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就在王林以为战斗即将告一段落,部队可以稍事喘息,打扫战场,抢救伤员之时,他习惯性地再次“激活”了脑海中的活点地图系统。

  地图上,代表139师和71军追击部队的绿色箭头正在向西快速移动,吞噬着代表溃散日军的混乱红点。但就在地图边缘,西方更远处,开始出现一大片密集、整齐、移动迅速的红色箭头,正朝着交战区域猛扑过来!其规模远超被击溃的第13师团残部!

  “不好!”王林瞳孔骤然收缩,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新的敌军!大规模生力军!是鬼子的援兵!是16师团上来了”

  从系统标注的番号和行进方向判断,这极有可能是日军第16师团的先头部队!他们来得太快了!

  而此时,李云龙率领的新一旅一部和71军的部分追击部队,因为胜利和复仇的驱动,已经冲出去很远,眼看就要与这股强大的生力军迎头相撞!

  “通讯员!紧急命令!”王林的声音瞬间变得无比急促和严厉,“命令李云龙、所有追击部队!停止追击!立刻就地转入防御!敌人强大援军将至!”

  “命令刘根胜!立刻带领炮兵团,向前推进!给我以最快速度,接管日军遗留的、尚未完全损坏的炮兵阵地!特别是还能用的火炮,立刻检查,补充人手,准备炮击!”

  “命令丁伟旅、周志明旅!向追击部队两翼靠拢,构筑阻击阵地!”

  “快!要快!我们没有时间了!”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和追击的139师各部,再次以惊人的效率和纪律性行动起来。李云龙虽然杀得兴起,接到命令后还是骂骂咧咧地止住了脚步,大吼着让部队停止前进,抢占附近的高地和有利地形。71军的部队见状,虽然不明所以,但也下意识地停止了追击,开始收缩。

  刘根胜则带着炮兵团的技术骨干和还能行动的炮手,疯狂地冲向那些还在冒着青烟的日军炮兵阵地。他们踹开日军的尸体,检查着一门门被炸歪、但或许还能使用的火炮。幸运的是,在张集高地,他们发现了两门150mm重榴弹炮和四门75mm山炮居然大体完好,只是炮手被炸死或逃散了,旁边还散落着不少炮弹。刘根胜立刻组织人手,一边清理阵地,一边将139师自己的山炮也拖上来,迅速构建新的炮兵阵地。

  几乎就在刘根胜刚刚架好火炮,测定了粗略诸元的时候,地平线上,已经出现了日军第16师团先头部队的身影!大量的卡车、骑兵、以及行进中的步兵,黑压压的一片,带着一股刚投入战场的生力军所特有的锐气和压迫感,快速逼近。

  而几乎同时,溃退下来的第13师团残兵,也如同退潮般涌向了他们的方向。

  “开炮!拦阻射击!覆盖敌军先头部队前方五百米区域!打乱他们的队形!”王林通过电话,对着刘根胜吼道。

  “轰!轰!轰!”

  139师自己的山炮和刚刚缴获的日军重炮再次发出了怒吼!炮弹越过正在仓促构建防御工事的步兵头顶,砸向了正在展开队形的日军第16师团先头部队。

  突如其来的炮火,让第16师团的日军也是一愣。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急速驰援似乎遭遇麻烦的第13师团,却没料到刚接近战场,就遭到了如此猛烈和精准的炮火迎头痛击!炮弹在行军队列中爆炸,顿时造成了不少伤亡和混乱,日军的进攻势头为之一滞。

  “八嘎!第13师团的人在干什么?他们的炮兵阵地为什么会被支那人利用?!”第16师团先头部队的指挥官又惊又怒。

  而就在这时,李云龙和71军的部队,也利用这宝贵的间隙,大致稳住了阵脚,各种轻重火力纷纷开火,子弹如同泼水般射向试图冲过来的日军。

  日军第16师团毕竟是生力军,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后,立刻展开战斗队形,其所属的炮兵部队也迅速架设火炮,开始进行反压制射击。

  “轰!轰!”

  日军的炮弹也开始落在139师刚刚占领的阵地上和炮兵阵地周围。一场激烈的炮战骤然爆发!炮弹在空中交错飞行,爆炸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双方都试图用炮火压制对方,为步兵创造机会。

  刘根胜的炮兵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操作着缴获的和自己的火炮,拼命地装填、发射、转移。不断有火炮被日军的反击炮火击中,炮手伤亡惨重,但活着的人立刻补上位置。

  步兵交锋的战线更是变成了吞噬生命的熔炉。日军第16师团装备精良,士兵作战凶猛,一波接着一波地向上猛冲。而139师的将士们则依托临时抢修的工事和地形,顽强阻击。机枪扫射,步枪点射,手榴弹像冰雹一样砸下去。双方士兵在近距离互相投掷手榴弹,甚至爆发了惨烈的白刃战。战线反复拉锯,每一个小山头、每一道田埂都成了争夺的焦点。伤亡数字在急剧上升。

  王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自己的部队经过一夜激战,已是强弩之末,弹药也消耗巨大,面对养精蓄锐、兵力火力都占优势的第16师团主力,久战必失。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战场形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日军第16师团的攻势突然减弱了。他们的炮兵射击变得稀疏,前沿进攻的步兵也开始交替掩护后撤。

  原来,第16师团的指挥官在混乱中,接应到了溃败下来的第13师团长荻洲立兵及其少量残部。从荻洲立兵口中,他们得知了第13师团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惨状,以及袭击他们的中国军队火力凶猛、战术诡异。加之此刻遭遇的顽强抵抗和精准炮击(他们误以为是中国军队早有准备的完整炮兵集群),使得第16师团指挥官产生了误判,认为前方可能有中国军队早已设好的坚固防线和重兵集团,不敢再贸然深入。毕竟,他们的任务是援救第13师团,而不是一头扎进一个不明虚实的陷阱。在未弄清全面敌情之前,谨慎的日军指挥官选择了暂时后撤,收拢兵力,稳住战线,等待后续部队和更详细的侦察报告。

  日军如潮水般退去,留下了前沿阵地前大量的尸体和伤员。

  王林通过望远镜观察到日军撤退的迹象,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冷汗几乎浸透了他的内衣。好险!如果不是系统提前预警,如果不是刘根胜反应神速抢占炮阵地,如果不是部队执行命令坚决,及时转入防御,恐怕追击的部队就要被这支生力军一口吃掉了。

  目之所及,尸横遍野,破碎的枪支、炸毁的火炮残骸、散落的弹药箱以及燃烧的车辆物资随处可见,无声地诉说着昨夜两场血战的惨烈。

  王林站在一处稍高的土坡上,举着望远镜最后扫视了一遍狼藉的战场,脸色沉静如水,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痛惜。胜利的代价,永远是鲜血和生命。

  “命令!”他放下望远镜,声音沙哑却清晰有力,穿透了清晨的薄雾,“各旅步兵主力,开始交替掩护,有序撤离战场,向金寨预定区域转移休整!骑兵团负责侧翼警戒!各后勤保障团,立刻上前打扫战场!动作要快,重炮带不走直接炸了,只带山炮野炮,鬼子飞机很快就要来了!”

  “是!”通讯参谋迅速将命令传达下去。

  刹那间,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和一场惊心动魄防御战的139师各部,再次展现出惊人的纪律性和效率。步兵们搀扶着伤员,抬着牺牲战友的遗体,保持着严整的队形,如同退潮般迅速而有序地向西面金寨深处的山林撤去。沙马尔格的骑兵们则如同流动的哨兵,在外围巡弋,警惕地注视着日军第16师团撤退的方向。

  而真正彰显王林超前建军理念的一幕,随之上演。

  随着命令下达,早已待命多时的五个后勤保障团——总计超过五千人的专业队伍——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上前线。他们分工明确,动作娴熟,效率极高:

  抢救组身着显眼的白底红十字袖标,背着药箱,抬着担架,迅速穿梭在尸山血海之间。他们仔细检查着每一具“尸体”和倒地的伤员,优先抢救己方战士,同时也毫不留情地给垂死的日军伤兵补枪,绝不留下任何隐患。发现重伤员,立即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然后由担架队以最快速度抬往后方刚刚接收的日军野战医院旧址(丁伟旅的缴获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收集组则像梳子一样梳理着战场。他们两人一组,或多人一队,快速收集一切有价值的战利品:完好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掷弹筒、成箱的子弹和手榴弹、军用水壶、饭盒、皮鞋、钢盔……甚至连日军尸体上的棉衣和兜裆布都不放过(可用于制作绷带或擦枪布)。遇到难以移动的沉重物资或大型装备,如相对完好的火炮部件、弹药车等,则立即呼叫运输组。

  运输组由强壮的战士和征集来的民工组成,他们推着独轮车、赶着骡马大车,甚至肩挑背扛,将收集来的物资如同蚂蚁搬家般,源源不断地运往山林中的隐蔽集结地。那些缴获的日军卡车,只要能发动的,立刻被技术兵开走,不能发动的则就地拆卸关键部件或彻底破坏。

  工兵和警戒分队则负责在主要通道和集结地附近布设简易地雷和警戒哨,防备可能出现的日军小股溃兵或便衣侦察队的骚扰,同时标记出未爆炸的炮弹和危险区域。

  这是一支专业化、系统化的后勤力量在实战中的完美展现。他们没有直接参与冲锋陷阵,但他们的工作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了部队能否持续作战。正因为有了这五千多经过专门训练的后勤保障人员,原本需要数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完成的大规模战场打扫工作,竟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内就已接近尾声!

  当东方的天际传来日军侦察机沉闷的引擎轰鸣声时,139师主力早已消失在金寨苍茫的山林之中,最后一个后勤保障小组也拖着满载的物资,隐入了茂密的植被。日军飞行员所能看到的,只有下方一片狼藉、空无一人的战场,以及少数被刻意留下、用以彰显战果和迷惑敌人的破旧装备和日军尸体。

  临时师部设在金寨深处一个隐蔽的山谷里,利用天然岩洞和搭建的伪装网构成。参谋长钟光邦拿着初步统计的战报,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又难掩兴奋,向王林和政委王光道汇报:

  “师长,政委,初步统计结果出来了。昨晚至今晨的战斗,我军与71军协同作战,共毙伤日军约一万五千人!其中,几乎全歼第13师团主力,重创其第16师团先头部队约两千余人!”

  他顿了顿,补充道:“俘获日军伤员及失散人员约一千余人,已全部移交给了71军的弟兄,由他们上报请功。所有缴获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均已清点入库,数量极大,正在进一步统计分类。特别是丁伟旅缴获的那座完整野战医院,设备齐全,药品丰富,林部长(林火旺)已经带人接管,正在全力抢救我们的重伤员!”

  听到伤亡数字,王林和王光道的脸色都凝重起来。钟光邦的声音也低沉下去:“此役,我师伤亡……很大。初步统计,牺牲官兵两千零余人,重伤八百余人,轻伤两千二百余人,总减员超过五千……”

  洞内一时沉默。五千多的伤亡,几乎相当于139师出霍山时兵力的五分之一!其中许多都是经历过湘江、长征、陇东、淞沪、南京血战的老骨干,他们的牺牲,令人痛心疾首。

  王林深吸一口气,打破了沉默:“牺牲的同志,都是英雄。要尽快核实名单,妥善安葬,立碑纪念。他们的抚恤和家属安置,战后必须优先落实。伤员,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告诉林火旺和医疗队,用好缴获的药品和设备,需要什么,想办法去搞,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把我们的弟兄从鬼门关拉回来!”

  “是!”钟光邦郑重记录。

  王光道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但坚定:“代价巨大,但意义同样巨大。我们几乎打残了日军一个甲种师团,重创了另一个师团的先锋,极大缓解了富金山防线乃至整个北线的压力,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更重要的是,我们保住了71军的种子,这份情谊,比任何战利品都珍贵。”

  王林点了点头,走到地图前,目光投向西方:“第16师团只是暂时退却,一旦他们查明情况,必然会卷土重来。我们和71军都需要时间舔舐伤口,重整旗鼓。传令各旅:”

  “一、利用金寨山区地形,分散隐蔽,抓紧时间休整补充。各后勤保障团要全力运转,确保粮食、弹药、药品供应。”

  “二、以老带新,迅速整合部队。牺牲军官留下的空缺,要立刻选拔有功将士递补。轻伤员尽快恢复,重伤员集中救治。”

  “三、政治部门要立刻开展表彰工作,宣传英雄事迹,鼓舞士气。同时要做好思想工作,特别是对新补充的解放战士和参军不久的新兵。”

  “四、严密监视日军第16师团以及可能增援的其他日军部队动向。侦察连和特战营要撒出去,就像在江北一样,用冷枪冷炮招呼他们,让他们不得安生!”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最新章节,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