮的啼哭,有手术刀刮过骨骼的刺耳摩擦声,还有一段他自己在法庭上作为专家证人时,冷静陈述的录音:“基于第34号、57号、89号物证,我可以确定,尸体不会说谎。”
每一种声音,都旨在激发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理性联想,压制一切超自然现象带来的情绪共鸣。
这是他为残响准备的“逻辑病毒”。
仪式当天清晨,天色灰蒙。
林工混在广场外围的人群中,心跳如鼓。
他看见沈默缓缓从广场一端走来。
他没有穿戴任何神职人员的袍服,身上依旧是那件灰色的旧式法医专用防护服,手里拿着一本硬皮的解剖记录本,神情肃穆,仿佛不是走向祭坛,而是走向一场最高规格的尸检现场。
人群自发地分开一条道路。
就在沈默的脚踏上那片被无形之力平整过的圆形地面的瞬间,整座城市的供水系统,从每一条主干管道到每一户人家的水龙头,都同时发出了一声悠长而压抑的嗡鸣。
空气中,那股熟悉的、代表残响存在的蜂蜡味浓郁到了极点。
天空并未出现任何异象,但广场上所有人的手机屏幕,在同一秒钟,被强制点亮,弹出一条没有任何来源的信息,只有短短的五个字:
“他说的是真的。”
林工在口袋里握紧了那个小巧的、连接着铜管阵列的遥控启动器,手心全是汗。
沈默站在高处,环视着台下那成千上万张仰望着他的、或狂热、或迷茫、或期待的脸,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自语:
“现在,轮到我来编个故事了。”
话音落下,他脚下的地面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震动。
仿佛有什么沉睡在城市地脉深处的东西,正被这盛大的仪式唤醒,却又因为某种原因,在靠近他时,显露出一丝迟疑和畏缩。
全场死寂,万众瞩目。
沈默翻开了他手中的解剖记录本,摊开在面前。
那崭新洁白的书页,在晨光下反射着冷酷的光。
但他没有拿起笔。
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越过台下的人群,望向了虚空的远方,仿佛在等待一位迟到的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